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凤阳府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凤阳府药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凤阳府是明、清两代凤阳府的一个府凤阳府,凤阳府在明代属于南直隶,清代属于安徽省。 明代,凤阳府管辖今安徽省三分之一以上的地区以及苏北的一部分,相当于今蚌埠市、淮南市、宿州市、阜阳市、亳州市、淮北市及滁州市大部。 清代,凤阳府辖区大致相当于今日安徽省蚌埠市、淮南市、宿州市等各一部以及江苏省,盱眙县,泗洪县一部分等,下辖5个县凤阳府:凤阳县(首县)、怀远县、定远县、凤台县、灵璧县,以及2个散州:寿州和宿州。清代,凤阳府与本省的庐州府、颍州府、泗州直隶州、滁州直隶州、六安直隶州以及江苏省徐州府、河南省归德府相邻。1912年(民国元年),撤废凤阳府。
禅窟寺
凤阳古为淮夷之地凤阳府,春秋时,在今临淮镇附近建钟离子国,并筑钟离城。
周景王七年(公元前538年),楚攻占钟离城,钟离属楚。
周敬王二年(公元前518年)钟离城又被吴王僚夺去。
越王勾践灭吴后,钟离城属越,周显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2年)楚灭越,钟离城又属楚。
秦统一中国后,钟离城属九江郡。
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灭楚,正式设立钟离县(治临淮关)。
刘邦封英布为淮南王,改九江郡为淮南国,钟离县为淮南国凤阳府的领地。
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平定吴楚7国之乱,杀淮南王刘安,改淮南国为九江郡,钟离县仍属其管辖。
王莽夺取西汉政权后,改九江郡为延平郡,将钟离县改为蚕富县。
东汉建武元年(25年)改称钟离侯国,后又称钟离县,仍属九江郡。
三国时,钟离县属魏。
西晋时,属淮南郡(治今寿县)。
东晋建武元年(317年)分九江郡(治今寿县)设钟离郡(治临淮关)。
义熙元年(405年),钟离郡改属徐州(治临淮关)。
刘宋泰始七年(471年),钟离郡属南兖州。
元徽元年(473年),属北徐州(治临淮关)。
梁太清三年(549年)正月,入东魏,改北徐州为楚州(治临淮关),钟离郡属之。
东魏武定八年(550年)五月,地入北齐,改楚州为西楚州(治临淮关),钟离郡属西楚州。
北齐武平四年九月壬申,入陈朝,改西楚州为北徐州(治临淮关),钟离郡属北徐州。
陈太建十一年(579年),地入北周,复改北徐州为西楚州。
宣政元年(578年)六月,改西楚州为豪州(治临淮关),钟离郡先后属西楚州、豪州。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钟离郡。
隋大业三年,改豪州为钟离郡。
隋末,为杜伏威的属地,改钟离郡为豪州。
卧牛湖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杜伏威降唐后,钟离县属淮南道豪州。
天宝元年(742年)改豪州为钟离郡,乾元元年(758年),又改名豪州。
唐元和三年(808年)改豪河为濠河,改豪州为濠州。
北宋时,钟离县初隶淮南路,后属淮南西路濠州。
南宋时由于金兵常南下在濠州一带骚扰,开禧二年(1206年)曾一度把州治迁往定远。
元朝时,钟离县隶河南行中书省安丰路濠州安抚司。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升为临濠府(治临淮关),二十八年复为濠州。
至正十二年二月(1352年)郭子兴领导农民军占领濠州,至正十三年又被张士诚夺去。
至正二十六年朱元璋打败张士诚,濠州又为朱元璋所有。
次年,朱元璋改濠州为临濠府。
追答
凤阳古城
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钟离县为中立县,同时在濠州西南凤凰山南麓建中都。
洪武三年因县城北临淮河,将中立县改为临淮县,这是临淮地名之始。
洪武六年临濠府改为中立府,洪武七年中立府改名凤阳府,府治迁往新城(即今府城),同时割临淮县的太平、清洛、广德、永丰4乡设凤阳县,洪武十九年将虹县(今五河、泗县一带)南8都并入凤阳县。
据《明一统志》记载,凤阳因在凤凰山之阳,故名。
自洪武七年至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今凤阳县境内为凤阳府治和凤阳、临淮二县地。
凤阳府,明初直属中书省,永乐元年(1403年)改属南直隶。
清顺治二年(1645年)凤阳府改属江南省,康熙元年(1663年)改属安徽省。
乾隆十九年(1754年)将临淮县并入凤阳县。
乾隆二十年,凤阳县属安徽省皖北道(治府城)凤阳府。
辛亥革命后,取消府的建制,凤阳县直属安徽省。
民国3年(1914年)设淮泗道(治府城)。
民国21年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简称专区,凤阳县属第四专区。
民国27年2月,府城被日军占领,汉奸倪道烺在蚌埠组织“安徽省维新 *** ”,凤阳县直属伪省府管辖,伪凤阳县 *** 设在蚌埠。
民国29年“安徽省维新 *** ”改为“安徽省 *** ”后,设8个行政督察区,凤阳县属第一行政督察区。
抗战时期,府城、临淮关等城镇虽被日军占领,但在广大的农村和山区,在 *** 的领导下,先后建立凤阳府了定凤怀县、凤定嘉县、盱凤嘉县抗日民主 *** ,领导人民进行抗日斗争。
抗战胜利后, *** 军队占据府城、临淮关等城镇,并向淮南津浦路西解放区发动进攻。
民国35年8月,定凤怀县党政机关,除留少数武装工作人员坚持游击战争外,全部北撤,定凤怀、凤定嘉、盱凤嘉等县 *** 先后撤销。
民国36年元旦,蚌埠正式设市,从此蚌埠从凤阳分离出去,府城镇再次作为凤阳县城(民国27年2月至民国36年元旦凤阳县城为蚌埠镇,即今蚌埠市蚌山区)。
民国37年,定凤怀县 *** 重新成立,民国38年1月16日,凤阳解放,2月,定凤怀县 *** 撤销,凤阳县人民 *** 成立,凤阳县属江淮第四专员公署,4月改属定远专区,7月改属滁县专区。
1956年,宿县、滁县两专区合并成蚌埠专区,凤阳县属蚌埠专区。
1961年,蚌埠专区分为滁县、宿县两专区,凤阳县属滁县专区。
是凤阳府吧。在现在的安徽省凤阳县,因为朱元璋是凤阳人,所以凤阳府在明朝又称中都。
凤阳府应该是在淮南,不算在江南。
平阳府。今为临汾,运城两地级市辖境。解放初称晋南专区, 治所在临汾县。 平阳府在省治西南五百六十里,东界潞安府长子县,西界陕西延安府宜川县,南界绛州,北界霍州赵城县(今属洪洞县),东南界绛州垣曲县,西南界绛州稷山县,东北界沁州沁源县,西北界隰州蒲县,自府治至京师一千八百里,凡领州一县十。临汾县(旧称平阳,为平阳府治所,现为临汾市尧都区),附郭,北纬三十六度五分,西经四度五十六分。洪洞县,在府东北五十五里,北纬三十六度十六分,西经四度四十六分。浮山县,在府东南八十里,北纬三十五度五十八分,西经四度三十三分。岳阳县(今称古县),在府东北一百二十里,北纬三十六度十六分,西经四度二十三分。曲沃县,在府南一百二十里,北纬三十五度三十九分,西经四度五十七分。翼城县,在府东南一百二十里,北纬三十五度三十八分,西经四度四十一分。太平县,在府西南九十里,北纬三十五度四十九分,西经五度十分。襄陵县(今属襄汾县),在府西南三十里,北纬三十六度一分,西经五度三分。汾西县,在府西北一百八十里,北纬三十六度三十八分,西经四度五十八分。乡宁县,在府西南二百二十里,北纬三十六度,西经五度四十一分。吉州(今吉县),在府西一百七十里,北纬三十六度六分,西经五度五十三分。 东至潞安府三百九十里,东南至泽州四百十里,南至黄河二百六十五里,又渡河至河南之陕州一百二十里,西至黄河三百十里,又渡河西北至陕西延安府二百七十里,北至汾州府三百九十里,东北至沁州三百四十里。自府治至布政司五百九十里,至江南江宁府二千四百里,至京师一千八百里 《禹贡》冀州地,即尧舜之都,所谓平阳也《世纪》云:其地在平水(今龙子祠泉水)之阳而名。春秋属晋。战国属魏。秦为河东郡地。两汉因之。三国魏始置平阳郡。晋因之。永嘉三年,刘渊字元海僭号,建都于此。其后石赵慕容燕及苻、姚之徒,相继有其地。后魏亦为平阳郡,兼置东雍州。太和中罢。孝昌中,改置唐州。建义元年,又改晋州魏收《志》:真君四年,置东雍州。太和十八年罢。孝昌中置唐州,建义初改晋州,后又置总管府于此。东魏、北齐皆为重镇。后周亦曰晋州。隋初改平阳郡为平河郡以阳与杨同音也,三年废郡,而州如故。炀帝改州为临汾郡。义宁二年,复曰平阳郡。唐武德元年,复曰晋州。天宝初,亦曰平阳郡。乾元初复故。五代梁置定昌军节度开平三年,分护国节度置,兼领绛、沁二州,寻又改为建宁军。后唐同光元年,曰建雄军。宋仍为晋州亦曰平阳郡建雄军节度。政和六年,升为平阳府。金因之河东南路置于此。元曰平阳路。大德九年,改为晋宁路。明初复曰平阳府,领州六、县二十八。 府东连上党,西界黄河,南通汴、洛,北阻晋阳。宰孔所云景、霍以为城景,太也,谓霍山,汾、河、涑、浍以为渊,而子犯所谓表里河山者也。战国时,魏有其地。秦商鞅言于孝公曰:秦之与魏,譬若人有腹心之疾,非魏并秦,秦即并魏。何者看魏居岭?厄之西,都安邑,而独擅山东之利。利则西侵秦,病则东收地。魏必东徙,然后秦据河山之固,东向以制诸侯矣。秦、汉以降,河东多事,平阳尝为战地。曹魏置郡于此,襟带河、汾,翼蔽关、洛,推为雄胜。杜畿云:平阳枕山带河,天下要地。是也。晋室之乱,刘渊窃据其地,纵横肆掠,毒被中原。迄于五胡迭兴,索头继起,平阳居必争之会,未有免于锋镝者也。及周、齐相争,平阳如射的。然齐卢叔虎尝谓其主演曰:今宜立重镇于平阳,与彼蒲州相对,深沟高垒,运粮积甲,彼闭关不出,则稍蚕食其河东地,使日穷蹙。彼若出兵,非十万以上,不足为我敌也。其后周主邕伐齐,乃曰:前出河外先是周主伐齐,出河阳,攻拔其南城,故云,直为拊背,未扼其喉,晋州本高欢所起之地,镇摄要重,今先克之。鼓行而东,足以穷其巢穴矣。及晋州拔齐,遂不可复固。唐起义师,亦先入临汾,及西指关中。柳宗元曰:晋之故封,太行倚之,首阳起之,黄河迤之,大陆靡之大陆,在今直隶巨鹿县境,盖约言封域所届也。盖地大力强,所以制关中之肘腋,临河南之肩背者,常在平阳也。朱温争河中,先取晋、绛,克用遂不能与抗。刘知远自河东定汴、洛,亦自晋、陕而东。及女真、蒙古之祸,平阳皆先受其毒,而后及于关、洛。夫平阳之形胜,顾可忽乎哉看
江西凤阳府在赣州。江西凤阳府在赣州,明初洪武七年明太祖朱元璋改中立府为凤阳府,府治由旧城迁往新城旧城是今凤阳县临淮关镇,新城是今凤阳县府城镇。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凤阳府和凤阳府药方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