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聊到了体和殿,以及体和殿款瓷器真品相关的内容,在此希望可以让网友有所了解,最后记得收藏本站。
宫女住在内务府,或者住在自己的主子的宫殿里,具体在那里要看宫女的级别。
后宫的宫殿主要有翊坤宫,储秀宫,延禧宫,景阳宫,毓庆宫。
扩展资料:
宫女:
宫女,又通称宫人,按其职责和地位大致可分成两类:一类是在宫中管理君主日常生活事务的人,其地位较高授予官职者被称为女官。
一类是在宫中服劳役而被役使的侍婢、织婢等。宫女,泛指被选入宫中供帝王声色享用的女子。大致上由三部分人组成:一是礼法允许,历代沿制的嫔妃类。
宫殿介绍:
1、储秀宫,内廷西六宫之一,明清时为妃嫔所居。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光绪十年(1884年)为庆祝慈禧五十寿辰,耗费白银63万两进行大规模整修,现存建筑为光绪十年重修后的形制。
储秀宫原为二进院,清晚期拆除了储秀门及围墙,并将翊坤宫后殿改为穿堂殿,称体和殿,连通储秀宫与翊坤宫,形成相通的四进院落。
2、翊坤宫,内廷西六宫之一,明清时为妃嫔居所。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原为二进院,清晚期将翊坤宫后殿改成穿堂殿曰体和殿,东西耳房各改一间为通道,使翊坤宫与储秀宫相连,形成四进院的格局。
正殿面阔5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前后出廊。檐下施斗拱,梁枋饰以苏式彩画。殿前设“光明盛昌”屏门,台基下陈设铜凤、铜鹤、铜炉各一对。东西有配殿曰延洪殿、元和殿,均为3间黄琉璃瓦硬山顶建筑。
内务府:
内务府,清代官署名,掌宫廷事务。长官称总管大臣,无定员,由满族王公或满族大臣兼充,秩从二品,乾隆时改正二品。
会稽司掌本府出纳;掌仪司掌本府祭祀及太监品级;都虞司掌武职铨选;慎刑司掌本府刑名;营造司掌本府缮修;庆丰司掌牛羊牺牡;钱粮衙门掌皇庄租赋;内管领处掌应中宫差务;官房租库掌收房。
养心殿造办事处掌制造器作;中正殿各司员掌喇嘛唪经;武英殿修书处掌监刊书籍;雍和、宁寿二宫司员掌陈设汜埽及考查宫监勤惰;御书处掌镌摹御书;御茶膳房掌供饮食;御药房掌药物;牺牲所掌牧养黝牛;总理工程处掌行营工作。
又府外所属上驷院掌宫廷所用马匹,武备院掌宫廷所用兵器、鞍辔、甲胄、被具等,奉宸苑掌有关园囿事务。
内务府自成系统,与外廷职官无涉,所属机构达五十处以上,职官三千余人,上三旗包衣之政及宫禁事务,全由其主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宫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京故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内务府
六宫分东、西,是后妃们居住休息的地方。具体指的是:
东六宫指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景阳宫、永和宫、延禧宫,西六宫指永寿宫、翊坤宫、储秀宫、咸福宫、长春宫、启祥宫(太极殿)。而东、西六宫(有时又被称做东西十二宫),又像两腋般夹挟著中央的后三宫,因而与古代所谓的掖廷相对应。
1、景仁宫是明清宫殿建筑,属于内廷东六宫之一。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曰长安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景仁宫。清代沿用明朝旧称,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道光十五年(1835年)、光绪十六年(1890年)先后修缮。
2、承乾宫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属于内廷东六宫之一。初曰永宁宫,崇祯五年(1632年)八月更名为承乾宫。清沿明旧称。顺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道光十二年(1832年)略有修葺。
3、钟粹宫,北京故宫内廷东路建筑,东六宫之一;位于景阳宫之西,承乾宫之北。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曰咸阳宫,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钟粹宫,隆庆五年(1571年)改钟粹宫前殿曰兴龙殿,后殿曰圣哲殿,为皇太子居处,后复称钟粹宫。
4、景阳宫是始建于明代的中国宫殿建筑。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为内廷东六宫之一,位于紫禁城钟粹宫之东、永和宫之北,是东西六宫中最冷清的院落。
5、永和宫是始建于明代的中国宫殿建筑,属于内廷东六宫之一,位于承乾宫之东、景阳宫之南。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名永安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今名。
扩展资料:
东六宫位于故宫中轴线东侧的东一长街,是一组由6个相同形式的院落组成的建筑。现在东六宫大都改为古代艺术品陈列馆,其中有明清工艺美术馆、陶瓷馆、青铜器馆、钟表馆、绘画馆、珍宝馆。以参观珍宝馆和钟表馆的人数最多。钟表馆设在奉先殿,珍宝馆设在东北角的乐寿堂。
景仁宫,内廷东六宫之一。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曰长安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景仁宫。清代沿用明朝旧称,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道光十五年(1835年)、光绪十六年(1890年)先后修缮。
西六宫:这六座宫殿,因整齐有致的坐落于紫禁城的子午线西侧,因而被统一称作西六宫,西六宫因为是慈禧太后在主政时所居住的宫区,因此为了配合她个人的需要,西六宫区在体制上,并未和与之相对应的东六宫般的完整,相反的,西六宫区依慈禧太后之命在清末多有改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东西六宫
殿:
太和殿 中和殿 保和殿 交泰殿
钦安殿 奉先殿 养心殿 皇极殿
太极殿 养性殿 英华殿 宝华殿
体元殿 体和殿 武英殿 南薰殿
文华殿 传心殿
宫:
乾清宫 坤宁宫 宁寿宫 斋 宫
长春宫 翊坤宫 景仁宫 承乾宫
永和宫 钟粹宫 景阳宫 寿安宫
寿康宫 建福宫 慈宁宫 咸福宫
重华宫 储秀宫 永寿宫 毓庆宫
延禧宫 景福宫 咸安宫
花园:
御花园 建福宫花园 宁寿宫花园 慈宁宫花园
门:
午门 神武门 太和门 宁寿门
慈宁门 隆宗门 乾清门 景运门
西华门 东华门 皇极门 锡庆门
轩、堂、斋:
绛雪轩 颐和轩 古华轩 玉粹轩
三友轩 乐寿堂 摛藻堂 遂初堂
浴德堂 内阁大堂 大佛堂 养性斋
位育斋 倦勤斋 抑 斋 漱芳斋
含清斋
楼、阁、亭:
角 楼 阅是楼 云光楼 萃赏楼
延趣楼 梵宗楼 慈荫楼 吉云楼
宝相楼 佛日楼 梵华楼 弘义阁
体仁阁 文渊阁 畅音阁 延晖阁
符望阁 雨花阁 景祺阁
万春亭和千秋亭 浮碧亭和澄瑞亭
禊赏亭 矩 亭 撷芳亭 耸秀亭
碧螺亭 西井亭 东井亭 御景亭
玉翠亭、凝香亭 浮碧亭 澄瑞亭
临溪亭 箭 亭
1、永和宫
永和宫是始建于明代的中国宫殿建筑,属于内廷东六宫之一,位于承乾宫之东、景阳宫之南。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名永安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今名。
清沿明旧,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修,乾隆三十年(1765年)亦有修缮,光绪十六年(1890年)重修。
明代为妃嫔所居,清代为后妃所居。清康熙帝孝恭仁皇后久居此宫,生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帝。
其后乾隆帝愉贵妃珂里叶特氏,又有道光帝静贵妃,咸丰帝的丽贵人、斑贵人、鑫常在等先后在此居住。光绪大婚后为瑾妃居所。
2、乾清宫
乾清宫是内廷正殿,即民间所谓“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中的第一座宫殿。乾清宫面阔9间,进深5间,高20米,重檐庑殿顶。殿的正中有宝座,两头有暖阁。
乃明清十六个皇帝的寝宫: 明朝的十四个皇帝和清代的顺治、康熙两个皇帝,都以乾清宫为寝宫(自雍正始移居养心殿)。他们在这里居住,也在平时处理日常政务。
清代顺治、康熙年间,乾清宫与政务关系相当密切,皇帝在这里读书学习、批阅奏章、召见官员、接见外国使节以及举行内廷典礼和家宴。雍正帝虽移居养心殿,但还是经常到这里选派官吏、批阅奏文。
3、坤宁宫
坤宁宫位于北京紫禁城交泰殿北,属于北京故宫内廷后三宫之一,位于交泰殿后面。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正德九年(1514年)、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两次毁于火,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重建。
在明代,坤宁宫是皇后的寝宫。面阔九间,原来是正面中间开门,有东西暖阁。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打进北京时,崇祯皇帝的皇后周氏就是在坤宁宫自缢身亡的。
在顺治十二年,清朝对坤宁宫进行了改建,除东西两头的两间通道外,将正门开在偏东的一间,改菱花格窗为直条格窗,殿内西部改为三面环形的大炕,使此殿的内外装修都不同于其他宫殿。
按满族的习俗把坤宁宫西端四间改造为祭神的场所。从东数第三间开门,并改成两扇对开的门。进门对面设大锅三口,为祭神煮肉用。每天早晚都有祭神活动。
凡是大祭的日子和每月初一、十五,皇帝、皇后都亲自祭神,所祭的神像包括释迦牟尼、关云长、蒙古神等画像15—16个。每逢大的庆典和元旦,皇后还要在这里举行庆贺礼。
自此以后,坤宁宫就成了专门的祭祀场所,也是一个十分神圣的地方。当然,它还有另外一个功用,就是皇帝大婚的新房。清朝皇帝大婚时要在这里住两天,之后再另住其他宫殿。
当然,如果皇帝在即位之前就已经结婚的话,就不能享受这种待遇了。所以清代只有年幼登基的康熙、同治、光绪三个皇帝用过这个洞房。
4、太和殿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明清古代宫殿建筑,东方三大殿之一,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位于北京紫禁城(故宫)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故宫奉天殿建成,称奉天殿。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建成后屡遭焚毁,多次重建,今殿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
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基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
清初,还曾在太和殿举行新进士的殿试,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始,改在保和殿举行,“传胪”仍在太和殿举行。
5、景仁宫
景仁宫是明清宫殿建筑,属于内廷东六宫之一。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曰长安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景仁宫。清代沿用明朝旧称,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道光十五年(1835年)、光绪十六年(1890年)先后修缮。
宫为二进院,正门南向,名景仁门,门内有石影壁一座,传为元代遗物。前院正殿即景仁宫,面阔5间,黄琉璃瓦歇山顶,檐角安放走兽5个,檐下施以单翘单昂五踩斗栱,饰龙凤和玺彩画。
景仁宫明代时为嫔妃居所。明宣宗的第一任皇后胡善祥被废之后就居住在此宫。清顺治年间,这里是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当时为佟妃)的居所。顺治十一年(1654年)三月,康熙帝生于此宫。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和硕裕亲王福全丧,康熙帝为悼念其兄,再次于此宫暂居。其后此宫一直作为后妃居所。光绪帝的宠妃珍妃他他拉氏也在此宫居住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乾清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坤宁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和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景仁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永和宫
1.太和殿
太和殿(明朝称奉天殿、皇极殿),俗称“金銮殿”,太和殿高35.05米,东西63米,南北35米,面积约2380多平方米。长宽之比为9:5,寓意为九五之尊。
太和殿是紫禁城内体量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物,建筑规制之高,装饰手法之精,堪列中国古代建筑之首。
太和殿并不是皇帝日常办公之所,而是举办国家重大仪式的地方,比如登基大典,元旦和万寿节(皇帝生日)等重大庆典。太和殿前有两只铜龟和铜鹤,象征长命百岁、万寿无疆。
2.中和殿
中和殿是紫禁城外朝三大殿之一,位于太和殿、保和殿之间。是皇帝去太和殿大典之前休息并接受执事官员朝拜的地方。
中和殿高19米,方形殿,为单檐四角攒尖,屋面覆黄色琉璃瓦,中为铜胎鎏金宝顶。中和殿内宝座前左右两侧放置两只金质四腿独角异兽,传说日行一万八千里,通晓四方语言,远知八方之事。放在皇帝宝座两旁,寓意君主圣明。
明清两朝,太和殿举行各种大典前,皇帝先在中和殿小憩,并接受执事官员的朝拜。凡遇皇帝亲祭,如祭天坛、地坛,皇帝于前一日在中和殿阅视祝文,祭先农坛举行亲耕仪式前,还要在此查验种子和农具。
皇太后上徽号,皇帝在此阅视奏书。玉牒告成,恭进中和殿呈御览,同时要举行隆重的存放仪式。
3.保和殿
保和殿是皇帝举行御试的地方,屋顶为重檐歇山顶,上覆黄色琉璃瓦,上下檐角均安放9个小兽。上檐为单翘重昂七踩斗栱,下檐为重昂五踩斗栱。
殿内以金砖铺地,设有雕镂金漆宝座。保和殿后阶陛中间设有一块雕刻着云、龙、海水和山崖的御路石,人们称之为云龙石雕。这是紫禁城中最大的一块石雕。
保和殿于明清两代用途不同,明代大典前皇帝常在此更衣,清代每年除夕、正月十五,皇帝赐外藩、王公及一二品大臣宴,赐额驸之父、有官职家属宴及每科殿试等均于保和殿举行。每岁终,宗人府、吏部在保和殿填写宗室满、蒙、汉军以及各省汉职外藩世职黄册。
4.乾清宫
乾清宫是紫禁城后寝部分的主要大殿,原是供皇帝和皇后居住的宫殿,后来皇帝也在这里接见大臣,处理日常政务,雍正即位后,将寝宫迁至西部的养心殿,乾清宫就成为皇帝办公的专用宫殿了。乾清宫为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坐落在单层汉白玉石台基之上,连廊面阔9间,进深5间。
殿内明间、东西次间相通,明间前檐减去金柱,梁架结构为减柱造形式,以扩大室内空间,后檐在两个金柱之间设屏,屏前有一宝座;东西两间为暖阁,后檐设仙楼,穿堂可通交泰殿、坤宁宫,殿内以金砖铺路。内殿的宝座上方挂有一块“正大光明”的横匾。
5.交泰殿
在乾清、坤宁两座宫殿之间有一座方形的交泰殿,规模不大,殿名取自《易经》,含"天地交合、康泰美满"之意。这是清代皇后在重要节日时接受众皇族朝贡的地方,并且用龙纹和凤纹并用装饰,龙代表皇帝,凤代表皇后。
交泰殿是黄琉璃瓦四角攒尖鎏金宝顶,殿中设有宝座,宝座后有4扇屏风,上有乾隆御笔《交泰殿铭》,殿顶内正中为八藻井。
6.坤宁宫
坤宁宫在明代和清初是皇后的居住地,后来把殿内分作两个部分,东部为皇帝大婚时的洞房,西部为萨满教的祭祀场所。坤宁宫坐北面南,面阔连廊9间,进深3间, 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
坤宁宫改建后,即成为清宫萨满祭祀的主要场所,其中宫的地位并未改变。康熙四年(1665年)玄烨大婚时,太皇太后指定大婚在坤宁宫行合卺礼。同治皇帝、光绪皇帝大婚,溥仪结婚也都是在坤宁宫举行。雍正以后,皇帝移住养心殿,皇后也不再住坤宁宫,坤宁宫实际上已作为专供萨满教祭神的场所。
扩展资料:
故宫坐拥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精华,以三大殿为中心,有三宫六院,有9000多个房间。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分别为午门、神武、东华门和西华门。城墙的四角,有四座风姿绰约的角楼。
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三大殿左右两翼辅以文华殿、武英殿两组建筑。
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其后为御花园。后三宫两侧排列着东、西六宫,是后妃们居住休息的地方。
故宫建筑分布图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北京故宫
关于体和殿和体和殿款瓷器真品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