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篇第一 论语五章一选自学而篇第一

金汇小助手 HTX交易所 2023-01-13 19 0

今天给大家聊到了学而篇第一,以及论语五章一选自学而篇第一相关的内容,在此希望可以让网友有所了解,最后记得收藏本站。

论语学而篇第一拼音版

论语学而篇第一拼音版如下:

《论lún语yǔ·学xué而ér篇piān》

子zǐ曰yuē:“学xué而ér时shí习xí之zhī,不bù亦yì说yuè乎hū?有yǒu朋péng自zì远yuǎn方fāng来lái,不bù亦yì乐lè乎hū?人rén不bù知zhī而ér不bù愠yùn,不bù亦yì君jūn子zǐ乎hū?

有yǒu子zǐ曰yuē:“其qí为wèi人rén也yě孝xiào弟dì而ér好hǎo犯fàn上shàng者zhě,鲜xiān矣yǐ;不bù好hǎo犯fàn上shàng而ér好hǎo作zuò乱luàn者zhě,未wèi之zhī有yǒu也yě。君jūn子zǐ务wù本běn,本běn立lì而ér道dào生shēng。孝xiào弟dì也yě者zhě,其qí为wéi仁rén之zhī本běn与yǔ!”

子zǐ曰yuē:“巧qiǎo言yán令lìng色sè,鲜xiān矣yǐ仁rén!”

曾zēng子zǐ曰yuē“吾wú日rì三sān省xǐng吾wú身shēn:为wèi人rén谋móu而ér不bù忠zhōng乎hū?与yǔ朋péng友yǒu交jiāo而ér不bù信xìn乎hū?传chuán不bù习xí乎hū?”

子zǐ曰yuē:“道dào千qiān乘shèng之zhī国guó,敬jìng事shì而ér信xìn,节jié用yòng而ér爱ài人rén,使shǐ民mín以yǐ时shí。”

子zǐ曰yuē:“弟dì子zǐ入rù则zé孝xiào,出chū则zé弟dì,谨jǐn而ér信xìn,泛fàn爱ài众zhòng,而ér亲qīn仁rén。行xíng有yǒu余yú力lì,则zé以yǐ学xué文wén。”

子zǐ夏xià曰yuē:“贤xián贤xián易yì色sè;事shì父fù母mǔ,能néng竭jié其qí力lì;事shì君jūn,能néng致zhì其qí身shēn;与yǔ朋péng友yǒu交jiāo,言yán而ér有yǒu信xìn。虽suī曰yuē未wèi学xué,吾wú必bì谓wèi之zhī学xué矣yǐ。”

子zǐ曰yuē:“君jūn子zǐ不bù重zhòng则zé不bù威wēi,学xué则zé不bù固gù。主zhǔ忠zhōng信xìn,无wú友yǒu不bù如rú己jǐ者zhě,过guò则zé勿wù惮dàn改gǎi。”

曾zēng子zǐ曰yuē:“慎shèn终zhōng追zhuī远yuǎn,民mín德dé归guī厚hòu矣yǐ。”

子zǐ禽qín问wèn于yú子zǐ贡gòng曰yuē:“夫fū子zǐ至zhì于yú是shì邦bāng也yě,必bì闻wén其qí政zhèng,求qiú之zhī与yǔ,抑yì与yǔ之zhī与yǔ?”子zǐ贡gòng曰yuē:“夫fū子zǐ温wēn、良liáng、恭gōng、俭jiǎn、让ràng以yǐ得dé之zhī。夫fū子zǐ之zhī求qiú之zhī也yě,其qí诸zhū异yì乎hū人rén之zhī求qiú之zhī与yǔ?”

子zǐ曰yuē:“父fù在zài,观guān其qí志zhì。父fù没méi,观guān其qí行xíng;三sān年nián无wú改gǎi于yú父fù之zhī道dào,可kě谓wèi孝xiào矣yǐ。”

有yǒu子zǐ曰yuē:“礼lǐ之zhī用yòng,和hé为wéi贵guì。先xiān王wáng之zhī道dào,斯sī为wéi美měi,小xiǎo大dà由yóu之zhī。有yǒu所suǒ不bù行xíng,知zhī和hé而ér和hé,不bù以yǐ礼lǐ节jié之zhī,亦yì不bù可kě行xíng也yě。”

有yǒu子zǐ曰yuē:“信xìn近jìn于yú义yì,言yán可kě复fù也yě。恭gōng近jìn于yú礼lǐ,远yuǎn耻chǐ辱rǔ也yě。因yīn不bù失shī其qí亲qīn,亦yì可kě宗zōng也yě。”

子zǐ曰yuē:“君jūn子zǐ食shí无wú求qiú饱bǎo,居jū无wú求qiú安ān,敏mǐn于yú事shì而ér慎shèn于yú言yán,就jiù有yǒu道dào而ér正zhèng焉yān。可kě谓wèi好hào学xué也yě已yǐ。”

子zǐ贡gòng曰yuē:“贫pín而ér无wú谄chǎn,富fù而ér无wú骄jiāo,何hé如rú?”子zǐ曰yuē:“可kě也yě。未wèi若ruò贫pín而ér乐lè,富fù而ér好hǎo礼lǐ者zhě也yě。”子zǐ贡gòng曰yuē:“《诗shī》云yún:‘如rú切qiē如rú磋cuō,如rú琢zhuó如rú磨mó’,其qí斯sī之zhī谓wèi与yǔ?”子zǐ曰yuē:“赐cì也yě,始shǐ可kě与yǔ言yán《诗shī》已yǐ矣yǐ,告gào诸zhū往wǎng而ér知zhī来lái者zhě。”

子zǐ曰yuē:“不bù患huàn人rén之zhī不bù己jǐ知zhī,患huàn不bù知zhī人rén也yě。”

论语 | 学而篇第一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论语》

上周,读书俱乐部的嘉宾Cindy分享了一本目前尚未在国内出版的外文书籍《MORALITY》, 我们暂且翻译成《道德》吧。

这已经不是第一位运用中国思想阐述观点的西方作者了,事实上,西方有非常多的学者,比如《 蓝色经济对我的启示 》提到的作者冈特·鲍利,甚至商业领域,比如查理·芒格等等,都是中国儒家思想的信奉者。

那天分享过程中,有位书友发问:“In China, where do you turn to for moral guidance? Is there a place for the classic teachings of Confucius and Zhuangzi? ”(在中国,哪里可以找到道德规范?是不是可以在传统的孔子,庄子思想传授中找到呢?)

鉴于此,这周我们开始整理《论语》。

《 大学(上集) 》提到过,近期L小姐每天在读书俱乐部诵读的是《论语》、《黄帝内经》,目前《论语》已经读完二分之一,两周前的书单也推荐了这本书。

——前言——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

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

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

——学而篇——

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习中时时加以温习,不是很愉悦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虽不了解我,但我不怨恨,这不正是君子吗?”

1.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译文】有子说:“一个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却喜欢触犯在上位的人,这种人是很少的;不喜欢犯上却喜欢作乱,这种人是不会有的。君子行事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产生了。孝悌就是仁道的根本吧!”

1.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容色伪善,这样的人很少有仁德。”

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数次自我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了?与朋友交往是否真诚守信了?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认真复习了?”

1.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文】孔子说:“治理一个具有千辆兵车的国家,要严肃治事并有诚信,要节约财用并爱护百姓,要根据农时来使用民力。”

1.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孔子说:“一个年轻人,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敬顺兄长,谨慎而有信用,泛爱众人而亲近仁者。能做到这些尚有余力,那就去学习文章典籍。”

1.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文】子夏说:“尊崇贤者而改变喜好女色之心,侍奉父母能尽心竭力,事奉君上能不惜性命,与朋友交往中说话有诚信。这样的人即使没有经过学习,我也一定说他学习过了。”

1.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译文】孔子说:“君子如果不庄重就不会有威严,他即使学习了也不会牢固。为人要以忠信为主。不要与不同于自己的人交友。有了过失,就不要害怕改正。”

1.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译文】曾子说:“能谨慎办理父母的丧事,追念死亡已久的远祖,这样就能使百姓的德性趋归敦厚。”

1.10,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 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译文】子禽向子贡问道:“夫子每到一个国家,必定获知这个国家的政事。是他自己求得的呢?还是被人主动提供予他的?” 子贡说:“夫子是以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让的德行而得知国家政事的。夫子求得政事的方式,应是不同于别人求取的方式吧?”

1.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译文】孔子说:“父亲在世时,观察儿子的志向;父亲去世后,观察儿子的行为;他能三年不改变父亲生前的行事之道,可说是尽孝了。”

1.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译文】有子说:“礼的运用,以和谐为可贵。过去圣明君王的政治之道,美好的地方就在这里,无论小事大事都这样来实行。但是,如果行不通的时候,只是为了和谐而求和谐,而不用礼加以节制,那也是不可行的。”

1.13,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译文】有子说:“所定的信约必须合于道义,这才是能够履行的。态度恭敬应合于礼,这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亲之人,这也就可尊敬了。”

1.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安适,行事勤敏而言语谨慎,能到有道的人那里辨正是非,这可说是好学的了。”

1.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其斯之谓与?”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译文】子贡说:“贫困却不对人阿谀奉承,富贵而不骄傲自大,这怎么样?” 孔子说:“这样也可以了。但还不如贫困而乐道,富贵而好礼的人。” 

子贡说:“《诗经》中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大概就是说明这个道理吧?” 孔子说:“赐啊,现在可以与你谈论《诗经》了,因为告诉你这一层意思,你能进一步领会到那一层意思了。”

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担忧别人不了解我,担忧的是我不了解别人。”

-THE END-

L小姐书

学而第一讲的是什么思想

学而篇第一的思想是学而篇第一:以学习为乐事学而篇第一,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学而篇第一,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习后经常实践所学的知识,不也很令人愉悦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出处:《论语·学而》——战国·孔子及其弟子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到汉代时,有《鲁论语》(20篇)、《齐论语》(22篇)、《古文论语》(21篇)三种《论语》版本流传。东汉末年,郑玄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编校成一个新的本子,并加以注释。

本章这三句话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历来的解释都是:学了以后,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高兴吗等等。三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前后句子也没有什么连贯性。但也有人认为这样解释不符合原义,指出这里的“学”不是指学习,而是指学说或主张学而篇第一;“时”不能解为时常,而是时代或社会的意思,“习”不是温习,而是使用,引申为采用。

而且,这三句话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相互连贯的。这三句的意思是:自己的学说,要是被社会采用了,那就太高兴了;退一步说,要是没有被社会所采用,可是很多朋友赞同我的学说,纷纷到我这里来讨论问题,我也感到快乐;再退一步说,即使社会不采用,人们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做,不也就是君子吗?这种解释可以自圆其说,而且也有一定的道理,供读者在理解本章内容时参考。

论语·学而篇第一原文与译文(分享)

《论语.学而篇》原文+译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不人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习了做人处事的道理,在适当的时候去印正练习,不也觉得高兴吗?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相聚,不也觉得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而你并不生气,不也是君子的风度吗?”

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译文:有子(指有若)说:“一个人能够做到孝顺父母与尊敬兄长,却喜欢冒犯上司,那是是很少有的;不喜欢冒犯上司,却喜欢犯上作乱的,那是不曾有过的。

有道的君子做任何事情都要找到一个根本,根本立住了,道自然就产生出来了(或:君子要在根基上好好努力,根基稳固了,人生的正途就会随之展现开来)。孝顺好父母与尊敬兄长,就是一个人作人的根本啊!”

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言语美妙动听,表情和善热乎,这种人很少有真诚的心意。”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曾参)说:“我每天好几次这样省察自己: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来往是否信守承诺?传授学生道理是否印证练习?(或:老师传授给我的道理,我有没有去认真实践呢?)”

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文:孔子说:“治理拥有一千辆战车的诸侯国,需要谨慎行事,诚实守信,并且节约费用,爱护官吏,役使民众要在农闲时间。”

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有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孔子说:“青少年在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重兄长,行为谨慎而说话守信,广泛地爱护众人并且要亲近有善行芳表(有仁德的人)的人,认真做好这些事,再去努力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指文献典藉)。”

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文:子夏(卜商)说:“娶妻子敬重德行,不以貌取人;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侍奉君主,能够不惜生命;与朋友交往,说话诚实而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译文:孔子说:“君子言行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威信),多方学习就会流于固陋(或:学习以后而不牢固,不明白道理,不能通达)。

以忠信为做人处事的原则(或:亲近忠厚信实的人,以忠信的人作为老师),不与志趣不相似的人交往(或:没有朋友不像自己的),有了过错不要害怕赶快改正。”

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译文:曾参说:“丧礼能慎重,祭祀能虔诚,社会风气就会趋于淳厚了。”

10、子禽问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译文:子禽(陈亢)向子贡(端木赐)问道:“老师来到一个国家,一定能够听说这个国家的政事。这是特意去求取的呢?还是别人主动告诉他的?”子贡说:“老师是靠着温厚、和善、恭敬、节俭、谦让而获得的。即使是特意求取,老师的方法与别人也是不一样的吧?”

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译文:孔子说:“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父亲不在的时候,要观察他的行为。长时间不改变父亲善的、好的处事原则,就可以称得上是孝了。”

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译文:有子说:“礼在应用的时候,以形成和谐最为可贵。古代帝王的治国作风,就以这一点最为完美;无论小事大事,都要依循礼的规定,遇到有些地方行不通时,如果只知为了和谐而求和谐,没有以礼来节制的话呢,恐怕还是成不了事的。”

13、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译文:有子(有若)说:“与人约信,尽量合乎道义,说话才能实践。谦恭待人,尽量合乎礼节,就会避开耻辱。施恩于人而不失去原有的爱心,这样就值得尊敬了(或:依靠的人,要慎重选择,一定是值得亲近、尊敬的人,才可以跟他学,他可以实实在在帮你办事)。”

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一个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住不求舒适,办事勤快而说话谨慎,主动向志行高尚的人请求教导指正,这样可以称得上是好学的人了。”

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矣;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译文:子贡说:“贫穷而不谄媚于人,富有而不骄傲自大,这种人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但是不如贫穷而乐于行道,富有而喜好礼让的人。”

子贡说:“《诗经》里说:‘就像修整骨角与玉石,要不断地切磋琢磨,精益求精,这就是你所说的意思吧?”孔子说:“赐啊,现在开始我可以与你研究《诗经》了,你能举一反三,能够从我说过的话里推及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

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要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论语·学而第一 》的全文

全文学而篇第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篇第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学而篇第一;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白话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学而篇第一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学而篇第一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出处:出自春秋时期孔子的《论语·学而》。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

《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

《论语·学而篇》第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学而篇第一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学而篇第一的人从远处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子曰:或说学而篇第一;子男子之通称。”或说:”五等爵名。春秋以后,执政之卿亦称子其后匹夫为学者所宗亦称子,孔子、墨子是也。或说,孔子为鲁司寇其门人称之曰子。称子不成辞则曰夫子。”《论语》孔子弟子惟有子、曾子二人称子,闵子、冉子单称子仅一见。

        学:诵,习义。凡诵读练习皆是学。旧说:“学,觉也,效也。后觉习效先觉之所为” 谓之学。然社会文化日兴,文字使用日盛.后觉习效先觉,不能不诵读先觉之著述测二义仍相通。

        时习:此有三说。一指年岁言。古人六岁始学识字,七八岁教以日常简单礼节,十岁教书写计算,十三岁教歌诗舞蹈,此指年为时。二指季节言。古人春夏学诗乐弦歌,秋冬学书礼射猎,此指季节为时。三指晨夕言。温习、进修、游散、休息,依时为之。习者,如鸟学飞,数数反复。人之为学,当日复日,时复时,年复年,反复不已,老而无倦。

        悦:欣喜义。学能时习,所学渐熟,人之日深,心中欣喜也。

        有朋自远方来:朋,同类也。志同道合者,知慕于我,自远来也。或以方来连读,如言并来,非仅一人来。当从上读。

        乐:悦在心,乐则见于外。孟子曰:“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慕我者自远方来,教学相长,我道日广,故可乐也。

        人不知而不愠:学日进,道日深远,人不能知。虽贤如颜子,不能尽知孔子之道之高之大,然孔子无愠焉。愠,怫郁义,怨义。学以为己为道,人不知,义无可愠。心能乐道,始脐此境也。或曰:“人不知,不我用也。”前解深,后解浅。然不知故不用,两解义自相贯。

        不亦君子乎:君子,成德之名。学至此,可谓成德矣。

        本章乃叙述一理想学者之毕生经历,实亦孔子毕生为学之自述。学而时习,乃初学事,孔子十五志学以后当之。有朋远来,则中年成学后事,孔子三十而立后当之。苟非学邃行尊,达于最高境界,不宜轻言人不我知,孔子五十知命后当之。学者惟当牢守学而时习之一境,斯可有远方朋来之乐。最后一境,本非学者所望。学求深造日进,至于人不能知,乃属无可奈何。圣人深造之已极,自知弥深,自信弥笃,乃曰:“知我者其天乎”,然非浅学所当骤企也。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学而篇第一和论语五章一选自学而篇第一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