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赵希仲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赵希仲赵伯平赵寿山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原标题:他是林彪的黄埔同学,才华极高,却终生不得志
在黄埔军校的历史上,第四期公认质量最高,名将如云,随口都能说出一大串顶级名将:林彪、刘志丹、张灵甫、谢晋元、胡琏、李弥、郭天民、曾中生、伍中豪、段德昌……
当然,再好的老师也不能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成才,在第四期就有这样一个人,原本要资源有资源,要机会有机会,但最后这一把好牌却被他打得乱七八糟,一事无成。
这个人是谁呢?名叫赵希仲。
赵希仲是陕西长安县人,年轻时也是一个热血方刚的爱国学生,后来考入了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后还参加了北伐,表现很抢眼,连蒋介石都很看好他。
不过,赵希仲没有跟着蒋介石走,而是跟着毛主席一起去湖北搞农运,还加入了我党。
看到这里,很多人都会羡慕赵希仲,多好的资本啊,只要能正常发展,至少开国将军是跑不了的。
然而,等到了大革命失败后,赵希仲却一再错过机会。第一,如果他留在湖北,可能会随部队南下参加南昌起义;第二,如果他继续跟着毛主席,可能会参加秋收起义。不管哪条路,都是非常光明的,但遗憾的是,赵希仲却选择了回老家陕西。
要说回老家也没错,他的黄埔同学刘志丹就是毕业后回陕西继续干革命,开拓出了陕北革命根据地。但赵希仲没有刘志丹那样的魄力,优柔寡断,没过多久就被捕了。
按照赵希仲自己的说法,他被捕后受尽了酷刑,却丝毫没有动摇。但现实是,赵希仲出狱后,就在杨虎城的部队当了一名连长。
姑且先不讨论赵希仲是否叛变的问题,作为黄埔四期高材生,毕业六年后才混了个连长,同期的林彪已经当上军团长了,这差距真不是一般的大。
1935年,赵希仲在与红二十五军作战时,深感在杨虎城手下多年郁郁不得志,于是临阵倒戈,带着30多个人起义,重新回到了红军的队伍。
其实,对赵希仲这种有叛变嫌疑的人,要想取得组织的信任是很不容易的,但是由于红军刚到达陕北,缺乏军事干部,对赵希仲就没有过多追究,还让他到红军大学当了军事教员。
全面抗战爆发后,在红军大学“镀过金”的赵希仲获得高升,成为新四军第一纵队参谋长,跻身新四军高级将领的行列。
如果照这样发展下去,赵希仲的前途还是不错的,但皖南事变的爆发,再度撕开了他性格软弱、革命意志不坚定的面纱,被捕后选择了叛变。
投敌后, *** 给他安排了一个集中营中校军事教官的职位,任务是感化被俘的新四军官兵。面对曾经的战友们,赵希仲总算还有点羞耻心,就逃跑了。
这次,赵希仲逃到了日占区,因为语言不通,被日本特务怀疑,再次被抓了起来,到日军部队中当了杂役。
半年后,赵希仲再次逃了出来,跑到浙江义乌,为了谋生,屈身到了一个饼干店做摇面机工人。想想也真是可悲,一个黄埔四期高材生,正值报国之际,却沦落到了这个地步,能怪谁呢?
到这儿还没完呢,抗战胜利后,赵希仲回到了老家,过起了平民生活。不过由于身上劣迹太多, *** 特务把他当成嫌犯,准备逮捕他,吓得赵希仲再度逃亡,直到建国后才敢回家。
当年曾跟赵希仲一起在蓝田闹革命的赵伯平,此时已经成为西安市委书记,赵希仲得知后,就隐瞒了自己叛变投敌的过去,由赵伯平介绍,再度参加革命。这已经是赵希仲“三进宫”了。
后来,赵希仲被调到甘肃兰州西北新华公司任副经理,本以为能从此风平浪静,但天有不测风云,他当年投敌叛变的往事又被人揭发了出来,赵希仲再也无颜活在世上,于1968年投河自尽,结束了自己憋屈的一生。
历史客栈作者:威廷根施坦因
有趣味、有思维、有品位的“三味”历史,请关注微信公众号:mashaohua108
皖南事变是于1941年在皖南发生的一起事件,其实,在这起事件中,一共有三个高级将领当了叛徒,他们分别是:刘厚总、赵凌波和赵希仲。
刘厚总原本与项英并不相识,但是却在皖南事变之时,两个人相遇,刘厚总告诉项英他是任副官,因此受到了项英的同行批准。可是,万万没有想到,这却给他带来了死亡的灾难!在一个居住的山洞内,刘厚总残忍的将项英杀害,并且连同新四军副参谋长和他的警卫员。原本以为能从此飞上枝头的他,在这之后就只能过上逃亡和隐居的生活。但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刘厚总在江西被抓,于52年在南昌被处决。
如果说刘厚总是杀害项英的刽子手的话,那么赵凌波就是出卖新四军的第一人。他于皖南事变被俘虏之后,就发生了叛变,依靠着提供中共的消息,当上了反共副专员,从事着清剿新四军的活动。而因为赵凌波掌握着诸多新四军的机密,这让新四军腹背受敌。而就在赵凌波企图窃取新四军机密的时候,被新四军识破并且扣押。而在押解的过程中,因为赵凌波逃跑,最后被击毙而亡。
赵希仲在新四军的地位也非常高,担任教导总队训练部长,第一纵队参谋长,可以说是风光无限。但是奈何被俘虏之后,也发生了叛变,供出了皖南事变大部分的情况,这也使得他在国军中获得了赞赏。奈何这之后走上了逃亡的路途,辗转多地,被日军俘虏,被国军再次俘虏等等,最后直到解放,原本是经营着小买卖过日子,隐瞒了叛变的事实,最后被发现在皖南事变当中的叛变行为而被撤销职务和受到处分。最终,在1968年投河自尽。
这三个人,只要守住内心的话,就不会造成这样的后果,奈何却没能坚守住自己,最终导致这样的结果。
在抗日战争时期发生过一件轰动全国甚至是全世界的事情:皖南事变。皖南事变的起因是:在1941年的1月4日,当时皖南的部队在叶挺和项英的带领下,准备向北转移。当大部队转移到皖地区的泾县时,突然被国民党包围起来,国民党可以说是有备而来。无论是在武器装备还是在人员数量上,国民党都是遥遥领先可想而知,在这次的袭击中皖南部队损失惨重。少数幸存下来的人员还被当成俘虏抓回去,其他人都牺牲了。在皖南事变中主要有三位叛徒,那么是哪三位呢?
一、赵凌波。
赵凌波最早参加的是不怎么有名气的川军,后来与红军交战时被红军拿下当了俘虏才参加了红军,过了不久加入中共。在中共表现优异多次担任副团长、营长等职位。后来听从中共的安排在新四军担任参谋长的职位。后来由于禁不住小人的诱惑做了叛徒。皖南事变结束以后赵凌波被俘当众开枪打死,这也是赵凌波该得的下场。
二、赵希仲。
赵希仲这个人,是在所有叛徒中名气最大的一位。赵希仲是毕业于黄埔军校,可以说也是一位很有才能的人。但没有禁得住诱惑在皖南事变中成为了一名叛徒,皖南事变之后赵希仲被抓捕,在去往关押的路上被日本军队劫走,一直到新中国解放之后赵希仲才回来。回来后的赵希仲第二次入伍参加革命,有句话形容赵希仲在合适不过了:狗改不了吃屎。参加革命之后没多久赵希仲关于叛变、贪污等问题慢慢浮出水面。这次的赵希仲觉得自己已经无路可走于是,自己选择投河自尽的方式结束自己的人生。
三、刘厚总。
刘厚总出生于贫苦人家,自己本身也就没有受到过什么教育。凭借着自己敢于吃苦的精神得到了中共的赏识,在新四军中担任副政委的职务。上任没多久之后的刘厚总禁不住小人的诱惑,开枪把跟自己一起并肩作战的兄弟们杀死。在皖南事变结束后刘厚总被当众开枪打死。
如果不是这三位叛徒,皖南事变可能也就不会是这样的结局。
“皖南事变”中三个叛徒的最终下场皖南事变中,新四军九千将士,其中两千余人突出重围,两千余人战死,一千余人失散、失踪,四千余人被俘。被俘的将士分别被关押在江西上饶集中营、江西铅山等地。在被俘的人员中有极少数人由于对中共失去信心,被俘后叛变、变节。而赵凌波、赵希仲、刘厚总这三个团级干部的叛变,则给新四军造成极大的破坏。最终,这三个叛徒也得到应有的下场。被新四军枪毙的赵凌波赵凌波,四川泸县人,1908年生。早年参加川军,与红军作战时被俘参加红军,后加入中共。1932年后,任红二十五军经理处政委、第223团政委,中共鄂豫陕省委委员,参加鄂豫皖、鄂豫陕边区的反“围剿”和红二十五军长征。1941年1月,新四军军部北撤时,赵凌波任第一纵队副司令员,在皖南事变中被俘叛变。后在押解路上欲逃脱被击毙。
投黄河自尽的赵希仲赵希仲,1903年出生于陕西长安县。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四期学习时加入国民党。同年10月期满毕业后,分配到国民革命军北伐军总司令部军需处任见习官。1941年1月7日“皖南事变”发生。赵希仲随队突围中被国军108师俘虏。国军发现他是新四军重要干部,除急电重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报功外,同时派出重兵将他押送到上官云相司令部。
赵自以为已经没有前途,即叛变中共,供出新四军在皖南的人数、武器装备、军事行动及新四军许多领导人的姓名、籍贯年龄、学历和特征等大量情况,因而受到优待,成了第三战区的座上客。1950年,赵希仲隐瞒叛党、叛变历史,由中共西安市委书记赵伯平介绍再次参加革命,由中共西北分局统战部送到陕西高陵县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学习。文化大革命期间,赵希仲惶惶不可终日,在1968年8月的一天深夜,投黄河自杀身亡,结束了一生。
被中共新政权处决的刘厚总刘厚总,湖南耒阳人,杀害项英的凶手。1926年在家乡参加农民运动,并担任乡赤卫队队长。1934年,刘厚总任湘南赤色游击队第三大队政治委员。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刘厚总表现得相当勇敢的,但对中共党组织派政治委员来游击队加强领导不满。1938年4月,刘厚总随湘南红军游击队下山编入新四军。
1941年3月13日凌晨,刘厚总枪杀项英和周子昆,又对黄诚打了三枪,取走他们的武器和随身携带的黄金、银元、金表、钢笔,下山向国民党投降去了。1952年7月28日,陈毅闻悉当年杀害项英、周子昆的凶手落网后,指示公安政法部门尽快结案,处决这个罪大恶极的叛徒。同一天,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谭震林也给江西省委拍发了及早严惩叛徒的电报。1952年8月初,刘厚总在江西南昌被处决。
赵希仲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赵希仲赵伯平赵寿山、赵希仲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