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楚平王,以及楚平王与伍子胥的故事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鞭尸",就是鞭打人的尸体。
乍一听,真是令人惊骇啊!这得是多么大的冤仇,能恨到人都死了还要把人家尸体挖出来鞭打呢?大半夜的一个人写这种文字,若不是一名坚定的无神论者,还真有可能头皮发麻。
父娶子媳,唐玄宗只是后来者
每年五一之前,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的华清宫,就会组织上演大型歌舞剧《长恨歌》来演绎唐明皇李隆基和杨贵妃之间凄美的爱情悲剧。这大概也是国人最为津津乐道的父娶子媳的历史故事。但其实,在这方面,唐明皇李隆基也只是位后来者的角色。
故事还是要从被鞭尸的楚平王本人讲起。原来,楚平王为了联合西边的秦国来制衡北边的晋国,在太子建十五岁时,曾经准备为他迎娶秦景公的长女孟赢(按照春秋时期对女性的称呼,"孟赢"的意思是指嬴家长女,并非特指楚平王我们熟悉的《芈月传》中的大公主孟赢),来个"秦楚联姻"。
这本是件好事,却毁在了迎亲的人选上。当时,楚平王派他的宠臣、太子太傅费无忌去秦国迎接新娘。费无忌到达秦国后,发现孟赢长得那叫一个美,回头就向楚平王极力渲染,劝说楚平王自己娶孟赢。
楚平王本来就好美色,被费无忌一顿撺掇,没有不答应的,只是毕竟抢儿子的媳妇做贼心虚,于是随便找了一名齐国女子冒充孟赢嫁给儿子,自己则迎娶孟赢做第一夫人。费无忌从此也从服侍太子改为服侍楚平王,靠着一张油嘴和一肚子诡计,把楚平王哄得颠三倒四。
楚平王娶秦国公主,伍子胥为什么得死?
世上毕竟没有不透风的墙。一年后,真正的孟赢生下儿子熊轸,太子建当然也把整件事情知道的差不多了。本来是媳妇的人,突然成了自己的继母,太子心里再憋屈,也只能打碎牙齿往肚里吞。
费无忌却担心将来太子继位后会对自己不利,于是各种离间父子关系。公元前523年,本来就有些心虚的楚平王听信费无忌挑唆,也为了少些面对太子,就把太子放逐到城父(今安徽亳州谯城区一带)去戍边。
费无忌依然不满足。太子被放逐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522年,费无忌诬告太子建与他的老师伍奢密谋谋反,而且以齐、晋为外援。令人悲愤的是,楚平王居然相信了!于是先把伍奢召来询问,伍奢质问楚平王,您怎么连自己的儿子都不相信,居然相信一个小人呢?
这个时候的楚平王,已经丧失基本的辨别能力了,伍奢也没能骂醒他。他派人去城父杀太子,太子得到消息,提前一步逃到宋国了。楚平王本想杀了伍奢了事,偏偏费无忌又在旁边添油加醋地说,伍奢有两个相当能干的儿子,如果不杀掉他们,将来一定会成为楚国的祸患。
费无忌同时给楚平王献策,可以以他们的父亲为诱饵,把两个儿子骗来,然后一起处死。使者先对伍奢说:"如果楚平王你把两个儿子招来,就可以免你一死,否则你就真的活不成了。"伍奢回答:"我的大儿子伍尚宅心仁厚,他听说我有活命的机会,一定会来;但二子伍员个性强烈,未必会上你们的当。"伍员,就是伍子胥。
楚平王又派使者对伍奢的两个儿子,也就是伍子胥和他的哥哥说:"你们父亲的性命现在你们身上了。你们若跟我走,还可以饶得你们父亲一命,否则他就立刻被处死了。"兄弟俩当然知道使者的诡计,略经商量后决定,哥哥陪父亲就死,弟弟出逃寻找机会报仇。
果然,哥哥伍尚一到都城,就被楚平王把他和父亲伍奢一起杀害了。伍子胥则几经辗转,历尽艰辛逃到吴国,先帮助公子光,也就是吴王阖闾顺利推翻吴王僚,又辅佐他成为了"春秋五霸"中的最后一位霸主。
报仇雪恨还是倒行逆施?
公元前516年,楚平王病逝,他与孟赢生的儿子熊轸继位,史称"楚昭王"。公元前506年,伍子胥等率吴军攻破楚国都城郢都,楚昭王出逃。伍子胥没有找到楚昭王,愤而掘开楚平王的墓,将他的尸体鞭打了三百余下才作罢,算是报了杀父杀兄之仇。
伍子胥的这一行为,历来都颇受争议。支持他的人,同情他的遭遇,认为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当年楚平王那样迫害他无辜的家人和至亲,他只有找到债主,亲自报了仇,才算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个真正的男儿,也才能彻底放下多年来心中难以发泄的仇恨。
反对他的人,比如他曾经的好友申包胥则认为,人即便能战胜天,天也同样能毁灭人。伍子胥曾经是楚平王的臣子,亲自侍奉他,如今却做出侮辱尸体这种事,简直是倒行逆施到了极点。
后来,也正是申包胥,为了哀求秦国出兵搭救即将被伍子胥和吴国赶尽杀绝的楚国,在秦国的大殿上哀号了七天七夜,最终感动了原本不打算出手相助的秦哀公,这才使楚国死而复生。
大仇已报,还把吴王阖闾一路推上了霸主的位置,本该善终的伍子胥,却亲自把自己逼上了绝路,这波操作是怎么回事?敬请关注下文。
被伍子胥鞭尸的楚平王楚平王,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
公元前506年,伍子胥辅助吴王阖闾发兵大举伐楚,攻占楚国的都城,伍子胥特意发掘楚平王之墓,鞭尸三百下。那么,这名被伍子胥鞭尸的楚平王,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
楚平王弃疾是楚共王儿子,楚共王有五个儿子,各是:皇太子招,少爷围、少爷比、少爷皙、少爷弃疾。楚共王去世,皇太子招继位,要为楚康王;楚康王当政十五年去世,楚平王他的儿子员继位,要为郏敖。郏敖让自己的堂叔少爷围做令尹,负责人国防。公元前541年,少爷围掐死郏敖,自立为王,要为楚灵王。
楚灵王当政十二年,又被自己的小弟少爷比赶下台,死在深山中里,但噩耗一时并没有传出。少爷弃疾遵从手底下出谋划策,假称楚灵王杀回楚都,吓的少爷比自尽,弃疾因此走上帝位,要为楚平王。楚平王继位之时,以便夯实自身的地位,还可以“施惠老百姓”,客观性上对普通百姓有好处,但仅仅过了一年,楚平王的劣根就表露无遗了。
1、横刀夺爱的父亲
公元前527年,即楚平王继位的第二年,楚平王派太子少傅费无忌去秦国给太子建娶媳妇。费无忌与太子太傅伍奢不和,不可太子建信赖,此时见这名秦国女人长得漂亮,便动了歪脑筋。为了讨好楚平王,费无忌劝楚平王自身娶秦女,为皇太子另娶一位女人。美貌眼前,楚平王竟不管不顾做为人父的身份,采取了费无忌的建议,自身娶秦女,及与秦女生下了一个儿子,此即后来楚昭王熊珍。
2、滥杀无辜的君王
恶魔的大门一旦开启,就再也守不住了。费无忌把原本归属于太子建的秦女送给楚平王,又担心未来太子建继位,自身民族大义不保,于是便不断在楚平王面前诋毁、污蔑太子建。而楚平王竟然也较浅察,把太子太傅伍奢监禁下去,后来又轻信费无忌得话,杀了伍奢以及长子伍尚。伍子胥是伍奢的二儿子,他之所以逃往吴国,后来又发掘楚平王之墓,鞭尸三百,就是因为楚平王滥杀无辜。
楚平王对自己的儿子横刀夺爱,残害无辜的伍奢、伍尚,够坏吗?的确够坏,但还并不是最坏。楚平王所做的更坏的事是,放任贪腐,及其卖国求荣。
3、放任贪腐
当时,楚平王能够成功假称楚灵王杀回楚都,吓坏少爷比,蔓成然(字君旗)有一定的贡献,因此楚平王继位后,就任职蔓成然脉运行伊。
但蔓成然妄自尊大,与富商养氏串通,得寸进尺,不知道控制。楚平王感觉,蔓成然的行为对他是一个潜在的威协,有利于继位的第一年(公元前529年)杀蔓成然,灭养氏。过后,楚平王又封蔓成然的儿子斗率是郧公,以表没忘记斗氏荣誉,既抚慰元老级,又揽收人的内心。
事实上,楚平王杀蔓成然、灭养氏,真正的目的只是为了夯实自己的执政,毫无惩处贪腐之意。通过这件事,楚国的皇室统统搞清楚了一个道理:贪腐可以,只要不得罪楚平王就万事大吉。
因而,汉朝陆贾在《新语·无为》上说:“楚平王奢华纵恣,不可以制下,检民以礼,增驾百马而行,欲令世人饶资本利,明不可及,於是楚国逾奢,朝臣无别。”意即楚平王当政期内,楚国朝臣左右贪腐不知所以,比楚灵王阶段更甚。
4、卖国求荣
在楚庄王阶段,楚国一度十分富强,变成天底下主宰。楚庄王去世后,楚国内战持续,综合国力有一定的消弱,但楚共王、楚康王、楚灵王几位君王大致还能维持强国影响力。楚灵王阶段,楚国依次消灭蔡国、陈国,乃至还有横扫天下的迹象。
但是,到楚平王继位后,为了讨好天底下诸侯国以夯实自身的地位,楚平王居然容许楚灵王阶段千辛万苦打下来的陈国和蔡国复国,让两国之间原先君主的后代继位。
这还不算。为了断好郑国,楚平王还准备将楚国以前侵吞的犨、栎两个地方退还给郑国。犨地近汝水,栎地近颍水,两县是楚国北方的名镇,如果就那样退还给郑国,对楚国显而易见十分不好。之后还行被派去郑国的特使枝如子躬“擅作主张”,楚国才没有把两个地方退还给郑国。
总而言之,在楚平王执政阶段,楚国国力江河日下,不仅失去晋楚争雄的强大整体实力,反倒还需要有意取悦弱国,乃至屡次被弱国侵害。这种君王,被伍子胥鞭尸,真的是咎由自取!
伍子胥春秋时期楚国人,著名的军事家、谋略家。父亲伍奢是楚国太子的老师,也是官宦之家,然而就这样的家庭也有悲剧。
楚平王因听信谗言,杀了父亲和哥哥。伍子胥本就是耿直的人,听闻消息后,就立马逃往吴国,并暗暗立誓此仇必报。而伍子胥一夜白头的故事就发生在他逃往的路上。
到了吴国,他利用各种机会,成了吴国大夫,并成功劝说吴王阖闾攻打楚国,经过多次战争,伍子胥所部一直打到了楚国的都城郢都。因楚平王已死,伍子胥一怒之下,掘开楚平王坟墓,并鞭尸300,报了父兄之仇。
然而伍子胥鞭尸楚平王是真的吗?我想它的真实性是有待商榷的。
一、史书记载
《吕氏春秋》和《史记》中都有关于此事的记载。
在《吕氏春秋》中是这样说的:“伍子胥“亲射入宫,鞭荆平之坟三百。”这里明确说明了伍子胥是鞭打楚平王坟墓300下,并非是鞭尸。
《史记》中记载“及吴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司马迁在书中明确说明了伍子胥是鞭尸。
《吕氏春秋》成书早于《史记》一百多年,离伍子胥所处的时代更近,因而《吕氏春秋》更有可能反映真实的情况。
况且在《左传》、《国语》中均未记载伍子胥鞭尸的事情。在《左传》中,吴国打入楚国都城也仅仅寥寥数笔的记载了这次战争:“庚辰,吴入郢,以班处宫。子山处令尹之宫,夫王欲攻之,惧而去之,夫王入之。”并未提及伍子胥鞭尸之事。
二、礼数所不容
伍子胥所处的春秋时期,仍以周天子为尊。周礼在当时是社会道德的准则,其提倡的仁爱正是当时的主流思想。而掘墓挖尸再鞭尸,明显是冒天下之大无韪的。
在周礼的制约下,平头小民方能遵守礼制,何况堂堂一吴国大夫?
三、诸子百家也从未提起此事
我们都知道,春秋时期出现了当时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家族流派之间争芳斗艳的局面。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
各个学派又以孔孟的儒家最为典型。
伍子胥生于孔子之后,咱们不说。到了战国时期,出现了又一位大儒孟子。孟子不仅继承了儒家的衣钵,而且兼具批判精神,他的笔下,凡是不好的,都会被批的体无完肤。
在孟子七篇中,有一文《孟子·离娄下》,文章中提到“子产在治理郑国的时候,用自己乘坐的车帮助百姓渡河。”本来应该称赞的事情,结果让孟子批判的什么也不是。孟子认为:“有这样的功夫还不如在河上修一座桥呢?这样一个个的度人,不就是显摆吗?”
这样言辞犀利的批判一个已经死去的人,也就只有孟子了。回过头来想一下,伍子胥若是真的鞭尸,孟子这个“大喷子”岂能放过他?
况且诸子百家没有一个提起伍子胥鞭尸的事情。
楚平王(公元前516年)楚平王,芈姓楚平王,熊氏楚平王,名弃疾楚平王,继位后改名居,蔡公,是楚共王幼子,楚灵王之弟,春秋时期楚国国君。
大致的原因就是楚平王见色起意,导致奸佞被重用,然后奸佞陷害太子,太子因此死亡,这就是谋害亲子的过程。并且太子的太傅也因此被杀,太傅的小儿子有幸逃出,后来就领兵回来报复,因而楚平王死后被人掘墓鞭尸。
楚平王在他的太子长成之后就计划给太子选一个老婆,寻寻觅觅之后找到了秦国的孟嬴,孟嬴非常的漂亮。楚平王见到以后就动了歪念,将孟嬴纳为了自己的老婆,随便调包了一个女人嫁给了太子,而孟嬴的哥哥就属于那种奸佞之人,因为后宫有了孟嬴,前朝又有孟嬴的哥哥,所以很快楚平王就被奸臣蒙蔽。
有奸臣向楚平王进言说,太子因为娶到了假的孟嬴,对楚平王心生不满,正要举兵谋反呢!楚平王就相信了,一面控制了太子,一面将太子的老师扣押到身边,但是楚平王想要一举拿下太子那边所有的人,又派人去找太子老师的两个儿子,其中老师的小儿子跑了,这个小儿子就是伍子胥,伍子胥的哥哥被带回楚国王宫以后,就和他父亲一起被杀了,伍子胥为了报仇就投靠了吴国。
在楚平王死后,楚国多年任用奸佞的弊端逐渐暴露,而吴国正是国力强盛的时候,吴王就和伍子胥一起攻打了楚国,很快楚国的国都就被占领了,楚平王和孟嬴的儿子楚昭王只能被迫流亡,而伍子胥为了报仇便掘了楚平王的坟墓。
关于楚平王和楚平王与伍子胥的故事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