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简介 张之洞简介及人生经历

金汇小助手 HTX交易所 2023-04-11 38 0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张之洞简介,以及张之洞简介及人生经历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张之洞是哪里人呢?

张之洞祖籍直隶南皮,出生于贵州兴义府(今安龙县 ),字孝达,号香涛,时为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

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咸丰二年(1852年)十六岁中顺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二十七岁中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多次署理,从未实授)、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

人物事迹简介

张之洞早年是清流派首领,后成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教育方面,他创办了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三江师范学堂(今南京大学前身)、湖北农务学堂(今华中农业大学前身)、湖北武昌蒙养院、湖北工艺学堂、慈恩学堂(南皮县第一中学)、广雅书院等。

政治上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工业上创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湖北枪炮厂等。八国联军入侵时,大沽炮台失守,张之洞会同两江总督刘坤一与驻上海各国领事议订“东南互保”,并镇压维新派的唐才常、林圭、秦力山等自立军起义。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11月,以顾命重臣晋太子太保,次年病卒,谥文襄。有《张文襄公全集》。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张之洞简介

张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 )张之洞简介,字孝达张之洞简介,号香涛,时为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祖籍直隶南皮,出生于贵州兴义府(今安龙县)。

咸丰二年(1852年)十六岁中顺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二十七岁中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侍读、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多次署理,从未实授)、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

人物相关

张之洞从小读书用功,才思敏捷,受过严格张之洞简介的儒家思想的教育熏陶,张之洞简介他先后从好几位老师就学,其中丁诵先、韩超两位老师给他的影响较大。丁诵先,道光十八年进士,翰林院侍读。

咸丰二年(1852年),张之洞应顺天乡试,中式第一名。同治三年(1864年)参加会试、殿试,中一甲第三名,授翰林院编修。以后,他曾担任浙江乡试的副考官、湖北学政、四川学政职务。

张之洞任湖北学政时,整顿学风,建立经心书院,提拔奖励有真才实学的人,颇得众望。他任四川学政时,在成都建立尊经书院,延请名儒,分科讲授,仿照阮元杭州诂经精舍、广州学海堂的例规,手订条教,并撰写《輶轩语》、《书目答问》两本书,以教导士子应读什么书,应怎样做学问以及修养品德等,这两本书在当时和以后产生张之洞简介了较大的影响。

张之洞简介哪里人

张之洞简介贵州兴义府(今安龙县)人。

张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字孝达、香涛(一说号香涛),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张之洞于咸丰二年(1852年)十六岁时中顺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二十七岁中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等职。

入侵时,张之洞会同刘坤一与驻上海各国议订“东南互保”,并镇压唐才常,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以顾命重臣晋太子太保,次年(1909年)病卒,赠太保,谥文襄。有《张文襄公全集》传世。

人物评价

清廷上谕称赞张之洞:①公忠体国,廉政无私。②提倡新政,利国便民。

谭嗣同说:今之衮衮诸公,尤能力顾大局,不分畛域,又能通权达变,讲求实济者,要惟香帅一人。

宣统元年(1909年),汉冶萍公司叶景葵评论道:假使张之洞创办之时,先遣人出洋详细考察,或者成功可以较速,糜费可以较省。然当时风气锢蔽,昏庸在朝,苟无张之洞卤莽为之,恐冶铁萍煤,至今尚蕴诸岩壑,亦未可知,甚矣功罪之难言也。

张之洞简介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张之洞简介及人生经历、张之洞简介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