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杜袭,以及杜袭传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曹操作为一个三国名将,战斗力是非常强的,而且手他有很多的人才,有很多的谋士和武将。在众多的手下中,曹操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谋叫做杜袭,这是一个文官,但是却频出妙计,可以说帮了曹操不少忙。杜袭的一生也是非常传奇的,尤其是在帮曹操打仗的时候,总是能够出奇招,让曹操都意想不到。
杜袭在来到曹操的麾下之后,曹操也给了他一些官职。在建安元年的时候,曹操去迎接汉献帝到许昌,这个时候杜袭逃回了家乡,但是又想到自己是西鄂县的县长,当时西鄂县有很多的贼寇,百姓也是身处苦难,很多田地被荒废,人们也是人心惶惶的,非常贫苦。然后杜袭就下令让那些老弱的百姓先到家乡去种田,那些青壮年男子用来防守城池,因此也获得了民心。当时荆州派了1万多人来攻打西鄂县,杜袭就赶紧召集士兵和百姓,大概50多个人,跟这些人说好,如果有亲戚在外面的愿意出城的就能够出城,但是很多人都非常感动,愿意尽力迎战。
杜袭自己也拿着弓箭,拿着石头,带领着人们奋力的抵抗,老百姓都非常感动,以性命相拼。杜袭带的这50多个人在阵前杀了数百个敌军,自己的部下也伤了30多个人。后来敌军进入城中,杜袭也带着这些人在伤病下突围,几乎全部都战死,但是没有任何一个人愿意投降。
杜袭这个人带兵打仗还是相当有一套的,用50多个人来抵挡1万多人,并且还杀了好几百个人,在这样的战斗中,可以说是非常强悍,毕竟敌我力量悬殊。对于这样巨大的差距来说,别说是一个文官,就连是一位武将也不一定能够成功突围。所以能够看出杜袭确实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曹操也将其为以重任。
杜袭的曾祖父杜安、祖父杜根在上一代很有名。 东汉、天下大乱、杜袭到荆州避乱,刘表按照宾客礼节接待他。 该郡人繁钦多次向刘表展示了自己的奇才。
但很遗憾,杜袭没有得到荆州牧刘表的重用。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来汉献帝刘协建都许昌。 杜袭逃到家乡,曹操任命他为西鄂县县令。
此后,杜袭为曹操效力,立下了许多功绩。 曹操去世后,杜袭担任曹真、司马懿两位大将的军师。
首相军队对于祭酒这一官职,无疑承担着直接为曹操策划的责任。 这意味着杜袭的表现得到曹操的认可,可以在曹操身边发挥自己的才能。
建十八年(213年),曹操封魏公,建魏,杜袭与王瑾、和泾同任侍中。 王瑾记忆力强、见识广,曹操出门游览,王9822;多次乘车同行。
关于受到尊敬,不如接触和杜袭。 杜袭被曹操单独传唤,一直待到半夜。 因此,此时的杜袭,一定越来越受到曹操的信任和重用。
头一年,袁绍叛变反董卓,辛毗(p)随哥哥辛评投靠袁绍。 建八年(203年),袁谭输给袁尚,困守平原郡(今山东平原县南)。
一筹莫展之际,他接受了谋士的建议,派辛毗先生去见使者,要求世仇曹操投降。
曹操长年听说阳翟名士辛毘的名字,乘机把辛毘留在自己的帐下。 从此,辛毘成为曹操麾下的谋士。
东汉末年颍川郡是人才辈出的地方,曹操手下很多人才都来自荀彧。
荀狯、郭嘉、钟耻等颍川郡,而说起汉末颍川郡的四大名士,便是辛毗、陈群、杜袭、赵俪四人。
这四口人都是颍川郡当地的大家庭,出身名门,而且四口人都很有才能。
辛毗早年投靠袁绍,拒绝曹操,袁绍战败投靠曹操,陈群早年与刘备不同。
许攸,字子远,是曹操和袁绍共同的发小,在官渡之战前,曾为袁绍谋士,却在官渡之战最重要的关头临阵倒戈,投奔了曹操,并献计奇袭乌巢,扭转了战局。不过,此人智商虽高,情商却很低,官渡之战后,他经常居功自傲,后来他的言行越来越出格,终被曹操捕杀。而演义中的说法,则是许攸出言不逊,成为了许褚的刀下亡魂。
也就是说,不管是真实历史上,还是《三国演义》中,许攸都生生将自己作死了。不过,他有一个同名同姓之人,却幸运的多,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另一个许攸,是西凉的割据军阀之一,势力应该比不得马腾、韩遂等人,可是他自视甚高,甚至有点膨胀——不但不归附曹操,而出言不逊,轻慢曹操。此事让曹操愤怒不已,想立马挥兵将其灭掉,谁劝都不好使。这个时候,我们本文的主人公出场了,他仅用三句话就让曹操无言以对,放弃了攻打许攸的想法,同意了众臣提出的招降之法。这个人是谁呢?他对曹操说了些什么呢?
这个人名叫杜袭,字子绪,是颖川人氏。天下大乱的时候,他曾到荆州避乱,并得到了刘表的厚待。不过在其他士子纷纷向刘表投诚的时候,他却认为刘表难成大事,并离开荆州,投奔了曹操。接下来回归正题,说回他劝阻曹操,保住许攸一事。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曹操是一个喜怒形于色,并且非常任性的人。因此群臣劝他不要攻打许攸时,他“横刀于膝,作色不听”,杜袭私下来见他,商讨此事,他也耍性子道:“这件事我已经决定了,你什么都不用说了。”
然而杜袭却还是用一句话,赢得了开口的机会,他对曹操说,如果你的想法是正确的,你说服我我才能帮你;如果你的想法不正确,就算你决定了,也可以再做出改变。曹操无奈,只能继续与他讨论这个话题。这个时候杜袭突然问道,许攸在你心中是个什么样的人?曹操不屑的说,凡夫俗子。他没想到的是,这句话话音刚落,重头戏就来了。
《三国志·杜袭传》记载:袭曰:“夫‘惟贤知贤,惟圣知 圣’,凡人安能知非凡人邪?方今豺狼当路而狐狸是先,人将谓殿下避强攻弱,进不为勇,退不为仁。臣闻千钩之弩不为鼷鼠 发机,万石之钟不以莛撞起音 。今区区之许攸,何足以劳神武哉?”意思是说,杜袭认为,贤人理解贤人,圣人理解圣人,凡夫俗子不可能理解他们的想法,暗暗的吹捧了曹操一下。之后他又说,现如今天下大乱,强敌当道,你却去攻打这样一个小势力,人家会说你欺软怕硬,而且打赢不能展现能力,饶恕他不能体现仁慈,有什么意义呢?曹操听了他的劝告,果断放弃了攻打许攸的打算。
而杜袭不但有出众的口才,更是一个顶尖的谋士,还能攻善守——他刚刚投奔曹操的时候,担任西鄂长一职,此地临近南方,经常有贼寇作乱,杜袭到任之后,让百姓安心忙于农事,只安排了少数身体强壮的人守城。后来刘表派万余人马来攻,他仅率五十人守城,用三十余人阵亡,十余人受伤的代价,斩杀了数百人,并率领百姓突围而出,迁徙到了摩陂营。以五十人抵御万余人,这一战绩,比起徐盛守柴桑,霍峻守葭萌,郝昭守陈仓,也不遑多让。
或许正是因为,他智勇双全,能力卓越吧,他不但得到了曹操和曹丕的宠信和重用,到了曹叡时期,还曾先后担任过曹真和司马懿的军师——“诸葛亮 出秦川,大将军曹真督军拒亮,徙袭为大将军军师,分邑百户赐兄基爵关内侯。真薨,司马宣王代之,袭复为军师,增邑三百,并前五百五十户。”
关于杜袭和杜袭传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