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主要给网友们分享刘贺简介的知识,其中更加会对刘贺简介的墓被谁发现的进行更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记得关注本站!
刘贺是西汉第八位皇帝,史称汉废帝,是汉武帝刘彻第五个儿子刘髆的儿子。下面我为你整理了汉朝刘贺简介,欢迎阅读。
汉朝刘贺简介
刘贺,汉武帝刘彻之孙,昌邑哀王刘髆之子,西汉第九位皇帝,也是西汉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 后元元年(前88年),其父刘髆去世,年仅五岁的刘贺嗣位,成为西汉第二位昌邑王。元平元年(前74年),汉昭帝驾崩,因无子,刘贺被拥立为帝,在位仅27天,因荒淫无度、不保社稷而被废,依旧回故地巨野做昌邑王。元康三年(前63年),被废为海昏侯,移居豫章国(今江西南昌)。神爵三年(前59年),刘贺去世,史称汉废帝。
汉朝刘贺趣闻轶事
当初刘贺在封国时,屡有怪异。曾见到白犬,三尺高,没有头,狗颈以下像人,却戴着一顶帽子。后来见到熊,身边的人都看不到。又有大鸟飞来,停在宫中。刘贺得知,很厌恶这些,就拿这些事问郎中令龚遂。龚遂为他讲明缘故。刘贺仰天叹息说:“不祥的事为什么屡次到来?”龚遂叩头说:“臣不敢隐瞒忠心,多次陈述危亡的诫鉴,大王不高兴。国家的存亡,难道只是我说吗?希望大王心内衡量一下自己。大王学习《诗》三百零五篇,《诗》中人事透彻,王道齐备,大王的行为符合《诗》中的哪一篇?大王位为诸侯王,行为比庶人更污秽,凭这样的行为要想保存国家很难,要灭亡则很容易,应该好好想想。”后来又有血弄脏了刘贺的座席,刘贺问龚遂,龚遂大声叫号说:“宫室不久将空,凶兆屡次来到。血,是阴忧凶象。应该畏惧谨慎反省自己。”刘贺终究还是没有改变行为。过了不久,被立为帝。
刘贺即位以后,梦见苍蝇屎堆积在西阶的东面,约五六石,用大瓦复盖,揭开一看,是苍蝇屎。问龚遂,龚遂说:“陛下读过的《诗》不是说过吗?‘往来不停的苍蝇,停在篱笆上,和易近人的君子,不要听信谗言。’陛下身边进谗言的小人很多,这些人就像苍蝇一样可恶啊!应该选拔先帝大臣的子孙与先帝亲近的人作为侍中人员。如果不能疏远昌邑旧人,听信采纳谗言和阿谀奉承,一定会有凶祸。希望反祸为福的话,应全部放逐他们。我应当先被放逐啊。”刘贺不采用他的意见,终于被废。
汉朝刘贺陵墓遗址
新闻报道
2013年3月,媒体报道已发掘两年,位于江西省新建县大塘坪观西村墎墩山的墎墩墓可能是昌邑王刘贺墓。刘贺的身份极为复杂,既当过皇帝又当过王和侯,在历史上比较少见,所以墓葬有可能是按照皇帝级别的规格下葬的。由于主墓室还没有进行发掘,所以这一切都只是初步的推断,如果墓主人真是刘贺的话,那么附近城池的遗址应该就是海昏侯都城的遗址。
野史传说
专家们称野史记载,刘贺在鄱阳湖上曾往返棹舟浮江,至赣水口愤慨而还,后人称此地为“慨口”。
海昏侯家族共有四代,而其中尤以第一代海昏侯刘贺最为关注,因为他的人生非常曲折——在世33年间曾经历王、皇、侯三种身份的转变。
刘贺,汉武帝刘彻之孙。其父刘髆(bó)乃刘彻与孝武李皇后(史称李夫人,汉武帝一生中最钟爱的女人)所生之子,是汉武帝第五子、贰师将军李广利的外甥。公元前97年,刘髆受封“昌邑王”,建都昌邑(今山东省巨野县大谢集镇)。10年后,刘髆去世,他的独子,年仅5岁的刘贺承嗣王位,为第二任昌邑王。
祖母是汉武帝一生中最钟爱的女人,舅老爷又是贰师将军,而自己又是父王的独子(刘贺没有兄弟,只有4个姐妹)。如此显赫身世,这般家庭环境,造就了贺王爷率性、任性的个性,史称其为纨绔子弟,且不学无术。这也为其在位27天皇位即被废黜埋下了伏笔。
刘贺19岁时,汉昭帝刘弗陵驾崩,因刘弗陵膝下无子嗣,刘贺在大将军霍光的操纵下成为皇位的继承人。刘贺带着200多人进京即位后,天天跟这班人饮酒作乐,淫戏无度,即位27天内,就干了1127件荒唐事,将皇宫闹得乌烟瘴气。霍光见刘贺如此不堪重任,和大臣们商量之后,便奏请上官太后下诏,于当月便废了刘贺。随后,又将刘贺逐回昌邑,削为平民。不过据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说,刘贺尽管不学无术,不务正业,甚至荒唐透顶,但也决不可能在27天内做出1127件荒唐的事情来。刘贺的荒唐之名主要原因是霍光通过废立,继而进一步专权的政治目的。在这场废立风波中,刘贺不过是霍光玩弄权术的一个政治道具而已。
一晃十年过去了,刘贺已29岁,期间霍光病死,汉宣帝(原名刘病已,汉武帝刘彻曾孙)亲政。汉宣帝觉得刘贺已不足忌惮,便下诏封刘贺为海昏侯,食邑四千户,封地在南国江西。
“事实上,海昏县与海昏侯国是并行的两个体系。海昏县是行政编制,是汉代高祖时期(刘邦)的一个行政区划。而海昏侯国是西汉分封制体制下的一个侯国,是由皇室成员在海昏县建立的侯国。由此可见,海昏县的地域显然要比海昏侯国要大。”徐长青说,侯国不能干预县里的基本行政管理,但有4000户人家为他提供日常生活所需。
汉朝作为继秦朝后的第二个大一统王朝,从汉高祖刘邦称帝建立西汉到王莽篡汉,再从光武帝刘秀重新复国到曹丕篡汉称帝,可分为西汉、东汉两个时期,前后享国405年,共历经二十八位皇帝的统治(帝王世系如下图)。接下来,简单介绍一下两汉二十八位皇帝。
在经过了秦末乱世和“楚汉争霸”后,西汉从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刘邦称帝始,至居摄三年(8年)王莽篡汉止,在长达二百一十年的时间里,先后历经十四位帝王的统治。
1、汉高祖刘邦(前202年至前195年在位)。 汉高祖刘邦以泗水亭长之身起于微末,在经过秦末战争后获封汉王,后在与项羽的“楚汉争霸”中胜出,于汉高祖五年(前202年)称帝,建立西汉。在位期间,先后消灭燕王臧荼、楚王韩信、韩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等异姓诸侯王,并分封九个刘姓诸侯王,同时建章立制,实行“无为而治”的策略,使得国家休养生息,汉朝统治趋于稳定。
2、汉惠帝刘盈(前195年至前188年在位)。 汉惠帝刘盈是汉高祖刘邦与吕后嫡子,十六岁时继承皇位的,但朝中大权基本掌握在吕后手中。在位早期实行仁政、减轻税赋,后因吕后先后杀死赵王刘如意和戚夫人,刘盈心灰意冷之下开始无心朝政,整日借酒浇愁,朝政大权全部交由吕后。
3、前少帝刘恭(前188年至前184年在位)。 刘恭是汉惠帝刘盈庶长子,乃刘盈与宫女所生,吕后鸩杀其母,对外谎称为皇后张嫣所生。刘盈去世之后,刘恭被吕后扶上皇位,因其年幼而由吕后临朝称制。刘恭年岁渐长,得知身世后口出怨言,扬言日后必要报仇,吕后得知后,先将其囚禁于永巷,后将其废黜并秘密处死。
4、后少帝刘弘(前184年至前180年在位)。 汉惠帝刘盈庶子,生母不详,前少帝被废后被吕后扶上皇位,在位期间朝政依然被吕后牢牢把持。高后八年八月(前180年9月),吕太后病逝后爆发“诸吕之乱”,周勃、陈平等诛除吕氏集团,后以刘弘并非汉惠帝之子为由,与四个兄弟一起被废杀。
5、汉文帝刘恒(前180年至前157年在位)。 刘恒为汉高祖刘邦第四子,于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受封代王。“诸吕之乱”爆发后,周勃、陈平等大臣决定迎立刘恒为帝。汉文帝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勤俭治国,兴修水利、轻薄赋、废除肉刑,使得西汉国力迅速增强,百姓日渐富足,“文景之治”自此而始 。
6、汉景帝刘启(前157年至前141年在位)。 刘启乃汉文帝刘恒嫡长子,于汉文帝后七年(前157年)六月继位。在位期间,延续父亲的一系列政策,并继续降低税赋,使得社会经济进一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彼时,由于中央朝廷与地方诸侯矛盾日益突出,汉景帝采纳晁错建议实行削藩,结果激起“七国之乱”,叛乱平定后诸侯王实力大损,景帝趁机令诸侯王不得治民,损黜其官制,王国官吏交由皇帝任免。
7、汉武帝刘彻(前141年至前87年在位)。 刘彻初封胶东王,七岁时在母亲王娡和馆陶公主刘嫖帮助下被立为太子,十六岁时继承皇位。汉武帝在位期间功绩极多,对内推行推恩令,制订左官律和附益法,禁止诸侯王参与政事,加强中央集权;设立十三刺史部,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建立察举制,设立太学,大力提拔底层人才,抑制丞相权力。对外则派卫青、霍去病多次出击匈奴,迫使其远逃漠北;命张骞出使西域,通过经营西域限制匈奴;征服闽越、东瓯、南越、卫氏朝鲜,经营西南夷。
8、汉昭帝刘弗陵(前87年至前74年在位)。 刘弗陵是汉武帝幼子,汉武帝临终前被立为太子,同年即位,因其年幼,霍光、上官桀、金日磾、桑弘羊等受汉武帝遗命辅政。因汉武帝时连年征战国力损耗严重,在位期间采取轻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屡次减免租赋,招抚流民,使得西汉国力开始恢复,为“昭宣中兴”打下了良好基础。
9、汉废帝刘贺(位仅二十七天)。 刘贺是汉武帝刘彻之孙,昌邑王刘髆之子,早年承袭昌邑王爵位。元平元年(前74年),汉昭帝刘弗陵驾崩,因其死后无子,权臣霍光迎立刘贺为帝。不过,刘贺在位仅二十七天,因“荒淫无度、不保社稷”而又被霍光所废,返回故地昌邑,后被汉宣帝封为海昏侯。
10、汉宣帝刘询(前74年至前48年在位)。 刘询原名刘病已,是汉武帝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史皇孙刘进之子。早年因“巫蛊之祸”而流落民间,刘贺被废后,霍光扶立刘询即位,在位初期朝政交由霍光处理,在霍光去世后彻底清除霍氏势力,开始亲理朝政,对内整顿吏治、强化皇权,以刑名考核臣下,设置常平仓,减轻税赋、安定民生,使得西汉国力逐渐恢复。对外则趁匈奴内乱,使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设置西域都护,加强了与西域的交流。
11、汉元帝刘奭(前48年至前33年在位)。 刘奭是汉宣帝长子,即位之时西汉国力比较强盛,但汉元帝在位期间,却宠信宦官弘恭、石显等,导致皇权式微,朝政混乱不堪,再加上自然灾害不断,社会危机日深,土地兼并日益盛行,西汉国力由此开始走向衰落。其在位期间倒是有两位女子比较出名,一位是出塞的王昭君,另一位便是王氏崛起的源头王政君。
12、汉成帝刘骜(前33年至前7年在位)。 刘骜是汉元帝与王政君之子,年少时期倒也算颇有才学,但年岁渐长后却开始玩乐。在位期间,沉湎酒色、荒于政事,宠爱赵飞燕、赵合德姐妹,任由外戚王氏子侄专政,各地相继爆发农民起义和铁官徒起义,为王莽篡汉埋下了祸根。
13、汉哀帝刘欣(前7年至前1年在位)。 刘欣是汉元帝刘奭之孙,定陶王刘康之子,早年承袭昌邑王之位。因汉成帝无子,刘欣在与叔父中兴王刘兴的争夺中胜出,于绥和元年(前8年)被立为太子,次年在汉成帝病逝后即位。汉哀帝在位期间,宠信男宠董贤,甚至一度声称要将皇位让给他。
14、汉平帝刘衎(前1年至5年在位)。 刘衎是汉元帝刘奭之孙,中山孝王刘兴之子,汉哀帝驾崩之后,权臣王莽为了便于专权,迎立年仅九岁的中山王刘衎入宫即位,刘衎由于年幼,便由太皇太后王政君垂帘听政,大司马王莽操持国政,百官皆聚于朝廷东厅以听取王莽的指示。元始五年(6年)十二月,刘衎去世(另说被王莽毒杀)。
汉平帝去世后,王莽决定再立一个傀儡,于是从汉宣帝的玄孙中选了年纪最幼,年仅一岁的刘婴为储君,但汉平帝去世之后,王莽始终未让其即位,并刘婴四岁时便将其囚禁。居摄三年(8年),王莽篡汉自立为帝,西汉灭亡。
新莽末年,天下再度陷入大乱,西汉宗室刘秀趁势而起,最终于建武元年(25年)称帝于鄗城,延续“汉”的国号,史称东汉。从光武帝刘秀称帝,到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在一百九十五年的历史中,同样历经十四位帝王的统治。
1、光武帝刘秀(25年至57年在位)。 刘秀是汉高祖刘邦九世孙,汉景帝之子长沙王刘发之后。新莽末年天下大乱,刘秀先从于更始帝刘玄,后两人矛盾爆发,刘秀称帝,后经过长达十二年的统一战争,最终一统天下。平定天下后,刘秀励精图,政治上改革官制、整饬吏治,经济上休养生息、实施度田,文化上大兴儒学、推崇气节,开创“光武中兴”。
2、汉明帝刘庄(57年至75年在位)。 刘庄是光武帝第四子,先封东海王,后被立为太子。在位期间,基本遵循光武帝的继承制度,对内提倡儒学,注重刑名文法,为政苛察,总揽权柄,权不借下。严令后妃之家不得封侯干政,防范贵戚功臣势力。对外致力消除北匈奴的威胁,命窦固带兵征伐,令班超出使西域各国,设置西域都护,将佛教引进中国。通过招抚流民,救济贫农,兴修水利,使得东汉迅速发展壮大,开启“明章之治”。
3、汉章帝刘炟(75年至88年在位)。 刘炟是汉第五子,于永平三年(60年)被立为太子。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劝课农桑,兴修水利,减轻徭役,提倡朴素,实行“与民休息”,实现思想活跃、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局面。两度派班超出使西域,使得西域地区重新归顺于汉朝。汉章帝延续了汉明帝的治世,史称“明章之治”。
4、汉和帝刘肇(88年至106年在位)。 刘肇是汉章帝第四子,于建初七年(82年)被立为太子,汉和帝即位时还不足十岁,由其养母窦太后临朝称制。在位早期,窦氏外戚专权,刘肇与宦官设计捕杀窦氏及其党羽后亲政,亲政后屡派兵征伐匈奴、羌及西域诸国,并发布减免灾区租、赋之诏。 在位时期,东汉国力达到极盛,时人称之为“永元之隆”。
5、汉殇帝刘隆(106年2月至9月在位)。 刘隆是汉和帝刘肇的小儿子,元兴元年十二月(106年2月),汉和帝驾崩,皇位本应传给汉和帝长子刘胜,但因刘胜自幼生有怪病久治不愈,于是刚刚出生满百天的刘隆在皇后邓绥支持下即位,邓绥进升为太后,并临朝听政。刘隆刘隆在位仅220天,便于同年9月去世。刘隆也是历史上继位年纪最小,且寿命最短的皇帝。
6、汉安帝刘祜(106年至125年在位)。 刘祜是汉章帝刘炟之孙,清河孝王刘庆之子,汉殇帝病逝后,邓太后与哥哥邓骘联手迎立年仅13岁的刘祜即位。在位早期,朝政被邓氏外戚掌握,直到邓太后去世,汉安帝才在宦官支持下诛除邓氏外戚,但宦官却趁机得以掌权。在位期间,东汉朝廷已经是内忧外患,尤其是与西羌的战争,导致东汉元气大伤。
7、前少帝刘懿(125年5月至12月在位)。 刘懿是汉章帝刘炟之孙,济北惠王刘寿之子。延光四年(125年)三月,汉安帝刘祜去世,太后阎姬为把持朝政,在阎显支持下,迎立刘懿为帝,史称东汉前少帝。刘懿在位期间,朝政全部落入权臣阎显兄弟手中,在位仅206天,便于125年12月10日病逝。
8、汉顺帝刘保(125年至144年在位)。 刘保是汉安帝长子,曾于永宁元年(120年)被立为太子,但于延光三年(124年)被废为济阴王。前少帝刘懿去世后,宦官孙程等人诛杀阎显兄弟,又迎立刘保为帝。在位期间,外戚梁商、梁冀相继为大将军,朝政操于宦官、外戚之手。
9、汉冲帝刘炳(144年至145年在位)。 刘炳是汉顺帝刘保之子,建康元年(144年)八月,汉顺帝去世,刚满1岁的刘炳继位为帝,顺帝皇后梁妠被尊为皇太后,并临朝摄政。由于汉冲帝年幼,外戚梁氏趁势崛起,梁妠的哥哥大将军梁冀更是飞扬跋扈。永嘉元年(145年)正月,汉冲帝驾崩,年仅两岁。
10、汉质帝刘缵(145年至146年在位)。 刘缵是汉章帝刘炟玄孙,渤海孝王刘鸿之子。汉冲帝驾崩之后,太后梁妠和哥哥梁冀为了继续掌权,于是拥立年仅7岁的刘缵为帝,依然由梁妠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而朝政则基本掌握在权臣梁冀手中,虽然朝中多有大臣反对,但却均被打击和压制。本初元年(146年7月26日),刘缵被大将军梁冀毒杀,年仅八岁。
11、汉桓帝刘志(146年至168年在位)。 刘志是汉章帝刘炟曾孙,河间孝王刘开之孙,蠡吾侯刘翼之子。汉质帝驾崩后,刘志在大将军梁冀支持下即位,在位初期大权仍然掌握在外戚梁冀手中。延熹二年(159年),刘志依靠宦官单超等诛大将军梁冀,并翦除其党羽,中常侍单超、徐璜、左悺、唐衡、具瑗被刘志封为列侯,结果权力又落入宦官之手。后因宦官与世家豪族的矛盾,爆发了“第一次党锢之祸”。
12、汉灵帝刘宏(168年至189年在位)。 刘弘是汉章帝刘炟玄孙,河间孝王刘开的曾孙,解渎亭侯刘淑之孙,解渎亭侯刘苌之子,早年承袭解渎亭侯之位。永康元年(167年)十二月汉桓帝驾崩无子,刘宏在外戚窦氏的支持下即位。在位期间,施行党锢及宦官政治,又设置西园,巧立名目搜刮钱财,甚至卖官鬻爵以用于自己享乐。晚年爆发黄巾起义,凉州等地也陷入持续动乱之中,东汉开始走向末路。
13、后少帝刘辩(189年5月至9月在位)。 刘辩汉灵帝刘宏与何皇后的嫡长子,中平六年四月(189年5月),汉灵帝驾崩,在大将军何进的支持下,年仅13岁的刘辩继位。刘辩在位期间,一切政事皆取决于临朝称制的何太后和手握兵权的大将军何进。不过,由于何进与宦官集团矛盾日益尖锐,最终引发“十常侍之乱”,大将军何进被杀,董卓入朝主政。同年9月,在董卓的胁迫下,刘辩被迫退位。
14、汉献帝刘协(189年至220年在位)。 汉献帝刘协是汉灵帝嫡次子,在被董卓推上皇位后,毫无实权可言,朝中大事皆取决于董卓,并在胁迫下迁都长安。后来,董卓被吕布刺死,但刘协亲政还不足一个月,董卓部将李傕、郭汜便又杀入长安,刘协被迫东逃洛阳,但旋即又落入曹操手中。刘协也曾尝试反击,例如衣带诏什么的,但均已失败告终,直到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去世,刘协被迫禅位于曹丕,这才结束了傀儡生涯。从昭宁元年(189年)成为傀儡皇帝,到建安二十五年(220年)被迫禅位,汉献帝刘协乃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傀儡皇帝。
以上便是两汉二十八位皇帝的简介,由于西汉前少帝刘恭、后少帝刘弘在位期间完全就是吕后的傀儡,而东汉前少帝刘懿、后少帝刘辩在位时间太短,因而关于是否将其纳入正统世系有争议,但由于毕竟曾经在位,且为了保证文章连贯性,个人还是将其列入了。
西汉昌邑王刘贺简介
昌邑王,西汉受封昌邑国 (今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的王室。共有父子俩人。第一代昌邑王刘髆是汉武帝第五子,史称昌邑哀王。其子刘贺(公元前92年-公元前59年)为第二代昌邑王,即汉废帝,汉朝第九任皇帝,也是汉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
刘贺是汉武帝刘彻的孙子,昌邑哀王刘髆的儿子。5岁袭父爵为昌邑王。汉昭帝于公元前74年四月病卒无后。霍光迎其继位,年19岁。27天后因荒淫无度、不保社稷而被废去,依旧回故地巨野做昌邑王,元康三年被废为海昏侯,移居豫章国(今江西南昌),客死他乡,史称昌邑王或汉废帝。
2016年3月,江西南昌新建县海昏侯墓因“刘贺”玉印的发现而被宣布为先是昌邑王、后为汉皇帝、再为海昏侯的汉武帝之孙刘贺 。
轶事典故
刘贺即位以后,梦见苍蝇屎堆积在西阶的东面,约五六石,用大瓦覆盖,揭开一看,是苍蝇屎。问龚遂,龚遂说:“陛下读过的《诗》不是说过吗?‘往来不停的苍蝇,停在篱笆上,和易近人的君子,不要听信谗言。’陛下身边进谗言的小人很多,这些人就像苍蝇一样可恶啊!应该选拔先帝大臣的子孙与先帝亲近的人作为侍中人员。如果不能疏远昌邑旧人,听信采纳谗言和阿谀奉承,一定会有凶祸。希望反祸为福的话,应全部放逐他们。我应当先被放逐啊。”刘贺不采用他的意见,终于被废。
儒士王式曾为刘贺的老师。昭帝崩,昌邑王刘贺继立,因行为淫乱被废,昌邑的群臣都下狱被杀,只有中尉王吉、郎中令龚遂因多次劝谏而论罪减死。王式被拘系在狱,应当处死。处理此事的使者责问道:“老师为什么没有写谏书呢?”王式回答说:“臣用《诗》三百零五篇早晚教王,讲到忠臣孝子的篇章,没有不为王反复诵读的;讲到危亡无道的君主,没有不流泪为王深刻痛陈的。臣用三百零五篇来劝谏,所以没有谏书。”使者告诉了宣帝,王式得以减死论罪。回家后从此不再教授。
1、刘贺(公元前92年—公元前59年),汉武帝刘彻之孙,昌邑哀王刘髆之子,生于昌邑(今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西汉第九位皇帝(公元前74年7月18日—8月14日在位),也是西汉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
2、后元元年(前88年),昌邑哀王刘髆去世。 始元元年(前86年),刘贺嗣位,年四五岁,成为西汉第二位昌邑王。
3、元平元年(前74年),汉昭帝驾崩,因无子,刘贺被征召入朝,立为皇太子。 六月丙寅日,刘贺接受皇帝玺绶,承袭皇帝的尊号,却并未谒见高庙 。
4、刘贺即位十余日,霍光已与张安世谋划废之 。六月癸已日,即刘贺在位第27天,其因荒淫无度、不保社稷而被废为庶人,史称汉废帝。上官太后诏令刘贺回到故地昌邑,赐其汤沐邑两千户。昌邑王国被废除,降为山阳郡。
5、元康三年(前63年),汉宣帝封刘贺为海昏侯。四月,刘贺前往豫章郡海昏县(今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就国。神爵三年(前59年),刘贺去世。
6、2016年3月2日,江西省南昌市海昏侯墓墓主得到确认,就是第一代海昏侯汉废帝刘贺。
关于刘贺简介和刘贺简介的墓被谁发现的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