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刺杀秦始皇 张良刺杀秦始皇的勇士

金汇小助手 HTX交易所 2023-02-23 21 0

今天给各位分享张良刺杀秦始皇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张良刺杀秦始皇的勇士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张良和秦始皇到底有什么冤仇,张良为何要刺杀秦始皇呢?

张良是刘邦座下不可多得的谋士,他帮助刘邦迅速从一方无名小卒转变为能与项羽匹敌的一方霸主,张良的智慧我们有目共睹,就连刘邦也曾对手下的人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历史上的张良不仅智慧过人,而且还有一身无人能比的胆量。在张良还没有投靠刘邦之前,他策划了一场刺杀秦始皇的活动,张良之所以要刺杀秦始皇,是有很多原因的。

1、国破家亡,策划谋杀

张良本为韩国人,家族世代为当朝宰相,到了张良这一代,也是如此,但天降人祸,嬴政为统一六国,将韩国一举歼灭,张良家人也被秦军残忍杀害。看见自己残破的国家,张良心中很是悲愤,暗地里变卖所有家产,准备招募一名壮士刺杀秦始皇。

燕国太子派荆轲刺杀失败的例子的警醒了张良,所有张良打算远攻,而不是近身刺杀。

2、精心筹划,准备刺杀

秦始皇喜欢乘坐轿子到处巡游,从他当上皇帝以后,已经东巡了两次,当张良得知秦始皇要开始第三次东巡时,他便花钱疏通关系,得知秦始皇要路经博浪沙。他便与壮士日日埋伏在博浪沙,终于等到了秦始皇的车队。秦始皇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将所有的马车都换成了四轮的,从外观上根本分辨不出那辆车更豪华。可是张良却一眼看出了秦始皇坐的那个车,然后吩咐战士将早已准备好的铁球砸向最中间的车辆。

3、归根结底,法家思想

虽说张良的计划天衣无缝,但战士却用力过猛,将铁球砸向了另外一辆车,刺杀以失败告终,失败后的张良东躲西藏,最后遇见了刘邦,才结束了逃亡生活。回头想一想这一场刺杀,张良为国报仇的感情不假,但真正让张良不顾生命危险进行刺杀的主谋,应该是法家思想。

张良和秦始皇有什么恩怨?为何要刺杀他?

张良(?—公元前189年),字子房,颍川城父(今安徽亳州市谯城区)人。辅佐刘邦建立西汉的开国功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

张良在投奔刘邦之前,年轻的他曾经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那就是在秦始皇二十九年(公元前218年),他精心谋划发动了一场刺杀已经统一天下的秦始皇,可惜功亏一篑,没有成功。

那么,张良为何要刺杀已经贵为皇帝的秦始皇呢?

原来,张良出生于已经被秦始皇灭亡的韩国贵族世家,他的祖父张开地曾连任战国时期韩国三朝的宰相;他的父亲张平,亦连任韩国两朝的宰相。

到张良时代,韩国已衰落。而韩国的灭亡,更使张良失去了子承父业的机会,彻底丧失了显赫荣耀的地位,因此,张良心存亡国亡家之恨,并把这种仇恨归集到了秦始皇的身上。

为此,张良变卖家产,四处寻求刺客,甚至连自己的亲弟弟病死,都顾不上安葬。功夫不负有心人,张良终于找到了一位大力士,这位在历史上并没有留下名号的大力士能够投掷重达一百二十斤重的铁锤,且所掷目标百发百中。

如同当初燕太子丹寻找到刺客荆轲一样,为了完成刺秦大事,燕太子丹和荆轲又进行了详细的谋划。张良找到了大力士只是完成了刺杀秦始皇的第一步,接下来还需要进行周密的谋划。

被后世赞为“谋圣”的张良,在此时便已经开始展露他的谋略,张良可能用重金贿赂消息灵通人士,打探到秦始皇这年东巡的时间和路线。

按照当时的君臣车辇[niǎn]规定,天子六驾,即秦始皇所乘车辇由六匹马拉车,而其他大臣只是四匹马拉车,张良和大力士刺杀的目标自然是六驾马车。

在秦始皇东巡的路上进行刺杀,选择刺杀的地段至关重要,张良最后选择了黄河古道博浪沙(今河南原阳县城东郊),这里属于沙丘地带,人烟稀少,有杂草树丛可以作掩护。

而具体的袭击地点,张良选中了一处急转弯,当秦始皇的车队经过转弯处时,由于转弯处相对较窄,卫士们只能在车的一侧保护车队,而另一侧就成了真空,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刺杀的完美“死角”。

同时,张良和大力士也提前设计好了撤退的路线,当大力士得手后,即可迅速撤离,张良则在撤离地点接应,从刺杀地段、袭击地点、撤离路线的安排上就可以看出,张良的确如后来的刘邦评价:“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然而,正所谓“百密终有一疏”,张良计划的再出色,他的这场刺杀也没有成功。

当秦始皇的车队行至拐角处时,当尊贵的六匹马拉的车辇出现在大力士眼前时,只见大力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出,并使出全身力气将手中那重达一百二十斤重的大铁锤砸向皇帝的座驾,车上的座位瞬间被击出一个大窟窿,大铁锤准确地击入车辇内,车里的人绝对当即身亡。

大力士得手后,在卫士们还没有反应过来,就窜入草丛中,很快就失去了踪影。

车队在一阵大乱后,大臣和将士都聚集在这辆被砸坏车的后面一辆车旁,只见秦始皇安然无恙地从后面的这辆车下来,并发出“令天下大索十日”的命令。

秦始皇为何没事呢?原来,在秦始皇出巡的车队中,有两辆车辇,一辆是“主车”,一辆是“副车”,但这两辆车是一模一样的,这样的设计,大概是为了实现两个用途:一是作为皇帝的备用车,以备一辆出现故障时,另一辆仍能使用;二是两辆车一起出现,使刺客一时无法弄清皇帝究竟在哪一辆车里,增加皇帝出巡的安全系数。

张良为什么要在博浪沙刺杀秦始皇?

张良的这次刺杀不正是张良智慧的最好体现么?

按照《史记》中的记载来看,张良的这次刺杀远比荆轲的那次刺杀有智慧得多,不但造成了实际伤害(误中副车),而且还能全身而退,这是何等的智慧呀?要知道,当时秦始皇当初巡游的队伍是何其的壮大,护卫是何其森严,但却险些命丧张良所雇佣的仓海力士之手,张良此举可绝非蛮干。

首先,时机的选择

利用秦始皇巡游之机进行刺杀,可以选择更好的接近秦始皇的时机。

其次,地点的选择

博浪沙,一来是秦始皇巡游必经之地,二来此地恰如其名,常有漫天飞沙,刚好可掩其身行。

再者,人员的选择

仓海力士,可挥动120斤大铁锤,既可以造成一击必杀的效果,又可以尽可能地减少人员参与,不宜走露风声。

张良此次刺杀,唯一没有料到的是秦始皇因被刺杀数次以后,早已有了防备,准备了好几辆副车以掩人耳目,所以仓海力士一击之下,只击中了副车,并没有伤到秦始皇,这才造成了此次刺杀的失败。

张良为什么会刺杀秦始皇?

我们知道,张良曾经是韩国贵族,他老爸,他爷爷都曾经是韩国的相国,如果按照正常发展,张良也很有可能成为韩国的相国。只不过,因为秦灭了韩,把张良的仕途彻底堵死了,与此同时扼杀的还有张良的伟大理想。

所以,张良对秦始皇的恨是发自内心的。

为了报仇,张良当然要做点事,而最为直接的莫过于刺杀了,所以,韩亡之后,张良便一路向东,直到遇到了仓海君,才寻得了力大无穷的仓海死士,随之才构思了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实则缜密的刺杀行动。

关于张良刺杀秦始皇和张良刺杀秦始皇的勇士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