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聊到了西岳峥嵘何壮哉,以及西岳峥嵘何壮哉相关的内容,在此希望可以让网友有所了解,最后记得收藏本站。
1. 关于吟咏黄河的诗句(吟咏黄河的诗句)
关于吟咏黄河的诗句(吟咏黄河的诗句) 1.吟咏黄河的诗句
泰山成砥砺,黄河为裳带。(阮籍《咏怀》)
黄河九曲天边落,华岳三峰马上来。(黄滋《送李佑之赴陕西参议》)
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同上)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李白《公无渡河》)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李白《北风行》)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刘禹锡《浪淘沙九首》 )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几簸自天崖。如今直上银河去,直到牵牛织女家 。
2.求吟诵黄河的诗句
1、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奔流聒地响,平野到天荒。
出自明代李流芳的《黄河夜泊》
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奔流聒地响,平野到天荒。
吴会书难达,燕台路正长。男儿少为客,不辨是他乡。
释义:
月光下黄河横躺,月光下战场似的黄沙漫漫。轰隆隆的奔流翻腾不息,荒野伸向无尽的远方。书信难寄遥远的会稽,去燕台的路啊还很漫长。我这样长年的四处漂泊,竟再也不觉得是客居他乡。
2、路出大梁城,关河开晓晴。日翻龙窟动,风扫雁沙平。
出自明代谢榛的《渡黄河》
路出大梁城,关河开晓晴。日翻龙窟动,风扫雁沙平。
倚剑嗟身事,张帆快旅情。茫茫不知处,空外棹歌声。
释义:
我一路经过大梁城,旭日初升照着河流关山。阳光下翻滚的浪涛把龙宫摇撼,狂风扫平了大雁栖息的沙滩。斜倚着宝剑感叹身世飘泊不定,张帆快行旅途心情暂时舒展。茫茫一片不知身在什么地方,空旷处有船棹歌声声传到耳旁。
3、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出自唐代刘禹锡的《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释义: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扶摇直上,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4、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
出自金朝元好问的《水调歌头·赋三门津》
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直下洗尘寰。万象入横溃,依旧一峰闲。
仰危巢,双鹄过,杳难攀。人间此险何用,万古袐神奸。不用燃犀下照,未必佽飞强射,有力障狂澜。唤取骑鲸客,挝鼓过银山。
释义:
黄河之水似乎是从天上而来,黄河之险让人鬼都要俯瞰而欲过不敢。大风起时,波涛汹涌,怒浪滔天,飘飞的浪花在阳光下闪闪发亮。黄河水所掀起的水浪高过那吕梁山,水浪声势之状可比那八月的钱塘潮,横空之下,一洗尘寰。黄河水浪冲斥万象,但是中流的砥柱山面对滔天巨浪,却依旧气定神闲。
砥柱山之高峻,如那危巢,难以攀援。人间有这样的险处有何用呢?原来是为了测辨忠奸。无须“燃犀下照”看水下美景,也不必像做飞用力拉弓,便可力挽狂澜。呼唤那个骑鲸客,击着鼓飞过银山。
5、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
出自唐代李白的《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
荣光休气纷五彩,千年一清圣人在。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箭射东海。
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开。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
云台阁道连窈冥,中有不死丹丘生。明星玉女备洒扫,麻姑搔背指爪轻。
我皇手把天地户,丹丘谈天与天语。九重出入生光辉,东来蓬莱复西归。
玉浆倘惠故人饮,骑二茅龙上天飞。
释义:
华山峥嵘而崔嵬,是何等的壮伟高峻呀!远望,黄河像细丝一样,弯曲迂回地从天边蜿蜒而来。而后,它奔腾万里,汹涌激射,山震谷荡地挺进。飞转的漩涡,犹如滚滚车轮;水声轰响,犹如秦地焦雷。阳光照耀,水雾蒸腾,瑞气祥和,五彩缤纷。你千年一清呀,必有圣人出世。
你巨灵一般,咆哮而进,擘山开路,一往而前。巨大的波澜,喷流激射,一路猛进入东海。华山的三座险峰,不得不退而耸立,险危之势,如欲摧折。翠崖壁立,丹谷染赤,犹如河神开山辟路留下的掌迹。白帝的神力造就了华山的奇峰异景。顽石铸就莲花峰,开放于云雾幽渺的云台,
通往云台的栈道,一直伸向高深难测的幽冥之处,那里就住着长生不老的丹丘生。明星玉女倾玉液,日日曦微勤洒扫;麻姑仙子手似鸟爪,最可给人搔背挠痒。西王母亲手把持着天地的门户,丹丘面对苍天,高声谈论着宇宙桑田。
他出入于九重天宇,华山为此增光辉;东到蓬莱求仙药,飘然西归到华山。甘美的玉液琼浆,如果惠予我这样的好友畅饮,我们就可骑着两只茅狗,腾化为龙,飞上华山而成仙。
3.吟咏黄河的诗句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长河,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干流贯穿九个省、自治区,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全长5464公里, 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年径流量574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深度79米。沿途汇集有35条主要支流,较大的支流在上游,有湟水、洮河,在中游有清水河、汾河、渭河、沁河,下游有伊河、洛河。
黄河干流总共有鱼类121种(亚种),干流中纯淡水鱼类有98种。黄河主要渔获物种类也有变化,干流中的鱼类,历史上以鲤鱼产量最高,“黄河鲤鱼”闻名国内。
黄河--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
-- 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王维《使至塞上》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
---李白《行路难》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浪淘沙》 黄河--俗语 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不死心 黄河清,圣人出 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跳进黄河也洗不清黄河面恶心善,长江面善心恶 黄河归来不看川,黛眉归来不看山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 黄河决了口,县官活不成 九曲黄河十八湾 一碗河水半碗沙黄河--成语 中流砥柱 鲤鱼跳龙门 九曲黄河 泾渭分明。
4.咏诵黄河的诗句
1、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3、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原文: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
荣光休气纷五彩,千年一清圣人在。
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箭射东海。
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开。
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
云台阁道连窈冥,中有不死丹丘生。
明星玉女备洒扫,麻姑搔背指爪轻。
我皇手把天地户,丹丘谈天与天语。
九重出入生光辉,东来蓬莱复西归。
玉浆倘惠故人饮,骑二茅龙上天飞。
注释:
⑴西岳:即华山。丹丘子:即元丹丘,李白于安陆时所结识的一位道友,于颜阳、嵩山、石门山等处都有别业。李白从游甚久,赠诗亦特多。
⑵“西岳”两句:据《华山记》所载,从华山的落雁峰“俯眺三秦,旷莽无际。黄河如一缕水,缭绕岳下”。峥嵘:高峻貌。
⑶盘涡毂(gǔ)转:车轮的中心处称毂,这里形容水波急流,盘旋如轮转。
⑷荣光休气:形容河水在阳光下所呈现的光彩,仿佛一片祥瑞的气象。都是歌颂现实。千年一清:黄河多挟泥沙,古代以河清为吉祥之事,也以河清称颂清明的治世。圣人:指当时的皇帝唐玄宗。
⑸“巨灵”两句:据《水经注·河水》引古语:“华岳本一山,当河,河水过而曲行。河神巨灵,手荡脚踏,开而为两,今掌足之迹,仍存华岩。”
⑹三峰:指落雁峰、莲花峰、朝阳峰。高掌:即仙人掌,华山的东峰。
⑺白帝:神话中的五天帝之一,是西方之神。华山是西岳,故属白帝。道家以西方属金,故称白帝为西方之金精。慎蒙《名山诸胜一览记》:“李白诗‘石作莲花云作台’,今观山形,外罗诸山如莲瓣,中间三峰特出如莲心,其下如云台峰,自远望之,宛如青色莲花,开于云台之上也。”
⑻阁道:即栈道。窈冥:高深不可测之处。
⑼麻姑:神话中的人物,传说为建昌人,东汉桓帝时应王方平之邀,降于蔡经家,年约十八九岁,能掷米成珠。自言曾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她的手像鸟爪,蔡经曾想象用它来搔背一定很好(见《神仙传》)。
⑽我皇:指天帝。谈天:战同时齐人邹衍喜欢谈论宇宙之事,人称他是“谈天衍”。
⑾九重:天的极高处。
⑿“玉浆”两句:是说元丹丘或许能惠爱故人(自指),饮以玉浆,使他也能飞升成仙。《列仙传》说,仙人使卜师呼子先与酒家妪骑二茅狗(后变为龙)飞上华山成仙。玉浆:仙人所饮之浆。
翻译:
华山峥嵘而崔嵬,是何等的壮伟高峻呀!
远望,黄河像细丝一样,弯曲迂回地从天边蜿蜒而来。
而后,它奔腾万里,汹涌激射,山震谷荡地挺进。
飞转的漩涡,犹如滚滚车轮;水声轰响,犹如秦地焦雷。
阳光照耀,水雾蒸腾,瑞气祥和,五彩缤纷。
你千年一清呀,必有圣人出世。
你巨灵一般,咆哮而进,擘山开路,一往而前。
巨大的波澜,喷流激射,一路猛进入东海。
华山的三座险峰,不得不退而耸立,险危之势,如欲摧折。
翠崖壁立,丹谷染赤,犹如河神开山辟路留下的掌迹。
白帝的神力造就了华山的奇峰异景。
顽石铸就莲花峰,开放于云雾幽渺的云台,
通往云台的栈道,一直伸向高深难测的幽冥之处,
那里就住着长生不老的'丹丘生。
明星玉女倾玉液,日日曦微勤洒扫;
麻姑仙子手似鸟爪,最可给人搔背挠痒。
西王母亲手把持着天地的门户,
丹丘面对苍天,高声谈论着宇宙桑田。
他出入于九重天宇,华山为此增光辉;
东到蓬莱求仙药,飘然西归到华山。
甘美的玉液琼浆,如果惠予我这样的好友畅饮,
我们就可骑着两只茅狗,腾化为龙,飞上华山而成仙。
赏析:
此篇写黄河的奔腾冲泻之势及华山的峥嵘秀伟,运用神话传说,驰骋想象,使山河更带有神奇的色彩。
“西岳”两句。此诗开篇,就以“西岳峥嵘何壮哉”的突发唱叹,写华山的雄伟,起势宏远突兀,接着便展现登山远眺所见到的黄河之雄姿。接着四句写黄河。先写河的触山动地的汹涌澎湃之势,继写河的急流盘旋成涡,声如巨雷,最后写河水在阳光下,反映出灿烂辉煌的色彩,并把它和人的命运连系起来。出人意外的是,诗人对黄河的勾勒,却用了飘忽的轻笔:“黄河如丝天际来!”与“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雄奇景象迥异,这是因为诗人此刻是在烟云缥缈的华山绝顶;从万仞之上,远眺数千里外的盘曲黄河,正有细曲“如丝”“天际”来的奇妙感觉。而且诗人描述的重点是华山,用这样的轻笔勾勒,较之于重笔渲染黄河的壮阔,更可以反衬华岳的高峻入云。然而,黄河毕竟是狂暴不羁的,在它奔腾至华山脚下的时候,就不再轻细“如丝”,简直是波山浪海了。因此,诗人之笔亦突然夭矫而行、力挟千钧:“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它那蓄势“万里”的排浪,使山岳为之震撼;疾浪受阻,便沸怒而折,翻卷起巨轮般转动的漩涡,发出震撼三秦的雷鸣。这景象的确惊心动魄。
然而这一切都是华山尚未开辟、黄河中途受阻的虚境。诗人的思绪此刻已飞向了远古。传说大禹理水之前,华山与对岸的山峰相连一片,挡住了滚滚黄河。大禹到来以后,指挥河神巨灵,将山峦横击为二,黄河才得以畅流。那击开的两半,就是现在隔河相峙的华山和首阳山。诗中的“荣光(华光)休气(瑞气)纷五彩”二句,于惊雷震荡声中,忽作舒徐悠长之音,正表现了圣人大禹降临黄河的自信闲暇之态。接着便有巨灵擘山的壮观一幕:诗人以“咆哮”状貌巨灵擘山的盛怒,以“洪波喷射”描摹山分浪奔的奇景。其运笔亦如巨灵和怒浪,显示出李白所独具的“疾雷破山、颠风簸海”(谢榛《四溟诗话》)之势。“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开。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刚刚击开的三峰(即华山“落雁”、“莲花”、“朝阳”三峰),被巨灵震得慌忙退立,才免于倾覆之灾;但在翠崖丹谷之上,还留下了河神凌厉的掌印(即今华山东北的“仙人掌”)。与巨灵神的悍蛮擘山、不顾而去相比,西方之帝(白帝)就显得可爱多了:他仿佛要抚慰受击的山峦,竟暗运天地之气,一夜之间,将华山的顶峰,化作了一朵“莲花”,并让缭绕的白云,变为云台(即云台峰)承托着它——华山自此后便如青碧的莲花,盛开于万里白云之上。这就是诗中第一节所描绘的华山奇景。由于这描绘充分发挥了诗人的浪漫主义想象,并且交织着黄河的涛声骇浪和绘纭多姿的往古神话,显得格外壮丽和妩媚。这一切都只是为了造出一个神奇缥缈之境,为友人的“出场”作铺垫。
“云台”八句以神话故事和现实的人物并写,似幻似真,并以此娱悦元丹丘。言云台的阁道连接着高不可测的云霄之处,有明星、玉女二仙女来侍洒扫,麻姑为人搔背,手爪很轻。我皇把守着九天的门户,元丹丘与天谈论着宇宙形成的问题,出入于高高的九重天上,往来于蓬莱与华山之间。“云台阁道(栈道)连窈冥,中有不死丹丘生”。这两句从云烟幽渺之中,勾勒友人闲步云台的姿态,使友人带有了飘飘欲仙的风神。“丹丘”之名,恰是《山海经》神话中的不死之国。故诗人直接以“不死”二字,将他一语呼出,显得既诙谐、又有情。元丹丘之去到华山,即将度过的,无非是隐逸山崖的清寂岁月而已。但在诗人笔下,却化作了如梦如幻的连翩奇遇:传说中的华山仙子(明星),慌不迭地为他“洒扫”庭坛;手如鸟爪的“麻姑”,为他“搔背”时,下爪竟还那样轻灵。至于接待过汉武帝的瑶池王母,年事已高,就只好请她看守门户了。倘若友人想“扪天摘匏瓜(星名)”,或许还有机会与天帝攀谈上几句哩——“明星玉女备洒扫”四句,将元丹丘隐迹华山的生活,描摹得美妙、奇幻。原来互不相关的神话传说,一经诗人信手拈来,便绚烂相映、顿成化境。“九重出入生光辉,东求蓬莱复西归。玉浆倘惠故人饮,骑二茅龙上天飞!”诗人想象自己的友人,从此将光辉闪闪地出入于九重之天,或者迅疾如飞地往返于仙境蓬莱。或许他还能像传说中的老翁一样,误入嵩山大穴,得到仙人的“玉浆”之赠。想到这里,诗人不禁向友人脱口而呼:“倘得“玉浆”,可别忘了让我也分享一杯呵!到时候,我就与你像传说的汉中卜师、酒店老妇一样,骑上仙人的“茅狗”,刹那间化作飞“龙”,直上云天。”悠然神往的结语,表现出诗人对神仙飞升的向往与仰慕。
全诗运笔收放自如,“纵之则文漪落霞,舒卷绚烂”,收之则“万骑忽敛,寂然无声”(王世贞《艺苑巵言》)。明人陆时雍称李白七古“想落天外,局自变生”、“有舒云流水之妙”。《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正可当此美誉而无愧。
1、西岳峥嵘何壮哉下一句:黄河如丝天际来。
2、原文: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作者】李白 【朝代】唐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
荣光休气纷五彩,千年一清圣人在。
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箭射东海。
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开。
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
云台阁道连窈冥,中有不死丹丘生。
明星玉女备洒扫,麻姑搔背指爪轻。
我皇手把天地户,丹丘谈天与天语。
九重出入生光辉,东来蓬莱复西归。
玉浆倘惠故人饮,骑二茅龙上天飞。
3、翻译:
华山峥嵘而崔嵬,是何等的壮伟高峻呀!
远望,黄河像细丝一样,弯曲迂回地从天边蜿蜒而来。
而后,它奔腾万里,汹涌激射,山震谷荡地挺进。
飞转的漩涡,犹如滚滚车轮;水声轰响,犹如秦地焦雷。
阳光照耀,水雾蒸腾,瑞气祥和,五彩缤纷。
你千年一清呀,必有圣人出世。
你巨灵一般,咆哮而进,擘山开路,一往而前。
巨大的波澜,喷流激射,一路猛进入东海。
华山的三座险峰,不得不退而耸立,险危之势,如欲摧折。
翠崖壁立,丹谷染赤,犹如河神开山辟路留下的掌迹。
白帝的神力造就了华山的奇峰异景。
顽石铸就莲花峰,开放于云雾幽渺的云台,
通往云台的栈道,一直伸向高深难测的幽冥之处,
那里就住着长生不老的丹丘生。
明星玉女倾玉液,日日曦微勤洒扫;
麻姑仙子手似鸟爪,最可给人搔背挠痒。
西王母亲手把持着天地的门户,
丹丘面对苍天,高声谈论着宇宙桑田。
他出入于九重天宇,华山为此增光辉;
东到蓬莱求仙药,飘然西归到华山。
甘美的玉液琼浆,如果惠予我这样的好友畅饮,
我们就可骑着两只茅狗,腾化为龙,飞上华山而成仙。
1. 有关于西岳华山的诗句
有关于西岳华山的诗句 1.有哪些关于华山的诗句
描写“华山”的诗句有:
1.诗名【华山歌】年代:【唐】 作者:【刘禹锡】 体裁:【五古】
洪垆作高山,元气鼓其橐。俄然神功就,峻拔在寥廓。
灵迹露指爪,杀气见棱角。凡木不敢生,神仙聿来托。
天资帝王宅,以我为关钥。能令下国人,一见换神骨。
高山固无限,如此方为岳。丈夫无特达,虽贵犹碌碌。
2.诗名【送田卓入华山】年代:【唐】 作者:【贾岛】 体裁:【五律】
幽深足暮蝉,惊觉石床眠。瀑布五千仞,草堂瀑布边。
坛松涓滴露,岳月泬寥天。鹤过君须看,上头应有仙。
3.诗名【宿华山】年代:【唐】 作者:【许棠】 体裁:【五律】
异境良难测,非仙岂合游。星辰方满岳,风雨忽移舟。
喷月泉垂壁,栖松鹤在楼。因知修养处,不必在嵩丘。
4.诗名【华山寻隐者】年代:【唐】 作者:【李频】 体裁:【五律】
自入华山居,关东相见疏。瓢中谁寄酒,叶上我留书。
巢鸟寒栖尽,潭泉暮冻余。长闻得药力,此说又何如。
5.诗名【华山南望春】年代:【唐】 作者:【朱景玄】 体裁:【五排】
灵岳多异状,巉巉出虚空。闲云恋岩壑,起灭苍翠中。
皓气澄野水,神光秘琼宫。鹤巢前林雪,瀑落满涧风。
春尽花未发,川回路难穷。何因著山屐,鹿迹寻羊公。
6.诗名【华山南庙】年代:【唐】 作者:【李益】 体裁:【五古】
阴山临古道,古庙闭山碧。落日春草中,搴芳荐瑶席。
明灵达精意,仿佛如不隔。岩雨神降时,回飙入松柏。
常闻坑儒后,此地返秦璧。自古害忠良,神其辅宗祏。
7.诗名【纵笔】年代:【宋】 作者:【陆游】
素月徘徊牛斗间,天风吹鹤度函关。
一年似此佳时少,唤起陈抟醉华山。
8.诗名【梦华山】年代:【宋】 作者:【陆游】
路入河潼喜著鞭,华山忽到帽裙边。
洗头盆上云生壁,腰带鞓前月满川,
丹灶故基谁复识?白驴遗迹但相传。
梦魂妄想君无笑,尚拟今生得地仙。
9.诗名【华山】年代:【宋】作者:【陈抟】
半夜天香入岩谷,西风吹落岭头莲。
空爱掌痕侵碧汉,无人曾叹巨灵仙。
10.诗名【华山】年代:【宋】 作者:【寇准】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华山的人文历史
道教文化
华山的道教宫观很多,历史也很悠久,早在汉武帝时就建有集灵宫,唐朝更陆续出现了一些由道士们自己所营建的宫观,相传大上方的白云宫就是唐金仙公主的修道处,至今遗迹犹存。经过宋、元两代的发展,到明代华山上的道教宫观已经很多了,香火很盛。由于庙宇最初多建在峰顶,清康熙十六年 (公元1677年)山洪暴发,庙舍冲毁极多,故清代以后所重建的多改在峪内。
华山最主要的宫观是 西岳庙。该庙在华山下十里之处,华阴东五里。旧址在黄神谷。它始 建于汉武帝时,即前面讲过的集灵宫。东汉桓帝延熹八年 (公元165年)曾立《西岳华山庙碑》,言东汉统治者祭华、修庙、祈雨等事。北魏兴光元年(公元454年),文成帝因旧庙已毁坏不堪,便在华阴东五里处的官道北兴建新庙。从北魏开始直至清代,历代人们都不断加以维修和扩建。
另外还有 云台观和 玉泉院。云台观在华山下,去谷口二里,华阴南八里,为古明堂地,北周焦道广初创,唐天宝年间金仙公主复修。《华阴县志》载: “云台观以云台峰名。有二:其一为北周道士焦道广建,其一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为陈抟建。”
陈抟初居华山,曾开辟荆榛,在观内居住。元、明、清历代不断修葺,迄今旧址还在,其东北尚有纪念陈抟的希夷祠。玉泉院在华山的张超谷,宋仁宗皇祐年间(公元1049—1053)为纪念陈抟所建,院与玉井潜通,玉泉溪水环绕,故名。院内有奉祀陈抟的希夷祠,祠后曾有希夷睡洞,传说是陈抟练习睡功之处,可惜早已不存。玉泉院的规模是清朝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华阴知县陆维垣所建,光绪时曾为大水冲毁,后修复。解故后,人民政府于1958年拨款重修并扩建。另外还有镇岳宫、玉女祠、全真观、圣母殿、毛女祠、炼丹炉、巨灵祠等等。这些庙多依山而建,结构精巧。
2.描写“华山”的诗句有哪些
1.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咏华山》 宋 寇准
译文:华山的上面只有青天,世上更是找不到和它齐平的山。
2.荆山已去华山来,日出潼关四扇开。——《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 唐 韩愈
译文:荆山刚刚越过华山迎面来,红日东升潼关也四门大开。
3.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唐 李白
译文:华山峥嵘而崔嵬,是何等的壮伟高峻呀!远望,黄河像细丝一样,弯曲迂回地从天边蜿蜒而来。
4.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望岳》 唐 杜甫
译文:西岳(华山)高耸似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群峰在其周围则像他的儿孙。
5.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古风》 唐 李白
译文:西岳华山莲花峰上,仙女光芒如同明星。
6.谁将倚天剑,削出倚天峰。——《华山》 唐 张乔
译文:是谁用倚天剑削成这样高耸陡峭的华山?
7.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 陆游
译文: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
8.古松偃蹇谷谽谺,太华峰前野老家。——《梦华山》 宋 陆游
译文:古老的松树耸立在险峻的山谷中,华山脚下住着独居的山村野老。
9.太华五千仞,劈地抽森秀。——《赠陈商》 唐 李贺
译文:你像那五千仞的太华山,劈地而出,抽拔挺立,森严而灵秀。
10.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唐 许浑
译文:天上残云飞回(太)华山上,稀疏的细雨越过中条岭。
3.求一句华山的有名的诗句
崔颢(?--754)
行经华阴
迢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峭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树西连汉畤平。
借问路旁名利客,无如此处学长生。
王晶龄(690—756)
过华阴
云起太华山,云山互明灭。
东峰始含景,了了见松雪。
羁人感幽栖,窤映转奇艳。
欣然忘所疲,永望吟不辍。
信宿百余里,出关玩新月。
何意作来心,遇物遂迁别。
人生屡如此,何以肆愉悦。
王维(701?--761)
华岳
西岳出浮云,积翠在太清。
连天凝黛色,百里遥青冥。
白日为大寒,森沈华阴城。
昔闻乾坤开,造化生巨灵。
右足塌方山,左手推削成。
天地忽开拆,大河注东溟。
遂为西岳峙,雄雄镇秦京。
大君包覆载,至德被群生。
上帝伫昭告,金天恩奉迎。
人只望幸久,何独禅云亭。
李白(701—762)
玉真仙人歌
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迎
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
清晨鸣天鼓,飚欻腾双龙。
玉真之仙人,时住太华峰。
登华山
西岳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惚与之去,驾鹤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西岳云台歌送丹邱子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
荣光休气纷五彩,千年一清圣人在。
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
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开。
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
云台阁道连窈冥,中有不死丹邱生。
明星玉女备洒扫,麻姑搔背指爪轻。
我皇手把天地户,丹邱谈天与天语。
九重出入生光辉,东去蓬莱复西归。
玉浆党惠故人饮,骑二茅龙上天飞。
杜甫(712--770)
望岳
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柱到玉女洗头盘。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
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白居易(772-846)
旅次华州赠袁右丞诗
渭水绿溶溶,华山青崇崇。
山不一何丽,君子在其中。
才与世会合,物随诚感通。
德星降人福,时雨助岁功。
化行人无讼,囹圄千人空。
政顺气亦各,黍稷三年丰。
客自帝城来,驱马出关东。
爱此一郡人,如见太古风。
方今天子心,忧人正忡忡。
安得天下守,尽得如袁公。
柳宗元(773-819)
水帘诗
灵境不可状,鬼工谅难求。
忽如朝玉泉,无冕垂前旒。
元稹
华岳祠
山前古寺临长道,来往淹留为爱山。
双燕营巢始西别,百花成子又东还。
4.赞美华山的诗词有哪些
1、《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
【唐】【韩愈】
荆山已去华山来,日出潼关四扇开。刺史莫辞迎候远,相公亲破蔡州回。
2、《奉和圣制途经华山》
【唐】【张九龄】
万乘华山下,千岩云汉中。灵居虽窅密,睿览忽玄同。日月临高掌,神仙仰大风。攒峰势岌岌,翊辇气雄雄。揆物知幽赞,铭勋表圣衷。会应陪玉检,来此告成功。
3、《赋得归云送李山人归华山》
【唐】 【钱起】
秀色横千里,归云积几重。欲依毛女岫,初卷少姨峰。盖影随征马,衣香拂卧龙。只应函谷上,真气日溶溶。
4、《过华阴》
【唐】【王昌龄】
云起太华山,云山互明灭。东峰始含景,了了见松雪。羁人感幽栖,窅映转奇绝。欣然忘所疲,永望吟不辍。信宿百馀里,出关玩新月。何意昨来心,遇物遂迁别。人生屡如此,何以肆愉悦。
5、《华山》
【宋】【陈抟】
半夜天香入岩谷,西风吹落岭头莲。空爱掌痕侵碧汉,无人曾叹巨灵仙。
6、《华山》
【宋】【寇准】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7、《华山》
【唐】【李洞】
碧山长冻地长秋,日夕泉源聒华州。万户烟侵关令宅,四时云在使君楼。风驱雷电临河震,鹤引神仙出月游。峰顶高眠灵药熟,自无霜雪上人头。
5.西岳华山的古诗
古风其三十一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五古】郑客西入关,行行未能已。
白马华山君,相逢平原里。璧遗镐池君,明年祖龙死。
秦人相谓曰,吾属可去矣。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
华山题王母祠年代:【唐】 作者:【李商隐】 体裁:【七绝】莲华峰下锁雕梁,此去瑶池地共长。好为麻姑到东海,劝栽黄竹莫栽桑。
新构亭台,示诸弟侄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平台高数尺,台上结茅茨。东西疏二牖,南北开两扉。
芦帘前后卷,竹簟当中施。清冷白石枕,疏凉黄葛衣。
开衿向风坐,夏日如秋时。啸傲颇有趣,窥临不知疲。
东窗对华山,三峰碧参差。南檐当渭水,卧见云帆飞。
仰摘枝上果,俯折畦中葵。足以充饥渴,何必慕甘肥。
况有好群从,旦夕相追随。旅次华州,赠袁右丞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渭水绿溶溶,华山青崇崇。
山水一何丽,君子在其中。才与世会合,物随诚感通。
德星降人福,时雨助岁功。化行人无讼,囹圄千日空。
政顺气亦和,黍稷三年丰。客自帝城来,驱马出关东。
爱此一郡人,如见太古风。方今天子心,忧人正忡忡。
安得天下守,尽得如袁公。华山歌年代:【唐】 作者:【刘禹锡】 体裁:【五古】洪垆作高山,元气鼓其橐。
俄然神功就,峻拔在寥廓。灵迹露指爪,杀气见棱角。
凡木不敢生,神仙聿来托。天资帝王宅,以我为关钥。
能令下国人,一见换神骨。高山固无限,如此方为岳。
丈夫无特达,虽贵犹碌碌。关门望华山年代:【唐】 作者:【刘长卿】 体裁:【五古】客路瞻太华,三峰高际天。
夏云亘百里,合沓遥相连。雷雨飞半腹,太阳在其巅。
翠微关上近,瀑布林梢悬。爱此众容秀,能令西望偏。
徘徊忘暝色,泱漭成阴烟。曾是朝百灵,亦闻会群仙。
琼浆岂易挹,毛女非空传。仿佛仍伫想,幽期如眼前。
金天有青庙,松柏隐苍然。过华阴年代:【唐】 作者:【王昌龄】 体裁:【五古】云起太华山,云山互明灭。
东峰始含景,了了见松雪。羁人感幽栖,窅映转奇绝。
欣然忘所疲,永望吟不辍。信宿百馀里,出关玩新月。
何意昨来心,遇物遂迁别。人生屡如此,何以肆愉悦。
赋得归云送李山人归华山年代:【唐】 作者:【钱起】 体裁:【五律】秀色横千里,归云积几重。欲依毛女岫,初卷少姨峰。
盖影随征马,衣香拂卧龙。只应函谷上,真气日溶溶。
6.华山的诗句
华山作者:张乔谁将倚天剑,削出倚天峰。
众水背流急,他山相向重。树黏青霭合,崖夹白云浓。
一夜盆倾雨,前湫起毒龙。古风其三十一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五古】 郑客西入关,行行未能已。
白马华山君,相逢平原里。 璧遗镐池君,明年祖龙死。
秦人相谓曰,吾属可去矣。 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
华山题王母祠 年代:【唐】 作者:【李商隐】 体裁:【七绝】 莲华峰下锁雕梁,此去瑶池地共长。 好为麻姑到东海,劝栽黄竹莫栽桑。
新构亭台,示诸弟侄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平台高数尺,台上结茅茨。 东西疏二牖,南北开两扉。
芦帘前后卷,竹簟当中施。 清冷白石枕,疏凉黄葛衣。
开衿向风坐,夏日如秋时。 啸傲颇有趣,窥临不知疲。
东窗对华山,三峰碧参差。 南檐当渭水,卧见云帆飞。
仰摘枝上果,俯折畦中葵。 足以充饥渴,何必慕甘肥。
况有好群从,旦夕相追随。旅次华州,赠袁右丞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渭水绿溶溶,华山青崇崇。
山水一何丽,君子在其中。 才与世会合,物随诚感通。
德星降人福,时雨助岁功。 化行人无讼,囹圄千日空。
政顺气亦和,黍稷三年丰。 客自帝城来,驱马出关东。
爱此一郡人,如见太古风。 方今天子心,忧人正忡忡。
安得天下守,尽得如袁公。华山歌 年代:【唐】 作者:【刘禹锡】 体裁:【五古】 洪垆作高山,元气鼓其橐。
俄然神功就,峻拔在寥廓。 灵迹露指爪,杀气见棱角。
凡木不敢生,神仙聿来托。 天资帝王宅,以我为关钥。
能令下国人,一见换神骨。 高山固无限,如此方为岳。
丈夫无特达,虽贵犹碌碌。关门望华山 年代:【唐】 作者:【刘长卿】 体裁:【五古】 客路瞻太华,三峰高际天。
夏云亘百里,合沓遥相连。 雷雨飞半腹,太阳在其巅。
翠微关上近,瀑布林梢悬。 爱此众容秀,能令西望偏。
徘徊忘暝色,泱漭成阴烟。 曾是朝百灵,亦闻会群仙。
琼浆岂易挹,毛女非空传。 仿佛仍伫想,幽期如眼前。
金天有青庙,松柏隐苍然。过华阴 年代:【唐】 作者:【王昌龄】 体裁:【五古】 云起太华山,云山互明灭。
东峰始含景,了了见松雪。 羁人感幽栖,窅映转奇绝。
欣然忘所疲,永望吟不辍。 信宿百馀里,出关玩新月。
何意昨来心,遇物遂迁别。 人生屡如此,何以肆愉悦。
赋得归云送李山人归华山 年代:【唐】 作者:【钱起】 体裁:【五律】 秀色横千里,归云积几重。欲依毛女岫,初卷少姨峰。
盖影随征马,衣香拂卧龙。只应函谷上,真气日溶溶。
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 年代:【唐】 作者:【韩愈】 体裁:【七绝】 荆山已去华山来,日出潼关四扇开。 刺史莫辞迎候远,相公亲破蔡州回。
寄华山僧 年代:【唐】 作者:【贾岛】 体裁:【五律】 遥知白石室,松柏隐朦胧。月落看心次,云生闭目中。
五更钟隔岳,万尺水悬空。苔藓嵌岩所,依稀有径通。
奉和圣制途经华山 年代:【唐】 作者:【张九龄】 体裁:【五排】 万乘华山下,千岩云汉中。灵居虽窅密,睿览忽玄同。
日月临高掌,神仙仰大风。攒峰势岌岌,翊辇气雄雄。
揆物知幽赞,铭勋表圣衷。会应陪玉检,来此告成功。
送田卓入华山 年代:【唐】 作者:【贾岛】 体裁:【五律】 幽深足暮蝉,惊觉石床眠。瀑布五千仞,草堂瀑布边。
坛松涓滴露,岳月泬寥天。鹤过君须看,上头应有仙。
雨后过华岳庙 年代:【唐】 作者:【李山甫】 体裁:【七律】 华山黑影霄崔嵬,金天□□门未开。 雨淋鬼火灭不灭,风送神香来不来。
墙外素钱飘似雪,殿前阴柏吼如雷。 知君暗宰人间事,休把苍生梦里裁。
华山 年代:【唐】 作者:【李洞】 体裁:【七律】 碧山长冻地长秋,日夕泉源聒华州。 万户烟侵关令宅,四时云在使君楼。
风驱雷电临河震,鹤引神仙出月游。 峰顶高眠灵药熟,自无霜雪上人头。
宿华山 年代:【唐】 作者:【许棠】 体裁:【五律】 异境良难测,非仙岂合游。星辰方满岳,风雨忽移舟。
喷月泉垂壁,栖松鹤在楼。因知修养处,不必在嵩丘。
华山 年代:【唐】 作者:【郑谷】 体裁:【五排】 峭仞耸巍巍,晴岚染近畿。孤高不可状,图写尽应非。
绝顶神仙会,半空鸾鹤归。云台分远霭,树谷隐斜晖。
坠石连村响,狂雷发庙威。气中寒渭阔,影外白楼微。
云对莲花落,泉横露掌飞。乳悬危磴滑,樵彻上方稀。
淡泊生真趣,逍遥息世机。野花明涧路,春藓涩松围。
远洞时闻磬,群僧昼掩扉。他年洗尘骨,香火愿相依。
7.描写西岳的诗句
1、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咏华山》宋代:寇准 译文:华山的上面只有青天,世上更是找不到和它齐平的山。
在山顶抬头就能看到红色的太阳有多近,回头看甚至觉得白云都很低。 2、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出自唐代李白的《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译文:华山峥嵘而崔嵬,是何等的壮伟高峻呀!远望,黄河像细丝一样,弯曲迂回地从天边蜿蜒而来。
3、荆山已去华山来,日出潼关四扇开。 ——唐代韩愈《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 译文:荆山刚刚越过华山迎面来,红日东升潼关也四门大开。
4、峰顶高眠灵药熟,自无霜雪上人头。——唐代李洞《华山》 译文:高眠于峰顶之上,灵药自然成熟,从此头顶再也没有白头发。
5、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青莹玉树色,缥缈羽人家。
——出自唐代:李白《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 译文:华山有阴阳二气的玄妙,有九座山峰的灵秀。树的颜色像玉一样青而光洁,道士们所住之处高远隐约。
8.关于华山的诗句
咏华山
宋朝 寇准
只有天在上,
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
回首白云低。
意思;站在华山顶山,只有蓝天在我们的头顶,远远近近的山都在我们的脚下,没有哪座山能与华山一样高一样齐的。抬头看去,看到太阳离我们那么近,回过头看,一朵朵白云低低的飘在山腰间。
作者简介;寇准,是北宋时期稀世神童,聪慧过人。据史书记载,寇准小时候,其父大宴宾客,饮酒正酣,客人请小寇准以附近华山为题,作《咏华山》诗,寇准在客人面前踱步思索,一步、二步,到第三步便随口吟出一首五言绝句:“只应天山有,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迈,回首白云低。”比世人皆知的曹植七步成诗还要快出许多,真是才思敏捷,出口成章.
咏华山
天下名山众,/惟此最险峻。/名山各千秋,/惟此多神韵。/石莲怒放姿,/苍龙腾飞阵。/三峰插南斗,/一掌揽北辰。/突兀傲苍穹,/峭拔垂乾坤。/巨灵传神话,/老君有轶闻。/群仙天外客,/毛女秦宫人。/造化真奇巧,/引世探迷津。/遂使乐山者,/慕名频登临。/李白叹峥嵘,/韩愈为惊魂。/端的神仙境,/真源费猜寻。/徒羡陈希夷,/云台隐终身。/往昔我首途,/曾作《华山吟》。/今再来拜谒,/重逢意尤深。/欣喜有缆车,/如鸾飞天门。/松涛壮人怀,/惠风拂衣襟。/不求灵丹药,/不采茯苓根。/不慕羽客居,/不思归山林。/自知是凡骨,/岂能免浮沉?!/只望觅净土,/仰贤沐清芬。/幸又临绝顶,/顿作方外人。/烦嚣俱抛却,/返璞竟归真。/东迎旭日升,/西醉火烧云。/始悟天寥廓,/山雄赖地脉。/大块即华章,/深壑有诗痕。/但愿借飞瀑,/涤我心上尘。/但愿借晴岚,/润我笔下文。/快哉逍遥游,/俯仰已忘神!
9.写华山的诗句
描写华山的诗句1.乃悲世上人,求醒终不醒.2.平台高数尺,台上结茅茨. 东西疏二牖,南北开两扉. 芦帘前后卷,竹簟当中施. 清冷白石枕 ,疏凉黄葛衣. 开衿向风坐,夏日如秋时. 啸傲颇有趣,窥临不知疲. 东窗对华山,三峰碧参差. 南檐当渭水,卧见云帆飞. 仰摘枝上果,俯折畦中葵. 足以充饥渴,何必慕甘肥. 况有好群从,旦夕相追随.3.万乘华山下,千岩云汉中.灵居虽窅密,睿览忽玄同. 日月临高掌,神仙仰大风.攒峰势岌岌,翊辇气雄雄. 揆物知幽赞,铭勋表圣衷.会应陪玉检,来此告成功.4.委绶来名山,观奇恣所停.山中若有闻,言此不死庭. 遂逢五老人,一谓西岳灵.或闻樵人语,飞去入昴星. 授我出云路,苍然凌石屏.视之有文字,乃古黄庭经. 左右长松列,动摇风露零.5.上蟠千年枝,阴虬负青冥. 下结九秋霰,流膏为茯苓.取之砂石间,异若龟鹤形. 况闻秦宫女,华发变已青.有如上帝心,与我千万龄. 始疑有仙骨,炼魂可永宁.何事逐豪游,饮啄以膻腥.6.神物亦自閟,风雷护此扃.欲传山中宝,回策忽已暝.7.渭水绿溶溶,华山青崇崇. 山水一何丽,君子在其中. 才与世会合,物随诚感通. 德星降人福,时雨助岁功. 化行人无讼,囹圄千日空. 政顺气亦和,黍稷三年丰. 客自帝城来,驱马出关东. 爱此一郡人,如见太古风. 方今天子心,忧人正忡忡. 安得天下守,尽得如袁公.8.秀色横千里,归云积几重.欲依毛女岫,初卷少姨峰. 盖影随征马,衣香拂卧龙.只应函谷上,真气日溶溶.9.遥知白石室,松柏隐朦胧.月落看心次,云生闭目中. 五更钟隔岳,万尺水悬空.苔藓嵌岩所,依稀有径通.10.幽深足暮蝉,惊觉石床眠.瀑布五千仞,草堂瀑布边. 坛松涓滴露,岳月泬寥天.鹤过君须看,上头应有仙.11.云起太华山,云山互明灭.东峰始含景,了了见松雪.12.洪垆作高山,元气鼓其橐.俄然神功就,峻拔在寥廓. 灵迹露指爪,杀气见棱角.凡木不敢生,神仙聿来托. 天资帝王宅,以我为关钥.能令下国人,一见换神骨. 高山固无限,如此方为岳.丈夫无特达,虽贵犹碌碌.13.华山黑影霄崔嵬,金天□□门未开. 雨淋鬼火灭不灭,风送神香来不来. 墙外素钱飘似雪,殿前阴柏吼如雷. 知君暗宰人间事,休把苍生梦里裁.14.荆山已去华山来,日出潼关四扇开. 刺史莫辞迎候远,相公亲破蔡州回.15.客路瞻太华,三峰高际天.夏云亘百里,合沓遥相连. 雷雨飞半腹,太阳在其巅.翠微关上近,瀑布林梢悬. 爱此众容秀,能令西望偏.徘徊忘暝色,泱漭成阴烟. 曾是朝百灵,亦闻会群仙.16.琼浆岂易挹,毛女非空传. 仿佛仍伫想,幽期如眼前.金天有青庙,松柏隐苍然.17.莲华峰下锁雕梁,此去瑶池地共长. 好为麻姑到东海,劝栽黄竹莫栽桑.。
西岳峥嵘何壮哉! 黄河如丝天际来。
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
荣光休气纷五彩,千年一清圣人在。
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
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开。
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
云台阁道连窈冥,中有不死丹丘生。
明星玉女备洒扫,麻姑搔背指爪轻。
我皇手把天地户,丹丘谈天与天语。
九重出入生光辉,东求蓬莱复西归。
玉浆傥惠故人饮,骑二茅龙上天飞。
五岳之一的西岳华山,以险峻称雄于天下。与李白交往甚密的道友元丹丘修行于其北云台峰。天宝三载 (749),李白被玄宗 “赐金还山”,离开长安。游经华州,登上华山,看到莲花峰 (西峰)、落雁峰 (南峰)、朝阳峰(东峰) 三峰耸矗,巍峨壮观;东望朝阳峰,绝壁之上留有巨灵的掌痕;北望天际而来的黄河,缭绕如缕;联想到巨灵擘山、华山仙子的神话,又想到黄河清圣人出的传说,不禁心潮激荡。于是驰骋想象,为元丹丘挥笔写下了这篇歌行。它笔力奔放,气势磅礴,充满了浪漫主义的奇光异彩。
诗分三段。从“西岳峥嵘”至“石作莲花云作台” 为首段,主要描绘华山、黄河的雄奇壮伟。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是登华山远眺黄河。山水共写,相互映衬,发端便见笔势不凡。据 《华山记》 载: 从华山落雁峰 “俯眺三秦,旷莽无际。黄河如一缕水,缭绕岳下。”这里,诗人登华岳而小天下,着眼点是以望眼中的黄河变小而反衬华山之雄胜;通过写 “黄河如丝”,不仅看出黄河九曲十八弯的蜿蜒之态,而且更可使人体会到诗人登上华山之颠的视角之高;而黄河“天际来”,不仅为其“东流到海不复回”设下伏笔,而且写出了诗人目尽千里的旷远视野。因此,可以说,这上句只是惊叹登华山气壮宏宇的心灵感受;“何壮哉” 三字很不具体,只有有了下句“如丝天际来”的有力衬托,才使人真正体会到华山之峥嵘峻伟。可谓因山见水,以水见山,从而使山水相得益彰。
“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荣光休气纷五彩,千年一清圣人在。”这四句由 “山高”转向“水险”,专写黄河的气势。先写其表: 它奔腾万里,犹如从天上滚泻而下,激荡如怒,触山震地,势不可挡;它急流盘旋,涡如巨轮,声如雷电,震撼得三秦地动山摇。继写其神: 在阳光的照耀之下,波光潋滟,灿烂辉煌,犹如巨龙东去,一片祥瑞气象。诗人不由想起“黄河清,圣人出”的传说,因而呼出 “千年一清圣人在”,刻画了黄河与人民休戚与共的感情。由于写得形神兼备,赋予了黄河以生命和灵性。
继而又通过写黄河与华山相遇,描述了其勇往直前的神威:“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黄河之神为山所阻,便咆哮着举起神掌,分擘两山 (华山和中条山),使得洪波迸流,犹如壮士唱着凯歌直奔东海。它是何等坚强而又豪放!《水经注·河水》 引古语曰:“华岳本一山,当河,河水过而曲行。河神巨灵,手荡脚踏,开而为两。”在山之东北绝壁之上,因石膏流淌,凝结成痕,黄白相间,远望其大者五岐如指。于是,人们就传说那是河神巨灵擘山时留下的痕迹。诗人以此传说入诗,将人们的思绪引向了远古天地初辟时那惊天动地的一瞬。诗人想象当年山神阻道,河神定要通过。二神各不相让,曾有着一场恶战,最后暴怒的黄河终于轰然擘开两山,夺路直奔东海。这想象何等豪壮而有气魄。此二句,既写出了黄河的伟大力量,也写出了与之相匹敌的华山之险峻奇伟。同时,通过巨灵擘山,将人们引入了一个扑朔迷离,充满神奇色彩的世界。
接下去写华山奇伟多姿:“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开。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三峰”,指落雁峰、莲花峰、朝阳峰。“高掌”,即仙人掌,华山的东峰。“白帝”,神话中的五天帝之一,是西方之神。华山为西岳,故属白帝。道家以西方属金,故称白帝为西方之金精。“元气”,我国古代思想家认为形成世界最原始的东西是元气,无形状可言,天地万物都由元气所生。“莲花”,指莲花峰。“云台”,即云台峰。慎蒙 《名山记》载:“观其山形,外罗诸山如莲瓣,中间三峰特出如莲心,其下如云台峰。自远望之,宛如青色莲花,开于云台之上。”李白以神来之笔,描绘出华山的奇异形状: 山河之神相战,华山三峰避退一旁,仿佛是在毕恭毕敬地向黄河服输朝拜;在丹谷翠崖之间,巨灵神掌,至今犹存,上天白帝,运足元气,使得山峰变成莲花,祥云化为擂台。这简直就是一个神仙所创造出来的奇迹!
此段写山写水,气势流转,章法缜密。首二句,一句写山,一句写水;接下来四句专事写水;再二句又是一句写山,一句写水;最后四句则专门写山。水映山,山衬水,具有回环往复、格局对称的形式之美。因其情感充沛、笔力雄健,不仅毫无死板呆滞之虞,反使人感到如行云流水,舒卷自如。在具体的刻画上,先绘其形,着重刻画山之雄姿,水之气势;后写其神,侧重其神奇不凡,中间又穿插神话传说,将山河赋予人的精神品格。由于写得形神兼备,妙笔生花,所以能使人追随着诗人一步步进入到一个色彩斑烂的神奇世界之中。这与其说刻画山水之胜,倒不如说是诗人波澜壮怀的倾吐!
从“云台阁道”至“东求蓬莱复西归” 为第二段。此段将神话传说和现实人物并写,似幻似真,从而刻画出元丹丘的游仙之乐。既切作歌“送丹丘生”之题,又给人以神游四方八极的娱悦。
诗人首先写元丹丘之居处:“云台阁道连窈冥,中有不死丹丘生”,云台峰架设着栈道,它高不可测,直插云霄,连接天庭。高道元丹丘就修行于此。他养炼有术,长生不死。继写其舒适的生活:“明星玉女备洒扫,麻姑搔背指爪轻。” “明星”、“玉女”,二仙女名。居住华山,服食玉浆,升天为仙 (见 《集仙录》)。“麻姑”,神话中的人物。传说为建昌人,东汉恒帝时应王方平之邀,降于蔡经家,年约十八九岁,能掷米成珠。自言曾三次见东海变为桑田。她指尖如鸟爪,蔡经曾想象用它来搔背一定很好 (见 《神仙传》)。这里说在元丹丘的仙居之处,有明星、玉女二位仙女洒扫庭除,治理仙境;三经沧桑之变的麻姑,指细爪轻,竟为元丹丘认认真真地搔背止痒。可知元丹丘是超凡入圣,成仙在即了。因而接下去写其潇洒的神仙生活:“我皇手把天地户,丹丘谈天共天语。”“我皇”,指天帝。因李白颇信神仙之术,故而称天帝为 “我皇”。“谈天”,即谈论宇宙之事。据载,战国时齐人邹衍喜欢谈论宇宙之事,人称“谈天衍”。这几句说,天帝把守着九天的门户,凡人是进不去的。而元丹丘却登堂入室,与天帝谈论着宇宙生成等等玄妙之理。竟是机缘相投,而成了天帝的座上客。最后写其仙骨羽化,升天入海:“九重出入生光辉,东求蓬莱复西归”。“九重”,指天的极高处。“蓬莱”,仙山名。元丹丘时而出入于九重霄汉,使九天因来嘉宾而生光辉。他时而游仙于东瀛蓬莱,时而又西归华山静养,真是享尽神仙的极乐之趣。此段,诗人驰骋他那极其优美的想象,写元丹丘时而与仙姑为伍,时而与天帝共语,时而东游仙岛,时而西归名山。真是完全脱离了人间凡俗之苦,解脱尽“名利”二字羁绊之害,精神上得到了极其丰富的游仙妙趣。从而为我们创造出一个超凡入圣,似真似幻的神奇世界。映衬出了好友元丹丘仙凡道骨的飘逸风姿,使人对修道成仙充满羡慕和神往。
末二句为第三段:“玉浆傥惠故人饮,骑二茅龙上天飞。”此处,“故人”是自指。据 《列仙传》 记载: 仙人卫叔卿曾驾祥云乘白鹿到华山之上;又有一位叫呼子先的,活了百余岁。仙人拿出两只茅狗,将一只茅狗给了子先,另一只给了卖酒的老妪。二人骑上去,两条茅狗化作飞龙,一起腾空上天。他们常向华山之上大呼:“子先、酒家母在此。”诗人这里是说,希望元丹丘不吝惠顾,赐给自己玉浆琼液,使自己也能与元丹丘并骑茅龙,得道而飞升。由此看出,结段是表达自己学道成仙的强烈愿望。
李白是个理想和抱负极高的人。但他想法十分天真,常常把完成事业、取得功名看作是轻而易举的事。然而,长安三年有志难展,反遭奸小谗毁。这使他清醒地看到了政治的腐败,现实的黑暗。他痛苦、他愤懑。他高呼“多歧路,今安在”,他要“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在被玄宗“赐金还山”之后,他痛楚地呼出 “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赠蔡山人》)。因而在无可奈何之中,他又重新走上了遨游山水,求仙学道之路。以求得痛苦心灵的慰藉和解脱。这首《西岳云台歌》 中,看不到宁静的丘壑、幽雅的林泉,只见黄河的怒吼,华山的险峻。这雄伟奇险的山川,与他叛逆不覊的性格正相契合。而他对现实社会的深切痛恶, 又是以对现实不屑一顾,对求仙学道充满热烈神往的方式曲折地表现出来的。然而,一首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他并不能完全忘怀现实。诗中说的“荣光休气纷五彩,千年一清圣人在。”实则就是借黄河的传说,表现自己渴望圣明君主出现的愿望。只是在具体诗句中,表达较为隐讳罢了。只能结合作者生平思想,对其整个作品进行深刻理解,方能准确把握。当我们读完此诗,一定会对诗人酷爱自然,一心向往精神解放的独特性格有较深刻的体会。其实,这也是诗的意趣所在,也是本诗的主题所在。
关于西岳峥嵘何壮哉和西岳峥嵘何壮哉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