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仲衡 施仲衡自传

金汇小助手 HTX交易所 2023-01-24 49 0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施仲衡,以及施仲衡自传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我国现有多少位院士?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859位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名单(701人) 一、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104人) 丁衡高 于本水 马伟明 尹泽勇 王浚 王永志 王玉明 王兴治 王哲荣 乐嘉陵 冯培德 卢秉恒 石屏艾兴 龙乐豪 关杰关桥 刘怡昕 刘人怀 刘大响 刘友梅 刘兴洲 孙敬良 朱英浩 朱能鸿 朵英贤 阮雪榆 闵桂荣 何友声 吴有生 宋文骢 张立同(女) 张彦仲 张炳炎 张贵田 张福泽 李钊李明 李培根 李鸿志 李椿萱 李鹤林 杜庆华 杜善义 杨士莪 汪槱生 汪顺亭 沈志云 沈闻孙 苏哲子 陆元九 陈懋章 陈一坚 陈士橹 陈予恕 陈先霖 陈秉聪 周济 周勤之 孟执中 屈梁生 林宗虎 林尚扬 范本尧 姚福生 柳百成 胡正寰 赵煦钟掘(女) 钟志华 钟群鹏 饶芳权 唐任远 徐玉如 徐志磊 徐秉汉 徐滨士 徐德民 涂铭旌 郭孔辉 郭重庆 钱学森 钱清泉 顾国彪 顾诵芬 高伯龙 高金吉 屠基达 屠善澄 崔国良 戚发轫 梁晋才 黄文虎 黄先祥 黄旭华 黄崇祺 黄瑞松 曾广商 温俊峰 谢友柏 路甬祥 管德 潘健生 潘镜芙 二、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107人) 马远良 方家熊 方滨兴 毛二可 牛憨笨 王越 王大珩 王子才 王小谟 王天然 王任享 韦钰(女) 卢锡城 叶声华 叶尚福 叶铭汉 刘玠 刘永坦 刘尚合 刘韵洁 孙玉 孙优贤 孙忠良 孙家广 庄松林 朱高峰 许居衍 许祖彦 邬江兴 邬贺铨 何新贵 何德全 吴澄 吴佑寿 吴祖垲 宋健 张乃通 张光义 张明高 张直中 张钟华 张锡祥 张履谦 李三立 李乐民 李幼平 李同保 李伯虎 李国杰 李德仁 李德毅 杨士中 汪成为 沈昌祥 苏君红 陆建勋 陈鲸 陈火旺 陈左宁(女) 陈良惠 陈俊亮 陈敬熊 陈德仁 周立伟 周仲义 周寿桓 周炯盘 林永年 林祥棣 罗沛霖 范滇元 郑南宁 金怡濂 金国藩 俞大光 贲德 姚骏恩 姜文汉 姜景山 宫先仪 封锡盛 胡光镇 胡启恒(女) 赵梓森 赵伊君 钟山 倪光南 凌永顺 徐元森 柴天佑 郭桂蓉 顾冠群 高洁 梁骏吾 黄尚廉 黄培康 龚知本 龚惠兴 童志鹏 蔡吉人 蔡鹤皋 潘云鹤 潘君骅 薛鸣球 戴浩 魏子卿 魏正耀 三、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93人) 丁传贤 干勇 才鸿年 毛炳权 王一德 王国栋 王泽山 王淀佐 王静康(女) 王震西 左铁镛 关兴亚 刘业翔 刘伯里 孙传尧 师昌绪 朱永浚 江东亮 闵恩泽 严东生 何季麟 余永富 吴以成 吴慰祖 张文海 张寿荣 张国成 张耀明 时铭显 李大东 李东英 李正名 李正邦 李龙土 李俊贤 李冠兴 李恒德 杨启业 杨锦宗 汪燮卿 汪旭光 沈寅初 沈德忠 邱竹贤 邱定蕃 邵象华 邹竞(女) 陆钟武 陈景 陈丙珍(女) 陈立泉 陈国良 陈清如 陈蕴博 周廉 周光耀 欧阳平凯 武胜金涌 侯芙生 侯祥麟 柯伟 胡永康 胡壮麒 赵连城 赵振业 闻立时 唐明述 徐匡迪 徐更光 徐承恩 徐南平 徐德龙 桑凤亭 殷国茂 殷瑞钰 袁晴棠(女) 袁渭康 顾真安 高从堦 崔昆 曹湘洪 黄伯云 黄培云 傅恒志 曾苏民 舒兴田 董海山 谢克昌 雷廷权 薛群基 戴永年 魏可镁 四、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95人) 于润沧 毛用泽 王仲奇 王思敬 王德民 古德生 叶奇蓁 乔登江 刘广志 刘广润 刘宝琛 多吉 孙才新 孙玉发 孙承纬 安继刚 朱光亚 朱建士 汤中立 汤德全 衣宝廉 许绍燮 阮可强 何多慧 何继善 余贻鑫 张光斗 张宗祜 张信威 张勇传 张铁岗 李焯芬 李庆忠 杜祥琬 杨奇逊 杨裕生 沈国荣 沈忠厚 苏义脑 邱中建 邱爱慈(女) 陈毓川 陈念念 陈清泉 陈森玉 岑可法 周世宁 周永茂 周邦新 罗平亚 范维唐 范维澄 郑健超 郑绵平 金庆焕 洪伯潜 胡见义 胡思得 赵仁恺 赵文津 闻雪友 倪维斗 唐西生 徐大懋 徐旭常 秦裕琨 翁史烈 袁士义 钱绍钧 钱鸣高 钱皋韵 顾心怿 顾金才 常印佛 康玉柱 梁维燕 黄其励 傅依备 彭士禄 彭先觉 曾恒一 童晓光 蒋洪德 谢和平 韩大匡 韩英铎 韩德馨 雷清泉 翟光明 裴荣富 鲜学福 樊明武 潘垣 潘自强 薛禹胜 五、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93人) 马国馨 马洪琪 文伏波 方秦汉 王浩 王光远 王家耀 王梦恕 王景全 王瑞珠 冯叔瑜 卢耀如 叶可明 宁津生 龙驭球 关肇邺 刘先林 刘建航 刘经南 刘济舟 吕志涛 孙伟(女) 朱伯芳 江亿 江欢成 许其凤 何镜堂 吴中如 吴良镛 张杰 张在明 张祖勋 张超然 张锦秋(女) 张蔚榛 李玶 李猷嘉 李圭白 李道增 杨秀敏 沈世钊 沈祖炎 沙庆林 邹德慈 陈新 陈吉余 陈志恺 陈明致 陈厚群 陈肇元 周镜 周干峙 周丰峻 周君亮 周福霖 孟兆祯 林元培 林俊德 欧进萍 罗绍基 范立础 郑守仁 郑皆连 郑哲敏 郑颖人 茆智 施仲衡 赵国藩 钟训正 项海帆 容柏生 徐乾清 钱七虎 钱正英(女) 崔俊芝 曹楚生 梁文灏 梁应辰 黄熙龄 傅熹年 曾庆元 程泰宁 葛修润 董石麟 谢世楞 谢礼立 谢鉴衡 韩其为 廖振鹏 谭靖夷 潘家铮 戴复东 魏敦山 六、农业、轻纺与环境工程学部(97人) 丁一汇 丁德文 山仑 马建章 尹伟伦 方智远 王涛(女) 王文兴 王明庥 冯宗炜 卢良恕 石元春 石玉林 任阵海 任继周 伦世仪 关君蔚 刘筠 刘大钧 刘守仁 刘更另 刘秀梵 刘鸿亮 向仲怀 孙九林 孙晋良 孙铁珩 旭日干 朱英国 朱尊权 汤鸿霄 许健民 余松烈 吴明珠(女) 宋湛谦 张懿(女) 张子仪 张齐生 张高勇 张福绥 李文华 李佩成 李泽椿 李振岐 束怀瑞 汪懋华 沈国舫 沈荣显 辛世文 陈克复 陈宗懋 陈俊愉 陈焕春 陈联寿 周翔(女) 周开达 周国泰 季国标 官春云 林鹏 林浩然 范云六(女) 郁铭芳 金翔龙 金鉴明 侯锋 侯保荣 姚穆 段镇基 荣廷昭 赵法箴 郝吉明 唐启升 唐孝炎(女) 夏咸柱 徐洵(女) 袁业立 袁隆平 郭予元 钱易(女) 顾夏声 梅自强 盖钧镒 傅廷栋 曾士迈 曾德超 程顺和 董玉琛(女) 蒋士成 蒋亦元 雷霁霖 熊远著 管华诗 蔡道基 潘德炉 戴景瑞 魏复盛 七、医药卫生工程学部(101人) 于维汉 于德泉 巴德年 王澍寰 王士雯(女) 王正国 王永炎 王红阳(女) 王忠诚 王威琪 王振义 王琳芳(女) 卢世璧 史轶蘩(女) 石学敏 刘耀 刘玉清 刘彤华(女) 刘志红(女) 刘昌孝 刘耕陶 刘德培 孙燕 安静娴(女) 庄辉 朱晓东 池志强 汤钊猷 阮长耿 吴天一 吴阶平 吴咸中 吴德昌 张运 张心湜 张伯礼 张金哲 张涤生 李兰娟(女) 李连达 李春岩 李载平 李瑞麟 杨胜利 沈倍奋(女) 沈家祥 沈渔邨(女) 肖培根 肖碧莲(女) 邱蔚六 陆道培 陈灏珠 陈亚珠(女) 陈君石 陈洪铎 陈赛娟(女) 陈冀胜 周后元 周宏灏 范上达 郑树森 侯云德 侯惠民 俞永新 俞梦孙 姚新生 洪涛 胡之璧(女) 胡亚美(女) 赵铠 郝希山 钟世镇 钟南山 闻玉梅(女) 项坤三 唐希灿 夏家辉 桑国卫 秦伯益 翁心植 郭应禄 顾玉东 顾健人 高守一 高润霖 曹雪涛 盛志勇 黄志强 黄翠芬(女) 彭司勋 曾溢滔 程莘农 程书钧 程天民 葛宝丰 谢立信 甄永苏 樊代明 黎介寿 黎磊石 戴尅戎 八、工程管理学部(39人,其中28人来自其它学部) 巴德年 王礼恒 王众托 王基铭 卢良恕 叶可明 刘玠 刘人怀 刘源张 刘德培 孙永福 朱晓东 朱高峰 何继善 张寿荣 李东英 李京文 杜祥琬 汪应洛 沈荣骏 陆佑楣 陈清泉 罗绍基 郑南宁 金鉴明 饶芳权 徐匡迪 徐寿波 徐滨士 殷瑞钰 袁晴棠(女) 郭重庆 郭桂蓉 钱七虎 傅志寰 程天民 蒋士成 翟光明 潘家铮

西南交通大学的知名校友

截止2016年2月,学校为国家培养了近三十万名毕业生。在他们中间,有59位海内外院士,有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有17位工程设计大师,有学界泰斗、工程翘楚和社会名家,有政府领导、行业领军人物和优秀企业家以及为数众多的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和学者,为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特别是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学术界校友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林同炎 林同骅 茅以升 中央研究院院士 刘大中 林同炎 林同骅 竺可桢 茅以升 钱崇澍 吴稚晖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张维 严东生  英国皇家学会会士 胡春农 英国皇家建筑院院士 林炳贤 黄匡源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 余海岁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李树深 中国科学院院士 茅以升 钱崇澍 竺可桢 李俨 何杰 高济宇 方俊 汪菊潜 林同炎 周惠久 严恺 张维 刘恢先 林同骅 张沛霖 林秉南 肖纪美 徐采栋 庄育智 陈能宽 沈志云 葛昌纯 邹世昌 薛禹群 彭一刚 翟婉明李树深 吴自良 余国琮 徐祖耀 魏寿昆 严东生 陈新民  徐僖 王鸿祯 卢肇钧 经福谦 刘宝珺刘仙洲 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维 严恺 佘俊南 谭靖夷 邱竹贤 龙驭球 施仲衡 王三一 沈志云 陈清如 钱清泉 王梦恕 何华武 秦顺全 丁荣军任辉启田红旗工程设计大师 曹克明 邵厚坤 胡惠泉 史玉新 林在贯 王步云 徐恭义王玉泽 王争鸣 蒋先国王长进刘培硕高宗余翁心源邓以纯侯家源马庭林知名学者、专家教授 伍镜湖 黄寿恒 李斐英 罗忠忱 朱泰信 许元启 李汶 华凤翔 王绍瀛 王钧豪 邵福旿 范治纶 胡刚复 谢玉铭 孙竹生 杨耀乾 林宗彩 王公衡 李士豪 史家宜 王竹亭 刘钟华 许协庆 汪禧成 张万久 张正平 任朗 李芾 周晨光 钱冬生 高渠清 郭日修 孙训方 黄安基 王祖讷 林达美 朱觉 唐立民 刘基唐 金允文 杨裕球 应尚才 章守华 王遵明 张荣曾 赵祖武 叶开沅 李群湛 侯振挺 孙翔 何乃民 茅以新戴天民 周宏业 刘宗耀 吕季方 陈克济 蔡长年 姚明初 李庆海 余瑞础 黎亮 凤懋润马如璋焦善庆王柢郭耀煌王家素黄万里杜镇远劳远昌谢用九邓以纯简根贤殷之澜力一薛卓斌孟尔盛王其昌郭日修蓝田郭彝 杨志忠 朱颖 连级三倪少权吕红霞郭可詹 政界校友 王宪魁刘志军柯尊平廖少华谢庆生卢春房蔡庆华张辛泰巩德顺马麟金国生钮小明卢秀珍徐采栋蔡延松赵祖康华国英何华武曾涌泉石 衡向迪琮温应星唐君铂吴钰柳克述高步昆罗孝然萧来潮王洵才余明德施嘉干顾康乐葛天回萧理纷朱望瑜庆承道裴益祥李中襄王华棠 武可久刘继曾 王银彪 罗霞 王晓栋唐坚 包惠彭勇柴永强李佳任辉启何忠友李文新黄平郑健 商界校友 徐立华 史善新 王振侯 赵吉彬 石大华 李长进 李国瑞 孟凤朝 李光前 官庆 刘辉

北京交通大学比较

0202 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排位10】

1 中国人民大学

2 北京大学

3 中央财经大学

10 北京交通大学

0711 系统科学(一级学科)【排位1】

1 北京交通大学

2 北京师范大学

3 华东师范大学

0803 光学工程(一级学科)【排位7】

1 浙江大学

2 清华大学

3 天津大学

7 北京交通大学

0808 电气工程(一级学科)【排位16】

1 清华大学

2 西安交通大学

3 华中科技大学

16 北京交通大学

0810 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排位11】

1 清华大学

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3 北京邮电大学

11 北京交通大学

0814 土木工程(一级学科)【排位12】

1 同济大学

2 清华大学

3 哈尔滨工业大学

12 北京交通大学

0818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排位16】

1 中国地质大学

2 中国石油大学

3 西北大学

16 北京交通大学

0819 矿业工程(一级学科)【排位10】

1 中国矿业大学

2 中南大学

3 北京科技大学

10 北京交通大学

0823 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排位3】

1 西南交通大学

2 东南大学

3 北京交通大学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排位16】

1 西安交通大学

2 清华大学

3 大连理工大学

16 北京交通大学

1204 公共管理(一级学科)【排位19】

1 复旦大学

2 武汉大学

3 北京大学

19 北京交通大学

物流管理【排位1】[4]

1 北京交通大学 A+

2 华中科技大学 A+

3 大连交通大学 A+

产业经济学【排位3】[5]

1 东北财经大学 A+

2 厦门大学 A+

3 北京交通大学 A+

交通信息及控制【排位1】[6]

1 北京交通大学 A+

2 西南交通大学 A

3 武汉理工大学 A

4 大连海事大学 A

道路与铁道工程 【排位5】[7]

1. 长安大学

2. 西南交通大学

3. 同济大学

5. 北京交通大学

信号与信息处理 【排位6】

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

2 北京邮电大学 A+

3 电子科技大学 A+

6 北京交通大学 A+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排位 11】

1 西安交通大学A +

2 清华大学A +

3 浙江大学A +

11 北京交通大学A +

12 湖南大学A +

软件工程【排位15】

1、南京大学

2、清华大学

3、复旦大学

15、北京交通大学

2009年中国最具影响力MBA榜单【排位13】[3]

1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2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3 南开大学商学院

13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09年中国最具价值的EMBA【排位8】[3]

1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2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3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7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09年中国最具影响力中外合作MBA 【排位8】[3]

1 香港科技大学/美国西北大学

2 同济大学/法国国立桥路大学

3 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

8 北京交大/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

简水生 中国科学院院士 光纤通信及电磁兼容专家

江西萍乡人。1953年毕业于北京铁道学院电信系。北方交通大学光波技术研究所所长、教授。建立了JN和IK函数,丰富了Bessel函数理论,研制成我国第一根偏振保持单模光纤;三万至三十万象素石英传像光纤;双窗口双零色散光纤;动态单纵模激光器;异型钢丝超强型束管式光缆系列。目前正在从事的国家重大课题有:利用漏泄波导综合光缆和光纤陀螺实现高速铁路列车实时追踪系统的研究;OTDM光孤子通信关键技术的研究;光纤光栅色散补偿的研究。历任国家自然科学奖信息学部评委、北京市政府通信与信息技术顾问组组长等社会兼职。由他主持的四项属国际前言的国家863课题均通过了国家验收,全部评为A等。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徐叙瑢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光学专家

山东临沂人。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1955年获苏联科学院列别捷夫物理研究所物理数学副博士学位。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北京交通大学光电子技术研究所所长。50年代以来,在领导光致发光、阴极射线发光、放射线发光和场致发光等研究中取得重要成果;发现了光电子与热电子的复合及俘获截面之比的明显差别;突破了导带电子不可区分的概念及新的分析加热发光的准确方法;在瞬态光谱、能量传递、场致发光方面都有独创。在第三代场致发光的原理及应用方面独辟蹊径。发现了类阴极射线发光及无机有机异质结薄膜中的混合激发发光。组建了中国发光研究基地,培养了科技骨干,促进了发光学会及发光学报的创建,开展了国内、外的学术交流。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徐寿波 中国工程院院士 综合能源工程、技术经济学专家

浙江省绍兴市人。1955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动力系,1960年毕业于前苏联科学院能源研究所,获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现任北京交通大学综合能源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物流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是我国综合能源工程学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也是我国技术经济学的主要创始人和奠基人。在综合能源工程学和技术经济学两个学科领域共取得理论和应用成果300多项,获全国科学大会奖、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委和北京市等各种奖励10多次,其中获科技进步奖8次(省部级一等奖和国家三等奖各1次,省部级二等奖4次,三等奖2次)。1977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先进工作者,199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梦恕 中国工程院院士 隧道及地下工程专家

河南省温县人。1964年毕业于唐山铁道学院获硕士学位。铁道部隧道工程局高级工程师、副总工程师;北京交通大学隧道及岩土研究所所长;北京交大隧道及地下工程试验研究中心主任、博导教授。开拓了铁路隧道复合衬砌新型结构领域的理论研究,摸清了结构受力特点、机理,确定了施工要点及工艺;主持并参加大瑶山隧道深孔光面爆破、喷锚支护、周边钻孔预注浆等关键技术成果的开发、研究和应用,实现了大断面、大型机械化快速施工,使长大隧道修建技术有了重大突破;主持双线铁路隧道不稳定地层信息化施工,首次系统地创新了超前支护稳定工作面支护体系的理论分析和应用;主持创造了“浅埋暗挖法”修建城市地铁和车站的施工配套技术,为城市地铁及地下工程修建开辟了一条新路。主持国内多条海底、江河水下隧道的设计、施工研究,多次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一、二等奖。人事部科技一等奖,第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洪涛 中国工程院院士 医学生物学专家

山东省荣成人。现任国家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病毒学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北京交通大学理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所长,博导教授。 1986 年被国家人事部命名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家”,1990 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中华医学会医学病毒学会荣誉主任委员,“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总编,太平洋科协理事及公共卫生与医学科学委员会主席。是中国生物医学电子显微镜学科的主要开创者。近年来,他主攻朊病毒、轮状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等病毒的基因工程疫苗和基因工程药物。 获得了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世界卫生组织功勋服务奖等省部级以上国内外奖励 18项。著书 10本,许多属于我国最早并广泛使用的主要教科书。发表论文300余篇,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70余名。1996 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2 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施仲衡 中国工程院院士 地下铁道专家

上海市人。1959年8月毕业于莫斯科铁道运输工程学院,获副博士学位。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城建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工、高级顾问,中国地下铁道工程咨询公司总工程师,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顾问团专家顾问,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部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施仲衡教授在盾构研究中,提出极限平衡原理设计切口环法;主持铁道部重点科研项目,研制了我国第一台压缩砼衬砌盾构;主持国家计委重点科技项目-局部气压盾构的研制。在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建设中,提出深埋改浅埋方案,主持完成了浅埋地铁车站关键性技术的试验研究;主持完成了北京地铁复八线规划和初步设计;主持我国地铁与轻轨项目的评估,在优化技术方案、统一建设标准、控制建设规模和投资等方面,为国家决策提供了依据。主持完成“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子课题“大城市综合交通发展战略”。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大哥,天津财大只是财经类学校,你看看你们的高考分数哪个学校高啊,大学最重要的就是学校的整体实力和你周围同学的实力,多余的我也不想说了~不是985的原因是国家把985的新增名额给了国字头的学校了~

南京钟英中学怎么样,成绩一般可以进吗

南京钟英中学好,需要进行相应的考试被学校录取就可以。南京市钟英中学(原第三初级中学)是一所创建于1904年的百年老校,曾走出两弹元勋任新民、国学大师钱穆、前教育部部长刘西尧、两院院士建筑学家吴良镛、世界知名力学家赵继昌、世界著名画家刘宇一、知名作家叶兆言、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之父朱瑞将军、台湾经济腾飞之父李国鼎等优秀人才以及黎鳌、陈清如、施仲衡、刘怡昕、戴浩等中科院或工程院院士。学校为江苏省首批文明学校,江苏省现代化示范初中,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学校、江苏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等。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工130人,研究生(含教育硕士)36人。36个班级,1500多名在校学生。学校校园占地面积约17700㎡,花草树木园艺化布局,目前绿化面积占可绿化面积90%以上,有园林式校园的美誉。

施仲衡的人物简介

1930年11月出生于上海市,1950年考取唐山工学院(后改称唐山铁道学院,今西南交通大学)桥隧系。当时,由于国家急需建设人才,国家决定高校学生提前一年毕业。1953年7月,施仲衡毕业后留校任教。

1953年7月25日,朝鲜停战协定签字前夕,施仲衡参加了学校第三批抗美援朝工程队,与其他老师同学一起,开赴朝鲜战场。任务是抢修板门店我方机场。经过一个多月的战斗,圆满完成了任务,9月12日返回学校。

1954年,为了满足我国铁路建设的需要,唐山铁道学院决定发展隧道与地下铁道学科,在桥隧系成立隧道与地下铁道教研室,委派高渠清教授担任教研室主任。当时,这个专业在全国是唯一的一个,没有任何可供借鉴的经验,隧道技术科学在理论上、实践上都不完善,基本上处于起步阶段。

为了培养我国隧道与地下铁道专业的师资,1955年,施仲衡被选派到苏联莫斯科铁道学院攻读地下铁道专业研究生,1959年获副博士学位。回国后,他继续在唐山铁道学院任教,并且担任隧道与地下铁道教研室副主任,从事专业的教学与科研活动。

1965年,北京地下铁道工程开工,由铁道部负责修建。铁道部与唐院协商,调施仲衡到北京地下铁道公司科学研究所任所长,主持地铁的重大科研项目。在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建设中,他提出深埋改浅埋方案,主持完成了浅埋地铁车站关键性技术的试验研究。

文化大革命后,施仲衡调到北京城建设计研究院工作,1983年任北京城建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持北京地铁复八线的规划和初步设计。施仲衡在地铁施工的盾构研究中,提出极限平衡原理设计切口环法,他主持了多项铁道部重点科研项目,研制了我国第一台压缩砼衬砌盾构,他主持了国家计委重点科技项目“局部气压盾构的研制”。他在广州地铁一号线建设中任设计总监和工程建设副总监,主持全部招评标工作;主持我国地铁与轻轨项目的评估,在优化技术方案、统一建设标准、控制建设规模和投资等方面,为国家计委提供决策依据。 在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50周年庆典大会上,为表彰施仲衡院士为中国地铁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他被授予“终身成就奖”。

1965年,毕业于莫斯科工程学院的施仲衡承担了中国第一条地铁的设计施工。

1965年7月1日,我国第一条地铁挥锹动工,整个工程因战备而在秘密进行中。当时运用的是施仲衡和一些专家提出的浅埋明挖方法。

1969年10月1日,第一期工程从苹果园到北京站,23.9公里的路段用了四年的时间修建完成。1972年施仲衡参与修建地铁2号线,工程用时9年。

1989年,一号线复兴门至八王坟段开始施工。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学院历史

土木工程专业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创建和蜚声海内外时期(1896-1949)

1)创建背景——铁路工程建设

该校在1896年建校时就设置了土木工程专业(时称铁路工程科),培养铁路专门技术人才。于1900年3月首届学生37人完成学习(结业20人、毕业17人),这是中国最早培养的土木工程学科专门人才,其中张浩然、徐士远等五位毕业生辅佐我国铁路工程奠基人詹天佑先生,凭借自己的力量,建成了中国人自己勘察设计的铁路——京张铁路。该校历届毕业生在我国铁路建设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事实证明:依靠自力更生和知识引进,中国能够为满足铁路建设需要,成功地培养出自己的铁路工程师。山海关铁路学堂不仅是该校的前身,而且在我国工科大学教育创业史上有其应有的地位,成为中国近代土木工程教育的发源地。

2)办学模式——欧美模式

自学校创办起,借鉴欧美高等学校的办学模式,开设了铁路工程科、矿冶工程科、机械工程科等,以培养高级建设人才为目标,学制4年,并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采取知识引进的办法,主要课程聘请外籍老师,以英语授课。该校于1905年更名为唐山路矿学堂,于1907年4月,制定了《山海关内外路矿学堂章程》,1910年制定了《唐山路矿学堂设学总纲》14条。规定本科生必须撰写毕业论文,影响深远,它使课程学习同研究工作相结合,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使该校的毕业生从1911年起便达到世界公认的工科大学毕业生的水平。唐山路矿学堂是我国学校中最早设立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的学堂之一。

3)名师济济、成绩斐然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同年7月,该校更名为唐山铁路学校,1913年9月,又更名为唐山工业专门学校。铁路工程科更名为土木工程科。这时,学校教学名师济济、教学成绩斐然。典型的是出现了该校办学历史上著名的“五老”(有该校教授中第一位中国人罗忠忱,有从国外留学归来的老先生伍镜湖、李斐英、顾宜孙、黄寿恒),他们把自己的毕生国内贡献给了这个学校,是学校教师的核心。此外,还有对该校发展有重大建树和影响并驰名中外的桥梁专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茅以升(于1916年毕业于该校)。老教师们学识渊博、严以律己、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在他们言传身教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该校“刻苦钻研、朴素崇实、爱国爱校、严谨治学”的优良校风,一直沿袭至今。

该校的教学成绩名列前茅。1916年,教育部举办全国专科以上学校成绩展览,有71所高等学校的优秀学生的试卷、论文参展,经专家评定,该校名列榜首,获教育部的优秀奖状,获奖“竢实扬华”匾额一块。1917年,交通部对全国铁路实习生进行统考,唐山工业专门学校以录取人数最多、个人分数最高名列榜首。

该校自1913年在原土木工程系基础上增设矿冶系,1937年增设铁道管理,1946年将矿冶系分为采矿系和冶金系,同时增设建筑系,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这一时期,该校毕业生中有三分之二毕业于土木建筑工程,且是按大类培养的。

2.调整充实发展壮大时期

1951年建筑系改为结构系,1952年国家为整合教育资源,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培养急需专业技术人才,对全国高校进行了院系大调整。该校原土木系改为铁道建筑,结构系改为桥隧系,将采矿系调整到北京矿业学院(现中国矿业大学),将冶金系调整到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将化学系调整到天津大学,将材料系调整到北京铁道学院。可见,该校对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1956年各专业由四年制改为五年制。1957年增设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1958年铁道建筑系增设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专业。1981年铁道系与桥隧系合并为铁道工程系,1983年分为土木工程系、航空摄影测量与地质工程系。

1994年经整合成立土木工程学院,下设道路与铁道工程、桥梁工程、地下宫、建筑工程、岩土工程、地质工程、测量工程七个系和工程制图、建筑材料、结构力学、流体力学四个直属教研室及建筑勘察设计院和结构工程、风工程、岩土工程、离心机四个试验中心。

3.开拓进取再创辉煌时期

1995年,该校将原铁道工程、桥梁工程和隧道工程合并为交通土建工程专业,将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土建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合并为建筑工程专业;1996年至今,在全国率先继续推行按大类培养(全国其它重点高校于1998年以后实行按大类培养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将原交通土建和建筑工程合并为一个土木工程专业,并延展至道路工程、市政工程、机场工程和水利工程领域。

1996年,学院成为办学实体,统一调配教学科研资源,还设有测绘工程、地质工程、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科学与技术4个本科专业,成为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有力支撑。

综上所述,该校土木工程专业从19世纪末开办至今,历经了清朝末期、辛亥革命时期、国民党统治时期和新中国建立和改革发展时期;从最初服务于铁路建设和管理部门,经几代人的不断发展拓展到工业与民用建筑、道路交通、市政工程等其它土木工程专业领域;从最初单一的本科教育发展到本——硕——博等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勘察设计大师近30人(其中上世纪1949年前培养的竺可桢、茅以升、林同炎等,有50年代培养的王三一、施仲衡等,有60年代培养的王梦恕、史玉新,80年代培养的徐恭义等)。这在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处于领先地位。

施仲衡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施仲衡自传、施仲衡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