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主要给网友们分享宋真宗赵恒的知识,其中更加会对宋真宗赵恒之死进行更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记得关注本站!
01
宋朝
赵恒是宋朝的第三位皇帝(997年5月8日-1022年3月23日在位),宋太宗赵光义第三子,母为元德皇后李氏。初名赵德昌,后改名赵元休、赵元侃。
宋真宗赵恒(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宋朝第三位皇帝(997年5月8日-1022年3月23日在位),宋太宗赵光义第三子,母为元德皇后李氏 。初名赵德昌,后改名赵元休、赵元侃。赵恒爱好文学,擅长书法。谚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即出自他所撰的《励学篇》。有《御制集》三百卷传世,今仅存《玉京集》六卷。《全宋诗》录有其诗。
赵恒在即位之后,不仅在生活上给人们创造了很多的好处,在政务上也毫不含糊,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为人民办好每一件事,拒绝腐败。正是因为他这样公正严明的治国之道才让国家的整体经济都有所提高了,比起以前朝代的经济发展,宋朝远超他们几倍,虽然宋朝当时的经济已经这样发达,但是贪污腐败的事情却很少发生,还是说明宋真宗治理有方。
他治理的社会环境那是相当的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是非常的高,在当时来说,可以说几乎人人都丰衣足食,社会上的流浪人士也比任何时候都少,这些什么是拜宋真宗的治理有方,他在经济方面的贡献可谓非常的大。而在农业方面也治理得井井有条,农业在当时的社会来说是国家的主要产业,人民能不能裹腹能不能吃饱都得看农业,农业收成不好那可是影响国家的主要收入,他还通过修建河流的方式来抵挡外兵的侵略,还修种了很多农田,提高了全体农民的收入,为人民创下了无人能敌的功劳。但是后来因为自己的失误也犯过一些错,但是他创下的功绩是无人可以磨灭的。
赵恒是北宋第三代皇帝,史称宋真宗。注:他是著名谚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作者哦。
另附资料:赵恒人物生平
赵恒于出生于公元968年腊月初一(12月29日),北宋第三代皇帝,史称宋真宗,宋太宗赵光义第三子,登基前曾被封为韩王、襄王和寿王,997年以太子继位。
他最初并非皇位继承人 。
宋太宗最初立长子赵元佐为太子,但因赵元佐后来患有精神病,而且因病伤人及在宫内纵火,最后被废。太宗再立次子赵元僖为太子,但赵元僖又早逝。赵元僖死后,太宗才立三子赵德昌为太子,至道三年(997年),宋太宗因之前受到的剑伤再次复发而驾崩,赵德昌继位为帝,改名为赵恒,是为宋真宗。宗室谱名赵德昌,太宗继位后改名赵元休、赵元侃。
赵恒继位前被封为韩王、襄王和寿王,曾任开封府尹。曾用年号咸平、景德、大中祥符、天禧、乾兴。在咸平年间,治理有方,统治日益坚固,国家管理日益完善,社会经济繁荣,北宋比较强盛,史称“咸平之治”。
景德元年(1004年),契丹人所建的辽国入侵,宰相寇准力排众议劝帝亲征,双方会战于距首都汴[biàn]京(今河南开封)三百里外的澶渊(今河南濮阳县西),宋胜。真宗决定就此罢兵,不顾寇准的反对,以每年向辽进贡白银三十万两、绢二十万匹为“岁币”,来换取与辽之间的和平,于澶渊定盟和解,史称“澶[chán]渊之盟”。此后,宋辽均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休养民生,北宋也逐渐进入经济繁荣期。后期以王钦若、丁谓为相,二人常以天书符瑞之说,蛊惑朝野,帝亦淫于封禅之事,朝政因而不举。
公元1021年,宋真宗病。戊午日,命太子赵祯继位,乾兴元年(1022)二月二十日驾崩于汴京宫中的延庆殿,享年55岁,在位25年,葬于永定陵(今河南省巩义市东南蔡家庄)。赵恒死后谥号章圣元孝帝,庙号真宗。
宋真宗赵恒(968-1022),宋朝第三位皇帝,宋太宗第三子,997年继位,1022年驾崩,享年五十五,在位二十五年。宋真宗赵恒儿子:温王赵禔,早亡,宋徽宗时改追宗室,赐名赵禔,追封温王;悼献太子赵祐,十岁时夭折,母皇后郭氏;昌王赵祇,早亡,宋徽宗时改追宗室,赐名赵祇,追封昌王;信王赵祉,早亡,宋徽宗时改追宗室,赐名赵祉,追封信王;钦王赵祈,早亡,宋徽宗时改追宗室,赐名赵祈,追封钦王;仁宗赵祯,生母宫人李氏,养母皇后刘氏、淑妃杨氏。女儿长女惠国公主,早亡;次女升国大长公主,赵妙元,初入道,母宸妃李氏。明道二年,封卫国长公主,号清虚灵照大师。庆历七年,追封鲁国长公主,谥昭怀。徽宗改封升国大长公主,政和改昭大长帝姬。
宋真宗毫无疑问是宋太宗赵光义宋真宗赵恒的儿子。之所以会有人质疑宋太宗与宋真宗父子关系的真伪宋真宗赵恒,是因为宋太宗赵光义的一些行径为人所不齿宋真宗赵恒,因此被诅咒断子绝孙,久而久之,历史的真相竟被流言所掩盖—赵光义成宋真宗赵恒了一位绝后的君王,赵恒也被解除宋真宗赵恒了与赵光义的父子关系。
宋真宗赵恒原名赵德昌,于公元997年—公元1022年在位,他是宋太宗赵光义货真价实的亲儿子,自小便聪明睿智、才思敏捷,因此不仅他的父亲赵光义对其宠爱有加,就连赵恒的大伯宋太祖赵匡胤也是对他十分喜爱,于是便把年幼的赵恒养在大内皇宫之中,从小就当作未来的接班人来培养。
公元995年,赵恒被册立为太子。997年,宋太宗驾崩,赵恒在宰相吕端的帮助下平定了李皇后联合后宫宦官发动的宫廷政变,并于次年改年号为“咸平”,开始了自己作为宋朝最高统治者毁誉参半的一生。
宋真宗在即位之初还是能够选贤任明、勤于政务的。在宋真宗统治前期,北宋社会安定,手工业、商业发展迅速,北宋的经济进入繁荣时期,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咸平之治”。
正所谓高峰过后必入低谷,如果说“咸平之治”是宋真宗治国理政的高光时刻,那么澶渊之盟则是宋真宗赵恒一生洗不掉的污点。澶渊之盟的典故想必大家都是耳熟能详了,澶渊之盟虽然结束了宋辽之间长达25年的战争,使北宋社会重新趋于安定,人民得以休养生息,但从长远来看,此次的城下之盟也是宋朝以岁币换取和平的开始,同时也为北宋的积贫积弱埋下了伏笔,此后的历代北宋君王为了维持这一和平局面,不得不向番方支付大量的岁币,岁币的支出带来了国家财政的流失,财政的流失又加重了北宋的积弱,因此对于北宋后期的动荡,宋真宗赵恒是有一定的责任的。
1、宋真宗赵恒(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宋真宗赵恒,宋朝第三位皇帝(997年5月8日-1022年3月23日在位)宋真宗赵恒,宋太宗赵光义第三子,母为元德皇后李氏。初名赵德昌,后改名赵元休、赵元侃。
2、赵恒历封韩王、襄王和寿王,曾任开封府尹。至道元年(995年),被立为太子,改名恒。至道三年(997年),即位为帝。赵恒即位之初,任用李沆等为相,勤于政事,促成“咸平之治”。景德元年(1004年),在主战派寇准等人宋真宗赵恒的劝说下,北上亲征,与入侵的辽军会战于澶渊。当时局势有利于北宋,但因赵恒惧于辽的声势,并虑及双方交战已久、互有胜负,以每年给辽一定银绢(岁币)为条件,于澶渊定盟和解,约为兄弟之国,即为“澶渊之盟”。 赵恒在位后期,任王钦若、丁谓为相。二人常以天书、符瑞之说蛊惑朝野,而赵恒也沉溺于封禅之事,广建宫观,劳民伤财,致使社会矛盾加深。
3、乾兴元年(1022年),赵恒驾崩于延庆殿,享年五十五岁,在位二十五年。累加谥号为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庙号真宗。葬于永定陵。
4、赵恒爱好文学,擅长书法。谚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即出自宋真宗赵恒他所撰的《励学篇》。有《御制集》三百卷传世,今仅存《玉京集》六卷。《全宋诗》录有其诗。
公元1022年,五十五岁的赵恒,在当了二十五年的皇帝后,在汴京宫中的延庆殿去世,据传宋真宗死于病痛。宋真宗去世后,谥号为文明章圣元孝皇帝,累加谥至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庙号真宗,葬永定陵。
公元997年,宋历至道三年,宋太宗之前受过的剑伤再次浮法,以致最后不治驾崩,太子赵德昌继位登基。赵德昌称帝后,改名赵恒,是为宋真宗,曾用年号咸平、景德、大中祥符、天禧、乾兴。
宋真宗继位之初,励精图治,任用李沆等为相,勤于政事。在咸平年间,治理有方,统治日益坚固,国家管理日益完善,社会经济繁荣,北宋比较强盛,史称“咸平之治”。国家整体实力得到提升,经济繁荣,宋真宗大有明君之相。
宋太宗继位之后,大肆对外发兵,这场战争一直持续到宋真宗时期,还在断断续续的威胁着宋朝的国家安全。公元1004年,辽朝发兵宋朝,甚至威胁宋都。面对外族的入侵,当时大部分人第一个反应就是迁都,甚至进一步跑到都城应该迁往何方。但是宰相寇准力排众议,坚持对辽用兵,并且劝赵恒亲征,这才打响了宋真宗刚登基后的第一战。
宋朝军队和辽朝军队会战距都城东京三百里外之澶渊,虽然辽朝以重甲兵为重点进攻军队,气势滔天,誓要攻下宋都。但是宋朝名将辈出,加之皇帝亲政,宰相督战,军心大定,面对辽朝的进攻,始终占据优势。所以此次澶渊大战,以宋朝的胜利而告终。
澶渊大战胜利之后,整体的局势很明显是有利于宋的。就在宋朝占据有利优势下,宋真宗赵桓做了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决定,那就是与辽朝议和。议和也就算了,最终议和的结果却是宋朝想来哦草每年进贡三十万岁币。当时的宰相寇准坚决反对,但是宋真宗却铁了心于澶渊定盟和解,这才有了历史上著名的“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为宋朝带来了百年的和平,同时也开启了宋朝后来像番邦进贡岁币的头,以至于到了后来不仅要向辽还要向西夏等外族进贡。这些向外族支付的岁币,不仅仅成为宋朝财政的巨大负担,而且还为宋朝养大了敌人的胃口,以至于后来金军发兵,一举消灭北宋。
赵恒在位后期,任王钦若、丁谓为相,二人常以天书符瑞之说,荧惑朝野,赵恒也沉溺于封禅之事,广建宫观,劳民伤财,致使社会矛盾加深,使得北宋的“内忧外患”问题日趋严重。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宋真宗赵恒和宋真宗赵恒之死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