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前殿 阿房宫前殿遗址

金汇小助手 百科知识 2023-03-22 22 0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阿房宫前殿,以及阿房宫前殿遗址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阿房宫的主要建筑

在今陕西西安西郊三桥镇以南,东起巨家庄,西至古城村,保存着面积约六十万平方米的阿房宫遗址。 前殿是阿房宫的主体宫殿。史载“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2002年至2007年的考古研究成果,阿房宫前殿占地约800亩,相当于90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 磁石门为秦阿房宫门阙之一。秦阿房宫的建筑以磁石为门,一是为防止行刺者,以磁石的吸铁作用,使隐甲怀刃者在入门时不能通过,从而保卫皇帝的安全;二是为了向“四夷朝者”显示秦阿房宫前殿的神奇作用,令其惊恐却步。

磁石门的准确位置,历来说法不一。《三辅旧事》指为阿房宫北阙门,《雍录》指为阿房宫西门,《三辅黄图》指为阿房宫前殿之门。其位置据《西安地方志丛书·汉代长安词典》载:“磁石门遗址在今咸阳东南的双楼村(今三桥镇双楼寺)。”

20世纪90年代,在三桥镇阿房宫殿遗址北面(现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技术学院院内)发现夯土层,文物部门推测此处可能是秦磁石门遗址,并设有磁石门遗址的保护标志。 兰池宫是秦始皇的一座寝宫,又名仙岛。因筑于兰池之畔而名之。

《史记·秦始皇本纪》集解引《地理志》相关史料,以微缩形式营造,高7.35米,长宽16米x16米。为了突出其“仙岛”氛围,建宫于兰池之中。 上天台是秦阿房宫殿祭祀天神的建筑物。

古代先民认为,太平盛世,均是天神的恩赐和保佑。皇帝为了使自己的国家物阜民丰,四海长平,定期率领朝臣登坛祈祷天神。重现的上天台,是根据有关史料营造。规模为16.8 米x16.8米,高19.8米。 祭地坛是秦阿房宫中祭祀土地之神的活动场所,专供皇帝祈祷五谷丰登之用。

古代曰:“社”。“社”代表国家 。“稷”为谷神 。它表现了中华民族发源于黄土高原远流长的农耕文化。重现的祭地坛,是根据有关史料营造。规模为16米 x16米,高11米。 上林苑为古宫苑名。

秦都咸阳时置,周围二百多里,包括长安、户县、周至等地。

秦始皇35年(前212年)营建朝宫于此。汉初苑内荒芜,武帝时复为宫苑,内养禽兽,供皇帝射猎,并建离宫、观、馆数十处。司马相如作《上林赋》,极言其宏伟壮丽。

秦阿房宫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宫殿吗?如果留存至今,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吗?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在龙首原西侧开始建造的天下朝宫,意在建成后,成为秦朝的政治中心 。建宫的目的和选址的根据,是由秦始皇确定原则的。

一、首先我们来看下阿房宫到底多大?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三十五年,秦始皇认为都城咸阳人太多,而先王的皇宫又小,下令在故周都城丰、镐之间渭河以南的皇家园林上林苑中,仿集天下的建筑之精英灵秀,营造一座新朝宫。这座朝宫便是后来被称为阿房宫的著名宫殿。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

“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其规模之大,劳民伤财之巨,可以想见。工程未完成秦始皇死了,秦二世胡亥调修建阿房宫工匠去修建秦始皇陵,后继续修建阿房宫。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始皇本纪》中记载:

阿房宫前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殿中可以坐一万人。

秦代一步合六尺,三百步为一里,秦尺约0.23米。如此算来,阿房宫的前殿东西宽690米,南北深115米,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容纳万人自然绰绰有余了。

如今在陕西西安西郊三桥镇以南,东起巨家庄,西至古城村,还保存着面积约60万平方米的阿房宫遗址。

用现在度量换算下:占地面积约为15万平方公里,大约相当于20个故宫那么大。逛过故宫的人都知道,故宫的占地面积已经很大了,阿房宫竟然是它的20倍,根据这个描述,大家足以想象它的大小。秦朝灭亡的时候只建成了前殿建筑群,在秦朝灭亡之后,阿房宫的建设就停止了。

所以,阿房宫从未真正建成过,充其量只是个“半成品”。但即使只建成了一部分,阿房宫留给后世可考的面积也有800亩之多,大约有90个足球场的面积。

二、那么阿房宫有多宏伟?

阿房宫建筑分为两部分,分别是前殿建筑群和“上天台”建筑群

前殿建筑群刚介绍过了,现在重点说说上天台建筑群。

上天台是秦阿房宫殿祭祀天神的建筑物。古代先民认为,太平盛世,均是天神的恩赐和保佑。皇帝为了使自己的国家物阜民丰,四海升平,定期率领朝臣登坛祈祷天神。

重现的上天台,是根据有关史料营造。规模为16.8米×16.8米,高19.8米。

磁石门是秦阿房宫的北阙门。遗址在三桥镇武警部队工程学院内,约建于秦始皇35年(公元前212)年。因“累磁石为之”,故称磁石门。作用类似现代的安全检查门。重现的磁石门是根据有关史料和苑区地缘特征营造,高13.2米(从地平线到屋脊),东西长20.4米,南北跨度12.7米。

祭地坛秦阿房宫中祭祀土地之神的活动场所,专供皇帝祈祷五谷丰登之用。古代曰:“社”。“社”代表国家;“稷”为谷神。它表现了中华民族发源于黄土高原源远流长的农耕文化。重现的祭地坛,是根据有关史料营造,规模为16米×16米,高11米。

上林苑为古宫苑名。秦都咸阳时置,周围二百多里,包括长安、户县、周至等地。始皇35年(公元前212年)营建朝宫于此。阿房,即其前殿。汉初苑内荒芜,武帝时复为宫苑,内养禽兽,供皇帝射猎,并建离宫、观、馆数十处。

司马相如作《上林赋》,言其极为宏伟、壮丽。

唐代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中写道:

“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足见阿房宫之宏大!

如果留存至今,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吗?

阿房宫仅前殿就有0.55平方公里,相当于三分二的故宫总面积!(故宫总面积为0.72平方公里)1992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就对阿房宫进行了调查和认可,将其认定为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基址,认为阿房宫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奇迹”。

建国之后,再现阿房宫昔日盛景是所有考古学家及建筑学家的心愿。经过各方专家的认真论证和精心设计,总投资1.3亿多元的遗址重建工程终于重现了其昔日的辉煌:大宫门、前殿、兰池宫、六国宫室、长廊、卧桥、磁石门、上天台、祭地坛、河流等12处景观如今已经相继建成。苑区兰池水占地百余亩,水清波翠,楼阁倒映,龙舟漫游。新建的阿房宫前殿,高32.85米,长107米,宽67.7米,十分巍峨壮观。其高度与原殿不相上下,但东西长107米,仅是原殿东西长的1/6。

所以秦阿房宫不仅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宫殿,如果留存至今,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

总结:阿房宫始终是人们幻想中的宫殿,不管当初修建时规划地多么豪华,它始终是没有建成过,想象中的豪华也从未出现过,至于它到底是什么样的宫殿,也只能通过书中的描写来想象。不过,专家们根据遗留的资料复原了部分阿房宫的建筑,可以供好奇的人们参考。

阿房宫是否真实存在…

阿房宫是真实存在的。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西郊15公里处阿房宫前殿,咸阳市东南15公里处阿房宫前殿,遗址范围东至皂河西岸阿房宫前殿,西至西安市长安区纪阳寨阿房宫前殿,南至西安市未央区和平村、东凹里,北至西安市未央区车张村、后围寨一带,总面积15平方公里。

1956年,阿房宫被陕西省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3月4日,阿房宫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1年被联合国确定为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基址,属于世界奇迹。

扩展资料阿房宫前殿

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与万里长城、秦始皇陵、秦直道并称为“秦始皇的四大工程”,它们是中国首次统一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华夏民族开始形成的实物标识  。

在今陕西西安西郊三桥镇以南,东起巨家庄,西至古城村,保存着面积约六十万平方米的阿房宫遗址。前殿是阿房宫的主体宫殿。史载“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2002年至2007年的考古研究成果,阿房宫前殿占地约800亩,相当于90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阿房宫

阿房宫前殿遗址是怎样的?

阿房宫前殿遗址在今西安市西三桥镇南,夯土迤逦不绝,东西长1300米,南北宽500米,建筑基址至今仍高出地面10米以上,可以想见当年宫殿的宏伟。

阿房宫,是建于秦朝的宫殿

阿房宫,是一组始建于秦朝的宫殿,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秦朝灭亡前后废弃,相传其被项羽纵火焚毁。1923年,考古工作者开始寻找阿房宫遗址,并最终确认一组位于今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和未央区的交界处的夯土基址为阿房宫遗址,这些基址主要位于阿房村的周围,其中主要遗迹包括前殿、上天台、磁石门等遗址。1961年,阿房宫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2002年的考古发掘中,考古工作人员发现该建筑并没有被火焚烧过的痕迹,而整个阿房宫在被毁之前并未建成。2012年,阿房宫遗址公园正式立项建设。

但是至2007年,中国 社会 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组成的阿房宫考古队花费五年时间勘查阿房宫遗迹所在地,勘查超过二十万平方米,只发现几处小面积的烧过的土块。而阿房宫本身的夯土台路基围墙等的残留显示甚至连这一地基都未完成,考古人员因此推断阿房宫当时并未建成,项羽焚烧的可能只是渭河以北的秦朝咸阳宫,因为秦咸阳宫遗址确实发现大片烧过的遗迹。秦始皇大兴土木建阿房宫、骊山陵是史上各代将其视为暴君的重要话柄之一,而“项羽火烧阿房宫”的传闻却又经常作为评价项羽残暴不仁的力证,因此这一考古发现对于还原秦汉 历史 有显着意义。

建造与被毁

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阿房宫正式开始兴建,而阿房宫只是暂定名,原计划在该宫殿建成之后更名。建造阿房宫的目的,存在“原有宫殿不够用,需要另建”和“统一六国后展示国力”等说法。建造时修建阿房宫的劳役和修建秦始皇陵的劳役合计70余万人。秦始皇去世后,修建阿房宫的劳役被调去给秦始皇陵覆土,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四月,秦始皇陵完工,阿房宫工程复工。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右丞相冯去疾、左丞相李斯和将军冯劫上书秦二世,以“国内起义四起、赋税繁重,而建造阿房宫太过耗费国力”为由,请求停建阿房宫。秦二世并未采纳,将三人打入狱中问罪,并革除了三人的职位。之后刘邦率起义军攻入咸阳,秦朝灭亡。项羽率军抵达咸阳后,在咸阳劫掠并屠城,还放火烧毁了咸阳的宫殿,但烧毁的宫殿中是否包括阿房宫,阿房宫此时是否已经完工,史籍并未写明。出于政治的目的,自西汉开始,阿房宫作为秦始皇的重要罪证而在诸多文学作品中被故意夸张化处理。唐朝时,杜牧所写的《阿房宫赋》认定项羽烧掉了阿房宫,文中还认定阿房宫被烧毁前已经建成,这种观点影响了后世很长一段时间。北朝时,此处曾建有佛寺,唐宋之后成为农田。

调查与发现

阿房宫的具体位置在《史记》中并没有记述。后来《水经注》称阿房宫位于汉代长安城西南,而《括地志》记载阿房宫位于唐代长安城西北。时人对于阿房宫的认识源于《史记》,将一座东西长南北窄、除南面外三面环墙的夯土基址认定为阿房宫的遗址。1923年,国立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在陕西开展考古工作,参与此次工作的苏秉琦在相关的著述中称,1923年的调查中,他们得知位于明清长安城西侧二十余里的阿房村南有一座人称“上天台”的大土台被当地人认为是阿房宫遗址,但根据考古工作人员的调查,真正的阿房宫遗址位于“上天台”西侧约1千米的位置。苏秉琦的这个论断也被认为是第一次于近代认定阿房宫遗址具体位置的论断,但是这次考古工作的负责人徐炳昶、常惠却认为阿房村及“上天台”才是阿房宫遗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至1956年,苏秉琦和石兴邦带领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再次在陕西调查古迹位置,这次调查的配图中标出了阿房宫遗址的位置,该位置位于阿房村的东南,与1923年苏秉琦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1956年8月6日,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阿房宫遗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时,给出了两个不同编号的阿房宫遗址,这个编号在1961年公布阿房宫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消失,两处遗址此后均被认为共同组成了阿房宫遗址。

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考古工作者对阿房宫遗址进行了多次调查和试掘,探明和认定了多处遗址。20世纪70年代,阿房宫遗址在农田基建中遭到严重破坏,上天台遗址顶部被农民平整,大量柱础和甬道遗迹被毁,这一平整活动在被发现之后被国务院叫停,并安排考古人员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这次发掘在一组基址群中发现了大量巨型石柱础,并且出土了大量写有小篆“北司”、“左宫”、“右宫”等字样的瓦片,考古工作者认定这组基址群即为阿房宫的北司遗址。2002年10月,国家文物局批示中国 社会 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组成阿房宫考古工作队,对阿房宫遗址进行考古勘探、试掘和局部发掘。这次发掘的重点为阿房宫的前殿遗址。这次发掘证实了阿房宫在被废弃之前并未建成,同时也并未发现任何被火烧过的迹象,这次发掘的结果彻底推翻了《阿房宫赋》的内容。但有意见认为前殿遗址已被当地农民平整过,不能排除是否有红烧土的存在,对此当地农民表示,当年平整的土并没有运走,只是就地推平。2002年至2007年,相关机构对阿房宫遗址进行了为期5年的考古调查,明确了阿房宫遗址的范围。

修筑时间

阿房宫开始建造的时间司马迁有两个说法。《史记·表第三》载:“二十八,为阿房宫。”但同书的《秦始皇本纪》却记为秦始皇三十五年即公元前212年,多数人把后者当作阿房宫的始建时间。很可能的情况是秦始皇意欲新建朝宫的时间要稍早些,其间酝酿和规划用去几年。

阿房宫按规划有规模施工的时间前后是2年7个月。公元前212年,秦朝修筑并开通了直道;又征集隐官刑徒70余万人,分别修建秦始皇陵和阿房宫。两年之后,秦始皇在东巡途中病逝,九月被埋葬在骊山,因集中人力覆土需要,遂将阿房宫建设工地上的劳力征调到骊山园。第二年即四月复建阿房宫,但当年冬天(前209年),数十万起义军汹涌而至,修建队伍被迫停止。除去因覆土骊山暂停的7个月,共施工了2年7个月。

估算面积

按最近的考古勘察和试掘资料显示,阿房宫夯土台基东西长1270米、南北宽426米,夯土台基的面积是54.1万平方米。

据《史记》记载:“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阿房宫前殿东西为500步(693米),南北50丈(116.5米),总面积为8.07万平方米,约占阿房宫面积的七分之一。城墙长1200米,宽450 米,总面积达60多万平方米。前殿东北处有一座夯土台,发现有台阶的痕迹,柱础和下水管道。曾出土“高奴铜石权”、西汉铜器群及铜柱外箍、户枢等文物。阿房宫遗址南起巨家庄、纪阳村,北至西安兰州公路,其范围都在方圆3公里之内。

阿城

阿房宫基础夯土台基东西北三面建筑有高大的城垣,故又称阿城,其名称的出现不会晚于汉代。《汉书·东方朔传》载:“举籍阿城以南。”唐颜师古注:“阿城,本秦阿房宫也,以其城壁崇广,故俗呼为阿城。”

考古发现,阿城的北垣长1270米。由于夯土台基的西部和东部为现代村庄覆盖,故西墙和东墙的详细情况还不清楚。阿房宫遗址南起巨家庄、纪阳村,北至西安兰州公路,其范围都在方圆3公里之内。

其它资料

汉武帝扩建上林苑,将阿城纳为上林苑其中一部分。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阿房宫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考古人员花费一年多时间勘查阿房宫,勘查超过二十万平方米,只发现数片烧过的土块。如果依照史料所载,阿房宫应该是遍地大量的草木灰才对。考古人员推断项羽焚烧的是秦咸阳宫,因为咸阳宫遗址发现大片烧过的遗迹。

《阿房宫赋》 杜牧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接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的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鸣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并力而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阿房宫前殿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阿房宫前殿遗址、阿房宫前殿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