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平凡人的故事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平凡人的故事辩论赛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普通人成功的 故事 向我们讲述了人生的道理,用故事的形式教我们怎样做自己,怎样与他人相处,怎样成为社会和谐的一分子。下面是我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成功的平凡人例子,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成功的平凡人例子篇1
他高二时研究软件赚4000块,从草根消费者做起,如今身价过亿
经历失败:高中时代就开始网络“掘金”
与大多同龄人一样,黄承松从小就对新的事物十分热衷,凡事总喜欢刨根问底。他的这种执着,也让他比别人想得更多,看得更远。进入高中后,黄承松开始接触电脑。当同学们不是打游戏打得风声水起,就是上网聊天聊得火热之时,他却通过电脑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花了20天研究软件,赚4000块钱!”黄承松说,互联网时代,网络上遍地都是机遇和商机,只要看得准,下手快,就有成功的希望。黄承松被保送华科大后,高三下学期就闲了下来,做起了全职软件开发,从那时候起,他再也没有向家里要过钱。从高中到大二上学期那段时间,经济来源主要靠写程序来挣学费和生活费。2010年8月,还在读大二的他开始尝试创业,注册了一家互联网公司,用兼职赚到的钱作为创业资金,做电商导购网站。就是消费者通过他们的平台 渠道 ,购买其他大型电商商户的产品,累计积分,然后他们根据买家所积累的积分,得到相应的返利。谁知,看似前景很好的平台渠道,真正运作起来并不简单,加之同类网站竞争激烈,大的电商平台担心利润被挤压等原因,黄承松的第一次尝试以失败告终。“差点连吃饭钱都折腾光了!”回忆起当时的窘境,黄承松至今记忆犹新,坦言不仅积攒的钱打了“水漂”,身上也只剩下几十块钱。这次失败,黄承松思考得最多的不是折腾出去了多少钱,而是失败的原因究竟在哪里。经过三个月深思熟虑,黄承松悟出一个道理:做网络要不断创新,不断超越自己,才能走得更远。
逐渐演变:抓住一个需求点持续去做
2012年4月,黄承松刚从华中科技大学 毕业 ,就创立了“九块邮”,9.9包邮成为了国内这一 商业模式 的首创者。不过,在黄承松看来,人们选品牌货会想到“淘宝”,选电器会想到京东,消费能力好一点的会选“唯品会”。那么,18-35岁群体中,收入差别很大,消费能力也各异,不是每个人都会选品牌货,选择低价实惠的群体并不在少数。如果补齐完善这一空间,必将大有可为。2012年8月,黄承松创立的折扣精选特卖网站“卷皮网”正式上线,主要瞄准“草根”消费人群,定位为“低价版唯品会”。卷皮网专注在低端市场,从高性价比入手,与唯品会覆盖中高端市场形成差异化竞争。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想做到所有的货品是网络上的最低价并非易事。为了控制成本,一方面与许多品牌厂家建立了很好信任合作关系,其中有10多万大小商家,1000余家独家合作品牌商;另一方面,千方百计的精打细算,努力打造全国首家买手制电商。机会总垂青有准备的人,黄承松的“卷皮网”已很快地在电商界崭露头角。2012年,销售收入近1亿多元,2013年销售达7亿元;2014年全年销售收入达25亿元。拥有超过3000万买家会员、移动端APP总用户达1500万,成为了国内折扣特卖电商第一品牌和国内成长最快的互联网电商企业。
不骄不躁:像上帝一样了解用户
“做产品,核心的核心就在于一定要像上帝一样了解用户,无论他们多么小众、多么与正常想象不一致,这样才能清楚地知道提供‘水’还是‘饮料’。当真正理解了你为用户提供的是什么,你才会知道你的用户究竟是谁,喜欢什么。”黄承松说。他们坚信“昂贵不一定好,精准才是好的”。同样价格的商品对于不同人来说,价值是不一样的,人们在判断自己“有多想要一件物品”时,除了受到该物品价格的影响,还受到个人喜好、场合等更多更复杂因素的影响。即我们常说的用户“痛点”。“对创业团队而言,最怕的是丢了最初的创业梦想”,黄承松说,到今天“上卷皮,购便宜”成为老百姓很熟悉的 广告 语,卷皮团队一直不忘创业之初的梦想:让购物变得更省时、省心、省钱。如今,卷皮折扣已经完成两轮融资,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壮大,商业大潮中的黄承松也将继续迎接挑战,其中的风雨只会比以前更艰难。但他表示,卷皮折扣将一如既往为用户“解渴”,关注低收入人群、关注购物体验、关注中国,并最终成为一家“伟大公司”。
成功的平凡人例子篇2
从他记事起,他就是在土豆的包围中长大的:地里种的是土豆,家里放的是土豆,每天三顿饭吃的也是土豆……然而,正是这村里人都看不上的“土蛋蛋”,在这个“80后”小伙儿的辛勤耕耘下,变成了拉动全村致富的“金蛋蛋”。
他叫王顺邦,是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西山乡张家沟村的农民。虽然是出生于1982年的“80后”,但他的脸上少了份同龄人的稚气,多了份坚毅与成熟。靠着自己的勇气与智慧,这个初中就辍学四处打工的小伙子,一跃成为了年收入几十万元的农民经纪人,并带领着西山乡几百户“穷怕了”的乡亲们,靠着地里刨出的“土蛋蛋”过上了好日子。
王顺邦的父母都是农民,以种马铃薯为生。由于家境贫寒,他17岁就辍学,跟着父亲赶着马车往省城西宁贩运土豆。那时,村民们也如此贩卖土豆——赶着马车,拉着六七百斤的土豆到西宁贩卖。
王顺邦说,由于青海气候冷凉,十分适宜土豆的 种植 ,乡政府一再号召村民扩大土豆种植规模,但却很难得到村民们的响应——当时的土豆每斤只能卖8分钱,还经常卖不出去。
看着乡亲们为了能使土豆卖上每斤一毛八的好价钱而在淀粉厂排长队等待收购的场景,王顺邦心想,能否专门收购乡亲们的土豆搞销售呢?这样一来,不仅给乡亲们带来极大的方便,也为自己致富找到了门路。
王顺邦说干就干。2002年,他买来了手扶 拖拉机 ,由家里人负责收购乡亲们的土豆,自己则拉着土豆到西宁贩卖,回来时再拉上一车化肥回乡卖给乡亲们。当年他便收入了近3万元,不仅还清了家里所有的债务,也将贩运土豆的交通工具“鸟枪换炮”,从最初的马车、手扶拖拉机“升级”到了农用车与卡车。
王顺邦因此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农民经纪人。他还积极发动周围的村民们学习种植技术,把自己的好 经验 、好技术无偿地传授给周围的村民,在他的带动下,村里种植土豆的人越来越多了,土豆的销售也越来越好了。
“村民们的温饱问题不愁了,但是如何使他们发家致富、增加收入,是我那时一直思考的问题。”王顺邦说。
200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电视上一条关于“2006年全国秋季农副产品博览会在郑州举行,请客户踊跃参加”的广告,触动了王顺邦的灵感:“全国性的会议一定有不少大客户,要是把我们家乡的土豆推销到全国,未必不是一条致富的好路子。”
王顺邦精心挑选了11个土豆,放大冲洗了一张国家领导人视察青海土特产的照片,就带着乡亲们的期盼上路了。虽然没有其他展位吸引眼球的布置与装帧精美的广告宣传册,王顺邦的土豆凭着品相好、淀粉含量高、无虫害、口感好、纯绿色、无污染的优势,一举夺得博览会金奖,专家和评委一致认定,青海省互助县西山乡土豆很有发展前景。
带着获奖的喜悦回家后,王顺邦创建了青海省首家由农民组织的马铃薯种植营销会——西山乡张家沟马铃薯种植营销协会,还在铁家村搞起了“千亩无公害马铃薯基地”,为的是把家乡的土豆推销到全国,给家乡的土豆申请专利,打出青海的土豆品牌。
现在,西山乡总耕地6万亩,55%以上的耕地都种植土豆,全乡的人均年收入达到了2767元,不少乡亲们靠着原来看不上眼的“土蛋蛋”,盖上了二层小楼。
目前,王顺邦打算扩大马铃薯种植规模,在西山乡创建一个马铃薯交易市场。“市场将建在进出西山乡的必经之路,让乡亲们以及乡里优秀的经纪人都集中在这儿销售土豆,并做好土豆价格、质量的规范工作,让乡亲们都能富裕起来。”王顺邦说,“这些年的经商经历,使我深知信息的重要性。在这个马铃薯交易市场中,我还想建一个信息中心,如果市场有风险,一个短信就可以发到土豆经纪人的手机上。”
王顺邦还有一个长远打算,那就是发掘西山乡土豆的深加工市场。“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在西山乡生产出优质的粉条和薯片,让西山乡的土豆走向全国。”王顺邦说。
成功的平凡人例子篇3
我21岁,大三。干过工地,发过传单,做过家教,在大公司上过班,在小机构兼过职,做过11份不同的工作,卖过项目,开过公司,见了四个投资人就有人要投资,曾在一夜之间公司估值500万又在一天后重新回到原点。上过电视录过真人秀。朋友说我这种人在电视上只能活两集,结果一不小心活了四集,活到了总决赛。
闲下来的时候自恋的百度了一下自己的名字。看到一个帖子是这样描述自己的,大一大二赚了20多万,期间开了一家公司卖了100万。看完后乐了一下,呵,原来在网上自己已经这么厉害了,而这只是在网上。读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后面写的一定是关于创业过程中的艰辛,然后我如何克服这种艰辛做到今天这种地步,进而得出一个结论,这人好牛逼,但是关我毛线事。那你就想错了。
该做什么的时候就去做什么
作为曾经创过业的大学生,自己却并不鼓励大学生去创业。大三了,很多时候呆在学校。偶尔会遇到一些想创业的学弟学妹征求自己的意见。往往给他们的第一个建议就是多读书。那句话是说给他们听的,同时也是说给自己的。一路摸爬滚打深知大学创业的艰辛,更了解无知的代价有多高。
慢慢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氛围开始在高校蔓延。高校创业渐渐的在这种浮躁又浮夸的氛围中沦为一地鸡毛。接触过一些大学创业者,很多甚至大一大二,在一些高校创业者分享的聚会上,大三的甚至已经算大龄创业者了,而大一就出席创业聚会的往往会被人投上敬佩的眼光。
自己也曾是一个大学生创业者,对大部分大学生所做的项目有所了解,大学生所做的项目往往是没有什么技术门槛,依靠简单的人力成本来赚取一些微薄的利润,有的甚至不能叫做创业,只能称作一门小生意。还有一些,有一个初步的想法,然后就去把公司注册了,找办公室,找人,然后把CEO CFO COO什么的分好,以便给同学讲起来时候自己还是个CEO以此来显示优越感,只能说这些同学的勇气令人敬佩。
明白自己比什么
大学时候自己交学费,生活费不花家里的钱并不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大学时候靠兼职赚一点钱也不是为了拿来和同学比较的,以此显示自己能力有多强。身处大学,要明白自己比什么以及和谁比。
大学四年应该和已经参加工作的比时间更加自由,可以趁周六周日去外面参加一些讲座活动什么的来提升自己,大学四年的所见所闻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等到四年后和同时步入社会的同学比的是资历。而不是在大学时候比你比同学赚了多少钱,那是件很可悲的事情,就算在大学翘课忙生意每月可以赚几千元,但那也只是在当时特定的环境中,更可怕的是,用了四年青春赚了几万元钱而让自己的能力一直停留在每月一两千的水平上。
大学四年是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四年,也是最重要的升值期。大学最重要的是多读书,深度思考,在业余的时候可以做一些事情来充实自己,如果一个学生连自己的本职工作都没做好那何谈创业。
在朋友圈看到一句话,你连工作都没找到,谈什么创业。这句话送给自己,也送给你们。
平凡人的感人事迹很多,下面举的就是几个平凡人的感人事迹。
1、申春玲
1998年8月24日,一场特异的悼念会在山东嘉祥县后中庄进行。 死者申春玲是一位年仅16岁小姑娘,但她却享福了这个村最高的葬礼格式, 她的三个胞兄穿上了为父母送葬能力穿上的孝衣。在灵柩前长跪不起,全村老少自觉地佩带黑纱哭着为她送行。可是有谁知晓这位早逝的姑娘其实与这个家庭不曾任何血统牵涉,她只是一个连户口都不曾的继女;在继父瘫痪,亲母亲出走离家后, 她却勇猛地留了下来,用纤弱的双肩托起了四个大学生胞兄平凡人的故事!
2、沈桐和孙志帅
2011年3月12日下午,宁夏第一工业学校初中机电101班学生沈桐和孙志帅返校途经石嘴山市南沙海景区时,突然听到不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呼救声。寻声望去,是湖中央冰面上玩耍的3个小男孩掉进了冰窟窿。沈桐和孙志帅冒着危险地将孩子救出后,又悄然上学去了。
3、张光城
齐河开发区火把张村村里孩子上学需穿越308国道,路上车多导致事故频发,时年66岁的他对全村人承诺平凡人的故事:接送孩子上学,保证不出事。他信守诺言,17年来,安全护送学生600多人,未发生一起交通事故。如今他已80多岁了岁,但“送学爷爷”的送学路仍在继续。
4、王秀燕
丈夫去世后,她带着公公和儿子改嫁,而第二任丈夫家中还有岳母和 3个孩子。在这个特殊的大家庭里,她既要照顾丈夫的患病岳母,又要照顾年迈的公公,还要带好4个孩子,她用伟大的爱诠释了什么是真善美。
5、 最“亲”妈妈李保叶:收养残疾女婴抚养成人
20多年前,蒙阴县岱崮镇五里沟村村民李保叶,收养了一名手足扭反的残疾女婴,取名王琳。此后,她悉心照顾身残体弱的王琳。为了给王琳治病,她将儿子送到娘家,自己带着王琳四处求医,欠下巨额债务,用了13年时间才还清。尽管生活困难,她仍把王琳送到县城接受教育,并一直鼓励、支持王琳读到中专。如今,长大成人的王琳选择了特殊教育职业,把爱继续传递给她的学生们。
6、刁娜
1988年出生的龙口女孩刁娜,是南山集团一名员工。2011年10月23日傍晚,刁娜和爱人开车经过一处搅拌站附近时,看见一女子因交通事故受伤躺在路中央。两人担心女子有被过往车辆二次撞伤的危险,便下车营救。在指挥过往车辆绕开受伤女子时,刁娜不幸被车挂倒,右腿严重骨折。经媒体报道后,刁娜的事迹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强烈共鸣,被人们称为“最美女孩”。
1.一位母亲下岗了,但是她不忍心看着她的女儿整天闷闷不乐,便决定带她的女儿去滑雪,还买了两件银色面包服,让她女儿高兴。但不幸的事却发生了:她们太兴奋,滑得远离了指定的地方,导致雪崩,母亲俩穿的银灰色衣服与白色相似,救援飞机根本看不到她们,母女俩都要冻僵了。最后,母亲把自己的血管割破,用鲜血写了“SOS”使她的女儿获救,而这位伟大的母亲却因失血过多,永远地离开了她的女儿。
2.我所尊敬的普通人,他非常平凡,他就是——清洁工。清洁工,一个多么普通平凡的名字,甚至有很多人都不愿提起他们。然而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有他们一步步踏过的足迹。 清洁工用他的双手来换取我们城市的整齐与洁净。天刚破晓,当淡青色的天空还镶着几颗稀落的残星时,他们便起床,手握最简单的工具——扫帚,在大街上的各个角落忙碌开了。在那不起眼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工作着,为的是给我们的家园带来一份干净,一分美丽。 清洁工不仅勤劳,而且还有无私奉献的精神。不管在烈日下还是在风雪中,一年365天,从不间断这简单而又艰苦的任务。可是生活中却有很多人不但不支持他们,还用鄙视的眼光去看,也有的人不讲卫生,随意乱丢垃圾,破坏城市容貌,和这些清洁工比起来,难道不感到羞愧吗? 清洁工是渺小的,却又是多么高尚。透过蜂巢,我看见了一只只小蜜蜂,它们正在紧张地酿造蜂蜜,这正不像是清洁工吗?他们也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给我们的生活酿造甜甜的蜜。 清洁工是千千万万个劳动者的缩影,岁月的年轮见证了他们为社会作的贡献;满脸的皱纹纵横交错,刻记着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满头的银丝令人深思着这一切的心血。他们用劳动的双手创造了美好的生活。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平凡人的故事,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疫情发生以来,许许多多平凡人都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而努力,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点滴星火凝聚成耀眼光芒,给人以温暖平凡人的故事的力量。
疫情先进个人事迹
他没有到一线参战,但是他用数据指引着一线工作方向,他没有直接面对疫情高发省市返乡人员,但是全县每一个返乡人员情况他都了如指掌,他就是某县公安局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指挥部成员某。
除夕之夜,某临危受命,负责对上级推送的疫情高发省市返乡数据梳理汇总,这些数据来源复杂、信息不全,有些还是重复无效数据。但是,某对每一条数据都从不放过,认真核对筛选,仔细甄别,直到核准查实,因为他知道如果稍有马虎,就可能导致返乡人员接触面扩大,就会让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多一份风险。在其指导下,派出所及时找到全县200余名疫区高发省市返籍及接触人员,对这些人员第一时间进行检测,第一时间采取居家观察措施,为全县疫情防控工作赢得了时间,筑牢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防护网。
某为了完成工作任务,连续几个昼夜工作在岗位上,有时都顾不上吃饭。同事提醒他休息时,他说平凡人的故事:“我少休息一会,百姓就多一份安全,这样的危急时期我咬碎牙也要坚持到底”!
平凡人不平凡的抗疫事迹
没人知道,这些天来,巴中市通江县公安局广纳派出所所长罗恩儒内心承受着多大的悲痛。为了防控疫情,从腊月28日至今,他一直坚守在抗疫一线,“没有陪妈妈走完最后一程”。
为了防控疫情,从大年初一开始,罗恩儒便带领全所民警投入防疫一线平凡人的故事:人员排查、卡口值守、入户宣传、思想劝导、隔离值守……使本来人手不够的基层派出所异常的繁忙,罗恩儒和所里的民警一直轮流值班。
近日,同罗恩儒一起值班的民警发现他接了一个电话后便在一旁角落里悄悄抹眼泪。同事询问后得知,罗恩儒远在平昌县的母亲因病去世,是家里亲戚打来电话给他报丧的。
罗恩儒回身抹掉眼泪后对身旁民警说:“别告诉大家我母亲的事,召集所有人员我们开个紧急会平凡人的故事!”
当天回到平昌后,罗恩儒与家人一道对母亲的后事作了简单安排后,第二天便匆忙赶到派出所工作。
由于疫情防控任务艰巨,罗恩儒没有时间回家,等到母亲下葬当天,他才抽空回去给母亲磕头送老人家远行,当天下午,他又匆忙回到工作岗位上。
“很愧疚,没有陪妈妈走完最后一程,如果有下辈子,我还愿意当她的儿子。”提及母亲时,他哽咽落泪。
由于工作繁忙,罗恩儒说,自己平时陪伴家人的时间很少。“母亲在世时总是在电话里让我好好工作,不要因为她分心,我是这个派出所的班长,我就要走在前面,和大家一起,防范疫情。”
平凡的人也能创造不平凡的人生,并不是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
故事发生在2017,那一年我不顾家人反对,辞去了家里安排的工作,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北漂的生活,我当时心想,我还年轻,不能待在这个安稳的环境下度过我的余生,我得出去闯一闯,去看看外面的生活,拼一拼我的人生。
我是出身在一个十八线城市的人,对大城市有着众多人一样的向往和憧憬。
小时候,父母经常摸着我的头笑着对我说,我们家呀,以后就靠你了,你就是我们家的希望,你可得好好发展呀,当时的我也只会傻傻的跟着笑笑就过去了;上学了,老师经常教导我们,好好学习,通过知识改变命运,从大山里走出去,你们就是祖国的未来,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当时的我唯一的想法就是好好学习,我一定要朝我向往的地方去拼搏、去努力,付出总归是有回报的,那时候的学习成绩虽然不是名列前茅,但也属于中上等水平了,就这样从小学、初中、高中一直到坚持下了,最终考上了我理想的大学,这是我第一次离开故乡去到四川省,也就是我上大学的地方,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活。第一次来到这个地方充满了好奇和兴奋,一直在惊讶和感叹中,看看这宏伟的建筑,密集的人群和各式各样的门店,满满的新鲜感,踏进学校,来自不同地方的学子,拎着大包小包,我穿梭在密密麻麻的人群中,看着各式各样的横幅和陌生的面孔,这就是我即将生活四年的地方 。
夜深人静的时候,我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眠,并不是因为白天的兴奋和好奇,而是心理莫名产生一种失落感,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城市,陌生的面孔,仿佛空气都充满这陌生。。。。
未完结,持续更新
平凡人的故事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平凡人的故事辩论赛、平凡人的故事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