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聊到了递弱代偿,以及物演通论相关的内容,在此希望可以让网友有所了解,最后记得收藏本站。
----转自满神博客
长久以来,我一直思考人类的起始与归宿,不得解之。直到在罗辑思维里听到“递弱代偿”这个理论,有些激动,跟我一直渴望返璞归真的想法不谋而合。
根据递弱代偿原理,任何高级物种都是由低级物种流变而成,每一次进化都在弱化自己的功能,取而代之是出现分工协作,增加其社会性而以弥补其个体特性的不足。这种无奈的流变使地球从一个极点开始演化,直到现在生物的多样性极大提高,稳定性却不断降低。直到地球的某一个物种,尤其是人类演化到全社会形成一个闭合的完整的分工协作体系,每一个人都有其不可替代性,社会的总危机就不可阻挡地降临,人类开始飞速灭绝,地球也会整体爆发灾难,由有序变为无序。重新返回极点进行演化,亦或是就此解体泯灭在宇宙中。
这个理论最伟大之处在于,她系统性地解释了包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为什么人类所谓的文明与环境、大自然不能和谐共处?为什么人类的发展总带来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带来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她给出了终极答案——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向下跌落的,并非我们理解中的越来越好。
无序的状态才是最稳定的状态,然而人类发展从生存需要的角度出发必须要求协同合作,共同发展。所以人类合作体必须相应地制定了各种约束性规则与行为边界,以保证所有进入合作体系的成员按即定方向前进。这些规则与行为边界把人类圈起来,称之为“文明社会”。人类在所谓“文明社会”里繁衍生存,种群数量在几何数量增加,但是生产力与资源不能几何数量增长,所以生死存亡的问题浮现出来。人类种群之间开始爆发战争,竞相破坏自然环境摄取资源,群体内部自相残杀,个体之间出现交际困难等种种困难,起始原因都是因为生存权受到威胁。当社会断续发展,每一次生产关系改变,生产力提升都会进化我们的“文明”。人类在短时间内生存威胁得以缓解,但与此同时,人类社会需要更高层次的分工合作,人们为了生存只好选择性放弃部分能力,强化其它能力来适应这个社会。这就是代偿的原因。比如说:在小农社会,每个人自已耕田,打粮,织布结绳,打鱼,做饭。而在现代,我们只需要在机械化的工厂里做好自己的一小部分工作,比如拧螺丝钉。我们不需要自己耕田种粮,不需要自己织布做衣,不需要自己生产劳动工具,不需要自己去河里打鱼,甚至不需要自己做饭就可以满足生活的各种需要,因为我们从社会的分工协作中得到报酬,通过报酬我们可以买到任何想要的商品和服务。表面上看这是一种进步,实质上这是我们人类自身生存能力的退化,除了拧螺丝钉我们什么都不会。如果社会协作关系遭到破坏,我们可能会饿死,而古人则不会,他们拥有不依赖他人生存的技能。
很多人第一次听到这样的理论会认为无稽之谈,可笑至极。与一老外喝酒,我告诉他这个理论,结果他表示不能认同,认为现代的人比古代的人生活得好。我们人类是一直大踏步前进的,而不是后退。为避免争执,我放弃了解释。人类生活物质比以前丰富是事实,但与人生存最直接的因素,比如水,空气、食物,却是质量下降了。水被各种化学品污染,即使是地下水也逃不过污染的宿命;空气中充满各种灰尘与有害气体;食物更是没法保证,转基因食品已经占据了我们的餐桌。不可否认人类可以制造比古代更干净的净化水,也可以制造更干净的空气和食物,但普通人享受不了,这些产物注定是顶层社会富产阶级的消费品。占据食物链中下端的60多亿人只能望而却步。
之前我从喝茶中领悟到,茶叶与水的关系本末倒置。而“物演通论”作者王东岳先生却从更高维度观察到人类发展过程的本末倒置。电话和手机的出现代替了喊话的通讯方式,这并不是文明先进的标志,正说明了社会分工过细,喊话已经不能满足通讯的需求,所以我们不得不依赖电话和手机;汽车和飞机的出现代替了步行,并不意味着我们文明的先进,这由于我们社会的分工协作已经跨越大海大洋的范围,不得不使用汽车飞机加快交流的频度;我们向太空发射卫星,向火星发射探测器,并不代表我们文明的先进,而是为未来做技术储备,为人类未来向太空殖民,与外星协作的可能性进行研究。想一想如果我们在地球可以生活得很好,有什么动力向太空移民呢?
根据递弱代偿原理,可以隐约看到人类正在加速滑向无底的深渊。不能因为我们没有看到深渊的底就开心地说大家很安全。即使不谈人类最终的归宿如何,但就放慢生活的节奏,减少物质追求,提高精神层面的维度,也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递弱代偿”的原理正确吗?下面我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递弱代偿原理出自《物演通论》,是王东岳所著,分为三卷:自然哲学论、精神哲学论、社会哲学论。这本书论证了三个原理:递弱代偿衍存原理、感应属性增益原理、生存性状媾合原理。
从这个介绍可以看出,《物演通论》这本书是作为哲学著作出版的。递弱代偿原理是这本书三大原理之一,且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理论。整本书都是为了论证这个原理而展开的。
递弱代偿原理,讲的是:世界上所有的物种,生存强度总是呈现递减态势,一代比一代弱,为了保证自身能够衍存,就会相应地增加和发挥自己续存的能力以及结构属性。
王东岳认为:万物演化的方向,都是越来越弱,生存度越来越低。这就做递弱。相应的,万物的属性越来越丰富,技能越来越多。这就做代偿。人类文明也同样在这个规律之中,貌似越来越强,但是个体依赖性越来越大,总体生存度越来越低。
无论是《物演通论》这本书,还是王东岳这个人,争议都非常大,基本上呈现出两极,喜欢这本书的人评价很高,不喜欢这本书的人评价却十分低。
那么,递弱代偿原理正确吗?适合于人类历史吗?为何产生那么大的争议?
这三个问题,其实都是关于立场与标准的问题。
这既是历史学的问题,也是哲学的问题。因为历史学讲的就是立场,所以我们都会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因为哲学讲的就是价值,所以我们都会说哲学是小姑娘要收多少礼金。
什么是立场呢?立场就是关系。无论是马克思唯物主义学说,还是叔本华的唯心主义学说,或是其它哲人所提出的学说,他们在书里论述都是某些事物之间的关系,无论这个事物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有产生一种关系。
例如,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这本书论述的就是时与空、数与量之间的关系。马克思的《资本论》,这本书论述的就是货币与商品、资本与生产之间的关系。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这本书论述的是意志与表象、生存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康德与马克思,其哲学,首先提到的便是关系的分类与处理。事物之间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关联性就是这两大哲人,其哲学的基本观点。马克思说,人生来就要处理三种关系,即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自己的关系。
什么是标准呢?标准就是价值。我们都知道哲学是一门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即我们用什么样的眼睛去看这个世界。关系营造价值,从而产生标准。我们的存在都是有意义的,关键是对谁有意义。这便需要讲关系,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没有关系就无法营造价值,没有价值就无法产生标准,没有标准就没有判断的依据。
例如,某个人逝世,谁会悲伤?那么这个问题就涉及到关系与价值,即谁与这个人有关系,这个人对谁有价值。一个普通人逝世,最悲伤的无疑就是这个人的亲人,亲人便是关系。亲到什么程度呢?这便是价值。
一个人逝世后,那么就得盖棺定论了。怎么定论呢?那么就得看他做了什么事情,对哪些人产生了哪些价值。好与坏,对与错,都是相对的。对这个人的子女而言,无论这个人怎么样,对他们的子女都有生养之恩。其子女无论怎么定论这个人,都无法撇开这个关系与价值。这便是关系产生立场,价值产生标准。
要对《物演通论》这本书,对递弱代偿原理进行评判,那么就得弄清楚其书其原理所论述的关系,所产生的价值。是否适合于人类历史,那么就得弄清楚其书其原理与人类历史之间的关系以及营造的价值。要弄清楚争议的根源所在,就得找到哪些人需要这本书,两者之间产生了什么关系。
一:递弱代偿原理只在宗教领域具有正确性,其他领域都是错误的。
宗教有三大功能:维系人类情感、确立人伦道德、界限知与未知。维系人类情感,这是宗教的基本功能,无论是佛教、基督教、道教,或是其他的宗教,都具有灭除人类内心苦恼与不安,获得希望和安定的作用。
确立人伦道德,这是宗教的积极价值,具有能够促使人类进行自我反省,匡正世道人心的作用。界限知与未知,这是宗教与科学最难分开的一个的功能,具有促使人类对未知世界保持敬畏与探索的作用。
从宗教的功能,我们可以看到,宗教服务的对象是个人,宗教的三大功能就为了处理个人生来就必须处理的个人与自己、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三大关系。
《物演通论》讲的是:宇宙演运即造成物类衰变,生物进化就导致种系残弱,文明前行则促进人寰危机;精神增益是载体趋弱的反比变量,信息扩张是物演分化的边际效应,知识拓展是背离本真的天然尺度;社会结构是自然实体结构的一脉延伸,文明现象是生物智质代偿的后续恶果,历史进步是人类自取祸殃的必由之路。
暂时不说《物演通论》论述的是什么关系,从这个结论,就可以清晰地看到,这完全是宗教原罪说的概念。其服务的对象是个人,其与佛教、道教、基督教等所要解决的问题,所要处理的关系是一致的,其作用是促使人类进行自我反省。这是一本宗教类的书籍。
当然,宗教类的书籍也有宗教神学与宗教哲学的区别。最大的区别就是:先有宗教,还是先有神灵。从宗教的角度说,是先有了神,这才有了宗教。从哲学的角度说,是先有宗教,而后才有了神灵。
递弱代偿原理,是《物演通论》的基本理论,其论述的是物种与物种之间的关系,这个关系达尔文也曾在《物种起源》中论述过。初读这本书的人,第一感觉,这是本生物学著作,或者是医学著作。
《物种起源》就是一本生物学著作,其论述的物种与物种之间的进化关系。其要处理的是人类与神之间的关系,即人类如果不是神创造的,那是怎么来的。而《物演通论》,其论述是物种与物种之间的递弱代偿关系,处理的是人类生来就必须要处理的三大关系。
《物种起源》与《物演通论》最大的区别就是物种之间拉关系的方式不同,前者是通过相似物种的逐次对比,后者是将所有存在或者消亡的物种放在一起进行整体对比。
逐次对比,这是一个很严谨的态度,因为物种存在的时代与时空并不相同,要深究其关系,必须将两个相似的物种放在同一个时代,同一片天空下进行对比。如此逐次对比,才能保证对比的统一性,保证不同的物种是处于一个相同的背景之下。
整体对比,这就没有一个时代或者时空能够能够单独拿出来,作为对比的统一的背景。《物演通论》把时代与时空不断变化的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性背景。这不是拉大了对比的尺度,而是改变了对比的方式。
举个通俗的例子吧。
就用从小学到大学,这个升学的过程作为例子。要知道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达尔文用的是逐次对比,一年级和二年级对比,二年级和三年级进行对比,如此类推。从而得出结论,原来大学生也是从小学生一步步升学上来的。
而王东岳,用的是整体对比,将所有的年级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得出的结论是:升学后,学生考试能力越来越差,考试的分数越来越低,相应的,学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学生的考试能力不断下降,这是递弱。相应的,为了保证考试及格,学生们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这是代偿。
学生的考试能力下降了吗?显然是没有的。造成考试分数越来越低的原因,不是考试能力的问题,而是考试内容和评分标准的问题。对于小学生,考试内容是十分简单的,评分标准也是答对就行。对于大学生,考试内容那是很难的,评分标准也不再具体,而是以社会实践为标准,对错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解决实际的问题。
对于小学生来说,其考试的背景是升中学。对于中学生来说,其考试的背景是升大学。对于大学生来说,其考试的背景是有能力参加工作,有能力处理社会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小学、中学、大学,都属于学校这个大概念大背景,但这个大背景是不断变化的。大背景是以所有的小背景为单位组成的,这没有错,但是不能说哪一个小背景就能代表大背景。小学是学校,但是学校不是小学。
小学生之所以考试成绩很好,分数很高,那是为了提高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小学教育为学生提供的保护。谁来保护小学教育呢,这就需要中学教育了。这就是升学的意义。小学生没有必要面对整个社会。
从这个升学的例子,就可以看出《物演通论》与《物种起源》的不同。
王东岳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就是背景等级差异的问题。对于世界上所有的物种来说,他们虽然都存在或者曾经存在于这个世界,但是他们的存在,背景等级是有差异的。
细菌之所以存在度很高,是因为大的环境为其提供了保护,细菌不需要面对整个世界整个自然,他要面对的只是构成世界以及自然的一个小部分环境。而作为生物进化最高等级的人类,面对的却是整个的地球,整个的自然。
我们人类之所以能够存活下来,那是因为地球为人类提供了保护。人类不需要面对整个的宇宙环境,只需要面对地球环境就够了。
等到人类向宇宙进发,那么就得面对太阳系或者整个的宇宙了。那个时候,人类脱离了地球的保护,就必须要再度进化了,进化成为更高等级的物种。简单来说,就是要升级。
对于世界上所有的物种来说,他们并非是生存度下降了,而是面对的生存环境不同了,存活的标准也不同了。比如说,人类存活主要是意识的存活,如果一个人变成了植物人,其身体的存活已经构不成人类存活的属性。个人逝世后,其肉身被保护起来,不会腐烂,这也不是生命的延续。而低等的生物,存活的标准是极低的。
《物演通论》论述的物种与物种之间的关系,是抛开了背景等级差异的单线关系。这种关系,是违背事实的,是完全错误的。这种单线关系,类似于个人与神之间的单线关系,其营造的价值是宗教的。
有了神,才有了人与神之间的关系,才有了宗教。抛开了背景等级差异,才有了物种与物种之间的递弱代偿关系。这是先有神,后有宗教。所以,《物演通论》是一本宗教类书籍,不属于哲学。
二:递弱代偿原理不适合于人类历史,因为人类历史也有背景等级差异。
人类的历史,并非是个人的历史自传。历史,更强调的是人类这个大集体的发展变化。人类文明的区域,是不断变大的。人类社会层次,也是不断提升的。
在《文明的命运》这本书中,就谈及了人类历史背景等级的差异,不同的历史阶段,人类生活的领域是不同的。根据这个不同,人类文明社会划分为五个时代:森林迁徙时代、河流定居时代、大陆扩张时代、海洋贸易时代、太空补充时代。
有了背景等级差异,才有了发展与进步的对比,才有了历史。按照递弱代偿原理,否定了背景等级差异,等于就否定了进步。没有进步,就没有历史。
递弱代偿原理,无法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提供任何的指导性意见。毕竟,除了宗教领域,在其它领域,这个原理都是错误的。
三:递弱代偿原理引起巨大争议的根源是需要。
《物演通论》这本书与其他人建立关系的基础就是需要。一是经济需要,这群人需要这本书能带来经济效益,获得收入,那么就会给予这本书极高的评价。二是精神需要,这群人需要这本书发挥宗教作用,从而得到宗教慰藉。
对于认为自己很弱,竞争能力差,自卑,未来没有希望等产生这样想法的人,递弱代偿原理给予了这群人相当大的宗教慰藉。
首先,说明了他们的弱,不是真的弱,而是递弱。所有的弱,都来源于一个原因,这就是生命等级高。越高级的物种,越高级的生命,越高级的个人,越高级的公司,他们都是递弱的产物。等级太高,所以生存度越低,对周边社会的依赖越大。这样的肯定,就能让那些竞争处于劣势的人或者企业,得到满满的自信。
那递弱了怎么办呢?代偿。要去多学习生存技能,要提高其他方面的能力。这显然有很大的激励效果,能调动信仰者的积极性。
《物演通论》这本书,对于信仰递弱代偿原理的那些人,具有非常大的指导作用。如何处理人生来就要处理的三大关系,如何获得代偿。这有着系统的指导,特别是书中有很多结合社会实践的例证,那作用就更大了。很多人都会活学活用。代偿一旦成功,就会成为递弱代偿原理的传播者,并且给予极高的评价。
真正具有高度认知的人群,对《物演通论》以及递弱代偿原理,一般都是抱着不点评,漠视,甚至是嗤之以鼻的态度。对这群具有高度认知水平的人来说,《物演通论》的宗教观,远不如其他传统宗教以及其典籍。
对《物演通论》评价极低的人,一般都是本来就有宗教信仰的那一群人。宗教信仰与科学信仰并不相矛盾,但是宗教信仰与宗教信仰之间,矛盾肯定是尖锐的。在宗教信仰自由的现代,对于宗教方面的评论很少,一般都是各有各的喜好。
然而,《物演通论》披着哲学的外衣,摆弄的却是宗教的那一套,这就让人有了贬低的口实。其实,宗教现代化,也挺有意思的。现代社会,言论自由,对于学问,也抱有极大的宽容,由此带来了这本书极大的争论。
递弱代偿是王东岳先生提出的理论,大致意思是存在度越低死灭速度越快的高级物种或者物质存在形态,它的能力和属性反而越丰满,这种现象叫做递弱代偿原理。
他提出的这一理论如果是真实的世界,那么以往人类想象的人类物种可以生存到地球或者太阳死亡的假说就直接爆掉了。因为,根据王东岳先生的提法告诉我们,人类快速发展的科技将会带人类走向灭亡。人类在告诉科技发展的过程中,不是在减少危险,而是以化解小危险,带来更大的危险为代价。比如说人类气温的升高问题,到现在各个国家依然协商不出应对策略,根据当前的速度30年后,地球在升高2摄氏度,之后南北极的液态甲烷释放为气态,甲烷对气温的影响将是二氧化碳的十倍以上,那是人类在这个问题上将无法在解决。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王东岳提出的递弱代偿,是进化必然发生的,进化过程中存在度必然的在减少,存在度越小,代偿度就越高,生存越危机。这不只在生物界起作用,产业也起作用,传统行业的普遍寿命长于高新科技企业,高新企业有寿命长于信息企业。按理说越是能力强的企业生存里越强,可事实是越先进的企业死亡速度越快。反过来一样生物界越是能力差的物种,存活下来的时间越长。
所谓的递弱代偿,指的是物种的生存强度总是呈现递减态势,一代比一代弱,于是,要想生存下去,就得不断地寻找更多的支持因素,这个支持因素就是“代偿”。
例如,从生物学的角度看,人类是非常高级的生物,但事实上,越高级的生物生存能力越差,所以,人类为了生存,人类需要借助科技的力量。试想一下,人类不依赖科技,接受自然选择,恐怕早已灭绝了。
跨物种看也是一样的,别看肉食动物看似比草食动物厉害,但试想一下,在环境极度恶劣下,是哪个类型动物生存概率高呢。
我曾经在吴伯凡的专栏看过这样一个例子,大概就是说,熊猫是一种堕落的物种,不配当国宝。熊猫是熊进化过来的,而熊跟熊猫不一样,是杂食动物,不管是植物还是肉,通通都吃,生存能力非常的强。相反,熊猫除了竹子,什么都不吃,由于竹子的营养价值很低,熊猫每天需要吃大量的竹子,而且大部分会不经过转化而排出,熊猫能生存下去完全是因为我国把它当国宝保护起来,这也算是一种另类的代偿了。
谈人类生存,对我一个普通人而言实在太遥远,递弱代偿给我的启示更多在于思维的提升上,人类都是认知的吝啬鬼,什么事情都选择轻松的,凭直觉,找捷径,慢慢地思考能力也会慢慢变弱,所以,竞争力也在下降。为了避免被社会淘汰,花点时间思考是很有必要的,不要沉迷于自己的舒适区,偶尔找点挑战,这才是普通人应该找的“代偿”。
递弱代偿,就是说世间之物,后衍的物种的生存强度(生存的顽强程度)总是呈现递减态势,一代比一代弱,于是,要想生存下去,就得不断地寻找更多的支持因素,这个支持因素就是“代偿”。
随着存在度的递减,后衍物种为了保证自身能够稳定衍存,就会相应地增加和发展自己续存的能力及结构属性,这种现象就是“代偿”。这个理论模型把物质的演变运动放在了可以定量考查的基础上,并化解了既往进化论的深层困惑:即在宇宙演运的进化过程中,为什么愈高级的物种,虽然它们的生存技巧越来越高强(亦即“衍存属性”越来越繁华),却不能改变它们的存在效力越来越衰微的总体趋势。
递弱代偿,出自王东岳的《物演通论(第3版)》哲学核心。
王东岳先生认为:万物演化的方向都是,越来越弱,“生存度”越来越低。但是作为补偿,万物的属性越来越丰富,花样越来越繁多。人类文明也同样在这个规律之中。貌似越来越强,但是个体依赖性越来越大,总体生存度越来越低。
关于递弱代偿和物演通论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