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刘抗曹 联刘抗曹最欣赏诸葛亮

金汇小助手 HTX交易所 2023-03-08 28 0

本篇文章主要给网友们分享联刘抗曹的知识,其中更加会对联刘抗曹最欣赏诸葛亮进行更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记得关注本站!

诸葛亮如何说服孙权与刘备联手对抗曹操的呢?

此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和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 孙权决计破曹操”。在《三国演义》中把诸葛亮说服孙权与刘备联手抗曹进行了精彩演绎,是诸葛亮成为古代中国智慧化身的精典例证。我认为诸葛亮是通过以下步骤促使孙权联刘抗曹的:

首先,双方有共同抗曹的利益基础。“道不同不相与谋”,否则,任凭诸葛亮说破大天也没用。当时曹操擒吕布、灭袁绍、征乌桓,己基本统一中国北方,率八十三万大军直奔江南而来,占据荆州的刘琮,面对曹操的大军,不战而降。这时的曹操,只要拿下江东,擒杀刘备,那么就一统天下了。

当时,“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孙权,年仅十九岁,正是年轻气盛的时候。孙权和曹操、刘备一样,都有着吞并天下的雄心壮志。他当然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为了祖宗基业也好,为了身家性命也好,为了江东百姓利益也好,总之孙权开始就不想投降曹操,所以他说“孤不能以全吴之地,受制于人,吾计决矣。”其实孙权早就已经下定决心死战了。

而诸葛亮正是敏锐发现这一点,认为:“今操引百万之众,虎踞江汉,江东安得不使人探听虚实?

其次,善于寻找自己的利益代言人。从对手阵营里发现与己方观点相近、或可以在若干方面求同的朋友,从而使其成为共同利益的代言人,是任何一个高明的谈判家很重视的一项工作。这样的代言人可以直接或间接给你透露不少重要信息,在谈判中,他能帮助缓解冲突,调整关系,乃至挽回僵局,这样的角色就象楚汉争霸时期鸿门宴上的项伯。

而当时这个人就是鲁肃,三国演义中把鲁肃这个人物塑造的有点憨直,其实鲁肃也是一个统观大局、计谋百出的杰出政治家。当时,他和诸葛亮的战略不谋而合,借到江东悼刘表新丧之际,说服刘备,连孙抗曹。

孙刘联合抗曹的故事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大军攻荆州,刘琮(刘表已死,琮为其次子)降,刘备已无立锥之地。诸葛亮对刘备道,孙权也已感到极大压力,不能再观望不前,他可以去东吴说服孙权联盟抗曹。刘备同意。诸葛亮来到东吴,见了孙权,首先分析当前形势,说:「曹操已统一北方,又占据荆州,威震四海。我主无力挡其兵锋,吃了败仗,退到夏口。请您根据自己的力量,决定是和是战。如能战,则马上同曹操断绝关系,不能,就趁早投降。若像现在那样,外托服从之名,内仍犹疑不决,大祸即将临头。」孙权一听,反唇相讥,问道:「既然如此,刘将军为甚么不降?」亮乘机激将,答道:「我主是王室后代,英才盖世,天下仰慕。即使大事不成,这是天意,哪能屈膝降曹!」权被亮一激,激动地说:「我不能将江东地方和十万士兵受制于人,决心抗曹。」

诸葛亮怕孙权仍有顾虑,对孙权进一步着重分析曹操的弱点,说:「我主虽兵败长坂坡,但关羽、刘琦尚有水陆精锐两万多人。而曹军北来,长途跋涉,已十分疲乏,几战之后,已成强弩之末,而且北人又不习水战。此外,荆州百姓归附曹操,只是迫于兵势,并非心服。如果您能派猛将统率数万士兵,与我主同心协力,是能够把曹操打败,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成败之机,就在今朝。」孙权听了这番合情合理的分析,增加了联刘抗曹的信心。但孙权的大臣又因主和主战分成两派,势均力敌,故权决定在内部再作讨论。讨论结果,主战派占了上风,此后就发生了孙刘联盟,赤壁鏖战,三国鼎立。

孙刘联手抗曹的历史典故是什么?

赤壁之战

当时曹操统一北方,底定中原,雄兵百万,夺取荆襄,更兼挟天子以令诸侯,手下谋士众多,战将如云,横槊赋诗,骄横不可一世,大有一战荡灭孙刘,甫定江南之势,可谓占尽天时。同时占据长江北岸,也拥有一定地利优势。

东吴兵力仅有十之二三,能依托者,唯长江天险和训练有素的水军,最终能以弱胜强,也就是凭借长江和水军的优势,火攻奏效。

更为主要的,东吴内部开始时为曹军气焰所震慑,力战还是降曹,主张不一,但所幸的是孙权不仅意志坚定,而且统一思想,联刘抗曹,最终双方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战胜曹军。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联刘抗曹和联刘抗曹最欣赏诸葛亮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