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提督和总督谁大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提督和总督谁大谁小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总督权利大。
1、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 ,简称九门提督或者步军统领,是清朝的驻京武官,设立于康熙十三年(1674年)。
主要负责北京内城九座城门(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内外的守卫和门禁,还负责巡夜、救火、编查保甲、禁令、缉捕、断狱等,实际为清朝皇室禁军的统领,品秩初为正二品,后于嘉庆年间升为从一品.
2、两江总督,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总管江苏(含今上海市)、安徽和江西三省的军民政务,官秩从一品。
清代同治前的总督署所在地具体在南京何处有待考证;清代同治三年(1864年)后总督署位于南京城正中(今南京总统府内),明汉王府旧址,太平天国天王府,民国时期辟为国民政府所在地,建国后先后作为江苏统战部、民革江苏中央、江苏省政协所在地,现为中国近代史博物馆。
步军统领衙门因有“军”、“警”属性,其特征为:
军队属性:隶属于兵部;与清军八旗、绿营编制相同;兵源来源为八旗、绿营兵勇;按照清军规则实施军事训练。
警察职能:武装警卫;侦缉捕查;诉讼及断狱;对京城人口进行社会管理;消防及其它任务此外,步军统领衙门还担负其它一些“警察”工作。如执行禁令时的街道戒严,官员皇室出巡时的“清道”与“迎送”、礼炮的鸣放与守卫,到了清末,步军统领衙门甚至还负责来京外国人的查验及管理工作。总之,步军统领衙门虽为“军队”,但在京城的职责及任务,却是“警察”。
所从事的警察业务可以说基本涵盖了现代警务内容。当然,它所从事的警察业务比较简单,也比较原始,更缺少法规的规范。却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类似警察的机关,特别是京城地区的警察与警察机关,步军统领衙门为其滥觞。
总督无论权力还是品级都比巡抚要大要高。而提督,虽然品级比巡抚高,由于是武官,在地方受到总督和巡抚的节制,在朝见天子时,都要排在总督和巡抚后面。
拓展资料:
清朝建立政权后,效仿明朝制度,采取的是以文制武的大政方针,大清朝的官员等级分为“九品十八级”,每品官职有正从之别,最小的官员为从九品。按照文武划分为:文职京官、文职外官、武职京官、武职外官。
总督:为文职外官(正二品官员),一般都领兵部尚书兼督察院右都御史衔,加尚书衔后为从一品官员。清朝在地方常设八个总督(直隶总督、四川总督、闽浙总督、云贵总督、陕甘总督、湖南湖北总督、两江总督、两广总督),相当于新中国刚成立时,中国的五大区书记,当时邓小平爷爷就是西南局第一书记,相当于西南总督,年羹尧做过四川总督和陕甘总督。
巡抚:为文职外官(从二品官员),但一般领兵部侍郎兼右都副御史衔,加兵部侍郎衔后为正二品官员。清朝时期,全国共23个省,设23个巡抚,相当于现在的省委书记,刘墉做过湖南巡抚。
提督为武职官名(从一品官员)。全称为提督军务总兵官。负责统辖一省陆路或水路官兵。提督通常为清朝各省绿营最高主管官,称得上封疆大吏。
还记得过去,我们常在电视剧中听到“两江总督”、“九门提督”、“广东水师提督”这样的古代职位,那么清代的提督和总督之间又有什么区别呢?
“总督”这个官职产生于明英宗正统年间,在明宪宗成化年间成为正式官职,但直到清代才成为固定官职。总督是文臣职位,是替朝廷钳制武臣并管理地方的封疆大吏。
本文所探究的清代的总督,品级为正二品,属于地方上的最高行政官员,也就是民间俗称的“制台大人”。笔者需要说明的是,清代往往有总督兼任兵部尚书的习惯,兼职的总督品级比普通的总督高,从正二品升为从一品。
总督要协调各省军政,统一事权,防止武装割据,因此往往管理着省内的行政、经济、军事三大事项,有的总督甚至可以管辖多个省份,比如湖广总督可以管理湖南、湖北两省;闽浙总督可以管理台湾、福建、浙江三省。因此,总督的出现实际上也体现了明清对中央集权的加强。
根据《清史稿·职官志三》的记载,总督有责任安抚百姓、统辖文武官员、监察吏治。清光绪34年时(1908年),清政府撤除黑龙江将军、吉林将军、奉天将军的建制,将他们的辖地分别设为黑龙江省、吉林省、奉天省(辽宁省),这就是东三省的来历,然后再设置“东三省总督”一名,这是清朝在灭亡前最后增加的一个总督职位。
提督”则是武将的官名,正式称谓是“提督军务总兵官”,是清代各省份绿营官兵的最高统帅,品级为从一品,高于普通的总督。既然是武官职位,提督自然是以带兵为主要职责,这一点就与总揽军政的总督完全不一样。
自宋朝以来,朝廷鉴于“安史之乱”的前车之鉴,为了防止地方武将形成割据,往往设置文官分其权。明清两朝也基本上延续了“以文制武”的格局,所以提督的品级虽然高于总督,但仍然要受总督的节制,听调和听宣。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总督的权利远远大于提督。
另外,从康熙年间开始,由于清朝消灭了割据台湾的延平王郑经,顺势将台湾地区的水陆军队分配给福建的陆路提督与福建水师提督管辖。由此可见,提督的职责与今天的军区司令比较类似,但又有区别。
总督是官职最大的一个,然后依次的顺序是巡抚,将军,都统,提督,总兵。总督,其实总督分为区划和部门两部分。
总督
总督这个职务开始于明朝,不过在明朝时期总督是个临时的职务,一般没什么特殊的情况朝廷是不会派总督的,所以明朝时期巡抚才是真正的地方一把手,而总督这个职务虽说节制巡抚但只有打起仗来或者发生大规模天灾了需要中央出面,这个时候总督就出现了。到了清朝时期总督是常设职务,地方上权力最大的地方官,一个总督通常是管着两个省到三个省的民政、财政、刑事、经济、军务等等权力相当大当然啦也有管一个省的比如四川总督(因为四川地盘大),清朝时期有直隶总督(首都北京城就在直隶)、两江总督、两广总督、闽浙总督、湖广总督、四川总督、甘陕总督、此外还有直接在中央任职的河道总督(管理治河)和漕运总督(管理漕运的),通常来说总督的级别都是从一品或者正二品,所以顾名思义总督就是地方最大的官。
提督
提督这个职务在明清时期是管着一个省或者两到三个省的军队统帅,虽说级别也是从二品到从一品之间不过他是要受总督节制的,所以提督虽说有兵权是直接管地方军队的,但是提督比总督在职务上是低半级的,因为提督和巡抚能管的事情总督都能管,只不过提督有一个权力就是一旦自己的辖区遭到外敌入侵或者暴乱事件的话提督可以不用上报立刻带兵进行战斗,再说直白点总督是有管理军队的权利,而提督是负责打仗的。
巡抚
巡抚这个职务在明朝时期就是常设职务啦,一直到清朝每个省都有巡抚相当于省里的一把手管着一个省的民政、财政、刑事、经济、军需等等,因为只管一个省所以比总督权力肯定是小,巡抚的级别一般都是从二品或正二品,但是巡抚他对地方的兵权可没有调动的权力他只是协助管理地方军务,所以说从权利和级别来看巡抚是比总督低一级比提督低半级,当然啦巡抚也有属于自己的军队这支军队的名字叫抚标营只有一千人左右,在不设总督的省份巡抚也是可以行使总督的权力。
总兵
这个职务就历史悠久啦,什么时候开始的我也不知道,但是隋唐时期就有这个职务了,在历朝历代总兵这个职务往往是设立在边关地区的职务,至于总兵的权力有多大那就要看你是什么总兵啦,比如吴三桂最早之前是宁远总兵(从三品)管着宁远一座边关小城的不到一万军队,而后来吴三桂当了山海关总兵那可就不一样啦,因为山海关总兵手里可以调动十万兵马,所以说总兵这个职务基本上都是三品但权利上是完全不同的,当然啦这个职务在清朝来说是和总督巡抚不冲突的,因为总兵基本上都是设置给边关守将的职务。
都督
这个职务存在的时间就更久啦,三国时期周瑜就使用过这个职务,但这个职务是不是从三国时期开始的就不好说了,三国时期的大都督是全国权力最大的军事长官,只要是哪里有战争那这个地方就是你大都督的地盘啦,由你全权负责,而且你需要什么开口就是了,所以三国时期大都督权利是很大的,而唐朝时期那些藩镇的节度使们也用过这个职务,不过唐朝中期往后都督的权力太大经常拥兵自重在自己地盘上闹独立,明朝时期都督这一职务往往是给那些边境地区或者关外受制于大明的少数民族首领的,比如努尔哈赤最早就是建州都督,清朝时期都督这个职务是总督的缩小版,清朝时期一个都督往往就是管着几个州府的军政大权,一般都是设在比较容易发生边境冲突或者局势不稳的特殊地区。
因此要论权力之大级别之高那肯定是总督排第一其次是提督、巡抚排第二,而都督和总兵完全都无法和以上三个相匹敌的。
提督和总督谁大我们先来说品级提督和总督谁大,清代总督是正二品提督和总督谁大的官员提督和总督谁大,但是因为一般会加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提督和总督谁大,而兵部尚书与都察院左右都御史是从一品的官员,所以总督一般是从一品。
我们再来看提督,提督是从一品的武官,另外,边防将军,比如年羹尧的杭州将军,还有八旗的都统(都统并非旗主,而是各旗中最高的行政长官,一般旗都统不是本旗人,旗主才是),这些都是从一品。
也就是说从品级来说,总督与提督都是从一品的,这个是相同的,不过明清的官制,同品级的文官是要高于武官的,所以品阶是一样,但还是总督要大一些,地位自然也要高一些。
那我们再看总督与提督的实权,总督是清朝地方上的最高长官,管辖着一省或者多个省的军事、内政事务,清代共有八大总督,比如直隶总督,两江总督,两广总督,另外还还有管漕运的漕运总督,还有管河道的河道总督。
各个省的最高长官叫做巡抚,负责本省的军事、内政事务,巡抚下面有两司,分别的布政使司,也叫做藩台,这个是负责内政的,还有按察使,也叫做臬台,这个是负责刑名的。
提督的全称叫提督军务总兵官,一般分为水师提督和陆路提督的,是各省绿营的最高长官,而边防将军是各省八旗营的最高长官。
我们可以看出,提督就是各省绿营的军事长官,而总督和巡抚都负责管辖各省的军事,所以提督是要受总督和巡抚的制约,总的关系是,总督巡抚提督,当然这三者并不是绝对的上下级关系,但是从地位和权势来说,确实是这样的。
但提督中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那就是九门提督,也叫步军统领,这个是直接听命于皇帝的,是提督中地位最高的,还是能和直隶总督相提并论的,比如隆科多就担任这个职位。
先说结论:一般情况下,提督受地方总督节制,所以总督地位更高,权力更大。
现实的情况略有点复杂。
一、总督
总督主要分为三种:地方总督、漕运总督与河道总督。
地方总督是清朝最有权势的封疆大吏,统管一省或数省的钱粮谷税、军民政经,节制提督。
地方总督官阶正二品,一般挂兵部尚书,督察院右都御史衔,升为从一品;有的挂大学士,升为正一品。
漕运总督,在清朝大部分时间里专事漕运(以京杭大运河为主),个别时间也兼任巡抚,或者由两江总督等兼任。
官阶与地方总督一样,正二品,同样可挂兵部和都察院的衔。但是很少有挂大学士衔的。
▲李鸿章,曾任直隶总督、两江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
河道总督,清朝时,因为经常出现河水泛滥的情况,便承袭明制,设置河道总督。与漕运总督类似,河道总督大部分时间是专事河道,官阶也与河道总督类似。
大多数情况,漕运总督、河道总督与提督交集较少,不存在节制情况。
二、提督
提督统辖一省陆路或水路官兵,通常为清朝各省绿营最高主管官。官阶从一品,官阶与挂衔总督相同。
不过,因为大部分总督挂兵部尚书衔,所以提督要受其节制。
▲清末的巡防营,就是从绿营部队中精简出来的
提督可细分为陆路提督、水师提督和九门提督。
正常情况下,清朝在全国各地设置12名陆路提督,3名水师提督(福建水师提督、广东水师提督、长江水师提督)。
比较特殊的是九门提督,专属于京师,负责北京内城九座城门的守卫和门禁。因为关乎紫禁城的安危,九门提督是皇帝亲信中的亲信,不受直隶总督的节制。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提督和总督谁大和提督和总督谁大谁小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