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心阳不振,以及心阳不振吃什么药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易出汗、气短、心慌(类似于饥饿感)这几种症状都是心阳不足心阳不振的表现心阳不振,发作时是可以吃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滴丸的。平时的预防发作最好还是中草药。
单纯的心阳不足,宜补心气,温心阳。桂枝20g,炙甘草10g,水煎,顿服。
气血不足为什么会胸闷气短?现在都市年轻人压力都挺大的,长期的过劳工作,再加上没有得到好的休息,饮食方面也不注意,自然会给身体各个脏器带来不少的负担。
中医常说道,五腹六脏不调,自然各种病或症状都容易找上门。如很多人会时常感觉到胸闷、呼吸困难、心悸等心脏症状,特别是老年人,本来身子就弱,心脏也容易出现问题。当出现这种明显的心悸反应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就是心脏病。
那么事实上是不是真的是这样的呢?
首先,当出现这种情况时,较为安全的方法是到医院做一个彩超或者是心电图,甚至是24小时心电图。若是检查无大碍,那就可以暂时放心了。但为什么会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心悸、畏寒肢冷等症状呢?中医认为这跟人的心气不足、心阳不振、瘀血闭阻所致的胸痹有关,简言之便是气血运行较差。
其实这种胸闷气短的现象,不管在中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十分常见,多发于空气流动性的环境、过于激动、气压偏低、过度疲劳的时候引起,是一种功能性症状,并无实质性的心脏病变。
除此之外,较为常见的胸闷气短的原因是心脏神经官能症,也是焦虑症的一种分支,多是由于心脏神经絮乱,导致患者不自觉心悸、呼吸不畅、心前区和全身乏力等,并伴有失眠多梦发抖、易醒等等症状。
因此,当出现胸闷气短,不要过于恐慌,先排除是否存在某些疾病,如果检查正常的话,可以尝试从非疾病因素找找原因,再进行慢慢进行改善调节。
1. 心理调节
适当放松自己,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把事情都看淡一些,及时的放松的自己的心情,对改善这种情况是十分有好处的。
2. 药物调理
胸闷气短的原因在中医看来在于心气不足、心阳不振、瘀血闭阻导致的。因此,可以适当服用一些具有益气养阴、活血止痛的中药来缓解胸闷气短的症状,能达到活血行气、养阴止痛的效果,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胸闷气短的症状。
胆囊收缩功能下降,胆汁分泌减少,食物在肠胃停留过久,由于心与小肠互为表里,心脏为肠道运化提供能量,肠道负担重,则心脏负荷加大,所以会出现胃胀,打嗝嗳气以及心律失常等诸多症状。
夫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长期的饮食结构不合理,经常性的熬夜,喜欢吃生冷性寒之物,让外邪入侵,寒湿之气不断累积增多,阴阳失去平衡,胆囊收缩机能减弱,胆汁分泌减少,部分胆汁逆行反流入胃与胃酸作用对胃黏膜凭障产生破坏,形成胃的溃疡情况,还有些胆汁及毒素滞留肝内对肝局部产生破坏,根之于胆,抽点时间到附近郊外采点树荣苦菜,回来煮水熬汤喝,平时饮食宜清淡,少吃生冷油炸辛辣之物,晚上尽量不要熬夜。
中医中药知识心阳不振: 医疗保健 - 中医
心阳不振为心气虚损进一步发展而来心阳不振,关键在阳气不足而出现畏寒肢冷。治疗时宜补阳之不足心阳不振,因此治则是心阳不振:温补心阳,养心安神。
1、心力丸:温阳益气,活血化瘀。用于心阳不振、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心痛、胸闷气短、心悸怔忡、冠心病、心绞痛等。
2、加味生脉饮,此药由人参、麦冬、五味子、黄芪、附子等组成,每次服1支(10毫升),每日2~3次。其它如补脑丸、扶正增脉冲剂等也可参考选用。
3、乐令建中汤(《和剂局方》):党参20g,黄芪20g,茯苓15g,炙甘草12g,生姜6g ,大枣10g,桂枝12g,桂心12g,细辛5g,半夏12g,白芍12g,当归15g,麦冬12g。方中党参、黄芪、炙甘草补气,桂枝、桂心、细辛温补心阳;茯苓、半夏健脾化痰;当归、麦冬、白芍补血养心;生姜、大枣调和营卫,共凑温心阳、补心血、健脾安神之功。若四肢厥冷、便溏、尿频、脉细者,属阳虚寒盛,可加用附片12~15克,以温补心肾之阳。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心阳不振和心阳不振吃什么药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