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古宙 元古宙 太古宙 冥古宙时间

金汇小助手 百科知识 2023-01-05 109 0

今天给各位分享元古宙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元古宙 太古宙 冥古宙时间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元古宙地层

(1)古元古代地层

出露古元古代荆山群、粉子山群。粉子山群主要分布于胶北隆起区,其岩性稳定,连续性好,组间接触关系较明确。荆山群主要出露于胶莱盆地边缘及东部地区,多零散分布,连续性较差,呈包体出露。荆山群与粉子山群关系为同时同相异地关系(王沛成,1995;于志臣,1999;杨国福等,2000),是元古宙早中期不同盆地的沉积产物。两套地层是本区石墨矿、菱镁矿、滑石矿、大理石板材、蓝晶石、透辉石、玻璃用石英岩等非金属矿产的赋存层位。

荆山群(Pt1J):主要分布于胶北地区的莱阳荆山、旌旗山,海阳晶山,牟平祥山,以及文登臧格庄,荣成马草夼、北窑东山等地。为一套高铝片岩、变粒岩、透辉岩、大理岩和石墨岩系等岩石组合构成的孔兹岩系(王世进等,2009),总体呈北东向的带状展布,糜棱岩化作用明显。在东部地区呈大小不等的包体形式存在,一般显示角闪岩相变质。岩性包括石榴矽线黑云片岩、大理岩、石墨透辉变粒岩、透辉岩、石墨片麻岩、长石石英岩、黑云变粒岩、麻粒岩等。原岩为浅海环境下以陆源物质为主的泥质-泥砂质-碎屑岩-钙镁硅酸盐质-碳酸盐质沉积岩,角闪麻粒岩相—角闪岩相变质。总厚1977~2856m。自下而上划分为禄格庄组(Pt1 ι)、野头组(Pt1y)和陡崖组(Pt1d),每个组又可二分。其中,陡崖组下部徐村石墨岩系段(Pt1dx)为一套含石墨岩系和石英岩、白云石英片岩夹薄层状黑云变粒岩,是胶东地区大型优质石墨矿床的赋矿层位。同位素年龄测定分别为2484Ma(片岩中锆石U-Pb法,赵运仑等,1986)和2804Ma(石榴黑云片岩中锆石U-Pb法,王沛成,1991),最年轻碎屑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2175±16Ma(Wan et al.,2006),成岩时代为古元古代早期。

粉子山群(Pt1F):主要分布在莱州粉子山,蓬莱金果山,栖霞庙后,烟台开发区古现,福山东厅、张格庄、门楼等地。高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变质,主要岩性为大理岩、黑云变粒岩、透闪岩、石墨透闪岩、浅粒岩、斜长角闪岩、磁铁石英岩、矽线黑云片岩等,原岩为一套高铝质、泥质碎屑岩,富镁碳酸盐岩、钙镁硅酸盐岩,含炭质、泥质碎屑岩类,属碎屑沉积-碳酸盐岩沉积,局部硅铁建造。总厚2537~5031m。自下而上划分为小宋组(Pt1x)、祝家夼组(

)、张格庄组(

)、巨屯组(Pt1j)和岗嵛组(Pt1g)。小宋组,为一套黑云变粒岩夹磁铁石英岩、磁铁浅粒岩等含铁岩系。其他四个组是福山地区主要贵金属、有色金属矿床的赋矿层位,岩性主要为各类大理岩夹透闪岩、片岩、黑云变粒岩等,局部富含石墨。岩石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分别为2478Ma和2496Ma(透闪石英岩中锆石U-Pb法)、1848Ma(石英岩中锆石U-Pb法)、2019Ma(浅粒岩中锆石U-Pb法,山东地矿局区调队,1991)、2625.03Ma(白云石大理岩全岩Pb-Pb法,张文起,1995)、2200Ma(最年轻碎屑锆石SHRIMP U-Pb法,Wan et al.,2006),成岩时代为古元古代早期。(2)中元古代地层

芝罘群(Pt2Z):主要分布于烟台芝罘区芝罘岛、担子岛、马岛等各大小不同的岛屿。主要岩性为石英岩、钾长石英岩夹磁铁矿层,原岩为一套陆源碎屑岩夹碳酸盐岩沉积建造,变质程度为低角闪岩相。可与辽东半岛榆树砬子群对比(张增奇,2010)。岩石同位素年龄为1658±32Ma、1792±43Ma(石英岩中碎屑锆石U-Pb法,陆松年等,2010),形成时代属中元古代早期。

(3)新元古代地层

蓬莱群(ZP):分布于栖霞臧家庄盆地东部和南部边缘,福山高疃、洪钧山、豹山口、肖家沟、马山等地。为一套浅变质沉积岩,角度不整合覆盖在新太古代胶东岩群、古元古代粉子山群上。沉积环境属滨海—浅海相,显示海水由浅变深,由富硅、铝、钾泥砂质沉积变化为富铝、钙的泥质-碳酸盐质化学沉积。岩性主要为千枚岩、板岩、石英岩、结晶灰岩及大理岩等。其中,最上部香夼组,由微晶灰岩和泥灰岩组成,在其二段灰岩夹泥灰岩中局部见古地震事件形迹,特点是以发育较弱的震褶层和垂向液化碳酸盐泥晶脉为标志(山东省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2000),其中侵入中生代燕山晚期花岗闪长岩处发育矽卡岩化,是铅锌矿化的赋存位置。沉积成岩时代为新元古代震旦纪(山东区调队,1991;张文起,1995;山东地科所,1993;邓幼华等,1984;朱光等,1994;李向辉等,2005)。

古元古代的元古宙

元古宙(Proterozoic,符号PR),又称元古代、原生代,是地质时代中的一个时期,开始于同位素年龄2500Ma(百万年前),结束于542.0±1.0Ma。。这个时期已经发现了许多菌类、藻类植物化石和古代微生物化石,因此也被称为“菌藻时代”。

元古宙包括了古元古代、中元古代、新元古代。元古宙中期发生了全球性的大冰期,世界各地都发现了冰川遗迹。在元古宙末期,开始出现了腔肠动物、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但这些动物都没有坚硬的骨骼,所以化石上只是留下印痕等遗迹。

元古宙也曾发生广泛的地壳运动,在前期是地球主要的造山时期。在中国北方为“吕梁运动”。元古代时期的地层中蕴藏有丰富的铁矿、铜矿和稀土金属矿物。

元古宙属于前寒武纪(也是元古宙较不正式的名称),上一个宙是太古宙,下一个宙是显生宙。

蓝菌的系统发育分类仍未确定,根据色素种类可单分出类似植物的叶绿体,含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原绿藻类,根据形态可分为色球藻目(Chroococcales)、宽球藻目(Pleurocapsales)、颤藻目(Oscillatoriales)、念珠藻目(Nostocales)和真枝藻目(Stigonematales)。但以上分类可能除真枝藻目以外均非单系群,有待进一步研究。形态分类可参见细菌分类表。 是发现年代最早的化石。

什么是元古宙 Proterozoic?

我们将地球5.45亿年至25亿年前这一段的时期叫做元古宙。元古宙以真核细胞的出现与演化为主要特征。海洋里生活着很多蓝藻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得大气中的氧气越来越多。元古宙末期除藻类大量繁育外,还出现了著名的埃迪卡拉动物群。

元古宙的元古宙简介

元古宙(距今约25亿年~距今约5.7亿年)

Proterozoic Eon

前寒武纪两个分期元古宙的晚期。这一时期形成元古宙的地层称元古宇元古宙,位于太古宇之上元古宙,古生界之下。元古宙原名元古代,是1887年由S.F.埃蒙斯命名的。Proterozoic属希腊字源,意为早期原始生命。一般把元古宙分为古元古、中元古和新元古3个代,界限分别是18亿年前和10亿年前。

元古宙与太古宙相比,岩石变质程度较浅,并有一部分未经变质的沉积岩。主要有板岩、大理岩、白云岩、石灰岩、页岩、砂岩和千枚岩等。中国的元古宙地层类型复杂,各地发育程度相差较大。华北地台的中、新元古代地层属稳定类型的盖层沉积,其余为活动类型沉积。新元古代地层上部的红色碎屑堆积,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

太古宙和元古宙是什么意思?

1、太古宙(英语元古宙:Archean)是地质时代中元古宙的一个宙。太古宙起始于内太阳系后期重轰炸期的结束(对月岩的同位素定年确定为38.4亿年前),地球岩石开始稳定存在并可以保留到现在。太古宙结束于25亿年前的大氧化事件,以甲烷为主的还原性的太古宙原始大气转变为氧气丰富的氧化性的元古宙大气,并导致了持续3亿年的地球第一个冰河时期——休伦冰河时期。

2、元古宙是一个重要成矿期,主要矿产有铁、金、铀、锰、铜、硼、磷、菱镁矿等。元古宙同位素年龄从25—6或(5.7)亿年,共经历19亿年的悠久时间。元古宙划分为3个代。25—18亿年为古元古代,18—10亿年为中元古代,10—6或(5.7)亿年为新元古代。其中新元古代的后半段,即8—6或(5.7)亿年单划分称震旦纪。元古宙的地史具有下述特征。

扩展资料元古宙

1979年,中国第二届全国地层会议提出的中国地层指南仍称太古代;而1989年底全国地层委员会晚前寒武纪专业组开会的纪要中,已明确建议改称为太古宙,上界放在约25亿年。

中国有少数年龄大于30亿年的古老岩石,其中已知最古老的岩石是产于迁安县曹庄-黄柏峪附近的斜长角闪岩,其年龄约为35亿年,并发现更老的碎屑锆石,附近以及其他地区还有年龄约29~30亿年或稍大的岩石。对中国太古宙虽然有三分的趋势,根据东北、华北等地区的年代资料,上部的年代界限可暂时放在29~30亿年,下部界限依据尚不够,故暂以采用两分方案为宜(下部称中、下太古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古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元古宙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元古宙和元古宙 太古宙 冥古宙时间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