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聊到了咏华清宫,以及咏华清宫古诗讲解相关的内容,在此希望可以让网友有所了解,最后记得收藏本站。
杜牧有《过华清宫》三首咏华清宫,其中最著名的的是第一首。
原诗摘录如下: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唐代: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咏华清宫,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译文
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
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赏析
此诗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有着以微见著的艺术效果,精妙绝伦,脍炙人口。
起句描写华清宫所在地骊山的景色。诗人从长安“回望”的角度来写,犹如电影摄影师,在观众面前先展现一个广阔深远的骊山全景:林木葱茏,花草繁茂,宫殿楼阁耸立其间,宛如团团锦绣。“绣成堆”,既指骊山两旁的东绣岭、西绣岭,又是形容骊山的美不胜收,语意双关。
接着,场景向前推进,展现出山顶上那座雄伟壮观的行宫。平日紧闭的宫门忽然一道接着一道缓缓地打开了。接下来,又是两个特写镜头:宫外,一名专使骑着驿马风驰电掣般疾奔而来,身后扬起一团团红尘咏华清宫;宫内,妃子嫣然而笑了。几个镜头貌似互不相关,却都包蕴着诗人精心安排的悬念。
全诗不用难字,不使典故,不事雕琢,朴素自然,寓意精深,含蓄有力,是唐人咏史绝句中的佳作。
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咏华清宫 [宋]杜 常
行尽江南数十程咏华清宫,晓风残月入华清。
朝元阁上西风急咏华清宫,都入长杨作雨声。
朝元阁咏华清宫:唐代在骊山建咏华清宫的祭祀场所。
长杨:泛指古代宫苑。
正甫(杜常字)大寺自河北移使秦凤,元丰三年九月二十七日过华清,有诗四首,词意高远,气格清古。
《河上楮谈》
残月西沉,晓风拂面,东方泛白。诗人从江南风尘仆仆地来到咏华清宫了陕西临潼,不等天亮,就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与兴奋,起身直奔华清宫。登上朝元阁,冷风从耳边呜呜地吹过,诗人仿佛听到从遥远年代传来的秋声。诗歌通过一系列衰飒意象,描绘了今日华清宫的荒凉破败,这不但与历史上华清宫的盛极一时形成鲜明对照,而且也与诗人此前的心理期待构成巨大反差,在这种感情的巨大反差中,诗人的感慨已在风雨声中表露无遗。
1. 有关华清宫的诗词
1、《献王威仪》
年代: 唐 作者: 储光羲
入与真主言,有骑天马来。但有华清宫,不用神明台。
肃肃长自闲,门静无人开。
2、《登秦岭作,时陷贼归国》
年代: 唐 作者: 储光羲
朝出猛兽林,躨跜登高峰。僮仆履云雾,随我行太空。
羲和舒灵晖,倏忽西极通。回首望泾渭,隐隐如长虹。
九逵合苍芜,五陵遥瞳蒙。鹿游大明殿,雾湿华清宫。
网罗蠛蠓时,顾齿熊罴锋。失途走江汉,不能有其功。
气逐招摇星,魂随阊阖风。惟言宇宙清,复使车书同。
林木被繁霜,合沓连山红。鹏鹗励羽翼,俯视荆棘丛。
誓将食鶬鸮,然后归崆峒。
3、《昭应官舍书事》
年代: 唐 作者: 王建
县在华清宫北面,晓看楼殿正相当。庆云出处依时报,
御果呈来每度尝。腊月近汤泉不冻,夏天临渭屋多凉。
两衙早被官拘束,登阁巡溪亦属忙。
4、《忆王孙·华清宫树不胜秋》
年代: 宋 作者: 汪元量
华清宫树不胜秋。云物凄凉拂曙流。七夕何人望斗牛。一登楼。水远山长步步愁。
5、《冷泉亭》
年代: 宋 作者: 白珽
灵山本清净,一泉渟其中。
灵山孤飞来,此水将无同。
山影压不尽,照见天玲珑。
分明千尺冰,不独疑寒虫。
京洛多风尘,到此一洗空。
炎寒无二心,凛有操者风。
泊然守空梵,万劫岂终穷。
骊山有温泉,虚筑华清宫。
2. 关于华清宫的诗句
华清官故址在今陕西临潼的骊山上,是唐代的行宫。这里有温泉,风景幽美,冬暖夏凉,李隆基和杨玉环常来游乐。相传杨玉环喜欢吃鲜荔枝,李隆基每年都命令从四川、广东一带飞马运送到长安,为此跑死了许多人马。《过华清宫绝句》共三首,这是第一首。这首诗通过运送鲜荔枝这一典型事件,形象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帝王的荒淫腐朽生活。
这首咏史诗是杜牧路经华清宫抵达长安时,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荒淫误国而作的。华清宫曾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游乐之所,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因此,许多差官累死、驿马倒毙于四川至长安的路上。《过华清宫绝句》截取了这一历史事实,抨击了封建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昏庸无道,以史讽今,警戒世君。
诗咏华清宫,却以“长安回望”领起,由望中景色的展开,导引读者渐入深境。首句叙写诗人在长安回首南望华清宫时所见的华清全景,“回望”二字既是实写,又启下。“绣成堆”语意双关,既点明骊山被两旁的东绣岭和西绣岭所簇拥,佳木葱茏,花繁叶茂,又是描绘有无数层叠有致、富丽堂皇的建筑掩映其间,宛如一堆锦绣,暗隐开元繁华如花团锦簇。由此,诗人蓦地升腾起一种回顾历史、反省历史的责任感,由景而发历史之感慨。正是“山顶千门次第开”以下三句,承上而来,回顾历史。第二句将镜头推进集中于“绣堆”的顶端,露出了那深宫重苑,从中可见唐玄宗、杨贵妃当年生活的奢华,并给读者设下疑窦:殿门森重,那“山顶千门”为何要“次第”大开?第三句前四字“一骑红尘”犹如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又将读者的视点移向了山路:黄土飞扬,一骑如飞。人们不禁因这两幅跳跃的景象再生悬念:禁门连开,快马驿传,难道有什么军国大事?然而“妃子笑”三字忽作转折,使人虽然松了口气,却越加不解,甚至因神秘的气氛憋得非要马上知道结果,诗人这才含蓄委婉地揭示谜底:“无人知是荔枝来”。原来这都是杨贵妃使然。当她看见“一骑红尘”奔驰而至,知是供口腹享受的荔枝到了,故欣然而“笑”。其他人以为这是来传送紧急公文,谁想道马上所载的是来自涪洲的鲜荔枝呢!诗的结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揭示了“安史之乱”的祸根:这繁华世界的奢侈,已到了人们难以想象的地步!让人不禁联想到当年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不惜烽火戏诸侯,而导致了西周的败亡。诗人咏叹天宝轶事,旨在警醒后来的君主,不要因贪图享乐而延误国事。但是,诗人既未写“安史”乱起、玄宗仓惶出逃、马嵬坡演出悲剧的惨状,也没有罗列玄宗游乐疏政、骄奢淫逸的生活现象,而是把千里送荔枝博取贵妃一笑这样一件“小事”突现出来,于细微处发现历史问题。“一骑红尘妃子笑”,把骑马飞奔,千辛万苦赶送鲜荔枝的差官,同贵妃嫣然一笑进行了绝妙的对比,把如此严肃的历史主题在一个“笑”字中形象表现出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典型性
3. 描写“华清池”的诗句有哪些
1、春寒赐浴华清池 唐 白居易 《长恨歌》
2、真妃初出华清池 宋 王安石 《西江月·梅好惟嫌淡伫》
3、回首华清池畔 宋 汪元量 《好事近·独倚浙江楼》
4、君看华清池 宋 范成大 《温泉》
5、华清池沼温泉枯 宋 汪元量 《夷山醉歌》
6、华清池畔娇无力 宋 王洋 《王亚之元夕招客庭下红梅两株相对盛开》
7、暮归华清池 明 王问 《吴姬》
描写华清池的诗句还有哪些?
七律 过华清池
山姿水态冠秦疆,美色当初醉李唐。
只把风怀传妙丽,依然韵致舞霓裳。
恨歌独宠痴情圣,遗憾千年错位皇。
一去红尘人已换,满园腰似楚宫娘。
4. 求一些描写“华清池”的诗句
长恨歌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采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翅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天旋地转回龙驭,至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扇,转教小玉报双成。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西江月 王安石
梅好惟嫌淡伫,天教薄与胭脂。真妃初出华清池。酒入琼姬半醉。东阁诗情易动,高楼玉管休吹。北人浑作杏花疑。惟有青枝不似。
好事近 汪元量
独倚浙江楼,满耳怨笳哀笛。犹有梨园声在,念那人天北。海棠憔悴怯春寒,风雨怎禁得。回首华清池畔,渺露芜烟荻。
过华清池
眼前宫殿逾千年, 草木深深景自然。
几处温汤流日夜, 满池祸水化云烟。
琼花失色春光老, 娇燕离梁晓梦残。
禁地难封妃子杳, 游人那得不开颜。
5. 描写华清池的优美句子
描写华清池的诗句
★七律 过华清池
山姿水态冠秦疆,美色当初醉李唐。
只把风怀传妙丽,依然韵致舞霓裳。
恨歌独宠痴情圣,遗憾千年错位皇。
一去红尘人已换,满园腰似楚宫娘。
★七绝·华清池
红墙绿瓦绕骊山,
对酒三杯醉玉环。
松掩廊台妃子笑,
频歌起舞乐笙弹。
★过华清池
眼前宫殿逾千年, 草木深深景自然。
几处温汤流日夜, 满池祸水化云烟。
琼花失色春光老, 娇燕离梁晓梦残。
禁地难封妃子杳, 游人那得不开颜。
★七绝·华清池
华清漫步赏骊山,
楚楚身雕似玉环。
遥想玄宗多宠幸,
凝脂尽沐御温泉。
★过华清池
华清池里水犹温,捉蒋亭前日又曛。
义举煌煌彪史册,赤诚默默送晨昏。
夏威海浪难平意,歌乐山云暂慰心。
向使当年无愤谏,何成今世大国尊?
★七律·和栀子《华清池》
腻涨华清绝代娇,皇恩浩荡妒群寮。
红尘一骑香妃醉,素练三围粉黛消。
折戟常思滔覆辙,瞒天那肯认前朝。
八千里路西游账,雪月风花早报销。
★贺新郎 过华清池
千载风尘月,望骊山,依稀还是,旧时宫阙。寂寞芙蓉汤水冷,空对榴花如雪。数不尽,匆匆过客。当日风流今安在?只咸阳青冢长凄绝。向渭水,诉呜咽。 开元盛世如鸿掠。想当年,玉环新嫁,两情何热?孰料马嵬坡前事,落得愁肠千结。忍看着,香销玉灭。废政贪欢臣子乱,问玄宗,究属谁人错?嗟往事,寸肠裂。
★七律·华清池
华清池水洗脂膏,绿柳红榴两寓褒。
郎帝良辰台殿暖,贵妃鸾帐楚山高。
霓裳锦袖常舒舞,粉颈香腮永乐陶。
水雾茫茫藏百媚,飘飘裙袂也英豪。
★过华清池
玉阶红颜次第开,
古道长安冰河融;
华清池月醉唐时,
落尘妃子荔枝红!
★七律·游华清池有感
池阔宫奢泉醉皇,千年情梦舞霓裳。
棠红雨润娇无力,荔贵骑飞遥更狂。
长恨歌悲空比翼,浮生殿诡半斜阳。
童追锦鲤荷花映,沧海桑田总未央。
★过华清池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七绝·过华清池
柳舞清风泉映宫,温汤一脉两相融。
琼花失色春光老,长恨悲歌绕碧空。
★长恨歌里面提到了一句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鹧鸪天·华清池
山染青青水染苍,粼粼波影拢春墙。黄莺紫燕鸣池柳,曲径弯桥通画廊。
凝凤露,浴龙光,流连忘返任徜徉。千年不减****气,醉了莲花醉海棠。
★1959郭沫若 华清池水色清苍,此日规模越盛唐
★华清池断想
秋风浸润长安城,
杨柳轻抚飞霜殿;
清波涟涟传佳话,
贵妃遗恨越千年。
咏华清宫①杜常
行尽江南数十程②,晓风残月入华清③。朝元阁上西风急④,都入长杨作雨声⑤。
【作者简介】
杜常,字正甫,卫州(治所在今河南省汲县)人。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以太常寺官权发遣陕西秦、凤等路提点刑狱公事。官至工部尚书。
【注释】
① 诗原误题唐王建作,据《宋诗纪事》引《河上楮谈》改正。《宋诗纪事》题作“题华清宫”。 华清宫:唐宫殿名,在今陕西临潼县骊山上,是唐玄宗、杨贵妃经常游乐的地方。
② 数十程:数十个驿站的路程。古代道路上每隔一段路设一驿站,供来往官员及旅人住宿。
③ 晓风残月:描摹秋天清晨萧瑟气象,与柳永《雨霖铃》词“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名句同一机杼。
④ 朝元阁:在华清宫内。
⑤ 长杨:长杨宫,汉宫名,在今陕西省周至县东南。宫中种白杨数亩,故名。按:唐朝元阁在长安城东,汉长杨宫在长安城西。因此有人认为朝元阁上的西风不能逆转再吹向西面的长杨宫,如《唐诗别裁》误将杜常当唐人,收入本诗,评说:“末二句写荒凉之状,不求甚解。”也有人认为是“互文见义”,即两地同刮西风,同下冷雨。实际上,雨在此是借指风吹落叶声。
【今译】
我从遥远的江南来到长安,走过了无数山水,一程又一程;进入这废弃冷落的华清宫,正是冷风扑面、残月在天的清晨。登上高耸山顶的朝元阁,阁上紧峭的西风阵阵;全都吹向了那长杨宫,树叶沙沙作响,仿佛萧萧雨声。
【评解】
诗前两句交代游华清宫的背景,以凄清的格调,为后两句作衬垫。“晓风残月”四字,构铸了孤寂冷淡、令人低回怅惘的意境,邈远落寞,中人肺腑。后两句是登高怀古,通过蒙浑的景语,寄托兴衰的感叹。诗没有正面叙述世事的沧桑变幻,而是以朝元阁上猎猎西风,联想到长杨宫的萧瑟秋景,推论这风吹到荒凉的宫苑废墟中,定会掀起一片如雨声般的落叶声。诗写得含融蕴藉,意味无穷,很容易使人想到古诗“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那样令人伤怀的句子,想到诗人此刻登临怀古的幽思与悲从中来的无尽感慨。落叶萧萧,令人疑为冷雨,与唐无可《秋寄从兄贾岛》
“听雨寒更彻,开门落叶深”取径相仿,诗人正是通过幻觉,寄托自己渺渺情思。全诗四句二十八字,地域则从江南到陕西,时间则逆唐达汉,纵横挥洒,毫无局促之感,取景深沉,气势宽广。咏华清宫的诗,唐人便多名篇,本诗虽晚出,却以其独特的意境,为历来评家所脍炙。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咏华清宫和咏华清宫古诗讲解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