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几次北伐 诸葛亮几次北伐时间

金汇小助手 百科知识 2023-01-31 32 0

今天给各位分享诸葛亮几次北伐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诸葛亮几次北伐时间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真实的历史上诸葛亮进行了几次北伐?

根据史书记载,诸葛亮南征后对曹魏用兵共有七次,但真正出岐山的只有两次:

第一次,建兴六年(228)春。诸葛亮事先扬声走斜谷道取郿,让赵云邓芝设疑兵吸引曹真重兵,自己率大军攻祁山(甘肃西和县西北)。陇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反魏附蜀。张郃出拒,大破马谡于街亭。诸葛亮拔西县千余家返回汉中。这是第一次出祁山。

第二次,同年(228)冬。诸葛亮出散关(陕西宝鸡市西南)围陈仓(宝鸡市东),粮尽而退还汉中。魏将王双来追,被斩。

第三次,建兴七年(229)春。诸葛亮遣陈式攻武都(甘肃省成县周边)、阴平(甘肃省文县周边)二郡。雍州刺史郭淮引兵救之,亮自出至建威(甘肃省西和县西),郭淮退。遂得二郡。

第四次,建兴八年(230)秋。魏军三路进攻汉中,司马懿走西城(陕西省安康县西北),张郃走子午谷,曹真走斜谷。诸葛亮驻军于城固(陕西省城固县东)、赤坂(陕西省洋县东二十里)。时大雨三十余地,魏军撤退。

第五次,同年(230)。诸葛亮使魏延、吴懿西入羌中,大破魏后将军费曜(瑶)、雍州刺史郭淮于阳溪(南安郡内,当在甘肃省武山西南一带)。

第六次,建兴九年二月,诸葛亮率大军攻祁山,始以木牛运。时曹真病重,司马懿都督关中诸将出拒。诸葛亮割麦于上邽(甘肃省天水县)。司马懿追亮至卤城(天水市与甘谷之间),掘营自守,有“畏蜀如畏虎”之讥。五月,司马懿与诸葛亮交兵,魏延等将斩获敌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六月,李严因运粮不济呼亮还。张郃追亮退兵至木门,中箭身亡。此为二出祁山。

第七次,建兴十二年(234)二月。诸葛亮率大军出斜谷道,据武功五丈原(陕西省岐山南),屯田于渭滨。司马懿据守不出。八月,诸葛亮卒于五丈原。杨仪等率军还,有“死诸葛走生仲达”事。

《三国演义》诸葛亮北伐几次?

《三国演义》诸葛亮北伐6次。

第一次诸葛亮几次北伐,建兴五年北伐诸葛亮几次北伐,震动陇右诸葛亮几次北伐,降服了姜维等一批魏将诸葛亮几次北伐,但是由于马谡诸葛亮几次北伐的死脑筋和纸上谈兵,蜀军被张郃所率领的魏军击败于街亭,诸葛亮含恨退兵,途中还上演了一出“空城计”。

第二次,建兴六年,诸葛亮上《出师表》,姜维击败曹真,司马懿玩上了“乌龟战术”,诸葛亮粮尽退兵。

第三次,建兴七年,诸葛亮得到线报,魏国守陈仓的郝昭病的很严重,于是趁此机会出兵攻克了陈仓,之后又攻克散关,也击退了前来攻击的司马懿,本来很顺利,可是张苞却突然马失前蹄坠崖身亡,诸葛亮闻讯悲伤过度病倒,只能退兵养病。

第四次,建兴八年,司马懿率大军进攻,但是天气不好进展极慢,天晴之后司马懿即被诸葛亮打败,不过被诸葛亮因运粮不利责罚的都尉苟安却在刘禅面前说了诸葛亮坏话导致诸葛亮不得不退兵。

后续

第五次,建兴九年,总结起来这是一场抢粮战,双方围绕着上邽展开决战,但在蜀中,李严方面传来消息,东吴可能会出兵蜀汉,诸葛亮只好退兵,退兵途中还杀死了追来的张郃。

第六次,建兴十三年,诸葛亮在上方谷围困了司马懿,并用火计将其逼上绝路,但是天降大雨扑灭大火,诸葛亮终究抵不过天命,病卒,蜀汉退兵。

诸葛亮几次北伐(诸葛亮明知蜀汉国力不如曹魏)

诸葛亮北伐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诸葛亮几次北伐了匡扶汉室诸葛亮几次北伐,一统中原诸葛亮几次北伐,从228年春至234年冬先后兵出汉中,对曹魏发动的五次战争,历经7年。建兴六年(228年)春,诸葛亮发兵陇西三郡(天水郡,南安郡,安定郡),先得后失。设疑兵于斜谷,自己率大军攻祁山。张郃大破马谡于街亭,诸葛亮拔西县千余家返回汉中,这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到了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诸葛亮出武功五丈原。因未能成功抢占北原而与魏军僵持达百余日。秋,诸葛亮逝世,汉军退回汉中,至此诸葛北伐结束。

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数次北伐却战果寥寥,蜀汉丞相诸葛亮却只能坚持,不止是因为自己匡扶汉室的愿望,还因刘备的期望,这份期望一直伴随他到最后一次北伐,最后病逝五丈原军中,终年54岁。那么,问题来了,诸葛亮明知蜀汉国力不如曹魏,为何还要五次北伐中原呢诸葛亮几次北伐?在关羽大意失荆州和夷陵之战后,蜀汉只有益州这一州之地,却要和占据天下大部分州郡的曹魏死磕。所以,支持诸葛亮走下去的动力是什么呢?

一、蜀汉以汉室正统自居,必须讨伐篡夺东汉王朝的曹魏

首先,延康元年十月初一(220年11月13日,癸卯日),魏王曹丕下诏收敛、祭奠阵亡将士。十三日(11月25日,乙卯日),汉献帝正式禅让帝位,曹丕三次上书辞让。二十九日(12月11日,辛未日),曹丕登受禅台称帝,改元黄初,改雒阳为洛阳,大赦天下。黄初元年十一月初一(220年12月13日,癸酉日),以河内郡山阳邑(今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万户奉汉帝为山阳公。在曹丕看来,自己的皇帝之位,是汉献帝刘协禅让的,也即曹魏对于东汉的取代,是名正言顺的。

不过,对于这一情况,刘备自然是不认可的。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曹丕篡汉建魏后,于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虽然我们后来经常称之为蜀汉,但是,蜀汉的国号,只有“汉”,并没有“蜀”。在刘备看来,自己是汉室后裔,所建立的王朝,自然也是继承西汉、东汉的正统。而就曹丕来说,自然是刘备心目中的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于是,在刘备去世后,作为蜀汉丞相的诸葛亮,必须扛起匡扶汉室的大旗,还要和篡夺汉室的曹魏相抗衡。换而言之,如果蜀汉放弃北伐,甚至和曹魏谈和的话,那么,这无疑是违背蜀汉的创立宗旨,让蜀汉内部从此分崩离析。在此基础上,蜀汉以汉室正统自居,必须讨伐篡夺东汉王朝的曹魏。通过不断讨伐曹魏,也有助于增强蜀汉内部的凝聚力,将蜀汉内部的各个势力团结在一起,从而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所以,在诸葛亮北伐中原的时候,意图阻挠北伐的李严,尽管是刘备留下的托孤大臣,却依然遭到了诸葛亮等人的弹劾,从而被废为平民,最后郁郁而终。

二、诸葛亮为报答先帝知遇之恩,完成刘备光复汉室的遗愿

东汉末年,因为自身实力有限,刘备在诸侯混战过程中屡屡遭受失败,所以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刘备于赤壁之战后,先后拿下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而后因为关羽被东吴所害,刘备不听群臣劝阻,执意发动对吴国的战争,结果兵败夷陵,最终于章武三年(223年)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葬惠陵。对于刘备来说,颠沛流离的一生中,之所以能坚持不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拥有匡扶汉室的目标。正是这一目标,让刘备无论面对什么困境,都没有自暴自弃。

在这一过程中,刘备三顾茅庐,将诸葛亮请出山。在三顾茅庐之前,诸葛亮虽然拥有一定的名气,却一直没能获得一个施展自己才华的大舞台。而就刘备来说,对于诸葛亮充分信任,无疑给了诸葛亮施展才华的基础。特别是在白帝城托孤的时候,刘备更是心甘情愿地将蜀汉交托给诸葛亮,授予他取而代之的权力。凡此种种,都体现出刘备对于诸葛亮的知遇之恩,这让诸葛亮愿意以卵击石,以此尽最大努力完成刘备的遗愿。

三、如果诸葛亮不攻曹魏,蜀汉必亡

自从曹魏皇帝曹睿同意大臣孙资的建议,对蜀国采取据守要塞,大力恢复魏国的实力后。诸葛亮已经意识到,如果让曹魏有时间发展国力,那么汉魏两国之间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一旦等到曹魏国力强大,蜀国只能坐以待毙。在此背景下,诸葛亮只有出蜀,占领雍州、凉州,一来可以获得秦川骏马,组织骑兵、二来作战之时有迂回空间,发动大规模作战、三来可以大大削弱曹魏的骑军部队实力。对于蜀汉来说,山峻之险无疑是一道天然的屏障。

当然,这具有相对性,曹魏攻不进来,但蜀汉也杀不出去。如果长期留在益州这一州的地盘上,蜀汉不仅会面临资源增长陷入瓶颈的问题,也会出现人才凋零的困境。所以,诸葛亮必须要招惹强大的曹魏,只有占据曹魏的疆域,获取对方的人口和人才,蜀汉才能走向强大,从而缩小自己和曹魏之间的差距,进而增加匡扶汉室的概率。

四、北伐中原,也是在转移蜀汉内部的矛盾

最后,蜀汉是刘备依靠荆州集团(以诸葛亮为代表,刘备入蜀带领的文臣武将)在蜀地建立的势力。在蜀汉内部,除了荆州一派,还存在益州本土派、东州派等势力。由于蜀汉初期,拥有荆州与益州,三方势力的矛盾并不明显。但是自从关羽失荆州、刘备败夷陵后。荆州集团在经历失荆州、败夷陵,元老死伤惨重(关羽、张飞、黄忠、马良、麋竺等皆亡),无力继续压制强大的益州本地士族,所以必须联合李严所在的东州派。刘备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在托孤之时,任命了诸葛亮和李严这两位托孤大臣,而将益州本地士族排除在外。

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自公元228年开始,蜀汉丞相诸葛亮发动北伐,可以将蜀汉的内部矛盾转移至对曹魏的外部矛盾。一旦打下雍州、凉州,那么荆州、东州、益州三大集团的矛盾会大大缩减。并且,这也可以使蜀汉有了问鼎中原的机会。总的来说,基于以上几点原因,面对整体实力数倍于蜀汉的曹魏,诸葛亮依然选择和曹魏死磕。对此,诸葛亮几次北伐你怎么看呢?

诸葛亮北伐几次

诸葛亮五次北伐。

诸葛亮诸葛亮几次北伐的第一次北伐兵分两路诸葛亮几次北伐,一路由赵云率领出斜谷诸葛亮几次北伐,作为疑兵牵制长安方向诸葛亮几次北伐的魏军。诸葛亮则率领主力,兵出祁山。由于曹魏没有准备,遭到诸葛亮几次北伐了诸葛亮的奇袭。曹魏的南安、安定、天水三郡响应诸葛亮,投降了蜀军,陇右大震。

但是好景不长,曹魏派来的援军赶到了陇右。由张郃率领的五万多曹魏中央机动军团,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了街亭。由于诸葛亮错用马谡守卫街亭,被张郃打得大败。诸葛亮由于前无所据,只得退回汉中。赵云所部也被曹真打败,退回汉中。

诸葛亮的第二次北伐是为了配合东吴作战。他率领蜀军出散关,攻打陈仓。由于曹魏预先有所准备,守将郝昭骁勇善战,使得诸葛亮被阻止于坚城之下。随着魏军援兵到来,加之诸葛亮粮尽,蜀军被迫撤军。

诸葛亮的第三次北伐派陈式夺取了曹魏的武都、阴平两郡。

诸葛亮的第四次北伐兵出陇右,此次诸葛亮遇到了他最大的敌手司马懿。在这次战役中,双方互相试探摸底,为将来的战争奠定了基调。在这次战役中,诸葛亮在撤退的时候,在木门道设置埋伏,射杀了追击的魏军名将张郃。

诸葛亮的第五次北伐是最大规模的北伐。在这次战役中,诸葛亮联络东吴,率领十万蜀军出斜谷,来到渭南扎营。在这次战役中,司马懿按照既定的战略固守不出。诸葛亮和司马懿相持百余日,最终病逝于五丈原大营。蜀军随后撤回,结束了诸葛亮的北伐战争。

诸葛亮几次北伐

历史上诸葛亮五次北伐,大多以失败告终。其中多次是因为粮草不济,而且对方不轻易不出兵。

自从曹魏皇帝曹睿同意大臣孙资的建议,对蜀国采取据守要塞,大力恢复魏国实力后。诸葛亮已经意识到,如果让曹魏有时间发展国力,那么蜀魏两国之间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如果迟迟不出兵,必然会被人群起而攻之,不如早些动手,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旦等到曹魏国力强大,蜀国只能坐以待毙。只有出蜀,占领雍州、凉州,一来可以获得秦川骏马,组织骑兵、二来作战之时有迂回空间,发动大规模作战。

天下大乱,占据蜀地。可以发展自己的经济,扩充自己的军队,意图天下。身为刘备的主要谋士,他必然要做出一些措施。

第一次北伐的结果,街亭被司马懿夺去,魏国援兵已到。

第二次北伐的结果,粮食运送不济,不退兵的结果只有失败。

第三次北伐的结果,进攻武都、阴平,顺利占领二郡,但这次北伐的胜利没有很大的意义。

第四次北伐的结果,相持阶段,粮运不济,只能退兵。

第五次北伐的结果,积劳成疾,心有余而力不足,后退兵。

分析诸葛亮五次北伐大多都失败的原因,主因还是蜀国实力不够。其次是魏国君主英明,实力强盛,魏国对蜀汉的防御时刻都没有放松。而诸葛亮的《隆中对》再厉害,也只能三分天下,无望统一中原,最终也只好作罢。

最终诸葛亮积劳成疾,病重而逝,后人给出了分析,他的去世免不了跟这几次北伐的失败有关。我们都知道诸葛亮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每一次战争肯定都是策划已久,最终无功而返,这样的结果必然是一个打击,而且当时刘备很是信任诸葛亮,诸葛亮难免很有压力,最终的结果谁也没想到。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诸葛亮几次北伐和诸葛亮几次北伐时间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