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那拉皇后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那拉皇后断发原因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乾隆皇帝的继后那拉氏的失宠之谜,其实一直以来就是大家都说不清道不明的事情,所以才会出现那么多的版本,但是关于继后那拉氏的失宠之谜,最可信的说法是,继后那拉氏当时因为某些事情跟乾隆皇帝发生了争吵,而继后那拉氏直接断发,导致她彻底失宠,至于继后那拉氏为何断发,说法就多了去了,有史学家认为是令贵妃得宠,有史学家说是继后那拉氏不允许乾隆皇帝找青楼女子,但是不知道哪一个才是真的。
首先,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在继后那拉氏最后一次陪伴乾隆皇帝南巡的过程中,一定是出现了很严重的问题,这才导致了帝后离心的,因为在此之前帝后的感情还是很好的。当初孝贤皇后去世后不久,乾隆皇帝就让继后那拉氏当了皇贵妃,当时没有生育的那拉氏直接当上皇后本身就是有一些令人意外的,再加上继后那拉氏当了皇后以后,接连生下了三个孩子,这也说明了乾隆皇帝真的很喜欢继后那拉氏。
其次,在继后那拉氏最后一次陪伴乾隆皇帝南巡的时候,乾隆皇帝还给继后那拉氏过了生日,当时也是很盛大的,显然夫妻感情还是非常好的。结果就在某一天中午,继后那拉氏就在南巡中断发了,当天晚上吃饭的时候就已经没有继后那拉氏的身影了,而继后那拉氏的命运因此出现了转折,而乾隆皇帝自己说是继后那拉氏想要出家,所以才会断发,但是这种说法的可信度不是很高。
最后,民间传说是乾隆皇帝召幸青楼女子被继后那拉氏阻止,导致了帝后出现争吵,继后那拉氏继而断发,也有人说是因为乾隆皇帝要让令贵妃当皇贵妃导致了继后那拉氏不满断发。
古装宫斗戏《如懿传》脍炙人口,剧中女主乌拉那拉·如懿,智慧沉稳、知书达理,深受乾隆皇帝的喜爱,虽然乾隆皇帝和如懿皇后之间也有情感挫折和信任危机,但最终如懿因病而逝去,让乾隆皇帝后悔悲痛不已,即使多年以后,已成太上皇的乾隆仍然深深怀念着如懿,充满着深情。可惜戏中很美好,历史真相却很残酷。如懿的原型是历史上的那拉皇后,不过她却被认为是“清朝最惨皇后”,那么那拉皇后是个什么样的人,与乾隆皇帝相处得怎么样呢?
《清史稿·后妃列传》中记载那拉皇后为“皇后乌喇那拉氏”,不过据考证这里应是谬误,乾隆皇帝的这个第二任皇后为辉发国贝勒王机砮的后代,继后的正确姓氏应为辉发那拉氏,而非乌喇那拉氏。那拉氏出身于满洲镶黄旗,是佐领纳尔布之女。这里我们就按史学界的说法称其为“那拉皇后”或者“纯帝继皇后”。
乾隆皇帝与富察皇后青梅竹马
如懿传中戏说如懿与乾隆青梅竹马,恩爱相知,这与历史也是不符合的,倒是乾隆帝与第一任富察皇后的关系可以用这个词来形容。富察皇后出身名门望族、官宦世家。富察氏的曾祖父哈什屯是一位名将,曾追随清太宗、清世祖征战四方,官至内大臣,加太子太保,逝世后追赠一等公。
她的祖父米思翰官居户部尚书、议政大臣。父亲李荣保是察哈尔总管,富察氏聪明美丽端庄,在16岁时就嫁给了大自己一岁的弘历。被弘历的老爸雍正皇帝亲自选定为弘历的正室嫡福晋,那年,弘历才十七岁,封宝亲王,后来成为乾隆皇帝。
两人的恩爱也是通过互动热乎起来的。一次,乾隆帝患病,需要静养一百日。富察皇后听说后,立即搬到乾隆帝寝宫的外屋居住,日夜小心侍奉,富察氏贤惠通情达理,让乾隆感受到无比的温暖。富察皇后还非常有政治头脑。一次乾隆与富察皇后狩猎后,感慨先祖创业时艰苦与节俭,哪像现在这样生活奢华,穿金戴银的。富察氏当时也没说什么,回去就用鹿皮缝制了一个小囊送给乾隆,表示不忘简朴本色,令乾隆帝感动万分,
一直精心带在身边。富察皇后也不是为讨乾隆欢心才这样做,她是亲力亲为的,平时就俭朴,不尚奢华,平时只是采摘一些通草绒花戴在头上作妆饰,从来不戴什么珠翠宝石,帝后间极为恩爱,可谓十全婚姻。
如果富察皇后不是过早地离世,根本就没有那拉氏什么事了。富察皇后虽然深受乾隆宠爱,但人生也并不完美,两个儿子永琏、永琮相继夭折,富察皇后精神上受到沉重打击。乾隆为让他放松心情,就以东游的名义带他来山东散心,但富察皇后一时半会也很难放下悲痛,精神恍惚中不幸落水染寒疾大病一场,气息极度微弱,到了德州就不行了。1748年,美丽贤惠的富察皇后香消玉殒,谥号“孝贤诚正敦穆仁惠徽恭康顺辅天昌圣纯皇后”,年仅37岁。
失去了富察皇后,乾隆也是嚎啕大哭,写下《述悲赋》悼念富察皇后:“恩情廿二载,内治十三年。 忽作春风梦,偏于旅岸边。圣慈深忆孝,宫壶尽钦贤。 忍诵关睢什,朱琴已断弦。夏日冬之夜,归于纵有期。 半生成永诀,一见定何时?棉服惊空设,兰帷此尚垂。 回思想对坐,忍泪惜娇儿。愁喜惟予共,寒暄无刻忘。 绝伦轶巾帼,遗泽感嫔嫱。一女悲何恃,双男痛早亡。 不堪重忆旧,掷笔黯神伤!”辉发那拉氏成乾隆第二任皇后
失去了富察皇后,乾隆的脾气也变得暴躁,大臣无故就会受到责罚,轻者降级,重者被杀。这下急坏了皇太后钮钴禄氏,决心给他再立个皇后以安其心。太后看中了辉发那拉氏,她比乾隆帝小7岁,是雍正帝赐给弘历的侧福晋,乾隆即位后晋封为娴妃,1745年又晋封为娴贵妃。不过对于立后这事,乾隆一开始是拒绝的,此时他心里接受不了其他的女人,富察皇后是最优秀的,不可替代的。
而三年之后,皇太后又提出立后这件事,乾隆帝无法拒绝亲生母亲的期望,勉强接受了。他发布上谕:秉承皇太后的旨意,册封那拉氏为皇贵妃,总摄后宫事务。不过乾隆此时完全是应付了事的,有诗为证:“六宫从此添新庆,翻惹无端意惘然。”
那拉皇后做了国母后,处理后宫事务井井有条,很受皇太后喜爱。她积极支持丈夫的事业,主动赢得皇帝的欢心,努力做好贤内助的角色,陪着皇帝进谒祖陵、木兰秋狝、巡视江南。1751年,乾隆第一次南 巡江浙的5个月里,那拉皇后尽心竭力服侍皇帝和太后,对此乾隆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回来后一改对那拉皇后不冷不热的态度,愿意和她谈心聊天增进感情了,经常会到那拉皇后寝宫歇息。
1752年到1755年这几年是那拉皇后最为甜蜜的时光,地位权势、皇帝的恩宠都达到了人生的高峰。她还为乾隆皇帝生了3个儿女,然而好景美丽不常在,那拉皇后性格中刚烈的一面最终让她的人生发生了逆转。
电视剧《如懿传》中,如懿死后多年,乾隆找到了如懿当年断发的盒子,剪下自己的头发,把两人的头发绑在一起,念记再也回不去的那段情。其实这完全是戏说,事实上乾隆真正怀念的是富察皇后,而不是如懿。
富察氏在济南一病不起,最后病故在德州,也让乾隆此后路经济南时,一直回避这座“伤心之城”,宁愿绕道避开。
乾隆还专门为故去的富察氏作诗:“济南四度不入城,恐防一入百悲生。春三月昔分偏剧,十七年过恨未平。”,表达了对前任皇后富察氏相思之情。乾隆的举动也让那拉皇后心情沉重,她知道在皇帝眼里他根本无法和富察氏相比,为皇帝付出了这么多,还是没能真正得到皇帝的心。
风流皇帝如墙外桃花
乾隆皇帝风流多情,与那拉皇后短暂的蜜月后,又另找心欢了,那拉皇后遇到了强劲的对手,最终促使她做出了令她后悔一生的举动。
那拉皇后的对手是令贵妃魏佳氏,是《如懿传》中魏嬿婉的原型,剧中魏嬿婉心狠手黑,乾隆知道其罪恶行径后将其赐死。历史上魏佳氏却深得乾隆帝宠爱,频频召幸。魏佳氏出身低贱,但容颜秀美,性格温婉,她还为乾隆生了6个儿女,后妃中无人能出其右。
那拉皇后失宠了,自然心里不满,刚烈的个性使她的怒火不断积累,如同一座随时爆发的火山。
矛盾激发帝后决裂
1765年正月,乾隆第四次南 巡,带着皇太后、皇后和一干大臣嫔妃四处游玩,好不快乐。二月初十,那拉皇后48岁生日,乾隆还特意给她过了一个快乐的生日,早晚膳都另加膳品,看上去夫妻间关系也很不错。可是《上谕档》记载,闰二月十八日,那拉皇后却独自由水路先返京了。这又是为何,是皇后身体不舒服,还是有紧急事情呢?谁都不知道,皇帝不说,也没人敢问,直到那拉皇后死后多年,人们才大概知道了原因。
为何那拉皇后提前回 京,还是乾隆皇帝自己说了出来,原来那拉皇后是被乾隆赶了回来。乾隆第四次南 巡的13年后,乾隆在山东玩得正高兴,锦县有一位生员金从善上书,斗胆谈到了建储和立后之事,此时那拉皇后已死去多年。乾隆大怒召集群臣说:“乌拉那拉氏本朕青宫时皇考所赐侧室福晋,孝贤垒后崩后,进为皇贵妃。越三年,立为后。国俗忌剪发,而竟悍然不顾”。
意思是那拉皇后不顾满清习俗,剪了头发。在满人的习俗里,当时皇太后、皇帝都还活着,那拉皇后剪掉头发就是诅咒他们去死,乾隆如何能容忍,于是将她赶了回来。上书的金丛善也被乾隆论斩。
那问题来了那拉皇后为何要剪发,诅咒皇帝,将自己置于万劫不复之地呢?那拉皇后剪发的原因,官方史料没有记载,野史叙述的原因也很简单。一说是那拉皇后对乾隆南 巡奢侈、劳民伤财很是气恼,劝皇帝不要过分迷恋江南美景,尽早回 京,遭到乾隆帝的叱责,将她赶走。二说是乾隆风流成性,以微服私访、探查民情为借口,只带几个随从到秦淮河上的画舫寻花问柳,好不快活。
乾隆回来后,太后也没有细究。但乾隆秦淮河上的风流事,由太监传到了那拉皇后这里后,她本就对乾隆冷落自己非常不满,如今还不顾天子至尊,做出这等荒唐事,有失体统和皇家尊严。刚烈的个性令她和皇帝吵了起来,言辞极为激烈,乾隆帝哪里能容忍别人对他这样说话,对那拉皇后进行了训斥。那拉皇后一怒之下,失去理智将一缕头发剪下来,以示悲愤和抗议。乾隆帝大怒,命皇后提前回 京等候发落。
野史对那拉皇后剪发的叙述难以说通,皇帝南 巡游山玩水,作为皇后肯定是愿意陪伴皇帝,让其高兴的。皇帝寻欢作乐就更为寻常了,据史料记载,仅仅是乾隆受过封号的后妃有40多位,其他就更多了。后宫佳丽如此众多,皇帝的风流事更是多了去了。那拉皇后也不是心胸狭窄的人,不然皇太后也不会立她为皇后,断不会为此事争风吃醋。
名利之争遭命运戏弄
真正的原因其实是皇后为保住自己的地位,而做出的激烈抗争。有一件事可以佐证,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发生了一桩关心皇帝私生活的的离奇文字狱。曾任都察院书吏的山西高平人严譄到大学士舒赫德府宅投呈一份奏折,请求转呈乾隆帝。奏折里竟然涉及乾隆帝与那拉皇后的关系,这个严譄真是胆大不要命。
果然乾隆看后震怒,立即下令将严增逮捕下狱,严刑拷打。根据严增供词陈述:“三十年皇上南 巡,却先送皇后回 京。我当时在山西,听到这个事。人们都说皇上要在江南立一个妃子为皇贵妃,皇后不同意,跟皇上抵触将头发剪去。”原来那拉皇后剪发真正原因是这样,但问题又来了,不就是皇上立个皇贵妃吗,皇后不至于这样激烈对抗吧。
其实不是这样简单的, 清宫规制,皇帝后妃额有定数,设皇后1人,皇贵妃1人,贵妃2人,妃4人,嫔6人,其他贵人、常在、答应没有定数。皇贵妃的位次仅次于皇后,是皇后的继任者。皇后活着的时候很少会立皇贵妃,以免让皇后压力山大。
顺治帝曾经痴迷董鄂妃,将其封为皇贵妃,不久就想废掉皇后博尔济吉特氏,若不是朝廷大臣强力阻止和董鄂妃通情达理加以劝阻,皇后就真的被废掉了。
有这现成的例子在这摆着,那拉皇后能不着急吗?自己地位不保,自己的儿子,皇十二子永璂的地位也堪忧。
乾隆帝虽然皇子不少,但不是早早夭折,就是过继给别人。直到1765年也只有六位皇子在身边。除了那拉皇后的儿子—皇十二子永璂,还有令贵妃的两个儿子—皇十五子永琰和皇十七子永璘。其他几个是皇五子永琪、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除了永璂和永琰,其他几个都不成气候。
永璂和永琰最受乾隆赏识,是储君的有力争夺者。如今皇帝和太后商议欲立令贵妃为皇贵妃,直接威胁自己的地位。自己尽心竭力这么多年,非但没有得到应有的恩宠,反而让别人上位,永璂在令贵妃儿子永琰面前更加处于弱势。在与乾隆交涉抗争无果后,刚烈的那拉皇后绝望之下做出出格的举动,以剪发方式发泄多年来积压的不满,触动了乾隆的底线,悲剧在所难免了。
1765年四月,乾隆帝南 巡回 京,准备废后。那拉皇后被遣回后,一直心存恐惧,乾隆果然心狠,先是那拉皇后被封为娴妃、娴贵妃、皇贵妃、皇后时的四份册宝被收回销毁,接着被打入冷宫,服侍皇后的宫女由8人裁减为2人,待遇降到答应的级别。与此同时,令贵妃成为皇贵妃,主持后宫。那拉皇后的儿子永璂退出清朝政治舞台,令贵妃儿子永琰被乾隆立为储君,就是后来的嘉庆皇帝。
乾隆帝还要效仿顺治帝废后,不过同样遭到群臣的阻击,一批忠义的大臣为那拉皇后鸣冤不平。
刑部侍郎阿永阿为此事被革职,贬到黑龙江戍边,刑部尚书钱汝诚被革职,回家养老。但反对者仍然众多,为平息众怒,乾隆废后之事也就不了了之,但拉氏皇后的位号其实已经名存实亡了。
最是无情帝王家
1766年,即乾隆南 巡后的第二年,经受沉重打击的拉氏皇后崩逝,年仅49岁。都说死者为大,但乾隆仍然不公正地对待死去的皇后,此时乾隆正在木兰狩猎,接到丧报后,指示按照皇贵妃的丧仪规格办理,实际规格比皇贵妃级别还低。
据《清史稿》记载.“三十年,从上南 巡,至杭州,忤上旨,后剪发,上益不怿,令后先还京师。三十一年七月甲午,崩。上方幸木兰,命丧仪视皇贵妃。自是遂不复立皇后。”
更想不到的是乾隆还下了一道指责的上谕:“皇后自册立以来尚无失德。去年春,朕恭奉皇太后巡幸江浙,正承欢洽庆之时,皇后性忽改常,于皇太后前不能恪尽孝道。比至杭州,则举动尤乖正理,迹类疯迷。因令先程回 京,在宫调摄。经今一载余,病势日剧,遂尔奄逝。此实皇后福分浅薄,不能仰承圣母慈眷、长受朕恩礼所致。若论其行事乖违,即予以废黜亦理所当然。朕仍存其名号,已为格外优容。”
那拉皇后作为名义上的一国元首夫人,丧事规格却大为降低,大臣、公主举哀行礼被取消,皇贵妃的棺椁本应由金丝楠木制成,抬棺雇夫需96人。而给她准备的棺具是用粗劣的杉木制成;出殡时抬棺雇夫降为64人。而在清朝,凡先于皇帝崩逝的皇后,理应葬入帝陵地宫之中,然而堂堂皇后却葬在了妃园寝内,葬在何处谁也说不清楚。
乾隆不公正对待死后的那拉皇后,让很多大臣敢怒不敢言。此时御史李鸣玉站了出来,要求按皇后礼仪安葬那拉皇后,乾隆暴怒,将李鸣玉革职发往伊犁,最后死在边疆,此后再无人敢过问此事。
200年后揭开皇后葬地之迷
那拉皇后安葬地,一直无人知晓,直到光绪年间,一位管理东陵的官员在《陵寝易知》看到:“宝城内,皇后、纯惠皇贵妃。”“皇后,乾隆三十一年七月十四日酉薨,是年九月二十八日入宝顶奉安,未入享,无祭。”如此看来那拉皇后应该在纯惠皇贵妃的地宫中,死后也没有单独的安享之地,被塞进了别人的地宫,若干年后这个记载得到了证实。
1981年,清东陵文保所开启了纯惠皇贵妃地宫,那拉皇后葬身之地终于真相大白,地宫内果真是葬有2人,纯惠皇贵妃的棺椁居中,那拉皇后的棺椁在一侧,看上去皇后倒成了皇贵妃的下属,如此安排真是让人感叹乾隆的绝情之极,最是无情帝王家。
《如懿传》中魏嬿婉与如懿有过交锋,而真实历史上并没有记载。魏嬿婉的原型,令妃魏佳氏最后的结局虽然不是太完美,但也算很不错了。不完美的是自己没看到自己儿子永琰登上皇位,在她1775年离开了人世,年仅49岁。说很不错是乾隆一直对他很宠幸,死后追封为皇后,儿子也如愿当上了皇帝,就是后来的嘉庆皇帝。
《如懿传》中的如懿与真实历史上的那拉皇后的结局有很大的不同,电视剧中乌拉那拉·如懿结局虽然不是很让观众满意,但毕竟还能平静的离去。历史上的那拉皇后如果是这样的结局,想必她自己也是可以接受的,起码皇帝对她还是有感情的,即使到了另外一个世界,还有人在牵挂她。
那拉皇后在剧中确实很有心计,她能登上皇后的宝位分为以下几步:其一就是分裂富察皇后和纯妃,不得不说她也是逼死皇后的帮凶之一那拉皇后;其二就是扮演白莲花引得乾隆的同情和怜爱;其三就是逢场作戏拉拢太后,不得不说太后也为她登上皇后的宝位没少出力。那拉皇后可以说是这部剧中第二有心眼的,第一应该是女主角,虽然乾隆对那拉皇后并没有什么爱,但是她那会也确实是最适合当皇后的人选。
开始时富察皇后有着纯妃这么一个得力的助手,但是黑化后的那拉氏觉得富察也对不起自己,所以就用了点小手段分裂了纯妃和富察氏。后来纯妃害死了富察氏的儿子,这也是把富察氏推向深渊的其中一步,只有富察氏消失了,那拉氏才有可能当上皇后。
这第一步棋目的达到了,在这下第一步旗的同时,她还不断的勾搭大猪蹄子,让大猪蹄子对她是充满了怜爱。的确如此,像她这么一个会扮可怜的白莲花,谁能不爱呢那拉皇后?博得乾隆的怜爱是她登上皇后之位不可或缺的一步,毕竟谁当皇后还是得大猪蹄子定夺。
那拉氏深知太后绝对是一个能帮助她上位的人,所以她不断地接近太后,让太后知道她温柔贤淑并且能执掌后宫,太后多次和皇帝说想立那拉氏为后。乾隆是个孝子,正是因为自己母亲多次推举那拉氏,所以综合考虑下,那拉氏就成为了继后。
乾隆一生一共册立了两任皇后。第一任皇后富察氏,是乾隆一生最爱的女人。可惜富察氏因丧子之痛而致身体羸弱,在随乾隆东巡途中病逝,乾隆一生都在深情地怀念这位结发之妻。
和富察氏相比,乾隆的第二任皇后乌拉那拉氏不但远远没有得到这样的待遇,还和乾隆反目成仇,被幽居冷宫,最后忧愤而死。
乾隆痛恨厌恶她到极致,乌拉那拉氏死后被草草下葬,连谥号都没有。
那么,乌拉那拉氏到底做了什么触怒龙颜的事情,以至乾隆对她憎恨到临死都不愿相见呢?
乌拉那拉氏生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比乾隆小7岁,满洲正黄旗,父亲是佐领那尔布。弘历为皇子时,纳乌拉那拉氏为侧福晋,乾隆登基后册封为娴妃。
在乾隆的几十位后妃中,乾隆最敬重富察氏,最宠爱高佳氏,乌拉那拉氏的位分虽然排在第三位,但种种迹象表明,她并不得宠。
宫中的后妃先后怀孕,纯妃苏佳氏、嘉嫔金佳氏分别生下子女,但在乾隆早期,乌拉那拉氏一直无所出。直到后来做了皇后,乌拉那拉氏都是高龄产妇了才开始诞育皇子。
虽然不受宠,也没有所出,但作为从王府走进后宫的老人,而且对太后侍奉周到,乌拉那拉氏还是得到了应有的晋封。乾隆十年(1745年)十月,娴妃那拉氏同纯妃苏佳氏一起被晋升为贵妃。
皇后富察氏病逝后,按皇太后懿旨,乾隆在十四年(1749年)晋封贵妃乌拉那拉氏为皇贵妃,“摄六宫事”。
在册封乌拉那拉氏为皇贵妃后不久,大诗人乾隆就写下“六宫从此添新庆,翻惹无端意惘然”的诗句。这两句诗细品下来,似有淡淡的惆怅,并没有新庆的开心。
乾隆的生母很喜欢乌拉那拉氏,她认为中宫不宜久虚,所以一直给乾隆吹风,希望他能早点册立乌拉那拉氏为皇后。
按照当时宫中的情形,出身上三旗、地位高贵、又有后宫摄事经验、让太后满意的,也就只有乌拉那拉氏了。
但乾隆对先皇后富察氏感情太深,在乾隆心中,只有富察氏才配做皇后,没有人可以取代她在乾隆心中的地位。所以立后一事一直拖到了富察氏三年丧期满,在皇太后的一再催促和安排下,乾隆才不情不愿地册立乌拉那拉氏为皇后。
其实乾隆自己也明白,那拉皇后并没什么不好。对比富察氏,她也是从王府一路陪伴他走进皇宫的。一样的端庄贤淑,一样的孝顺太后,一样深得太后垂爱。但乾隆对富察氏的感情太深了,他不希望有人取代皇后的地位,也不希望有人住进先皇后所住的长春宫。
所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乾隆对那拉皇后都是相敬如“冰”的。这并非是谁的过错,只能说一切恰好不逢时吧。
乾隆知道,那拉皇后既无过错,从政治和稳定后宫综合考虑,他必须接受她、善待她,而且要尝试缔造帝后恩爱和谐的关系。
于是,乾隆开始走近那拉皇后,增进夫妻感情。那拉皇后先后为乾隆生下两子一女。应该说在这段时间里,那拉皇后是得到了乾隆宠爱的。
不过好景不长,乾隆又把感情转移到更年轻的令妃魏佳氏身上,那拉皇后又被冷落了。
乾隆的移情别恋看似是喜欢了更年轻的新人,其实深究原因,还是因为已逝的先皇后,她始终是横在乾隆和新皇后之间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乾隆总是会不自觉的拿两人做比较,即使那拉皇后尽心尽力做到最好,但对乾隆来说,不同就是不同。
尤其是和那拉皇后近距离接触以后,乾隆才发现,与富察氏的温柔贤淑相比,那拉皇后的性格实在太过刚烈执拗,这让乾隆越发怀念富察氏的好。
乾隆的新宠魏佳氏出身低微,原是先皇后富察氏的宫女,富察氏在世的时候很喜欢她。魏佳氏举手投足间颇有富察氏的风范,性格温柔娴静,和富察氏有很多相似之处,这可能就是乾隆宠爱她的原因吧。
在魏佳氏得宠的十数年时间里,先后生下四男二女,位分一路晋升。乾隆三十年,魏佳氏升为皇贵妃,仅次于那拉皇后。
那拉皇后失宠,对乾隆的积怨越来越深,时常暗自垂泪,她对自己付出无所回报感到极度不平衡,尤其是乾隆对她殷勤付出表现出那种轻蔑让她更加伤心难堪。
那拉皇后表面温柔和顺,实际性格非常要强,并非逆来顺受的深宫怨妇。
乾隆三十年(1765年),乾隆第四次奉母南巡,皇后乌拉那拉氏和皇贵妃魏佳氏随同前往。南巡队伍抵达杭州的时候,乾隆下令,由额驸福隆安将突发疯疾的那拉皇后提前护送回京,并在皇宫中幽禁起来。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官方一直没有给出明确答案。唯一明确的是,那拉皇后触犯了大忌,惹的龙颜大怒。
在满洲的习俗中,只有家里大丧,丈夫或父母去世,女子才会剪发。平时剪发被认为是犯忌讳的事情,非常不吉利。那拉皇后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拿起剪刀,自行剪发,因此乾隆说她突发疯疾,行为失常。
对于乌拉那拉氏在杭州忤旨剪发一事,乾隆始终讳莫如深。
坊间传说和野史记载流传较广的是,乾隆意欲在江南纳妃,那拉皇后劝谏不成,双方言语不和而致争吵,那拉皇后一气之下挥刀断发。
后世也有人从生理学角度分析,那拉皇后断发时已近50,正是女性更年期,情绪波动较大,也许是某件事或某句话使她情绪大变,冲动之下断发。
因为没有明确的档案记载,这段历史的真相,也许只有乾隆和那拉皇后两位当事人最清楚吧。
乾隆南巡结束,回到京师不久,即下令收回皇后手中的四份册宝,即皇后一份、皇贵妃一份、娴贵妃一份、娴妃一份,裁减了她手下的部份佣人。到了七月份,那拉皇后手下只剩两名宫女,按清宫制度,只有常在才有两名宫女。
乾隆虽然并未公开废后,但那拉皇后被打入冷宫,生活用度已形同废后。那拉皇后的精神与肉体受尽折磨,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病逝,时年49岁。
当时乾隆在木兰围场打猎,听到皇后病故的消息,只命那拉皇后的儿子永璂回宫。
乾隆令以皇贵妃的礼仪安葬那拉皇后,但实际上那拉皇后的葬礼级别比皇贵妃还要低。她的灵柩未能进入乾隆的裕陵地宫,而是葬在了妃园寝内。
实际上就是乾隆不承认她的身份,失宠与她。
乌拉那拉氏在形式上并未被废,皇后的头衔一直保留到死,但是死前所受待遇已经远远低于皇后。乾隆皇帝立那拉皇后只是为了迎合母亲的命令,当时孝贤皇后刚刚去世,乾隆皇帝为了不让中宫虚位,不得已让那拉皇后成为皇后。
乾隆十五年(1750),孝贤皇后大丧之期已过,正式下诏书立乌喇那拉氏为皇后。在乾隆三十年(1765)正月,乾隆第四次南巡,皇后乌喇那拉氏和一众妃子都在随行之列。
虽没有下诏废后,但是收回册宝等于废后一样。之后,又下令裁减乌喇那拉氏的宫人,只剩下2名宫女,按照清制,只有宫中地位最低的妃子才使用2名宫女。一年后,乌喇那拉氏在孤苦中默默的离开了人世,时年49岁。
而她的丧礼办的也异常冷清,除了降一级办葬礼之外,没能入乾陵,一般皇后死后都与皇帝同穴,乌喇那拉氏没入乾陵。
而夏盈盈历史上是没有此人的,是琼瑶小说杜撰的人物。她是一位江南歌姬。夏雨荷与夏盈盈神韵气质很相似,皇帝在盈盈身上看到了雨荷的影子,于是对她倾心 。
最后夏盈盈亲自拒绝皇上,说她最大的幸福是,嫁个平凡的人,过着柴米油盐的生活,在这片好山好水中幸福的生活下去 。
扩展资料:
高宗继皇后基本资料:
(1718—1766),清史稿记载有误,继皇后实为辉发那拉氏。满洲镶蓝旗人,乾隆十三年抬入正黄旗,三十一年又拨回原旗。追封一等承恩公,佐领那尔布之女。雍正时,赐为皇四子弘历之侧福晋。弘历即位后,初封娴妃。
乾隆十年正月二十三日晋娴贵妃;十三年七月初一晋娴皇贵妃,摄六宫事。十五年八月初二,册立为皇后。三十年正月随驾南巡,闰二月十八日忤旨截发失宠,乾隆派额驸福隆安把皇后由水路送回京师。
五月十四日即下令收缴历次册宝夹纸皇后手中四份册宝,即皇后一份、皇贵妃一份、娴贵妃一份、娴妃一份,裁减了她手下的部份佣人,到了七月份,那拉皇后手下只剩两名宫女,按清宫制度,只有常在才有两名宫女,第二年七月十四日薨,终年四十九岁。
以皇贵妃礼葬,因朝中大臣上书阻拦,所以并未废后。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九月二十八日葬裕陵妃园寝纯惠皇贵妃地宫之东侧。且不设神牌、无祭享,关于那拉皇后的画像,乾隆也让一一毁掉。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乌拉那拉氏
百度百科-夏盈盈
百度百科-皇后辉发那拉氏
关于那拉皇后和那拉皇后断发原因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