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象棋手,以及象棋手抄报图片大全 简单漂亮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中国象棋高手排名如下象棋手:
2018年上半年等级分排名前20为的棋手象棋手:
1王天一(2714.1)象棋手;2郑惟桐(2697.5)3许银川(2669.9);4洪智(2650);5赵鑫鑫(2623.5);6郝继超(2615.6);7汪洋(2606.3);8蒋川(2606.1)
扩展资料:
第一名:王天一
简介:1989年出生象棋手,北京人象棋手,象棋特级大师。两届全国个人锦标赛冠军,两届世界锦标赛个人、团体冠军,两次世界智力精英运动会冠军,两次亚洲象棋团体锦标赛冠军,两次全国象棋甲级联赛冠军及三次联赛最有价值棋手,2015年亚洲象棋锦标赛个人冠军,2014年全国团体锦标赛冠军。
第二名:郑惟桐
简介:1994年出生,四川成都人,象棋特级大师。2008年亚洲锦标赛少年组冠军,2014年首届世界象棋公开赛团体冠军,2014年、2015年全国象棋锦标赛(个人)冠军,第十四届世界象棋锦标赛个人冠军、团体冠军。2016年首届世界棋王赛冠军。
第三名:赵鑫鑫高稿
简介:1988出生,浙江温岭人,象棋特级大师。2007年全国象棋锦标赛(个人)冠军。第四届体育大会个人、团体三等奖。2002年获全国少年锦标赛、第十二届亚洲象棋锦标赛少年组冠军,第十一届世界锦标赛个人、团体冠军。2017年获得亚洲个人锦标赛冠军,成为中国第五位集世界冠军、亚洲冠军、全国冠军三项冠军于一身的大满贯得主。
第四名:洪智
简介:1980年出缓迟生,湖北武汉人,象棋特级大师。2005年全国象棋锦标赛(个人)冠军。2007、2009年全国象棋甲级联赛冠军。首届全国智力运动会个人冠军,第三届全国智力运动会男子快棋冠军,第四届体育大会团体三等奖。第十届世界象棋锦标赛团体冠军、个人亚军,第十六届亚洲象棋锦标赛团体冠军,第十六届亚运会男子个人冠军。
第五名:吕钦
简介:1962年出生,广东惠东人,象棋特级大师。获12次全国象棋团体锦标赛冠军,五次全国象棋甲级联赛冠军,五次全国个人锦标赛冠军,五次世界象棋锦标赛个人和团体冠军。
第六名:汪洋
简介:1984年出生,湖北汉川人,象棋特级大师。2005、2009年全国象棋甲级联赛冠军,2007年第2届亚洲室内运动会快棋赛冠军,2008年世界智力运动会中国象棋男子快棋赛冠军。
第七名:赵国荣
简介:1961年出生,黑龙江哈尔滨人,象棋特级大师。四届全国象棋锦标赛(个人)冠军,一届全国象棋锦标赛(团体)冠军,五届亚洲象棋锦标赛团体冠军,两届世界象棋锦标赛团体冠军,第四届亚洲城市名手赛(个人)冠军,第二届世界象棋锦标赛个人冠军,首届世界智力运动会象棋团体冠军。
第八名:蒋川
简介:1984年出生,浙江永嘉人,象棋特级大师。2010年全国象棋锦标赛(个人)冠军。2010年、2011年全国象棋甲级联赛冠军,第二届体育大会个人第三名。第十七届亚洲象棋锦标赛团体冠军,第十二届世界象棋锦标赛团体、个人扰念李冠军,首届世界智力精英运动会冠军。
参考资料:王天一_百度百科、吕钦_百度百科
1、胡荣华
1945年11月14日出生于上海,中国象棋界一代宗师,当代象棋学派主要奠基人,中国象棋特级大师,象棋国家级教练员,20世纪最杰出的象棋手之一,棋界人称胡司令。
胡荣华15岁时首次参加全国赛即夺得冠军。1960年在杭州五省市邀请赛中获得冠军,跻身于全国一流棋手之列,同年代表上海首次参加全国大赛,夺得全国团体、个人两项冠军,创造了自古英雄出少年的棋坛传奇。
2、王天一
1989年4月23日出生于北京,中国象棋特级大师,201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曾效力于北京威凯建设队,现就职于中国棋院杭州分院。
王天一于2004年获第十三届银荔杯亚洲象棋锦标赛少年组冠军;2006年,获京津冀三省市对卖姿帆抗赛个人冠军;2007年,获龙文杯大奖赛冠军,获第六届全国农运会个人亚军、团体亚军;2005年,获中街冷饮杯全国少年象棋锦标赛16岁年龄组冠军,并晋升象棋大师。
3、李来群
1959年生于河北省邯郸市。象棋特级国际大师。1977年开始接受象棋专业训练,1982年首次登上全国个人冠军宝座,是建国以来北方的第一个男子个人象棋冠军,结束了南方棋手独霸的局面。分别荣获1982年,1984年,1987年,1991年全国象棋男子个人赛冠军。
4、许银川
1975年8月出生于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广东省象棋队退役运动员。五岁便开始学棋,师从全国著名象棋教练章汉强。
1992年为中国队夺得第七届亚洲杯象棋赛男子团体冠军立下战功。1992年获象棋国际大师称号。1993、1996年亚洲杯中国队夺冠主力队员。第十四、十五届五羊杯冠军。1995年亚洲城市名手赛冠军。1994年获国际特级大师称号。
5、赵国荣
黑龙江哈尔滨人,1961年出生,中国象棋国际特级大师,现任黑龙江棋院副院长、黑龙江棋队册正总教练兼运动中雹员、全国青联委员。
6、柳大华
1950年3月3日出生于湖北武汉黄陂区,中国象棋特级国际大师,象棋高级教练员,中国象棋运动员。
十岁开始学棋,擅长中局搏杀,招法凶狠,有东方电脑和棋王之称。1980年从胡荣华手中夺过了全国象棋冠军,终止了胡荣华十连霸的势头,1995年在北京创下了1对19人的当时蒙目棋最高纪录。
7、杨官麟
中国象棋手、教练员。广东东莞人。6岁时即以善奕知名乡里,少年时致力于古谱研究。40年代迁居广州,一度去香港。
1950年回广州。50年代曾转战南北,战绩卓著。1956年、1957年、1959年、1962年四次获全国象棋赛冠军。
8、王嘉良
长期担任黑龙江队教练和《北方棋艺》主编(1979年起),著书立说,影响甚远,在我国象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黑龙江省政协委员。
9、赵汝权
广东广州人,后迁居香港。十五岁时开始下棋。以香港棋王饮誉棋坛。被誉为香港棋王,是1988年亚象联首次批准的五位象棋男子特级国际大师中的一位,也是海外唯一的一位男子特级国际大师。
10、吴贵临
中国象棋棋手,被誉为台湾棋王。吴贵临幼时曾接触围棋,7岁时受叔叔影响开始学习并专攻中国象棋。他曾多次荣获全台比赛冠军,并在世界锦标赛中获得一次亚军、三次季军的佳绩。
1989年4月间,吴贵临参加了在江苏常州举行的后肖杯象棋大师邀请赛,成为海峡两岸中断交流数十年来,第一次赴大陆与高手们对弈的棋手。
此后,他拜中国象棋特级大师胡荣华为师,多次以主力身份代表四川队征战全国象棋男子甲级联赛,与大陆棋手有着广泛接触。
世界第一象棋高手是鲍比·费舍尔。
鲍比·费舍尔(Bobby Fischer)象棋手,美国国际象棋棋手,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其一生充满传奇和争议。他是个国际象棋天才,在冷战时期击败前苏联对手登上世界棋王宝座,成为美国“国家英雄”,但违反禁令参加比赛却使他沦为通缉犯,陵罩后来甚至被斥为美国公敌,被迫展开漫长的流亡生涯。2008年在冰岛病逝。
鲍比·费舍尔主要贡献
费舍尔在鼎盛时期有着近乎完美的坦汪耐棋艺。他的经典著作《象棋手我难忘的六十局》收录象棋手了他平生最精彩的60盘棋,并有精彩的自战解说,是后辈棋手钻研棋艺过程中的良师益友,被许许多多国际象棋职业棋手和爱好者所推崇。
费舍尔还率先提出了“加秒制”的国际象棋计时规则。而这一计时规则目前已在世界棋坛大大小小的比赛中普遍采用。除此之外,费舍尔还首创了Chess960下法(任意制国际象棋)。每年一度的德国美因茨国际象棋节是让春Chess960的盛会。世界各国顶尖高手都对此有着极大的兴趣。
杨官麟
杨官麟(1925一2008)慎坦,中国象棋手、教练员。广东东莞人。
1、1960—1987年作为广东队主力兼教练,为该队五次获得全国冠军起了重要作用。
2、1977年获中、菲、马、港象棋名手邀请赛冠军。
3、1987年获健力士杯中国象棋国际名手邀请赛冠军。
技术全面,精于中炮对屏风马的各种布局变化,擅长析解弃马陷车局。能攻善守,残局功力深湛,往往能用兵制胜,劣势谋和。
4、1987年正式退役,此后致力于棋艺著述和培养后进。
5、1982年获象棋特宽凳桐级大师称号。
6、1956—1966年间曾主编《象棋》月刊。著有《弈林精华》(共三集)、《弈林新编》、《象棋春秋》、《橘中秘新注》,与人合著《棋坛元戎杨官麟专集》、《中国象棋谱》(共三集)。
八十年代以来,国运昌,棋运盛,在强将林立,新秀辈出的浪潮冲粗拦击下,杨官麟在临战的指导思想上和战略战术风格上,也有了明显的变化。
他从以往那种追求 “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的较保守思想中解放出来。换以积极抢攻用搏杀来争取胜利,这正是他五十年代一度威震棋坛的棋艺风格。
以上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杨官麟
简介
“天王”棋艺 ——华南四大天王之一黄松轩 (2001-7-10)
民国前期称雄于华南棋坛的名棋手黄松轩,早期为“粤东三凤”之一,三十年代初广东省象棋比赛后,又列“四大天王”之首。当黄松轩和华东第一高手周德裕大战20局,结果多胜一局后,又被称为“九省棋王”。为此,可以这样说,黄松轩在南方棋坛上棋名高,“头衔”多,是三十年代南方棋坛的第一号人物。
旗人身世是个谜
黄松轩,原名永高、永谦,满族镶黄旗人。在家族中排行第七,为此小名阿七,因系旗人,或称“旗下七”,棋艺初成后,又呼“棋王七”。黄的祖辈虽为关外人,但迁居广东南海 已久,为此,应称为广东南海人。黄松轩为人爽朗明快,身材高大伟岸,常戴一副深度近视 眼镜,为此可以猜度:他少年时读过许多书,乃至可能读过《橘中秘》《梅花谱》之类的棋书。根据《海幢寺怪客谈棋》载,1898年时,黄为10岁左右的童子,又据《象棋报》撰文 所述(1938年黄去世时约50岁)推断,黄约出生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左右。由于黄松轩是旗人,为此关于他的身世,不能不用清朝在全国各地建立旗下营来考察。据《八旗通志》载,满清立国之初,为了镇压 *** 抗清复明的各种斗争,在全国各地建立了一 批旗营,如杭州、福州、德州、乍浦、四川等地的旗营,广州城内虽没有建旗营,但也圈了一条旗人聚族而居的“旗人街”。又由于满清为加强统治,不许旗内人员经商、务工或种田,凡成年男子,要么从军当兵吃皇粮,要么成为文职官吏得俸禄,当然大多数旗丁都从军吃粮。但由于不处在征战的年代,大多数旗丁无所事事,在养鸟、斗虫、弈棋、搞书画中消磨时日。黄松轩的棋艺,就是在这样背景下,由少年、青年而渐至成熟的。另据《海幢寺怪客谈棋》载,黄童年时爱好象棋,曾在寺里听半百老人系统地讲述过《橘中秘》,先后历数月,印象至深。又据《黄松轩事迹拾遗》载,黄的棋艺很自王和贵的传授,后又投“地摊王”广州老名手胡须林为师。更因他的钻研 精神特别深,“黄常殚精竭虑,心不旁骛。一次,倚忱苦思入神,烟灰燃着枕头仍未发觉……”为此他的当头炮布局堂堂正正,功力深厚,屏风马亦极具反弹力,受到许多棋手的称赞。
为什么民国初年时,已经复苏的广州棋坛上见不到黄松轩呢?这仍和黄是旗人有关。因为辛亥革命的主要对象是满清皇朝,孙中山先生号召推翻满清的宣言中就有“……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等语,拱卫满清皇朝的可靠军事力量——旗人自然地成了打击对象,为此,在革命刚成功的几年,旗人是不大敢公开身份的,就像解放初的地主分子。黄松轩为什么又在 1919年稍后,才出现于光孝寺棋坛呢?这还是和他的旗人身份有关。随着时间的推进,民族隔阂逐渐消谈,旗人态拿的自卑心理一点点减弱。到了1919年的“五·四”运动之后,人们的政治注意力已不再是满清是朝而是新文化运动了,于是,黄松轩 就悠悠然地闯入了光孝寺棋坛,开始了弈棋征战。这就是广州棋坛以前不知道黄松轩的道理。
三大战役定英名
黄投入广州棋坛的第一战役是横扫光孝寺棋坛,其时,黄约32岁。一天,黄信步来到光孝寺的棋圈,观察广州棋界水平,伺机下场博弈。后来黄下场试艺,一经对局,击败了棋摊上的众多好手。他执先手惯用夹马炮进攻,这是一种出自《橘中秘帆陵搭》的开局法汪悄,辅以横直车,威力强大。如执后手,大都用屏风马抵挡当头炮,且有很强的反弹力,这又是《梅花谱》中的精粹。他在光孝寺杀败众多棋手后,名棋手“岭表棋王”李贵也被击落马下。进一步就向“棋王泽”冯敬如挑战,但冯为穷困折磨,只求弈棋糊口,对于棋国争雄则放在次位,为此,不愿接受黄的挑战。
黄的第二战役是击败高州老棋王许容斋。说来这也是两雄相争。黄的名声从光孝寺传向整个广州市后,也传到棋手荟萃的高州。其时,高州有个老棋王许容斋,称雄当地已七十年之 久,很少敌手。听说广州的黄永谦棋艺雄健,在广州无人能敌,他很不服气,总想一试其艺,将黄击败。他的想法得到高州同乡士绅的支持,在亲友的陪同下,许于1921年底来到广州,住进会馆,伺机向黄挑战。于是请高州会馆的同乡向黄下战书,约黄在高州会馆弈赛。第一天黄许的两局决战,黄是在极有耐心的情况下进行的,一来对手是高州棋王,二来彩金数也不小,每局10元,这在白米每担三元多的背景下,赢一场棋就得一个月的生活开支。一句话,输赢关系到生活和名声,万万输不得!比赛结果,黄以雄健的棋度,二胜许容斋,使自己的名声更加传播。当然,许的棋艺也高,第二天也弈了一盘和棋,且被周德裕评为名局。
黄的第三大战役是向“香港棋王”挑战并获胜。黄在广州胜了本地新、老名手之后,又胜了外地来穗的名手,棋友们认为黄可以远征香港,向香港棋王郭乃明挑战。香港是邻近广州 的大城市,经济发达,在棋友马海洲的安排下,黄松轩于1923年来到香港,下榻于泰来客栈。然后通过棋友的介绍,认识了郭乃明,还见到了曾展鸿,并约定在泰来客栈举行棋赛。
郭乃明棋艺精湛,在香港 称雄已久,对于新进的黄松轩,并未认为是劲敌。第一局郭先行,起当头炮进攻,开赛不久,斗争形势已臻激烈。郭自恃辈分高,棋艺精,已呈胜势,有轻慢黄的语言,而黄对郭的倨傲之言及对棋势的判断不满,于是,也针锋相对地回敬了几句。至图26形势。郭面有喜色,半真半假地说:你还欠老到,这局输定了。这时,黄正在卷生切烟,对局势的分析和郭正好相反,黄想好应着后,随手在茶几上取过报纸,盖在棋盘上,对郭说:这盘棋你要不要加彩?郭乃明本是宣泄一下情绪,现黄竟动起真格,但他不相信自己的判断有 误,双方同意加彩后,揭开报纸续弈。这时,黄炮8平5去马,郭帅五平六,黄士5进4解杀,郭炮七进六,黄炮5退2,郭车七退三,黄炮5平3去炮,郭车七进七去炮。黄炮5退4,郭车七退七,结果黄解除了危机,挟多吃一马之利,胜了第一局。第二局轮到黄先行,以雄健的当头炮攻郭的屏风马,以47着又胜一局。黄连胜二局,声名更威,已成了南方棋坛无可动摇的盟主。
从“粤凤”到“天王”
从1929年2月2日谢侠逊作“棋坛总司令部”成立一周年纪念文章,并刊于上海《时事新报》后,因其中有“三凤粤东”的提法,于是“粤东三凤”成了较普遍的一种称谓。对于列入“三凤”的黄松轩、曾展鸿和钟珍,颇有心理安慰,因为这个称誉,通过新闻单位向全国传诵,具有较大的影响。然而另有几位没有称誉且棋艺水平十分接近的,如冯敬如、李庆全两位,和黄松轩在“翩翩”茶楼同有“三宝佛”之誉,但他们在全国无称号,不免有“遗憾”之感。尤其是卢辉,虽为新进,但棋艺上升得快,在“翩翩”连“三宝佛”都还来不及挨上。然而,他们也都知道,因为广州离上海这个“司令部”太远,需有等待时机。
到了1931年,这样的时机终于来了。1931年底,广东省教育厅决定举办全省象棋比赛,名为广东,但参赛省不限地区,只要在广东报名,来广州比赛就可。消息传出,翩翩茶室等棋人活动处所,迅速沸腾起来,其状况较华东队南下前还要热烈。沸腾的议论点之一是:谁参加,谁不参加比赛?
由于这次比赛为筹款办学的性质,优胜者除能得到各机关捐赠的奖品——银盾、银杯外,最高的奖励是名声,这对于众多的棋手来说,也十分重要。为此,极大多数棋手,都表示踊 跃参赛,有的还写信通知外地的棋友来穗,并给他们先报上名呢!然而,竟也有不想参赛的,就包括广州棋坛的第一号人物黄永高和“三凤”之一曾展鸿!黄做事历来爽快而得体,这次 省赛不拟参加,既非彩少,也非怕丢了名声,而是觉得自己不参加可名声依旧在,还可让另外棋友多上个名次。黄的这种气度自然让冯敬如、李庆全、卢辉等棋友兴奋和称许,也正因为 这种气度,他才是广州棋坛较得人心的一个。然而,另有一些棋友如曾展鸿等力主黄参加,因为黄不参加,这次比赛就会逊色,更会让人猜想黄是否怕输。还有一点是,东南大战后,华 东和华南平分秋色,但华东的第一号人物周德裕迟早会再来广州挑战,到那时黄以何种身份登场迎战?如果以广东省赛冠军 迎战“七省棋王”周德裕,就比较好,反之,没有一个“身份”就不大叫得响。对于怕输不怕输问题,黄一直不抱成见,但因今后迎战周德裕的身份及这次省赛的“价值”这两点,使黄永高终于被说服而参赛。黄决定参赛后,棋友还为他起了黄松轩这个好名字,作为这次参赛的标志。
在历时一个月、经历三个阶段的广东省象棋比赛中,黄松轩确不愧广州第一号棋手的称誉。第一阶段——初赛,他曾碰上新进卢辉,首局虽然死里逃生,但是后面二局接连获胜。第 二阶段——复赛时,尚余23人,他也以17胜5和与卢辉的19胜1和2负同得19分,并列第一。到了第三阶段—一决赛时,尚余黄、卢、冯三人,他以1胜1和击败冯后,在对卢先失一局的情况下,后一局他背水一战,以凌厉的攻势扳回一局,和卢辉战平而夺得冠军。这种在关键性的决胜局中,毫无顾虑的雄迈风格,不仅显示他的实力,而且展现了他的气度。这次省赛的冠、亚、季、殿军为黄、卢、冯及李庆全,由于比 分十分接近,棋艺大体相当,为此称前四名为“四大天王”。
三十年代中期,黄松轩以“四大天王”之首的冠名,迎战过来访的华东名棋手窦国柱、罗天杨、谢侠逊等,都获得胜绩,被谢侠逊誉为第一当头炮手。后在迎战“七省棋王”周德裕时,共弈20局,黄多胜一局,而被广东棋界誉为“九省棋王”。黄松轩无愧于“四大天王”之首的冠号。
到了1938年,因广州陷入日寇之手,黄避难于澳门,不幸染上痢疾,因缺少医疗,于10月7日逝世,死时仅50多岁,这是华南棋坛的损失。抗日战争胜利后,谢侠逊才获此信息,作一“七律”以吊:
追忆九省供王黄松轩避难
旧雨凄凉独怆然,无双江夏忽归天。
能知顺逆兼人智,不附奸伪亦地仙。
九省英名惊宇内,数盘妙局耀生前。
五羊盛事浑如昨,士马盟心泪似泉。
(:《象棋近代国手名局》)
象棋手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象棋手抄报图片大全 简单漂亮、象棋手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