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君 安阳君华阳夫人

金汇小助手 HTX交易所 2023-01-10 38 0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安阳君,以及安阳君华阳夫人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赵国君王世系表历史年表?

赵国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安阳君,战国七雄之一。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相关资讯,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赵国君王世系表安阳君

纵向为祖孙、父子关系,横向为兄弟关系。亲兄弟之间一般左为兄,右为弟。圆圈内的序号为在位顺序。括号内的年代为在位时间段。

赵国历史年表:

前403年:【赵】周王赐赵烈子为侯爵, 是为烈侯,追尊献子为献侯。

前400年:【赵】烈侯卒,弟武公继位。

前387年:【赵】武公卒,烈侯太子章继位,是为敬侯。

前386年:【赵】武公子朝作乱失败奔魏。敬侯以邯郸为都。

前385年:【赵】败齐于灵丘。

前384年:【赵】救魏败齐于廪丘。

前383年:【赵】魏败赵于兔台。筑刚平以侵卫。

前382年:【赵】齐魏救卫取刚平。

前381年:【赵】借楚兵伐魏,取棘蒲。

前379年:【赵】拔魏黄城。伐卫不胜。

前378年:【赵】伐齐救燕,至桑丘。

前377年:【赵】侵中山战于房子。

前376年:【赵】与韩、魏灭晋。伐中山。

前375年:【赵】敬侯卒,子成侯种继位。

前374年:【赵】公子胜与成侯争位作乱。

前372年:【赵】太戊午任相。伐卫,取乡邑七十三。魏败赵于蔺。

前371年:【赵】败秦于高安。

前370年:【赵】伐齐至鄄。魏败赵于怀。同年,取郑地与韩交易。

前369年:【赵】伐魏,围魏惠王于椽***氵旁***泽。

前368年:【赵】伐齐至长城。与韩攻周。

前367年:【赵】与韩分周为二。

前366年:【赵】伐齐至阿下。

前365年:【赵】攻卫,取甄。

前364年:【赵】于石阿救魏击秦。

前363年:【赵】救魏于少梁击秦。

前362年:【赵】魏败赵于浍。

前361年:【赵】与韩攻秦。

前360年:【赵】助魏攻齐。

前359年:【赵】与韩、魏分晋,封晋君以端氏。

前358年:【赵】成侯与魏惠王会于葛孽。

前356年:【赵】与齐、宋会于平陆。

前354年:【赵】魏伐赵,围邯郸。

前353年:【赵】魏拔邯郸。求救于齐。

前351年:【赵】魏退出邯郸,双方于漳水盟约。秦攻蔺。

前350年:【赵】成侯卒,公子纟世***下木***与太子争位失败奔韩,太子继位,是为肃侯。

前349年:【赵】夺晋君端氏,徙处屯留。

前348年:【赵】与魏会于阴晋。

前347年:【赵】公子范袭邯郸,失败而死。

前346年:【赵】朝周。

前344年:【赵】攻齐,拔高唐。

前343年:【赵】公子刻攻魏首垣。

前340年:【赵】伐魏。

前334年:【赵】苏秦至赵,说服赵肃侯合纵诸侯以拒强秦。

前333年:【赵】攻魏黄,不胜,筑长城。

前332年:【赵】齐、魏伐赵,决河水退敌。

前328年:【赵】赵、秦战于河西,赵疵被杀。秦取蔺、离石。

前327年:【赵】韩举与齐、魏交战,死于桑丘。

前326年:【赵】肃侯卒,王诸侯会葬,子武灵侯继位。

前325年:【赵】以阳文君赵豹为相。灵王年少,以故臣肥义等老臣辅政。

前323年:【赵】筑高阝。

前322年:【赵】与韩会于区鼠。

前318年:【赵】五国互相称王,武灵侯以为耻,遂自降爵为君。

前317年:【赵】与韩、魏攻秦不胜。齐败赵于观泽。

前316年:【赵】秦取赵中都、西阳。

前315年:【赵】召公子职于韩,立为燕王,使乐池送之。

前313年:【赵】秦拔蔺,大将赵庄被俘。

前312年:【赵】赵何攻魏。

前310年:【赵】灵王娶孟姚为后,是为惠后。

前309年:【赵】王出九门,为野台,以望齐、中山之境。

前308年:【赵】秦武王王卒,武灵王使代相赵固入燕迎秦公子稷送归继位。使甘茂攻韩宜阳。

前307年:【赵】武灵王为加强军队战斗力,在楼缓、肥义的支援下实行胡服骑射,不久赵国强盛起来。

前306年:【赵】略中山,至宁葭。西略胡地至榆中。使楼缓之秦、仇液之韩、王贲之楚、富丁之魏、赵爵之齐。代相赵固主胡,致其兵。

前305年:【赵】攻中山,中山献地求和。

前303年:【赵】伐中山。

前301年:【赵】复攻中山。攘地北至燕、代;西至云中、九原。

前299年:【赵】五月,武灵王传位于少子何,是为惠文王,武灵王自号‘主父’。主父欲观秦地及秦王,遂微服入秦。

前297年:【赵】主父至代西行遇楼烦王于西河。楚怀王投赵,惠文王未敢纳之。

前296年:【赵】灭中山,迁其王于肤施。封长子章为代安阳君,使田不礼相之,君臣久怀异志。

前295年:【赵】主父愧安阳君之臣于惠王。与安阳君、惠文王游于沙丘。安阳君趁机攻惠文王并杀肥义,失败后逃入主父驻地。相国公子成***安平君***、司寇李兑率兵围主父行宫强行搜出安阳君并杀之,因惧主父问罪遂囚困主父于宫内达三月,主父饿死。同年,合齐、燕共灭中山。

前290年:【赵】赵梁为将与齐合兵攻韩,至鲁关下。

前288年:【赵】秦取桂阳。

前287年:【赵】赵梁为将攻齐。

前286年:【赵】韩徐为将攻齐。

前284年:【赵】会燕伐齐。

前283年:【赵】与秦再伐齐,齐使苏厉至函于赵王,说以利害遂止。同年,赵王得楚和氏璧。秦王闻之,诈以十五城换和氏璧,赵王使蔺相如携璧使秦,最终完璧归赵。

前282年:【赵】乐毅为将攻魏伯阳。秦怒赵背盟,拔赵二城。

前281年:【赵】秦拔赵石城。

前280年:【赵】秦取二城。与魏伯阳。以赵奢为将攻齐取麦丘。

前279年:【赵】廉颇为将攻齐。与秦昭襄王会于渑池,蔺相如两屈秦王。

前276年:【赵】楼昌为将攻魏几,不胜。年底,廉颇为将攻取魏几。

前275年:【赵】廉颇为将攻取魏房子、安阳。

前274年:【赵】燕周为将攻取高唐。秦使白起攻破华阳。

前273年:【赵】取东胡欧代地。与魏伐韩,秦救之。

前272年:【赵】封赵豹为平阳君。

前271年:【赵】使蔺相如攻齐,至平邑。

前270年:【赵】秦伐韩,韩求救于赵,赵奢力主救赵。阏与之战,大破秦军。赐赵奢为马服君。

前266年:【赵】惠文王卒,太子丹继位,是为孝成王。惠文后执政。

前265年:【赵】秦攻赵,取三城,诸臣请救于齐,齐欲以长安君***惠文后少子***为质,惠后不允。左师触龙说服惠后遂使长安君质于齐,齐发兵救赵。齐安平君田单为将拔燕中阳、韩注人。

前264年:【赵】惠文后卒。田单为相。

前262年:【赵】韩上党太守冯亭献地降赵,孝成王在平原君的支援下受之。秦遂攻赵。

前261年:【赵】使廉颇迎战秦军,数战不利,遂退守长平。

前260年:【赵】秦使离间计使孝成王罢廉颇,以赵括***赵奢之子***代其将位。八月,赵括冒然进攻,长平之战最终兵败身亡,四十万兵被秦坑杀。

前259年:【赵】秦兵围邯郸,求食于齐,齐王不允。

前258年:【赵】平原君偕毛遂等20人入楚求援,楚王不允,毛遂说以利害后楚王答应合纵抗秦。同时向魏求援。

前257年:【赵】楚使申君、韩使信陵君救赵败秦。

前256年:【赵】燕拔昌壮。乐乘、庆舍破秦。

前255年:【赵】武安君郑安平卒。

前252年:【赵】平原君赵胜卒。

前251年:【赵】燕丞相栗腹入赵修好,归而兴兵伐赵。孝成王使廉颇迎战破敌。平原君卒。

前250年:【赵】廉颇围燕。

前249年:【赵】乐乘为将攻燕。

前248年:【赵】助魏攻燕。秦拔榆次三十七城。

前247年:【赵】与燕易土。

前246年:【赵】秦拔晋阳。

前245年:【赵】廉颇取繁阳。孝成王卒,子悼襄王偃继位。悼襄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抗命攻乐乘后逃入魏。

前243年:【赵】以李牧为将攻燕取武遂、方城。秦召春平君而质其居于平都。

前242年:【赵】庞火爰为将攻燕,俘其将剧辛。

前241年:【赵】赵合纵楚、魏、燕攻秦蕞,不胜,遂攻齐,取饶安。

前240年:【赵】傅抵为将守平邑;庆舍为将守河梁。

前239年:【赵】封长安君以饶。魏与赵邺。

前236年:【赵】攻燕,取取狸阳城。秦取邺。悼襄王卒,子幽缪王迁继位。

前235年:【赵】筑柏人。

前234年:【赵】秦攻武城,扈辄救武城败死。

前233年:【赵】秦攻赤丽、宜安,李牧率师败秦于肥下,封李牧为武安君。

前232年:【赵】李牧败秦于番吾。

前231年:【赵】代地地震。

前230年:【赵】荒年。

前229年:【赵】秦攻赵,大将李牧战死。赵怱、颜聚代其位,军破,幽缪王降秦。赵遗臣拥嘉为王。

前228年:【赵】十月,邯郸城破。公子嘉逃往代,自立为代王。

前222年:【赵】秦俘赵王嘉,赵国亡。

赵武灵王被围沙丘行宫三个月,为什么没有一个亲信前来救驾?

赵武灵王是赵国历史上最杰出安阳君的君主。其在位期间通过胡服骑射、修长城等政策安阳君,让赵国可以和秦国一较高下。但是,赵武灵王也有缺点,那就是容易感情用事,最终犯下了巨大的错误。

赵武灵王的第一任老婆韩夫人,特别贤惠,为赵武灵王生了一个儿子,叫赵章。可惜的是在生下赵章后,韩夫人就去世了。赵武灵王为了告慰夫人,便将赵章立为太子。赵武灵王的第二任老婆是吴孟姚,为赵武灵王生下了第二个儿子,叫赵何。但是在公元前301年也去世了。在吴孟姚临终前,向赵武灵王请求将赵何立为太子。赵武灵王在后来几年,便废长立幼,将赵何立为太子。这明显违背了“立长不立幼”的立太子原则。在当时,朝野议论声很大,甚至一些大臣都对赵武灵王产生了巨大的质疑。

在新立太子来过年后,赵武灵王便将王位传给了赵何,就这一举动,最终让赵武灵王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赵武灵王的本意是让赵何主管内政,而他当太上皇,负责带兵打仗。

由于赵雍的愧疚心理,对赵章十分宠爱,总是想方设法的补偿赵章。公元前296年,赵武灵王打下了代郡,。封赵章为安阳君,把代郡封给了赵章。 这种表现让赵何产生了不满,害怕赵雍废掉赵何,让赵章成为新的国君。于是,两位皇子便展开了激烈的内斗。因为赵雍英勇善战,开疆扩土,国力强大。赵雍对现状开始不满足,他想通过赵章与赵何的内斗一统天下,重新掌控大权。

赵雍把赵章和赵何约到沙丘行宫。赵章和赵何两人率兵在赵章的宫殿发生激战。赵章抵挡不住,跑到了赵雍所在的宫殿。赵何的军队包围了赵雍的宫殿,其亲信领兵进入宫殿杀死了赵章。当赵何在这场争斗中占据上风的时候,赵武灵王却仍然错误的与赵章站在一边,最终导致自己被困在沙丘行宫之内长达三个月之久。

在这期间,赵何并没有询问过赵雍的近况,也没有人来救驾。主要是因为赵雍为了吴孟姚,废长立幼,为赵国埋下了祸患。赵何已经执政多年,在赵国宗族的帮助下,地位已经稳固,而且赵国名义上的君主已经是赵何,其他人想救援也师出无名。最重要的是,赵雍的骑兵军团此时全部驻扎在北境,连消息都得不到,更别说救援了。沙丘并没有大批量的赵国军队,其他可以得到消息的人即使想救驾,也需要长途跋涉带兵而来,极有可能被赵何的人马拦住,救援成功的希望几乎为零。

骑兵之父赵勇,最后为啥会被活活饿死?

秦、赵两国先后进行了富国强兵的改革。秦孝公用卫鞅凭“商君之法”得以脱胎换骨,而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亲自主导、亲自带头落实,有计划地逐步贯彻,不但攻取中山、攻略胡地,并藉此扩大领土,尤其是使这些游牧部族服从,还收编了林胡和楼烦的骑兵以赵国增强兵力,使赵国从此成为与齐、秦并列的强国之一。

秦、赵两国革新的主导者虽均“惨死”,即秦国“商鞅变法”的主导者商鞅遭车裂,而赵国“胡服骑射”的主导者赵武灵王饿死沙丘宫,但秦、赵两国的境况大相径庭,即秦国“商君之法”得以保存、延续,反而赵国的反对者专赵国政,“胡服骑射”能否继续实施可想而知。

胡服骑射

“历史倪说”认为,秦、赵两国于革新变法上的不同的结局直接注定了两国于战国末期诸侯国兼并战中不同的命运,秦国因革新而“强盛至统一六国”,赵国的革新则是“强盛一时”。

“历史倪说”甚至认为,赵武灵王以“胡服骑射”令赵国于战国时期为之一振,仅有“雄才大略”之名,却无“一代英主”之实,皆因其主导的革新赵国运动“胡服骑射”,以反对者专政赵国,而前途未卜。

秦国“商鞅变法”,主导者商鞅以及“商君之法”的结局已在其安阳君他文章中有论述,以下仅论及赵国革新之“胡服骑射”与革新主导者赵武灵王的结局。

一、革新赵国的必要性与“胡服骑射”

《史记·赵世家》记载安阳君:赵肃侯二十四年,“肃侯卒。秦、楚、燕、齐、魏出锐师各万人来会葬。子武灵王立”。

赵国自三家分晋以来,在国家建设方面,毫无起色。相比之下,战国之初,魏国在魏文侯的带领下,率先崛起,称雄诸侯列国。而且,魏国向来以“三晋”正统自居,历代国君始终怀有统一三晋的梦想,赵国即在魏国压力下艰难前行。

至赵武灵王即位为君的时候,少年国君亲身经历了“秦、楚、秦、燕、齐、魏出锐师各万人来会葬”。年轻的赵武灵王深刻认识到,国际社会正在发生剧烈变化,尤其是秦国历经商鞅变法成功,国力飞速猛进,且在短期内即打破了战国以来的势力均衡。

此时的赵国国事衰微,既要应对北方胡人袭扰,还要应对来自中原强国的军事威胁,尤其是魏国、秦国、齐国。赵国卧榻之旁的中山国,正是看准了机会,不断骚扰赵国。

赵国在地理位置上,东北同东胡相接,北边与匈奴为邻,西北与林胡、楼烦为界,安阳君他们均以以游牧为生,长于骑马射箭,常以骑兵突袭赵国边境,来无影去无踪。

赵国形势图

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是逐步推广的,先是以身作则,推广于家族之中和朝廷之上,再推广到官府之中和军队之中。赵武灵王严厉驳斥了贵族中原有守旧的思想,从而提倡革新进取的政策。

胡服是胡人便于骑射的服装,推行胡服是为了学习胡人骑射的战斗技术,从而增强赵国的兵力,即命令军队采用胡人服饰,改穿短装,束皮带,用带钩,戴着插有貂尾或鸟羽的武冠,穿皮靴,藉以发展骑兵,训练在马上射箭的作战技术。

“胡服骑射”仅仅是赵武灵王革新赵国的理念性缩影。虽然历史对这场改革的记载侧重于军事方面,但“胡服骑射”是赵武灵王全方位革新赵国的一部分,且是政治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二、“搞定”为首的反对者

在正式发布“胡服”令之前,赵武灵王充分估计了“以胡服骑射教百姓”在推行过程中的阻力,但其向肥义表示,即使为世人耻笑也会贯彻到底,并坚信一旦改革有成,“胡地、中山,吾必有之”。

老将肥义

果然,“胡服”令即将发布的消息一经传出,即刻遭到赵国上下的反对,“国人皆不欲”。公子成称疾不朝。赵武灵王并未示弱,直接派人转告公子成,大意即是,作为国君,率先着胡服,公子成必须跟进,理由很简单,“家听于亲,国听于君”,并且“制国有常,利民为本;从政有经,令行为上”。赵武灵王在晓之以理的同时,也动之以情,“明德先论于贱,而从政先信于贵,故愿慕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

“胡服骑射”反对者

公子成以“今王舍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教,易古人道,逆人之心”为由,请使者转达“愿王孰图之”的意愿。无奈之下,赵武灵王“自往请之”,经过一番陈述,分析了当前赵国面临的困境,“东有齐、中山,北有燕、东胡,西有楼烦、秦、韩之边”,赵国无以应对,必须有所作为,最终以“今无骑射之备,则何以守之”打动了公子成。

赵武灵王搞定了公子成之后,才正式发布“胡服骑射”令。

三、“胡服骑射”反对派最终专政

公子章作为废太子,自然不服其弟即位为王。《资治通鉴·周纪四》记载:赵惠文王三年,“赵主父封其长子章于代,号曰安阳君”,而“安阳君素侈,心不服其弟”。

《史记·赵世家》记载:赵惠文王四年,“朝群臣,安阳君亦来朝。主父令王听朝,而自从旁观窥群臣宗室之礼。见其长子章傫然也,反北面为臣,诎于其弟,心怜之,于是乃欲分赵而王章于代”,虽“计未决而辍”,但不仅助长了公子章的野心,也令当年反对赵武灵王革新赵国行“胡服骑射”的势力以可乘之机。

赵惠文王四年,公子章趁赵主父、赵惠文王出游沙丘的机会,“即以其徒与田不礼作乱,诈以主父令召王”。

当初,公子章获封安阳君,李兑即提醒相国肥义公子章与田不礼“二人相得,必有谋阴贼起”。为了应对公子章与田不礼,肥义做出的防范措施是“自今以来,若有召王者必见吾面,我将先以身当之,无故而王乃入”。按照肥义的安排,公子章发动叛乱,首先遇害的即是当年“胡服骑射”支持者,而今的相国肥义。

当初,李兑提醒相国肥义防备公子章与田不礼的同时,也将此事告知公子成。《史记·赵世家》记载:“李兑数见公子成,以备田不礼之事”。

李兑见公子成

读史至此,李兑既提醒肥义,又告知公子成,防备公子章与田不礼,却唯独未提醒赵国的主宰者赵主父。公子成获知公子章与田不礼欲对赵惠文王不利时采取的措施是“坐山观虎斗”。

果然,当公子章发动叛乱的时候,公子成和李兑立即率军从国都赶来,趁机以“勤王”之名实现专权的目的。《史记·赵世家》记载:公子成与李兑“起四邑兵入距难,杀公子章及田不礼,灭其党贼而定王室。公子成为相,号安平君,李兑为司寇”。

公子章失败时,逃进了赵主父所居的沙丘宫。公子成和李兑随即派兵包围了沙丘宫,至公子章身死,仍然围住赵主父不放,并令宫中人“后出者夷”,以至“宫中人悉出”。至此,公子成与李兑的所作所为意图十分明显,即是置赵主父于死地。《史记·赵世家》记载:“是时王少,成、兑专政,畏诛,故围主父”,他们将赵主父的沙丘宫足足围了一百多天,赵主父活活饿死,“主父欲出不得,又不得食,探爵鷇而食之,三月馀而饿死沙丘宫”。

「了解历史那些事儿」:战国七雄-赵国

赵国(公元前403年 —公元前222年 )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

战国七雄之一。

赵国疆域版图

赵国国君嬴姓赵氏。赵国始祖造父安阳君,为商朝名臣飞廉(蜚廉)次子季胜之后安阳君,因征伐徐国有功,受封于赵城,由此为赵氏。赵氏历经二十余代,传至赵简子赵鞅、赵襄子赵毋恤。赵鞅打破安阳君了晋国六卿的格局,赵毋恤力战智、韩、魏的围攻,简襄之烈确立了赵国版图。

前403年,韩、赵、魏正式三家分晋,周威烈王始命赵烈侯赵籍为侯。 国都曾先后在晋阳(今太原)、中牟(今鹤壁)、邯郸(今邯郸),前372年又立信都(今邢台)为赵之别都。

至赵武灵王时,赵国称王,施行胡服骑射,沿阴山修筑赵长城,前296年灭中山国。疆土囊括了河北省的大部分、山西省的大部分、内蒙古的阴山以南的部分。成为东方六国最强大的国家,与秦国展开了数十年的争霸。

前228年,赵国都城邯郸被秦军攻破。赵国大夫们北逃到代,共同拥立赵代王嘉继续抵抗秦军。前222年,秦军攻灭赵代王嘉,赵国灭亡。

赵国国都

赵国三选都地:

初都晋阳 (今 山西太原西南 ),

后迁中牟 (今 河南鹤壁西 ),

再迁邯郸 (今 河北邯郸 )。

赵国公子

平原君赵胜 (? - 前251年),即平原君。战国时赵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人。赵武灵王子,赵惠文王弟。相惠文王及孝成王。封于东武城(今山东省武城县西北),号平原君。喜宾客,养食客数千人。赵孝成王七年(前259年),秦围赵都邯郸(今属河北省),安阳君他在城中坚守三年,后率毛遂等门客求救于楚、魏,击败秦军,遂存赵国。与齐孟尝君、楚春申君、魏信陵君齐名,时称四公子。

安阳君赵章 《(约公元前320年―公元前295年),嬴姓,赵氏,名章,赵武灵王长子,赵惠文王异母兄,母韩氏。赵章原为太子,因赵武灵王宠幸吴娃,于是改立吴娃之子赵何为太子。但赵武灵王见赵章失位,而且侍奉弟弟,于心不忍,一度想将赵国一分为二,由二子各自为王,但为大臣们所阻。最后将其封于代郡,号称安阳君,以田不礼为国相辅佐。公元前299年,赵武灵王禅位给赵何,是为赵惠文王,赵武灵王自称主父(君主之父)。公元前295年,赵章得知赵武灵王与赵惠文王在沙丘游猎,于是和田不礼趁机发动兵变,史称沙丘之乱,可此战只杀死了国相肥义,没能杀死他的弟弟赵惠文王。将领高信率军平乱,赵章逃亡到赵武灵王行宫中,赵武灵王接纳了他。后来公子成与将军李兑等从邯郸领兵前来增援,围困赵武灵王,将赵章诛杀,赵武灵王因无法突围,最终饿死于沙丘宫中。》

平阳君赵豹 《赵惠文王之母弟,是战国时期赵国贵族。》

文臣

郭开 《 (战国末年赵国大臣)战国时期赵国奸臣,赵王迁宠臣。历仕赵悼襄王、赵幽缪王两代君主。》

张耳 《(前264年-前202年),河南开封(今河南开封市)人。汉朝开国元勋。初为信陵君门客,授外黄县令。 参加陈胜起义,担任校尉。支持武臣为赵王,担任右丞相。武臣死后,拥立赵歇为赵王,扶赵抗秦。项羽分封诸侯时,受封常山王,定都襄国(今河北邢台市)。受到陈余攻击,归顺汉王刘邦,参加楚汉之争。随从韩信平定赵国,受封赵王。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去世,时年六十三岁,谥号为景,史称赵景王。》

郑朱 《郑朱,战国时期赵国大臣,活跃于赵惠文王、赵孝成王时期,为赵国贵臣,先后两度代表赵国与秦沟通。》

仇液 《仇液,又作仇郝,战国赵国人,宋国的相国。公元前306年,仇液奉赵武灵王命令出使韩国。公元前298年,秦昭王攻楚国,取得析(今河南西峡)十六城,赵国楼缓入秦国为相。齐国、魏国、韩国攻秦至函谷关。楚国想和齐国结盟,魏国劝说赵国、宋国同齐国、魏国、韩国三国联合,以孤立秦国。赵国拉拢宋国,便以仇郝相宋,赵国、秦国、宋国联盟,对抗齐国、魏国、韩国的联盟。公元前295年,秦国免除楼缓,宋康王也免除仇液。一说,赵国认为楼缓开始不利于己,让仇液到秦国,仇液用门客宋突的计策,使秦国免除楼缓用魏冉为相。》

公孙龙 《战国时期名家离坚白派的代表人物-公孙龙(前320年-前250年),字子秉,赵国邯郸(今河北邯郸)人。 “名家”离坚白派的代表人物。“诡变学”的祖师。为名家代表人物之一。名家是活跃于战国中后期,提倡“正名实”学说的流派,即要“正彼此之是非,使名实相符”。名家善于辩论,以进行逻辑分析和探寻思维规律见长,故又称“辩者”,西汉始称“名家”。冯友兰在他的《中国哲学史》中将名家分为“合同异”与“离坚白”两派,前者的代表人物为惠施,后者的代表人物为公孙龙。》

毛遂 《战国时期赵国平原君门客-( 公元前285年- 公元前228年),一说为战国时期薛国(今山东省枣庄市滕州)人,另一说为战国时期荥阳郡阳武(今河南新乡市原阳县)人》

蔺相如 《蔺相如(生卒年不详),今保定市曲阳县相如村人,战国时期赵国上卿,赵国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他最重要的有三个事件: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 。蔺相如原为宦者令缪贤的舍人。赵惠文王时,秦昭王写信给赵王,愿以十五个城池换取“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带“和氏璧”来到秦国,据理力争,机智周旋,终于完璧归赵。公元前279年,秦王与赵王相会于渑池(今河南渑池西),他随侍赵惠文王,当面斥责强大的秦国,不辱国体,使赵王没有受到屈辱,因其功,任为上卿,居官于廉颇之上。廉颇居功自恃,不服相如,耻居其下,并扬言要羞辱相如。蔺相如为保持将相和睦,不使外敌有隙可乘,始终回避忍让。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善自谦抑的精神感动了廉颇,于是亲自到蔺相如府上负荆请罪,二人成为刎颈之交。》

虞卿 《名信,卿是他的官职,舜帝后代,卿姓的得姓始祖,赵国中牟(今河南鹤壁)人,战国时期名士。 虞卿善于战略谋划,在长平之战前主张联合楚魏迫秦求和安阳君;邯郸解围后,力斥赵郝、楼缓的媚秦政策,坚持主张以赵为主联合齐魏抵抗秦国。后因拯救魏相魏齐的缘故,抛弃高官厚禄离开赵国,终困于魏都大梁,于是发愤著书。著有《虞氏征传》、《虞氏春秋》15篇。》

许历 《周赧王四十六年(赵惠文王三十年,前270年),秦军派重兵围困阏与(今山西和顺县)。赵惠文王召赵奢商议。赵奢认为:“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附《赵奢传》)赵奢此议与赵王不谋而合。于是,赵王任命赵奢为将,率军往解阏与之围(参见阏与之战)。许历当时仅身为一名普通百夫长,随军出征》

肥义 《(?—公元前295年),肥氏,名义,战国时赵国大臣,邯郸(今邯郸市肥乡区)人。本为赵肃侯的贵臣,赵武灵王继位后由其辅政。他的思想开明豁达,在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遇到阻力时,极力劝说武灵王,坚持改革,不必顾虑,使武灵王下定了改革的决心。之后又精心辅佐幼主赵何,在"沙丘宫变"中,为保护赵惠文王而惨遭杀害。》

武将

赵奢 《赵奢(生卒年不详),赵国名将,战国时期东方六国八大名将之一,赵武灵王之子,现陕西西安碑林中有一通《大隋故荡边将军信州典签马君墓志铭》。为隋朝开皇二十年(600年)刻。该碑文曰: “君讳禾犀,字老生,扶风郿邑人也。其先则赵灵王之子马服君之后。》

庞暖 《庞暖是著名的兵家和纵横家。《汉书·艺文志》兵权谋家著录有《庞暖》三篇,纵横家又著录有《庞暖》二篇。庞暖是赵悼襄王时的将军,公元前二四二年(赵悼襄王三年)庞暖曾擒杀燕将剧辛,次年曾率赵、楚、魏、燕四国的锐师攻秦。《鹖冠子·世兵篇》曾讲到“剧辛为燕将,与赵战,军败,剧辛自刭,燕以失五城”。》

廉颇 《(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廉颇(前327~前243) ,嬴姓,廉氏,名颇,字洪野 ,中山郡苦陉县(今河北省定州市邢邑镇)人。 战国末期赵国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李牧 《(战国时期赵国名将)李牧(? 前229年),嬴姓,李氏,名牧,赵国柏仁(今河北省隆尧县)人 ,战国时期的赵国名将、军事家,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乐乘 《(战国时期赵国将领)乐乘,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赵国将领,与乐毅、乐间父子同族。乐乘本是燕国将领。公元前256年,乐乘与庆舍击败秦国将领王龁。公元前251年,乐乘随军攻打赵国,结果燕军大败,乐乘遭赵军俘虏,于是投靠赵国,赵孝成王封其为武襄君。公元前250年,乐乘与廉颇率军围攻燕国,燕国以重礼求和。公元前245年,赵孝成王去世,赵悼襄王即位。赵悼襄王听信谗言,派乐乘代替廉颇掌兵。廉颇因怒攻打乐乘,乐乘逃走,而廉颇流亡到魏国。其后事迹不详。》

司马尚 《(战国时期赵国将领)司马尚,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赵国将领,因赵王迁听信谗言,被废。》

贾偃 《赵国将领,生卒年不详,周赧王四十二年(公元前273年),率赵军联合魏军攻韩之华阳,秦军救援韩国(详见华阳之战),赵魏联军被秦将白起击败,魏国损兵13万,赵国损兵2万》

赵括 《(战国时期赵国将领)赵括(?-公元前260年),嬴姓,赵氏,名括。战国时期赵国人,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熟读兵书,但缺乏战场经验,不懂得灵活应变。赵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赵孝成王急于求胜,赵国中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代替老将廉颇。赵括一反廉颇的策略,改守为攻,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主动全线出击,向秦军发起进攻。秦将白起分兵两路:一路佯败,把赵军吸引到秦军壁垒周围;一路切断赵军后路,实行反包围,使赵军粮道断绝,困于长平。最后,赵军四十六日不得食,分四路突围五次不成,赵括亲自率勇士突围,英勇杀敌,被秦军射杀而死,数十万赵国士兵投降,后来被秦军坑杀。》

扈辄 《(战国时期赵国将领)扈辄,赵国将领。赵王迁二年(前234年),秦将桓齮进攻赵国的平阳(今河北磁县东南)、武城(今河北磁县西南),扈辄率军救援,兵败被杀,秦军攻占平阳、武城,十万赵军战死。》

赵葱 《(战国时期赵国将领)赵葱,男,战国末期赵国将领。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次年十月,邯郸并入秦。》

颜聚 《颜聚是战国末期赵国将领,原本是投奔来赵国的齐国人。赵王迁七年(前229年),秦派王翦攻赵,赵以李牧、司马尚统军。秦军不得进,就以重金贿赂赵王宠臣郭开,他在赵王面前散布李牧、司马尚想谋反。昏聩的赵王迁一听到这些谣言,不加调查证实,立即委派宗室赵怱和颜聚去取代李牧和司马尚。李牧不从命,赵国暗中布置圈套捕获李牧并斩杀了他,撤换了司马尚。三个月后,王翦因急击赵,大破赵军,赵怱被杀,颜聚和赵王迁都被俘虏。》

赵惠文王是哪个朝代的人物

赵惠文王(约公元前309年─公元前266年),亦称赵文王。嬴姓赵氏,名何,战国后期赵国第七代君主,赵武灵王次子。

其母是深得赵武灵王宠爱的王后吴娃。赵何乃是赵武灵王次子,并非长子。赵武灵王的长子是公子赵章。周赧王十六年(前299年)五月,赵武灵王传位于赵何,自称主父,但后来在赵惠文王朝会群臣时,赵武灵王看到高大的长子向幼弟屈尊叩拜,心有不忍,在前295年封赵章于代地,为安阳君。

赵惠文王在位时有蔺相如、廉颇、平原君、赵奢等文武大臣,政治清明,武力强大。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葬于赵王陵。

人物生平

赵惠文王继位初以年幼,由相国肥义辅政。赵惠文王四年(公元前295年),原太子章和辅相田不礼起兵反对赵惠文王,杀死了肥义。兵败后逃到主父(赵武灵王)所居的沙丘宫。公子成和李兑派兵包围了沙丘宫,杀死叛乱的安阳君公子章和大臣田不礼。公子成随即下令,以主父窝藏反贼的罪名围困沙丘宫达三月之久,并断绝宫里的粮食和饮水的供应。最终饿死主父(即赵武灵王)。后李兑为相,与公子成长期专断国政。

公元前292年,赵惠文王于南行唐筑城。前288年左右,魏昭王在强秦进攻之下,将葛孽(今河北肥乡县西南)、阴成两地献给赵惠文王为"养邑",欲联赵抗秦。同年,赵国派董叔联合魏军攻宋。次年,赵国与燕、韩、魏、齐五国联兵攻秦,迫秦废除帝号,并使秦将先前夺取的王公、符逾归还赵。

次年,赵与秦、燕、韩、魏五国举兵伐齐,赵惠文王并以相国印授燕将乐毅。五国破齐后,赵、燕军仍联合攻齐。秦国却早将大军调回攻三晋,其中赵国的蔺(今山西离石西)、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两城为秦将白起所攻取。

秦联合韩、燕、魏、赵五国之师共同讨伐齐国,大败齐军。其中,廉颇于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年)带赵军伐齐,长驱深入齐境,攻取阳晋(今山东郸城县西,本为卫国领地,后属齐),威震诸侯,而赵国也随之越居山东六国之首。廉颇班师回朝,拜为上卿。

赵惠文王二十年(公元前278年),廉颇向东攻打齐国,破其一军。赵惠文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76年),再次伐齐,攻陷几。次年廉颇攻魏,陷防陵(今河南安阳南二十里),安阳城(今河南安阳县西南四十三里)。赵国一度强盛,成为东方六国阻挡秦国东进的屏障。

轶事典故

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喜好剑术。

关于安阳君和安阳君华阳夫人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