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从谦 郭从谦李存勖

金汇小助手 生活探索 2023-01-09 36 0

今天给大家聊到了郭从谦,以及郭从谦李存勖相关的内容,在此希望可以让网友有所了解,最后记得收藏本站。

唐宋八大家·伶官传序

伶官传序

伶官传序

【原文】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12],岂非人事哉!原[13]庄宗[14]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15]之将终也,以三矢[16]赐庄宗而告之曰:“梁[17],吾仇也;燕王[18],吾所立,契丹[19]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20]。其后用兵,则遣从事[21]以一少牢[22]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23]凯旋而纳[24]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25],函[26]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27]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28],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29]本[30]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书》[31]曰:“满招损,谦得益[3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33]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34]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35],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36],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注释】

[12]天命:天的意志。

[13]原:推究,探究原因。

[14]庄宗:后唐庄宗李存勖,晋王李克用之子。

[15]晋王:李克用,本姓朱邪,因其父朱邪赤心有功于唐而赐姓李。李克用因镇压黄巢起义军有功而被封为晋王。后李存勖灭后梁称帝,建立后唐,追谥李克用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16]矢:箭。

[17]梁:指后梁,太祖朱温原是黄巢起义的将领,后降唐,赐名全忠,封梁王,再后篡唐称帝,建立后梁。他曾企图谋害李克用,与其屡相攻伐,结仇很深。

[18]燕王:指燕王刘守光的父亲刘恭仁。李克用曾向唐朝保荐刘恭仁为卢龙节度使,但后来刘恭仁不听朝廷的指挥而投靠朱温,依附于后梁。公元909年,朱全忠封其子刘守光为燕王,后又自称大燕皇帝。这里把刘恭仁也称为燕王。

[19]契丹:后称辽,我国北方的一个游牧部落。公元907年,李克用曾与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拜为兄弟,结成军事同盟,约定联合灭梁。后耶律阿保机违约,与梁合兵攻打李克用。

[20]庙:太庙,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庙。

[21]从事:属官。

[22]少牢:祭品。牢,祭祀用的牲畜。古代祭祀,牛、羊、猪各一称太牢,只有羊、猪而无牛,称少牢。

[23]及:等到。

[24]纳:归还,放回。

[25]组:绳子。

[26]函:木盒,木匣,此处作动词,用木匣装。

[27]仇雠(chóu):仇敌。

[28]一夫夜呼:李存勖即位后,耽于游乐,重用伶人和宦官,杀害忠臣,内部离心叛乱。公元926年,李存勖刘皇后听信宦官诬告,杀害大臣郭崇韬,一时间人心骚乱,贝州军人皇甫晖勾结党羽作乱,攻入邺都。李存勖派养子李嗣源前往镇压,不料李嗣源反被部下推为皇帝,联合邺都乱兵,向后唐京都洛阳进军。李存勖仓皇率军镇压,到达万胜镇,听说大梁已被李嗣源占领,被迫折回。归途中,随从部将元行钦等百余人均截发置地,誓死以报,相与号泣。

[29]抑:或。

[30]本:推本,考究原因。

[31]《书》:指《尚书》,儒家五经之一。

[32]满招损,谦得益:自满就要遭到损失,谦逊便能得到益处。见于《尚书·大禹谟》。

[33]逸豫:安逸享乐。

[34]举:全部。

[35]数十伶人:庄宗李存勖灭梁后,骄傲自满,纵情声色,宠信伶人、宦官,甚至让他们参与朝政,掌握兵权。公元926年,禁卫军头领郭从谦趁李嗣源兵反叛之际,率兵攻入皇宫,李存勖被乱箭射死。后李嗣源即位,为后唐明宗。由于李嗣源是李克用养子而并无血缘关系,因此等于换了朝代,所以说“国灭”。

[36]忽微:忽,寸之十万分之一;微,寸之百万分之一,这里指及其细小的事物。

【译文】

唉!盛衰的道理,虽然有人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为的结果吗?推究庄宗所以取得天下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这个道理了。

世人传说晋王李克用临死时,把三枝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交给你三枝箭,你切莫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庄宗受箭收藏在祖庙。以后庄宗每次出兵打仗,便派手下随从的官员,用一猪一羊去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箭来,装在漂亮的丝织口袋里,使人背着在军前开路,等打了胜仗回来,仍旧把箭收进宗庙。

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用小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走进祖庙,把箭交还到晋王的灵座前,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时,他那神情气慨,是多么威风!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安定,一人在夜里发难,作乱的人四面响应,庄宗慌慌张张出兵东进,还没见到乱贼,部下的兵士就纷纷逃散,君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到哪里去好,以至于剪下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是多么衰败的景象啊!难道说是因为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吗?推究他成功失败的原因,或许都是由于人事吧?

《尚书》上说:“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益处。”忧虑劳苦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逸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因此,当庄宗兴盛时,普天下的豪杰,没有谁能和他相争;到他衰败时,数十个乐官就足以把他困住,最后落得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耻笑的下场。祸患常常是由一点一滴极细小的错误积累而酿成的,纵使是聪明有才能和英勇果敢的人,也多半沉溺于某种爱好之中,受其迷惑而陷于困穷,难道仅仅只是溺爱伶人才有这种坏结果吗?出于上述原因,我作了《伶官传》。

【解析】

本文是欧阳修撰着的《新五代史·伶官传》的序文。欧阳修不仅勤于文学,也躬耕史学,《五代史》便是他潜心总结的古往历史经验,以供当朝者戒鉴。《伶官传》记叙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乱政误国的史实。这篇序并未直接写这些事情,而是写后唐庄宗的盛衰成败。文章观点明确,论题突出,说理有力,条理分明,清人沈德潜更是评论本文:“抑扬顿挫,得《史记》神髓,《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

文章首先开门见山地提出论点,表明对“盛衰之理”的重视,同时用一“原”字推究原因,引出文章主要论据,接着引史评史,就史论事,在真实记述的基础上加以客观的分析评论,并从中引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同时为加强文章的说理性,在最后一段又举出今昔对比的例子,推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道理,进一步加强了文章的思想性。

此外,本文的语言之工精也值得推崇。为突出“忧劳”与“逸豫”的对比,文章多处使用了对比的词句,如“人事”和“天命”、“盛”和“衰”、“兴”和“亡”、“成”和“败”等。本文还比较多用转折句、疑问句和感叹句。转折句使语气委婉,疑问句给读者留下思索和回答的空隙,感叹句更是直接地表露感情。能够把说理文写得颇有情味,也难怪文章得此盛赞了。

古代历史上唯一庙号不称“祖”的开国君王是谁?

这个开国君王就是后唐庄宗李存勖。李存勖原本是沙陀族人,他父亲李克用因功而被赐予“李”姓,同时还被编入李唐宗室谱籍。唐王朝统治期间,朝廷曾为了稳固边境安全而设置了节度使这一职位。其中李克用便曾被任命为河东节度使,且在895年的时候他还因救驾有功而受封为晋王。受封为晋王之后,李克用趁乱割据河东地区,即晋国。

待李克用逝世之后,身为其儿子的李存勖继承晋王之位。李存勖此人十分聪慧且骁勇善战,早年时期一直跟随李克用四处征战。他在袭任晋王之位后,先后领军攻打后梁、契丹,将河北、河中等地占为己有。在他的治理之下,晋国日渐强盛。923年的四月,李存勖顺应提议在魏州称帝。因为早前他们一家曾被写入到李唐宗室谱籍之中,所以李存勖自认为是唐朝继承人,故而采用“唐”为国号。后世为了区分,将李存勖创建的政权称之为“后唐”。

李存勖在称帝建国之后,将自己父亲以及祖父、曾祖父全部追赠为了皇帝,其中李克用的庙号为太祖。称帝之后,李存勖又出兵攻灭了后梁、前蜀,后唐实力因此得到进一步加强。但是进入统治后期之后,李存勖日渐沉迷于声色,再加上用人无方,所以致使后宫干政、宠信宦官等问题相继出现。基于这些问题的出现,社会矛盾逐渐激化,藩镇、士卒、百姓纷纷离心。

在这种情势之下,一场兵变终是在后唐国内爆发。926年,名为郭从谦的后唐将领率军攻进宫城,李存勖虽亲自率军进行抵抗却终究还是死于流矢之下。李存勖逝世之后其尸首还遭人纵火焚烧,而他的庙号则最终定为“庄宗”。身为李存勖长子的李继岌没多久之后也因实力不敌而被迫自缢,最后后唐皇位由李克用养子李嗣源继承。

符彦卿冠侯文言文翻译

各位同学们是不是觉得文言文翻译很难学习呢?其实不难哦,我们看看下面符彦卿冠侯文言文翻译,感受一下吧!

符彦卿冠侯文言文翻译

符彦卿字冠侯,陈州宛丘人。父存审,后唐宣武军节度、蕃汉马步军都总管兼中书令。彦卿年十三,能骑射。事庄宗于太原,以谨愿称,出入卧内,及长,以为亲从指挥使。入汴,迁散员指挥使。郭从谦之乱,庄宗左右皆引去,惟彦卿力战,射杀十数人,俄矢集乘舆,遂恸哭而去。

晋天福初,授同州节度。兄彦饶亦镇滑台。俄而彦饶叛,彦卿上表待罪,乞归田里,晋祖释不问。改左羽林统军,俄兼领右羽林,改镇部延。

少帝幼与彦卿狎,即位,召还,出镇河阳三城。辽人南侵,诏彦卿率所部拒战澶渊。契丹骑兵数万围高行周于铁丘,诸将莫敢当其锋,彦卿独引数百骑击之,辽人遁去,行周得免。

开运二年,与杜重威、李守贞经略北鄙。契丹主率众十余万围晋师于阳城,军中乏水,凿井辄坏,争绞泥吮之,人马多渴死。时晋师居下风,将战,弓弩莫施。彦卿谓张彦泽、皇甫遇曰:“与其束手就擒,曷若死战,然未必死。”彦泽等然之。遂潜兵尾其后顺风击之契丹大败其主乘橐驼以遁获其器甲旗仗数万以归少帝嘉之改武宁军节度同平章事。

为左右所间,会再出师河朔,彦卿不预,易其行伍,配以赢师数千,戍荆州口。及杜重威以大军降于滹水,急诏彦卿与高行周领禁兵屯澶渊。会彦泽引辽兵入汴,彦卿与行周遂归辽。辽主以阳城之败诘彦卿,彦卿对曰:“臣事晋王,不敢爱死.今日之事,死生唯命。”辽主笑而释之。

会徐、宋寇盗蜂起,辽主即遣彦卿归镇。行次甬桥,贼魁李仁恕拥众数万攻徐州。彦卿领数十骑遽至城下,仁恕遣其徒执彦卿马,请随入城。俄顷,彦卿子昭序自城中遣军校陈守习缒而出,大呼贼中曰:“相公当为国讨贼,何故自入虎口,乃助贼攻城?我虽父子,今为仇敌,当死战,城不可入。”贼惶愧罗拜彦卿前,乞免罪,彦卿为设誓,乃解去。

太祖即位,加守太师。建隆四年春,来朝,赐袭衣、玉带。宴射于金凤园,太祖七发皆中的,彦卿贡名马称贺。

开宝二年六月,移凤翔节度,被病肩舆赴镇。八年六月,卒,年七十八。丧事官给。

参考译文

符彦卿字冠侯,是陈州宛丘人。父亲叫存审,是后唐宣武军节度使、蕃汉马步军都总管兼中书令。符彦卿十三岁时,就能骑马射箭。在太原事奉庄宗,以诚实着称,出入内宫,等到成年,任用为亲从指挥使。进入汴,升任散员指挥使。郭从谦之乱,庄宗周围的人都逃散,只有彦卿奋力作战,射死了十来个人,很快乱箭集射庄宗所乘的车子,才痛哭着离开。

晋天福初年,授同州节度使。兄长彦饶也授予节镇滑台。不久彦饶反叛,彦卿上表待罪,请求返回乡里,后晋高祖石敬瑭没有追问。改任左羽林统军,不久兼领右羽林,改节镇改镇部延。

少帝石重贵年幼时与彦卿非常亲昵,即位后,召回朝廷,离开京都节镇河阳三城。辽人南侵,诏令彦卿率所辖人马在澶渊抵抗。契丹骑兵数万在铁丘围困高行周,诸将没有人敢抵挡他们的锐气,彦卿独自带领数百骑兵去袭击他们,辽兵逃走,行周得免于难。又协助李守贞讨伐平定青州杨光远,改节镇许州,封祁国公。

开运二年,与杜重威、李守贞谋划攻打契丹。契丹主率十余万人马在阳城包围晋军,军中缺水,一凿井就会坍塌,争着绞泥水来吸吮,人马渴死很多。当时晋军处于逆风,即将作战,弓箭无法施展。彦卿对张彦泽、圣甫遇说:“与其束手就擒,不如死战,倒也未必会死。”彦泽等也认为是这样。于是暗中派兵跟在他们后面,顺风攻打敌人,契丹大败,契丹主帅坐骆驼逃走,缴获他们的兵器铠甲、旗帜仪仗数万返回。少帝嘉奖他,改任武宁军节度使、同平章事。

被周围的人所离间,第二次出师河朔,彦卿没有参加,更换他的队伍,把数千老弱士兵配备给他,守卫荆州口。杜重威率大军在滹水投降,急忙诏令彦卿与高行周率领禁军驻兵澶渊。彦泽引导辽兵进入汴,彦卿与行周归附辽国。辽主用阳城的.失败责问彦卿,彦卿回答说:“臣为晋王做事,不能贪生怕死,今天的事,死生由你。”辽主笑着释放了他。

徐州、宋州强盗蜂起,辽主派遣彦卿返回节镇。途中暂驻甬桥,贼首李仁恕以数万人马攻打徐州。彦卿带领几十人骑马突然到达城下,仁恕派遣他的人拉住彦卿的马,请求跟随他入城。很快,彦卿之子昭序从城中派军校陈守习放绳子出城,向贼军中大声呼喊说:“相公应当为国家讨伐贼寇,为什麽自入虎口,帮助贼兵攻城?我们虽然是父子,现在成了仇敌,应当拼死作战,城不能进。”贼军惊恐惭愧围成一片,在彦卿面前下拜,请求免罪,彦卿与他们立下誓言,解围离去。

宋太祖即位,加守太师。建隆四年春,前来朝见,赏赐全套衣服、玉带。在金凤园宴会习射,太祖七发全部射中,彦卿进献名马祝贺。

开宝二年六月,调任凤翔节度使,因患病乘坐便轿前往。免去他的节度使之职。八年六月,去世,享年七十八岁。丧事由官府供给费用。

《新五代史》 卷二十五 唐臣传第十三(3)

○王建及

王建及,许州人也。少事李罕之,从罕之奔晋,为匡卫指挥使。梁、晋战柏乡,相距鄗邑野河上,镇、定兵扼河桥,梁兵急击之。庄宗登高台望见镇、定兵将败,顾建及曰:“桥为梁夺,则吾军危矣,奈何?”建及选二百人驰击梁兵,梁兵败,解去。从战莘县、故元城,皆先登陷阵,以功累拜辽州刺史,将银枪效节军。

晋攻杨刘,建及躬自负葭苇堙堑,先登拔之。从战胡柳,晋兵已败,与梁争土山,梁兵先至,登山而阵。庄宗至山下望梁阵坚而整,呼其军曰:“今日之战,得山者胜。”因驰骑犯之,建及以银枪军继进,梁兵下走,阵山西,晋兵遂得土山。诸将皆言:“溃兵未集,日暮不可战。”阎宝曰:“彼阵山上,吾在其下,尚能击之,况以高而击下,不可失也。”建及以为然,因白庄宗曰:“请登高望臣破敌!”即呼众曰:“今日所失辎重皆在山西,盍往取之!”即驰犯梁阵,梁兵大败。晋遂军德胜,为南北城于河上。梁将贺瑰攻其南城,以竹笮维战舰于河,晋兵不得渡,南城危甚。庄宗积金帛于军门,募能破梁战舰者,至于吐火禁咒莫不皆有。建及重铠执槊呼曰:“梁、晋一水间尔,何必巧为!吾今破之矣。”即以大瓮积薪,自上流纵火焚梁战舰,建及以二舟载甲士随之,斧其竹笮,梁兵皆走。晋军乃得渡。救南城,瑰围解去。

自庄宗得魏博,建及将银枪效节军。建及为将,喜以家赀散士卒。庄宗遣宦官韦令图监其军,令图言:“建及得士心,惧有异志,不可令典牙兵。”即以为代州刺史。建及怏怏而卒,年五十七。

○元行钦

元行钦,幽州人也。为刘守光裨将,守光篡其父仁恭,使行钦以兵攻仁恭于大安山而囚之,又使行钦害诸兄弟。其后晋攻幽州,守光使行钦募兵云、朔间。是时明宗掠地山北,与行钦相拒广边军,凡八战,明宗七射中行钦,行钦拔矢而战,亦射明宗中股。行钦屡败,乃降。明宗抚其背而饮以酒曰:“壮士也!”因养以为子。常从明宗战,数立功。庄宗已下魏,益选骁将自卫,闻行钦骁勇,取之为散员都部署,赐姓名曰李绍荣。

庄宗好战而轻敌,与梁军战潘张,军败而溃,庄宗得三四骑驰去,梁兵数百追及,攒槊围之。行钦望其旗而识之,驰一骑,夺剑断其二矛,斩首一级,梁兵解去。庄宗还营,持行钦泣曰:“富贵与卿共之!”由是宠绝诸将。拜忻州刺史,迁武宁军节度使。庄宗宴群臣于内殿,酒酣乐作,道平生战阵事以为笑乐,而怪行钦不在,因左右顾视曰:“绍荣安在?”所司奏曰:“奉敕宴使相,绍荣散官,不得与也。”庄宗罢会不乐。明日,即拜行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自此不召群臣入内殿,但宴武臣而已。

赵在礼反于魏,庄宗方选大将击之,刘皇后曰:“此小事,可趣绍荣指挥。”乃以为邺都行营招抚使,将二千人讨之。行钦攻邺南门,以诏书招在礼。在礼送羊酒犒军,登城谓行钦曰:“将士经年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上贻圣忧,追悔何及?若公善为之辞,尚能改过自新。”行钦曰:“天子以汝等有社稷之功,小过必当赦宥。”在礼再拜,以诏书示诸军。皇甫晖从旁夺诏书坏之,军士大噪。行钦具以闻,庄宗大怒,敕行钦:“破城之日,无遗种!”乃益召诸镇兵,皆属行钦。行钦屯澶州,分诸镇兵为五道,毁民车轮、门扉、屋椽为筏,渡长庆河攻冠氏门,不克。

是时,邢、洺诸州,相继皆叛,而行钦攻邺无功,庄宗欲自将以往,群臣皆谏止,乃遣明宗讨之。明宗至魏,军城西,行钦军城南。而明宗军变,入于魏,与在礼合。行钦闻之,退屯卫州,以明宗反闻。庄宗遣金枪指挥使李从璟驰诏明宗计事。从璟,明宗子也。行至卫州,而明宗已反,行钦乃系从璟,将杀之,从璟请还京师,乃许之。明宗自魏县引兵南,行钦率兵趋还京师。从庄宗幸汴州,行至荥泽,闻明宗已渡黎阳,庄宗复遣从璟通问于明宗,行钦以为不可,因击杀从璟。

明宗入汴州,庄宗至万胜镇,不得进,与行钦登道旁冢,置酒,相顾泣下。有野人献雉,问其冢名,野人曰:“愁台也。”庄宗益不悦,因罢酒去。西至石桥,置酒野次,庄宗谓行钦曰:“卿等从我久,富贵急难无不同也。今兹危蹙,而默默无言,坐视成败。我至荥泽,欲单骑渡河,自求总管,卿等各陈利害。今日俾我至此,卿等何如?”行钦泣而对曰:“臣本小人,蒙陛下抚养,位至将相。危难之时,不能报国,虽死无以塞责。”因与诸将百余人,皆解髻断发,置之于地,誓以死报,君臣相持恸哭。

庄宗还洛阳,数日,复幸汜水。郭从谦反,庄宗崩,行钦出奔。行至平陆,为野人所执,送虢州,刺史石潭折其两足,载以槛车,送京师。明宗见之,骂曰:“我儿何负于尔!”行钦瞋目直视曰:“先皇帝何负于尔!”乃斩于洛阳市,市人皆为之流涕。

呜呼!死之所以可贵者,以其义不苟生尔。故曰:主在与在,主亡与亡者,社稷之臣也。方明宗之兵变于魏,诸将未知去就,而行钦独以反闻,又杀其子从璟,至于断发自誓,其诚节有足嘉矣。及庄宗之崩,不能自决,而反逃死以求生,终于被执而见杀。其言虽不屈,而死非其志也,乌足贵哉!

○安金全

安金全,代北人也。为人骁果,工骑射,号能擒生踏伏。事晋为骑将,数从庄宗用兵有功,官至刺史,以疾居于太原。庄宗已下魏博,与梁相距河上。梁将王檀袭太原,晋兵皆从庄宗于河上,太原无备,监军张承业大恐,率诸司工匠登城捍御,而外攻甚急。金全强起谓承业曰:“太原,晋之根本也。一旦不守,则大事去矣!老夫诚惫矣,然尚能为公破贼。”承业喜,授以甲兵。金全被甲跨马,召率子弟及故将吏得百余人,夜出北门,击檀于羊马城中,檀军惊溃,而晋救兵稍至。然庄宗不以金全为能,终其世不录其功。金全与明宗有旧,明宗即位,拜金全振武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镇二年,召还京师,以疾卒。

○袁建丰

袁建丰,不知其世家也。晋王讨黄巢至华阴,阑得之,时方九岁,爱其俊爽,收养之。长习骑射,为铁林都虞候,从击王行瑜、李匡威,以功迁突阵指挥使。从庄宗破夹城,战柏乡,迁左厢马军指挥使。明宗为衙内指挥使,建丰为副使,从庄宗入魏,取卫、磁、洺三州,拜洺州刺史。击梁将王千,斩首千余级,获其将校七十余人。迁相州刺史。从战胡柳,指挥使孟谦据相州叛,建丰还讨平之。徙隰州刺史,病风废。明宗即位,以旧恩召还京师,亲幸其第,抚慰甚厚,加检校太尉,遥领镇南军节度使,俾食其俸以卒,赠太尉。

○西方邺

西方邺,定州满城人也。父再遇,为汴州军校,邺居军中,以勇力闻。年二十,南渡河游梁,不见用,复归庄宗于河上,庄宗以为孝义指挥使,数从征伐有功,同光中为曹州刺史,以州兵屯汴州。明宗自魏反,兵南渡河,而庄宗东幸汴州,汴州节度使孔循怀二志,使北门迎明宗,西门迎庄宗,所以供帐委积如一,曰:“先至者入之。”邺因责循曰:“主上破梁而得公,有不杀之恩,奈何欲纳总管而负国!”循不答。邺度循不可争,而石敬瑭妻,明宗女也,时方在汴,邺欲杀之,以坚人心。循知其谋,取藏其家,邺无如之何。而明宗已及汴,乃将五百骑西迎庄宗于汜水,呜咽泣下,庄宗亦为之嘘唏,乃使以兵为先锋。庆宗至汴西,不得入,还洛阳,遇弑。明宗入洛,邺请死于马前,明宗嘉叹久之。明年,荆南高季兴叛,明宗遣襄州节度使刘训等招讨,而以东川董璋为西南面招讨使,乃拜邺夔州刺史,副璋以兵出三峡。已而训等无功见黜,诸将皆罢,璋亦尝出兵,惟邺独取三州,乃以夔州为宁江军,拜邺节度使。已而又取归州,数败季兴之兵。邺武人,所为多不中法度,判官谭善达数以谏。邺怒,遣人告善达受人金,下狱。善达素刚,辞益不逊,遂死于狱中。邺病,见善达为祟,卒于镇。

伶官传序(历史同人)

初见他时,软锦在身,紫冠墨发,眉清目秀,温润儒雅,却持佩剑抱拳,俯首道:“臣,郭从谦,乃睦王李存义之养子,特来从戎。”

他端坐于马上,居高临下,漠然开口:“抬起头来。”

他仰首。眸如流光,面若桃花。他微怔,瞳孔收紧。

“你且随朕回京。”

同光元年,李存勖登基,国号为唐,帝号庄宗。同年腊月,庄宗灭后梁,统一北方,大胜凯旋,路途招募将士,以壮驻军。

“你可都会些什么。”

“回皇上,微臣涉猎极浅,唯剑术、诗词戏曲是尔。”

“哦?”目光从龙案转至眼前之人,“你会戏曲?”

“臣原乃伶人。”

“你可知朕偏好看戏?”

“略有耳闻。皇上此番征战,必已忧劳万千,臣三生有幸,可献上一戏。”

“如此也好。”

皓月当空,觥筹交错。

戏台上,他化作净角,素色衣衫,唇红齿白,耳间胶发乌黑,眼波流转。玄靴轻迈,千转百折。水袖重叠,歌喉清冽。梨花纷纷扬扬。

他静坐于酒席间,长指抚过玉杯杯沿,目光深邃,紧随着台上那人,从未离开。

同光二年,刘氏为后。李存勖却未曾踏入过寝宫半步,只命郭从谦为御用伶官,日日为他唱戏。郭从谦伫立于大堂宝殿中央,低眉道:“皇上,恕臣推辞。”

他微眯起眼:“为何?”

“臣此番从戎,是为近卫军,却本不是以一个戏子的身份入宫的。”

“无妨,”他笑,“封你为总指挥便是。”

此等军职说给便给么。郭从谦抬眸,对上他的目光,却看到一汪深潭,望不穿他的眼底。

他敛眸作揖。“谢主隆恩。”

同光三年,郭崇韬上谏。“皇上,臣以为,与皇上共取天下之人,皆英豪忠勇之士,而非戏子。今天下始定,封赏未及于一人,而以伶人为官,恐乱天下,万万不可。”

“无需多言。”李存勖于朝堂之上拂袖而去。

“皇上三思!”郭崇韬恨恨地望着他远去的背影。

他却未回应。

郭崇韬忽而冷笑。

“世言郭从谦姿色袭人,难不成,是皇上龙阳之意在作祟?!”

李存勖倏地转身。

大堂之上,文武百官,皆低眉顺目,无一人敢抬眸。空气犹如冻结。

“来人。”

“在!”御林军近身俯首。

他看着郭崇韬,眯起眸子,目光凛冽如冰。

良久,他毫无波澜地开口:“将郭崇韬,满门抄斩。”

梅子黄时,华灯初上。

戏台上那人步履翩翩。戏台下那人兀自坐于桌前,持烈酒玉杯,一饮而尽,复斟,隐隐有些醉态,目光从未离开过那人。

一戏终了。郭从谦缓步走下台,行至桌前,斟酒自饮。李存勖看着他,他侧脸美好得不真实,犹如女子。

“这酒,皇上还是少喝为妙。”

“为何。”

此为郭从谦最爱之酒,由宫外带入,揭时溢花香,饮时却烈如明火,只叫人心口发烫。

“此酒虽烈,仅为阴柔之人饮得,皇上刚烈至斯,若是图一醉,则稚兔不分。”

“朕,早就已分不清了。”

郭从谦闻言,置杯,望向李存勖。他目光如炬,紧盯着他,眼角带笑。沉默良久,忽转身踉跄而去。

同光四年。李嗣源叛变,李存勖率军出征。铠甲披身,汗血宝马,浩瀚大军,誓死护国。刀光剑影,血溅马足,却是转眼,皆命丧刀下。

兵败返京。

这一年,京城洛阳正值晚春,牡丹开得比往年盛。途径牡丹盛开之地,李存勖望着繁花,倏然想起某个人。他轻笑,折一枝牡丹,置于衣袖中。

然而返至宫中,却早已换了一番景象。

郭从谦手持长剑,身后数万近卫军皆全副武装,蓄势待发。李存勖于人海中望见他,眸光冷似冰刃。

他怎可待他至此?

视线里一片混乱,忘了挣扎,忘了抵抗。世界里只余他一人。日光倾城,如他台上明媚笑靥,却与眼前异如两人。他分不清,何真何假。等待,恍若隔世。刀剑铿锵,血流成河。

呲。李存勖胸口中箭。他闷哼一声。

当下除了他,已是全军覆没。

李存勖踉跄而行,朝郭从谦走去,跌跌撞撞,如那日醉酒。郭从谦立在原地,看着他,眼无波澜。

“郭从谦……朕待你不薄……”他神情似刀割般痛。

呲。又是一箭。

“你要军职……我给便是……”痴痴望向那人,惨淡地笑。

又是一箭。

“但为何……你如此待我……”气喘心凉,额上冷汗涔涔。

又是一箭。

“你……好狠的心。”

未行至郭从谦面前,他早已支撑不住自己,重重跪下,血染盔甲。牡丹自衣袖滑落,于血泊中,妖娆至斯。

眼前之人,眸如流光,面若桃花。似是未变。良久,他开口。

“你亡我后梁,我灭你天下。”

他终于瘫倒在地。眼眸无光。

他握剑的手倏地一紧。

同光末年,唐庄宗身死国灭。同年李嗣源登基,国号为唐,年号天成。

天成二年,皇族国宴。觥筹交错,犹如当年。李嗣源明黄龙袍,斟酒举杯,笑对郭从谦道:“此番大胜,少不了郭伶官之功啊!”

郭从谦举杯淡道:“哪里。皇上言过。”

仰首,月色如水。

“微臣先行告退。”

行至宫外,郭从谦停住,以杯中烈酒掷地。

“今日是你忌日,从谦仅以此酒问安。”此酒是他最爱之酒。

言罢,他想起那朵牡丹。血色妖娆,黄沙满天。他苦笑。

这下,似乎连他自己也分不清了。

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是也。其小字亚子,当时人或谓之亚次。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曰李天下。至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

                          ——《新五代史·伶官传》

郭门高者。。。。的翻译

郭门高,名叫从谦,门高是他的艺名。虽然他是以艺人受到重用,但他曾立有军功,因此任命他为从马直指挥使。从马直是亲军.郭从谦因为姓郭,于是拜郭崇韬为叔父,而皇帝的弟弟李存义又把郭从谦当作养子。郭崇韬死,李存义被囚禁,郭从谦在军中摆下酒,愤愤然流泪,说这两个人冤枉。这时,从马直军士王温在宫中值夜守卫,晚上策谋作乱,事情败露被杀。唐庄宗对郭从谦开玩笑说郭从谦:“郭从谦你的同党李存义,郭崇韬辜负了郭从谦我,你又唆使王温反叛,还想做什么呢?”郭从谦恐惧,退下后煽动他的士兵说:“全部用掉你们的家财,吃肉喝酒,不要为以后做打算。”士兵们问他什么原因,郭从谦于是说:“皇上因为王温的缘故,等待攻破邺都,全部活埋你们。”士兵们相信了,都愿作乱。

李嗣源的军队反叛,向京师进军,唐庄宗到万胜,不能入城而返回,士兵逃散,还剩下两万多人。过了几天,唐庄宗又东奔汜水,打算把守关口来抵抗。四月丁亥初一,在中兴殿接受群臣朝见,宰相面对三刻之久。随行护驾的黄甲马军在宣仁门,步兵在五凤门摆开战阵来等候。唐庄宗到内殿进食,郭从谦从军营出来,露出刀,搭满箭,迅速进攻兴教门,和黄甲军互相对射。唐庄宗听说兵变,带领各王卫士把乱兵赶出宫门,乱兵放火烧毁城门,攀着城墙攻入,唐庄宗杀死数十上百人。乱军从楼上向皇帝射箭,皇帝受了重伤,倒在绛宵殿廊下,从皇后到各王左右的人都逃跑了。到午时,皇帝驾崩,五坊乐人善友,收聚乐器焚烧尸体。李嗣源进入洛阳,得到唐庄宗的骨殖,安葬在新安的雍陵。任郭从谦为景州刺史,不久杀了他。

传说:“你从这里开始,必定在这里结束。”唐庄宗喜好乐官,而被乐官郭门高杀掉,用乐器焚尸。能不相信吗!能不引以为戒吗!

关于郭从谦和郭从谦李存勖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