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清朝皇帝年号,以及清朝年号顺序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清朝所有皇帝的庙号、帝号、年号:
1、爱新觉罗皇太极,帝号:清太宗,年号:天聪。
2、爱新觉罗福临,帝号:清世祖,年号:顺治。
3、爱新觉罗玄烨,帝号:清圣祖,年号:康熙。
4、爱新觉罗胤禛,帝号:清世宗,年号:雍正。
5、爱新觉罗弘历,帝号:清高宗,年号:乾隆。
6、爱新觉罗顒琰,帝号:清仁宗,年号:嘉庆。
7、爱新觉罗旻宁,帝号:清宣宗,年号:道光。
8、爱新觉罗奕詝,帝号:清文宗,年号:咸丰。
9、爱新觉罗载淳,帝号:清穆宗,年号:同治。
10、爱新觉罗载湉,帝号:清德宗,年号:光绪。
11、爱新觉罗溥仪,帝号:宣统帝,年号:溥仪。
帝号是在中国古代统治者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他另起的称号,包括谥号、庙号、年号和尊号。自西汉至隋朝的皇帝多称谥号,自唐朝至元朝的皇帝多称庙号。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由皇帝发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始创年号为建元。
1.努尔哈赤: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后金政权创立者。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年号天命。在位11年。
2.皇太极: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继后金汗位,以次年为天聪元年。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并以是年为崇德元年。前后在位17年。
3.顺治: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皇太极第九子,清入关后第一位皇帝。6岁即帝位,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14岁亲政。
4.康熙: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顺治皇帝第三子,清入关后第二位皇帝。
5.雍正: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
6.乾隆: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
7.嘉庆:清仁宗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顒琰(1760—1820年),清朝入关后第五位皇帝,乾隆皇帝第十五子。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公开立为皇太子,次年元旦,受弘历内禅即位,以是年为嘉庆元年,时年27岁。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弘历死,始亲政。在位25年。
8.道光: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年),清朝入关后第六位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即位,以次年为道光元年,时年29岁。在位30年。 ...展开1.努尔哈赤: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后金政权创立者。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年号天命。在位11年。
2.皇太极: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继后金汗位,以次年为天聪元年。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并以是年为崇德元年。前后在位17年。
3.顺治: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皇太极第九子,清入关后第一位皇帝。6岁即帝位,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14岁亲政。
4.康熙: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顺治皇帝第三子,清入关后第二位皇帝。
5.雍正: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
6.乾隆: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
7.嘉庆:清仁宗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顒琰(1760—1820年),清朝入关后第五位皇帝,乾隆皇帝第十五子。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公开立为皇太子,次年元旦,受弘历内禅即位,以是年为嘉庆元年,时年27岁。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弘历死,始亲政。在位25年。
8.道光:清宣宗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年),清朝入关后第六位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即位,以次年为道光元年,时年29岁。在位30年。
9.咸丰:清文宗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年),清朝入关后第七位皇帝,道光皇帝第四子。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即位,以次年为咸丰元年,时年20岁。在位11年。
10.同治:清穆宗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1856—1874年),清朝入关后第八位皇帝。5岁即帝位,终身成为其生母慈禧皇太后垂帘听政的傀儡。
11.光绪:清德宗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1871—1908年),清朝入关后第九位皇帝。醇亲王奕譞之子,因其冲龄践祚,导致慈禧太后第二次垂帘听政。在其亲政期间,甲午之战中他力主反击,大力支持维新变法,但因变法失败而遭幽禁,直至去世。
12.宣统:清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1906—1967年),清朝末代皇帝。醇亲王载沣之子,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即皇帝位。1911年2月12日,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退位。此后,以逊帝身份居住在皇宫。1924年11月5日,被冯玉祥驱逐出宫收起
清朝时期各任皇帝所使用过的年号有“天命”、“天聪”、“崇德”、“顺治”、“康熙”以及“雍正”、“乾隆”等。所谓“年号”,简而言之就是纪年名号,是古代封建王朝为了方便记事而出现的一种制度。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年号出现于汉武帝时期,首个年号为“建元”。不同皇帝,其在位期间所使用的年号数量也是不等的,少者只有一个,多者则达十多个。而就清王朝来说,这一王朝的皇帝大都只设有一个年号,故而后世之人多是直接以年号来称呼清朝皇帝。
后金时期年号:天命、天聪
清朝的起源开始追溯至后金时期,而身为后金建立者的努尔哈赤曾用过的年号为“天命”。这一年号的使用时间为1616年至1626年,而待皇太极继任之后后金年号开始更改为“天聪”。“天聪”这一年号同样使用了十年之久。因为新任皇帝登基之后大都不会马上更改年号,而是会在新年之后才改元,所以1626年即位的皇太极在1627年的时候才开始使用“天聪”新年号。
清朝首个年号:崇德
后金于皇太极在位期间的1636年因国号的变更而开始以清朝的名字出现于历史之中。有关新年号的启用一般发生于有大事、要事之时,而国号的更改是实实在在的大事,故而皇太极在这一年将年号变更为了“崇德”。相比起前两个年号,“崇德”被大多数人认为它才是清朝真正意义上的首个年号。因为后金时期的清朝所使用的是汗号,而非年号。
入关后首个年号与使用最久的年号:顺治、康熙
“崇德”年号使用至1643年,这一年皇太极逝世,福临登基。而待福临登基的第二年,清朝年号变更为“顺治”。也是在这一年,清朝顺利实现入关夙愿。“顺治”这一年号的使用时长共计十八年,直至1661年才结束使用。而后取代它的是“康熙”年号,也就是康熙皇帝在其统治时期所使用的年号。这一年号的使用时间是清朝所有年号中最长的,时间长达六十一年。
清朝最后年号:宣统
清朝最后一个年号为“宣统”,这一年号的使用开始于1909年,而在它之前的年号则是“光绪”。“宣统”年号就只使用了三年时间,为清朝所有年号中使用最短的一个。而致使这一年号早早结束使用的重大事件便就是清朝统治的结束,具体年份为1912年。
清朝共经历十二个皇帝,十二个年号,分别是天命、天聪、崇德、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清朝12位皇帝列表
大清王朝的开创者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于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并建元天命。古人认为君权神授,努尔哈赤也就称自己受命于天,所以年号谓之天命。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继位后,于1636年改国号金为清,并正式称帝,同时改元为天聪。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实现了清人入主中原的愿望,故年号为“顺治” 。顺,顺利,治,治理。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的年号是康熙 ,康,安宁,熙,兴盛。康熙,意思就是希望万民康乐安宁,天下兴盛。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的年号是雍正 , 雍正的意思就是雍亲王得位正、为君正,九子夺嫡之后艰难即位的胤禛想以此来强调自己皇位的正当性。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的年号是乾隆,乾,表示天,乾隆的意思是天道昌隆"。乾隆皇帝的使命就是如何进一步增强大清的国力,使国家进入鼎盛时期。乾隆二字反映了他的治国思想。
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的年号是嘉庆,庆,普天同庆,嘉庆的意思就是嘉庆王即位,国泰民安,普天同庆。
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的年号是道光,意思是他当上皇帝后,大道光辉。
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的年号是咸丰,咸,普遍,丰,富足。咸丰继位时,大清王朝已经进入衰落期,咸丰二字的意思是希望普天之下,丰衣足食,反映出清朝统治者渴望百姓安康的愿望。
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的年号是同治,他即位时才5岁,故朝政由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同治二字隐含了两宫太后与众大臣共理朝政之意。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的年号是光绪,光,光大,绪,未竞之功业。光绪意思是光大未竟之功业,反映出清廷希望重振国力的愿望。
爱新觉罗·溥仪是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没有庙号,只有年号宜统 ,宣,大, 宣统即大统。溥仪即位时,反清的革命浪潮四起, 宣统二字有为大清王朝统治的正当性作辩护的意思。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清朝皇帝年号和清朝年号顺序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