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无湘不成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无湘不成军无川不成国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无湘不成军,这一说法源自曾国藩建立无湘不成军的湘军。
春秋战国的时候 湖南是楚国属地,一直有楚蛮之称,环境险恶,人也就可以说是野性十足,形成无湘不成军了很多割据势力,到了清代,因为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曾国藩的湘军战斗力很强,在消灭太平天国战斗中发挥了主要的作用,战功最多,功劳也最大,而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不是曾国藩的弟子就是湖南籍官员,加上他们部队的战功,就形成了无湘不成军的说法,就是形容湘军战功卓著,战斗力强的意思。
而在近代,湖南籍军人中也出现了很多战功卓著的将领,比如新中国首次举行的授衔中,名列共和国将帅榜的十大元帅中有3位是湖南籍的、十名大将中有6位是湖南籍的,更不用说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主席,更是湖南人民和全中国人民的骄傲。
近代中国历史上曾流传“无湘不成军”的说法,这一说法源自曾国藩建立的湘军。
纵观我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发展史不难发现,我军高级将领中湘籍将领颇多,例如,在新中国首次举行的授衔中,名列共和国将帅榜的十大元帅中有3位是湖南籍的、十名大将中有6位是湖南籍的,这两项共20名高级军衔中湖南人竟有9位,几占半数,正可谓“无湘不成解放军”。这是我军历史上的一个独特地域文化现象。
晚清历史上就有“中兴将相什九湖湘”之说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清代中兴之臣曾国藩于咸丰二年(1852年)奉命帮办湖南团练,摈除清代八旗、绿营的旧制陋习,仿明代戚继光之营制,招募乡民,编练成一支新型地方武装。
至1854年初,已编练陆军十三营六千五百人、水师十营五千人,加上兵勇、夫役工匠等,共一万七千人,人称“湘勇”或“湘军”。
这种书生加山农的独特体制,兵随将转,兵为将有,一改自北宋以来“兵无常帅,帅无常兵”的军事准则,形成了地方武装势力。湘兵吃苦耐劳,骁勇善战,从此湘军取代绿营成为清军主力。
经过不断扩充,至1859年湘军集团兵力约有十四万人,鼎盛时兵力达五十多万人,以后军中战将骨干以三湘子弟为多,因而出现了“无湘不成军”的民谚。
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转而为没落、衰败,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力挽狂澜,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局面,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也称“中兴四大名臣”,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产生了令人注目的影响。“中兴将相什九湖湘”,湘军将领及其幕僚成为当时中国政治、军事舞台的主角。
整个湘军系统中官至总督者15人,官至巡抚者14人。 湖南人在中国历史上的突出作用,始于湘军;湖南人才之盛,亦始于湘军;后来的洋务运动也主要由湘军人物一手发起。这可以说是后来形成“无湘不成解放军”现象的历史渊源。
在俗语中无湘不成军,既有无湘不成军之说无湘不成军,也有无川不成军之说。这两句话体现的却是不同的维度无湘不成军,之所以有这两种说法是因为湘军之强在于彪悍和战斗力,而川军之强则在于顽强和坚韧。
无湘不成军是清朝镇压太平天国时兴起的,湘兵吃苦耐劳,骁勇善战,从此湘军取代绿营成为清军主力。经过不断扩充,至1859年湘军集团兵力约有十四万人,鼎盛时兵力达五十多万人,以后军中战将骨干以三湘子弟为多,因而出现了“无湘不成军”的民谚。
无川不成军的来历。
八年抗战,作为大后方的四川省,为抗战作出巨大贡献和牺牲。当时川军脚蹬破烂的草鞋,身着破旧的军装,肩背土制步枪,胸挂四川土造“麻花手榴弹”,仅仅凭借这些只能“打土鸡、兔子”的劣质装备,从四川腹地走出的川人在战争最前线虽伤亡惨重,却前仆后继、毫无惧色。出川达300万之众,伤亡64万无湘不成军!参战人数、伤亡人数居全国之冠无湘不成军!
在忻口战役、台儿庄战役、淞沪战役、南京战役、武汉会战等众多战役中,川军的草鞋踏出一个个坚实的脚印。然而,就是这支严格说来都算不上正规军的川军队伍,硬是凭着顽强斗志与牺牲精神闯出了“川军能战”、“无川不成军”的巨大声名。
如下:
1、“无川不成军”这一说法来源于抗战时期。这很浅显的说明川军打仗厉害无湘不成军,更是中国军队中一支十分重要的力量。喜安逸爱喝茶、拥有巴蜀天险的四川人,种种数据表明确实是“无川不成军”。
2、“无湘不成军,无桂不成国”。这其中的意思就是湘人打仗勇猛,有男儿风范。广西人作战更猛,有不要命的姿态。其实早在清末,绝大多数中国人就已经知道湘人的厉害无湘不成军了,不过这里的“湘”主要指的是湖南的湘西人。
在更为著名的如南昌保卫战,宜昌反击战,长沙会战等重大战役中,湘西人举起“湘军出征,中华不亡”的大旗英勇奋斗,无数湖南人为祖国的反侵略奉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纵观历史来看,湘人所为数不胜数,抗美援朝时的老秃山战役,湘西人金珍彪只身一人干死165名联合国国军。湘西姜长禄于上甘岭一战带领仅一个连的兵力,死守据点15天,面对2000多名联合国军临危不乱……无湘不成军这番话着实不假,湖南人厉害,湖南的湘西人更厉害,确实让人信服。
为什么有“无川不成军”的说法无湘不成军?
1、平均五位抗战军人中有一位来自四川。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川军共40余万人,先后开赴抗战前线浴血奋战。此后四川每年向前线输送军人,人数位居全国之冠。战场生死难论,川军抗战阵亡263991人,负伤356267人(多为残疾),失踪26025人,共64万余人,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左右。
2、川军的视死如归的决心。四川陷入长达20余年的内乱,次数之多,规模之大,祸害之重,是为全国之最。许多川军抱着赎20年内战之罪出征。因此发生国难,川军出征大多视死如归,从大将到小兵,出川前都预立遗嘱,誓死报国。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无湘不成军和无湘不成军无川不成国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