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杨思俭,以及杨思俭咸亨二年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孝敬皇帝弘,高宗第五子也。永徽四年,封代王。显庆元年,立为皇太子,大赦改元。弘尝受《春秋左氏传》于率更令郭瑜,至楚子商臣之事,废卷而叹曰:"此事臣子所不忍闻,经籍圣人垂训,何故书此?"瑜对曰:"孔子修《春秋》,义荐褒贬,故善恶必书。褒善以示代,贬恶以诫后,故使商臣之恶,显于千载。"太子曰:"非唯口不可道,故亦耳不忍闻,请改读余书。"瑜再拜贺曰:"里名胜母,曾子不入;邑号朝歌,墨子回车。殿下诚孝冥资,睿情天发,凶悖之迹,黜于视听。循奉德音,实深庆跃。臣闻安上理人,莫善于礼,非礼无以事天地之神,非礼无以辨君臣之位,故先王重焉。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请停《春秋》而读《礼记》。"太子从之。龙朔元年,命中书令、太子宾客许敬宗,侍中兼太子右庶子许圉师,中书侍郎上官仪,太子中舍人杨思俭等于文思殿博采古今文集,摘其英词丽句,以类相从,勒成五百卷,名曰《瑶山玉彩》,表上之。制赐物三万段,敬宗已下加级、赐帛有差。总章元年二月,亲释菜司成馆,因请赠颜回太子少师,曾参太子少保,高宗并从之。
时有敕,征边辽军人逃亡限内不首及更有逃亡者,身并处斩,家口没官。太子上表谏曰:"窃闻所司以背军之人,身久不出,家口皆拟没官。亦有限外出首,未经断罪,诸州囚禁,人数至多。或临时遇病,不及军伍,缘兹怖惧,遂即逃亡;或因樵采,被贼抄掠;或渡海来去,漂没沧波;或深入贼庭,有被伤杀。军法严重,皆须相傔。若不及傔,及不因战亡,即同队之人,兼合有罪。遂有无故死失,多注为逃。军旅之中,不暇勘当,直据队司通状,将作真逃,家口令总没官,论情实可哀愍。《书》曰:'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伏愿逃亡之家,免其配没。"制从之。
咸亨二年,驾幸东都,留太子于京师监国。时属大旱,关中饥乏,令取廓下兵士粮视之,见有食榆皮蓬实者,乃令家令等各给米使足。是时戴至德、张文瓘兼左庶子,与右庶子萧德昭同为辅弼,太子多疾病,庶政皆决于至德等。时义阳、宣城二公主以母得罪,幽于掖庭,太子见之惊恻,遽奏请令出降。又请以同州沙苑地分借贫人。诏并许之。又召诣东都,纳右卫将军裴居道女为妃。所司奏以白雁为贽,适会苑中获白雁,高宗喜曰:"汉获朱雁,遂为乐府;今获白雁,得为婚贽。彼礼但成谣颂,此礼便首人伦,异代相望,我无惭德也。"裴氏甚有妇礼,高宗尝谓侍臣曰:"东宫内政,吾无忧矣。"
上元二年,太子从幸合璧宫,寻薨,年二十四。制曰:"皇太子弘,生知诞质,惟几毓性。直城趋贺,肃敬著于三朝;中寝问安,仁孝闻于四海。自琰圭在手,沉瘵婴身,顾惟耀掌之珍,特切钟心之念,庶其痊复,以禅鸿名。及腠理微和,将逊于位,而弘天资仁厚,孝心纯确,既承朕命,掩欻不言,因兹感结,旧疾增甚。亿兆攸系,方崇下武之基;五福无徵,俄迁上宾之驾。昔周文至爱,遂延庆于九龄;朕之不慈,遽永诀于千古。天性之重,追怀哽咽,宜申往命,加以尊名。夫谥者,行之迹也;号者,事之表也。慈惠爱亲曰'孝',死不忘君曰'敬',谥为孝敬皇帝。"其年,葬于缑氏县景山之恭陵。制度一准天子之礼,百官从权制三十六日降服。高宗亲为制《睿德纪》,并自书之于石,树于陵侧。初,将营筑恭陵,功费钜亿,万姓厌役,呼嗟满道,遂乱投砖瓦而散。
太子无子,长寿中,制令楚王讳继其后。中宗践祚,制祔于太庙,号曰义宗,又追赠妃裴氏为哀皇后。景云元年,中书令姚元之、吏部尚书宋璟奏言:"准礼,大行皇帝山陵事终,即合祔庙。其太庙第七室,先祔皇昆义宗孝敬皇帝、哀皇后裴氏神主。伏以义宗未登大位,崩后追尊,至神龙之初,乃特令升祔。《春秋》之义,国君即位未逾年者,不合列昭穆。又古者祖宗各别立庙,孝敬皇帝恭陵既在洛州,望于东都别立义宗之庙,迁祔孝敬皇帝、哀皇后神主,命有司以时享祭,则不违先旨,又协古训,人神允穆,进退得宜。在此神主,望入夹室安置,伏愿陛下以礼断恩。"诏从之。开元六年,有司上言:"孝敬皇帝今别庙将建,亨祔有期,准礼,不合更以义宗为庙号,请以本谥孝敬为庙称。"于是始停义宗之号。
裴居道,绛州闻喜人,隋兵部侍郎镜民孙也。父熙载,贞观中为尚书左丞。居道以女为太子妃,则天时,历位纳言、内史、太子少保,封翼国公。载初元年春,为酷吏所陷,下狱死。
章怀太子贤,字明允,高宗第六子也。永徽六年,封潞王。显庆元年,迁授岐州刺史。其年,加雍州牧、幽州都督。时始出阁,容止端雅,深为高宗所嗟赏。高宗尝谓司空李勋曰:"此儿已读得《尚书》、《礼记》、《论语》,诵古诗赋复十余篇,暂经领览,遂即不忘。我曾遣读《论语》,至'贤贤易色',遂再三覆诵。我问何为如此,乃言性爱此言。方知夙成聪敏,出自天性。"龙朔元年,徙封沛王,加扬州都督、兼左武卫大将军,雍州牧如故。二年,加扬州大都督。麟德二年,加右卫大将军。咸亨三年,改名德,徙封雍王,授凉州大都督,雍州牧、右卫大将军如故,食实封一千户。上元元年,又依旧名贤。
上元二上,孝敬皇帝薨。其年六月,立为皇太子,大赦天下,寻令监国。贤处事明审,为时论所称。仪凤元年,手敕褒之曰:"皇太子贤自顷监国,留心政要。抚字之道,既尽于哀矜;刑纲所施,务存于审察。加以听览余暇,专精坟典。往圣遗编,咸窥壶奥;先王策府,备讨菁华。好善载彰,作贞斯在,家国之寄,深副所怀。可赐物五百段。"贤又招集当时学者太子左庶子张大安、洗马刘讷言、洛州司户格希玄、学士许叔牙成玄一史藏诸周宝宁等,注范晔《后汉书》,表上之,赐物三万段,仍以其书付秘阁。
时正议大夫明崇俨以符劾之术为则天所任使,密称"英王状类太宗"。又宫人潜议云"贤是后姊韩国夫人所生",贤亦自疑惧。则天又尝为贤撰《少阳政范》及《孝子传》以赐之,仍数作书以责让贤,贤逾不自安。调露二年,崇俨为盗所杀,则天疑贤所为。俄使人发其阴谋事,诏令中书侍郎薛元超、黄门侍郎裴炎、御史大夫高智周与法官推鞫之,于东宫马坊搜得皂甲数百领,乃废贤为庶人,幽于别所。永淳二年,迁于巴州。文明元年,则天临朝,令左金吾将军丘神勣往巴州检校贤宅,以备外虞。神勣遂闭于别室,逼令自杀,年三十二。则天举哀于显福门,贬神勣为叠州刺史,追封贤为雍王。神龙初,追赠司徒,仍遣使迎其丧柩,陪葬于乾陵。睿宗践祚,又追赠皇太子,谥曰章怀。有三子:光顺、守礼、守义。
光顺,大授中封安乐郡王,寻被诛。
守义,文明年封犍为郡王。垂拱四年,徙封永安郡王,病卒。
守礼本名光仁,垂拱初改名守礼,授太子洗马,封嗣雍王。时中宗迁于房陵,睿宗虽居帝位,绝人朝谒,诸武赞成革命之计,深嫉宗枝。守礼以父得罪,与睿宗诸子同处于宫中,凡十余年不出庭院。至圣历元年,睿宗自皇嗣封为相王,许出外邸。睿宗诸子五子皆封郡王,与守礼始居于外。神龙元年,中宗纂位,授守礼光禄卿同正员。神龙中,遗诏进封邠王,赐实封五百户。景云二年,带光禄卿,兼幽州刺史,转左金吾卫大将军,遥领单于大都护。先天二年,迁司空。开元初,历虢、陇、襄、晋、滑六州刺史,非奏事及大事,并上佐知州。时宁、申、岐、薛、邠同为刺史,皆择首僚以持纲纪。源乾曜、袁嘉祚、潘好礼皆为邠府长史兼州佐,守礼唯弋猎、伎乐、饮谑而已。九年已后,诸王并征还京师。
守礼以外枝为王,才识猥下,尤不逮岐、薛。多宠嬖,不修风教,男女六十余人,男无中才,女负贞称,守礼居之自若,高歌击鼓。常带数千贯钱债,或有谏之者曰:"王年渐高,家累甚众,须有爱惜。"守礼曰:"岂有天子兄没人葬?"诸王因内宴言之,以为欢笑。时积阴累日,守礼白于诸王曰:"欲晴。"果晴。愆阳涉旬,守礼曰:"即雨。"果连澍。岐王等奏之,云:"邠哥有术。"守礼曰:"臣无术也。则天时以章怀迁谪,臣幽闭宫中十余年,每岁被敕杖数顿,见瘢痕甚厚。欲雨,臣脊上即沉闷,欲晴,即轻健,臣以此知之,非有术也。"涕泗沾襟,玄宗亦悯然。二十九年薨,年七十余,赠太尉。
子承宏,开元初封广武郡王,历秘书员外监,又为宗正卿同正员。广德元年,吐蕃凌犯上都,乘舆幸陕。蕃、浑之众入城,吐蕃宰相马重英立承宏为帝,以于可封、霍环等为宰相,补署百余人。旬余日,贼退,郭子仪率众入城,送承宏于行在,上不之责,止于虢州。寻死。承宁,天宝初,授率更令同正员,嗣邠王。承寀,至德二载,敦封为煌郡王,加开府仪同三司。与仆固怀恩使回纥和亲,因纳其女为妃,册为毗伽公主。回纥著勋,承寀甚遇恩宠。乾元元年六月卒,赠司空。
唐法,嗣郡王但加四品阶,亲王子例著绯。开元中,张九龄为中书令,奏请宁、薛王男并赐紫,邠王三男衣紫,余二十人衣绯,官亦不越六局郎,王府掾属仍员外置。十五载,扈从至巴蜀,依例著紫。
中宗四男:章庶人生懿德太子重润,后宫生庶人重福、节愍太子重俊、殇帝重茂。
懿德太子重润,中宗长子也。本名重照,以避则天讳,故改焉。开耀二年,中宗为皇太子,生重润于东宫内殿,高宗甚悦。及月满,大赦天下,改元为永淳。是岁,立为皇太孙,开府置官属。及中宗迁于房州,其府坐废。圣历初,中宗为皇太子,封为邵王。大足元年,为人所构,与其妹永泰郡主、婿魏王武延基等窃议张易之兄弟何得恣入宫中,则天令杖杀,时年十九。重润风神俊朗,早以孝友知名,既死非其罪,大为当时所悼惜。中宗即位,追赠皇太子,谥曰懿德,陪葬乾陵。仍为聘国子监丞裴粹亡女为冥婚,与之合葬。又赠永泰郡主为公主,令备礼改葬,仍号其墓为陵焉。
庶人重福,中宗第二子也。初封唐昌王,圣历三年,徙封平恩王。长安四年,进封谯王,历迁国子祭酒、左散骑常侍。神龙初,为韦庶人所谮,云与张易之兄弟潜构成重润之罪,由是左授濮州员外刺史,转均州,司防守,不许视事。景龙三年,中宗亲祀南郊,大赦天下,流人并放还。重福不得归京师,尤深郁怏,上表自陈曰:"臣闻功同赏异,则劳臣疑;罪均刑殊,则百姓惑。伏惟陛下德侔造化,明齐日月,恩及飞鸟,惠加走兽。近者焚柴展礼,郊祀上玄,万物沾恺悌之仁,六合承旷荡之泽。事无轻重,咸赦除之。苍生并得赦除,赤子偏加摈弃,皇天平分之道,固此乎?天下之人,闻者为臣流涕。况陛下慈念,岂不愍臣恓惶?伏望舍臣罪愆,许臣朝谒。傥得一仰云陛,再睹陛圣颜,虽没九泉,实为万足。重投荒徼,亦所甘心。"表奏不报。
三宗诸子
高宗八子:后宫刘生忠,郑生孝,杨生上金,萧淑妃生素节,武后生弘、贤、 中宗皇帝、睿宗皇帝。
燕王忠,字正本。帝始为太子而忠生,宴宫中,俄而太宗临幸,诏宫臣曰: “朕始有孙,欲共为乐。”酒酣,帝起舞,以属群臣,在位皆舞,赉赐有差。贞观 二十年,始王陈。永徽初,拜雍州牧。王皇后无子,后舅柳奭说后,以忠母微,立 之必亲己,后然之,请于帝;又奭与褚遂良、韩瑗、长孙无忌、于志宁等继请,遂 立为皇太子。后废,武后子弘甫三岁,许敬宗希后旨,建言:“国有正嫡,太子宜 同汉刘强故事。”帝召见敬宗曰:“立嫡若何?”对曰:“正本则万事治,太子, 国本也。且东宫所出微,今知有正嫡,不自安;窃位而不自安,非社稷计。”帝曰: “忠固自让。”敬宗曰:“能为太伯,不亦善乎?”于是降封梁王、梁州都督,赐 甲第,实封户二千,物二万段。俄徙房州刺史。忠寝惧不聊生,至衣妇人衣,备刺 客。数有妖梦,尝自占。事露,废为庶人,囚黔州承乾故宅。麟德初,宦者王伏胜 得罪于武后,敬宗乃诬忠及上官仪与伏胜谋反,赐死,年二十二。无子。明年,太 子弘表请收葬,许之。神龙初,追封,又赠太尉、扬州大都督。
原悼王孝,永徽元年,始王许,与杞、雍二王同封。早薨。神龙初,追封及谥。
泽王上金,始王杞。永徽三年,遥领益州大都督。历鄜、寿二州刺史。武后疾 其母,故有司诬奏,削封邑,徙置澧州。久之,后阳若可喜者,表杞王上金、鄱阳 王素节听朝集,义阳、宣城二公主各增夫秩。由是上金为沔州刺史,素节岳州刺史, 然卒不朝。高宗崩,诏上金、素节、二公主赴哀。文明元年,徙王毕,又徙王泽。 历五州刺史。载初中,武承嗣讽周兴诬上金、素节谋反,召系御史狱。上金闻素节 已被杀,即雉经,七子并流死显州。神龙初,追还官爵,以子义珣嗣王。义珣始被 谪,匿身为佣保,而嗣许王瓘〗利其爵邑,告义珣假冒,复流岭外。开元初,以素 节子璆为后,而玉真公主表义珣实上金子,乃夺璆爵,复使义珣嗣王,拜率更令。 薨,子潓嗣。
许王素节,始王雍,授雍州牧。方羁丱,即诵书日千言。师事徐齐聃,淬勉自 强,帝爱之。转岐州刺史,更王郇。母被谮死,出素节为申州刺史。乾封初,诏素 节病无入朝。而实不病,乃著《忠孝论》自明。仓曹参军张柬之以闻,欲帝省其诬, 武后滋不悦,坐受赇降王鄱阳,削封户什七,徙置袁州,锢终身。仪凤三年,为岳 州刺史,更王葛,又徙王,历三州刺史。与上金同追逮赴都,道闻遭丧哭者,谓左 右曰:“病死何可得,而须哭哉?”至龙门驿被缢,年四十三,葬以庶人礼。子瑛 等九人并诛,惟琳、瓘、璆、钦古尚幼,长囚雷州。中宗复位,追故封,又赠开府 仪同三司、许州刺史,陪葬乾陵。诏瓘嗣王,实封户四百。开元初,封琳为嗣越王, 璆嗣泽王。琳至右监门卫将军,子随封夔国公。瓘为卫尉卿,以抑上金子不得封, 贬鄂州别驾。因诏外继嗣王者皆归宗,乃以嗣江王祎为信安王,嗣蜀王礻俞为广汉 王,嗣密王彻为濮阳王,嗣曹王臻为济国公,嗣赵王琚为中山王,武阳王继宗为澧 国公。瓘累迁太子詹事。薨,赠蜀郡大都督。二子解、需皆幼,以璆子益嗣。天宝 十四载,解始袭封王。
璆,初封嗣泽王,降为郢国公,宫宗正、光禄卿,进封褒信王。初,张九龄撰 《龙池颂》,刊石兴庆宫,宗子以为不称盛德,更命璆为颂,建花萼楼北。天宝初, 复拜宗正卿。性友弟聪敏,宗子有一善,无不荐延,故宗室在省闼者多璆所启。薨, 赠江陵郡大都督。三子:谦为郢国公、梓州刺史,巽汝南郡公。钦古封巳国公,子 贲嗣。
孝敬皇帝弘,永徽六年始王代,与潞王同封。显庆元年,立为皇太子。受《春 秋左氏》于率更令郭瑜,至楚世子商臣弑其君,喟而废卷曰:“圣人垂训,何书此 邪?”瑜曰:“孔子作《春秋》,善恶必书,褒善以劝,贬恶以诫,故商臣之罪虽 千载犹不得灭。”弘曰:“然所不忍闻,愿读它书。”瑜拜曰:“里名胜母,曾子 不入。殿下睿孝天资,黜凶悖之迹,不存视听。臣闻安上治民,莫善于礼,故孔子 称‘不学礼,无以立’。请改受《礼》。”太子曰:“善。”四年,加元服。又命 宾客许敬宗、右庶子许圉师、中书侍郎上官仪、中舍人杨思俭即文思殿摘采古今文 章,号《瑶山玉彩》,凡五百篇。书奏,帝赐物三万段,余臣赐有差。又诏五日一 赴光顺门决事。总章元年,释采国学,请赠颜回为太子少师,曾参太子少保,制可。 会有司以征辽士亡命及亡命不即首者,身殊死,家属没官。弘谏以为“士遇病不及 期,或被略若溺、压死,而军法不因战亡,则同队悉坐,法家曰亡命,而家属与真 亡者同没。《传》曰:‘与杀不辜,宁失不经。’臣请条别其科,无使沦胥”。诏 可。帝幸东都,诏监国。时关中饥,弘视庑下兵食有榆皮、蓬实者,悄然命家令寺 给米。义阳、宣城二公主以母故幽掖廷,四十不嫁,弘闻眙恻,建请下降。武后怒, 即以当上卫士配之,由是失爱。又请以同州沙苑分假贫民。会纳妃裴,而有司奏贽 用白雁,适苑中获之,帝喜曰:“汉获朱雁,为乐府歌。今得白雁为婚贽,婚乃人 伦首,我则无惭。”礼毕,曲赦岐州。帝尝语侍臣:“弘仁孝,宾礼大臣,未尝有 过。”而后将骋志,弘奏请数怫旨。上元二年,从幸合璧宫,遇耽薨,年二十四, 天下莫不痛之。诏曰:“太子婴沈瘵,朕须其痊复,将逊于位。弘性仁厚,既承命, 因感结,疾日以加。宜申往命,谥为孝敬皇帝。”葬缑氏,墓号恭陵,制度尽用天 子礼,百官从权制三十六日释服。帝自制《睿德纪》,刻石陵侧。营陵费巨亿,人 厌苦之,投石伤所部官司,至相率亡去。妃薨,谥哀皇后。无子。永昌初,以楚王 隆基嗣。中宗立,诏以主祔太庙,号义宗。开元中,有司奏:“孝敬皇帝宜建庙东 都,以谥名庙。”诏可。于是罢义宗号。妃即裴居道女,有妇德,而居道以妃故拜 内史纳言,历太子少保、翼国公,为酷吏所陷,下狱死。
章怀太子贤字明允。容止端重,少为帝爱。甫数岁,读书一览辄不忘,至《论 语》“贤贤易色”,一再诵之。帝问故,对曰:“性实爱此。”帝语李世勣,称其 夙敏。始王潞,历幽州都督、雍州牧。徙王沛,累进扬州大都督、右卫大将军。更 名德。徙王雍,仍领雍州牧、凉州大都督,实封千户。上元年,复名贤。是时,皇 太子薨,其六月,立贤为皇太子。俄诏监国,贤于处决尤明审,朝廷称焉,帝手敕 褒赐。贤又招集诸儒:左庶子张大安、洗马刘讷言、洛州司户参军格希玄、学士许 叔牙成玄一史藏诸周宝宁等,共注范晔《后汉书》。书奏,帝优赐段物数万。时正 谏大夫明崇俨以左道为武后所信,崇俨言英王类太宗,而相王贵,贤闻,恶之。宫 人或传贤乃后姊韩国夫人所生,贤益疑,而后撰《少阳政范》、《孝子传》赐贤, 数以书让勒,愈不安。调露中,天子在东都,崇俨为盗所杀,后疑出贤谋,遣人发 太子阴事,诏薛元超、裴炎、高智周杂治之,获甲数百首于东宫。帝素爱贤,薄其 罪,后曰:“贤怀逆,大义灭亲,不可赦。”乃废为庶人,焚甲天津桥,贬大安普 州刺史,流讷言于振州,坐徙者十余人。开耀元年,徙贤巴州。武后得政,诏左金 吾将军丘神勣检卫贤第,迫令自杀,年三十四。后举哀显福门,贬神勣叠州刺史, 追复旧王。神龙初,赠司徒,遣使迎丧,陪葬乾陵。睿宗立,追赠皇太子及谥。三 子:光顺、守礼、守义。光顺为乐安王,徙义丰,被诛。守义为犍为王,徙封桂阳, 薨。先天中,追封光顺莒王,守义毕王。
守礼嗣王,始名光仁,授太子洗马。武后革命,畏疾宗室,而守礼以父得罪, 与睿宗诸子闭处宫中十余年。睿宗封相王,许出外邸,于是守礼等始居外,改司议 郎。中宗即位,复故封,拜光禄卿,实封户五百。唐隆元年,进封邠王。睿宗立, 兼检校左金吾卫大将军,出为幽州刺史,遥兼单于大都护,迁司空。开元初,累为 州刺史。时宁、申、岐、薛王同为刺史,皆择僚首持纲纪。守礼惟弋猎酣乐,不领 事,故源乾曜、袁嘉祚、潘好礼皆为邠府长史、州佐,督检之。后还诸王京师,守 礼以外支为王,不甚才而多宠嬖,子六十余人,无可称者。常负息钱数百万。或劝 少治居产,守礼曰:“岂天子兄无葬者邪?”诸王每白上以为欢。岐王尝奏守礼知 雨,?昜帝问故,答曰:“臣无它,当天后时,太子被罪,臣幽宫中,岁被敕杖凡 四三,累创痕肤,前雨则沈懑,霁则佳,以此知之。”因泣下,帝为恻然。薨,年 七十,赠太尉。子承宏、承宁、承寀可记者。承宏,爵广武王,坐交非其人,贬房 州别驾,还为宗正卿。广德元年,吐蕃入京师,天子如陕,虏宰相马重英立承宏为 帝,以翰林学士于可封、霍瑰为宰相。贼退,诏放承宏于华州,死。承宁封嗣邠王。 承寀,煌王,拜宗正卿,与仆固怀恩使回纥和亲,即纳其女为妃,封毘伽公主。薨, 赠司空。唐制:嗣郡王加四品阶,亲王子服绯。开元中,张九龄奏:“宁、薛及邠 王三子为王者赐紫,余皆服绯,官不越六局郎,王府掾属仍员外置。”后从帝至蜀 者皆服紫。
中宗四子:韦庶人生重润,后宫生重福、重俊、殇帝。
长安甲第高入云,此坊居住贺兰生。莫言炙手手可热,须臾为烬灰亦灭。
休道今日任汝欺,人生富贵自有时。一朝天子赐颜色,世人纷纷应始知。
武则天是中国 历史 上第一位女皇帝,虽然武则天是一位女皇帝,但是她的才能已经超越了绝大部分皇帝。
在武则天执政时,武则天任用贤才,知人善用,狄仁杰就是武则天一手提拔上来的,而且武则天开创殿试及试官制度,在对外战争中,武则天收复安西四镇。
唐朝时期人们的思想是比较开放的,尤其是皇室内部思想以及行为更是开放到让后人叹为观止的地步,随便翻开唐朝 历史 ,都会出现很多宫廷内部的混乱事情,在诸多混乱事迹主人公当中,贺兰敏之这个外戚算是一个典型代表人物。
贺兰敏之(642年 671年),字常住,河南洛阳人。唐朝外戚大臣,一代女皇武则天的外甥,韩国公贺兰安石之子,母为韩国夫人武顺。
年轻英俊,风流倜傥,妄行不法。门荫入仕,起家尚衣奉御,授太子左庶子,迁左散骑常侍、弘文馆学士。出继外祖父武士彟,赐姓武氏,袭封周国公,拜太子宾客、检校秘书监。行为不端,配流雷州,恢复贺兰本姓。
贺兰敏之是武则天的外甥,韩国夫人武顺的儿子,魏国夫人贺兰氏(影视剧中贺兰敏月为后人杜撰,真实姓名不可考)的哥哥。 因为她是武则天姐姐唯一的儿子,所以深受武则天的重用,在武则天篡权过程中,贺兰敏之扮演了重要角色,可谁也没有想到,贺兰敏之对一手扶植自己的武则天,不仅没有心怀感激,反而恩将仇报,因此给自己带来悲剧,这一切究竟是为何呢?
咸亨二年(671年),武则天的母亲过世,武后拿出一笔钱,命敏之建筑一座大佛像来为杨姥姥祈福,没想到敏之竟将做佛事的绸缎中饱私囊。敏之既死,武后便召回武元爽之子武承嗣,做武士彟的后嗣。
当初,武则天之父武士彟迎娶相里氏为妻,生下武元庆与武元爽兄弟。后来,再婚迎娶杨姥姥,生下武则天姊妹三人。
武则天成为皇后以后,循例大封母族,并封母亲杨姥姥为荣国夫人、武顺为韩国夫人。不过,武士彟死后,武元庆与武元爽对继母杨姥没有礼貌,武后便将这两位兄长流放外地。
兄长死后,便以姊姊韩国夫人的男儿,贺兰敏之做武士彟的后嗣,并让他改姓武,“弘文馆编《三十国春秋》一百卷”“朝内士子交游甚众”,累官至兰台太史令、左散骑常侍,袭周国公。
起初,韩国夫人因为武后的关系,得以随意出入皇宫,她年轻貌美的女儿贺兰氏也时常随行,母女两人颇得高宗喜爱。高宗封贺兰氏为魏国夫人,有意想将她纳为嫔妃,但又知道武后一定不准。武后对外甥女也很顾忌,便寻机毒杀她。敏之因为妹妹的丧事而入宫吊唁,高宗一见到他,悲恸哭道:「我一早上朝前看她还好好的,没想到退朝后她竟然就身亡了,怎么会这样突然?」敏之听完,只是号哭而没有响应。武后得知后,心想:「这孩子在怀疑我!」从此对她开始心生厌恶。
其母武顺的墓碑立于乾封三年(668年),大约死于那一年。而贺兰氏则是死于乾封元年。 “和外祖母通奸这一条,放在古今中外任何时期都会让人大跌眼镜。八九十岁的老外婆和二十多岁的外孙子通奸,真是让人匪夷所思。甚至后来,荣国夫人去世,他竟然在荣国夫人的丧期还没有过的时候,公然又招妓嫖娼。这简直令人大吐槽!
贺兰敏之身份的特殊性
武则天的父亲是武士彟,他娶的第一个老婆是相里氏,为其生下武元庆和武元爽两兄弟,在相里氏死后,武士彟才娶了武则天的母亲杨氏,其为武士彟生下三个女儿,分别是老大武顺、老二武则天以及无名氏老三。
因为荣国夫人杨氏没有生下儿子,所以在武则天父亲武士彟去世之后,两个同父异母的哥哥武元庆以及武元爽对武则天母女一家人都十分不友好,甚至根据一些史料记载,武则天在年幼时很有可能被两个哥哥欺侮过,这件事情直接导致武则天对两位哥哥记恨一辈子。
随着武则天得到李治宠幸,并且被王皇后从感业寺中弄出来之后,武则天就靠着自己的手段迅速获得李治的宠爱,最终击败王皇后以及萧淑妃,让自己成为后宫之主。在武则天不断上位的过程中,曾经对她有过欺负的两位哥哥,都遭到了武则天收拾,就连没有欺负过自己的武惟良以及武怀运都和武元庆与武元爽一起被武则天发放到地方任职去了,足以见得武则天对他们的不满。
既然自己的哥哥们都被武则天发放到地方任职去了,那么武则天上位过程中靠谁帮助自己呢?这个时候贺兰敏之就出现了,他是武顺的儿子,和武则天没有什么仇恨,因此得到武则天重用,将其赐武姓,让其继承父亲武士彟的周国公爵位。
武则天此举,很明显就是在为贺兰敏之铺路,从某种程度而言,武则天也是在为自己接下来的篡位做铺垫,贺兰敏之成为武则天篡权的关键人物。可惜后来发生的一些事情,与武则天最开始的预期出现偏差,并且直接导致武则天与贺兰敏之两人反目成仇。 贺兰一门血统高贵,可敏之的母亲和妹妹,甚至贺兰敏之自己,都沦为帝后的玩物。因此,贺兰敏之恨透了武氏和李氏,在仇恨的驱使下,他扭曲了,他要向她复仇。
贺兰敏之本就“挟爱佻横”,桀骜不驯,恃宠而骄。对于敏之种种恶行,让武则天暴怒不已,便下令将他流放到雷州,并恢复他的本姓贺兰。当他来到韶州时,以马缰绳自缢而死。武则天当时都忍了,甚至非常偏袒她这位甥男。直至多年以后,她才指出贺兰敏之十条大罪(主要是生活作风问题,包括与毑母杨姥姥通奸,强暴太平公主的侍女,强暴姨弟妇准太子妃等等),将其流放岭南,并将其刺杀于流放途中。在朝中曾与他友好的人,后来大都被流放到岭南。
贺兰敏之才名远扬,他在弘文馆的时候,曾经编《三十国春秋》一百卷(南朝梁的萧方等也曾编过一部《三十国春秋》),现今此书只剩下辑本一卷。“朝内士子交游甚众”,武则天将其甥男选定为自己的得力助手,将二十多岁的贺兰敏之袭爵周国公,赐姓武氏。打算利用侄子和外甥辅助自己登基为帝。无奈亲人不争气,还想杀自己,很令人恶寒。
贺兰敏之与武则天反目成仇
贺兰敏之的母亲武顺,是武则天的大姐,她得到武则天的照顾,能够自由出入武则天寝宫,由于其年纪轻轻就守寡,因此比较寂寞,再加上李治当时正好对武则天有些厌倦,结果在关键时刻,武顺顺利投入李治怀抱,不仅如此,武顺还带着自己女儿贺兰氏一起伺候李治,让李治好生快活。
李治在和武顺母女两人快活的同时,武则天已经对她们产生杀心,并且在酝酿一场意外,很快这场意外就等来了机会。在李治和武则天泰山封禅之时,被武则天发放到地方任职的堂哥武惟良以及武怀运当算趁机巴结武则天,就送给武则天一些珍贵特产。
贺兰氏去世后,武顺深感自己处于危险之中,她明白武则天肯定不会放过自己,成天提心吊胆,不久后便跟随女儿贺兰氏而去,武则天顺利铲除多名竞争对手。在武顺以及贺兰氏相继去世后,贺兰敏之早已从其中发现端倪,断定母亲和妹妹两人就是被武则天所害,虽然他没有直接说出来,可在心中却对武则天很是不爽,打算等待机会报仇雪恨。
可以说从武顺以及贺兰氏被武则天害死的那一刻开始,贺兰敏之和武则天之间的梁子就算结下了,这是深仇大恨,很难和解,就算武则天在事后打算用不断扶植贺兰敏之的方式来缓解贺兰敏之心中的仇恨,依旧无济于事。
贺兰敏之年轻英俊、才华横溢、出身高贵、风流倜傥,然而很有可能是因少年乱伦阴影,导致心理变态。《资治通鉴》称“敏之貌美”,《旧唐书》云其“年少色美”。
司卫少卿杨思俭之女被选为太子李弘之妃,眼看着婚期将至,敏之听说此女甚美,竟作出禽兽不如的强奸之行。
后来改选裴居道之女为太子妃。更值得称奇的是,传闻与自己的毑母,杨姥姥(荣国夫人,武则天的母亲)有绯闻,平日仗着杨姥姥的关系恃宠而骄,为人轻佻,让武后很不高兴。杨姥姥的丧期还没有过,敏之便已换下丧服,招妓奏乐享乐。当时太平公主年幼,前往武家人的宅邸时常有许多宫女随行,而敏之逼淫这些随行的侍女。
贺兰敏之的言行猖狂到什么地步呢?
贺兰敏之的悲剧
在武则天的不断扶植下,贺兰敏之不仅继承了武士彟的周国公爵位,还成为太子左庶子以及弘文馆学士等重要官员,原本就帅气逼人、风流倜傥的贺兰敏之,在权力逐渐增加之后,手上能够掌握的东西实在太多,接近武则天身边重要人物的机会也不断增多。
贺兰敏之接近的第一个重要人物就是武则天的母亲荣国夫人杨氏,武则天为了能够随时传唤贺兰敏之,就让他和自己的母亲荣国夫人住在同一个宫殿当中,结果贺兰敏之为了报复武则天,居然将外婆荣国夫人给玷污了,更加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经过此事之后,荣国夫人居然没有责怪贺兰敏之,反而与他继续保持不正当关系,甚至处处维护贺兰敏之。
诱奸准太子妃
有了荣国夫人的庇护,贺兰敏之在宫中可以说是毫无忌惮,就连武则天也不敢拿他怎样,只能眼睁睁看着贺兰敏之继续作死。拿下荣国夫人之后,贺兰敏之将毒爪伸向追太子妃杨氏那里去了,当时武则天为太子李弘物色了一个最佳太子妃人选杨氏,原本两人都要成婚了,结果杨氏被贺兰敏之诱骗玷污,这场婚事只能作罢,为了掩盖丑事,杨氏最终被赐婚给贺兰敏之,可是贺兰敏之娶了杨氏之后,居然又玷污了杨氏的弟媳,引起一家人对贺兰敏之的极度不满。 贺兰敏之虽然聪明英俊,但是生性好色放荡,喜欢猎奇。武则天的长子李弘当时已经长大成人,准备纳妃了,本来已经选定了杨家的女儿做太子妃。马上就要举行婚礼了,贺兰敏之却施展手段诱奸了杨小姐。武则天又气又急,只好临时取消了婚礼。 后来又因他的母亲毒害武则天未果而自杀身亡。自此,他十分痛恨武氏一族,发誓要报复她们。而他所谓的报复也就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他勾引所有跟武氏李氏有关的女子,连自己的外祖母,荣国夫人也没有放过。
强奸太平公主的随行宫人,还对太平公主图谋不轨
不仅如此,丧心病狂的贺兰敏之连年幼的太平公主都不放过,在太平公主和宫女一起到荣国夫人宫中玩耍之际,贺兰敏之诱骗宫女进行玷污,根据一些史料分析来看,当时贺兰敏之很有可能连太平公主也没有放过。
经过这些丑事之后,武则天已经对贺兰敏之忍无可忍,所以在母亲去世之后,就打算收拾一番贺兰敏之了,谁曾想贺兰敏之继续作死,连荣国夫人的丧期都没有结束,就因为与歌姬寻欢作乐被武则天抓住把柄直接罢官流放。
贺兰敏之流放途中,太平公主带着十几个杀手追赶而去,在半路上就把贺兰敏之给了结了,从太平公主追杀贺兰敏之一事来看,更加增加了当年贺兰敏之玷污太平公主的可能性,要不然太平公主也不至于对其有如此大的仇恨,非要去追杀他。
贺兰敏之的悲剧,实际上和自己在特殊环境中养成的嚣张跋扈有关,同时也和武则天制造的仇恨有关,正是在仇恨的蒙蔽以及野心的驱使下,贺兰敏之才会做出那么多让人叹为观止的事情,也正是因为这些事情,直接导致了贺兰敏之的悲惨结局,不过从 历史 的发展来看,贺兰敏之从一开始就只是武则天的一个棋子而已,不管他有没有犯错,他的命运都不掌握在自己手中!
贺兰敏之死亡记载
正史
敏之,武后姊韩国夫人之男也。武后既诛惟良怀运,乃以敏之为其父士彟嗣,累拜左侍极兰台太史,袭爵周国公,改姓武氏。敏之挟爱佻横,多过失,后暴其恶,流雷州,中道以马缰自缢死。
《资治通鉴 卷二百二唐纪十八》记载:武元庆等既死,皇后奏以其姊子贺兰敏之为士彟之嗣,袭爵周公,改姓武氏,累迁弘文馆学士、左散骑常侍。魏国夫人之死也,上见敏之,悲泣曰:“向吾出视朝犹无恙,退朝已不救,何仓卒如此!”敏之号哭不对。后闻之,曰:“此儿疑我!”由是恶之。敏之貌美,烝于太原王妃;及居妃丧,释衰绖,奏妓。司卫少卿杨思俭女,有殊色,上及后自选以为太子妃,昏有日矣,敏之逼而淫之。后于是表言敏之前后罪恶,请加窜逐。六月,丙子,敕流雷州,复其本姓。至韶州,以马缰绞死。朝士坐与敏之交游,流岭南者甚众”。
乾封元年,荣国夫人杨姥姥已经88岁高龄。史书上记载她和自己的孙男贺兰敏之有乱伦的暖昧关系,谓“敏之既年少色美,烝于荣国夫人,恃宠多愆犯,则天颇不悦之”。敏之是韩国夫人之子,魏国夫人之兄,在武氏兄弟被杀被贬之后,他被承认为武士彟的嫡嗣,袭爵周国公,改名武敏之,当时不到三十岁。咸亨二年(671年),贺兰敏之被除名贬死,罪状为:与毑母通奸;贪污武则天拨给荣国夫人造佛像追福的瑞锦;逼淫高宗和武则天为太子物色的杨氏女;为荣国夫人服丧期间不遵礼制,饮酒作乐;调戏年幼的太平公主及其随从宫人。但根据出土的贺兰敏之墓志,学者们又认为贺兰敏之真正的死因是与武则天的矛盾。
野史
说法一:贺兰敏之:这个家伙本无名位,他之所以能在唐史上留名,完全因为他是武则天姐姐的儿子,他的姨妈是皇后,母亲和姐姐同时和高宗通奸,武则天对他忍无可忍杀了他。据《唐书》,唐朝有贺兰敏之,原本是贺兰姓,后改姓武,说是武则天父亲的后代,此为冒武姓者。贺兰敏之则是个出了名的无法无天之纨绔公子,其父亡后,寡居的母亲和姐妹因为皇后的武则天女皇的引荐,皆得到唐高宗的宠幸,分别封为韩国夫人和魏国夫人,自然贵不可言,而且据说此子十分俊美,很得其姥姥,即当今武则天女皇之母杨姥姥的宠爱,可以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于是无法无天起来。史书有记,太平公主幼时也常到其姥姥家,所带宫女尽被其这位姨兄这位贺兰敏之淫弄,连尚是幼童的她也差点遭其毒手。后来更有甚者,高宗和则天女皇为太子李弘选了一名太子妃崔氏,姿容殊丽,竟被贺兰敏之于新婚前夜给奸淫了,使太子无法完婚。奇怪的是,时为皇后的武则天女皇一直护着她这个为非作歹的甥子,直到二十年后,不知为什么将这些旧帐全翻了出来,贬贺兰敏之到岭南。据记是死于途中,后世看来是路上被人杀掉了。而且是其姨妹太平公主亲自带人追杀。
说法二:太平公主幼时常到姥姥荣国家去。当时姨哥贺兰敏之因和杨姥姥私通,也常在姥姥家。在太平公主来往于姥姥家的日子里,侍女遭到过姨哥的强奸。《旧唐书·贺兰敏之传》说:“时太平公主尚幼,往来荣国(指武则天母亲杨姥)之家,宫人侍行又尝为(贺兰)敏之所逼。俄而奸污事发,配流雷州,行至韶州,以马缰自缢而死”。武则天可以容忍甥男与自己的母亲私通,但不能容忍他奸污自己钟爱的小女儿,因此这件事一出,就坚决把贺兰敏之除掉了。
贺兰敏之一死,武家后继无人,武则天无奈,哥哥武元爽和武元庆已经被自己弄死,只能把武元爽的儿子从流放地召回来武承嗣,继承武家的爵位。
武承嗣可比贺兰敏之乖巧懂事多了,他知道这个姑母太强大了。如果还想着向姑母讨什么杀父之仇,无异于以卵击石。他一辈子都乖乖地当自己的侄子,总算在武则天手下混得了一个富贵平安。
这一切原本该是贺兰敏之的。武则天从 情感 和血缘上,也最偏袒于他。可惜,贺兰敏之自己不是能屈能伸的料。让他像武承嗣和武三思那样仰人鼻息的活着,会让他更加生不如死,那就不如一死就解脱吧!起码,武则天继续自己的权力路程,他可以在另外一个世界同母亲和妹妹团圆。
李弘,生于公元653年,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 唐高宗李治的第五个儿子,生于女皇武则天的长子,显庆元年(656年)被册立为皇太子。 上元二年(675年),随洛阳,在双璧宫绮云殿猝死,享年23岁。 唐朝第一个死后追封皇帝的太子。
唐高宗访问东都洛阳,作为皇太子李弘纳王妃,首先选择了司卫少卿杨思俭的女儿。 结婚的日子快到了,外甥贺兰敏之听说这个女人很美,做出了厚颜无耻的强权行为。 唐高宗不得已选定了裴居道的女裴氏。礼官表示要在白雁举行婚礼,正好在宫廷后苑被捕获。 唐高宗很高兴,“汉朝抓朱雁建立了强大的宗庙,现在抓白雁是健全的伦常。 过去宗庙的事广为人知,现在也是这样了,我对道德修养没有了罪恶感。 ”裴氏成世子妃后非常有妇德,高宗经常对侍臣说:“东宫内事,你不用再担心了。”
《新唐书》和《唐会要》记载了李弘很可能被武则天鹊杀死的传言。 这个见解有以下理由。
一、李弘被父亲高宗溺爱,立为皇太子后,仁孝谦谨,以礼迎士,属东西方之心。 中后期的高宗认为人体不行,有提前向皇太子禅让的意思。 但由于那时武则天政冶的春风得意,李弘阻碍了其权力。
二,李弘和武则天存在分歧,关键表现在两件事上。 第一个出生于咸亨二年(671年)。 李弘逗留在北京长安监国,发现宫殿里有两个同父异母的姐姐义阳公主和宣城公主被囚禁。 两人是母亲肖淑妃的惩罚,老了也不能嫁人。 李弘怀着慈悲心请求父亲允许他们嫁人,但违背武后的意愿,不爱父皇。二是皇太子的王妃选择不顺利。 武则天挑选的第一位世子妃是司卫少卿杨思俭的女儿。 但是,决定结婚日期后,陈某被武则天的侄子贺兰敏之占领,婚姻大事被破坏。 在客观性方面,很可能与李弘同母后老丈人的宿怨和疏远。
杨思俭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杨思俭咸亨二年、杨思俭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