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战役 援朝抗美五大战役

金汇小助手 HTX交易所 2023-02-12 18 0

本篇文章主要给网友们分享五大战役的知识,其中更加会对援朝抗美五大战役进行更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记得关注本站!

抗美援朝五大战役分别叫什么名字?

抗美援朝五大战役分别叫清川江战役、长津湖战役、上甘岭战役、飞虎山阻击战和金城战役。

清川江地区围歼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同美军进行的一场战役,志愿军西线部队经过连续7昼夜作战,彻底粉碎了麦克阿瑟的“总攻势”。

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发生在长津湖地区的一场战役。长津湖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3个军,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与武器装备世界一流、战功显赫的美军第10军,于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在朝鲜长津湖地区进行了直接较量。

上甘岭战役,美军方面称之为三角山战役,是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在上甘岭及其附近地区展开的一场著名的战役。

金城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的第三阶段,是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一次战役。此役中国人民志愿军歼敌5.3万余人,将南朝鲜军4个师打残,收复阵地160余平方公里,有力地配合了停战谈判。

飞虎山阻击战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一次战役,志愿军第38军112师335团阻击敌人,为志愿军第38军、第39军、第40军、第42军、第50军、第66军在朝鲜战场西线部署形成包围之势赢得了时间和战机,让拥有大量飞机、火炮、战车的“联合国军”陷入了我军的“诱敌深入”计划。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五大战役

著名的五大战役?

1、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后期各诸侯义军也参战),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带动诸侯义军一起最终全歼王离军,并于数月后迫使另二十万章邯秦军投降。从此项羽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经此一战,秦朝主力尽丧,名存实亡。

2、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3、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

4、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

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分裂为后秦和后燕为主的几个政权。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

5、萨尔浒战役是1619年(明万历四十七年,后金天命四年)二三月间,在明朝与后金的战争中,努尔哈赤在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大伙房水库附近),以及萨尔浒附近地区大败明军四路进攻的反击战,是明朝与后金辽东战争中的战略决战。

萨尔浒之战以明朝攻围后金,后金防卫反击的形式发生,在这次战役中,后金军在作战指挥上运用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方针,5天之内连破三路明军,歼灭明军约5万人,缴获大量军用物资,此战役以明军大败而告终。此战役是明清战争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明清兴亡史上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争,是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五大战役的名字

五大战役的名字

五大战役的名字五大战役,大家都知道抗美援朝这一场战争的五大战役,十分的激烈,而且关于抗美援朝是有五场战役的,我和大家一起来看看五大战役的名字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五大战役的名字1

1、第一次战斗。

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5日,共12天。义勇军进行五大战役了大胆的战役迂回,配合前线主力果断英勇进攻,取得了战场主动权,取得了第一次胜利,歼灭敌军1.55万余人。他们把敌人从鸭绿江驱赶到青川以南,粉碎了吞并朝鲜的计划,并在感恩节(11月23日)前结束战争。

2、第二次战斗。

1950年11月6日至12月24日,历时29天。它收复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除向阳以外的38线以北的全部领土,迫使敌人转向38线以南防御,基本扭转了战局。

3、第三次战斗。

从1950年12月31日到1951年1月8日,历时八天。这是志愿军进入朝鲜后第一次大规模进攻准备防御的敌人。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7天7夜,歼敌1.9万余人,前进80至110公里。

4、第四次战斗。

1951年1月25日至1951年4月21日,历时87天。这场战斗消灭了78000多名敌人。敌人每天前进不到1.5公里。志愿者赢得了战略预备队集合的时间。

5、第五次战斗。

1951年4月22日至6月10日,历时50天。这场战役歼灭敌方人员8.2万余人,消耗和俘获了大量敌方物资装备,训练了刚刚进入朝鲜战争的部队。

五大战役的名字2

第一次战役

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的首次反击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秘密入朝后,美军仍判断中国不会出兵,而继续分兵冒进。10 月25日,在鸭绿江以南50公里处的温井地区,志愿军首战南朝鲜军,抗美援朝战争从此正式开始。11月1日晚,中美两国军队的第一次交战 ——云山之战打响。2日,志愿军攻克云山。在第一次战役中,志愿军抓住敌人骄傲轻敌、分兵冒进的良机,利用敌军怕近战夜战的弱点,采取隐蔽接近敌人,乘敌不备突然发起反击的方式,歼灭敌军1.5万人。第一次战役的胜利,挫败了敌人在感恩节(11月23日)前占领全朝鲜的企图,取得了同优势装备的“联合国军”作战的经验,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使朝鲜人民军获得了整顿的时间。

第二次战役

1950年11月25日至12月24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人民军的配合下,在朝鲜北部地区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的反击战役。美国侵略军虽遭第一次战役打击,却还认定中国军队不可能大规模入朝,认为其参战兵力不过6至7万人,仍企图迅速占领全朝鲜。11 月6日,“联合国军”开始试探性进攻。24日便集中美英军队全部及南朝鲜军队大部共22万余人,分东西两线,主力置于西线,向北发动“圣诞节结束朝鲜战争”的总攻势。为粉碎敌军攻势,中国人民志愿军经请示中央军委,决定利用美恃强骄傲的情绪,采取“诱敌深入,寻机各个歼敌”的方针,将敌诱至定州、香枳山、新兴洞、妙香山等志愿军预定地区,然后突然反击,在运动中歼灭敌军。11月25日,在志愿军按计划示弱节节阻击后撤的情况下

敌进至志愿军预定作战地区。志愿军趁敌立足未稳,于25日黄昏和27日黄昏,相继在西线、东线发起反击,重创敌军。12月1日,敌军丢弃大量武器装备,向三八线及其以南地区撤逃。12月5日,中朝人民军队收复平壤并继续向三八线推进。17日,中朝人民军队于追击中占领咸光,24日收复兴南。残敌从海上脱逃,战役遂告结束。第二次战役,共歼灭“联合国军”3.6万人(其中美军2.4万人),收复了三八线以北除襄阳以外的全部失地,并解放了三八线以南的瓮津半岛和延安半岛,迫使“联合国军”转入防御,从而扭转了朝鲜战局,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战略意义最重大的一次胜利。第二次战役粉碎了美军的“圣诞节攻势”,造成“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最惨重的军事败绩”。麦克阿瑟于12月3日在向美国总统的报告中承认:美国是“在完全新的情况下,和一个具有强大军事力量的,完全新的强国进行一次完全新的战争。”

第三次战役

1950年12月31日至1951年1月8日,中朝人民军队联合发起的进攻战役。在这次战役之前,12月4日,中朝军队成立了联合司令部(简称“联司”),实现了统一指挥。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朝鲜人民军方面的`金雄任副司令员,朴一禹任副政治委员。美国侵略军被击退到三八线以后,一面利用既设阵地进行防御;一面抛出“停火建议”,企图争取时间调整部署,重整军队再行北犯。为粉碎敌人这种阴谋,中朝人民军队决心不予敌以喘息之机,集中31万余人兵力,于12月31日17 时,迅即发起第三次战役。采取正面突破、穿插迂回、分割围歼的战法,迅速突破敌三八线既设阵地。1951年1月2日,敌军开始全线撤退。1月4 日,中朝人民军队解放汉城。5日,渡过汉江,至8日,占领水原、利川、骊州、原州一线。此时,敌军已撤至三七线附近。中朝人民军队识破了敌有计划向南退却,诱己深入待机反扑的企图,加上运输线延长,供应困难,为避免主力前出过远,遂于1月8日果断地停止追击,战役即告结束。这次战役,共歼灭“联合国军”1.9万余人,解放了汉城及三七线以北较大的地区,粉碎了敌人在联合国玩弄的停战阴谋及固守三八线,争取时间,准备再战的企图,进一步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威望与影响,加深了敌人的内部矛盾及失败情绪。

第四次战役

1951年1月25日至4月21日,中朝军队在三八线南北地区进行的防御战役。美军为挽回失败的影响,缓和内部矛盾,稍经整顿补充,即以汉城为主要突击方向,于1月25日对中朝军队发动全线进攻。这次进攻由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官李奇微统一指挥,集中兵力23万余人,企图乘中朝军队连续作战未得休整补充之机,将其压回到三八线以北。中朝军队为制止敌军进攻,争取时间掩护后方二线兵团的集结,在未经休整补充的困难情况下,对进攻之敌实施积极的防御作战。整个战役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月25日开始,中朝军队以三个军在汉江南北地区依托野战工事进行防御作战,有力地箝制了敌人主要进攻集团。第二阶段,从2月17日开始,中朝人民军队在全线转入机动防御,大量歼灭进攻之敌。3月14日,中朝军队主动撤离汉城。至4月21日,将敌阻于三八线附近地区。此时,敌军发现志愿军二线兵团已到达集结地域,便停止进攻,第四次战役遂告结束。这次战役,历时87天,中朝人民军队共歼敌7.8万余人,使敌人平均每天前进不到1.5公里。中朝军队以空间换取时间,终于坚持到战略预备队到达,为下一次战役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五次战役

1951年4月22日至6月1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在三八线附近地区,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的反击战役。还在第四次战役中,“联合国军”即在正面进攻的同时,积极准备在中朝军队侧后方登陆,企图“在朝鲜蜂腰部(安州至元山)建立新防线”。中朝人民军队为粉碎敌人的登陆计划,夺取战场主动权,继续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对敌进行了第五次战役。这次战役历时50天,分为三个阶段,双方共投入100多万军队,相互进行了激烈的攻防作战,是朝鲜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这次战役共歼敌8.2万人,粉碎了敌人企图在中朝军队侧后登陆、配合正面进攻、在朝鲜蜂腰部建立新防线的计划,摆脱了中朝军队在第四次战役中的被动局面。同时,经过这次战役的较量,迫使敌人对中朝人民军队的力量重新作出估计,不得不转入战略防御,并接受停战谈判。

五大战役的名字3

只有两场有名字,其他的都分为第一次,到第五次

上甘岭战役

1952年10月14日,美军向上甘岭地区志愿军第15军防守的阵地发起进攻。战役历时43天,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双方围绕两个高地表面阵地展开激烈争夺;第二阶段表面阵地为美军占领,志愿军与敌展开坑道战击;第三阶段志愿军发起决定性反击,迫敌停止进攻。上甘岭战役,志愿军共毙伤俘敌2.5万余人。

点评:上甘岭战役是阵地战阶段打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志愿军依托坑道,在纵深炮火的支援下,成功地抵抗住有优势兵力火力之敌的连续猛攻,创造了现代战争史上坚守防御作战的范例。上甘岭战役的胜利,标志着志愿军在整个正面战场完全掌握了主动权。“联合国军”自此以后再也没有发动较大规模的进攻。

金城战役

1953年6月,正当各方准备签字实现停战时,6月18日凌晨发生了李承晚蓄意破坏谈判协议的事件。为保证朝鲜停战后形势的稳定,我军决定再打一仗,选定了金城以南南朝鲜军的阵地作为攻击目标。7月27日,战役结束。金城之战,志愿军共消灭敌人5.3万人,巩固占领阵地160余平方公里。

点评:金城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一战,该战役是整个战争中志愿军进行的惟一一次战役规模的阵地进攻作战,是我军战史上具有开创性的作战实践。战役贯彻了“稳扎狠打”的指导方针,集中优势的兵力、火力,形成强大的进攻力量。该战役的胜利保证了朝鲜停战后形势的稳定。

抗美援朝的五战五捷是哪五大战役

1、第一次战役。

从1950年10月25日开始,至11月5日结束,共12天。志愿军实施大胆的战役迂回,配合正面主力坚决勇猛地进攻,取得了战场上的主动权,赢得了初战胜利,歼敌1.55万余人。把敌人从鸭绿江边赶到清川江以南,粉碎了敌妄图于“感恩节”(11月23日)以前吞并朝鲜、结束战争的计划。

2、第二次战役。

从1950年11月6日开始,至12月24日结束,共29天。收复了三八线以北除襄阳以外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全部领土,迫敌于“三八线”以南转入防御,基本上扭转了战局。

3、第三次战役。

从1950年12月31日开始至1951年1月8日结束,共8天。是志愿军入朝后首次大规模向预有防御准备之敌的进攻。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并肩连续作战7昼夜,歼敌1.9万余人,向前推进80至110公里。

4、第四次战役。

从1951年1月25日开始,至4月21日结束,历时87天。此役共歼敌7.8万余人,敌每天前进不到1.5公里,志愿军赢得了掩护战略预备队集结的时间。

5、第五次战役。

从1951年4月22日开始,至6月10日结束,共50天。此役共歼敌8.2万余人,消耗与缴获了敌大量物资装备,锻炼了刚入朝参战的部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大战役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五大战役和援朝抗美五大战役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