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灭元 明灭元的标志

金汇小助手 百科知识 2023-01-15 27 0

今天给各位分享明灭元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明灭元的标志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几几几几年明灭元?

准确说是1368年,元朝灭亡。

朱元璋大致扫平南方群雄后,为了彻底推翻元朝,乘红巾军基本摧毁元主力军的有利时机,于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命徐达、常遇春率军25万人北伐。朱元璋军由淮河入黄河,连克淮安、寿光、临淄、高苑等地。山东诸州县尽为朱元璋军所有。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正月,朱元璋称帝建明。二月,其北伐军队完全夺取中原,不到一月又克通州,元顺帝只得携带家眷及宫廷官僚北走上都,继续元室的统治,史称北元。

八月二日,徐达师入大都,北伐取得了彻底胜利,元朝灭亡。

明灭元,为什么明军不屠杀蒙古人?而是接受他们投降。

因为接受投降有利于瓦解元朝的抵抗势力,有利于发挥蒙古、色目等族人才的能力,有利于达到统一全国的战略目的。

详细补充如下:

1、早期各路反元义军皆屠杀蒙古人,朱元璋亦然。

2、“明军”指的是朱元璋称帝后的军队,此时明廷的政策方针是一面军事打击,一面加以招抚。对于俘获、投降的蒙古上层人士加以优待;对于抵抗的元朝顽固势力则坚决消灭。同时收编蒙古官兵,增加战斗力和战斗消耗。

3、明军个别将领有屠杀行为(比如常遇春等)。其实整个封建时期的战争,基本都伴随着掳掠和杀戮。

4、关内的纯蒙古人口并不多,大致几十万的样子。元朝抵抗势力的将士多为混血、回回和汉人。

5、朱元璋建国后对治下的蒙古人和色目人采取的是同化政策。

古代战争故事《明灭元之战》

在这一站中我来讲述一下明朝灭元的战争。此次战争是明军与元军在中原和西北广大区域内进行的一次决战。明太祖朱元璋派大将徐达、常遇春等攻占中原各地明灭元,孤立大都,最终取得全面胜利。

1352年,明太祖朱元璋起兵,四年后即位吴王,设置百官。建立政权后,明太祖先后夺取了湖广、江西、江浙等地,为北上灭元扫平障碍。

1367年十月二十一日,朱元璋命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平章常遇春为副将军,率领25万大军北伐。为了顺利北伐,争取到人民拥护,朱元璋命令将士,出师后所到之处不可杀掠,并发布檄文,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号召汉族各阶层同心协力。为了稳固后方保障北伐,他又下令留守江淮的将士加强戒备,以防元军袭击。

北伐的明军主力从江淮北上,仅用了四个多月的时间就攻取了山东。元廷失去山东,就好似失去了左臂,整个战略上处于了不利的地位。三月,徐达率军向西进发,兵分两路攻打河南。一路上从济宁溯黄河而上,攻打汴梁(今河南开封);另一路则从河南永城、归德(今河南商丘)攻打许州(今河南许昌)。同时,徐达又下令让征南将军邓愈率领襄阳、安陆、景陵等地兵马北上攻打南阳,协助北伐主力共同作战。明军一路上接连取胜,相继在短时间内攻取了汴梁、洛阳以及嵩州(今河南嵩县)、陕州(今河南陕县)、陈州(今河南淮阳)、汝州(今河南临汝)等地,并且不费吹灰之力占据了潼关。

此时,元大都的屏蔽已经撤走,外援被隔绝,陷入明军呈弧形的包围之中。五月,朱元璋亲自抵达汴梁,他听取了前线将领的战报,并讨论下一步的战略部署。徐达根据当时元廷已经陷入孤立无援的.形势,主张从临清(今属山东)直逼大都。

朱元璋同意了他的建议,决定以征虏右副将军冯胜留守汴梁,由江西行省左丞何文辉驻守河南(今河南洛阳),镇国将军郭兴等人留守潼关,而徐达则率领大军北上攻打大都。

闰七月初一日,徐达率领的明军主力从中滦(今河南封丘西南)渡河北上,沿途经过御河(今卫河)、临清、长芦(今河北景县)、通州(今北京通县),一路所向披靡。大军直抵大都城下。元顺帝看到大势已去,于二十八日夜里携太子、后妃等人从建德门过居庸关逃到了上都开平(今内蒙古多伦西北)。八月二日,徐达率领的大军占领了大都,从而结束了元朝近百年来对中原的统治。

占领大都后,北方的山东、河南、河北等地都为明军所有。元顺帝北逃,使得整个北方战场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在秦晋的地区的元抵制武装,陷入了群龙无首的境地。

朱元璋在明军攻占大都后,又及时调整战略部署。八月十五日,他命都督副使孙兴祖、都督佥事华云龙驻守北平府(今北京),徐达、常遇春继续率军向西攻打山西。同时,又命冯胜、偏将军汤和从河南渡河北上协助攻打晋主力。1369年正月,明军攻占大同,进而夺取山西。此时,李思齐、张思道等10多人正在陕甘盘踞。徐达平定了山西之后,迅速攻打陕甘,以便彻底平定这一地区。经历了10个月的时间徐达率领的众将士才平定陕甘地区。明军又乘胜攻克奉元路(今陕西西安)、凤翔、兰州、临洮等重镇,基本上消灭了这些地区的元军势力。至此,朱元璋的北伐灭元之战宣告结束,此次战役结束了元朝的统治,确立了明朝对全国的统治。

朱元璋在扫平南方之后,怎样制定北伐计划?

朱元璋在扫南方各地武装后,积极准备北伐。他先征求诸将的意见。平章常遇春认为应率领大军长驱直入,直逼元廷京都。朱元璋认为这个方案太冒险。他分析元廷在各地的兵力分布以及各部的实力,认为大都城坚难攻,如果大军深入一时不能马上攻破城池,只能在城下驻扎。这样会致使我军粮草不济,若敌军援军赶到则进退维谷。为此,他提出了更为稳妥的部署明灭元:攻打河南、潼关等地,孤立大都。

朱元璋登基后,为什么建造功臣楼?

朱元璋登基后,曾下令建造功臣楼。军事刘伯温得知后,赶紧向朱元璋辞官并得到他的同意。刘伯温临走前告诫徐达一旦功臣楼庆宴,要紧随皇上寸步不离。功臣楼建成后,皇上宴请开国功臣。徐达谨记刘伯温的告诫,一直盯着皇上的一举一动。群臣酒酣之时,皇上忽然起身走向门边。徐达以护驾的名义跟了出去。不一会儿,功臣楼便陷入一片火海中。满楼的功臣全部丧生。原来,朱元璋害怕这些功臣谋反而设下了这条毒计。

虽然徐达死里逃生,但他后来还是由于皇上的猜忌而死。

大开眼界

此次战役,显示出了朱元璋杰出的军事才能。他能正确分析形式,选择最适当的作战方针,是此次战役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明灭元和明灭元的标志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