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主要给网友们分享王廙的知识,其中更加会对王羲之叔父王廙进行更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记得关注本站!
王倪:伏羲和黄帝曾与王倪论道.王倪是啮缺的老师,王倪论道. 道及天边,智达宇际。
王子成父:齐国大夫,累迁大司马,为齐恒公手下一员大将。
因败赤狄功在周王室,被周定王赐姓王氏。
为琅琊王氏开祖。
王子乔:被奉为“王氏的始祖。”王子乔是黄帝的四十二代后人,又名晋,字子乔,周灵王的太子,人称太子晋。
史载太子晋“幼有成德,聪明博达,温恭敦敏”。
十五岁以太子身份辅佐朝政,灵王重之,诸侯从之。
师旷见太子晋后,对其称善不已。
鬼谷子:姓王名诩,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
纵横家的鼻祖。
著有《鬼谷子》兵书十四篇传世,民间称其为“王禅老祖”四大弟子闻名于世。
王斗:齐人,稷下先生,约活动于齐宣王时期。
齐宣王以为贤,于是举荐贤士五人做官,齐国大治。
王绾:战国末年,秦国的丞相。
王龁:号信梁,战国末期秦国大将,经历三代秦王,为秦国宿将。
王翦
王翦:姬姓,王氏,名翦。
战国著名军事家,秦大将军,始皇师之,因功著晋封武成侯,同时也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王贲:王翦之子,秦代名将,与其父同为秦灭六国战争中的主要将领。
王昭君:(公元前~世纪中叶),名嫱,字昭君,汉族人,中国古代四大美人的落雁。
王陵:(公元前?~前181年),西汉初大臣。
沛县(今江苏沛县西)人,以功封安国侯,官至右丞相。
王莽:(前45~后23年),新王朝的建立者,公元8——23年在位。
王充:(公元27~约96年),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东汉著名哲学家。
王符:(约公元85~162年),字节信,安定临泾(今甘肃 镇原县)人,东汉著名思想家。
王粲 :(公元177~217年),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人。
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王平:(公元?~248年),字子均,巴西宕渠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有谋略,是蜀汉后期名将。
王肃:(公元195~256年),字子雍,东海郡郯人。
三国魏儒家学者,著名经学家。
王浚:(公元206~286年),字士治,弘农湖县人,西晋著名军事家,曾指挥伐吴的战争,大胜。
王叔和:(公元210~280年),名熙,山东邹城人。
晋朝人,魏晋之际的著名医学家、医书编纂家。
王祥:(公元185年~269年),字休征,祖籍琅琊临沂人,历汉、魏、西晋三代。
仕晋官至太尉、太保。
以孝著称,为二十四孝之一,“卧冰求鲤”的主人翁。
王导:(公元276~339年),字茂弘,祖籍琅琊临沂人,东晋初年的大臣,在东晋历仕晋元帝、晋明帝和晋成帝三代,是东晋政权的奠基者之一。
谥号:“文献”
王廙:(公元276~322年),字世将。
祖籍琅邪临沂人。
东晋著名书法家、画家、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个屈指可数的音乐家。
王羲之
王羲之:(公元321~379年或公元303~361年):字逸少,号澹斋,祖籍琅琊临沂人,晋代大书法家。
与其子王献之在书法上,称:“二王”
王徽之:(公元338~386年),字子猷。
祖籍琅邪临沂人,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第五子。
王献之:(公元344~386年),字子敬,祖籍琅琊临沂人,晋代书法家、诗人,生于会稽(今浙江绍兴),王羲之第七子。
王珣:(公元349~400年),字元琳,小字法护,祖籍琅琊临沂人,晋代书法家,著作《伯远贴》。
王僧虔:(公元426~485年),字简穆,祖籍琅琊临沂,南北朝时期人,仕宋、齐两朝,书法家,官至尚书令。
王猛:(公元325~375年),十六国时期苻坚的丞相。
王通:(公元584~617年),字仲淹,隋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隋代大儒,卒谥“文中子”。
王勃:(公元649~676年),唐代诗人,唐初四杰之首。
王之涣:(公元688~742年),唐代诗人,《登鹳雀楼》久传不衰。
王维:(公元701~761年),字摩诘,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外号“诗佛”。
王昌龄:(公元698~756年),字少伯,汉族。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
王冰:(公元710~804年),号启玄子,曾任唐代太仆令。
著名医学家。
王孝通:中国唐代算历博士,著名数学家,著作《缉古算经》。
王仙芝:(公元?~878年),唐末农民起义军首领。
王显政:五代时期著名孝子,蒲城义门王氏先祖,家有资财,乐善好施。
王全斌:(公元908年~976年),五代至北宋初将领。
并州太原人。
曾在后唐、后晋、后周为将。
王旦:(公元957~1017年),北宋名相。
字子明。
大名莘县(今属山东)人。
官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天禧元年九月,王旦病逝,册封太师、尚书令、魏国公,谥“文正”。
仁宗即位后,为其立碑,并亲笔御书“全德元老之碑”。
欧阳修奉旨为其撰写碑文,苏轼为王氏宗祠撰写了《三槐堂铭》。
王曾:(公元978~1038年),字孝先,青州益都(今山东益都)人,宋真宗咸平五年壬寅科状元。
取解试、省试、殿试皆第一,成为科举史上“连中三元”的状元。
官至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封沂国公。
卒谥“文正”
王惟一:(公元987~1067年),名王惟德,北宋医家。
对针灸学很有研究,集宋以前针灸学之大成,著有《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一书,奉旨铸造针灸铜人两座。
为我国著名针灸学家之一。
王安石:(公元1021~1086年),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神宗宰相。
王诜 :(公元1036~1093年),字晋卿,北宋太原(今属山西)人,中国古代著名画家。
王重阳:(公元1113~1170年),北宋人,金道士,道教全真道的创始人。
王约:(公元1252~1333年)【元】字彦博,号豫斋,赠文定公、梁国公,为仁宗帝儒师,任太子詹事、河南省右丞、集贤大学士,官荣禄大夫。
工文辞,精蒙语,世称元初“鸿笔”,官历七朝五十余年,为元代名臣,深为元廷敬畏。
条定《大元通制》,著有《潜丘稿》《史论》《高丽志》。
王实甫:(公元1260年~1336年),字德信。
河北省定兴县究室村人。
元代戏曲伟大戏剧家。
中国著名剧作《西厢记》的作者。
王祯:(公元1271年~1368年),字伯善,元代东平(今山东东平)人。
中国古代农学、农业机械学家。
王冕:(公元1287~1359年),元代著名画家、诗人、书法家,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会稽外史等。
王蒙:(公元1301~1385年),字叔明,号黄鹤山樵、香光居士,湖州(今浙江吴兴)人。
元朝著名画家。
与黄公望、吴镇、倪瓒合称为“元四家”。
王守仁:(公元1472~1528年),汉族。
浙江余姚人。
字伯安,号阳明子,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
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
王名世:(公元1567~1646年),明代人,武科三元及第。
字史可,号翼宇。
时人称其武艺、诗词、书法 “三绝”。
王铎:(公元1592~1652年),字觉斯,号嵩樵,别署烟潭渔叟。
孟津(今河南孟津)人。
博学好古,工诗文。
好古博学,诗文书画皆有成就,尤其以书法独具特色,世称“神笔王铎”。
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
王锡阐:(公元1628~1682年),字寅旭,号晓庵,又号天同一生。
江苏吴江人。
明末清初历算学家,精通天文地理。
王士祯:(公元1634~1711年),原名士禛,字子真、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人称王渔洋,谥文简。
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常自称济南人,清初杰出诗人。
王夫之:(公元1619~1692年),字而农,号涢斋,别号一壶道人,湖南衡阳人,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
与方以智,顾炎武,黄宗羲同称明末四大学者。
王时敏:(公元1592~1680年),明末清初画家。
字逊之,号烟客、西庐老人等。
江苏太仓人。
与王鉴、王翚、王原祁并称四王,外加恽寿平、吴历合称“清六家”。
开创了山水画的“娄东派”,居清初画家“四王”之首。
王文治:(公元1730~1802年),字禹卿,号梦楼,江南丹徒(今江苏省镇江市)人。
乾隆二十五年(庚辰,1760)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清代文学家、书法家。
工诗、书,书法得董其昌神髓,与梁同书齐名。
王鼎:(公元1768~1842年),字定九,号省匡,陕西蒲城西街达仁巷人。
清朝著名水利专家、政治家,曾任道光皇帝老师、军机大臣、林则徐老师,因反对朝廷重用琦善而尸谏。
王廙少年时便能创作文章王廙,广泛涉猎多种技艺,工于书画,擅长音乐、射御、博弈、杂伎等技艺。 王廙他的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历来都受到赞誉,被称为博学多识,在艺术上造诣精深,号称江东“书、画第一” 。晋明帝司马绍和书圣王羲之幼年时皆从他为师学习绘画、书法 。王廙是继蔡邕之后又一个将书、画等艺术相结合的人。他的绘画理论最重要的是提出王廙了书、画创作要“行己之道”,即所谓不因袭前人,走出自己的路。他曾看着王羲之说王廙:“王廙我没有什么特别的功绩可以让后世仿效学习,只有书画可以流传。” 张怀瓘《书断》称其工于“草、隶、飞白”,他的书法艺术工章、楷,传钟繇法,其飞白体气概高古。时人称“王廙飞白,右军(王羲之)之亚。”并说他“飞白入妙,隶入能。”并在《书估》中目其书法为第三等。《宣和书谱》亦称其“作草隶、飞白得张芝、卫瓘遗法。”
永嘉年间,他曾将索靖《七月二十六日帖》,折成4叠缀衣中以渡江,爱之如命。《淳化阁帖》刻录有其楷书作品《两表帖》、草书《二月十六日帖》以及《嫂何如帖》等。《宣和书谱》有其草书《仲春帖》;章草《郑夫人帖》;行书《贺雪表》、《嫂何如帖》。 王廙善画人物、故事、鸟兽、鱼龙,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目其画为上品之上 。据《历代名画记》记载:他曾画《孔子十弟子图》,付与王羲之并勉励他说:“画乃吾自画,书乃吾自书,吾余事虽不足法,而书、画固可法,欲汝学书则知积学可以致远;学画可以知师弟子行己之道。” 他的绘画作品有《异兽图》、《列女传仁智图》、《狮子图》,著录于《梁太清目》;《吴楚放牧图》、《鱼龙相戏图》、《村社齐屏风》,著录于《贞观公私画史》;《狮子击象图》、《犀凹图》,著录于《历代名画记》。 《图画见闻志》称“高节则晋顾恺之有《祖二疏图》,王廙有《木雁图》。”
其绘画作品被收入《历代名画记》、《能书人名》、《国史异纂》、《续画品录》、《贞观公私画史》、《图画见闻志》等书。 《隋书·经籍志》著录有王廙文集34卷,又有王廙所著《周易》三卷(南朝梁时有十卷),皆已亡佚。今存为晋元帝歌功颂德的《晋中兴赋上疏》以及《白兔赋》,载《初学记》。另有残文《洛阳赋》《笙赋》等,散见于《艺文类聚》等书中。《全晋文》亦有收录。
提起王羲之的老师,多数人可能想到卫铄卫夫人,却不知他的叔叔王廙也是他的老师而且对他的影响更大,大在指明了方向。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记载王廙曾画《孔子十弟之图》并作画赞,用以勉励王羲之“余兄子羲之,幼而岐嶷,必将隆余堂构。今始年十六,学艺之外,书画过目便能,就余请出画法,余画《孔子十弟之图》以励之。嗟尔羲之,可不勖哉!画乃吾自画,书乃吾自书。吾馀事虽不法,而书画固有法。欲学书则知积学可以致远,学画可以师弟子行己之道。又各为汝赞之。”王廙看好16岁的王羲之能光耀门庭,以画《孔子十弟之图》教导他积学致远,行己之道,积“六艺之奥”书我书、画我画,学古创新。这对当下重技巧不重碑帖文字表达的内容、重参展不重博学、重圈钱不重沉淀的风气,更有警醒作用。
王羲之是幸运的,生在一个善书者众的望族,家庭是每个人不可选择的,但学习皆可为。更为可贵的是他广采众长,吸收李斯、钟繇、蔡邕书法养分,自成一家。我们现在可学的太多了,但专心却不够了,坚持更不够了,尤其是做无用功的人更少了。如果说卫夫人启蒙了王羲之幼年学书兴趣,那么王廙为王羲之书成一家指明了道路。
不由想到俞平伯爷爷俞樾,有他“培植阶前玉,重探天上花”,才有一生学问为大的俞平伯,使我们能够读到《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这等今天看来无用但滋养我们一代人心灵乃至退休仍记忆犹新之文,比起所谓“直知灼见”不知要深远多少!
说回平民百姓,家庭不能选,就选择多读经典古典书吧,后可选择心仪职业并兼济爱好,可增添生活乐趣。
值此“六一”有所感。
王廙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王羲之叔父王廙、王廙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