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河东河西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河东河西小说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在古代河东指山西西南部,位于秦晋大峡谷中黄河段乾坤湾,壶口瀑布及禹门口(古龙门)至鹳雀楼以东的地区。河东地区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是华夏文明的摇篮,上古尧舜禹时代的都城皆在河东。
秋战国时期,河西地区指黄河运城段以西、泾水以东的地区。春秋时晋国和秦国、战国时魏国和秦国为争斗此地区进行了三百多年的战争,大小战役数百次。战争以公元前345年,秦惠文王尽占河西地区为结束。
扩展资料
汉武帝在河西之战中战胜匈奴后,西汉王朝完全占据了河西走廊地区,打开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唐玄宗时置河西节度使管辖甘肃及河西走廊。
它东起乌鞘岭,西接新疆,北连大漠,是一个东西长达1000公里,南北宽仅40~100公里的狭长地带。它包括酒泉、张掖、武威、金昌、嘉峪关5地级市和永昌、金川、肃州、玉门、金塔、瓜州、敦煌、肃北、阿克塞、张掖、山丹、民乐、临泽、高台、肃南、天祝、民勤、古浪、武威等19个县、市、区,总人口337万。
河东地区历代名臣良将辈出。战国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张仪、名将李牧、水利家李冰,汉代名将卫青、霍去病、霍光、关羽、张辽、徐晃,东晋著名女书法家卫铄(卫夫人),唐代名将尉迟恭、薛仁贵、郭子仪、名相裴度(出自河东裴氏),宋代名相司马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河东
百度百科—河西地区
记得以前一个大学老师说,每年招生的时候,总有一些南方和北京等地的考生和家长问,你们甘肃是不是非常干燥,洗不洗澡,骑不骑骆驼。
我们从来不洗澡,骑着骆驼上班。他说完后一桌人笑得前俯后仰。
一提到甘肃,大家都会想到缺水,很多南方人脑子里马上就浮现沙漠、骆驼、莫高窟。其实也不能怪这些人,谁让甘肃像个骨头呢,死长死长,但却没肉,很多甘肃东部的人都没见过沙漠,何况外省人,从庆阳到嘉峪关与到武汉、南昌这些南方城市距离差不多。
兰州是全国的地理位置最中心城市,但他显然已经到了西部,看看那些山都光秃秃的,怪可怜的。因为缺水,水便被格外重视,穿城而过的黄河,两岸一道美丽的绿化带,夜晚灯光闪烁,风景迷人。黄河还有他独特的意义,甘肃人将兰州以东之地称为河东,兰州以西称为河西。
西行我们在火车上看到的就是茫茫的戈壁滩,偶尔会出现绿洲,长满农作物,郁郁葱葱的玉米地生机勃勃,城市就夹在中间,一群群洁白的羊散布在稀少的草丛间汲取那宝贵的营养。戈壁滩上还能看到断断续续的长城,就像土墙,但仔细看就会发现墙很宽,历时几千年长城依然不倒,雄踞戈壁,登上嘉峪关长城,威武雄壮,想当年大明冯胜大将军横扫千军,萧瑟的北风中正响起战场上的阵阵厮杀。我们可以看到绵延的祁连山,山上一条很明显的白线,那就是雪线,直观而清晰,一条条小河缓缓流过,水是清的,纯的,就像那雪。
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河西与河东虽是一河之隔,但却截然不同。河西有着自然的苍凉美,粗犷而健美,线条分明,河东就像小姑娘,细致而温存。天水多山亦多水,风景美人更美,人称“小江南”,定西、庆阳,都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如果你在川里,还误以为四面都是山,其实就是塬面被水给冲走了,伤痕累累。如果你在飞机上看黄土高原,以冬天看到的状况来评价这块地那就大错特错了,飞机上看定西地区就是高高的山脊、陡陡的山坡、深深的山谷,实在是一块不毛之地,几乎没有一寸平整的土地。当你近距离看就会发现,塬面,山坡、川底都住满了人,而且是一家挨着一户,密密麻麻。
河西人好喝,酒量代表工作量,酒桌上一展雄风,一斤下肚,面不改色,两瓶见底,镇定自若,河东人望而却步,只得甘拜下风。但河东人好吃,受到陕西的影响,各种菜肴品类繁多,每逢佳节,盘子摆满一炕,堪称满汉全席,大人小孩围坐一圈,大吃大喝,其乐融融。河东人爱面子,家家户户房子砖墙红瓦,外贴白色瓷砖,室内流光溢彩,干净整洁,其实生活并不富裕。河西人房子看似破破烂烂,有的干脆就不粉刷,东西乱七八糟,但是家家都很殷实,有车有钱。
河西戈壁滩,缺土,买土,河东黄土高原,缺沙,买沙,同在一个省,你俩儿咋就这么搞怪呢?
河东与河西指的是哪里,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中国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谚语,“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意思是世事变化无常,没有一成不变的事情。
为什么会出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情况呢?这是指在古代,黄河泛滥成灾,经常改道。改道之前的河东,就变成了改道之后的河西,因而有此一说。
其实,河东和河西,都是具体存在的地方。
一、河西走廊,咽喉之地
先来看河西。
河西与黄河有很大关系。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星宿海的黄河,最初一路从南到北,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内蒙古等地,随后在内蒙古境内的三盛公处折向东流。
黄河在青海、甘肃、内蒙古之间的路段,一直是从南到北的流向。于是,人们将这一段黄河以西的地方,称为河西。
河西是一片东西长达1000公里,南北宽仅40—100公里的狭长地带,东起甘肃乌鞘岭,西接新疆甘肃边界,北连合黎山,南至祁连山。由于这一片狭长地带被合黎山和祁连山两片大山所夹峙,形如走廊,又被称为“河西走廊”。如今,这一带属于甘肃西北部和内蒙古西部。
在古代,河西是中原王朝通往西域地区的唯一通道,又是的关键节点,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因此,从起,朝廷就在这里设置了军事重镇,一方面作为经略西北的前沿阵地,另一方面抵御西域的入侵。
河西又叫又称凉州。唐朝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就叫“凉州词”。唐朝众多诗人曾经以“凉州词”为名,写过流传千古的诗句。其中,王之涣写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在中国的流传度很广,几乎妇孺皆知。
在古代,河西在黄河流域和祁连山雪水的灌溉下,形成了万亩肥沃的良田,是甘肃的粮仓。
晚清时候,一代名臣左宗棠正是从肃州(甘肃省酒泉市)出兵,沿着河西走廊一路西行,通过一年半的浴血奋战,成功收复了除伊犁外的新疆全境,创造了晚清国土失而复得的奇迹。
二、河东大地,华夏摇篮
再来看河东。
河东仍然与黄河有很大的关系。前面说过,黄河在内蒙古境内的三盛公处折向东流,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的河口镇后,黄河立即掉头南下。在河口镇之前,是黄河上游;在河口镇之后,为黄河中游。
黄河一路南下,到陕西潼关境内,再次折向东流,进入下游。从河口镇到潼关,这一段黄河呈由北至南的流向,它的东部广袤地区被称为河东。
河东地带属于今天的山西省,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和华夏文明的摇篮。早在4000多年前,河东地区出现了3位德才兼备的部落联盟首领,即尧、舜、禹,他们将都城设立在河东地区,“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平阳位于今天山西省汾阳市,蒲坂位于今天山西省永济市,安邑位于今天山西省运城市。
河东地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孕育了无数杰出人才:荀子……卫铄……仁杰、裴度、王之涣……司空图、杨端、司马光、元好问、罗贯中、于成龙、陈廷敬……如果篇幅允许,我可以排出一个很长的名单。他们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灿烂的篇章。
对了,著名的“”“假虞灭虢”“桐叶封弟”“柳下惠”等故事均发生在河东地区。
历史上的河东与河西是个对地名通俗的称呼,跟古代的江东、江西是一样的意思,有点类似于现在的华中、华南、华北这样的叫法,河东与河西其中的河指的是黄河,江东与江西其中的江指的长江,黄河与长江有着惊人的相似。
万里长江大概的走向是自西向东,但是过了九江进入安徽境内后,长江是向东北方向流动的,在地图上看就是从西南流经东北,这是一段特殊的流向,把当时长江东边的安徽东南部、江苏南部、浙江全部、江西全部、上海南部统称为江东,而把长江西边的安徽西北部、江苏中北部、湖北北部统称为江西,注意了古代的江西不是今天的江西省。
黄河大概的走向也是自西向东,但是到了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与山西境内时,黄河的走向非常奇怪,从甘肃兰州开始,黄河的走向开始变成向北流,稍微偏东北方向了,然后到了今内蒙古的巴彦淖尔后,开始向东流,再到了内蒙古土默特右旗后,黄河开始向南流,尤其是在内蒙古、陕西、山西三省交界处,就开始沿着陕西与山西两省的交界线向南流,一直流到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处的潼关后,又开始向东流经河南省。
如果在地图上看,黄河在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境内就形成了一个奇怪的几字形,而所谓的河东就是指:黄河在流经陕西与山西两省界时的东边。如果以今天的地图来看,也就是几字形的右边是河东,这里就是今天的山西省全境。
古代可没有山西省,就把黄河东边这一块统称为河东,最早是秦国在这里设置了河东郡,因为是黄河以东,所以就叫他河东郡,河东郡的范围就是今天的山西省大部,汉朝时期沿用了秦国的河东郡,到了东汉时期,河东郡隶属于司州,包括今山西省的运城、夏县、闻喜、万荣、垣曲、绛县、永济、芮城、平陆等县市,只有山西省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左右。
所以河东郡并不等同于河东,河东是一个通俗的称法,指的是整个黄河以东,而河东郡则是秦汉设置的行政区,虽然也位于黄河以东,但河东郡比河东要小得多,三国时期的关羽是河东解人,准确地说关羽是:司州河东郡解县人,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省运城市人。
河东郡的行政区到了隋朝时被废除,而河东作为一个俗称一直流传了下来,把河东作为山西省的代称,河东同时是华夏民族的发源地之一,尧、舜、禹时期的都城都在河东,分别是平阳(今山西临汾)、蒲坂(今山西永济)、安邑(今山西夏县)。
说完了河东,再来说河西。河西是相对河东来说的,可以理解为河东的西边就是河西,但是黄河在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五省境内形成了几字形,几字形的中间和左边都可以称为河西,而且河西的范围一直向西延伸到通往西域的玉门关。
河西在战国时期指的是几字形中间偏下方的地区,比如战国初期,秦国和魏国发生了河西之战,当时魏国的都城还在河东的安邑(今山西夏县),这里说的河西就是今天西安以北的陕西延安和甘肃的庆阳、平凉一带。
当时的河西对于秦、魏两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当时的河西在秦国都城的北部,是拱卫秦都的屏障,当时的河西同时也在魏国都城的西边,是魏国在黄河西岸的桥头堡,结果魏将吴起以5万魏武卒大败50万秦军,占据河西长达数十年,直到后来秦孝公和秦惠文王时期才收回河西,所以战国时期的河西指的就是几字形的中间靠下的地方,是今天的陕西延安和甘肃的庆阳、平凉一带。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就没有河西的说法,秦始皇在河西设置了两个郡,一个叫北地郡,一个叫上郡,这两个郡包括了战国时期的河西,而且比战国时期的河西要大多得,基本上占据了大部分的河套地区,这里需要解释一下所谓的河套地区。
河套就是黄河几字形中间的所有部分,包括今天的内蒙古和宁夏境内贺兰山以东、狼山和大青山以南的广大地区,这里是黄河流域冲积而成的平原,这里水草丰美,是天然的牧场,东、西、北三面被黄河包围,只有南面直通关中平原,像一个套一样扣在关中平原上面,所以叫河套地区,这是指早期的河套。
河套在秦朝时期一共设置了四个郡,分别是:北地郡、上郡、九原郡、云中郡,这四个郡都在黄河几字形的中间位置,其中北地郡和上郡靠南边,九原郡和云中郡靠北边,到了秦朝末年,由于农民起义,中原大乱,整个河套地区被匈奴占领,秦朝设置的行政区不复存在,汉朝建立后,这里仍然是匈奴的势力范围,直到汉武帝时期发起了河西之战。
公元121年,卫青与霍去病两次出击攻打匈奴,其战场主要就在河西,这个时候的河西指的是河套地区,还包括河套的西边更广阔的地方,一直到今天甘肃的武威、张掖、酒泉等地,都是河西,汉武帝经过两次河西之战,收复了整个河套地区以及河套以西,同时打通了河西走廊。
所谓的河西走廊是指:位于祁连山以北,合黎山以南,从甘肃兰州开始,经武威、张掖、酒泉等地,一直到玉门关的一条狭长的由内地通往西域的通道,东西走向,全长1000公里左右,这条走廊叫河西走廊,自然被包括在河西之中。
但是到了后来,河套所指发生了变化,后期的河套有三个地区,分别是:前套(土默川平原)、后套(巴彦淖尔平原)、西套(银川平原),早期的河套与后期的河套是不一样的概念,地理位置都不同,所以不同历史时期,同样的地名指的是不一样的地方。
同样的道理,河西也是如此,不同历史时期的河西所指也是不一样的,从汉武帝之后,河西就成了一个超级大的范围,一直到后来,河西就成为一个俗称的地理范围,并不是行政区域,而河西指的就是:河东以西一直到玉门关这长达1200多公里的地区,其中包括早期的河套和河西走廊。
这里的“河”指代黄河。“河东”在古代指的是位于黄河以东的山西晋西南一带(今临汾、运城),唐代以后“河东”也用来泛指山西。
河西与黄河有很大关系。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星宿海的黄河,最初一路从南到北,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内蒙古等地,随后在内蒙古境内的三盛公处折向东流。
黄河在青海、甘肃、内蒙古之间的路段,一直是从南到北的流向。于是,人们将这一段黄河以西的地方,称为河西。
河东河西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河东河西小说、河东河西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