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营 团营连

金汇小助手 HTX交易所 2023-02-03 23 0

本篇文章主要给网友们分享团营的知识,其中更加会对团营连进行更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记得关注本站!

现代军队的军师旅团营在古代叫什么

以征战闻名的商王武丁

他首先在军队中设立了“师”的编制

说起军队的编制单位,各位军迷自然不会陌生。即使对军事兴趣不大的人,只要玩过军棋,也会对军队编制单位长官命名的规矩有所了解。不过,倘若有人问起这诸如“军”“师”“旅”等单位名称究竟是个什么来历,恐怕就不大好回答了。这里,向大家阐述一些这方面的小知识。

旅:历史最悠久的编制单位

“旅”是我国出现历史最古老的军事编制单位。大约公元前21世纪的夏王朝,那是最早出现国家机器和军队组织的时代。夏朝没有职业化的常备军队,而是采用兵农合一的模式,从以耕地为生的自由民中选拔军队的兵员。《左传》等史料记载,当时的田制以长宽十里之田为一“成”,再划分为64“井”,供576名耕者种植。如果遇到战事,就从这576人当中选拔500人组成一“旅”的单位从事作战,形成了以“一成”土地维持“一旅”兵员的关系。夏王朝在启之后曾出现了长期内乱,统治权力一度被后羿、寒浞等地方势力夺走,夏王的继承者少康为了复仇在外地努力经营实力,就是凭借“有田一成,有众一旅”的基础来逐渐壮大力量,最后重新夺回了中央权力。

旅这个单位出现后一直沿用,但地位不断下降,宋朝以后基本从中国军队的序列当中消失,但它的影响并没有就此终止。古语多以“一旅”指代500人的军队,又将“军旅”并称来指代军事领域。

师:最早的大规模军队编制单位

继承夏王朝而兴起的商王朝以重视对外征伐而闻名,用兵的规模也大大超过前朝,多次征战的出兵记录都达到万人之多。夏王朝时期人数不过500人的“旅”在今天相当于营的规模。因此商王朝开始在旅以上设立“师”作为最高军事单位。

商朝军队的规模相比夏朝增加很大,昔日500人的旅到了商朝已经显得比较小了,因此商王以三个旅组成一“师”,而且旅的人数只计算步兵,而师作为大规模单位还要加入战车等兵种,据称当时师的规模为2000人(还有说法认为达到1万人)。商王直接统领的军队又划分为左、中、右三个师,他们不是常备军,而是战时商王可以动员组织的自由民。与“旅”一样,师作为军事单位在中国古代也沿用到周朝,在春秋战国以后逐渐消失了。后来也随近代的军事变革而作为近代军队的编制单位出现。

军:周礼制下的最高军队编制单位

整个西周时期还延续着殷商时期的“师”作为军事编制的最高级单位,天子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分别建立“周六师”和“殷八师”供天子直辖,人数据说达

到五六万人(也有说14万人),规模明显超过了商朝。不过,当时也出现了多次“军”的记载,如周礼制度下规定,为了国家统治秩序,天子可以动员的形式组织“六军”,诸侯国根据地位高低依次统率“三军”、“二军”、“一军”的记述。实际上里面记载的“军”仍相当于“师”,天子的“六军”也是指天子所辖“宗周”土地上的“周六师”。也就是说,西周时期出现的“军”和“师”概念是相同的。

到了春秋时期,战争的规模更加扩大。“军”也开始凌驾于“师”以上,成为最高的军事编制单位。起先周朝规定军队的编制分为军、师、旅、卒、两、伍六个等级,并以五进制为基本标准,但很快各诸侯国就开始自行定义军队的数量和建制。

像北方的强国晋国就抛开诸侯国兵力的限制,将军队由一军增到二军、三军,最多曾扩编为六军,并将师、旅列为军的下属单位。齐国则设立了由军、旅、卒、小戎、伍的五级单位,以万人规模的军取代师作为最高的军事建制单位,同时正式建立常备军队来加强其战斗力。

到了战国时期以后,征战的规模更大,特别是独立的骑兵、步兵取代战车成为作战主力,让交战更加激烈。各国交战的兵员数量屡屡达到数十万,因此以“军”称呼军队编制也显得小了。实际上,“军”在后来很多朝代都在沿用,但规模在不断变化,而且规模一般远不如春秋战国时期大。如晋朝、南北朝时期仍将“军”作为军队最高编制单位,但人数已经减少到1000~2500人左右,最多时也仅有5000上下。

在五代十国时期以后,“军”也不再是军队的最高编制单位。但在很长时间内,“军”仍然被普遍视为最高军事编制单位的象征,后来的高级军官被称为各类“将军”,这与其可以统领“军”这种曾经达到万人以上规模的大型作战集团有着很大关系。

团:府兵制的产物

以团作为军队编制单位,在中国历史当中出现要比军、师、旅晚得多,这个军事编制单位最早出现在大力推行府兵制的北朝。初创府兵制度的西魏,曾设立24开府大将军,每人指挥2000人为一军,军下依次设军团、团和旅,这是中国军队作战编制中出现“团”的开始。隋朝建立后这套制度被继续沿用,起初总兵力仅4.8万人的24军增加到了50万人以上。隋文帝又将府兵制的军事单位从高到低改设为卫府、车骑府和骠骑府、军坊、乡团。隋炀帝东征高句丽期间,军队中最高单位仍是军,其中骑兵以百人为一队,十队为一团,四团为一军;步兵则是以二十队为一团,四团为一军。唐朝时期,也在府兵的基层单位———折冲府当中设立团,人数大约200或300人,以下则设100人的“旅”。

营:由高级编制到中等编制的变迁

今天在军队中只是普通中等编制单位的营,在中国出现时的地位可是相当的高。最早的“营”出现在汉朝守卫京城的禁卫军当中,各设校尉管理,当时每营大约为700人。后来魏晋时期“营”的规模有所扩大,主要在禁军等高级精锐力量当中使用。到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以后,为了加强京城的守备,开始将麾下直辖的精锐歩骑兵和火器部队整编为京师三大营,即五军营、三千营和神机营三大营的编制规模都达到数万人,作战实力也非常强。到了明朝中期,著名大臣于谦在推进军事制度改革时开始以“团营”来整编京师三大营军队,每营的人员数量也有1.5万人之多。

到了明朝后期,“营”又成为地方常备军的最高作战编制单位,但地方军队中“营”的人数已经下降到约3000人,名将戚继光所率“戚家军”当中,营的编制更是仅有800余人。

清朝建立以后,“营”继续成为清军当中的重要编制单位。八旗军队当中,每营人数在1000到2000人之间,绿营兵则以镇、标、协、营等单位编组军队,其中“营”的规模一般小于八旗军。不过也有类似明朝的特例,如八旗中的精锐骁骑营曾有近3万人,火器营也有5000多人,绿营中部分营人数也达到3000人上下。到了近代,晚清统治支柱的湘军和淮军仍以营作为主要编制单位,人数一般在500人左右。而清末时的北洋新军仍有营这一编制,人数规模则模仿德国军制扩大到1000人,当然这就已经是20世纪的事情了。

中国,师旅团营,旅这一称谓怎么消失又出现的

师旅团营这个称呼首次在中国出现是1911年,当时在辛亥革命后,南京政府成立后

组建的陆军部效仿西方,将军队编制改为西方化的:师-旅-团-营

旅这个称呼替代了清朝时期的协,登上了舞台

在抗战时期,发现部队结构臃肿,于是取消了旅,师直接下属团,由原先的矩阵结构改为三角结构

而TG师法苏联,走的一直是三角结构,师直接设团,没有旅这个结构

但是后来,85年大裁军,空降兵15军首先试水,效仿以色列,改师为旅

之后将部分炮兵、舟桥部队改为旅

到了2000年之后,师改旅开始,为了适应现代战争小规模、灵活化的特点,大规模作战部队的生存力越来越弱,强调合成营和旅的建设

现在,师改旅成了趋势

明朝的京城三大营是什么

曹吉祥所统率的京军三大营,是太祖遗留下来的五军营、三千营,与成祖所创立的神机营。所谓五军营,原本是“五军都督府”所统辖的全国军队之中的捍卫京师的部分,共有四十八个卫。成祖增加了二十四个卫,共为七十二卫,人数相当庞大,不仅足以捍卫京师,而且成了征讨北元的主力。宣宗讨伐汉王朱高煦与兀良哈,也倚靠这五军营的精锐。三千营的兵员,在原则上仅有三干人,与五军营不成比例,然而由于开始之时全为从北元来降的蒙古兵,其后所增补的也都是“民间丁壮,无恶疾过犯者”,因此而作战能力颇强。它在平时的任务是充任皇帝的仪仗队,与巡逻京城。神机营,是专用火器的队伍,起源于成祖征讨安南之时,人数多少待考。

三大营的官兵,大部分跟随英亲亲征也先,在土木堡伤亡殆尽,京中剩下的多数是老弱。于谦于仓猝之间,除了征募民兵,檄调“两畿”(南北两个直隶)与山东河南的运粮军、备倭军等等,也顺利地选择三大营的可用之兵十万人(《明史·于谦传》作十五万人),成立十个新的单位,总称为“团营”,分祢为“毅勇营”、“某某营”,等等。团营的总兵官,由三大营的三个总兵官选一人担任。这团营总兵官之上,另设提督一人,由一个尚书或都御史兼任;监军一人,由太监兼任(这是成祖以来的坏制度,于谦没有力量改变)。那时候石亨已由于谦保荐,作了五军营的总兵官,于谦又进一步保荐他,作团营的总兵官。景帝照准。提督的职务,景帝叫于谦本人兼充。团营的监军是谁,待考;可能便是曹吉祥,《明史·宦官传》含糊其辞,说曹吉祥在景泰年间“分掌京营”,于英宗复辟以后“总督三大营”。

于谦在选了“胜兵”成立团营以后,把三大营留下的老弱,称为“老家”,于是团营与老家,成为两个对待的名词。而总称为京军,或京营。

英宗把团营废了,宪宗把它恢复,由十营而扩充为十二营,称为奋武营、耀武营、练武营、显武营、敢勇营、果勇营、效勇营、鼓勇营、立威营、伸威营、扬威营、振威营。

其后,老家变成了当差与打杂的集团,根本不像军队,但正式的名称仍是“三大营”。团营呢,也逐渐腐化了。武宗先后成立了所谓“东官厅”与“西官厅”。东官厅所选的是京军精锐,而西官厅所选的是边军(原来在边疆各地镇戍的兵)。东西官厅合称为“两官厅”,团营变成了“老家”。三大营连“老家”的资格也丧失了。不久,两官厅也步了团营的后尘,官长们平时吃空额,战时拉壮丁。世宗接受王邦瑞的建议,把两官厅与团营同时废除,恢复“三大营”的旧制,以团营的十二营划入五军营,五军营仿照成祖旧制,分为“中军”、“左哨”、“右哨”、“左掖”、“右掖”。三千营改称为“神枢营”,神机营的名称仍旧。这些话,本该留到说至宪宗武宗世宗之时再说。

团营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团营连、团营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