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督 大都督府和五军都督府有什么区别

金汇小助手 HTX交易所 2023-03-14 43 0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大都督,以及大都督府和五军都督府有什么区别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吴国到底有几任大都督?

正史中能找到的只有四人,分别是陆逊、全琮、施绩、朱异。

大都督实际指某场战争的主要指挥官,并不是正式的官位,属于临时军职。《三国演义》对大都督的定义更偏近整个孙吴的军事负责人,是长期性的官位。

被提及担任吴国大都督在正史中仅能找四人:

《三国志·吴志·陆逊传》:“黄武元年,刘备率大众来向西界,权命逊为大都督、假节,督朱然、潘璋、宋谦、韩当、徐盛、鲜于丹、孙桓等五万人拒之。”

意思是黄武元年,刘备率大军来攻吴,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赐假节,率众将领五万人迎敌。

《三国志·吴志·张顾诸葛步传》:“先是,谭弟承与张休俱北征寿春,全琮时为大都督,与魏将王淩战于芍陂。”

意思是谭弟承和张休率军北征寿春,全琮为当时的大都督,和魏国将领王淩在芍陂交战。

《三国志·吴志·吴主五子传》载裴注引《殷基通语》:“丞相陆逊、大将军诸葛恪、太常顾谭、骠骑将军朱据、会稽太守滕胤、大都督施绩、尚书丁密等奉礼而行,宗事太子。”

意思是丞相陆逊、大将军诸葛恪、太常顾谭、骠骑将军朱据、会稽太守滕胤、大都督施绩、尚书丁密等奉礼前行,去迎接太子。

《三国志·吴志·朱然朱治吕范朱桓传》:”太平二年,假节,为大都督,救寿春围,不解。“

意思是太平二年,赐假节与朱异,任命为大都督,去解救被围困的寿春城。

曾经担任过吴国的大都督唯有陆逊、全琮、施绩、朱异这四人。

扩展资料:

1、陆逊

陆逊(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

建安八年(203年)入孙权幕府,历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因受孙权赏识得以发挥卓越的军事才能,地位渐至隆崇。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陆逊参与袭取荆州。

蜀章武二年(222年),孙权以陆逊为大都督,在夷陵之战中火烧连营击败刘备。吴黄武七年(228年),陆逊取得石亭之战的胜利。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后,以陆逊为上大将军、辅佐太子孙登并掌管陪都武昌事宜。

赤乌七年(244年)拜为丞相、荆州牧、右都护、总领三公事务,领武昌事。孙和、孙霸二宫之争时卷入孙权父子相争中,次年去世,终年六十三岁,追谥“昭”。

陆逊跟随孙权四十余年,统领吴国军政二十余年。其为人深谋远虑,忠诚耿直。一生出将入相,被赞为”社稷之臣“。

2、全琮

全琮(?-249年),字子璜,吴郡钱唐(今浙江杭州西)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

全琮很有谋略,曾参与多场重要战役的谋划。其父全柔是孙氏宿将。当时中州士人避乱江南,依附全琮而居者数以百计,全琮辄尔倾家财以给济,贫富与共,于是远近显名。

后孙权以全琮为奋威校尉,授兵数千人,命其讨山越。全琮募得精兵万余人,出屯牛渚,因功迁偏将军。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以上表献策擒关羽、破襄樊功,封阳华亭侯。

黄武元年(222年),魏国使曹休领舟军大出洞口,孙权使吕范督诸将相拒,全琮常带甲仗兵,伺候不休,并与徐盛击破敌兵,杀魏将尹卢。因功迁为绥南将军,进封钱唐侯。

不久又与陆逊合击曹休于石亭。当时,丹杨、吴郡、会稽郡山民起事,攻克属县,孙权分三郡险地设置东安郡,以全琮领太守。在任期间,明于赏罚,招诱降附,数年中收得万余人,境内遂安。

后迁卫将军、左护军、徐州牧,尚公主孙鲁班,自此一门显贵。赤乌九年(246年),迁右大司马、左军师。

全琮为人恭顺,言辞未尝忤人,既见亲重,赐累千金,却仍然谦虚接士,貌无骄色。赤乌十二年(249年)逝世,其子全怿嗣任。

3、施绩

施绩(?~270),字公绪,丹杨故鄣(今浙江省安吉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左大司马、当阳侯朱然之子,吴少帝孙亮登基后恢复本姓“施”。

施绩有将领之才,转战四处,是吴国中后期的大将,主要负责荆州重地的军事,官至上大将军、左大司马(当时吴国最高的军阶)。

施绩年轻时,因为父亲的关系而当上郎,后来担任建忠都尉。叔父朱才死后,施绩统领朱才的兵马,跟随太常潘濬征讨五溪(荆州西南部山区)的蛮人,以胆量和勇力受人赞扬。后来施绩任职偏将军营下督,处理盗贼事件,执法公正严明。

4、朱异

朱异(?—257年),字季文,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前将军、青州牧朱桓之子,骠骑将军朱据之侄 。

朱异幼时与张纯、张俨皆因年幼有才而知名。初以父亲军功而任郎官。嘉禾六年(237年),升任骑都尉,代父掌管军队。次年,朱桓逝世,朱异袭爵嘉兴侯。

赤乌四年(241年),朱异献计攻破吴国樊城外围,回师后升任偏将军。同年击败曹魏庐江太守文钦,升任扬武将军。建兴元年(252年),朱异升任镇南将军,同年击败魏将诸葛诞。

太平二年(257年),诸葛诞在寿春反叛魏国,并派人请求吴国出兵援救。吴主孙亮任命朱异为假节、大都督,率军援救诸葛诞。

同年八月,朱异因军中缺粮而引兵撤退,孙綝大怒将其杀害。《全三国文》收录有其作品《赋弩》残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东吴四英杰

大都督周瑜是什么官职

周瑜是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大都督周瑜是什么官职,希望能帮到你。

大都督周瑜是什么官职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东汉末年名将,庐江舒(今合肥庐江舒县)人 。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 天下 ”的基础。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

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孙权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宋徽宗时追尊其为平虏伯。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人物生平

官宦世家周瑜出身士族,他的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居太尉之职。其父周异,曾任洛阳令。周瑜本人身材高大、相貌俊美,志向远大。孙策和周瑜同岁,交往甚密。初平元年(190年),孙坚兵讨董卓时,家人移居舒县[3] 。周瑜让出路南的大宅院供孙家居住,且登堂拜见孙策的母亲,两家交好。周瑜和孙策在此广交江南名士,很有声誉。[4]

丹阳借兵主词条:孙策平江东之战初平二年(191年),孙坚死后,孙策继承父志,统率部卒[3] 。周瑜从父周尚为丹阳太守。正好孙策入历阳(今安徽和县西北),将要东渡,于是写信给周瑜。周瑜率兵迎接孙策,给他以大力支持。孙策十分喜悦,说:“我有了你,事就成了。”[6] 于是,二人协同作战,先克横江(今安徽和县东南长江北岸)、当利(今安徽和县东,当利水入江处),接着挥师渡江,进攻秣陵(今南京江宁秣陵关),打败了笮融、薛礼,转而攻占湖孰(今南京江宁湖熟镇)、江乘,进入曲阿(今江苏丹阳),兴平二年(195年),逼走刘繇。当时孙策部众已发展到几万人。他对周瑜说:“我用这支队伍攻取吴郡、会稽郡,平定山越,已经足够了,你回去镇守丹阳。”于是,周瑜率部回到丹阳。[7] 不久,袁术派其堂弟袁胤取代周尚任丹阳太守,周瑜随周尚到了寿春(今安徽寿县)。袁术发现周瑜有才,便欲收罗周瑜为已将。周瑜看出袁术最终不会有什么成就,所以只请求做居巢,欲借机回江东,袁术同意了周瑜的请求。[8-9]

官居要职

因庐江一带,士民向来佩服周瑜的恩德信义,于是孙策命他出守牛渚、后来又兼任春谷长。建安四年(199年)孙策要攻打荆州,拜周瑜为中护军,兼任江夏(治湖北新州西)太守,随军征讨。十二月,孙策率周瑜孙权等人攻破皖城,虏获袁术刘勋家人及他们部下的男女亲族。其中桥公二女皆国色天姿。孙策自纳大乔,周瑜纳小乔。孙策对周瑜说:“桥公之女,虽经战乱流离之苦,但得我们二人作女婿,也足可庆幸了。”接着进攻寻阳,败刘勋,然后讨江夏,又回兵平定豫章(今江西南昌)、庐陵(今江西吉安)。周瑜留下来镇守巴丘。[8]

安邦重臣

建安五年(200年)四月,孙策遇刺身亡,时年26岁,临终把军国大事托付孙权。孙权统业时,年龄尚小,只有会稽、吴郡、丹阳、豫章、庐陵数郡,其偏远险要之处也尚未全附。天下英雄豪杰散在各个州郡,并未和孙氏建立起君臣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张昭和周瑜等人认为孙权能与他们一起成就大业,所以倾心服侍他[13] 。周瑜从外地带兵前来奔丧,留在吴郡孙权身边任中护军,同长史张昭共同掌管军政大事。[14] 当时孙权只是,宾客礼节都很简单,唯独周瑜用君臣的礼节表达对孙权的支持[15] 。又向孙权推荐鲁肃,说他有才干,可为辅佐之臣。建议孙权应该多方搜罗鲁肃这样的人才,以成就大业,不能让他们流散外地。[16] 曹操在官渡之战打败袁绍后,在建安七年(202年),下书责令孙权,让孙权把儿子送到曹操这里来做人质。孙权不愿受制于人,便召集群臣会商。大臣们众说纷纭,张昭、秦松等重臣犹豫再三,不能决断。孙权本意虽不想送人质,但由于没有得到强有力的支持,也有点举棋不定。于是,他只带周瑜一人到母亲面前议定此事。周瑜立场坚定,坚决反对送人质,他给孙权分析利害说:“当年楚君刚被封到荆山的边上时,地方不够百里。他的后辈贤能,扩张土地,开拓疆域,在郢都建立根基,占据荆扬之地,直到南海。子孙代代相传,延续九百多年。现在您继承父兄的余威旧业,统御六郡,兵精粮足,战士们士气旺盛。而且,铸山为铜,煮海为盐,人心安定,士风强劲,可以说所向无敌,为什么要送质于人呢?人质一到曹操手下,我们就不得不与曹操相呼应,也就必然受制于曹氏。那时,我们所能得到的最大的利益,也不过就是一方侯印、十几个仆人、几辆车、几匹马罢了,哪能跟我们自己创建功业,称孤道寡相提并论呢?为今之计,最好是不送人质,先静观曹操的动向和变化。如果曹操能遵守道义,拯救天下,那时我们再归附也不晚;如果曹操骄纵,图谋生乱玩火必自焚,您只要静待天命即可,为何要送质于人呢?”周瑜这番话,说到了孙权心里。孙权的母亲也认为该这样做,她对孙权说:“公瑾的话有道理,他比你哥哥只小1个月,我一向把他当儿子对待,你该把他当成兄长才是。”孙权便没给曹操送人质。[18] 孙权每次下赐周瑜,一年到头都有一百件衣服,当时没有那个将领能与周瑜相比[19] 。对于孙氏,周瑜也说得上忠贞不二。《江表传》记载,曹操想使周瑜为自己所用,曾派善于辩说的蒋干前去游说周瑜, 周瑜既十分坚决的回绝了蒋干。天下的士人,因此愈加佩服周瑜。不久黄祖的将领甘宁前来归降,周瑜和吕蒙一起推荐他,因此受到了孙权的重用[20] 。建安十一年(206年),周瑜率孙瑜等讨伐麻、保二屯,斩其首领,俘万余人。江夏太守黄祖遣部将邓龙率数千人进攻柴桑,周瑜率军反击,俘虏了邓龙。[21]

火烧赤壁

赤壁之战建安十三年(208年)秋天,曹操率军南侵,占领荆州,曹操向孙权进逼。大军压境之际,孙权本意与曹操一战,向下询问计策。然而孙权的大臣们出现了主和、主战两派,重臣谋士张昭和秦松更是支持投降曹操。于是鲁肃劝孙权招回在鄱阳的周瑜。周瑜回到孙权身边,向孙权分析曹操与孙权两军的胜败关键,先是指出:曹军远途跋涉,疲惫不堪;天气寒冷,马没有草吃;北方人惯习陆战不擅水战,水土不服;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曹操的后患。既而进一步分析了曹军的实际力量,指出来自中原的曹军不过十五六万,而且所得刘表新降的七八万人,人心并不向曹。孙权感叹道:“曹操想要废汉自立很久了,只是忌讳二袁、吕布、刘表和我罢了。现在只留下我,我和曹操势不两立,你所说的话甚合我意,这是天把你赐给我了!”孙权最终下定决心,拔剑砍掉桌子一角,说:“再有敢说投降的人,就像这个桌子一样!”[22] 孙权命周瑜及程普等领三万人抗曹,途中在赤壁两军遇上,曹操军因有 疾病 ,又不习水性,初战便败退,曹操引军至江北。周瑜便与刘备军在南岸设营[23] ,双方对峙。周瑜部将黄盖建议用火计将曹军打败[24] ,周瑜认为可行,命黄盖诈降[25] 。曹操果然中计,船舰全被烧毁,曹操北还南郡。[26]

命陨巴丘赤壁之战后,周瑜向孙权献计软禁刘备,直接管理刘备阵营的军队部属,孙权认为曹操在北方仍需牵制,又认为刘备恐怕难以控制,所以没有采纳。建安十五年(210年),孙权批准了周瑜提出征伐益州的方案,但在周瑜赶回驻地江陵,准备出征的路上时得了重病,最终卒于巴丘(今湖南岳阳),时年三十六岁[30] 。孙权听闻哭泣道:“公瑾有王佐之资,然而寿命短促,我还能依赖什么呢?”又亲自穿上丧服为周瑜举哀,感动左右。周瑜的灵柩运回吴郡时,孙权到芜湖亲迎,各项丧葬费用,全由国家支付。[8] 孙权称帝后,对公卿说:“如果没有公瑾,我是当不上皇帝的。”

东吴的大都督都有谁?他们凭借什么可以位至大都督?

东吴有四大都督,周瑜、吕蒙、鲁肃、陆逊。

何谓大都督,多为加官,达到了一定高度才会任命,就像中护军、中监军一样,只有皇帝才会任命这样的勋官,就会显得他们的重要性很高。都督有很多意思,可能是像曹真、夏侯惇那样的督军事、督部队,或者像太傅那样,任命为大都督。这里东吴的四大都督,就是督军事和大都督混合的称谓。

周瑜,吴国第一任总督与孙策一同平定江东,为孙权建国。 他是三国水军的统帅,其战略思想是巩固江东,夺取荆州,北伐中原。 赤壁之战之前,周瑜考虑到吴国的实力,不得不接受鲁肃联合刘抗曹的战略构想。 事实上,他根本不想和刘备联合。 相反,他想在刘备弱小的时候消灭他,这一点从赤壁之战就可以看出。 曹操攻下荆州后,孙权却犹豫了,若不是周瑜和鲁肃力主战,才使孙权下定了决心。 赤壁之战中,周瑜率领孙刘联军打败曹操。用反间计令曹操杀死蔡冒、张允。用苦肉计,命黄盖诈降; 用火攻术让曹操的船着火。在赤壁之战中,周瑜功不可没,可以说,没有赤壁之战,没有周瑜,就没有江东,就没有后来的吴国。 因此,东吴四大都督中,周瑜的贡献最大。

鲁肃,吴国的第二任都督,在周瑜临终时推荐了他。 他的战略思想是巩固东江,占领巴蜀,控制长江流域,联合荆州,适时出兵中原,否则,他就会像诸葛亮的隆中军一样。 曹操攻下荆州后,鲁肃迅速调整战略,统一刘备对抗曹操,并终生主张孙刘同盟。 鲁肃初到江东时,向孙权指出汉朝已无法复辟,劝孙权早作打算。 可以说,鲁肃是东吴四位知事中最有战略眼光的人,也是我最敬佩的人。 当时,东汉正处于第十三周,曹操已处于第九周。 如果不联合刘备,江东也将被毁灭。 只有联合孙刘、东孙权、西刘备,入侵中原,才能保全自己,扩大势力。如果孙、刘交战,曹、魏进攻,吴国和蜀国都会灭亡。 

吕蒙,东吴第三任都督,鲁肃生前推荐。  吕孟的主要功绩是关公进攻樊城时,他派军队渡河攻下荆州。 当关公失去麦城时,设计活捉关公。 关公死后不久,吕伯伯也死了。 吕蒙白衣渡江,直接击溃了孙刘联军。 如果曹丕听从刘烨的建议,在刘备进攻吴国时出兵东河,吴国就会灭亡。 其实江东出兵到荆州,也只好这么做。 刘备占领了西川,占领了荆州,占领了汉中,不仅吓坏了曹操,还压制了吴国。如果关公攻下樊城,刘备集团为了不破坏孙刘同盟,很可能会退让荆州或部分荆州。 占领荆州的主要目的是直接攻皖、罗,而在湘樊,东线攻曹魏的起点更靠近腹地。 可以说,白衣渡江毁了诸葛亮的隆中对。   

陆逊都督,临危受命。他的战略思想,先灭刘备,后攻中原。 陆逊的主要功绩是在三国四大战役之一的夷陵之战中击败了刘备,拯救了江东。 夷陵战役后,陆逊试图进入四川,但当他听到曹魏进攻的消息时失败了。陆逊还帮助孙权平息了山越的骚乱,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夷陵战争后,保卫荆州,治理安定,政绩卓著,后拜为宰相。 后来,孙权不信任陆逊,逼死陆逊实在是可惜。陆逊是一位文武兼备的政治家和战略家,他的儿子陆抗也能干出色。

陆逊之后的大都督是谁

陆逊之后就没有东吴大都督一职了。 东吴一共有过四位大都督,都是相互接替的。分别是称帝前的周瑜,鲁肃,吕蒙;称帝后的陆逊。 东吴在之后有几位指责上类似大都督的,但没有大都督那么大的权力,他们分别是:

陆逊的儿子陆抗。

陆抗(226-274),字幼节,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陆逊次子,孙策外孙。年二十为建武校尉,领其父众五千人。后迁立节中郎将、镇军将军等。孙皓为帝,任镇军大将军、都督西陵、信陵、夷道、乐乡、公安诸军事,驻乐乡(今湖北江陵西南)。凤凰元年(272),击退晋将羊祜进攻,并攻杀叛将西陵督步阐。后拜大司马、荆州牧,卒于官,终年49岁。

诸葛亮的侄子诸葛恪 诸葛恪(203-253)字元逊,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吴臣,蜀丞相诸葛亮之侄,吴大将军诸葛瑾长子。从小就以神童著称,深受孙权赏识,弱冠拜骑都尉,孙登为太子时,诸葛恪为左辅都尉,为东宫幕僚领袖。曾任丹杨太守,平定山越。陆逊病故,诸葛恪领其兵,为大将军,主管上游军事。孙权临终前为托孤大臣之首。孙亮继位后,诸葛恪掌握吴国军政大权,初期革新政治,并率军抗魏取得东兴大捷,颇孚众望。此后诸葛恪开始轻敌,大举兴兵伐魏,惨遭新城之败。回军后为掩饰过错,更加独断专权。后被孙峻联合孙亮设计杀害,被夷灭三族。

丁奉丁奉(?-271)字承渊,庐江安丰(今安徽霍邱)人,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年少时以骁勇为小将,经常奋勇杀敌,屡立功勋,此后又于公元252年的东兴之战中“雪中奋短兵”,大破侵犯东吴的魏军。吴景帝孙休在位时,丁奉设计除掉了东吴的权臣孙綝,被加封为大将军。

周瑜的“江东大都督”,他所担任的都督是一种什么官?

周瑜的江东大都督职位,换算下来大概是现在的军队之官。但是当时周瑜这个都督,是没有实权的。

都督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首长的官名。最初是作为监督军队之官,后汉光武帝建武初年,因为征伐四方,乃于出征时暂时设置督军御史以监督诸军,事成回师后则罢官。汉末三国时形成的军事职称﹐在魏晋之后发展成为地方军事长官,明以后成为中央军事长官。

周朝那会好像还没有都督。都督是中国古代军事长官,最早始于汉朝。具体解释如下:

一、汉末军中执法和办理事务的武官。《三国志·吴书·吕范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谓吕范以孙策军中“纲纪犹有不整者”,自愿暂领都督。孙策不肯,谓“岂宜复屈小职,知军中细碎事?”终以吕范坚持,乃“委以众事”,“由是军中肃睦,威禁大厅”。据此都督所司极繁杂。

二、三国初年始为领兵将帅的官号。俗传周瑜为大都督非事实。汉末领兵官多称督,驻一地者为某地督,攻城者为升城督,领某部者为某部督。后渐以大督、都督,都督中外诸军事等为统率诸军者的官号。魏黄初二年(221),孙权以陆逊为大都督,为设大都督之始。建安二十一年(216),始有都督诸军事。黄初三年,魏始置都督中外诸军事。两晋、南北朝均以以都督中外诸军事或大都督为统帅的称号。后世南宋也有以宰相充都督,或以执政充同都督及督视军马等,总领兵马,均为临时统帅的称号。元大都督府大都督则专领左右钦察卫军。

三、地方军政长官。都督诸州军事,始见于曹丕即魏王位时,以曹真假节都督雍、凉州诸军事。后渐多,偶有兼领刺史者。西晋初,都督知军事,刺史治民。惠帝时遂兼任。自此都督诸州军事常兼驻地的州刺史,并总揽本地区军民之政。南北朝沿袭。东魏、北齐时,此职为“行台”取代,虽仍有都督诸州军事之官,并不多设。北周及隋,改为总管。唐初为总管,旋改大都督、都督。

大都督多由亲遥领,边地重镇,另加旌节,称节度使。景云二年(711),以驾拔延嗣为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后至辛亥革命前无以都督为地方军政长官者。

关于大都督和大都督府和五军都督府有什么区别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