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王八司马事件 柳宗元二王八司马事件

金汇小助手 百科知识 2023-04-02 36 0

今天给大家聊到了二王八司马事件,以及柳宗元二王八司马事件相关的内容,在此希望可以让网友有所了解,最后记得收藏本站。

二王八司马事件是怎么样的?

永贞革新,又称二王八司马事件,是唐顺宗永贞年间官僚士大夫以打击宦官势力、革除政治积弊为主要目的的改革。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反对宦官专权,持续时间100多天,最后因俱文珍等人发动政变,幽禁唐顺宗,拥立太子李纯,改革以失败而告终。从此唐朝又创了一个新的恶例,每个皇帝都把自己任用的人当作私人,继位的皇帝对前帝的私人,不论是非功过,一概予以驱除。

唐德宗以来,宦官经常借为皇宫采办物品为名,在街市上以买物为名,公开抢掠,称为宫市。白居易《卖炭翁》诗就是对宫市的控诉。早在顺宗做太子时,就想对德宗建议取消宫市,当时王叔文害怕德宗怀疑太子收买人心,而危及太子的地位,所以劝阻了顺宗。永贞年间,宫市制度被取消。充任五坊(即雕坊、鹘坊、鹞坊、鹰坊、狗坊)小使臣的宦官,也常以捕贡奉鸟雀为名,对百姓进行讹诈。五坊使也被取消。这二项弊政被取消,因而人心大悦。

取消进奉。

节度使通过进奉钱物,讨好皇帝,有的每月进贡一次,称为月进,有的每日进奉一次,称为日进,后来州刺吏,甚至幕僚也都效仿,向皇帝进奉。唐德宗时,每年收到的进奉钱多则50万缗,少也不下30万缗,贪官们以进奉为名,向人民搜刮财富,新派上台后,通过唐顺宗下令,除规定的常贡外,不许别有进奉。

打击贪官。

浙西观察使李锜,原先兼任诸道转运盐铁使,乘机贪污,史书称他“盐铁之利,积于私室”。王叔文当政后,罢去他的转运盐铁使之职。京兆尹李实,是唐朝皇族,封为道王,专横残暴。贞元年间,关中大旱,他却虚报为丰收,强迫农民照常纳税,逼得百姓拆毁房屋,变卖瓦木,买粮食纳税。百姓恨之入骨,王叔文等罢去其京兆尹官职,贬为通州长史.

打击宦官。

裁减宫中闲杂人员,停发内侍郭忠政等19人俸钱,革新派还计划从宦官手中夺回禁军兵权,革新派任用老将范希朝为京西神策诸军节度使,用韩泰为神策行营行军司马。

抑制藩镇。

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派刘辟到京都对王叔文进行威胁利诱,想完全领有剑南三川(剑南西川、东川及山南西道合称三川),以扩大割据地盘。王叔文拒绝了韦皋的要求,并要斩刘辟,刘辟狼狈逃走。

二王八司马的历史事件

唐顺宗深知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对唐中央政权的危害,主张打击宦官势力、革新政治的官僚士大夫。公元805年(贞元21年)正月,德宗皇帝李适病死,唐顺宗即位后立即起用东宫旧臣王叔文、王伾以及柳宗元、刘禹锡、韦执谊、韩泰、韩晔、陈谏、凌准、程异等8人,着手进行改革,希图改变艰难局面。

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安史之乱后,中央对地方失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德宗时期,藩镇割据的形势日益严峻。而藩镇之乱,也此起彼伏,迄无宁日。公元783(建中四年)十月,泾原兵奉前卢龙节度使朱泚为主,大举造反,德宗被迫出奔奉天,转走梁州,直到公元784年(兴元元年)七月,才得以重返长安。此后,长安又屡遭藩镇围困,有如一座危城。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抑制藩镇势力,重建中央集权,成为唐王朝君臣必须正视的问题。

宦官专权。安史乱后,君主不信朝臣,宦官得以干政。肃宗时的李辅国,代宗时的程元振、鱼朝恩,以宦官执掌兵符,权力更大。德宗出奔奉天,因窦文场、霍仙鸣护驾有功,归以二人为神策中尉,宦官主管禁军遂成为制度。此后,宦官以军权在手,无所顾忌,干政益甚。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抑制宦官势力,夺回国家军权,也成为唐王朝君臣必须正视的问题。

不久,唐顺宗中风,经过治疗后哑了,失去执政能力。而王叔文因为母亲死了,按例要告假回家守丧,王伾也突然患了中风,革新派失去了中坚力量。宦官俱文珍、刘光琦等和剑南西川(今四川成都)节度使韦皋、荆南(今湖北江陵)节度使裴钧、河东(今山西太原南)节度使严绶串通起来反对王叔文集团,策动神策军将官拒绝范希朝接权,又暗中策划宫廷政变;宦官俱文珍等遂和外藩剑南节度使韦皋、荆南节度使裴均、河东节度使严绶等人联合反对改革派。并乘机纷纷上表,胁迫顺宗禅位。先于三月迫使顺宗立李淳为太子,顺宗久病失语,又遭宦官与藩镇激烈反抗,八月被迫禅位,并改元“永贞”。第二年的正月,顺宗李诵便因病去世了。唐顺宗在位仅8个月。

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二王八司马事件”。因顺宗在位期间的年号为“永贞”,故又称这次政治革新运动为“永贞革新”。永贞革新宣告失败,前后共146天。

宦官得势以后,王叔文、王伾即遭贬逐。王伓被贬为开州司马,不久后病死;王叔文被贬为渝州司户,次年赐死。 公元805年(永贞元年)八月,太子即位,是为唐宪宗李纯。韦执谊被贬为崖州司马,韩泰被贬为虔州司马,陈谏被贬为台州司马,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韩晔被贬为饶州司马,凌准被贬为连州司马,程异被贬为郴州司马。

什么是“二王八司马事件”

唐朝后期,经过安史之乱后,出现了藩镇割据在外、宦官专权在内的局面,政治非常腐败黑暗。民间土地兼并激烈,苛捐杂税名目繁多,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种情况下,以王叔文、王0、柳宗元、刘禹锡等为代表的改革派,要求革新。公元805年,德宗死,顺宗即位。由于顺宗中风后不能说话,就只好靠当初在太子府陪伴二王八司马事件他读书的官员王叔文、王0处理朝政。王叔文以翰林学士的身份,帮助顺宗起草诏书,同王0、韦执谊等人互相配合,启用柳宗元、刘禹锡等一些有才干的官员进行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是:由王叔文自任度支盐铁副使,掌握财权,罢免浙西观察使李钅奇兼任的诸道转运盐铁使;抑制藩镇割据,拒绝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求领三川的要求;整顿吏治,罢免欺压百姓的官吏,打击宦吏势力,执行用人唯贤的方针;免除部分积欠的租税,禁止地方官的额外晋献。这些革新措施,受到了广大老百姓的拥护,但由于革新触及了大官僚、宦官和藩镇的利益,遭到了二王八司马事件他们的仇视。他们勾结起来,向革新派进行了疯狂的反扑。他们先用顺宗的名义解除了王叔文翰林学士的职位,接着,又宣布顺宗因为病重不能处理政事,由太子李纯监国。过了不久又假传顺宗禅位于太子。革新派的社会基础薄弱,与保守派力量相差悬殊,顺宗下台后,保守派就放心大胆地整治革新派。他们把王叔文、王0革职,贬谪到外地,不久又把王叔文处死了。这场革新不到1年就全盘失败了。那些支持王叔文、参与改革的官员如柳宗元、刘禹锡等8人,也都被贬到边远的地方做司马,这就是“二王八司马事件”。因为顺宗的年号为“永贞”,因而这次改革运动也称为“永贞革新”。

唐朝的“二王八司马”是谁发起的?什么原因导致的?

“二王八司马”事件是由宦官俱文珍、刘光琦发起的对于当时改革派的政治反击二王八司马事件,出现的原因则是朝廷保守派和革新派之间的政治斗争。

安史之乱后,唐朝元气大伤,中央逐渐失去对地方的控制,而皇权也受到宦官专权的威胁。唐顺宗掌权后想要改变这一局势,因为采取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由此当时的朝中就可以简单的分为两派二王八司马事件:革新派和保守派。革新派的代表人物有东宫旧臣,包括王叔文、王伾、柳宗元、刘禹锡、韦执谊、韩泰、韩晔、陈谏、凌准、程异十人。顺宗在位时年号“永贞”,因此这一革新运动也被称之为“永贞革新”。但是这一运动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仅进行了146天,时候上述十位参与官员全都受到贬谪,贬为司马,因此历史上也将此称为“二王八司马”事件。

二王八司马事件发生的过程大概是,顺宗想改革以缓解安史之乱前前后后出现的弊病,但是因顺宗身体原因,久病失语,无力经营改革二王八司马事件;而其看重的两位大臣,王叔文因母亲去世必须回家守丧,暂时不能参与政事二王八司马事件;另一位王伾则是突然中风,也无法执政。屋漏偏逢连夜雨,当时革新派的中坚力量无一例外的都出现了意外,而剩余的其二王八司马事件他八人在权力和经验上都远远不够。而此时,宦官俱文珍、刘光琦等又外通节度使来守卫自己的利益,以藩镇割据地方势力分裂纷纷上表胁迫顺宗禅位。顺宗被迫传位太子,改革宣告失败。

“二王八司马”本质就是权力的博弈。既体现了中央与地方的对抗,又体现了皇权与宦官专权的对抗。唐顺宗有意缓和这些矛盾,但是没有天时地利人和,终没能成功。

唐朝的“二王八司马”是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就是宦官的北司和宰相官署的南衙之间争权的一次事件,另外还有一个“甘露之变”。这二者是南衙北司之争最为激烈的两次事件。而产生南衙北司之争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宦官的权力日益扩大,引起了朝臣与皇帝的不满,于是产生了争权的各种事件。

唐中后期的宦官专权非常严重,宦官与朝臣的斗争一直持续到唐末,宰相崔胤引朱温入长安,尽杀宦官700人,宦官专权的局面才结束。

下面简单总结一下“二王八司马”事件的具体经过为:

王叔文、王伾、柳宗元、刘禹锡等人要实行改革,史称“永贞革新” ,而这个改革的重点是削弱藩镇和抑制宦官。这当然引起了藩镇节度使和宦官的不满,于是“二王八司马”就被围殴了。

战况是相当激烈,连当政的顺宗都被迫退位称太上皇,结果当然可想而知。王叔文被贬之后被赐死,王伾死于贬所。其他八人被贬为边州司马,所以才被称为八司马。

其中,柳宗元被贬到了永州,之后就写下了《扑蛇者说》这一几乎人人耳熟能详的文章,什么?你不知道?那“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你应该听说过吧。

而刘禹锡。在被贬和州后,也写下了《陋室铭》这个千古名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佳句,我至今都非常喜爱。

最后,在补充说两句,汉朝、唐朝、明朝这三个朝代,是宦官专权非常严重的朝代,严重到已经威胁到皇权,于是就产生了一系列的争权事件,这是与皇权和相权之争不同的形式。在我看来,在皇家集权的中央,宦官专权本不该出现的,却又切切实实的发生了,历史真是神奇。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二王八司马事件和柳宗元二王八司马事件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