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顺昌 周顺昌是东林党人吗

金汇小助手 HTX交易所 2023-03-09 28 0

今天给各位分享周顺昌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周顺昌是东林党人吗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魏忠贤乱政文言文翻译

1. 《魏忠贤乱政》的翻译

原文:

士民素德顺昌,闻其逮,不胜冤愤。吴令陈文瑞,顺昌所拔士也。夜半叩户求见,抚床为恸。公曰:"吾固知诏使必至,此特意中事尔。毋效楚囚对泣!"颜色不变。语良久,令请顺昌入治装,举家号恸。顺昌笑曰:"无事乱人怀也!"顾案上有素牓,徐曰:"此龙树庵僧属我书者,我向许之,今日不了,亦一负心事。"乃题"小云栖"三字,后识年月,投笔而起,改囚服出门。士民拥送者不下数千人。顺昌出赴使署开读,巡抚毛一鹭至署,诸生五六百人,王节、杨廷枢、刘羽仪、文震亭等遮中丞,恳其疏救,一鹭流汗不能出一语。缇骑见议久不决,手掷锒铛于地,厉声曰:"东厂逮人,鼠辈何敢置喙!"于是市人颜佩韦等前问曰:"旨出朝廷,乃东厂耶?"缇骑曰:"旨不出东厂,将谁出?"众怒,閧然而登,丛殴缇骑,立毙一人,诸司不复相顾。

译文:

士子百姓向来敬重周顺昌,听说他被捕,都为其冤情而愤怒。吴县令陈文瑞,是顺昌提拔的士人。半夜敲窗户求见(顺昌),拍着床痛哭。顺昌说:“我本来就知道送诏书的使者一定会来,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啊。别学着楚囚(本指春秋时被俘到晋国的楚国人钟仪,后用来借指被囚禁的人,也比喻处境窘迫、无计可施的人)在狱中对坐哭泣。”面色不改。说了很长时间,有诏令让顺昌整理行装(准备逮他下狱),全家痛哭。周顺昌笑着说:“没什么扰乱心怀的事!”回头看见桌上有没有题字的空匾额,慢慢说:“这是龙树庵的和尚叮嘱我写的,我以前答应了,今天不完成,也算是背负着一桩心事啊。”于是题写“小云栖”三字,在后面标注年月,扔下笔站起来,改穿囚衣出门。士子百姓簇拥着护送他的人,不下几千。顺昌来到使者官署接受审讯,巡抚毛一鹭来到官署,学生五六百人,王节,杨廷枢,刘羽仪,文震亭等拦住中丞,请求他上疏营救,毛一鹭流着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缇骑(锦衣卫)看见长时间没有决议,从手中扔下镣铐,厉声说:“东厂抓人,鼠辈怎么敢插手?”于是市民颜佩韦等人上前问说:“谕旨出于朝廷,怎么说是东厂?”缇骑说:“旨意不出自东厂,出于哪里?”众人愤怒,喧哗着冲上前,群殴缇骑,马上打死一个。相关部门不敢再管。

2. 《明史纪事本末·魏忠贤乱政》翻译

士子百姓向来敬重周顺昌,听说他被捕,都为其冤情而愤怒。

吴县令陈文瑞,是顺昌提拔的士人。半夜敲窗户求见(顺昌),拍着床痛哭。

顺昌说:“我本来就知道送诏书的使者一定会来,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啊。别学着楚囚(本指春秋时被俘到晋国的楚国人钟仪,后用来借指被囚禁的人,也比喻处境窘迫、无计可施的人)在狱中对坐哭泣。”

面色不改。说了很长时间,有诏令让顺昌整理行装(准备逮他下狱),全家痛哭。

周顺昌笑着说:“没什么扰乱心怀的事!”回头看见桌上有没有题字的空匾额,慢慢说:“这是龙树庵的和尚叮嘱我写的,我以前答应了,今天不完成,也算是背负着一桩心事啊。”于是题写“小云栖”三字,在后面标注年月,扔下笔站起来,改穿囚衣出门。

士子百姓簇拥着护送他的人,不下几千。顺昌来到使者官署接受审讯,巡抚毛一鹭来到官署,学生五六百人,王节,杨廷枢,刘羽仪,文震亭等拦住中丞,请求他上疏营救,毛一鹭流着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缇骑(锦衣卫)看见长时间没有决议,从手中扔下镣铐,厉声说:“东厂抓人,鼠辈怎么敢插手?”于是市民颜佩韦等人上前问说:“谕旨出于朝廷,怎么说是东厂?”缇骑说:“旨意不出自东厂,出于哪里?”众人愤怒,喧哗着冲上前,群殴缇骑,马上打死一个。相关部门不敢再管。

3. 《明史纪事本末·魏忠贤乱政》翻译士民素德顺昌,闻其逮,不胜冤愤

陈文瑞,字应萃,号同凡。

集美陈氏第十世孙,1574年出生于集美社二房角,卒于1658年。万历戊午科(1618),曾经屡试未中的陈文瑞在宗祠扩建后的第二年中举,接着又于天启乙丑年(1625)高中进士,授为江苏苏州府吴县县令。

天启六年(1626)三月,苏州爆发市民反抗阉党的斗争:不与奸党妥协、体恤民情的官员周顺昌,因痛骂魏阉被罗织罪名,五花大绑押解进京问罪。 消息传开,当地义民颜佩韦等五人义愤填膺,召集群众数万人围攻囚车,"以激愤捽缇校",打散押解的官兵,救出周顺昌。

陈文瑞得知此事,深为周、颜等人的处境担忧。他公开表态:周乃"首倡捐俸助输被诬陷",并派人"复护周过境",还亲自到周家慰问其家属。

后来,颜佩韦等五人为阉党杀害,陈文瑞又出面为他们择地埋葬,并在墓碑上亲笔题写"五丈夫墓"。 事见张溥《五人墓碑记》。

翻译注:①牓,bǎng,匾额。②閧,hōng,同"哄"。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士民素德顺昌 德:感激B。 颜色不变 颜色:脸色C。

恳其疏救 疏:给皇帝上奏议。D。

鼠辈何敢置喙 置喙:说无用的话。2。

下列加点的字与"此龙树庵僧属我书者"中"属"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若属皆且为所虏 B。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C。(佛印)神情与苏、黄不属 D。

属予作文以记之3。下列各句与"将谁出"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士民拥送者不下数千人 B。谁为哀者C。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D。不能容于远近以下4-5题中的语句在文中正确的意思是4。

①令请顺昌入治装 ②我向许之( )A。 ①命令周顺昌进去整理行装 ②我从前答应了他B。

①县令请周顺昌进屋打点行装 ②我从前答应了他C。①命令周顺昌戴好治罪的刑具 ②我一向就对他有求必应D。

①县令请周顺昌穿上囚眼 ②我一向十分赞许他5。 ①此特意中事耳 ②旨出朝廷,乃东厂耶( )A。

①这只不过是意料之中的事罢了 ②旨谕出自朝廷,还是出自东厂呢B。①这是蓄意安排的事罢了 ②旨谕出自朝廷,还是出自东厂呢C。

①这是蓄意安排的事罢了 ②旨谕应出自朝廷,怎么竟出自东厂呢D。 ①这只不过是意料之中的事罢了 ②旨谕应出自朝廷,怎么竟出自东厂呢6。

对"顺昌笑曰:"无事乱人怀也!"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笑"说明他神态坦然,同时也对家人安慰,没什么大不了的事。

B."笑"表现了镇定自若的心态,他不愿看到"举家号恸",使他心烦意乱。 C."笑"是对家人的讥笑,关键时刻没有骨气,使他心意意乱。

D."笑"是对东厂逮人的蔑视,表现了正义凛然的精神。7。

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选段与《五人墓碑记》都记叙了明天启六年魏忠贤作乱,苏州市民暴动的情况。

B。课文重在赞扬五人"激于义而死"的精种,批判某些缙绅的卑劣行径,从而阐述生死的价值问题;选段重在赞颂周顺昌临危不惧,镇定自若的品质。

C。课文选取苏州市民斗争的一般情况,突出五人的事迹,点面结合;选段选取周顺昌被逮时的语言神态以及苏州市民斗争的一般情况。

D。课文和选段都采用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方式,使得事、理、情交融并茂,不仅有说服力,而且有强烈的感染力。

三、1、D 2、D 3、B、题面与B均为宾语前置句,A是定语后置句,C为介宾短语后置句,D为被动句。 4、B 5、D 6、C 7、D。

4. 《明史纪事本末·魏忠贤乱政》(翻译)

Engineering, Shun - Tak, its news aside, Yuanfen invincible. Miss Chenwenrui order, which promote Shunchang disabilities. Midnight households to pay him a call, ask for the bed and muses. Public expression : "Our solid knowledge Zhaoshi to use this specifically to get Dole. No clear effect on the prisoners sob! "Colors unchanged. Language long time, so please Shunchang into managing armaments, its devastated families. Shunchang *** iled, saying : "arbitrary and no people have e! "Gu is working on the case 牓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233666165 Xu say :" This is my book Longshujiao : Monk, I promised. not today, a negative feelings. "is that" *** all Yunxi "words, after years of consensus vote T sky and changed uniforms left. Engineering, support no fewer than sending thousands of people. Shunchang opened up to enable the Department of time left to a governor Mao Department of Health from five to 600 people, Wang Festival Yangtingshu, Liu Yu device. Wen Lan kiosks cover Zhongcheng, yet its dredging to save a species can sweat out a word. See you and ongoing resolve to perceive the ride, throw in iron chains, he issued a stern expression : "Dongchang deported. Out SEN voice! "So the city Yan Pei-Wei and others asked was :" the purpose of the court out, is Dongchang it? "perceive riding, saying : "Dongchang no purpose, and who is out? "public wrath, but his coaxing, Cong brawl perceive the ride, a Libi, from the Secretary no longer time;。

5. 明史.何楷传文言文翻译

何楷,字元子,漳州镇海卫人。天启五年进士。值魏忠贤乱政,不谒选而归。崇祯时,授户部主事,进员外郎,改刑科给事中。流贼陷凤阳,毁皇陵。楷劾巡抚杨一鹏、巡按吴振缨罪,而刺辅臣温体仁、王应熊,言:「振缨,体仁私人;一鹏,应熊座主也。逆贼犯皇陵,神人共愤。陛下辍讲避殿,感动

何楷撰《诗经世本古义》

臣民。二辅臣独漫视之,欲令一鹏、振缨戴罪自赎。情面重,祖宗陵寝为轻;朋比深,天下讥刺不恤。」忤旨,镌一秩视事。又言:「应熊、体仁奏辩,明自引门生姻娅。刑官瞻徇,实由于此。乞宣谕辅臣,毋分别恩仇,以国事为戏。」应熊复奏辩。楷言:「臣疏未奉旨,应熊先一日摭引臣疏词,必有漏禁中语者。」帝意动,令应熊自陈,应熊竟由是去。吏部尚书言登、莱要地,巡抚陈应元引疾,宜允其去。及推劳永嘉代应元,则言登莱巡抚本赘员。楷亦疏驳之。楷又请给赠都御史高攀龙官,诰赐左光斗诸臣谥,召还惠世扬。疏多见听。屡迁工科都给事中。

6. 崇祯始政 古文翻译

熹宗天启七年八月,皇上病危。

这时魏忠贤专权甚为张扬,皇室内外危急动荡。皇上召信王(由检)入见,告诉信王说:“朕死后,老弟应当做皇帝。”

信王惶恐不敢承当,只好说:“陛下这样讲,臣应万死。”信王出宫不久,熹宗就驾崩了。

魏忠贤自己出面请信王入宫,信王甚为害怕,袖子里带些食物进宫,不敢吃皇宫厨房的食物(怕有毒)。这个时后,群臣中没有哪个可以见到信王的,信王秉烛独坐,不久,见到一个太监拿剑走过来,信王拿起来看了一下,就放在桌子上,答应要给那个太监奖赏;信王听到宫里的巡逻声,说太监们辛苦了。

问旁边的侍从,想赏给那个太监一些酒食,去那里要?侍从说这事要问光禄寺(宫内管皇室御厨的机构)。于是就下命令去取,太监们欢声如雷,第二天,信王就在中极殿即皇帝位受百官朝拜,但不必庆贺。

五三文言文

1. 必修三文言文古文

五人墓碑记(1)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2),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3),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4);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5)。呜呼,亦盛矣哉!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6),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7),何也?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8)。吾社之行为士先者(9),为之声义(10),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缇骑按剑而前(11),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12),抶而仆之(13)。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14)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15),则噪而相逐(16)。

中丞匿于溷藩以免(17)。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18),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19)。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20),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21),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嗟乎!大阉之乱(22),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23),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24),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25)?且矫诏纷出(26),钩党之捕遍于天下(27),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28);大阉亦逡巡畏义(29),非常之谋难于猝发(30),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31),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32),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33),其辱人贱行(34),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35),赠谥褒美(36),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37),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38)。

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39),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40),安能屈豪杰之流(41),扼腕墓道(42),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43),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44)。 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45),太史文起文公(46)、孟长姚公也(47)。

(1)本文作于明崇祯元年(1628)。天启年间,宦官魏忠贤专权,网罗遍天下,以残暴手段镇压东林党人。

天启七年(1627),派人到苏州逮捕曾任吏部主事、文选员外郎的周顺昌,激起苏州市民的义愤,爆发了反抗宦官统治的斗争。本文是为这次斗争中被阉党杀害的五位义士而写的碑文。

文章议论随叙事而入,感慨淋漓,激昂尽致,题外有情,题外有旨,开人心胸。 (2)蓼(liǎo了)洲周公:周顺昌,字景文,号蓼洲,吴县(今苏州)人。

万历年间进士,曾官福州推官、吏部主事、文选员外郎等职,因不满朝政,辞职归家。东林党人魏大中被逮,途经吴县时,周顺昌不避株连,曾招待过他。

后周顺昌被捕遇害。崇祯年间,谥忠介。

(3)郡:指吴郡,即今苏州市。当道:执掌政权的人。

(4)除魏阉废祠之址:谓清除魏忠贤生祠的旧址。除,修治,修整。

魏阉,对魏忠贤的贬称。魏忠贤专权时,其党羽在各地为他建立生祠,事败后,这些祠堂均被废弃。

(5)旌(jīng经):表扬。 (6)去:距离。

墓:用作动词,即修墓。 (7)皦(jiǎo狡)皦:同“皎皎”,光洁,明亮。

这里指显赫。 (8)丁卯三月之望:天启七年(1627)农历三月十五日。

(9)吾社:指复社。行为士先者:行为能够成为士人表率的人。

(10)声义:伸张正义。 (11)缇骑(tíjì提寄):穿桔红色衣服的朝廷护卫马队。

明清逮治犯人也用缇骑,故后世用以称呼捕役。 (12)堪:忍受。

(13)抶(chì)而仆之:谓将其打倒在地。抶,击。

仆,使仆倒。 (14)“是时”句:这时做苏州巡抚的人是魏忠贤的党羽。

按,即毛一鹭。大中丞,官职名。

抚吴,做吴地的巡抚。魏之私人,魏忠贤的党徒。

(15)其:指毛一鹭。呵:呵叱。

(16)噪而相逐:大声吵嚷着追逐。 (17)匿于溷(hùn混)藩:藏在厕所。

溷,厕所。藩,篱、墙。

(18)按诛:追究案情判定死罪。按,审查。

(19)傫(lěi垒)然:聚集的样子。 (20)詈(lì立):骂。

(21)脰(dòu豆):颈项,头颅。函:匣子。

意为把头颅装在木匣里。 (22)大阉:指魏忠贤。

(23)缙绅:古代称做官的人为缙绅。 (24)编伍:民间。

明代户口编制以五户为一“伍”。 (25)曷:同“何”。

(26)矫诏:伪托皇帝的命令。 (27)钩党之捕:这里指搜捕东林党人。

钩党,相互牵引钩连为同党。 (28)株治:株连治罪。

(29)逡(qūn群)巡:有所顾忌而徘徊。 (30)“非常”二句:非常之谋,指篡夺帝位的阴谋。

猝(cù促)发,突然发动。 (31)圣人:指崇祯皇帝朱由检。

投缳(huán环)道路:天启七年,崇祯即位,将魏忠贤放逐到凤阳去守陵,不久又派人去逮捕他。他得知消息后,畏罪吊死在路上。

投缳,上吊。 (32)抵罪:犯罪应受惩治。

(33)“而又有”二句:还有剃发为僧,闭门索居,假装疯颠而不知下落的。 (34)辱人贱行:可耻的人格。

2. 文言文三申五令全文

三令五申:

【原文】:

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闾。阖庐日:“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对曰:“可。”阖庐日:“可试以妇人乎?” 日:“可。”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令之日:“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妇人日:“知之。”孙子日:“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后,即视背。”妇人日:“诺。”约束既布,乃设铁钺,即三令五申之。于是鼓之右,妇人大笑。孙子日:“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孙子日:“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乃欲斩左右队长。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趣使使下令日:“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孙子日:“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 ”遂斩队长二人以徇。用其次为队长,于是复鼓之。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于是孙子使使报王日:“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吴王日:“将军罢休就舍,寡人不愿下观。”孙子日:“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实。”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强楚,人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译文】:

孙武,齐国人。以兵法进见吴国国王阖庐。阖庐说:“你的十三篇,我都看过了,可以小试一下指挥队伍吗?”回答说:“可以。”阖庐说:“可以用妇女来试吗?”孙武答;“可以。”于是吴王允许派出宫中美女一百八十人。孙武把她们分为两队,用吴王宠爱的妃子二人为两队的队长,并令所有的人都拿着戟。下令说:“你们知道你们的心背和左右手吗? ”妇人回答说:“知道。”孙武说:“向前,就看心所对方向;向左,看左手方向;向右,看右手方向,向后,就看背的方向。”妇人们回答说:“是。”约好记号,规定动作,宣布纪律以后,就把铁钺(大斧)排立起来,指着铁钺,宣布军法,并且反复地“三令五申”,然后击鼓发令向右,妇女们嘻嘻哈哈地大笑起来。孙武说:“规定不明确,约令不熟悉,这是将帅的罪过。”再次三令五申,击鼓发令左,妇女们又大笑。孙武说:“规定不明确,约令不熟悉,那是将帅的罪过,既然已经再三反复说明了,仍然不执行命令,那就是下级士官的罪过了。于是下令斩左右队长。吴王从台上看见要杀自己宠爱的妃子,大为惊骇,急忙派人传下命令说:“我已经知道将军善于用兵了。我离开这两个妃子连饭也吃不下,希望不要杀她们。”孙武说:“臣既然已经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便杀了两个队长示众。用下一名为队长。重新击鼓发令,妇人们左右前后跪起,都合乎规定和要求,没有敢出声的。孙武派人报告吴王说:“队伍已经训练整齐,王可以下来看看 !任凭王想怎样它,虽赴汤蹈火也可以。”吴王说:“将军结束训练回馆舍去吧!我不愿下去看了。”孙武说:“王只是爱好兵法的词句,并不能实际使用它。”阖庐从此了解孙武会用兵,终于用他为将。向西击破强大的楚国,攻入楚国的都城郢,北面威震齐,晋,吴国的威名在诸侯中大为显扬,孙武是出了力的。

3. 求五篇文言文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谗[山旁]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呜呼!噫嘻! 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这一年的十月十五日晚上,我从雪堂步行出发,准备回到临皋去。

有两位客人跟着我一道去,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完全脱落了,看见人影映在地上,抬头一望,看到皎洁的月亮,我们互相望望,很欢喜这景色,便一边走一边唱,互相应和。

接着,我不禁叹口气,说:“有客没有酒,有酒没有菜,月这么亮,风这么清,怎样度过这美好的夜晚呢?”一位客人说:“刚才黄昏时,我撒网捉到了一条鱼,很大的嘴巴,小小的鱼鳞,样子好象松江的鲈鱼。但是,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去和妻子商量。

妻子说:“我有一斗好酒,保存了好久了,拿它来准备你临时的需要。” 于是带了酒和鱼,再去赤壁下面坐船游玩。

长江的水流得哗哗响,陡峭的江岸有百丈高;山,高高的,月,小小的,水位低了,原来在水里的石头也露出来了。才过了多久呀,以前风景竟再也认不出来了。

我就提起衣襟走上岸去,踩着险峻的山岩,拨开杂乱的野草,坐在象虎豹的山石上休息一会儿,再爬上枝条弯曲形似虬龙的树木,最高处我攀到睡着鹘鸟的高巢,最低处我低头看到水神冯夷的深宫。那两位客人竟不能跟上来,我嘬口发出长长啸声,草木似乎都被这种尖锐的声音震动了,山也发出共鸣,谷也响起回声,风也起来,江水也汹涌了。

在这种情境中,我也默默地感到悲愁,感到紧张,简直有些恐惧,觉得这里再也不能停留了。回到江边上了船,把船撑到江心,听凭它漂到哪儿就在哪儿休息。

这时快到半夜了,向周围望去,冷冷清清。恰巧有一只白鹤,横穿大江上空从东飞来。

两只翅膀象两个车轮,黑色裤子,白色上衣,发出长长的尖利叫声,擦过我的小船向西飞去。一会儿,我和客人离船上岸以后,回到家里,客人走了,我,也睡了。

梦见一个道士,穿着羽毛做的衣服轻快地走着,走到临皋下面,向我拱手行礼,说:“赤壁这次旅游很痛快吧?'我问他的姓名,他低着头不回答。“唉呀!我知道了。

昨天晚上,一边叫一边飞过我船上的,不是你吗?”道士回头对我笑了,我也惊醒了。打开房门一看,不知道他到哪里去了。

断,险峻 安,哪里 摄,拿 披,拨开 揖,拱手作礼,猫说齐奄家畜一猫,自奇之,号于人曰“虎猫”。 客说之曰:“虎诚猛,不如龙之神也。

请更名‘龙猫’。” 又客说之曰:“龙固神于虎也。

龙升天须浮云,云其尚于龙乎?不如名曰‘云’。” 又客说之曰:“云霭蔽天,风倏散之,云故不敌风也,请更名‘风’。”

又客说之曰:“大风飚起,维屏以墙,斯足蔽矣。风其如墙何?名之曰‘墙猫’可。”

又客说之曰:“维墙虽固,维鼠穴之,墙斯屺矣。墙又如鼠何?即名曰‘鼠猫’可也。”

东里丈人嗤之曰:“嘻嘻!捕鼠者固猫也,猫即猫耳,胡为自失本真哉!”齐奄养了一只猫,自认为它很奇特,告诉别人说它的大名是“虎猫”。客人劝他道:“虎的确很猛,(但)不如龙的神通。

请改名为‘龙猫’。”另一个客人劝他道:“龙确实比虎更神通。

龙升天必须浮在云上,云它比龙更高级吧?不如叫‘云’。”另一个客人劝他道:“云雾遮蔽天空,风倏的一下就把它吹散了,云所以是不敌风啊,请改名风‘风’。”

另一个客人劝他说:“大风狂起,用墙来遮挡,就足够挡蔽了。风和墙比如何?给它取名叫‘墙猫’好了。”

另一个客人劝说他道: “墙虽然牢固,老鼠在它里面打洞,墙全都倒塌啦。墙和老鼠比如何?给它取名叫‘鼠猫’好了?” 东里老人嗤之以鼻道:“呵呵!捕鼠的本来就是猫,猫就是猫,干吗要自己失去本来和真实啊?畜,养 奇,认为……奇怪(意动)以,用来名,取名,命名胡,为何,为什么芝石记·(清)戴名世有樵童自山间来[1],贻我芝一茎[2],而言曰:“吾析新[3],率山麓而行[4],至水之湄焉[5],见芝生沙中,杂于细草之间,惧牛羊之践之也,因摄取而归[6],敢以为献。”

余受之,置石盆内,供之几上。芝以石为根,沙土凝结而成者也,长不盈尺,而冈峦岩穴毕具。

芝生于其旁之左峰,群峰错立,其部署若有神工之相。

4. 求文言文3篇每篇不少于200字 俺作业

五人墓碑记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前,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五人之皦皦,何也?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扑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中丞匿于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杨、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而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嗟夫!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视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

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牗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大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

秋 声 赋欧阳修欧阳子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铮铮,金铁皆鸣。

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

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洌,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奋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为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

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童子莫对,垂头而睡。

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魏征《谏太宗十思疏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岂望流之远,根不固而何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于居安思危,戒贪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恐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5. 求5个文言文及解释```

1.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译文】 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请求为齐宣王吹竽,宣王很高兴。

官仓供养的乐手有好几百人。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王继位。

王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喜欢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吹,南郭处士只好逃走了。 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译文】有子说:"他的为人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却喜欢犯上的人,这种人很少;不喜欢犯上,却喜欢作乱的人,这种人从来没有过。

做人首先要从根本上做起,根本树立了,“道”就出现了。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就是做人的根本吧!" 3. 哀公问曰:“何为 *** 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 *** 服;举枉错诸直, *** 不服。”

(《论语·为政》) 【译文】哀公问:"怎样做百姓才心服?"孔子说:"把正直的人提拔起来,放到不正直的人上面,这样百姓就心服;把不正直的人提拔起来,放到正直的人上面,这样百姓就不心服;" 4.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论语·为政》) 【译文】季康子问:"要使百姓严肃认真、尽心竭力和勤勉,应该怎么做?"孔子说:"你对待百姓的事情严肃认真,他们对待你的事情也严肃认真;你孝顺父母,慈爱幼小,他们就会对你尽心竭力和勤劳努力;你任用德才兼备的人,教育能力弱的人,他们就勤勉。

" 5.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里仁》) 【译文】孔子说:"同品德高尚的人住在一起,是最好的事。

选住处没有仁德高尚德人,怎么能算聪明呢?"。

6. 古文翻译5篇

1、商鞅变法的条令已准备就绪,还没公布,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于是在国都集市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招募有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十两银子。百姓对此感到奇怪,不敢去搬。又说“能搬木头的人赏五十两银子”有一个人搬了木头,就给了他五十两银子,用来表明没有欺骗(百姓)。最后颁布了那法令。

2、陶侃是东晋时候的一名官员,他不仅为官正直,而且十分爱惜财物。有一次,他到郊外巡游,在路上看到一个人,手里拿着一束还没有成熟的麦穗。陶侃就走过去问:“你要这些没长成的麦子干什么?”那人满不在乎地说:“我看着麦子绿油油的,挺好看,就随手摘了一把。”陶侃不由得大怒:“你自己不耕种,还任意毁坏别人的庄稼,还不应当受到惩罚!”说着,就让手下人把他痛打了一顿。当地的老百姓知道了这件事,都觉得陶侃是真正爱惜庄稼,尊重农民的劳动,从此更加努力耕作了。

陶侃平时也很注意节约。有一次, *** 造船,剩下很多竹头木屑,别人都不在意,只有陶侃让人把这些东西收了起来。后来过年的时候,下过一场大雪,院子里十分泥泞,这时陶侃叫人把木屑拿出来铺在院子里,这样人们的行走就方便多了。又有一次,朝廷制造兵船,工人们把原先收藏的竹头削成竹钉,又节省了一批原料。

3、张丞相喜欢书写草书(草体字),但是很不工整。人们都讥笑他,他却不以为然。一次,他忽然得到佳句,赶忙索要笔墨奋笔疾书,字非常潦草,写了满纸。他当即让侄儿把诗句抄录下来。侄儿抄到笔画怪异的地方,感到迷惑不解,便停下笔来,询问张丞相念什么字。张丞相仔细辨认了很久,也没认出来自己写的是什么字,于是就责骂侄儿说:“你怎么不早一点儿问我,以致我也忘了写的是什么。”

4、汉朝的时候有个老头,没有儿子。家里非常有钱,但是他非常俭朴吝啬,吃的穿的都很简单节省。他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快到半夜才睡觉,细心经营自己的产业,积攒钱财从不满足,自己也舍不得花费。如果有人向他乞讨,他又推辞不了时,便到屋里取十文钱,然后往外走,边走边减少准备送人的钱的数目,等到走出门去,只剩下一半了。他心疼地闭着眼睛将钱交给乞丐。反复叮嘱说:“我将家里的钱都拿来给了你,你千万不要对别人说。以至乞丐们仿效着都来向我要钱。”老头不久便死了。他的田地房屋被官府没收,钱则上缴了国库。

5、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十分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又炫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什么东西都能穿透。”有人问:“用您的矛戳您的盾,怎么样呢?”那个人回答不出来了。

周顺昌传的白话译文

周顺昌,字景文,是吴县人。在万历四十一年考取进士。被任命为福州推官。抓捕整治税监高寀的爪牙,一点也不宽容。高寀激起了百姓变乱,于是劫持侮辱巡抚袁一骥,以他的两个儿子为人质,同时以副使吕纯如作为人质。有人商议用周顺昌代替,顺昌不答应,吕纯如因此对周顺昌怀恨在心。破格任吏部稽勋主事。天启年间,历任文选员外郎,代理选事官司。竭力杜绝请托,压制侥幸,清明的节操皎洁如月。请假回家。

顺昌为人刚正耿介,嫉恶如仇。巡抚周起元因触犯了魏忠贤被罢职丢官,周顺昌专门写文章来为他送别,指责斥骂魏忠贤无所避讳。魏大中被逮捕,经过吴县城门,周顺昌外出饯行,三天中和他同睡同起,答应把女儿许配给魏大中孙子。旗尉多次催促上路,周顺昌瞪着眼睛说:“你不知世上有不怕死的男子吗?回去告诉魏忠贤,我是以前故吏部郎周顺昌。”于是手指着大喊魏忠贤的名字,骂不绝口。旗尉回去后,把这件事告诉了魏忠贤。御史倪文焕是魏忠贤的干儿子,诬告弹劾同僚夏之令,使他死了。顺昌曾经对人说,终有一天倪御史要为夏御史偿命。倪文焕非常气愤,于是秉承魏忠贤的意旨,弹劾周顺昌与罪人(魏大中)家通婚,并且诬告他贪赃受贿,魏忠贤即就假传圣旨削夺了周顺昌的官职。以前周顺昌所得罪的副使吕纯如,是周顺昌同郡的人,以京卿的身份信在家里,心怀前恨,多次在织造中官李实及巡抚毛一鹭前说周顺昌的坏话。不久,李实对周起元追查定罪,趁机诬陷周顺昌私下接受托付,有关联,与周起元等人一起被捕。

周顺昌喜欢在地方上做些好事。遇到民众受冤屈压迫以及有关吴县重大利害问题,就向主管官吏陈述,因此地方民众很感戴顺昌。等到听说逮捕他的差役到了,群众都非常气愤,为周公喊冤的充满了道路。到了宣判那天,几万人不约而同地集会到府城来,大家都手持香火替周吏部请命。县学的生员文震亨、杨廷枢、王节、刘羽翰等求见巡抚毛一鹭和巡按御史徐吉,要求他们将群众的意见上报朝廷。一个旗尉恶声恶气地说:“东厂捕人,这些小子们竟敢这样捣乱!”大声叫嚷:“犯人在哪儿?”于是把铁锁往地上一扔,哗啦啦地作响。群众一看,更气愤了,一齐说道:“起初我们还以为是皇帝的命令呢,原来是东厂啊!”大伙儿一拥上前,愤怒地高呼,形势紧张严重。旗尉们吓得东逃西窜,群众就跟着追打,结果打死一个旗尉,其余的带着伤跳墙跑了。毛一鹭、田吉不能说。知府寇慎、知县陈文瑞平时很得民心,委婉地为他们解释告知,大家才散开。周顺昌于是自己去见官。又三日后北上前行。巡抚毛一鹭发出紧急文书向朝廷报告这次事变。东厂的特务诬蔑苏州人民都反了,企图截断水道,抢劫水运船只。宦官魏忠贤非常害怕。过了些时候,毛一鹭说逮捕了带头闹事的人颜佩韦、马杰、沈扬、杨念如、周文元等,变乱平定了,魏忠贤才放了心。不过从这次事变以后,东厂的缇骑们就不敢再出京城了。

周顺昌到了京城,被下到大牢里。由许显纯用酷刑审讯,污蔑他贪污三千两白银,每五天严刑逼供一次,每一次,周顺昌都必定大骂魏忠贤。许显纯打掉他的牙齿,亲自站起来问他:“你还能骂魏上公(魏忠贤)吗?”周顺昌含着血吐在他脸上,骂得更厉害了。于是在半夜秘密地杀死了他。这时是天启六年六月十七日。第二年,庄烈帝即位。倪文焕伏法被处死,李实下狱,毛一鹭、徐吉因修建魏忠贤祠堂被定罪.吕纯如因颂扬太监被处罪,一起附于“逆案”。追赠周顺昌为太常卿,荫封他的一个儿子做官,给事中翟式耜诉各臣的冤情,称赞周顺昌和杨涟、魏大巾的清廉忠诚尤其显著,下诏溢号恭介。

谁有《明史 周顺昌传》全文翻译

【译文】

周顺昌,字景文,江苏吴县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任命福州推官。逮捕惩处税监高肕的爪牙,一点也不留情。高肕激发人民发生事变,劫持侮辱巡抚袁一骥,把他的二个儿子作为人质,并将副使吕纯如也抓做人质。有人建议让周顺昌去代替他,周顺昌不同意,吕纯如因此怀恨周顺昌。周顺昌后被提拔为吏部稽勋主事。天启年间,担任文选员外郎,负责选拔官员事务。尽力杜绝请托,抑制求利不止,清高的操守一尘不染。后请假归家。

周顺昌为人刚强正直,独立而有操守,疾恶如仇。巡抚周起元得罪了魏忠贤被削籍为民,周顺昌写文章欢送他,指责呵斥没有什么忌讳。魏大中被逮捕,经过吴门,周顺昌设宴款待他,形影不离地跟了他三天,并把女儿许配给魏大中的孙子。旗官多次催促他上路,周顺昌怒目而视,说:“你不知道世上还有不怕死的男子汉吗?回去告诉魏忠贤,我是原吏部郎中周顺昌。”于是用手指着喊魏忠贤的名字,骂不绝口。旗官回去后,告诉了魏忠贤。御史倪文焕是魏忠贤的义子,诬告揭发同事夏之令,夏之令被害死。周顺昌曾对别人说,将来倪文焕应当替夏之令偿命。倪文焕十分愤恨,于是受魏忠贤指使,弹劾周顺昌跟罪犯结亲家,并且诬陷他接受贿赂窝藏赃物,魏忠贤立即假传圣旨剥夺他的官籍。先前得罪的副使吕纯如,跟周顺昌是同省人,以京官的身份居在家中,怀着以前的仇恨,多次跟织造中官李实和巡抚毛一鹭讲周顺昌的坏话来诬陷他。不久,李实追究周起元,于是诬陷周顺昌私自嘱托,吞没公家财物,与周起元一起被逮捕。

周顺昌喜欢在家乡做好事,有人受冤枉压制或者是事关地方利害的大事,他就去跟有关部门陈情说理,所以当地老百姓十分感激周顺昌。等到听说逮捕他的人来了,大家都很愤怒,喊冤的人堵塞了道路。等到宣读诏书那天,没有经过约定而汇集在一起的有几万人,都拿着香为周顺昌乞求性命。生员文震亨、杨廷枢、王节、刘羽翰等人前去拜见毛一鹭和巡按御史徐吉,请求他们把这里人民的情绪上报给皇帝知道。旗官厉声骂道:“东厂抓人,你们这帮鼠辈敢怎么样!”大声叫喊:“囚犯在哪里?”将铁锁链使劲往地下一丢,发出很响的声音。众人更加气愤,说:“开始我们以为是皇帝的命令,原来是东厂啊!”大声叫喊着一拥而上,那形势,真像排山倒海一般。旗官东逃西窜,众人来回痛打,打死一人,其余的身负重伤,翻墙逃跑了。毛一鹭、徐吉不能说话。知府寇镇、知县陈文瑞一向很得人心,多方解释,大家才离去。周顺昌于是投案自首。又过了三天向北进发,毛一鹭用急报的奏章报告事变,东厂刺探情报的人说整个苏州的人民都造反了,他们计划截断水道,劫持漕运粮食的木船,魏忠贤非常恐慌,不久毛一鹭说逮住了倡导暴乱的颜佩韦、马杰、沈扬、杨念如、周文元等人,叛乱已经平定,魏忠贤这才放下心来。然而从这以后,黄衣使者再也不敢迈出京城城门了。

周顺昌到达北京,下诏入狱。许显纯拷打逼供罗织罪名,坐赃款三千两,五天严刑拷打一次。

每逢拷问,周顺昌一定大骂魏忠贤。许显纯敲掉他的牙齿,站起来问道:“看你还能不能骂魏上公?”周顺昌把满口的血水吐在他脸上,骂声更加猛烈了。于是在晚上偷偷地把周顺昌杀害了。这时是天启六年(1626)六月十七日。

第二年,庄烈帝即位,倪文焕伏法被处死,李实下狱,毛一鹭、徐吉因修建魏忠贤祠堂被定罪,吕纯如因颂扬太监被处罪,一起附于“逆案”。追赠周顺昌为太常卿,荫封他的一个儿子做官。给事中瞿式耜上诉各臣的冤情,称赞周顺昌和杨涟、魏大中的清廉忠诚尤其显著,下诏谥号恭介。

《五人墓碑记》原文及翻译

《五人墓碑记》是明代张溥的作品。本文记述和颂扬了苏州市民不畏强 暴、不怕牺牲、敢于向恶势力进行斗争的英勇事迹,热情歌颂了五位烈士仗义抗暴、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对于他们“激于义而死”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肯定了斗争的重大意义和不朽功绩,进而阐明了“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道理。歌颂了其中五人“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英雄气概,揭示了“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主题思想。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五人墓碑记》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五人墓碑记》

作者: 张溥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⑵,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⑶,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⑷;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⑸。呜呼,亦盛矣哉!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⑹,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⑺,何也?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⑻。吾社之行为士先者⑼,为之声义⑽,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⑾,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⑿,抶而仆之⒀。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⒁,周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⒂,则噪而相逐⒃。中丞匿于溷藩以免⒄。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⒅,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⒆。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⒇,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21),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嗟乎!大阉之乱(22),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23),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24),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25)?且矫诏纷出(26),钩党之捕遍于天下(27),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28);大阉亦逡巡畏义(29),非常之谋难于猝发(30),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31),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32),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33),其辱人贱行(34),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35),赠谥褒美(36),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37),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38)。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39),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40),安能屈豪杰之流(41),扼腕墓道(42),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43),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44)。

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45),太史文起文公(46)、孟长姚公也(47)。

【注释】

⑴本文作于明崇祯元年(1628)。天启年间,宦官魏忠贤专权,网罗遍天下,以残暴手段镇压东林党人。天启六年(1626),派人到苏州逮捕曾任吏部主事、文选员外郎的周顺昌,激起苏州市民的义愤,爆发了反抗宦官统治的斗争。本文是为这次斗争中被阉党杀害的五位义士而写的碑文。文章议论随叙事而入,感慨淋漓,激昂尽致,题外有情,题外有旨,开人心胸。

⑵蓼(liǎo)洲周公:周顺昌,字景文,号蓼洲,吴县(今苏州)人。万历年间进士,曾官福州推官、吏部主事、文选员外郎等职,因不满朝政,辞职归家。东林党人魏大中被逮,途经吴县时,周顺昌不避株连,曾招待过他。后周顺昌被捕遇害。崇祯年间,谥忠介。

⑶郡:指吴郡,即今苏州市。当道:执掌政权的人。

⑷除魏阉废祠之址:谓清除魏忠贤生祠的旧址。除,修治,修整。魏阉,对魏忠贤的贬称。魏忠贤专权时,其党羽在各地为他建立生祠,事败后,这些祠堂均被废弃。⑸旌(jīng):表扬,赞扬。

⑹去:距离。墓:用作动词,即修墓。

⑺皦(jiǎo)皦:同“皎皎”,光洁,明亮。这里指显赫。

⑻丁卯三月之望:天启七年(1627)农历三月十五日,此处属于作者笔误,实际应为天启六年(1626)丙寅年。

⑼吾社:指应社。行为士先者:行为能够成为士人表率的人。

⑽声义:伸张正义。

⑾缇骑(tíjì):穿桔红色衣服的朝廷护卫马队。明清逮治犯人也用缇骑,故后世用以称呼捕役。

⑿堪:忍受。

⒀抶(chì)而仆之:谓将其打倒在地。抶,击。仆,使仆倒。

⒁“是时”句:这时做苏州巡抚的人是魏忠贤的党羽。按,即毛一鹭。大中丞,官职名。抚吴,做吴地的巡抚。魏之私人,魏忠贤的党徒。⒂其:指毛一鹭。呵:呵斥、责骂。

⒃噪而相逐:大声吵嚷着追逐。

⒄匿于溷(hùn)藩:藏在厕所。溷,厕所。藩,篱、墙。⒅按诛:追究案情判定死罪。按,审查。

⒆傫(lěi)然:聚集的样子。

⒇詈(lì):骂。

(21)函:匣子。这里是用棺材收敛的意思。

(22)大阉:指魏忠贤。

(23)缙绅:也作“搢绅”,指古代缙笏(将笏插于腰带)、垂绅(垂着衣带)的人,即士大夫。缙,同“搢”,插。绅,大带。

(24)编伍:指平民。古代编制平民户口,五家为一“伍”。

(25)曷:同“何”。

(26)矫诏:假托君命颁发的诏令。

(27)钩党之捕:这里指搜捕东林党人。钩党,被指为有牵连的同党

(28)株治:株连惩治。(29)逡(qūn)巡:欲进不进、迟疑不决的样子。

(30)“非常”二句:非常之谋,指篡夺帝位的阴谋。猝(cù)发,突然发动。

(31)圣人:指崇祯皇帝朱由检。投缳(huán)道路:天启七年,崇祯即位,将魏忠贤放逐到凤阳去守陵,不久又派人去逮捕他。他得知消息后,畏罪吊死在路上。投缳,自缢。投,掷、扔。缳,绳圈,绞索。

(32)抵罪:因犯罪而受相应的惩罚。

(33)“而又有”二句:还有剃发为僧,闭门索居,假装疯颠而不知下落的。

(34)辱人贱行:可耻的人格,卑贱的行为。

(35)暴(pù):显露。

(36)赠谥(shì)褒美:指崇祯追赠周顺昌“忠介”的谥号。(37)加其土封:增修他们的坟墓。

(38)百世之遇:百代的幸遇。

(39)户牖(yǒu):指家里。户,门。牖,窗。(40)隶使之:当作仆隶一样差使他们。隶,名词用作状语,像对待奴仆那样。

(41)屈:使屈身,倾倒。

(42)扼腕墓道:用手握腕,表示情绪激动、振奋或惋惜。

(43)明死生之大:表明死生的重大意义。

(44)匹夫:指平民,这里指五义士。社稷:国家。

(45)冏(jiǒng)卿:太仆卿,官职名。因之吴公:吴默,字因之。

(46)太史:指翰林院修撰。文起文公:文震孟,字文起。

(47)孟长姚公:姚希孟,字孟长。

翻译

(墓中的)五个人,就是当周蓼洲先生被捕的时候,被正义所激励而死于这件事的。到了现在,本郡有声望的士大夫们向有关当局请求,就清理已被废除的魏忠贤生祠旧址来安葬他们;并且在他们的墓门之前竖立碑石,来表彰他们的事迹。啊,也算是盛大隆重的事情呀!

这五人的死,距离现在建墓安葬,时间只不过十一个月罢了。在这十一个月当中,所有富贵人家的子弟,意气激昂,得志的人,他们因患病而死,死后埋没不值得称道的人,也太多了;何况乡间没有声名的人呢?唯独这五个人声名显赫,为什么呢?

我还记得周公被捕,是在丙寅年农历三月十五。我们社里那些道德品行可以作为读书人的榜样的人,替他伸张正义,募集钱财送他起程,哭声震天动地。缇骑按着剑柄上前,问:“(在)为谁悲痛?”大家不能再忍受了,把他们打倒在地。当时以大中丞职衔担任苏州一带巡抚的是魏忠贤的党羽毛一鹭,周公被捕就是由他主使的;苏州的老百姓正在痛恨他,这时趁着他厉声呵骂的时候,就一齐喊叫着追赶他。这位大中丞藏在厕所里才得以逃脱。不久,他以苏州人民发动暴 乱的罪名向朝廷请示,追究这件事,杀了五个人,他们是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就是现在一起埋葬在墓中的这五个人。

然而,当五个人临刑的时候,神情慷慨自若,呼喊着中丞的名字斥骂他,谈笑着死去了。砍下的头放在城头上,脸上的神情一点也没改变。有位有名望的人拿出五十两银子,买下五个人的头并用棺材收起来,最终与尸体合到了一起。所以现在墓中是完完整整的五个人。

唉!当魏忠贤作乱的时候,能够不改变自己志节的做官的人,那么大的中国,能有几个呢?但这五个人生于民间,从来没受过《诗》《书》的教诲,却能被大义所激励,踏上死地,义无反顾,又是什么缘故呢?况且当时假托的皇帝的诏书纷纷传出,追捕同党的人遍于天下,终于因为我们苏州人民的发愤抗击,使阉党不敢再将我们株连治罪;魏忠贤也迟疑不决,畏惧正义,篡夺帝位的阴谋难于立刻发动,直到当今的皇上继位,(魏忠贤畏罪)吊死在路上,不能不说是这五个人的功劳呀。

由此看来,那么如今这些高官显贵们,一旦犯罪受罚,有的人脱身逃走,不能被远近的百姓所容纳;也有的削发为僧、闭门不出,或假装疯狂不知逃到何处的,他们那可耻的人格,卑贱的行为,比起这五个人的死来,轻重的差别到底怎么样呢?因此周蓼洲先生的忠义显露在朝廷,赠给他的谥号美好而光荣,在死后享受到荣耀;而这五个人也能够修建一座大坟墓,在大堤之上立碑刻名,所有四方的有志之士经过这里没有不跪拜流泪的,这实在是百代难得的机遇啊。不这样的话,假使让这五个人保全性命在家中一直生活到老,尽享天年,人人都能够像对待奴仆一样使唤他们,又怎么能让豪杰们屈身下拜,在墓道上扼腕叹息,抒发他们(作为)有志之士的悲叹呢?所以我和我们同社的诸位先生,惋惜这墓前空有一块石碑,就为它作了这篇碑记,也用来说明生死意义的重大,(即使)一个普通老百姓对于国家也有重要的作用啊。

几位有声望的士大夫是:太仆卿吴因之公,太史文起文公,姚孟长公。

通假字

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有”同“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止”同“只”,不过

2.夫十有一月之中,“有”同“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3.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赀”同“资”,资财,钱财

4.蹈死不顾,亦曷故哉?“曷”同“何”

⒌独五人之皦皦,“皦皦”同“皎皎”,明亮的样子,这里指名声显赫

⒍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少”同“稍”,一点儿,稍稍

⒎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缙”同“搢”,插

古今异义词

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行为”古:两个词——品行+成为

今: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

2.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私人”古:自己人,此处可译为“党羽”、“爪牙”

今:个人

3.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按”古:考查、查究今:压住、依靠

4.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颜色”古:脸色今:的各种现象(例如红色、棕色、桃红色、灰色、绿色、蓝色和白色等),或使人们得以区分在大小、形状或结构等方面完全相同的物体的视觉或知觉现象

5.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非常”古:异乎寻常今:副词,十分,很

6.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视”古:比今:看

7.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首领”古:头颅今:借指某些集团的领导人

8.吴之民方痛心焉

“痛心”古:痛恨今:极度伤心

⒐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

“发愤”古:发泄愤怒今:决心努力

⒑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至于”古:到了今:表示程度、范围;表示程度、范围

“当道”古:当权者,文中指当地的行政长官今:路中间⒒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

“慷慨”古:胸怀大志或情绪激昂今:大方,不吝啬

⒓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

“意气”古:神情今:意志气概,志趣性格

写作背景

明代苏州市民反对魏忠贤斗争中殉难的颜佩韦、杨念如、沈扬、马杰、周文元等五位义士之墓。天启年间(1621~1627)阉党执政,朝政黑暗。苏州织造太监李实、巡抚毛一鹭阿附魏忠贤,残酷压迫、盘剥人民,激起市民强烈不满。天启六年,魏忠贤派缇骑到苏州逮捕东林党人、吏部员外郎周顺昌。顺昌居官清正,受到市民拥戴,故苏州城乡数万人为周顺昌免遭逮捕而不期群集。当缇骑开读诏书时,愤怒的群众大声喧哗,哭声四起。市民颜佩韦率先向两台使讼周顺昌冤,杨念如、沈扬、马杰、周文元等四人亦偕诸生求其疏救,跪乞至午不起。缇骑持械大打出手,引起众怒,遂蜂拥而前,攀栏折楣,直前奋击。打死旗尉一人,余负伤鼠窜,毛一鹭赖苏州知府寇慎等保护得免。事后,苏州府出动军队保护缇骑,并连夜将周顺昌解走。毛一鹭则飞章告苏州民反,并三上疏,欲以擒获首乱功自解。城内外士民人人自危,颜佩韦等五人为保护当地群众,挺身而出,自系入狱。临刑时大义凛然,英勇就义。当地人士感五人之义,将他们合葬于虎丘之侧,题称“五人之墓”。复社领导成员张溥为作“五人墓碑记”。

位于阊门外山塘街775号,1956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五人墓是在明代苏州人民抗暴斗争中死难的颜佩韦、杨念如、周文元、沈扬、马杰五义士之墓。明天启六年(1626年),魏忠贤亲信巡抚毛一鹭勾结织造太监李实,仗势在苏州残酷剥削人民,并上疏诬陷被誉为"七君子"的周顺昌等东林党人。当魏忠贤所派缇骑到苏州逮捕周顺昌时,苏州人民激于义愤,一时云集不下万人,拥进官衙痛打缇骑,并抗议加派捐税,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抗暴斗争。后魏忠贤诬陷苏州人民谋反,派兵镇压,颜佩韦等五人为保护群众,挺身投案,临刑时五义士相顾笑谈,痛骂魏忠贤,引颈就刃,慷慨赴义。次年(1627年),崇祯帝朱由检接位,逮治阉党,定为逆案,魏忠贤畏罪 自杀。苏州百姓把毛一鹭为魏阉所造的"普惠生祠"拆毁,葬五人义骨干废基,立碑大书"五人之墓"。复社领袖张溥有感于五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英雄气概,撰写了《五人墓碑记》,赞扬五义士的高风亮节,成为不朽名作。

现墓门朝南,前临山塘河,壁嵌《五人墓义助疏》碑,时在崇祯七年(1634年),参加义助者有吴默、文震孟、姚希孟、钱谦益、瞿式耜等54人。门后立双柱出头石坊,"义风千古"字额为杨廷枢所书。过石坊是享堂,面阔三间,进深六架。明间立"五人之墓"碑,高约2.2米,1981年整修时自墓门移至此处。东次间立《五人墓碑记》石刻和清代书条石10块,多为赞颂、凭吊诗词。堂后即五人墓冢,一字横列,围以条石,作长方形,东西长16.87米,南北宽6米,高1.35米。正面嵌五人名碑。

五人墓原已荒芜不堪,经两次修葺始成现状。1956年第一次整修,加砌墓冢护壁,修享堂,构围墙,植松柏。1966年起又遭破坏。1981年市文管会再次整修,井拓展基地,移建饮马桥附近一清代厅堂至此,名义风堂,井塔建长廊,植树绿化。1982年5月起重新开放,供人瞻仰凭吊。

写作特色

《五人墓碑记》描述了明朝末年的东林党人和苏州人民不畏强 暴与魏忠贤之流英勇斗争的事迹,歌颂了其中五人“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英雄气概,揭示了“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主题思想。

一、成功地运用了记叙、议论、抒情三结合的表达方式古代的墓碑记属于杂体,常将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

本文即具有这样的特色——既记录了有关五位义士的斗争史实,又在议论中抒发了作者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其中文章的第二部分记叙了苏州市民为蓼洲周公伸张正义与阉党斗争的始末。这一部分看似单纯记叙,但我们能从中领略到作者对五位义士的敬慕热爱之情和对阉党的刻骨仇恨。如:文章的第三部分是论五人斗争及其牺牲的意义。在议论中兼有记叙和抒情。比如记缙绅的“易志”,写阉党的“不敢复有株治”,魏忠贤的畏罪自缢,身居高爵显位的阉党受惩治时表现的可耻行为等等。

这样写既能把要记叙的人物事件交代清楚,让那些斗争的场面历历再目,使人受到感染,又能把这一事件所起的作用揭示出来,以达到表彰英烈、激励后人的目的。文章字数不多,但生动形象,感人肺腑;这除了内容真实、选材典型外,尤其体现在多种表现手法的综合运用上。

二、成功地运用了层层对比的手法,把人物的特点描绘得更为突出鲜明

⒈以“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的病死,与“草野之无闻者”的就义进行对比——一个名字从此湮没,一个却如此光明显耀。2.以读诗书受古训的缙绅,与“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的五位义士进行对比——一个易志,一个高风亮节。3.用“高爵显位”之人不择手段苟全性命的卑劣行为,与五人从容就义进行对比——一个辱人贱行,一个仗义牺牲。运用这样的对比手法所起的作用:一是揭示了达官贵人的种种丑态,反衬出五人大义凛然、不畏强 暴、临难不苟的高尚品格。二是为议论提供了生动有力的论据,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三是加强了文章的气势和逻辑的力量。这三个对比,层层深入,由低层(五人与一般“富贵之子”)到中层(五人与缙绅),进而到高层(五人与高官显爵),五义士牺牲的价值、死后产生的巨大影响等深刻意义,以“义”为核心,示了“死生之大”。

鹿善继文言文答案

1. 鹿善继文言文阅读的答案

明史·鹿善继传【原文】鹿善继,字伯顺,定兴人。

祖久征,万历中进士,授息县知县。时诏天下度田,各署上中下壤,息独以下田报,曰:“度田以纾民,乃病民乎!“调襄垣,擢御史,以言事谪泽州判官,迁荥泽知县,未任而卒。

父正,苦节自砺。县令某欲见之,方粪田,投锸而往。

急人之难,倾其家不惜,远近称鹿太公。 善继端方谨悫。

由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内艰除,起故官。

辽左饷中绝,廷臣数请发帑,不报。会广东进金花银,善继稽旧制,金花贮库,备各边应用。

乃奏记尚书李汝华曰:“与其请不发之帑,何如留未进之金?“汝华然之。帝怒,夺善继俸一年,趣补进。

善继持不可,以死争。乃夺汝华俸二月,降善继一级,调外。

汝华惧,卒补银进。泰昌改元,复原官,典新饷。

连疏请帑百万,不报。 天启元年,辽阳陷,以才改兵部职方主事。

大学士孙承宗理兵部事,推心任之。及阅视关门,以善继从。

出督师,复表为赞画。布衣羸马,出入亭障间,延见将卒相劳苦,拓地四百里,收复城堡数十,承宗倚之若左右手。

在关四年,累进员外郎、郎中。承宗谢事,善继亦告归。

先是,杨、左之狱起,魏大中子学洢、左光斗弟光明,先后投鹿太公家。太公客之,与所善义士容城举人孙奇逢谋,持书走关门,告其难于承宗。

承宗、善继谋借巡视蓟门,请入觐。奄党大哗,谓阁部将提兵清君侧,严旨阻之。

狱益急,五日一追赃,搒掠甚酷。太公急募得数百金输之,而两人者则皆已毙矣。

至是,善继归,而周顺昌之狱又起。顺昌,善继同年生,善继又为募得数百金,金入而顺昌又毙。

奄党居近善继家,难家子弟仆从相望于道。太公曰:“吾不惧也。

“崇祯元年,逆榼既诛,善继起尚宝卿,迁太常少卿,管光禄丞事,再请归。 九年七月,大清兵攻定兴。

善继家在江村,白太公请入捍城,太公许之。与里居知州薛一鹗等共守。

守六日而城破,善继死。家人奔告太公,太公曰:“嗟乎,吾儿素以身许国,今果死,吾复何憾!”事闻,赠善继大理卿,谥忠节,敕有司建祠。

子化麟,举天启元年乡试第一,伏阙讼父忠。逾年亦卒。

【译文】鹿善继,字伯顺,是定兴县人。他的祖父鹿久征,万历年间考中进士,被授予息县知县之职。

当时朝廷下令丈量(全国的)田地,各地都把田地分为上、中、下三等予以登记、汇报,唯独息县却把田地都当作下等上报,鹿久征说:“(朝廷下令)丈量田地是用来解除百姓的贫困的,怎么能(反过来)损害百姓呢?”(后来他)调任襄垣县知县,又升为御史,(后来)因为上书言事被贬为泽州判官,后又升任荥泽县知县,没有上任就死了。鹿善继的父亲鹿正,以“坚守节操,矢志不渝”来自周顺昌我磨练。

县令某某想见他,(当时他)正在给田施粪,扔下粪锸就去。他(常常)急人之所急,就是倾家荡产也在毫不吝惜,远近的人都称他为鹿太公。

鹿善继为人庄重正直,严谨朴实。由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起身,被授予户部主事之职。

中间为母亲守丧过后,重新起复原任。辽东部队的军饷中断了,朝廷大臣多次请求拨出国库银,(神宗)都未答复。

正好这时广东运来了金花银,鹿善继查考原先的规定,金花银应当收进国库,以防备各边镇使用。于是就写了一封文书给尚书李汝华说:“与其奏请皇上不肯拨出的国库银,为什么不留下这些还没入库的金花银(来做这件事呢)呢?”李汝华同意了。

神宗(知道后)非常生气,扣掉鹿善继一年俸禄,催促赶紧把金花银补进国库。鹿善继坚持认为不应该这样,以死谏诤,(神宗)就扣了李汝华两个月俸禄,把鹿善继降职一级,外调到任职。

李汝华害怕了,最后还是把金花银补进了国库。光宗即位,泰昌改元年(1620),朝廷恢复了鹿善继的原职,让他主管薪饷。

他接连上书请求拨出一百万国库银(作为军饷),光宗也未答复。天启元年(1621),辽阳失守后,鹿善继因为有才干改任兵部职方主事。

大学士孙承宗掌管兵部事务,对他推心置腹,很信任他。等到孙承宗到关门去检阅视察时,让鹿善继跟着。

(孙承宗)出关领兵,又上表奏请朝廷让他做赞画。(鹿善继)穿着粗布衣服,骑一匹瘦马,出入于各个边镇营垒之间,召见将士来慰劳他们,开拓了四百里边疆,收复了几十个城堡,孙承宗就像自己的左右手一样来倚靠他。

鹿善继在关外四年,逐渐升到员外郎、郎中。孙承宗辞职后,鹿善继也告老还乡了。

在这之前,杨涟、左光斗的冤案发生后,魏大中的儿子魏学洢、左光斗的弟弟左光明,先后投奔到鹿太公家里。鹿太公把他们当成客人,他们跟与鹿太公交好的义士、容城举人孙奇逢商量,带着鹿太公的信去山海关,把他们的祸事告诉了孙承宗。

孙承宗、鹿善继商议后打算借巡视蓟门的机会,请求入朝觐见熹宗。阉党议论纷纷,说内阁大臣孙承宗要统兵清君侧来了,熹宗就发出一道严厉的指示阻止孙承宗(入朝)。

杨涟、左光斗的冤案更加紧急了,每五日追一回赃,拷打得很残酷。鹿太公赶忙凑集了几百两金子送进去,可是他们两个人都已经死掉了。

到鹿善继回家之时,周顺昌的冤案又发生了。周顺昌是与鹿善继同年考中的进士,鹿善继又为他凑集了几百两金子,银子送进去周顺昌。

2.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8、A9、C10、A11、①译文:尧舜让契当司徒,慎重地掌管五项内容的教化,就是这里列举的这五样东西。

②译文:假如知道圣人教人如何做人的道理是正确的,并且还严格要求自己一定这样做到,那么那些规范人的行为、禁止和防止人去做坏事的法律条令,难道还需要别人制定下来后自己才能有所把握、有所遵循吗? 8.A(敷:掌管,施行)9.C10.A(揭示,写在校告牌上的告示,从后文“揭之楣间”可以见出)四、(23分)11.文言翻译(10分)①4分,3个分句,前两个各1分,后1个分句2分②6分,前两个分句3分,后两个分句3分。

3. 求文言文《孙奇逢传》的翻译

原文: 孙奇逢,字启泰,又字锺元,容城人。

少倜傥,好奇节,而内行笃修。负经世之学,欲以功业自著。

年十七,举明万历二十八年顺天乡试。连丁父母忧,庐墓六年,旌表孝行。

与定兴鹿善继讲学,一室默对,以圣贤相期。 天启时,逆阉魏忠贤窃朝柄,左光斗、魏大中、周顺昌以党祸被逮。

奇逢、善继故与三人友善。是时善继以主事赞大学士孙承宗军事。

奇逢上书承宗,责以大义,请急疏救。承宗欲假入觐面陈,谋未就而光斗等已死厂狱。

逆阉诬坐光斗等赃钜万,严追家属。奇逢与善继之父鹿正、新城张果中集士民醵金代输。

光斗等卒赖以归骨,世所传范阳三烈士也。台垣及巡抚交章论荐,不起。

孙承宗欲疏请以职方起赞军事,其后尚书范景文聘为赞画,俱辞不就。时畿内贼盗纵横,奇逢携家入易州五峰山,门生亲故从而相保者数百家。

奇逢为部署守御,弦歌不辍。顺治二年,祭酒薛所蕴以奇逢学行可比元许衡、吴澄,荐长成均,奇逢以病辞。

七年,南徙辉县之苏门。九年,工部郎马光裕奉以夏峰田庐,遂率子弟躬耕,四方来学者亦授田使耕,所居成聚。

居夏峰二十有五年,屡徵不起。 奇逢之学,原本象山、阳明,以慎独为宗,以体认天理为要,以日用伦常为实际。

其治身务自刻厉。人无贤愚,苟问学,必开以性之所近,使自力於庸行。

其与人无町畦,虽武夫捍卒、野夫牧竖,必以诚意接之。用此名在天下而人无忌嫉。

著读易大旨五卷。奇逢学易於雄县李崶,至年老,乃撮其体要以示门人。

发明义理,切近人事。以象、传通一卦之旨,由一卦通六十四卦之义。

其生平之学,主於实用,故所言皆关法戒。又著理学传心纂要八卷,录周子、二程子、张子、邵子、朱子、陆九渊、薛瑄、王守仁、罗洪先、顾宪成十一人,以为直接道统之传。

康熙十四年,卒,年九十二。河南北学者祀之百泉书院。

道光八年,从祀文庙。奇逢弟子甚众,而新安魏一鳌、清苑高鐈、范阳耿极等从游最早。

及门问答,一鳌为多。睢州汤斌、登封耿介皆仕至监司后往受业,斌自有传。

又,与黄宗羲、李颙并称三大儒。其学初宗陆(九渊)王(守仁),晚慕朱熹理学,立说调和两派观点。

所著有《理学宗传》、《夏峰先生集》、《四书近旨》、《道一录》、《北学编》等。译文: 孙奇逢,字启泰,又字钟元,容城人。

少年倜傥,喜好奇特节操,然后内心笃于修行,背负经世致用之学,准备立下功业,建立声誉。十七岁,参加明万历二十八年顺天乡试中举。

因父母接连过世而丁忧,在父母墓前结庐度过六年, *** 旌表他的孝行。与定兴鹿善继讲学,在室中默默相对,以圣贤相期许。

明朝天启年间,魏忠贤把持朝政,左光斗、魏大中、周顺昌因为结党被逮捕,奇逢、善继与这三个人关系良好。那时,鹿善继以主事身份辅助大学士孙承宗军事。

奇逢就给孙承宗上书,以大义相责问,请求孙承宗紧急上疏搭救。孙承宗,准备借入朝觐见皇帝当面陈说求情,计谋未成而光斗等已经死于东厂监狱中。

魏忠贤诬陷光斗等贪污巨大,严格追查他们的家属。奇逢与善继之父鹿正、新城张果中筹集士民捐助代为上缴。

光斗等最终因此被归还骸骨,世人称道他们的行为,赞誉他们为范阳三烈士。台垣及巡抚交替上奏章推举他,推辞不起就职。

孙承宗准备上疏请奇逢以职方来辅助军事,后来尚书范景文想聘为辅助筹画,都推辞不去。当时,京城附近盗贼横行,奇逢率领家人到易州的五峰山,他的门生亲友跟从相互保护的有数百家。

奇逢部署防守抵御,此时教书育人也未曾停息。顺治二年,祭酒薛所蕴以奇逢学问品行可以相比元代的许衡、吴澄,推荐他执掌国子监,奇逢以有病推辞。

七年,向南迁徙到河南辉县苏门,九年,工部郎马光裕以夏峰田庐相奉送,于是率领子弟躬耕于此,四方来学习的人,也给其授于田地来耕种,他们居住的地方形成村落。居住在夏峰二十五年,屡屡征召都不起来 *** 。

奇逢的学术,本来以陆象山、王阳明为根本,以慎独为宗旨,以体察认识天理为要务,以日常所用伦常为实际。他修身苛刻严厉。

人不论贤愚,如果问学,必定用与他性格相近的道理开导他,使他能够自力于平时行动。对人不作态,即使是武夫悍卒,必定以诚意相待他。

因此,名在天下而没有人嫉妒。著有易大旨五卷。

他学易于雄县李崶,年老以后,挑拣要旨以示与门人。阐发解释道理,切近人事。

以象、传通一卦之旨,由一卦通六十四卦之义。他生平学问,以实用为主。

因此所说的都有关法戒。又著作了学传心纂要八卷,记录了周子(即周敦颐)、二程子、张子、邵子(即邵雍)、朱子、陆九渊、薛瑄、王守仁、罗洪先、顾宪成,作为直接道统的传人。

康熙十四年,去世,年九十二。河南河北学者在白泉书院祭祀他。

道光八年,从祀文庙。奇逢弟子甚多,而新安魏一鳌、清苑高鐈、范阳耿极等跟从游历最早。

到家门问答,一鳌为最多。睢州汤斌、登封耿介都是做官到监司后去接受教育的,汤斌自己有传记。

此外,与黄宗羲、李颙并称为三大儒。他的学说起初推崇陆(九渊)王(守仁),晚年追慕朱熹的理学,成立学说调和两派的观点。

他所编著的著作有《理学宗传》、《夏峰先生集》、《四书近旨》、《道一。

4.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小题:B

小题:C

小题:您为何当众羞辱我呢?不能私下告诉我吗?

小题:B应解释为“与……友善”

小题:C(A两个“以”都是介词,解释为“凭”周顺昌;B两个“于”都是介词,解释为“在”;C前“之”助词,解释为“的”,后“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D两个“虽”都是连词,解释为“即使)

小题:见译文

译文:

冯唐的祖父是赵人,他的父亲迁到代。汉朝建主后,又迁到安陵。冯唐以至孝著名,为中郎署长,侍奉文帝。文帝的座驾经过,问他说:“老人家,您是如何成为郎的?您的家在哪里?”唐皆据实回答。文帝说:“我在代的时候,我的尚食监高祛屡次向我提及赵将李齐的贤能,以及他在巨鹿作战时的事迹。现在我每次吃饭的时候,脑海里都会浮现李齐在巨鹿作战时的雄风呀!您老人家知道他吗?”冯唐回答说“他还比不上廉颇与李牧的将才呢。”皇帝说:“什么缘故呢?” 冯唐说“家祖父在赵的时候,做官而统御将士,跟李牧交情很好。而家父以前做过代相,与赵将李齐相熟,所以臣了解他们的为人。”文帝听说了廉颇、李牧的事迹以后,高兴得拍着大腿说:“唉!我为何得不到像廉颇、李牧那样的人才来做我的将军?如果得到了,我又何必担忧匈奴为患呢!”冯唐说,“臣诚惶诚恐,昧死以陈,眼下纵使得到像廉颇、李牧那样的将才,也不懂得任用啊!”文帝很生气,站起来返入禁中,过了好一会儿,才召见冯唐,责备他说:“您为何当众羞辱我呢?不能私下告诉我吗?”冯唐谢罪说:“臣是个乡鄙之人,不懂得避忌。”

5. 2012年初中文言文读本临江之麋答案 快呀

畋:读音tián, 打猎

麋麑:读音mí ní ,一种小型鹿类

麑:读音ní ,一种小型鹿类

畜:饲养

怛:读音dá ,惊吓 是:这

日:天天、每天

自是:从此

习:常常

偃:读音yǎn ,互相碰撞翻滚

啖:读音dàn,吃,这里解释为舔

稍:渐渐

善:友好,友善

走:跑(过去)

抵触:相互亲近地碰撞

狎:态度亲近但不庄重

使:让

如:依照,按照

益:更加

就:接近

这里是临江之麋的原文:

《临江之麋》(唐·柳宗元)

临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三年,麋出门,见 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这里是临江之麋的翻译:

临江有个人,打猎时捉到一只小鹿,把它带回家饲养。刚一进门,一群狗流着口水,翘着尾巴全来了,那个人非常恼火,愤怒地喝斥、吓唬那群狗。从此,那人每天都抱着小麋鹿接近狗,经常给狗看,让狗不要乱动,后来又逐渐让狗和小鹿在一起玩耍。时间长了,那些狗也都顺从主人的意愿了。小麋鹿逐渐长大了,忘记了自己是只麋鹿,认为狗的确是自己的朋友,时常和狗一起顶撞翻滚,更加亲热了。狗因为害怕主人,于是对小鹿十分友善,但不时地舔自己的舌头,想要吃掉小鹿。

三年之后,鹿走出家门,看见大路上有一群野狗,立刻跑过去想跟它们玩耍。这群野狗见了鹿既高兴它走近又愤怒它冒犯自己,一起把它杀了吃掉,尸体散落在路上。小鹿一直到死都没有明白落得这个下场的原因。

这里是寓意:

本文是《三戒》中的第一篇,是柳宗元谪居永州时所写.《三戒》借麋,驴,鼠三种动物的可悲结局,讽刺了社会上的三种人.按作者在"序"中所说,"临江之麇"所讽刺的是"依势以干非其类",就是倚仗他人势力求得与对方要好的那种人."至死不悟"四个字,既表达了作者的厌恶之情,也勾画出麋的可怜与可悲.这则寓言故事在写法上突出的是细致逼真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如"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写出犬吞食弱者的本性;"外犬见而喜且怒",用拟人的笔触刻画犬的心理活动.

分析题

寓言往往是先叙述寓言故事,然后加以评论,引出要讽喻的事理。柳宗元的这篇寓言小品则要你用心思考方能领会其含义。请你加以概括。

寓言描写了麋鹿仗主人的宠势而傲“内犬”,最终落得个被“外犬”“共食杀之”的悲惨结局。影射了那些无才无德、依势放纵、恃宠而骄的奴才,讽刺了他们的悲惨命运。

6. 诗词到底如何鉴赏

古诗鉴赏题10大规律诗歌鉴赏题在高考中越来越不可忽缺。

十年来,古诗词测试的基本情况是:全国卷从1996年起,基本是考两道选择题,一道分析理解,一道分析鉴赏。2002年起,全国卷调整了试题比例,加大了主观题,这意味着考生将被赋予更大的发挥空间。

对古诗词的考查,不是孤立的鉴赏评价,它要求与认读、理解、分析能力综合在一起。考查考生对作品形象的感知和对情感的审美把握。

诗歌鉴赏要求考生从诗歌内容、语言、结构、写作技巧及作品风格、鉴别其所表达的主旨、思想情感及社会意义,注意这十个方面,考生会成为诗词苑囿中的好“园丁”。 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

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

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

“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

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

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字)、长调(96字以上,三阙以上)。词有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曲: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

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有关诗词知识的测试范围很广。

1993年、1996年、2000年、2004年的上海卷都从诗歌体裁、押韵、对仗等方面对考生进行了测试。掌握诗词知识,不但要记,还要会用。

1997年上海卷的排序题就是一例。 三、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

写景诗:学生在高中阶段大体接触过,毋须多说。 咏怀诗:叙事抒怀,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

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 咏史诗: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诵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

如陶渊明、刘禹锡、杜牧等都是咏史诗的作者。 咏物诗: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

这类古诗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蕴。

山水田园诗: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边塞诗:描写边塞生活与民族矛盾,还有一系列与边塞有关的东西形成于盛唐,最高成就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四、分清各种风格流派 “风格”是指诗人在选择题材、塑造形象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的创作特色。

如陶渊明的诗恬淡平和,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流派主要指诗歌的流派和词的流派。

1.诗歌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源头:《诗经》;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陆游等。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用。

7. 褚无量 字弘度 文言文阅读答案

褚无量,字弘度,杭州盐官人。幼授经于沈子正、曹福,刻意坟典。家滨临平湖,有龙出,人皆走观,无量尚幼,读书若不闻,众异之。擢明经第,累除国子博士,迁司业兼修文馆学士。

中宗将南郊,诏定仪典。时祝钦明、郭山恽建言皇后为亚献,无量与太常博士唐绍、蒋钦绪固争,以为:“郊祀,国大事,其折衷莫如《周礼》。《周礼》冬至祭天圆丘,不以地配,唯始祖为主,亦不以妣配,故后不得与。又《大宗伯》:‘凡大祭祀,王后不与,则摄而荐豆笾,彻。’是后不应助祭。又内宰职‘大祭祀,后祼献则赞瑶爵。’祭天无祼,知此乃宗庙祭耳。巾车、内司服,掌后六服与五路,无后祭天之服与路,是后不助祭天也。惟汉有天地合祭,皇后参享事。末代黩神,事不经见,不可为法。”时左仆射韦巨源佐钦明,故无量议格。以母老解官。

玄宗为太子,复拜国子司业兼侍读,撰《翼善记》以进,厚被礼答。太子释奠国学,令讲经,建端树义,博敏而辩,进银青光禄大夫,锡予蕃渥。及即位,迁左散骑常侍兼国子祭酒,封舒国公。母丧解,诏州刺史薛莹吊祭,赐物加等。庐墓左,鹿犯所植松柏,无量号诉曰:“山林不乏,忍犯吾茔树耶?”自是群鹿驯扰,不复枨触,无量为终身不御其肉。丧除,召复故官。以耆老,随仗听徐行,又为设腰舆,许乘入殿中。频上书陈得失。

开元五年,帝将幸东都而太庙坏,姚崇建言:“庙本苻坚故殿,不宜罢行。”无量鄙其言,以为不足听,乃上疏曰:“王者阴盛阳微,则先祖见变。今后宫非御幸者,宜悉出之,以应变异。举畯良,撙奢靡,轻赋,慎刑,纳谏争,察谄谀,继绝世,则天人和会,灾异讫息。”帝是崇语,车驾遂东。无量又上言:“昔虞舜之狩,秩山川,遍群神。汉孝景祠黄帝桥山,孝武祠舜九疑,高祖过魏祭信陵君墓,过赵封乐毅后,孝章祠桓谭冢。愿陛下所过名山、大川、丘陵、坟衍,古帝王、贤臣在祀典者,并诏致祭。自古受命之君,必兴灭继绝,崇德报功。故存人之国,大于救人之灾;立人之后,重于封人之墓。愿到东都,收叙唐初逮今功臣世绝者,虽在支庶,咸得承袭。”帝纳其言,即诏无量祠尧平阳,宋璟祠舜蒲坂,苏颋祠禹安邑,在所刺史参献。又求武德以来勋臣苗裔,绍续其封。

初,内府旧书,自高宗时藏宫中,甲乙丛倒,无量建请缮录补第,以广秘籍。天子诏于东都乾元殿东厢部汇整比,无量为之使。因表闻喜尉卢僎、江夏尉陆去泰、左监门率府胄曹参军王择从、武陟尉徐楚璧分部雠定。卫尉设次,光禄给食。又诏秘书省、司经局、昭文、崇文二馆更相检雠,采天下遗书以益阙文。不数年,四库完治。帝诏群臣观书,赐无量等帛有差。无量又言:“贞观御书皆宰相署尾,臣位卑不足以辱,请与宰相联名跋尾。”不从。帝西还,徙书丽正殿,更以修书学士为丽正殿直学士,比京官预朝会。复诏无量就丽正纂续前功。皇太子及四王未就学,无量以《孝经》、《论语》五通献帝。帝曰:“朕知之矣。”乃选郗常亨、郭谦光、潘元祚等为太子、诸王侍读。七年,太子齿胄于学,诏无量升坐讲劝,百官观礼,厚赉赐。卒,年七十五。病困语人,以丽正书未毕为恨。帝闻悼痛,诏宰相曰:“无量,朕师,今其永逝,宜用优典。”于是赠礼部尚书,谥曰文,葬事官给。所撰述百余篇。殁后有于书殿得讲《史记》、《至言》十二篇上之,帝叹息,以绢五百匹赐其家。

始,无量与马怀素为侍读,后秘书少监康子原、国子博士侯行果亦践其选,虽赏赉亟加,而礼遇衰矣。

周顺昌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周顺昌是东林党人吗、周顺昌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