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聊到了居延海在哪里,以及居延海简介相关的内容,在此希望可以让网友有所了解,最后记得收藏本站。
不止一个海啊~
(一)、西海
西海,古无确指,但《山海经》中的“西海”位于“昆仑”(祁连山)的北面,当即居延海。
《大荒西经》:“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可知“昆仑之丘”在“西海之南”,也就是说,“西海”在“昆仑之丘”北面。前面已经证明,“昆仑之丘”即祁连山,而如果由东向西行,祁连山正在流沙(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之滨,赤水(大通河)之后,黑水(党河)之前,那么祁连山北面的“西海”自然就是弱水(今额济纳河)流入的居延海了。
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弱水(今额济纳河)自张掖北来,至下游分为东河、西河等河,汇潴于此。汉称居延泽,魏晋一名西海,唐以后通称居延海。本为一湖。位于汉居延城东北,狭长弯曲,形如初月。东汉建安时置西海郡,治所就在居延(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辖境约当今居延海附近一带。
《海内经》:“西海之内,流沙之中,有国名曰壑市。”“西海之内,流沙之西,有国名曰汜叶。”均用“西海”和“流沙”来确定一个国家的位置,可见二者相距很近,亦可证明“西海”就是靠近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流沙”)的居延海。
(二)、南海
《海内经》:“南海之外,黑水青水之间,有木名曰若木,若水出焉。”
前面已经证明,黑水即党河,青水即黑河,因此,这是北以祁连山、东以黑河、西以党河、南以“南海”为界确定若木和若水位置的一段文文字,因此,这里的“南海之外”当为“南海之内”,南海当即今青海湖。
《大荒南经》:“南海之外,赤水之西,流沙之东,有兽,左右有首,名曰术踢。”
这里的“南海之外”也应为“南海之内”,因前面我们已经证明赤水为大通河,流沙为塔克拉玛干沙漠,那么同样属于以祁连山、大通河、塔克拉玛干沙漠及“南海”为四至,则此“南海”亦当为今青海湖。
《大荒南经》:“南海之中,有汜天之山,赤水穷焉。”
“南海之中”同“南海之内”。前面已证,赤水为大通河,汜天之山为青海民和县境内的一座山,因此,此“南海”为青海湖无疑。
《海内经》:“南海之内有衡山。有菌山。有桂山。有山名三天子之都。”此衡山非今衡山,因《大荒北经》言“大荒之中,有衡石山、九阴山、炯野之山,上有赤木,青野赤华,名曰若木。”而若木在黑水和青水之间,故此衡山当即衡石山;九阴山当即菌山,九为见纽,菌为群纽,见群同属牙音;桂山当即炯野之山,因为炯野之山一作灰野之山,灰与桂音通。而“有山名三天子之都”句当为后人所加,因《海内东经》言“浙江出三天子都”、“庐江出三天子都”,为后来的事情。
(三)、东海、北海
《海内经》:“东海之内,北海之隅,有国名曰朝鲜。”
这就可以一下子确定东海与北海的位置,因为朝鲜是位于日本海之内、黄海之隅的,因此,这里的“东海”决不是今天的东海,而是日本海;这里的“北海”也不是今天的北海,而是黄海。
《大荒东经》:“黄帝生禺号,禺号生禺京。禺京处北海,禺号处东海,是为海神。”
知禺号与禺京是父子关系,而一为东海之神,一为北海之神,可见东海与黄海亦必相距不远,这与我们推断东海为日本海、北海为黄海是一致的。
(四)、海内
海内,即四海之内。而四海,即东海、西海、南海、北海。前面我们已经证明:东海为今日本海,北海为今黄海,西海为今额济纳河,南海为今青海湖。因此,四海的范围并不是一个正方形,而是一个狭长的长方形。在这个区域里,多是草原与荒漠,因此,我们可以推断,最初确定这四海范围的一定是一个游牧民族,而根据《山海经》以“昆仑之丘”或“昆仑之虚”(即祁连山)为地理原点来看,这个游牧民族应该就是匈奴族,因为,“祁连”是匈奴语“天”的意思。当初,匈奴族一定是从东向西迁移的,这从《大荒西经》中确定“昆仑之丘”的位置为“赤水之后,黑水之前”可以清楚地看出。
据统计,世界上的胡杨绝大部分生长在中国,而中国90%以上的胡杨又生长在新疆的塔里木,塔里木是世界第一大的胡杨林,有三千八百多平方千米。目前,沙雅县拥有面积达366.22万亩天然胡杨林,占到全国原始胡杨林总面积的四分之三,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及宣传委员会评为“中国塔里木胡杨之乡”。2008年,沙雅南部集中连片、密度较高的198.79万亩胡杨林又被上海大吉尼斯授予“最大面积的原生态胡杨林”称号。另外在内蒙古西北部额济纳旗也有世界著名的胡杨林景区,额济纳旗胡杨汲取黑河水分,生长较新疆塔里木更加密集! 胡杨系古地中海成分,是第三世纪残余的古老树种,在6000多万年前就在地球上生存。在古地中海沿岸地区陆续出现,成为山地河谷小叶林的重要成分。在第四纪早、中期,胡杨逐渐演变成荒漠河岸林最主要的建群种。主要分布在新疆南部、柴达木盆地西部,河西走廊等地。 据统计,世界上的胡杨绝大部分生长在中国,而中国90%以上的胡杨又生长在新疆的塔里木河流域。目前,沙雅县拥有面积达366.22万亩天然胡杨林,占到全国原始胡杨林总面积的四分之三,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及宣传委员会评为“中国塔里木胡杨之乡”。2008年,沙雅南部集中连片、密度较高的198.79万亩胡杨林又被上海大吉尼斯授予“最大面积的原生态胡杨林”称号。 高达30米,胸径可达1.5米;树皮灰褐色,呈不规则纵裂沟纹。长枝和幼苗、幼树上的叶线状披针形或狭披针形,长5~12厘米,全缘,顶端渐尖,基部楔形;短枝上的叶卵状菱形、圆形至肾形,长25厘米,宽3厘米,先端具2~4对楔形粗齿,基部截形,稀近心形或宽楔形;叶柄长1~3厘米光滑,稍扁,雌雄异株,菱英花序;苞片菱形,上部常具锯齿,早落;雄花序长1.5~2..5厘米,雄蕊23~27,具梗,花药紫红色;雌花序长3~5厘米,子房具梗、柱头宽阔,紫红色;果穗长6~10厘米。萌果长椭圆形,长10~15毫米,2裂,初被短绒毛,后光滑。 长期适应极端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对温度大幅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很强,喜光,喜土壤湿润,耐大气干旱,耐高温,也较耐寒;适生于10℃以上积温2000~4 500℃之间的暖温带荒漠气候,在积温4000℃以上的暖温带荒漠河流沿岸、河漫滩细沙——沙质土上生长最为良好。能够忍耐极端最高温45℃和极端最低温-40℃的袭击。胡杨耐盐碱能力较强,在1米以内土壤总盐量在1%以下时,生长良好;总盐量在2~3%时,生长受到抑制;当总盐量超过3%时,便成片死亡。花期5月, 胡杨,是生活在沙漠中的惟一的乔木树种,而且,它自始至终见证了中国西北干旱区走向荒漠化的过程。而今,虽然它已退缩至沙漠河岸地带,但仍然是被称为“死亡之海”的沙漠的生命之魂。胡杨曾经广泛分布于中国西部的温带暖温带地区,新疆库车千佛洞、甘肃敦煌铁匠沟、山西平隆等地,都曾发现胡杨化石,证明它是第三纪残遗植物,距今已有6500万年以上的历史。如今,除柴达木盆地、河西走廊、内蒙古阿拉善一些流入沙漠的河流两岸还可见到少量的胡杨外,全国胡杨林面积的90%以上都蜷缩于新疆,而其中的90%又集中在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一个被称为“极旱荒漠”的区域。胡杨虽然生长在极旱荒漠区,但骨子里却充满对水的渴望。尽管为适应干旱环境,它做了许多改变,例如叶革质化、枝上长毛,甚至幼树叶如柳叶,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因而有“异叶杨”之名。然而,作为一棵大树,还是需要相应水分维持生存。因此,在生态型上,它还是中生植物,即介于水生和旱生的中间类型。那么,它需要的水从哪里来呢?原来,它是一类跟着水走的植物,沙漠河流流向哪里,它就跟随到哪里。而沙漠河流的变迁又相当频繁,于是,胡杨在沙漠中处处留下了曾驻足的痕迹。靠着根系的保障,只要地下水位不低于4米,它依然能生活得很自在;在地下水位跌到6~9米后,它只能强展欢颜、萎靡不振了;地下水位再低下去,它就只能辞别尘世。所以,在沙漠中只要看到成列的或鲜或干的胡杨,就能判断这里曾经有水流过。正因为如此,有人将胡杨称为“不负责任的母亲”,它随处留下子孙,却不顾它们的死活。其实,这也是一种对环境制约的无奈。塔里木盆地的胡杨,特别是塔里木河沿岸的胡杨,是地球上胡杨最多的一片分布区,曾经十分辉煌。西汉时期,楼兰的胡杨覆盖率至少在40%以上,人们的吃、住、行都得靠它。在清代,仍“胡桐(即胡杨)遍野,而成深林”。但从20世纪的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的短短20年间,塔里木盆地胡杨林面积由52万公顷锐减至35万公顷,减少近三分之一;在塔里木河下游,胡杨林更是锐减70%。在幸存下来的树林中,衰退林占了相当部分。造成这种结局的原因,主要还是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胡杨及其林下植物的消亡,致使塔里木河中下游成为新疆沙尘暴两大策源区之一。有幸的是,人们已从挫折中吸取了教训,开始了挽救塔里木河、挽救胡杨林的行动。向塔里木河下游紧急输水已初见成效,两岸的胡杨林开始了复苏的进程。面积近39万公顷的塔里木胡杨林保护区已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轮台胡杨公园也升格为国家森林公园;以胡杨林地主体的塔里木河中游湿地受到国际组织的关注,并列为重点保护的对象。第一次受到人类如此高规格礼遇的胡杨林,一定不会辜负人类的斯待,将重展历史的辉煌! 发源于祁连山的黑河,是甘肃省河西走廊最大河流,内流河,古名弱水,其下游流入内蒙古西部的额济纳,注入居延海。居延海,位于甘肃酒泉往北约400公里处,从西汉至宋、元,历朝历代在居延海地区都设有郡县或军府,驻兵屯田,曾享有“居延大粮仓”的盛名。西夏在城廓遗址上建有著名的黑城,曾是丝绸之路上繁荣的交通枢纽。13世纪马可"波罗前往元大都路经黑城时,这里仍是“水源充足,松林茂密,野驴和各种野兽经常出没其间”,是个农牧兼宜的千里沃野。直到20世纪40年代,居延海仍有300多平方公里的湖面,周围从黑河和北大河到额济纳,在平坦而浩瀚的戈壁滩中形成了一块扇形的林带,这片林带从甘肃金塔县天苍乡延伸到额济纳居延河,长约200公里,最宽处15公里,形成了“芨芨芦苇入望迷,红柳胡杨阔无边”的良好生态环境。到了20世纪60年代以后,全流域建成了百万立方米以上水库30座,较大的有祁家店、鹦哥嘴、清河湾、鸳鸯池、解放村和黑山湖等水库。终于把整条黑河水基本吸干,使下游断流;加之降水量少,最少的年份只有十几毫米,而蒸发量竟高达4000mm,居延海随之干涸,85万亩胡杨、红柳、沙棘等天然植被衰败死亡,现在每年仍在以5~7万株的速度递减,5000万亩草场沙化,一批批农牧民不得不举家搬迁,沦为生态难民。 胡杨虽然生命力极强,“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但也逃不过长期无水的灾难,这千年胡杨却活不到一百年,泪尽沙海。 胡杨风景被列入中国十大奇妙勾魂风景之一
胡杨是亚非荒漠地区典型的替水旱中生至中生植物,长期适应极端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对温度大幅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很强
海不止一个~
(1)西海
西海在古代是没有定义的,但《山海经》中的“西海”位于昆仑山(祁连山)以北,立即占据了延海。
《大西经》:“西海之南,流沙之畔,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一座大山,名为昆仑山。”可见“昆仑山”在西海之南,即“西海”在昆仑山之北。前面已经证明了,“昆仑山之丘”就是祁连山,而如果从东到西,祁连山在流沙之滨(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在赤水之后(大通河),黑水之前(党河),那么祁连山北部的“西海”自然就是弱水(今额济纳河)流入的居延海。
居延海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北部。弱水(额济纳河)从张掖向北,下游分为东河和西河,在此汇集。汉称居延泽,魏晋称西海,后唐称居延海。胡。位于韩居延市东北,狭长弯曲,形如初月。东汉建安时,西海郡位于居延(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辖区在今居延海一带。
《海经》:“西海之内,流沙之中,有国名,谷市。”"西海之内,流沙之西,有榧叶之名."“西海”和“流沙”都是用来确定一个国家的位置,可见两者距离很近。也可以证明“西海”就是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附近的居延海(“流沙”)。
(2)中国南海
《内海经》:“南海之外,黑水与绿水之间,有一木名若木,水若出,又如何?”
前面已经证明黑水是党河,清水是黑河。所以,这是一篇以祁连山为北,黑河为东,党河为西,南海为南,界定若木、若水的文字。所以这里的“南海外”应该是“南海内”,也就是现在的青海湖。
《大荒南经》:“南海之外,赤水之西,流沙之东,有猛兽,左右皆有头,谓之树角。”
这里的“南海之外”也应该是“南海之内”,因为我们已经证明了赤水是大通河,流沙是塔克拉玛干沙漠,所以它也属于祁连山、大通河、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南海”,所以这个“南海”也应该是今天的青海湖。
《大荒南经》:“南海中,有天之山,赤水穷。”
“在南海”和“在南海内”是一样的。前面已经证明了,赤水是大通河,春天山是青海省民和县的一座山。所以这个“南海”无疑是青海湖。
《内海经》:“南海有恒山。有一座蘑菇山。还有龟山。有三皇都城的山名。”这个恒山不是现在的恒山,因为《大荒北经》上说,“在旷野之中,有恒山、九阴山、炯野山,其上有红树、绿野、红花,名曰若木。”而如果木是在黑水和绿水之间,那么横山马上就是横山;九阴山立刻长成蘑菇山,九是兔,蘑菇云是一群兔,都属于同一个牙音。龟山立即赶到炯野山,因为炯野山是一座灰色田野的山,而灰色是与印规相连的。而“有山名为三皇之都”这句话应该是后人加上去的,因为《海中东经》说“浙江有三皇之都”“庐江有三皇之都”,都是后事。
(3)东海和北海
《内海经》:“在东海,北海之隅,有一国,名曰高丽。”
这样可以一下子确定东海和北海的位置,因为朝鲜位于黄海和日本海的拐角处。所以,这里的“东海”绝不是今天的东海,而是日本海;这里的“北海”不是今天的北海,而是黄海。
《大荒东经》:“黄帝生于濠,濠生于京。玉京位于北海,谥号位于东海,为波塞冬。”
宇浩和宇敬是父子,一个是东海之神,一个是北海之神。可见东海和黄海相距不远,这与我们推断的东海是日本海,北海是黄海是一致的。
(4)海外
海之内,即四海之内。四海,即东海、西海、南海和北海。我们已经证明,东海是今天的海,北海是今天的黄海,西海是今天的额济纳河,南海是今天的青海湖。所以四海的范围不是正方形,而是一个狭长的长方形。在这个地区,大部分是草原和沙漠。因此,我们可以推断,最早确定这个世界性地区的一定是一个游牧民族。据《山海经》记载,这个游牧民族应该是匈奴人,因为“祁连山”在匈奴语中是“天”的意思。当初匈奴肯定是从东向西迁徙的,这一点从《大荒西经》中“昆仑山”的位置是“赤水之后,黑水之前”就可以看得很清楚。
可以居延海在哪里,但是难度很大。说起罗布泊,大家都耳详能熟了。众所周知,罗布泊在我国西北地区,被叫做“死亡之海”。曾经无比居延海在哪里的美丽,宛如嵌在祖国大地上的一颗明珠,但如今只剩一片荒漠。但我们今天说的不是这个罗布泊,而是中国的第二个“罗布泊”,居延海。

居延海位于我国内蒙地区,它在唐朝的时候就被叫做居延海,一直沿用至今。居延海发源于青海祁连山的黑海,流经青海、甘肃、内蒙,总共800多公里,最后汇入内蒙的巴丹吉林沙漠,形成东湖和西湖,总叫做居延海。

历史上的居延海是一个水草丰茂的地方,湖中鱼类众多,水资源丰富,湖畔植被茂盛,牛羊遍地,一直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在这里曾经孕育了灿烂的居延文明,在这片沙漠中的绿洲上,有过很多的传说。据说老子当年出了函谷关后,所有人都不知道他去了哪里,但他在居延海得道成仙是最具有历史依据的传说。

曾经这里游客遍地,旅游的人络绎不绝,但在1961年之后,居延海慢慢的干涸,逐渐的变成一片荒漠,到了1992年,居延海彻底的干涸,曾经水草丰茂的罗布泊成为了中国的第二个“罗布泊。”
但当时还没有人知道,曾经的“罗布泊”已然成为沙漠。后来,北京的风沙越来越严重,为了找到风沙的源头,一直北上,追到了 居延海,却发现这里的绿洲已经消失了。这就是“风起额济纳,沙落北京城”的来历。为了不让他成为第二个“罗布泊”,也为了保护居延海的绿洲,国家做了一个大胆的举动,就是“借水”,在当时居延海水源不足的情况下,把黑河的水引进居延海,中间经历了种种的磨难,在2002年7月的时候,终于把黑河的水引了进来,干涸42年居延海有救了。
据相关资料表示“在2017年的时候,居延海面积达到了一百年来的最大,生态出现不断向好的迹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居延海生态也逐渐恢复,来旅游的人变多了,在2016的年时候,实现旅游收入7亿多元。从2002年到2018年,用了16年的时间,将称为“死亡之海”居延海恢复原有的面貌,中国再一次惊艳世界。
主旨: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居延海在哪里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居延海在哪里的塞外风光居延海在哪里,表达了诗人由于排挤而孤独、寂寞感伤、飘零居延海在哪里的孤寂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英雄本色。
创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蕃发兵攻打唐属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
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即作于此次出塞途中。
《使至塞上》
唐代: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1、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使:出使。
2、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问边:到边塞去看望,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3、属国:有几种解释: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
属国,即典属国的简称,汉代称负责外交事物的官员为典属国,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这里诗人用来指自己使者的身份。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
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见《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额济纳旗东南。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
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扩展资料
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北边塞。“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然后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最后两句写到达边塞:“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
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
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使至塞上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居延海在哪里和居延海简介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