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牌论 打牌论台词

金汇小助手 HTX交易所 2023-04-03 23 0

本篇文章主要给网友们分享打牌论的知识,其中更加会对打牌论台词进行更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记得关注本站!

听过哪些相声作品惊为神作?

必须是郭大爷的《打牌论我是黑 社会 》。反复的听打牌论了不下百遍,有些梗初期听不懂,后来慢慢懂了才发现是真的 搞笑 ,特地摘抄几段让诸位看看:

片段一,你爸爸是崔健。

郭:你,干点儿正事吧,一天到晚的,你说你混成这样一天到晚一个正形都没有,你瞧瞧人家开车的买大楼房的,你看看你,你一无所有,你脚下的地在走,你身边的水在流,你的手在颤抖,你心中的泪在流。

于:你爸爸姓崔?

郭:你爸爸叫健!

片段二,做人要多往上看,少往下看。

郭:打牌论我劝过打牌论他,我说大爷您别,别这样。管我?你管我?我是道儿上的,以后你有事大爷给你平。我这一辈子活开了,我这样很快乐。知道吗,你别老往上看,有事往下看。

于:怎么往下看啊?

郭:往下看你会活得很快乐。我想了想,他说的有道理。人活着就是这样,你老往上看,你好不了,非死不可,往下瞧。你做买卖你赔钱了?那还有跳楼的呢。跟他比你很快乐。对不对?

于:我没跳楼。

郭:你这生一闺女你恨得慌,那还有没孩子的呢。

于:噢,对对对。

郭:你这失业了,那还有失身的呢。

于:这没可比性知道吗......

郭:你媳妇不要你了,她也没要我呀。

于:去!跟你有什么关系呀。

片段三,嫂子前列腺犯了

于:我能有什么事求你?

郭:你万事不求人?你家就没事?我给你举个例子吧,哎,你们家什么事儿呢?嫂子吧,嫂子不舒服。你媳妇儿,前列腺犯了。跟王大爷一样啊。

于:哪儿有王大爷啊?

郭:解不出手来。

于:得得得,没有啊,女的没有这病。

片段四,来一两啤酒庆祝成立社团。

郭:一人来一两,一人来一两,哎呀,玩命的吃,庆祝一下啊,成立了嘛。来,来碗拉面。酒足饭饱,这肚子吃得就跟下午五点半的马甸似的。撑死我了,高兴,一走,哎,我手机哪去了?呵,我都黑 社会 了还有人偷我?打一电话,哎,通了。一般偷手机的不敢开啊,偷完就关了。我这个他开着呢。哎,我手机在你那儿呢?啊,在我这儿呢。呵,还敢跟我这样说话?你跟哪儿呢?你40分钟你上清河找我来。我我怕你?我有队伍的人。把车摇过来,来,拄上拐,你,蹬自行车驮着我,走,清河平事儿去!孩子蹬着我,坐后边搂着腰,后边还跟一拄拐的,还一摇轮椅的。

于:黑 社会 太惨了!

片段五、海鲜城嗑瓜子

郭:老板来了,哟,您是?黑 社会 的,收保护费来了。奥,您好,以后您多关照!那不要紧的,今儿不能白来啊,我得吃你。您看看您喜欢吃什么?我喜欢吃什么,你也没有别的,我就喜欢吃这带壳的。好,给抓把瓜子儿。

片段六,人干点好事总想让鬼神知道,干点坏事总以为鬼神不知道。我们太让鬼为难啦。

片段七,看过电影《古惑仔》吗?看过吧?对对,我们就一块的。香港那黑 社会 洪兴社知道吗?我就洪兴的。不过我们不是总部,我们是分社的。我牛栏山的。

每次听感受都不一样,里边的内容很多都是讽刺 社会 看清人性的。在看清人性的同时还能叫人乐,这个就是寓教于乐,不要把观众当学生,说相声不是为了教育人。如果说相声的都去教育人了,还要学校干什么打牌论

《我是黑 社会 》是郭老师2005年“我”字相声系列的代表作之一,里边的《我要反三俗》《我要上春晚》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建议大家都可以听一听,晚上睡觉质量会更高,这是真的。

相声界有个术语叫“把杆活”,也就是某个演员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同样的一块活,有人就能演成神作,有人就能演泥了,这是每个人先天条件决定的,比如侯宝林大师擅长柳活,那么带学唱的就适合他。马三立擅长说口,那么叙事型的作品就更适合他。李伯祥擅长贯口,那么贯口活就适合他。

列举十个本人最喜欢的把杆活,仅供参考,如有疏漏概不负责。

马三立——《买猴》

严格说马三立很多活都是炉火纯青的级别,大部分都可以说是马三立之外没有第二个人拿得动的,但《买猴》这个节目本身质量太高,是当时第一个被翻译成外文的相声作品,所以用它作为马老的代表作也实至名归。

这个作品因为讽刺得太犀利,导致马老跟何迟先生后来遭受迫害,何迟先生更是身体被摧残到瘫痪,直到1979年才被正式平反。

除此之外,《买猴》还带火了不少词汇,比如“马大哈”这个角色,也因此成为糊涂蛋的代名词。

在马老之外,刘宝瑞也演过《买猴》,刘先生版本虽然不如马老经典,但也有一些细节上的提升,比如马大哈给女朋友打电话并把单子写错的情节,马老版本是一笔带过,而刘宝瑞先生巧妙的加入了两人约定去看猴戏,结果一边聊一边写,把每一个出错的细节都呈现出来,这是刘宝瑞添加进去的一处妙笔。

另外侯耀文也改编过《买猴》,算是马老版的续集,侯耀文更是巧妙的把“被马大哈错误引导全国去买猴”,变成了“采购员明知是写错了故意跑出去公费 旅游 ”,剧情上更加生动有趣。

侯宝林——《关公战秦琼》

侯宝林学京剧出身,所以腿子活他老人家都得心应手,但在诸多节目中,《关公战秦琼》无疑是最有代表性的,毕竟这是伟大领袖反复看都不腻歪的神作,作为侯大师的把杆活儿也说得过去。

这里要提一下《关公战秦琼》的原作者张杰尧,张傻爷虽然名声不咋地,但才华的确没得说,他的穿越三部曲《关公战秦琼》《罗成戏貂蝉》《焦赞打严嵩》分别传给侯宝林、罗荣寿、王世臣,但现在能拿动这几块活的演员少之又少,尤其是《关公战秦琼》,在侯大师之后几乎没人敢动了,毕竟货比货得死人比人得扔啊。

王谦祥——《罗成戏貂蝉》

跟《关公战秦琼》比起来,敢演《罗成戏貂蝉》的就更少了。因为这块活不但要学唱京剧,而且还要同时学唱旦角跟小生,相声演员有旦角底子的很少,再追加一个小生基本上就能死台上。

而同样是学京剧出身的王谦祥先生是唯一能够胜任的,这块活除了祥瑞组合,我没听到过更好的版本。何云伟李菁,徐德亮王文林都演过《罗成戏貂蝉》,但那惨烈程度堪比大型车祸,现在让这几位再看自己演的版本,那就是现场处刑,寒碜到吐血啊。

马志明——《大保镖》

少马爷的《纠纷》《五味俱全》虽然名气更大,但真正算得上把杆活的,还得数《大保镖》。

现在很多曲艺学校都是拿少马爷版的《大保镖》当教材在用,因为实在太过于标准,标准到每一帧都挑不出毛病,无论是几个身上动作,还是几段小贯口,少马爷都拿捏得炉火纯青,到底有武花脸底子,专门就为这块活定制的一般。即使是李德钖跟张寿臣这种远古大神,在《大保镖》这块活上也比不过少马爷。

王世臣——《朱夫子》

有人觉得王世臣先生的代表作应该是《老老年》,但个人觉得《朱夫子》比《老老年》更能发挥王先生的优势,也是他老人家把杆的活儿。

《朱夫子》属于文哏活儿,包袱不多,对演员的叙述能力要求极高,另外对三本开蒙书还得各种歪批,看着简单其实难度极大。最后的两个“典故”,演员必须煞有介事的说成 历史 事件,这也很考验演员的气质和学识,一般人还真演不出感觉。

王世臣先生形象就像个老学究,再加上低沉沙哑的声音,自带那种学者的味儿,演出来效果就特别传神。而且王老还在前面加几个小包袱,比如“你这是对我的一种粉刺”,“鸭子哪里有我笨”等等,让人忍不住捧腹。

田立禾——《金龟铁甲》

《金龟铁甲》这块活最难的地儿,就是金龟部分的小孩语,很多演员在处理的时候都去掉模仿小孩语,直接改成大人说话。只有田立禾先生能够把小孩语部分完美呈现,而且田先生还带着表情,把一个哭闹任性的小孩演绎得无比传神,效果也非常炸。

所以《金龟铁甲》仅有田立禾一家,别无分号。

魏文亮——《武坠子》

相声几个打哏节目里,数《武坠子》最难演,因为很多演员容易把角色塑造得“凶狠”“暴戾”,于是牺牲了本来的笑点,变成了舞台处刑现场。

而魏文亮先生则能演出最好的效果,他的嗓子本来就亮堂,学唱武坠子有味道,不像很多演员跟干嚎一样。魏文亮吐字非常清楚,观众能清楚知道演唱的内容,包袱也能自然铺开,这点处理上很多演员做不到,反而把表演重心放在了“乱嚷嚷”制造笑点上,实际上本末倒置了。而且魏先生声音俏皮,形象也憨憨的,表演打戏的时候,没有很强的攻击性,观众看着也舒服开心,不会有任何不适感。

李伯祥——《大戏魔》

李伯祥李快嘴,在贯口方面独具一格,老李的活大部分都会硬塞一些贯口,效果自然就火爆。《大戏魔》也是李伯祥最有代表性的贯口活,把京剧戏名串成一个节目,除了李快嘴之外,几乎没人拿得动。

苏文茂——《批三国》

文哏大师苏文茂,天生就是为了演《批三国》《文章会》这种节目的。别的不说形象上就满分,文质彬彬的一个老先生,说话和风细雨婉婉到来,每一个包袱都自然展开。“苏批三国”也是经典中的经典,让后生晚辈们高山仰止。

高英培——《教训》

高英培的《钓鱼》或许更广为人知,但那毕竟只是个小段子,内容深度有所欠缺。要论代表作品的话,还得数《教训》。这个作品当时有多火呢,高英培范振钰首演是在集中了刑满释放人员的马钢厂,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演一次炸一次,因为高英培先生最后那段忏悔演说太传神,结果这节目成了第一个把台下观众说哭了的喜剧作品。而且王鸣录因为这个相声太火,被一些不良青年砸了门窗,后来连警察都出动,演出的时候专门保护高英培范振钰,这也是相声史上的奇景之一了。

在近几年的相声作品中,唯马季先生的单口相声《宇宙牌香烟》堪称神作!

当年马季先生戴着鸭舌帽,穿着深蓝色中山装,挎着黑包,手里拿着一盒烟,说着笑着来到了春节晚会的会场。他向观众介绍了提高香烟销售量的秘笈,即“经常换牌子”。他从“西湖八大景”、“金陵十二钗”、“十八罗汉”、“梁山一百单八将”说起,引人入胜,妙趣横生。当他说到每个牌子少印一张时,观众无不捧腹大笑。尤其是说到准备开发“百万雄师过大江”时,更令听众前躬后仰,台上台下,笑声朗朗。

马季先生的《宇宙牌香烟》,批评了一些企业为追求利润不择手段的错误做法,针砭时弊,恰到好处。他的相声来自于生活,他的表演贴近观众。可以说,在春晚语言类节目中,它是出类拔萃的,是顶峰之作,至今无人能超越。

马季不愧为一代相声大师,《宇宙牌香烟》不愧为一段神作!

冯巩个牛群的《小偷公司》,里面最著名的几句台词:1、我们公司有一副对联特别反映这个问题,上联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下联是: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不服不行。2、结尾处牛群的一句“官僚主义害死人那”。

什么叫“惊为神作”?

第一,你可能之前没听过类似的相声,这段相声的新颖程度让你惊奇不已。

第二,你可能之前听过类似的相声,但这段相声的表现力之强让你赞叹不已。

第三,这段相声你会听很多遍都不腻烦。

优秀的相声作品有很多,但大部分相声都可以用优秀、精彩或者凑合、还行来形容,能让笔者产生“神作”之感的并不算太多,谨列出六段来以供参考:

一、郭荣起,朱相臣/张振圻/马志存《打牌论》

这段相声创作于上世纪四十年代,曾在北京天津一带轰动一时,解放后也说了几十年,可谓是经典流传经久不息。

这段相声改编自《赌论》,但比《赌论》结构更为集中,节奏更快,其正活是描写两个人,一个是打麻将的赌徒,另一个是玩“斗十和”的家庭妇女,郭荣起将这两个人的心理、语言、动作、表情描绘得淋漓尽致。据说郭荣起为了创作这段相声深入麻将社和老太太群体里观察了很多天,有时候带着水萝卜当礼物,就为了能蹲在老太天跟前看她们打牌听她们说话。

笔者第一次听到这段相声时有一种感觉那就是“行云流水如入化境”,

二、侯宝林、郭启儒《三棒鼓》

侯宝林传世的经典作品有很多,比如《空城计》《关公战秦琼》之类都无比经典,但笔者对侯大师的作品能有“惊为神作”感觉的则是不那么知名的《三棒鼓》,不过虽然该段相声名气不算太大,也被侯大师列入个人最满意的七段作品之中。

《三棒鼓》也是改编作品,原型是《学评戏》,在《三棒鼓》中有两个地方值得一提,一个是保留了比较早期状态的评戏唱段,比方说花莲舫的《刘公案》和老白玉霜的《玉堂春》选段,还有两个大妈听的《老妈开磅》。

另外一个则是侯宝林学老太太和零打钱的人,如果说学天津老太太最好的是郭荣起,学北京老太太最好的就是侯宝林。这段零打钱的人和老太太之间的对话切换自如画面感十足,不用看相声TV你都能感觉到那个尴尬的场面,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好段子。

笔者对这段相声的评价是“惟妙惟肖身临其境”。

三、马志明、谢天顺《纠纷》

《纠纷》是马志明自己在派出所办事时偶尔看到的一件小事改编而来,这段相声本身几乎没有包袱,就是描述两个人从纠纷的展开到化解的过程,说单口相声吧也不像,但谢天顺还确实没几句词,是一个比较另类的相声作品。

这段相声妙就妙在马志明的台词毫无破绽,和侯宝林《三棒鼓》类似,你不用看画面,光听相声就能看到三个人丁文元、王德成和派出所民警置身在你面前,除了派出所民警是马志明的本声之外,丁文元和王德成都是他用嗓子演绎出来的。

笔者对这段相声的评价是“个性鲜明过耳不忘”。

四、李金斗、陈涌泉《武松打虎》

这是李金斗和陈涌泉的成名作,凭借该段相声他们斩获了一系列奖项,相声作者是廉春明,排练过程中又得到京剧名家李万春的指点,因此该段相声一经问世就火了。

《武松打虎》强在表演内容的丰富上,中间有纯正的京剧,有 搞笑 的调侃,有时代的现实还有辛辣的讽刺。

李金斗的表现更是可圈可点,首先说他在其中是一赶四,一个人饰演四个角色。此外,他不光有唱段抖包袱,还有精彩的动作戏,该段相声唯一的遗憾是你不能光听还得看,这也是新时代电视相声的特点。

笔者对这段相声的评价是“新老合璧多彩绚丽”。

五、姜昆、唐杰忠《虎口遐想》

不管多少人诟病姜昆,但姜昆确实在相声上有独树一帜的贡献,电视相声不是从姜昆开始的,但奠定电视相声标杆和风格的则是姜昆,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虎口遐想》。

《虎口遐想》的作者是梁左和姜昆,其原型取自梁左的小说《虎口余生》,在这个小说基础上姜昆将其变成相声语言形成《虎口遐想》。

《虎口遐想》在内容上是偏荒诞的,采用的是主题是“现实生活中没有发生过的但并非绝对不会发生的事”,不过那是在八十年代没发生的事情,近几十年来游客拿自己喂老虎的事情还真发生过好几次。

这段相声强就强在节奏极快的同时包袱全都跟得上,几乎是一句一个包袱,让你耳不暇接,刚刚还在为上一个包袱会心一笑马上下一包袱又出来了,因此现场可以形成连续的爆笑,效果极好。笔者第一次听的时候真的是傻掉了,只顾跟着笑都来不及思考,就感觉跟第一次吃自助餐一样,哎呀,怎么那么多好吃的,这不是梦吧。

可以说,《虎口遐想》为之后的电视相声发展树立了一个极高的标杆,能达到该相声水准的作品并不多,同样是梁左、姜昆、唐杰忠合作的《电梯奇遇》也有类似的效果,梁左写给牛群冯巩的《小偷公司》也类似。

笔者对这段相声的评价是“全程高能无人可及”。

六、郭德纲、于谦《西征梦》

《西征梦》改编自传统相声《得胜图》,最早叫《堆儿兵做梦》,后来张寿臣改编成《打白朗》,这也是传统相声中改编比较成熟的一段作品。

郭德纲在2004-2005年成名时的代表作就是《西征梦》,这也是他当年成名的法宝,那就是改编传统相声,融入新时代的玩意儿。笔者当年第一次听到这段相声时立刻被吸引住了,原来相声还能这么说?!

《西征梦》在结构上和《得胜图》是一样的,郭德纲将其内容更加荒诞化,达到了“无厘头”的效果,这也是该作品能够迅速俘获大批新老相声迷的魅力所在,老听户能听到里面的传统相声味道,新相声迷能够听到新时代的 搞笑 方式。郭德纲后来的相声作品也有不少,但不少都在模仿《西征梦》,也没有哪段在艺术上能超过《西征梦》。

笔者对这段相声的评价是“古为今用时代潮流”。

当然,各花入个眼,以上六段相声仅仅是笔者心目中惊为神作的作品,确实是第一次听就有耳目一新之感的好相声,每个人听相声习惯不同,但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听好相声。

一、牛群冯巩《小偷公司》

《小偷公司》是迄今为止尺度最大的一部作品,很多人戏称:放到现在,这部作品怕过不了审。但尺度绝不是我推荐这部作品的理由——包袱才是。

《小偷公司》里的包袱接连不断,而且生猛。例如:最著名的横批——不服不行;一个总经理,四十八个副经理;一百多小偷聚在一块,公司有点什么东西还不转眼就没。

牛群冯巩这对黄金搭档,曾给所有的七零后八零后带来过欢声笑语。可惜因为牛群的胡折腾,致使两人早早地分道扬镳——冯巩曾在一部作品中说过:“曾经有两位叔叔给千家万户带来过欢声笑语,一位叔叔叫冯巩,另一位叔叔叫什么来着。”—— 可谓一语成畿 ,冯巩至今仍活跃在大屏幕之上,牛群早已远离大屏幕很久很久。

《小偷公司》在冯巩所有的作品当中,可排名前三。

二、侯宝林郭启儒《关公战秦琼》

“关公战秦琼”是一个著名歇后语,但你是否知道这句歇后语出自何处?答案是出自侯宝林郭启儒的相声作品《关公战秦琼》。

《关公战秦琼》的精华在作品的后半段,几个包袱设置的让人捧腹大笑,例如:郭启儒问:这怎么这么慢呢?侯宝林答,想词的嘛;再例如:郭启儒问,为何前来打仗?侯宝林答,他那知道?!

《关公战秦琼》作品没有深层的讽刺内涵,就是单纯的好笑。

三、马季刘伟冯巩王金宝赵炎《五官争功》

刚才我说《小偷公司》在冯巩的所有作品之中可排名前三,大概有人会问另两部是谁,答案之一是《五官争功》(之二是《最差先生》)。《五官争功》由“笑星之首”马季创作、并由其和其四名徒弟共同演绎的群口相声。

此作品延续了马季的一贯风格:文化功底深厚,语言诙谐接地气。例如刘伟说:“你不买没关系,可你不该把口罩带眼睛腿算勒我耳朵上!”经典包袱太多了,不一一列举了,感兴趣的去搜搜看吧,绝不会让您失望。

最后推荐一部单口相声:刘宝瑞的《官场斗》。之所以没有推荐马三立大师的作品,是因为我听不太清马三立大师的话。

像最早的你字系列:你要锻炼、你要折腾、你要高雅等等。

还有我字系列:我是黑 社会 、我要玩儿网游、我要闹绯闻等等。

还有老郭根据传统节目改编创新的如:西征梦、梦中婚、夜行记、大上寿、红事会、白事会等等。当时老郭的创作力,可以说是极速!几乎场场都有新作品!

但是在这些里头,真正最好的应该还是跟张文顺老先生说的《相声五十年之现状》,这段相声未来绝对是在相声史有浓重一笔的!这段活里,老郭在密集的包袱里,普及了相声从无到有的发展兴衰历程!而且这段相声老郭只有跟张文顺老爷子说,才是那个味道!即使跟几十年的亲密搭档于谦于大爷说都达不到那个效果和韵味!

有心的朋友可以去搜一下,这段相声的经典之处多不胜数!可以说是一段教科书一般的标杆型节目!

能被称为神作的相声作品,首选马三立、赵佩茹、郭荣启的扒马褂,珠联璧合,绝对的神作,其次,侯宝林、刘宝瑞、高凤山的卖马,三个人的合作堪称绝配,对比之后的德云社版的就能看出来差距。第三马志明黄族民的大保镖,太经典了,十三拍,双飞燕,大段的贯口,更可贵的是一点不乱,节奏非常好,没有一个字的废话,更是去掉了好多不必要的包袱,显得这个作品短小精悍。

侯宝林的醉酒,马季的打电话,高英培的钓鱼,马三立的逗你玩儿都是经典

相声老前辈有不少作品被奉为经典,那些相声真是百听不厌,经得起琢磨,应为神作

1、郭荣启、马三立、赵佩茹的《扒马褂》

这三位单独拿出哪个都是大家。他老三位的《扒马褂》可谓珠联璧合,百听不厌。从表演上说,三个人都从容洒脱,缓急有序,不争不抢又自然流畅,而且三个人所扮演的角色听上去非常的到位,一点也不突兀。从作品的内容上来说,首先非常的合理。虽然是吹牛、圆谎,但都入情入理,没有故弄玄虚,没有哗众取宠;其次结构非常的紧凑,不知不觉就听完了这段相声,不会让人觉得拖沓冗长,更不会让听众觉得有故意卖弄故意拉长的嫌疑。

总之,这个段子圆润、自然。特别是听过如今的几段《扒马褂》之后,更觉得老前辈们功力非凡。

2、侯宝林、高凤山、刘宝瑞的《卖马》

我就敢说如今的相声界挑不出这么三个人来挑战这个段子!这段相声就是在京剧《秦琼卖马》中截下来一段,侯宝林跟高凤山先后赶着唱,在唱的过程中加进了很多相声的包袱,再加上刘宝瑞恰到好处的腻缝,这三人的配合也是天衣无缝。侯大师最擅长的“唱”,在这段里也体现的淋漓尽致。既让大家过了京剧瘾,也让大家开怀大笑。真是不可多得的好相声。

3、郭荣启的《打牌论》

这段是郭荣启先生根据《赌论》修改得来的,可谓郭荣启的名段。现在很多人听过郭德纲的《打牌论》,他就是使的郭荣启的版本。但他跟郭荣启说这段比起来还是嫩点,听上去总有种“赶落”的感觉,让人揪着心。而郭荣启表演这段真是快而不乱,慢而不断。再加上郭荣启本来就是作者,他对这段的理解很深,所以使起来得心应手,让听众非常的享受。

4、马三立、王凤山的《黄鹤楼》

“楼腿子”真不是谁都使的动的。马三立的唱不行,所以这正好符合了角色在台上吹牛自己京剧多牛X的身份。再加上马三爷瘦高苦干,貌似老实,一本正经的形象,喜剧效果非凡。这段其实跟《卖挂票》异曲同工,都是不懂装懂吹牛最后露馅的故事。这样的段子特别适合马三爷,因为太精明了不行,太傻了也不行,只有他的外形和功力能把这个角色拿捏的恰到好处。

5、姜昆的《虎口遐想》

这段堪称电视相声的巅峰之作!虽然对于电视相声和剧场相声一直存在争论,但是存在即合理,我们得接受这个事实,这不是哪个人决定的,这是时代发展的产物。电视相声不好说,从德云社几位上春晚就可以看得出来。在小剧场风生水起的演员,站在春晚的镜头前一样尴尬异常,就算老郭亲自上阵,“笑果”也是大打折扣,形式大于内容而已。但细品这段《虎口遐想》,不但有完整故事,而且包袱密集,合情合理,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个作品,节奏非常合适,而且效果十足。真可谓故事性、思想性、 娱乐 性集为一身,非常完美。

6、郭德纲的《论五十年相声之现状》

7、马军、盛伟的《哥俩好》

我认为这俩人就是年轻演员的领军人物!既然何伟、曹金、裘英俊都不怎么说相声了,那我就看好这二位吧。我觉得这二位就是“真说相声”的,是说“真想声”的!不但说的好,而且创作也棒,这应该是这一辈的楷模。相声就应该有个相声的样子,在舞台上胡打乱闹、蹦来跳去,一会灯光一会音乐,这不叫相声,这叫“糟蹋相声”;一个段子松散无主题,就是个笑话集锦,或者整段就是大垫话,这也不叫相声,起码我没听过哪位老前辈说这种相声。如果有人管这几种相声叫创新,那咱也没话可说。但从马军盛伟的段子里我又品出了相声的味道。

说单口相声的全有哪些人

以下都是个人观点,若是有记差了什么的您多担待。

说到单口相声首先要提的就是张寿臣,怹的《偷斧子》,《三近视》,《小神仙》,《贼说话》,《巧嘴媒婆》,《三性人》,《小淘气》,《天王庙》都是很经典的段子,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段子,我没听过,就不列举了。

然后,刘宝瑞,毋庸置疑。怹的段子很知名,网上也很好找,不多说了,不过怹的《君臣斗》真是经典,可惜是残本。

郭荣启。郭荣启的单口不多,但我认为十分经典,《怯拉车》、《怯剃头》《杠刀子》都是我很喜欢的。尤其是《打牌论》,可以说是经典中的经典。

马三立,单口说的也不少,但基本以小段为主,主要是晚年时说的,像《八十一层楼》、《找糖块》、《大乐特乐》等,当然最经典的还是《逗你玩》。

田立禾,像《小神仙》、《驴告假》、《切剃头》等,也说了很多,不细说了。

苏文茂也说过单口,不过也是小段为主,像《含梨片》、《扔靴子》

姜宝林我只知道《穆三火》,不过也算脍炙人口了。

殷文硕,怹不是很常见,但也留下了不少的单口,像他的《下江南》(又名君臣斗)是最全也的君臣斗的版本(郭德纲的那个《大话刘罗锅》把很多别的段子揉在了一起,严格说并不能算君臣斗)剩下的也有一些,不过不是很有名,若有兴趣可以去找找,不说了。

寇庚儒,也不是很常见,其实怹是刘宝瑞的徒弟,说话很模仿刘宝瑞,主要有《君臣斗》流传

白全福,也说过单口,不过我只听过怹的《解学士》和《君臣斗》

还有很多人推崇王文玉,怹的单口基本是较长的,像《乾隆私访》、《马寿出世》等。大多是七回成段,是在电台录的。

魏龙豪。知道他的人不多,因为他主要在台湾演出,说的有《抡弦子》《草船借箭》《阿弥陀佛》等

还有他的搭档吴兆南,说的主要有《华佗笑传》《君臣斗》

杨振华,主要说的有《硕二爷》《康熙私访月明楼》《可鸪进京》

常连安。像《山东斗法》《追车》《小孩念书》等。个人认为怹的《山东斗法》比刘宝瑞说的好。

之后,不得不说的,郭德纲。主要说得好的,我认为有《王半仙》、《济公传》、《善恶图》《丑娘娘》(太经典了这个),当然他还说了很多,像《今古奇观》系列,《大话刘罗锅》《大禹治水》《37号坟墓》《祭天》《教子胡同》等,不一一列举了。

顺便说一下德云社成员,曹云金的《青楼梦》《隋唐演义》《皮裤胡同凶宅奇案》等说了不少,还有李根,何云伟等,都有不少单口。

王玥波,说评书为主,但说他是单口相声也未尝不可,都是长篇哪,像《马寿出世》《宋金刚押宝》《大隋唐》多了去啦。最近还读了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呵呵。

徐德亮,说了119回的《济公传》,另外还有《平妖传》。剩下的似乎就不多了。

另外,像魏文亮,常宝华,常宝庆,李国盛等也说过单口,不多,不列举了。

主要我就知道这些,你可以去相声坛子看看这些都有下载,。

呼,终于写完了,累死我了。

六段堪称神作的相声,侯宝林马志明领衔,姜昆郭德纲并列,还有谁?

看电影现在流行什么“演技炸裂”之类的形容词打牌论,在相声领域不太适合用这样的说法打牌论,换一个词可能比较适合那就是“惊为神作”。

什么叫“惊为神作”?

第一,你可能之前没听过类似的相声,这段相声的新颖程度让你惊奇不已。

第二,你可能之前听过类似的相声,但这段相声的表现力之强让你赞叹不已。

第三,这段相声你会听很多遍都不腻烦。

优秀的相声作品有很多,但大部分相声都可以用优秀、精彩或者凑合、还行来形容,能让笔者产生“神作”之感的并不算太多,谨列出六段来以供参考:

一、郭荣起,朱相臣/张振圻/马志存《打牌论》

这段相声创作于上世纪四十年代,曾在北京天津一带轰动一时,解放后也说了几十年,可谓是经典流传经久不息。

这段相声改编自《赌论》,但比《赌论》结构更为集中,节奏更快,其正活是描写两个人,一个是打麻将的赌徒,另一个是玩“斗十和”的家庭妇女,郭荣起将这两个人的心理、语言、动作、表情描绘得淋漓尽致。据说郭荣起为了创作这段相声深入麻将社和老太太群体里观察了很多天,有时候带着水萝卜当礼物,就为了能蹲在老太天跟前看她们打牌听她们说话。

笔者第一次听到这段相声时有一种感觉那就是“行云流水如入化境”,

二、侯宝林、郭启儒《三棒鼓》

侯宝林传世的经典作品有很多,比如《空城计》《关公战秦琼》之类都无比经典,但笔者对侯大师的作品能有“惊为神作”感觉的则是不那么知名的《三棒鼓》,不过虽然该段相声名气不算太大,也被侯大师列入个人最满意的七段作品之中。

《三棒鼓》也是改编作品,原型是《学评戏》,在《三棒鼓》中有两个地方值得一提,一个是保留了比较早期状态的评戏唱段,比方说花莲舫的《刘公案》和老白玉霜的《玉堂春》选段,还有两个大妈听的《老妈开磅》。

另外一个则是侯宝林学老太太和零打钱的人,如果说学天津老太太最好的是郭荣起,学北京老太太最好的就是侯宝林。这段零打钱的人和老太太之间的对话切换自如画面感十足,不用看相声TV你都能感觉到那个尴尬的场面,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好段子。

笔者对这段相声的评价是“惟妙惟肖身临其境”。

三、马志明、谢天顺《纠纷》

《纠纷》是马志明自己在派出所办事时偶尔看到的一件小事改编而来,这段相声本身几乎没有包袱,就是描述两个人从纠纷的展开到化解的过程,说单口相声吧也不像,但谢天顺还确实没几句词,是一个比较另类的相声作品。

这段相声妙就妙在马志明的台词毫无破绽,和侯宝林《三棒鼓》类似,你不用看画面,光听相声就能看到三个人丁文元、王德成和派出所民警置身在你面前,除了派出所民警是马志明的本声之外,丁文元和王德成都是打牌论他用嗓子演绎出来的。

笔者对这段相声的评价是“个性鲜明过耳不忘”。

四、李金斗、陈涌泉《武松打虎》

这是李金斗和陈涌泉的成名作,凭借该段相声他们斩获了一系列奖项,相声作者是廉春明,排练过程中又得到京剧名家李万春的指点,因此该段相声一经问世就火了。

《武松打虎》强在表演内容的丰富上,中间有纯正的京剧,有搞笑的调侃,有时代的现实还有辛辣的讽刺。

李金斗的表现更是可圈可点,首先说他在其中是一赶四,一个人饰演四个角色。此外,他不光有唱段抖包袱,还有精彩的动作戏,该段相声唯一的遗憾是你不能光听还得看,这也是新时代电视相声的特点。

笔者对这段相声的评价是“新老合璧多彩绚丽”。

五、姜昆、唐杰忠《虎口遐想》

不管多少人诟病姜昆,但姜昆确实在相声上有独树一帜的贡献,电视相声不是从姜昆开始的,但奠定电视相声标杆和风格的则是姜昆,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虎口遐想》。

《虎口遐想》的作者是梁左和姜昆,其原型取自梁左的小说《虎口余生》,在这个小说基础上姜昆将其变成相声语言形成《虎口遐想》。

《虎口遐想》在内容上是偏荒诞的,采用的是主题是“现实生活中没有发生过的但并非绝对不会发生的事”,不过那是在八十年代没发生的事情,近几十年来游客拿自己喂老虎的事情还真发生过好几次。

这段相声强就强在节奏极快的同时包袱全都跟得上,几乎是一句一个包袱,让你耳不暇接,刚刚还在为上一个包袱会心一笑马上下一包袱又出来了,因此现场可以形成连续的爆笑,效果极好。笔者第一次听的时候真的是傻掉了,只顾跟着笑都来不及思考,就感觉跟第一次吃自助餐一样,哎呀,怎么那么多好吃的,这不是梦吧。

可以说,《虎口遐想》为之后的电视相声发展树立了一个极高的标杆,能达到该相声水准的作品并不多,同样是梁左、姜昆、唐杰忠合作的《电梯奇遇》也有类似的效果,梁左写给牛群冯巩的《小偷公司》也类似。

笔者对这段相声的评价是“全程高能无人可及”。

六、郭德纲、于谦《西征梦》

《西征梦》改编自传统相声《得胜图》,最早叫《堆儿兵做梦》,后来张寿臣改编成《打白朗》,这也是传统相声中改编比较成熟的一段作品。

郭德纲在2004-2005年成名时的代表作就是《西征梦》,这也是他当年成名的法宝,那就是改编传统相声,融入新时代的玩意儿。笔者当年第一次听到这段相声时立刻被吸引住了,原来相声还能这么说?!

《西征梦》在结构上和《得胜图》是一样的,郭德纲将其内容更加荒诞化,达到了“无厘头”的效果,这也是该作品能够迅速俘获大批新老相声迷的魅力所在,老听户能听到里面的传统相声味道,新相声迷能够听到新时代的搞笑方式。郭德纲后来的相声作品也有不少,但不少都在模仿《西征梦》,也没有哪段在艺术上能超过《西征梦》。

笔者对这段相声的评价是“古为今用时代潮流”。

当然,各花入个眼,以上六段相声仅仅是笔者心目中惊为神作的作品,确实是第一次听就有耳目一新之感的好相声,每个人听相声习惯不同,但打牌论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听好相声。

相声打牌论的台词

甲 人们的爱好不同。

乙 对,有好动的也有好静的。

甲 有爱看电影的,有爱听戏的,有爱好曲艺的。

乙 有爱好钓鱼的,有爱好下棋的。

甲 您提起这个下棋来了,这方面的爱好也是多种多样的,有人爱下,有人爱看,有人爱多手,有人爱多嘴。就拿爱看棋的说吧,他站那儿一连看了十几盘,愣不累得慌!

乙 瘾头儿可真不小。

甲 站在人家身后头,摇头晃脑,点头砸嘴,人家这步棋要是走错了,他能出一身汗!

乙 至于着这么大急吗!您说的这是爱看棋的。那爱动手的呢?

甲 爱动手的?人家那儿下着下着,他把棋子抄起来了!其实他下得不怎么样,站人家身后头,拿膝盖拱人家后腰打牌论:“跳马!跳马!跳马!”这几下,把那位后腰给拱得生疼,那位回头一看,心里话:你这个棋不怎么样,别支啦!他领会错了,认为是让他下哪。“让你跳马,你撂这儿不就……(使像儿)哎哟!他那儿还有车哪!”

乙 嗐!多这手干吗哪!

甲 还有一种打胜不打败的。比如说那儿有几盘棋,一看这盘刚摆上,他不管打牌论;一看这盘还看不出输赢来,他也不管;一看这盘,行了!那主儿还有两步要把这主儿赢了,他过来了,给这赢主儿支招儿。——其实他不说,人家也是这么走。

乙 这是为什么呢?

甲 为的是显他高明啊!“支土!”“飞象!”“拿炮打啊!你看死了没有!”输的这主儿一听火儿就上来了。

乙 怎么呢?

甲 一连气儿他输四盘了!冲这多嘴的急了:“打牌论我跟他下跟你下?多嘴多舌的干吗?一边溜达溜达啊!”他不管人家急不急,还气人家:“得了,得了!输了再摆上,这有什么!跟他下跟我下,跟他你还不行呢,跟我你更不行了!这又不是赢房子赢地的`,着急干吗!别脸红,给人把棋摆上!”这位一听更火了:“你活动活动吧!(拿胳膊肘捣支嘴的肋叉子)汗全下来了。”“嚯!你着这么大急干吗,早知你这脾气我不管,嗬,我这儿全要岔气了!这是为吗呢这是……”一扭脸,“老二,拱卒!”

乙 又跑那边去了!

甲 爱多嘴嘛,您看这下棋还不是赌输赢的,有的人不着这么大急,要是旧社会那耍钱的,更了不得了。

乙 是啊,过去有这么句话:喝酒喝厚了,耍钱耍薄了。

甲 旧社会有明的场,到上海那地方叫赌台子,到北方叫宝局,常上那地方去,能够倾家败产,有的去长了,拉了一屁股两胁债,逼得投河觅井。

乙 真是害人的地方!

甲 比如说不到赌台子去,在自己家里找几个人解解闷儿吧,那是解闷儿吗?也是拼命啊。

乙 怎么呢?

甲 全憋着要赢几个钱呀!

乙 对呀!

甲 尤其这打牌(打麻将牌),还最费脑子。

乙 怎么呢?

甲 花样特别的多。

乙 全有什么花样?

甲 缺,不吃,门前清,连六,八张,坎档儿,独一听,亲爷俩,喜相逢,四归一,前后碰,小鸡吃面条,孔雀东南飞,金钱豹,鸡鵮豆,老少副,一般高,捉五魁,一条龙,扣张、提溜带混子……您瞧这是多少“嘴儿”!

乙 真不少。

甲 尤其这扣张,最费脑筋了。讲究扣几个亮几个,扣三亮一,扣四亮二,扣五亮八……

乙 啊?扣五亮八?满盘十三张牌,扣五张亮八张,手里没牌了!

甲 这扣五亮八刚研究好就解放了。

乙 噢,没用上啊!您说“提溜”这嘴儿是怎么意思?

甲 摸来这张牌不许摔,一摔牌,这“嘴儿”就不加钱。拿手指头一摸牌,冲三家一使眼神儿:“提溜!”那三位就知道他和(hu)了。您看这摸牌,有摸得好的,有摸得不怎么样的。一百三十八张牌,条子、桶子、万子、东南西北风、中发白,两颗花,摸得好的拿手一摸就知道是什么牌,摸得二五眼的那主儿可麻烦了,对门也有听了,他抓起这张牌来浑身的劲满使上来,冲三位一使眼神儿,他还吓唬人家:“兄弟哥儿们,这把要抓来,你们三位就活不了!”(使像儿)

乙 你和了,人家也不至于死啊!

甲(摸牌使像儿)“嗯,不离儿,行,有门儿……”他这么一来,对门那位吓得一个劲儿哆嗦:“怎么样?怎么样?”怎么样啊,还没摸出来哪!

乙 还没摸出来哪,吓那位一跳,瞧这劲费的!

甲 根本摸得就不怎么样嘛,要有四家打牌,我站那儿十分钟就知道谁输谁赢了。

乙 那我也看得出来,钱多的就赢了,钱少的就输了。

甲 噢,您说从钱上看,不对。

乙 那看什么呢?

甲 看人的表情,赢钱的高兴,输钱的摔牌骂色(shai)子。比如说这位连坐了三把庄,还是小和,要这儿就高兴起来。

乙 您学学我看看。

甲 “嗯,今儿牌不错啊!麻将也有,搭子也够,一吃一碰这就算和了!想吗儿来吗儿,茶壶花碗的没有了,完全是鲤鱼拐子的顺儿,今儿的牌可真不错啊!(学京剧胡琴过门)愣格里格愣愣格愣……”他这儿一高兴,上家不乐意了:“别拉了,别拉了!街坊邻居全睡觉了!这是大杂院你知道吗?把人家吵醒了,人家说闲话,人家骂街,咱也得听着,你敢还言吗!一还言打起来了!别拉了啊!”“完了,完子!怨我,怨我!我不拉了还不成吗!每天没毛病,今儿坐两把庄,拉胡琴也不好了!二哥,我说不来,你偏叫我来,你看见了吗?这我还没吃他一张。我要吃他一张,更不知不啦!胡挑鼻子乱挑眼!我这不是‘傻小子睡凉炕——仗着时气壮’嘛!你给我什么好张儿我全不要,咱抓一个去。担胡琴不成,谁叫我长着嘴了!(边抓牌边唱)‘小东人……’”“唉!不叫你拉,你怎么唱啊?”这是他赢钱啦,自觉全没了。

乙 他要是输了呢?

甲 两圈牌没开和,麻烦了!四家打牌三家不顺眼,色子也上房了,牌也满扔桌子底下去了,瞅哪儿哪儿别扭,闲话全来了:“今儿这牌不错啊,‘傻小子看画——一样一张’,谁也不挨谁!我和啊,我和啊,我净等糊窗户啦!我煳了打烧火的吧!也难说,跟你坐个对脸还和得了吗?咱哥俩犯相,你属狗我属鸡,‘鸡狗不到头’么!你这狗还不是好狗,长得就狗头狗脑,瞧你这德行!说你还瞪眼,你还不服呢!上回跟你坐个对脸,输我一万七,你知道吗?赶明儿再跟你坐对脸,我站起就走,我不来了!你太妨人了!瞧你这脑袋,要是翡翠可值钱——满绿了!要是青果也值钱,豆瓣绿!你也不拿镜子照照你这模样,大眼犄角儿也开了,鼻子也扇风了,耳朵垂儿也干了,下巴也耷拉下来了,抬头纹也散了,完了,完了!今儿让你赢点儿好啊,省得明儿给你买棺材了!”

乙 这要死啊?

甲 这是冲对门儿那家。

乙 那么上下家呢?

甲 也活不了!上家别顶他,一顶张儿就是闲话。他打一桶,上家也保不其有啊,人家一打,他闲话就来了。“一桶。”“什么?一桶?好,我打一桶你也打一桶,顶着点儿倒不腰疼!咱哥俩的缘分倒不错,‘庙上不见顶上见’——拆对儿顶我!我跟你有什么过节儿?我把你孩子扔到井里了?我是挑拨你们家务不和了?你和我的牌全拿死,不是你也和不了么!我哪点儿对不起你!我倒霉就倒这上家上了,张张老跟着我,倒落不下,跟得还挺紧,随娘改嫁过来的!……”

乙 嚯!骂人不带脏字啊!噢,这是上家,那下家呢?

甲 下家?他打这张牌:下家吃不吃?

乙 吃。

甲 活不了!

乙 不吃。

甲 活不了!

乙 你瞧哎!

打牌论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打牌论台词、打牌论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