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双12事变,以及双12事变是哪一年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两个意思,一个是指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另一个是指双十二购物狂欢节。
1、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了“兵谏”,以劝说蒋介石改变其既定的“攘外必先安内”的国家政策,停止内战,团结抗日。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的领导下,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成为内战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2、双十二购物狂欢节,顾名思义,是在12月12日,继天猫、京东、苏宁电子商务之后,淘宝、京东、苏宁电子商务等主要电子商务网站再次发出消息,最大的网上购物盛宴将于12月12日推出,并将继续开展“全民疯狂抢夺”活动。
简而言之,简称双十二或淘宝双十二、京东双十二、苏宁易购双十二。
扩展资料:
西安事变结果: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将蒋介石送回南京秘密软禁,失去了从大陆到台湾的自由;杨虎城长期被蒋介石囚禁,1949年9月17日在重庆被杀。东北军被解散,17路军被废除。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停止了”安内攘外“政策,迫使国民党和共产党第二次合作,建立了苏联所期待的抗日统一战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安事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双十二购物狂欢节
1、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主导下,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
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西安事变双12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双12事变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的历史事件。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是为西安事变,亦称双十二事变。
西安事变的发生及其和平解决最终结束了内战,实现了国内和平,促成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和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并且取得了 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所以每年的12月12日被定为西安事变纪念日。
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同红军和解停战,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1935年,蒋介石调张学良到陕西“剿共”。在战场上, 东北军近三个精锐师被歼,损失惨重。蒋介石趁机取消了这三个师的番号。
中国共产党提出”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和“打回老家去人”的救亡口号,深受东北军下级官兵的欢迎。他们自动停止和红军作战,并同红军联欢。1936年12月,蒋介石到西安,威逼张学良、杨虎城执行“剿共”计划。
张杨多次劝说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都遭到无理训斥。他们于12日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 逼蒋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扩展资料
历史意义:
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它的发生及和平解决,基本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内战,开始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一致抗日的新阶段,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奠定了全民族抗战的基础,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
它是中国社会矛盾变化的转折点,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国提前与日本进入战争状态。是中国由内战到抗战的转折点,是中国由分裂到统一的转折点,是中国社会政治由专制到逐步民主的转折点。由这一系列转折,奠定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
同时,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合法生存与喘息休整、壮大的机会,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开辟了发展壮大的前景,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领导地位和核心地位。西安事变刚结束,毛泽东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说:“我们在西安事变中实际地取得了领导地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双12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中华民国第一次国共内战末期双12事变的一场军事政变。
西安事变 发生于1936年12月12日,所以又称“双十二事变”。 这是以张学良为首的国民党东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国民党第十七路军为双12事变了迫使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而对其进行“兵谏”的重大事件。
1936年,随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步步深入,国民党内部的分化加剧。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当时正带兵在陕北进攻红军的张学良和杨虎城接受双12事变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并要求蒋介石联合共产党抗日。蒋介石对此十分恐慌,亲自赴西安督促张、杨“剿共”。
张学良和杨虎城在多次劝说蒋介石联共抗日均遭到拒绝之后,决定实行“兵谏”。12月12日清晨,东北军和十七路军联合采取行动,分别在临潼和西安城内扣押了蒋介石和国民党军政大员几十人。接着,通电全国,提出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八项主张。
1936年12月12日,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西北军领袖杨虎城在中国西安发动“兵谏”,逼迫蒋介石抗日,史称西安事变,亦称双十二事变。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在华清池武装扣留了蒋介石,囚禁陈诚等十余人;宣布取消“西北剿匪总部”,成立抗日联军西北临时军事委员会,张学良、杨虎城任正副委员长,并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内战,共同抗日,实行民主政治。
西安事变的发生与和平解决基本停止了内战,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停止了国民政府“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迫使国民政府进行国共第二次合作,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西安事变发动的原因有:
1,是强烈的爱国思想和自我牺牲精神的促使。
2,是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认识上质的变化和他与蒋介石矛盾激化的结果。
3,是中国共产党统战政策的感召和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推动。
双12事变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双12事变是哪一年、双12事变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