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曹寅与康熙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曹寅与康熙的爱情天涯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曹雪芹的爷爷是康熙的侍卫和伴读。
曹雪芹的爷爷曹寅做过康熙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史。在康熙、雍正两朝,曹家祖孙三代四个人主政江宁织造达五十八年,家世显赫,有权有势,极富极贵,成为当时南京第一豪门,天下推为望族。
曹雪芹爷爷的结局:
由于曹寅的日用排场,应酬送礼,特别是康熙五次南巡的接驾等等,在经济上给曹寅造成了巨额的亏空,甚至可以说,曹寅已经给曹家种下了衰败的祸根。
康熙四十八年十二月初六,两江总督噶礼参奏曹寅,密报康熙说,曹寅和李煦亏欠公银三百万两,请求公开弹劾他。
康熙把曹寅看成是“家人”,噶礼要求公开弹劾曹寅,康熙没有批准。但事关重大,康熙不得不私下谆谆告诫曹寅和他的大舅子李煦,必须设法补上亏空。但曹寅面对茫茫债海,已经无法弥补,也没有能力挽回局面。
康熙五十四年,又查出曹寅生前亏空织造库银三十七万三千两。康熙只好再次做安排。让李煦代为补还。到了康熙五十六年,才总算把这笔账补上。
康熙照顾曹家,是看在曹玺和曹寅的情分,到了曹頫这一辈,就疏远、淡漠了许多。康熙曾经明确对曹頫说:“念尔父出力年久,故特恩至此。”
康熙六十一年,因李煦、曹頫拖欠卖人参的银两,内务府奏请康熙,严令李煦、曹頫将拖欠的银两必须在年底之前交清,否则就严加惩处,康熙当即就批准了。显然,这与康熙以前对曹寅的态度,已是决然不同了。
雍正上台以后,接连颁布谕旨,开始在全国上下大张旗鼓地清查钱粮,追补亏空。他一再表示:我不能再像父皇那样宽容了,凡亏空钱粮官员一经揭发,立刻革职。仅雍正元年,被革职抄家的各级官吏就达数十人,与曹家既是亲戚又患难与共的苏州织造李煦,也因亏空获罪,被革职抄家。
康熙皇帝六下江南,五次住在曹家,康熙与曹家的主人曹寅是一奶同胞更是发小,所以康熙和曹家关系非同一般。
曹寅的母亲孙氏是康熙的奶妈,负责照顾幼年康熙皇帝的日常起居。康熙三岁得天花时,孙氏不顾染病风险,彻夜不眠对其贴身照顾,直到康熙最终痊愈。凭借这层关系,小四岁的曹寅被接到宫里,成为了康熙的伴读,他们吃一个奶水长大,又从小一起玩耍,康熙对曹寅非常信任。
曹寅成年后很快得到重用,17岁成为康熙的贴身侍卫,33岁又接替父亲曹玺成了江宁织造。江宁织造虽然不是总督、巡抚那样的封疆大吏,却是妥妥的钱袋子,是人人羡慕的肥差,只有皇帝最亲近的人才能担任这个职位。
康熙六次下江南,除了了解南方的风土人情,另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缓和江南世家大族和文人士子的关系,毕竟清朝三百余年的状元基本都出自于江浙一带,是帝国的人才摇篮。
曹寅除了是江南织造外,他的另一个身份就是督察御史,表面上负责监督江南各级官员,暗地里却在收集各类消息情报,充当康熙的耳目眼线,并通过密折专报向康熙汇报。
几次接驾曹家被弄得倾家荡产,康熙也略知一二,也为曹寅想了开源节流的法子,只是不知道亏空是如此之大。按照惯例,皇帝出巡一般都会住在总督府或当地行宫,能够住到官员个人家里,可是天大的荣耀,能够连续四次住在一个家,更是绝无仅有的天恩浩荡。
曹寅即便倾家荡产,对康熙能住在家里也是求之不得。除了把接驾办得风风光光,还要把花销尽量往少了说。康熙自然十分满意,表示下回还要再来。但康熙从大内拨款替他还债倒是事实。面对曹家的亏空,康熙表现出了极大的理解,明确表示可以慢慢还钱。
不仅让曹寅家族世袭江宁织造职位,还让他的大舅哥李煦担任江南盐务一职,继续弥补亏空。曹家作为康熙的包衣奴才,几次南巡接驾导致借款数额庞大,原本想靠着康熙的恩典继续捞钱,但冷面君王的雍正可不给面子,他要的就是杀鸡给猴看的效果。
曾经辉煌一时的曹家,终究还是没逃过清算,曹寅的后人也被抄家流放,曹家的毁灭之快,恐怕是康熙也没有想到的结局。
从康熙二十三年到康熙四十七年间,康熙六下江南,有五次都住在曹家,这主要是因为康熙帝跟曹家的关系非同寻常。曹家孙氏(曹雪芹的曾祖母)原为康熙帝的乳母,在儿时对康熙照顾有佳,康熙与曹寅又是少时同窗好友,康熙始终把这份恩情记在他曹家。所以每次康熙南下都会钦点曹家接待,并下榻曹家。从三个维度来分析。
一、康熙大帝与曹雪芹家族
曹雪芹是“生于繁华、终于沦落”。家道中落缘于雍正的两次抄家。我们知道,曹家原本是内务府包衣奴才,跟皇家关系很近,是“天子家臣”。康熙时期,大清对曹家确实百般恩宠,因为曹家与康熙帝有着不解之缘。
曹玺是曹雪芹的曾祖父,曹寅是曹雪芹的祖父。自古以来,很多皇子从出生的时候,就交由专门的乳娘(奶妈)哺育,我们的小玄烨(后来的康熙帝)也不例外,也交给乳母孙氏哺育,这位乳母就是曹雪芹的曾祖母。众所周知,古代医疗条件极差,很多皇子皇孙都死于疾病,顺治帝就是死于天花。
玄烨在两岁的时候,也不幸染上天花,这种疾病在当时很难治愈。可乳娘孙氏却把玄烨照顾的无微不至,把他从死神手里给夺了回来。后来,孙氏儿子曹寅也成了玄烨的伴读同窗,二者一起学习、一起生活,关系很铁。康熙登上皇位以后,感念他们母子,就封16岁的曹寅为御前侍卫,监听朝堂之上众人耳目。据说之前的康熙擒鳌拜一事,就有曹寅的功劳。
二、康熙六下江南,五次住进曹家
康熙本来就很重孝道,有了这层关系,康熙对乳娘孙氏的感激之情自不必说。为了实实在在报答老人家,康熙就任命曹玺为江南织造,而且职务可以承袭连任,承诺可以永享繁华。江南织造在当时可是一个肥差,在这里可以推想,一些朝代里的皇亲国戚的待遇也不过如此。曹玺死后,康熙兑现承诺任命曹寅继续接任江南织造。所以,正是由于这些特殊的关系,康熙南巡的时候,才钦点曹家负责全程接待,并下榻曹家府邸。
曹雪芹《红楼梦》里,有“元妃省亲”这则故事。翻阅历史我们知道,“省亲”在历史上基本是不存在的,充其量是地方官为了接驾,而大肆摆阔一番。康熙南下期间,明里是为了考察国情,了解民生,暗地里却是去游山玩水。而曹家也深感康熙垂爱,每次都把康熙伺候的妥妥的,某种意义上来说,曹家已经成为康熙南下游玩的固定行宫。
话分两头,曹家面对每次这么规模庞大的接待任务,也是很伤脑筋。如果说一次两次也许还能应付,五次下来,曹家已经被康熙掏空。无奈,曹家不得不从江南织造挪用大量公款,这一度不免造成很大的财政赤字,为后来的雍正抄曹家埋下了伏笔。
三、一朝天子一朝臣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曹寅可能怎么也想不到,在自己如此受到康熙皇帝垂青的大环境下,竟然到临了还落得个被抄家的凄惨下场,不禁让人感叹岁月变迁、物是人非。可能曹家的命运也本该如此。
抄家,是雍正皇帝干的事。回溯历史我们知道,康熙本打算立胤礽为太子,曹家也自然紧跟风向,紧跟太子步伐。可当太子经历了“两立两废”之后,大清的接班人还是被雍正抢走,更要命的是,这位四阿哥,曹家平时根本就没上一炷香,所以曹家后来遭受雍正毁灭性的打击便可想而知了。
雍正之所以要灭曹家,一来是因为朝廷腐败成风,加上曹家当时家大业大,财政亏空许多,所以雍正帝正好掐住这次机会,杀鸡儆猴。二来,雍正要抄曹家,最根本的原因不是曹家亏空,而是曹家平时没有礼遇自己,没有把自己放在眼里,所以正好找借口、寻机会,拿曹家开刀。
曹寅是康熙最信任的大臣之一,他和康熙之间的感情非常深厚。曹家为了康熙也是欠了国家很多的银子,当时有人向康熙举报曹寅贪污,挪用了国家的银子。康熙没有生气,反而非常平静的对身边的人说,曹寅欠了国家的钱是不假,但是他都是因为我欠的钱,我怎么能去处置一个对自己这么忠心的人。康熙在世的时候力保曹寅,康熙在世的时候曹寅的生活也是滋润,曹寅生前为他鞠躬尽瘁,这也是他应该得到的。
康熙对曹家的感情会比较深厚,两家之间有很多的渊源。康熙和曹寅也比较聊得来,脾气也合得来,康熙给了曹寅一个肥差,让他出任江南织造,这是清朝肥的流油的官职,多少人都眼巴巴的在盯着这个职位,江南织造是皇帝直接委任帮助采办的官职,而且另一个作用就是监视江南的官员,权力很大。
康熙在位的时候多次到南方进行视察,基本上都是住在曹寅的家里。曹家承办接驾大典,康熙是一国之君,那要求的场面是很豪华的,曹寅的日用排场,应酬送礼花费是巨大的,虽然曹寅是一个很富有的人,但是还承担不起这些费用,经济上给曹寅造成了巨额的亏空。
康熙心里明白这些亏空并不是为了他自己。有人向康熙举报的时候,康熙还将此事压下,没有对曹寅做出任何的惩罚。但是康熙死了之后,曹寅就失去了自己最大的靠山,曹寅面对漫天债务,实在是有心无力,雍正又抓住贪污这件事情不放手,只要欠债必须统统还钱,雍正直接抄了他全家。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曹寅与康熙》以及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这两本书,分别是用一真一幻的方式,共同描绘了封建时代中,关于大家族的兴衰史,背后所反映出来的,也正是清王朝的时代剪影。我们通过本书可以了解到,康熙年间的包衣集团、密折制度、清朝江南的经济,清朝的官场以及康熙的治国手段,通过皇帝宠臣的一生,折射出巨大的历史命题。毫不夸张地说,曹寅是皇家包衣群体的典型代表,虽然从未在政治上出现过,但不置可否的,是那时的包衣集团与皇帝之间的互动,改变了中国传统的官僚模式。而曹家之所以被选中,预演这个由盛及衰的历史悲剧,与其特定的身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上三旗包衣的身份,使得他们与皇室有着亲密的联系,又因为皇恩浩荡,使家族完成了原始积累,继而一步步走向辉煌,但最终却因为失去了当权者的信任而衰落。
这本书的主人公曹寅,也许有些人并不熟悉,但说起他的孙子曹雪芹,相信大家就不陌生了。他可是《红楼梦》的作者,《红楼梦》是什么样的存在,相信不必多说大家也都知道,即使在乾隆年间,小说被文化人嗤之以鼻的时候,《红楼梦》也依然是当时上流精英们,争相阅读的巨著,可见其影响力非同一般。而在今天,红学研究也一直是一个热门的话题。曹雪芹声名在外,他的爷爷曹寅也是康熙王朝,比较富有传奇经历的人物。像各大影视作品中,让人耳熟能详的康熙微服私访,六次下江南,其中有四次都是曹寅负责接待、安排的。
这在《红楼梦》中也被提及,比如脂砚斋第十六回就有批注:“借省亲事写南巡”。能够全权负责帝王的出行接待工作,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的差事,由此也可以看出,曹寅对于皇帝康熙、以及当时的政权,都是相当重要的。之所以说《红楼梦》与本书是一虚一实,也是有原因的。毕竟,曹家的巅峰是曹寅及其祖先,日积月累而来的,这点也通过红楼梦映射了出来。当然,《红楼梦》在乾隆年间,之所以能引发那么大的影响,除了作品的可读性与价值,还有一点就是,满足了当时上流社会精英的好奇心。
曹寅及其祖先因为都是包衣出身,所以才成了皇帝的家奴,而曹寅与康熙之间的发小关系以及私人情感,也让才华横溢、忠心耿耿的曹寅得以步步升迁,并带领曹家走向了辉煌时刻。然而,盛极必衰,由于曹寅的离世,后人的无能,曹家终还是失信于帝王,落得被抄家的下场。
当然,这期间少不了种族矛盾,社会冲突以及政权方面的原因,那么接下来,我将从三个方面为大家,深层次剖析康熙盛世下,曹寅与康熙之间微妙的主仆关系。
首先,我将为大家解读本书第一个重点:包衣在清朝政权中意味着什么,曹寅的先祖是如何成为包衣的?以及曹寅成为康熙宠臣的原因。
曹寅,我们前面提到过,他是曹雪芹的爷爷,我们也说过,《曹寅与康熙》和《红楼梦》这两本书,是用一真一幻的方式,共同描绘了封建时代中,关于大家族的兴衰史,而背后所反映出来的,也正是清王朝的时代剪影。而曹寅,就是清王朝,也就是康熙年间,从未在政治上出现过的人物,他代表的是一部分,有着皇家包衣身份的群体,那么,曹寅的祖上为何会成为包衣呢?这自然就离不开当时的社会背景了。
关于康熙帝与曹寅之间的关系,史学家们说法颇多,但有种说法认为康熙对曹寅的才华是比较欣赏的。作为一个喜欢美好事物的人,曹寅的文学素养还是值得认可的。作为一个爱才的君王,才华横溢、学富五车的曹寅,自然得到了康熙帝的赏识。
除了私人感情方面的因素,政治因素也是最不容忽视的,毕竟对于一代帝王来说,最为重要的,就是对皇权的巩固。那,康熙登基的时候,面临的是怎样的政治形势呢?简单四个字,说明了一切,那就是内忧外患,而且还是多种因素,威胁着政权的稳定。对外,有蠢蠢欲动的藩王和极端的宗教组织;对内,有意图篡权的大臣,以及汉族与满族之间的矛盾,稍有不慎就会一触即发。在这种形势下,康熙作为政权的最大掌权者,可以说是如履薄冰,所做任何决定都要考虑再三。然而,皇帝不可能凡事都亲力亲为啊,他毕竟也是精力有限的凡人。很显然,培养心腹就成为康熙帝内心最为思虑的一件事,他需要一个心腹,去协助他完成政权上面的稳定。而曹寅,就是康熙看上的那个,最具条件的人。虽然康熙帝是少数民族,而曹寅是汉族,但曹寅却是从先祖开始,就已经是皇朝的包衣了。包衣的概念我们前面也提到过,在忠诚度方面,完全是值得当权者去信任的。
有句话叫做,“假作真时真亦假”,关于曹寅与康熙,两者之间的真实关系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学者在研究。他们的主仆关系在那个时代更具代表性,无论是奶娘的孩子,从小的玩伴,亦或是后期的君臣关系,甚至是政治密探,曹寅的身份虽在不断转变,但却阻碍不了他与康熙之间的命运牵连。而从康熙六次下江南,四次都由曹寅接待,还有晚年两人的书信往来,他们之间的真情流露以及病危送药,都传递出主仆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这种情感并不能单纯地用铁哥们或者心腹、宠臣来形容,毕竟作为帝王除了情感更看重的还有能力和衷心,这点在曹寅死后曹家后人能力不足导致了家庭衰落可以看出。但却并不妨碍两人之间的关系,成为历史上典型的主仆关系,也成为那个时代,主仆关系的一种缩影。
曹寅大概在十三岁时成了康熙帝的伴读。
曹家祖最初由正白旗包衣,而正白旗的掌管者是多尔衮,但是在多尔衮死后,顺治帝把正白旗收入了自己的旗下。原本属于摄政王的包衣奴隶,自然而然地转向了内务府包衣。曹寅的父亲曹玺,不再是王福德护卫,而是大内的二等侍卫。
17岁时,曹寅成为康熙帝的贴身保镖,曹寅与康熙从小就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这是曹寅一生获得康熙信任的主要原因之一。
康熙在苏州做了29年的纺织工,然后在三年后搬到了江宁织造。康熙42年来,和李煦轮流掌管两淮盐务,康熙在曹寅的家中度过了最后四次南巡。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曹寅与康熙和曹寅与康熙的爱情天涯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