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主要给网友们分享太平天国北王的知识,其中更加会对太平天国北王是谁进行更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记得关注本站!
太平天国运动是晚清一次非常庞大的农民起义,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对晚清的影响是很大的,尤其是在金田起义后太平军一路势如破竹,没多久就占据了南方大半壁江山,清政府是毫无办法。
一直到清政府依靠着地方团练,以及太平天国内部的问题才得以战胜对方。
太平天国是洪秀全领导的,而他就是天王,至于其他五王分别是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和翼王石达开。
天王洪秀全
洪秀全是太平天国领袖,正是他领导了金田起义,担任天王,并一步步定都天京,建立了政权。但其实大部分时间里他只是个虚职,但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
可是,定都天京后,他开始安逸享乐与杨秀清爆发矛盾,造成了太平天国内讧,在同治三年(1864年)6月1日,洪秀全在天京病逝,享年51岁。
东王杨秀清
杨秀清小时候家里穷,不怎么识字,不过在加入上帝会后,假托“天父”下凡,逐渐取得了上帝会的主导权。被称为“九千岁”,地位仅次于洪秀全。
杨秀清主要负责管理内部军政、运筹帷幄。不过也正因为这样,逐渐掌握了太平天国的大权,使洪秀全事实上退居幕后,沦为“虚君”。
不过他最终死于内讧,在天京事变中被韦昌辉所杀。
西王萧朝贵
萧朝贵是早期的领导人之一,同时取得了“帝婿”(上帝女婿)的身份,是上帝“小家庭”的核心成员。为金田起义的爆发做出了重要贡献,以骁勇善战著称,被清朝称为“凶悍首逆”。
在六王中他的地位一度排到了第三位,不过萧朝贵在长沙与清军作战的过程中阵亡,并没有看到太平天国定都南京。
南王冯云山
冯云山是拜上帝会的始创人之一,他在其中属于有知识有能力的人,在永安建制时所有官职、礼制都由冯云山制定。甚至讨伐大清的檄文都出自他手。
不过可惜的是他也没有看到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在经过全州城时中炮,牺牲。
北王韦昌辉
韦昌辉是在冯云山的影响下加入上帝会的,后来在萧朝贵提拔下成为了骨干。金田起义就是在他的家乡开始的。
早期的时候,他是后护又副军师、右军主将,后来成为了第三号人物,协助杨秀清打理内政,也是由于两人经常接触爆发了矛盾,在天京事变中听从了天王的命令诛杀了杨秀清,结果出力不讨好,他又被洪秀全处死。
翼王石达开
石达开绰号石敢当,太平天国名将。早年间跟随洪秀全加入拜上帝教,起义后被封为左军主将和“翼王”,在太平天国一路南征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
天京事变后,石达开出走西南,在大渡河中计被擒,身受凌迟酷刑,享年32岁。
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
1851年9月太平军攻克广西永安(今蒙山)后,相继建立各项制度。
确定官制,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颁行天历,废除清朝纪年;令人民蓄发;刊行官方文书。
史称“永安建制、分封诸王”,太平天国初具建国规模。
扩展资料
1850年末至1851年初,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组成的领导集团在广西金田村发动反抗满清朝廷的武装起义,后建立“太平天国”,并于1853年3月攻下江宁(今南京),定都于此,改称天京。
1864年8月,太平天国首都天京被湘军攻陷,洪秀全之子、幼天王洪天贵福被俘。
1872年,最后一支太平军部队,翼王石达开余部李文彩在贵州败亡。
太平天国历时14年,达到了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南方兴起而波及全中国的农民战争,也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次农民战争,而且它在新的时代,有新的特点和水平还开创了中国农民战争不少先例。
例如中国农民起义第一次遭到中外势力共同镇压、利用西方宗教发动起义、反对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并提出了一整套纲领、制度和政策等。
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
1、杨秀清(1823年-1856年)太平天国北王,原名杨嗣龙太平天国北王,祖籍广东嘉应(今梅州),出生在广西桂平市紫荆山平隘新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以耕山烧炭为业。1846年加入拜上帝会,1851年参与发动金田起义,同年12月被天王洪秀全封为“东王”,称“九千岁”,是太平天国重要领袖之一。
1856年6月,太平军攻破清军江南大营后,杨秀清已经集教权、政权和军权于一身,是太平天国实质上的首领。1856年9月,杨秀清在天京事变中被杀害,家人僚属几无幸免。
2、萧朝贵(约1820—1852),族属未定(有汉、壮、瑶、客家四种说法)。生于清嘉庆末年,广西武宣罗渌垌人。金田起义的核心领导人之一,太平天国运动初期的重要军事将领,被洪秀全封为西王。地位高隆,位居洪秀全、杨秀清之下,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之上。
3、冯云山(约公元1815年—公元1852年),又名乙龙,号绍光。广东花县(今属广州市)禾落地村人。汉族客家人,原籍广东龙川县石灰窑村。
自幼喜读经史、天文、地理,曾参加科举考试,后在村中设馆授徒,以塾师为业。是拜上帝会的始创人之一,太平天国运动初期的重要领袖之一。1852年6月太平军路经蓑衣渡时,冯被埋伏于此的清军江忠源部炮火命中,伤重身亡。官封南王,七千岁。
4、韦昌辉(1823年-1856年),壮族,原名志正,又名正。太平天国前期领导人之一,祖籍广东南海县。明末清初,其先祖迁广西,定居桂平金田村。他家资富有,少曾读书,知文义,有才华,遇事能见机应变。
道光二十八年(1848)入拜上帝会,不久成为中坚,与洪秀全、冯云山结为兄弟,称天父第五子。金田起义后任后护又副军师,领右军主将,官封北王,称六千岁,地位次于天王洪秀全、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
扩展资料
太平天国运动背景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凭借《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政治、经济各方面大肆侵华。
清政府为太平天国北王了支付高达2800万元的战争赔款和赎城费,弥补由于鸦片大量输入而造成的财政亏空(道光二十七年至二十八年平均每年流出白银1000万元),加紧横征暴敛,增加税收一至三倍以上。
兼之外国工业品大量倾销,使中国城乡手工业受到摧残,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地主阶级乘机兼并土地,加重剥削。
民族矛盾的加剧促进太平天国北王了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广大农民饥寒交迫,纷纷揭竿而起,鸦片战争后十年间,各族人民自发的反清起义达100多次。
广西是多民族聚居区,清朝统治者对广大少数民族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剥削十分严酷;又加以天灾人祸,广大农民苦不堪言,反抗斗争此伏彼起,终于在道光三十年末爆发了洪秀全领导的大规模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参考资料来源太平天国北王:百度百科-太平天国运动
韦昌辉(1823-1856年),广西桂平市金田镇人。原名韦政。壮族①。出身于地主兼典当商,是个“富厚之家”。他为人见机灵变,“颇知文义”。由于韦族人少无功名,有钱无势,不断受到豪强地主的欺压和官府的勒索。韦昌辉的父亲韦源介痛感家无功名人材,有钱也常受人欺,想栽培韦昌辉读书,考功名,为韦家出一口气。韦昌辉长大以后,曾在桂平县应试中名落孙山。韦昌辉的科场失败使他牢骚满腹,在痛骂官府之余,无可奈何只得花钱给他父亲捐了个“国子监生”,并在家门前高悬“成均进士”的匾额,藉以炫耀乡里。后来,被地主蓝如鉴勾结县里差役,乘黑夜将“成均”二字铲去。第二天就补大湟江巡检王基以冒充进士的罪名,将韦源介押赴亲圩团局,结果被敲诈了几百两银子的罚款,才算了事。
为了寻报私仇,力图改变韦家当时的困境,韦是辉在职1848年10月前后,不惜家产“献银数万入伙”,加入拜上帝教,并且很快进入了领导核心。
1850年金田“团营”时,韦昌辉协助杨秀清处理军务。起义后洪秀全在武宣东乡称天王,建立军师和五军主将制度。韦昌辉被封为后护又副军师,领右军主将。永安封王时,韦昌辉被封为北王,六千岁。不久,冯云山、萧朝贵在战斗中相继牺牲,韦昌辉在太平天国的领导地位仅次于洪秀全、杨秀清而居第三。
太平军从广西到南京的战斗中,韦昌辉参与了军事指挥,并成为重要决策人之一。据载“盖自起义以来,不惮劳瘁,尽心竭虑,百计图维,又不知苦何辛勤矣。”又称赞他“转战大江南北,虽身罹疾病,犹令御者扶拥上马亲自督战”。这些材料都说明韦昌辉在作战中不仅起着重要作用,而且是有贡献的。定都天京以后,重大的军政要事也都是韦昌辉和杨秀清、石达开一起“密计协议”的。
但是,韦昌辉这个人“阴柔奸险”。他对杨秀清素为不满,不过表面却显得十分殷勤、顺从。韦昌辉在和杨秀清夺权力的斗争中,常常装出一副“尚有惊恐之心,不敢多言”的假象,并极尽献逢迎之能事。据史书记载,韦昌辉对杨秀清“甚谄,与至则扶以迎,论事不三四语,必跪谢曰:‘非四兄教导,小弟肚肠嫩,几不知此。’‘肚肠嫩’浔州乡语,犹言见识浅也”。有一次,韦昌辉的哥哥与杨秀清的妾兄争夺房产,惹怒了杨秀清。杨欲杀其兄,就把他交给韦昌辉“议罪”。韦昌辉为了讨好杨秀清,竟以五马分尸处死了自己的哥哥,并且还声言不如此,不足以警众。韦昌辉的部将张子朋任意殴打水营士兵,激丰兵变。杨秀清为此事杖责韦昌辉数百。韦昌辉的裨将替他打抱不平,说道:“怒遣而杖辱之,其后将何堪?”而韦昌辉却说杨秀清对他“罪责无不公”,一怒之下杀了这个裨将“以谢秀清”。
1856年,由于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使洪、杨之间的矛盾空前激化,因而导致了天京大变乱。洪秀全一面在天王府设防自卫,一面遣心腹密诏在江西督师的韦昌辉、秦日纲回京“勤王”。
1856年9月1日深夜,韦昌辉率三千亲兵赶回天京,入南门迅速包围东王府,杨秀清猝不及防,于2日凌晨被韦昌辉所杀,他的妻室家小及妻舅府内无一幸免者。韦昌辉函东王首级致天王,请“榜诸罪状示众”,同时乘机扩大事态,不分清白,乱杀文武大小男女。接着在2日上午,天王洪秀全下诏,宣布“韦氏罪状”,谴责杀人太多,令受鞭刑四百。韦昌辉却阳奉阴违满口谢恩,表示“甘愿受刑”,实际上暗地里却利用杨秀清部下被召观审的机会,实行一次更大屠杀。史称,9月4日上午,“依照天王圣谕,北王与顶王侯(即秦日纲)罚受笞刑。施刑之际,两人的随从都高声痛哭,而两人则伸足受刑。……行刑者尽力一击,响声可闻,木棍当场折断。……因天王曾降诏,东王逆谋是自天泄露的,而其余党一概赦宥不问。当有东王党五千余人被诱卸下军械而被监视。有两座大房是特别指定为收容他们之用,等到全部进去以后,外兵即围攻、屠杀。在一个房内者毫无抵抗,束手待毙,而其他一房者则奋斗之死。东王带甲部兵既芟除净尽,其余党随被大规模的屠杀,其残酷惨状,无以过之。他们虽见有煌煌圣诏,允许受保护,而男女老幼被斩首者无数。”这次残忍的屠杀,充分暴露了韦昌辉阴险奸诈、穷凶极恶的面目,激起了太平天国广大革命将士的极大义愤。
9月中旬,石达开从武昌前线回到天京。他目睹天京惨状,怒不可遏,斥责韦昌辉妄杀无辜。韦昌辉又想杀石达开,石达开连夜缒城逃走。韦昌辉把石达开留京一家老小全行杀害。石达开至安庆,起兵讨伐韦昌辉,他“上奏于天王要求韦昌辉之头”,并宣称“如不得其头,即班师回朝攻灭开京”。狗急跳墙的韦昌辉,为了夺取最高统治权,竟举兵围攻天王府,妄图加害洪秀全。洪秀全这才下令处死韦昌辉。在“各众内外,并合朝同心”的一致行动中,战斗两日,全诛韦党二百人。这充分说明韦昌辉的倒行逆施,众叛亲离,“附北王者只极少数”。
洪秀全处死韦昌辉后,将他的首级专程送石达开。
在天京大变乱两个多月的恐怖时期,韦昌辉杀害太平天国优秀将士二万多人,给太平天国革命事业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太平天国革命从此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太平天国北王和太平天国北王是谁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