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鲁花赤 达鲁花赤制度的特点

金汇小助手 百科知识 2023-02-17 19 0

今天给大家聊到了达鲁花赤,以及达鲁花赤制度的特点相关的内容,在此希望可以让网友有所了解,最后记得收藏本站。

元朝的达鲁花赤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达鲁花赤,是蒙古帝国特有的职官称谓。由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设立,蒙古语是“镇守者、制裁者、掌印者“的意思,,达鲁花赤相当于特派员或者党委书记。

早在什么时期蒙古就设有达鲁花赤?

早在成吉思汗时期达鲁花赤,蒙古就设有这一官职。征金战争中达鲁花赤,成吉思汗曾任命西域人札八儿火者为黄河以北铁门以南都达鲁花赤。蒙古西征达鲁花赤,占领欧亚大片土地,在重要地区和城镇,都设置达鲁花赤。花刺子模都城撒麻耳干,曾由契丹人耶律阿海任达鲁花赤。1257年,蒙哥汗派剌真驸马之子乞赴斡罗思任达鲁花赤,籍户口,收赋税,签发兵丁,权力极大。

入元以后,路、府、州、县和录事司等各级地方政府,都设置达鲁花赤,虽然品秩与路总管、府州县令尹相同,但实权大于这些官员。设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达鲁花赤的长官司,也设达鲁花赤。兼管军民的安抚司,大都设有此职。各投下分邑的达鲁花赤则由各该诸王驸马委派自己的陪臣充任。

达鲁花赤名词解释

达鲁花赤的解释

蒙语的音译。 元 职官名。指镇压者、 制裁 者、盖印者。转而有监临官、总辖官之意。 元 代 汉 人不能任正职,朝廷各部及各路、府州县均设达鲁花赤,由 蒙古 或色目人充任,以掌实权。《元史·世祖纪三》:“以 蒙古 人充各路达鲁花赤, 汉 人充总管, 回回 人充同知,永为定制。” 清 袁枚 《 随园 随笔·元知府或有或无》:“所谓达鲁花赤者,国言荷包压口,取管辖之义。称州达鲁花赤曰监州,县达鲁花赤曰监县。”

词语分解

达的解释 达 (达) á 通:四通八达。达德(通行 天下 的美德)。达人。达士(达人)。 通晓:洞达。练达。 遍,全面: 达观 (对不 如意 的事情看得开,不计个人的得失)。 到:到达。抵达。通宵达旦。 实现:目的已达。 赤的解释 赤 ì 红色,比朱色稍暗的 颜色 :赤血。赤字。 真诚, 忠诚 : 赤诚 (极其真诚)。赤忱。 赤子 ( 纯洁 无暇的 初生 婴儿,古代亦指百姓)。赤胆忠心。 空 无所 有:赤手空拳。赤地千里。 裸露:赤脚(光脚)。 笔画数:

元史本纪,达鲁花赤。

达鲁花赤是蒙古语,意为「掌印者」,是蒙古帝国历史上一种特殊的职官称谓,与它同源的有另一字答鲁合剌秃孩,意谓「提调」,另有宣差,持节之意。

起源:

1222年,成吉思汗开始在占领区设置达鲁花赤官职,负责监治地方军政事务。

当时,蒙古军队征服一个地区之後,无力独立维持在当地的统治,因此委托当地人治理,而设置达鲁花赤来进行监督。达鲁花赤掌握象徵决策拍板权力的官员印玺,所以实际上是当地的最高统治者。

这是蒙古帝国维持对於被其征服地区统治权的措施。在巴格达与弗拉基米尔也有达鲁花赤。

设置:

元朝建立後,达鲁花赤的设置沿袭了下来,并普遍地在不同部门和不同层次的位置上设置达鲁花赤。

此时,达鲁花赤已经不是一种官职的名称,而是指代一类官职,即某部门的最高长官。

此外,蒙古帝国的各汗国在与元帝国分立之後,也在当地汗国设置达鲁花赤官职。

地方政府

元朝地方的诸路万户府、路、府、州、县各级,都在原来的总管、府尹、知府、知州、知县之外,设置达鲁花赤一员,虽然品秩与原地方长官相同,但权力在地方长官之上。

在统辖地方军队的各级万户府、元帅府、千户所,以及监管军民的宣抚司、招讨司等部门也设置达鲁花赤官职。

路的达鲁花赤是正三品,散府的是正四品,与中央六部尚书同,州的达鲁花赤由户口决定,大的是从四品,小的是从五品,县的达鲁花赤,大的是从六品,小的是从七品。

中央政府

元朝也在朝廷的许多部门设置达鲁花赤的官职,同样为该部门的最高长官。例如,诸路宝钞都提举司、运粮提举司、各大寺院总管府、营缮司等部门及其各级机构,也都普遍设置有达鲁花赤一职。

诸侯王下的各级属官,也设置达鲁花赤,由诸王自行指派。

民族限制

达鲁花赤一员,虽然品秩与原地方长官相同,但权力在地方长官之上,因此是实际的最高长官,几乎全是蒙古人充任,加强了其民族统治。

元武宗至大二年(1309年),汉人、南人、契丹人和女真人和其他少数民族被明令禁止担任,并规定达鲁花赤必须委由蒙古人,如果蒙古人中无合适人选,公家可在色目人中选任;凡是汉族或其他民族人士担任达鲁花赤的,被发现一律追回撤销,而且此人将永不叙用。不过,皇帝可以赐给汉族或其他民族人士蒙古姓氏,该员随即成为蒙古人,如贺太平即担任过达鲁花赤。

但是,也有由於当地条件恶劣,蒙古人不愿担任达鲁花赤,而直接让汉人充任的例子。根据《元史》,也有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未经改变民族籍贯,即担任达鲁花赤的记载。

废除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全面废除了达鲁花赤此一官职。

来源:维基百科

达鲁花赤是什么

达鲁花赤,由成吉思汗设立,广泛通行于大蒙古国和元朝。一作“达噜噶齐”,是蒙古语,原意为“掌印者”,是大蒙古国历史上一种职官称谓。成吉思汗在各城设置“达鲁花赤”,也就是督官。达鲁花赤是代表成吉思汗的军政、民政和司法官员,以《大札撒》为根本,结合当地的同时惯例行使统治权。

与同源的有另一字答鲁合剌秃孩,意谓“提调”,另有宣差,持节之意。

达鲁花赤后来成为长官或首长的通称。在元朝的各级地方政府里面,均设有达鲁花赤一职,掌握地方行政和军事实权,是地方各级的最高长官。在元朝中央政府里面,也有某些部门设置达鲁花赤官职。达鲁花赤一般必须由蒙古人担任,元世祖以前也有汉人充当达鲁花赤的例子,其中也不乏其他民族的人担任达鲁花赤的记载。在金帐汗国,他们与八思哈有关,但有不同。

明朝以后,达鲁花赤官职被废除。

关于达鲁花赤和达鲁花赤制度的特点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