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经典名句 儒家代表人物

金汇小助手 百科知识 2023-03-10 33 0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儒家经典名句,以及儒家代表人物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儒家思想的经典名言

1. 德者事业之基。《菜根谭》

译:道德是事业的基础。

2.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周易.坤》

译:做好事的家庭必给后代留下幸福,贯做恶事的家庭必给后代留下祸殃。

3.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译: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4.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尚书.周官》

译 :讲道德,心安理得;做坏事,心劳日拙。

5.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尚书.周官》

译:财富可以修饰房子,道德可以滋润人身,使人心宽体胖。

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译:尊敬我的长辈,继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我的子女,继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子女。

7、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译:爱别人的人,别人永远爱他;尊重别人的人,别人永远尊重他。

8.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

译: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合乎礼,这就是仁。

9.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译: 先顾礼义后求利益才算光荣,先求利益而不顾礼义便是耻辱。

10.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战国策·魏四》

译:别人对我有恩德,不应该忘怀;我对别人有恩德,不应该不忘怀。

11.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曲礼上》

译:对自己喜欢的人要看到他的缺点,对自己憎恶的人要看到他的优点。

1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译:与朋友相交往,说话要守信用。

13.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

译:君子以文章来交朋友,以朋友的帮助来培养自己的仁德。 1.为世忧乐者,君子之志也;不为世忧乐者,小人之志也. 《申鉴·杂言上》

译:为国而忧、为国而乐,这是君子的志向;只考虑个人得失,这是小人的志向。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汉·曹操《步出夏门行》

译:老马虽然卧在马槽子下,但它仍有行千里的志向。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美。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译:不学就不能增加才智,无志向就不能成学业。

4. 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 唐·杜甫《前出塞九首之九》

译:大丈夫志在四方,岂能害怕吃苦?

5.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过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宋·宋轼《晁错论》

译:古代创立大业之人,不仅有超世之才,而且必有坚忍不拔之意志。

6.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明·王阳明《教条示龙场诸生·立志》

译:志向不确立、犹如无舵之船,无绳之马,飘荡放纵,到何处去呢?

7.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学而》

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检查自己——替别人办事没有尽心吗?同朋友交往不诚实吗?

老师传授的学 业没有复习吗?”

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译:自己作风正派,不发命令政教也能顺利实行;自己的作风不正,即使三申五令,别人也不听从。

9.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礼记·儒行》

译: 广泛地学习永不满足,身体力行永不懈怠。

10.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译:羡慕水中游鱼,不如回家织网。

11.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孔子家语.颜回》

译:君子用行动说话,小人用舌头说话。

12.在上不娇,在下不谄,此进退之中道也。宋·王安石《上龚舍人书》

译:处在上位不骄慢,处在下位不谄媚,这是进退的正确态度。

13.美曰美,不一毫虚美;过曰过,不一毫讳过。明·海瑞《治安疏》

译:有几分美就说几分,一丝一毫不虚夸;有几分过就说几分过,一丝一毫不讳饰。

14.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清·朱柏庐《治家格言》

译:做了好事就希望别人看到,这便不是真正做好事;做了坏事唯恐人道,这便是做了大坏事。

1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译:富贵不能迷乱心意,贫贱不能改变志气,威武不能屈节,这才叫大丈夫。

16.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孔子家语·在厄》

译: 品德高尚的人修身立人,不会因穷苦的境遇而改变自己高尚的品节。

1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译:君子心地宽阔,小人经常忧愁。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礼记·学记》

译:玉如不琢磨就不能成为器物;人如不学习,就不懂道理。因此,古代贤君,建国治民,都把教育放在首位。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译:青色从蓝草中提取,但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由水变成的,但比水更寒冷。有成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3.养子不教父之过,训导不严师之惰。宋·司马光《劝学文》

译:生养孩子却不加教育,这是父亲的过错,教育学生不严格要求,这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4.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

译:历来求学的人一定要有老师。老师,就是传授道理、讲解知识、解答疑难。

5.雨泽过润,万物之灭也;情爱过义,子孙之灾也。明·吕坤《呻吟语·礼制》

译:雨水超过了需要即成万物之灾害,宠爱过头,这是子孙的灾难。

6.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尚书·旅獒》

译:造一座高山,如果少最后一筐土,则将前功尽弃。

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译:温习旧知识能有新收获,便可以做老师了。

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译:天资聪颖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译:过去的一切就像这奔流的河水一样,不论白天黑夜不停不息地流逝。

10.人之于文学,犹玉之琢磨也。《荀子·大略》

译:人们对于文化知识,要象雕磨玉石那样精益求精。

1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梁·沈约《长歌行》

译: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一头白发的时候学习,悲伤难过也是徒劳。

提醒我们应该珍惜时间,不应浪费时间

12.积财千万,无过读书。《颜氏家训·勉学》

译:积聚万贯家财,抵不上读书有益。

13.天下未有不学而成者也。《中说·礼乐》

译:世界上没有不经过学习就能成功的人。

14.富贵比于浮云,光阴逾于尺璧。唐·杨炯《王子安集·原序》

译: 富贵犹如天上浮云,光阴才是无价之宝。

15.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宋·林逋《省心录》

译:知道自己不足的人一定好学,以下问为耻的人常常自满。

16.人不可以不学,犹鱼不可以无水。宋·陆九渊《与黄循中》

译: 学习既是智慧之源、进德之基,更是生存之本。

17.勿谓今日不学而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而有来年。宋·朱熹《劝学文》

译:不要说今天不学还有明天,不要说今年不学还有明年。岁月流逝,成长的时光无法逆转,

珍惜时光好好学习。

18.学无早晚,但恐始勤终惰。宋·张孝祥《勉过子读书》

译:学习无早晚,只怕开始勤奋后来怠惰。

19.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学道者须加力索。《菜根谭·后集百九》

译:绳子可以锯断木头,水滴可以穿透石头,修习真理的人应该努力地去探索。

2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译: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21.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译:做官的事情做好了,就更广泛地去学习以求更好;学习学好了,就可以去做官以便给更好地推行仁道

22.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近思录·为学类》

译:胆要大而心要细,智慧要全面而行为要端正。

2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小雅·鹤鸣》

译: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

2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2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2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论语·为政》

译:只读书而不思考无所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也只会疲惫不堪。

2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译:不能坚持到底,即使是朽木也不能折断。只要坚持不停的用刀刻,金属石头也可以雕成花饰。

28.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

29.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清·刘开《孟涂文集·问说》

译: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不学就不会产生疑问,不问就不能增长学识。 1.诗言志,歌永言。《尚书.舜典》

译:诗表达志向,歌抒发情怀。

2.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

译:不学习《诗经》,就不会说话。

3.万卷山积,一篇吟成。清.袁牧《续诗品.博习

译:只有积累丰厚学问,才能写出一首好诗。

4.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清.王国维《人间词话》

译:词以境界高为最好,境界高格调自然就高,自然就有名句。

5.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

译:文章是治国安邦的伟大事业,是传之不朽的大事。

6.所谓诗,所谓文,实国事、世事、家事、身事、心事系焉。宋.郑思肖《心史总后叙》

译:所谓诗歌文章,实际上都与国事、世事、家事、身事、心事相联系的。

7.道者文之根本,文者道之枝叶。《朱子语类》

译:道是文章的根,文是道的枝和叶。

8.观其文可以知其人。 清.袁牧《读书

译:看一个人的文章就可以知道这个人的思想品德。

9.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 1.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周易.乾》

译:同类的声音互相应和,属性相同的互相吸引。

2.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论礼》

译:天地相合而万物产生,阴阳相接而变化发生。

3.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荀子.天论》

译:天有四时,地有资材,人有治理自然与社会的能力。

4.天道之常,一阴一阳。阳者,天之德也:阴者,天之刑也。《春秋繁露.阴阳义》

译:自然界的常规,是一阴一阳。阳是天的美德,阴是天降的灾祸。

5.进有退之义,存有亡之机,得有丧之理。《贞观政要.征伐》

译:前进之中有后退的含意,生存之中有灭亡的因数,得到了还有丧失的可能。

6.贫生于富,弱生于强,乱生于治,危生于安。《潜夫论.浮侈》

译:贫穷来自富有,脆弱来自坚强,混乱来自太平,凶险来自安全。

7.物极则反。唐.孔颖达《周易.乾》疏

译:事物发展到了顶点就向自身的反面转化。

8.无小而不大,无边而不中。唐.王勃《释迦如来成道记》

译:没有细小就无所谓巨大,没有边缘就无所谓中间。

9.天下之事,不进则退,无一定之理。《近思录.治体类》

译:天下的事情,不前进就会后退,没有静止不动的道理。

1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译: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考虑,就一定会遭遇突然出现的祸殃。

11.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内篇杂下第十八》

译:愚笨的人只要勤于思考,也会有对的时候。成语“千虑一得”和“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本此。

12.公生明,偏生暗。 《荀子.不苟》

译:公正产生明察,偏见产生昏暗。

13.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唐.韩愈《原道》

译:坐在井底看天,说天是小的 ,其实并不是天真的小呢。

14.有名而无实,则其名不行;有实而无名,则其实不长。 宋.苏轼《策别安万民》

译:徒有虚名而无实际,其名声不会传之久远;有实际而不加以播扬,实际也会萎失消亡。 1.慈母爱子,非为报也。——(汉)刘安

2.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3. 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劝孝歌》

4.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劝孝歌》

5.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6.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唐)韩愈

7.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

8.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

9.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十句儒家经典名句

1、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论语》

解析:做人既不能没有原则,也不能斤斤计较。只要在大的原则上不超越界限,在小的细节方面,还是可以稍有出入的。

2、往昔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

解析:过去的事情,已经无法挽救,后悔是没有用的,只能徒增烦恼。但未来的事情,我们还来得及修正,所以为将来考虑,才是最要紧的事情。

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解析:人心都是肉长的,一个人做事讲究良心,讲究道义,支持儒家经典名句他的人就多儒家经典名句;一个人做事泯灭良心,不讲道义,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4、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

解析:人天生的本性其实都是很相近的,区别不大,只是由于后天环境习俗的熏陶,才彼此有儒家经典名句了明显的差别。

5、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

解析:如果两个人的思想主张不一样,那就不要在一起共事,否则的话,迟早都会发生矛盾,必定不会成功。

6、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解析: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儒家经典名句?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有心非,名为错,无心非,名为过。犯错不可怕,如果明知犯了错,却还不知道悔改,那就是真正的过错了。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解析:凡事要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要学会换位思考,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别人也不愿意做,所以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8、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解析:为什么别人讨厌我们?往往是因为做人太过苛刻,宽于律己而严于待人。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到严于律己,宽于待人,那就不会招致别人的怨恨了。

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解析:现在人经常说“压力越大,动力越大”,确实也有一定的道理,人的一生要是太顺利了,一点压力没有,往往都不会有出息。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越是经历坎坷,越是多灾多难,就越容易造就人才。所以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惧怕任何困难,所有的磨难,都是成功路上的垫脚石而已。

10、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解析:古人一再告诫我们,要虚心,不能傲慢,但我们就往往改不了这个毛病,稍微有点小成就,就飘飘然起来了,看别人都不如自己,然后就该倒霉了。这句话应该时刻牢记于心,在任何时候,无论取得多大成就,都不要有一点傲慢情绪,否则最后吃亏的肯定是自己。

儒家经典名句100句

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2.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中庸)

3.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

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5.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

6.苛政猛于虎。(礼记)

7.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8.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9.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经)

10.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家经)

11.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

12.知耻近乎勇。(礼记)

13.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14.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远。(易经)

15.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书经)

16.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礼记)

17.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冠子)

18.放之四海而皆准。(礼记)

19.皇皇不可终日。(礼记)

20.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书经)

21.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人。(礼记)

2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2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2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25.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

26.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

27.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

28.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29.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子)

30.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孔子)

31.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孔子)

32.道不同,不相为谋。(孔子)

33.季孙之忧,不在?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孔子)

34.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孔子)

35.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孔子)

36.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37.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

38.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孔子)

39.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孔子)

40.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

41.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孔子)

42.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孔子)

43.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孔子)

4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45.一言而兴邦,一言而丧邦。(孔子)

46.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孔子)

47.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48.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孔子)

49.见义不为,无勇也。(孔子)

50.士可杀不可辱。(孔子)

51.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孔子)

5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孔子)

53.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孔子)

54.过而不改,是为过矣。(孔子)

55.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孔子)

56.当仁不让于师。(孔子)

57.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孔子)

58.损者三乐:乐骄东,乐佚游,乐宴乐,损矣。(孔子)

59.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孔子)

60.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孔子)

儒家经典名句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儒家代表人物、儒家经典名句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