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以水为师,以及以水为师题目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常枞和老子。
相传很久以前,在汉水江畔的一间简陋小屋里,老子的老师常枞即将离开人世,众弟子环侍左右。老子询问老师最后的教示,常枞用微弱的声音说:“你看牙齿和舌头,哪个刚强。哪个软弱。”老子回答:“牙齿刚强,舌头软弱。”常枞无语,缓缓张开嘴巴,让老子观察。原来,常枞年老体衰,牙齿早已掉光了,而柔软的舌头依然存在。老子含泪而问:“今后,我将以谁为师。”常枞笑了笑:“以水为师。”语毕而逝。
水质清淡,以水为师,淡泊名利;
不具固定型态,随方就圆,可依任何容器改变外型,深谙圆融之道.
以水为师的水文化寄托着思想家的哲学思辩
大家经常说这样一句话:“智者乐水”.把富有哲学理性的智者与水联在一起,其实是有典故的.
相传我国大思想家老子的师父常枞即将离开人世,众弟子环侍左右.老子问师父:“老师,你还有最后的教示吗?”
常枞用极微细的声音说:“你看牙齿和舌头,哪个刚强?哪个柔弱?”老子说:“牙齿刚强,舌头柔弱.”
常枞缓缓张开嘴巴:“你看,我的嘴里还有什么?”
原来常枞的牙齿已经掉光了,嘴巴一张开,果然是“一望无涯(牙)”,然而柔弱的舌头依然存在.
常枞说:“这就是我为你上的最后一课——柔弱胜刚强.”
老子含着眼泪说:“今后,我将以谁为师?”
常枞说:“你应该以水为师.”
“以水为师”,老子在他的《道德经》中赋水以哲学的思辩.“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以水为师”,孔子告知学生:“君子见大水必观焉”.从中体会水的德、仁、勇、智,明察、度量和公正.其儒家的哲学核心理念,“中庸之道”正是以水为中线,“上过之,下犹不及”,而形成“修身、齐家、平天下”的圭臬.
“以水为师”,荀子的“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的辩证思想,无不渗透着“水”的灵气.
哲学家的思想是相通的,东方如此,西方亦然.西方哲学有一道著名的论题:用对“人能否两次涉过同一河流”的回答,作为区分形而上学、庸俗辩证法和唯物辩证法的分水岭.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提示事物发展的基本方向和道路.水在这里也曾起到过十分形象的作用.马克思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他用一个生动而形象的比喻:“不能在倒
洗澡水时把澡盆里的婴儿一起倒掉”.倒掉洗澡水,留下澡盆里的婴儿——扬弃;倒掉洗澡水,连带着倒掉澡盆里的婴儿——抛弃.两种态度实为辩证的否定观与形
而上学的否定观之分野.
“以水为师”不仅对哲学大师们有启迪,对我们每一个朋友,特别是从事水利工作的同仁,更具有深层的内涵和特别的意义,与水打交道的人,更需要:
——“上善如水”,“水”最柔弱,但是对人生却有最丰富的启示.
——“智者乐水”,水激流勇进,遇到阴硬物就会转个弯,但是流向并没有改变,这种不硬碰硬,不采取两败俱伤的处世态度,是智者的风范.
——“智者如水”,智者应该有水的精神、水的品格,涵养柔软的心性,修炼谦卑的美德.
水,万物之源。水包罗万象,中国自古以来便以水喻道,水可以多维度的展现中国文化性格。水滋养了万物,也滋养了无数中华儿女,以水为师,让每位中华儿女都有了如水般的文化性格与文化取向,让每个中华儿女都受益无穷。
做人要学习水的柔。老子曾说“天下莫柔弱于水”,但“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柔是一种坚持,是一种执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滴水可以穿石,以水可以化钢,柔使每个人明白成功在于坚持,在于积累;柔是一种韧性,千百年来,中国人弯过腰低过头,但最终还是挺直腰背,挺直脊梁,中华民族的韧性,使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得以保留;柔是一种处世智慧,钢极易折,有史为鉴,每一次以暴力方式解决的冲突,无不以流血和牺牲为代价,中国人善用四两拨千斤,善用和谐的方式解决问题,当冲突不可避免时,我们寻找人类共同利益,构建命运共同体,以此来增加安全的筹码。
入世要学习水的变。同样作为鬼谷子的弟子,苏秦倡导“合纵”,即倡导六国合作来抵抗强秦,张仪倡导“连横”,即倡导秦国结盟,避免全面树敌,以达到各个击破的目的。所以这个变是基于立场身份的变。中国近代历经百年战乱得以立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使中国经济腾飞,未来还要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这是励精图治,发奋力强的变。治理水土流失要同现代农业发展相结合,要同建立现代经济示范园相结合,使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民生发展交相辉映。这是思维方式、工作方法的灵活的变。以水喻道,变,则是中国大道。
发展要学习水的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无不体现水的包容性。近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提出的积极意义就在于对国外文化的包容性,为中国培育出近代的科技人才,翻译人才,实业家,促使民族资本有一定发展;面对近代的一次次侵略,中国人矢志不渝的顽强抵抗,最终结束侵略,其原因在于中华民族的团结心,五十六个民族拧成一股绳,这是民族的包容性带来的。这种包容性还体现在与自然的相处之中,我们的理念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对待自然的态度是顺应、保护、尊重,土地轮耕、草场轮牧,让自然修养生息,让自然自我恢复。
以水为师,体现中国人的处事原则,体现大国智慧。无论是如水般柔韧、若水般变化多端,还是像水一样有包容之心,千百年来都深深刻入每个中国人的骨髓,形成中华传统文化认同,给每个中国人都带来深远影响,“水”性,使我们上可入天,下可入海,带给我们的是更广阔的天地。
以水为师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以水为师题目、以水为师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