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古代兵器大揭秘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古代兵器大揭秘弓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1、国古代有“十八般武艺”之说,其实是指十八种兵器。一般是指弓、弩、枪、棍、刀、剑、矛、盾、斧、钺、戟、殳、鞭、锏、锤、叉、钯、戈。 而中国武术中的兵器远不止十八种,如果加上各种奇门兵器和形形色色的暗器,其总数恐不下百种。
2、短兵器所谓短兵器,是指其长度一般不超过常人的眉际,分量较轻,使用时常单手握持的兵器。最常见的短兵器是刀和剑。 长兵器 武林中最常见的长兵器是枪、棍、大刀三种。 索击类暗器有绳镖、流星锤、狼牙锤、龙须钩、飞爪、软鞭、锦套索、铁莲花等。
3、古兵器从汉代以后大都以灌钢与百练钢为锻造兵刃的主要方法,其质地主要为中碳钢与高碳钢。
在中国古代 体育 演变与发展过程中, 军事 体育的内容极为丰富,地位也十分重要。接下来就和我一起来古代兵器大揭秘了解一下关于古兵兵器种类,欢迎阅读!
古兵兵器古代兵器大揭秘:长兵械
1.朴刀 2.象鼻刀 3.双手带 4.春秋大刀 5.长杆尖大刀
6.青龙偃月刀 7.龙头状元刀 8.三尖两刃刀 9.乾坤日月刀
10.枪
11.龙枪 12.凤枪 13.拐枪 14.抓枪 15.线枪 16.锥枪 17.棰枪 18.铁枪19.旗枪 20.梭枪 21.花枪 22.拐刃枪 23.拐突枪 24.短刃枪 25.短锥枪
26.单钩枪 27.双钩枪 28.板门枪 29.鸦项枪 30.蒺藜枪 31.九曲枪 32.三眼枪
33.雁翎枪 34.虎牙枪 35.梨花枪 36.环子枪 37.透甲枪 38.火焰枪 39.金钱枪
40.蛇镰枪 41.铁构枪 42.欺胡大 43.巴尔恰 44.留客住 45.竹条镖 46.大鹏鸟枪
47.捣马突枪 48.十字镰枪 49.太宁笔枪 50.苗族村枪 51.太极大枪 52.伞头蛇尾枪
53.三尾短 标枪 54.少林挠钩枪 55.双头钩镰枪56.蛇矛 57.双头蛇矛
58.戈
59.少林戈 60.青龙戟 61.三戈戟 62.九曲戟 63.典韦戟 64.月葫戟 65.钩镰戟
66.方天画戟 67.少林蛇尾戟
68.殳
69.战国殳 70.少林殳 71.齐眉棍 72.夹刀棍 73.连珠棍 74.梢子棍 75.两头梢子棍
76.龙棒 77.杵棒 78.马棒 79.抓子棒 80.狼牙棒 81.牛头杆棒 82.拦马橛棒
83.带矛狼牙棒 84.武当玄武棒 85.行者金箍棒
86.锚斧 87.月牙斧 88.凤头斧 89.鱼尾斧 90.鳌头斧 91.长柯斧 92.宣花斧
93.矬子斧 94.车轮斧
95.钺
96.对钺 97.套钺 98.铲钺 99.降魔钺 100.月上钺 101.双手钺
102.马叉 103.火叉 104.飞叉 105.叉杆 106.苗叉 107.三头叉 108.龙须叉
109.牛角叉 110.三股叉 111.四平叉 112.五股钢叉 113.抱头钢叉114.捻军铁叉
115.少林独股叉 116.笔挝 117.鹰爪 118.朝天爪 119.金龙抓 120.笔砚抓
121.金瓜锤 122.悬星锤 123.朝鲜打糕槌 124.燕子 125.燕咀 126.金牛
127.雷震 128.阴阳 129.夜战 130.风翅 131.九曲 132.五齿 133.元宝铁
134.梅花镏金 135.风翅镏金 136.燕翅镏金 137.齿翼月牙 138.九齿迎风
139.沙氏燕子 140.长铲 141.月牙铲 142.金钟铲 143.葫芦铲 144.凤翅铲
145.槊
146.掌槊 147.禹王槊 148.枣阳槊 149.混唐槊 150.护手槊 151.少林长槊
152.响钯 153.拍钯 154.六齿钯 155.七星钯 156.排耙木 157.九齿钉钯
158.雁镰 159.手镰 160.清代镰 161.少林长镰 162.劈水亮银錾163.少林劈雷錾
164.狼筅 165.牛角 166.判官笔 167.齐头 168.铁莲花 169.避云锄
170.日本 171.刺天皇 172.朝天镫 173.八岔树 174.少林铁板175.天罡拦面叟
176.天荷凤尾镡 177.壬九夺命丧 178.八能九环禅杖 179.双月捧镫状元笔
180.少林八宝避云伞 181.双棍 182.连珠双棍 183.太极扎杆 184.双头双枪
185.拦马双橛
古兵兵器:短兵械
1.汉刀 2.苗刀 3.菜刀 4.戒刀 5.鱼鳞刀 6.鬼头刀 7.雁翎刀 8.砍马刀 9.龙鳞刀
10.滚珠刀 11.鱼头刀 12.三环刀 13.云头刀 14.柳叶刀 15.浪花刀 16.太极刀
17.八卦刀 18.九环刀 19.三环尖刀 20.五齿九环刀 21.金挝钜齿刀 22.护手狼牙刀
23.侠家单剑刀 24.苗族尖刀 25.壮族齿刀 26.景颇长刀 27.彝族短体插刀
28.越剑 29.古龙剑 30.七星剑 31.龙泉剑 32.鱼藏剑 33.蛇形剑 34.彝族波形剑
35.镰斧 36.峨眉 37.钩镶38.少林金钩
39.铁鞭 40.方节鞭 41.太师鞭 42.秦家鞭 43.雷神鞭 44.蛇形鞭 45.尉迟恭鞭
46.袖锏 47.龙头锏 48.狼牙锏 49.混元锏 50.方楞铜锏
51.棒槌 52.五星骨朵锤 53.蒺藜骨朵锤 54.鞭杆
55.太极棒 56.柯藜棒 57.护手狼牙棒
58.丁字拐 59.二字拐 60.刀枪拐 61.上下拐 62.十字拐 63.孙膑拐 64.钩镰拐
65.鸳鸯拐 66.少林牛头拐
67.灵牙杖 68.达摩杖 69.少林龙头杖 70.少林灵云杖
71.铁扇
72.天罡劈水扇 73.武当太极金扇
74.草镰 75.镰 76.鸡爪镰 77.并头镰 78.风车镰
79.马牙刺 80.蜈蚣刺 81.乾坤圈 82.跨虎篮 83.镏
84.马架 85.板凳 86.铁笛 87.铁箫 88.铁齿 89.铁镐 90.铁棱
91.铁算盘 92.铁扫帚 93.铁如意 94.铁 琵琶 95.阴阳钟 96.量天尺
97.龙头船 98.独脚铜人 99.吕祖金锥 100.傣族铁齿 101.护身金佛
102.铜头铁身娃娃槊
古兵兵器:双兵械
1.月牙刀 2.麟角刀 3.镔铁双刀 4.别离双刀 5蝴蝶双刀 6.鹿角双刀 7.乾坤日月轮刀
8.双凤日月追魂刀 9.龙凤双剑 10.四门九指剑 11.双马戟 12.回族双戟 13.少林双戟
14.双斧
15.双板斧 16.风头双斧 17.子午钺 18.护手钺 19.金钱钺 20.双手钺 21.蛇形钺
22.龙行双钺 23.子午鸳鸯钺 24.鸡爪鸳鸯钺 25.少林护手双钺 26.八卦子午鸳鸯钺
27.八卦鸡爪鸳鸯钺
28.梅花钩 29.蜈蚣钩 30.鹿角钩 31.双镰钩 32.虎头双钩 33.凤翅双钩
34.双鞭
35.双侠鞭 36.竹节双鞭 37.清代双锏 38.少林双锏 39.凹面双锏 40.布依双锏
41.立瓜锤 42.卧瓜锤 43.雷公锤 44.螺丝锤 45.霸王锤 46.卧瓜铜锤
47.护手六棱锤 48.八棱紫金锤 49.武当双木槌
50.双挠爪
51.虎爪双抓 52.少林追魂铲 53.武当 自然 双铲 54.京城荷叶双铲 55.男女童子槊
56.苏勒拐 57.葫萍拐 58.鸭子拐 59.双短拐 60.丁字双拐 61.牛心双拐
62.孙膑双拐 63.浮萍双拐 64.八角双拐 65.牛心里拐 66.少林转堂拐
67.少林沉香拐 68.少林乾坤双杖 69.少林分水双錾
70.双圈
71.袖圈 72.乌龟圈 73.乌鳌圈 74.少林如意圈 75.日月乾坤圈 76.日月风火圈
77.少林日月乾坤圈
十八般兵器亮相
78.双轮
79.少林 五行 轮 80.风火双轮 81.火焰风火轮
82.挎虎拦 83.跨虎双拦
84.手刺 85.月牙刺 86.峨眉刺 87.三星刺 88.双轮刺 89.鹿角刺
90.三星针 91.八卦龙形针 92.高祖太阳针
93.判官双笔 94.状元双笔 95.龙凤日月双笔
96.双手镰 97.鸡爪镰 98.鸡刀镰 99.获手师 100.双铁尺 101.少林双橛
102.羊角双橛 103.太极图 104.九龙套 105.五合掌 106.子午钉
107.金刚凿 108.日月牙 109.日月魂 110.双钹 111.铁筷子 112.点穴针
113.宫天梳 114.铁拳窝 115.双迎刷 116.僧鞋 117.铁印 118.鸳鸯手盔
119.少林宝镜 120.双钵 121.日月双 122.闭血鸳鸯铎 123.闭血鸳鸯幡
124.闭血鸳鸯 125.鸡爪阴阳锐126.莲花夺命钎 127.千里追凤鹤128.护手
猜你喜欢:
1. 上古十大神器排名
2. 武器镋的简介
3. 剑术和剑的主要分类有哪些
4. 兵器基础知识 古代兵器介绍
5. 上古十大神器兵器
中国古代的传统兵器是相当的繁多、复杂,通常大家都听说过各种兵器,诸如刀、枪、剑、戟、斧等。在中国 历史 上各个时期虽然兵器的命名有所不同,接下来就和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冷兵器都有哪些,欢迎阅读!
古代兵器冷兵器
(1)指“刀、枪、剑、镗、棍、叉、耙、鞭、锏、锤、斧、钩、镰、扒、拐、弓箭、抓、矢”。
(2)指“刀、枪、剑、镗、棍、叉、耙、鞭、锏、锤、斧、钩、镰、扒、代、抉、弓、矢”。
(3)指“枪、戟、棍、钺、叉、镗、钩、槊、环、刀、剑、拐、斧、鞭、锏、锤、棒、杵”。简称为“九长九短”(前九个为九长,后九个为九段)。
(4)指近代戏曲界有人称之为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镋、棍、槊、棒、拐、流星锤等十八种兵器。
古代十八般兵器详解
刀:刀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兵器之一,在原始社会时期,刀被用来切、砍、刮,或者割兽皮。宋代所用的环首长刀还被传至日本、朝鲜。
枪:枪是古代战场上使用最广的长形武器,它在历史上的发展趋于完善与简单,便于使用,到了21世纪,流行的枪有很多种,比如大枪、花枪、双头枪等。
枪
剑:剑被尊为古代的圣品,是短兵器的一种,特点是刚柔相济,它的大小必须根据人为标准来制定。
镗:镗由枪发展而来,自隋朝就有长1尺半,多为力大身高者使用。
棍:棍有“百兵之首”的美称,长约1.3至2.6米,是一种没有刃的武器,古代多称棍为“棒”。
叉:叉较于其他兵器来说较晚出现,属于中国 武术 中的长兵器,被称为猎手之首。
耙:耙出现的时期同弓弩矛盾相近,历史非常悠久,准确的来说它为农具,并非兵器。
鞭:鞭是短兵器的一种,有单、双、软、硬之分,鞭的使用者奥球协调性强,既要有击打的速度,也要有灵活的方法。
锏:锏没有刃,属于短兵器,出现的时期和剑大致相同,因为使用不如刀、剑广泛,被称为杂兵。
锤:锤是古代兵器,属于一种比较重的武器,大致的分类是长柄锤、短柄锤、链子锤等。锤的 使用方法 要根据锤的特点而异,只能钝击,造成的伤害远不及枪、刀致命。
斧:斧的起源很早,早在远古时期原始人类就用利器作为劈东西的工具,它的用法很多,可以劈、砍、剁、抹、砸、搂、截等。
钩:钩由弋演变而来,带有多刃,武术中所用的钩分为单钩和双规钩,在春秋时间,钩和弋、戟同用。
镰:镰的形状和镰刀相似,但长短大小不一。
棒:帮属于棍种,长约五尺,种类很多,如钩棒、抓子棒、大棒等。
拐:拐俗称“拐子”,由铁或木制成,分为两类,分别是长拐和短拐,长拐一般长四尺,而短拐不足三尺。
抓:抓又被称为挝,分为长械和软械,杆长约为两米。
槊:槊属于重型兵器,多用于马上作战,分类很多,结构复杂,多为力气大的人使用。
戟:戟始于弓箭之后,形状和弋相似,两边皆有横刃。
索套棉绳:准确的来说索套棉绳不属于兵器,归为暗器,用法虽然简单,但是要求使用的人武功必须高强。
俗话说“三百六十 五行 ,行行出状元”,十八般武器在中国在各个时期各显神通,象征和代表了中华武艺和武器,为中国的 文化 添上了宝贵的一笔。十八般兵器后来还演变为十八般武艺,代表了能使用十八般兵器的本领,是中国宝贵的文物和文化。
世界著名冷兵器
中国冷兵器
戎
中国古代对兵器的总称。如弓、丈、矛、戈、戟称五戎。《礼记·王制》:戎器不粥于市。郑玄注:“戎器,军器也。”
五兵
一组兵器的合称。关于五兵的记载,最早见于《左传》昭公二十七年(公元前 515 年),“楚国的子恶清令尹子常,曾。取五甲五兵……惟诸门左”。五兵又有车兵五兵与步兵五兵之分。据《考工记·庐人》记载,车兵五兵为戈、支、戟、酋矛、夷矛;这五种兵器都插放在战车的车舆上,供甲士在作战中使用。步兵五兵,据《周礼·夏官·司右》郑玄注所引《司马法》文记载,包括弓矢、支、矛、戈、戟,中国西周和春秋时期军队配置的伍的兵器装备。当时认为,步兵的这五种杀伤方式是当时步兵的一个基本编制单位和杀伤距离各不相同的兵器所构成的梯次配置的组合体,可以充分发扬多种兵器协同的威力,即《司马法》所阐明的“兵惟杂,兵不杂则不利"的原则。此词渐渐流为对兵器的泛称。
十八般兵器
中国民间对古代兵器的泛称。源于"十八般武艺"之说。十八般武艺是指使用兵器的技艺,由于多是兵器名称,久之,便演化出"十八般兵器"一说,其具体说法有八、九种之多,较为常见约有两种,一种是指刀、枪、剑、哉、棍、棒、梁、镜、斧、饿、铲、镀、鞭、锏、锤、叉、戈、矛十八般。另一种说法,出于明代谢肇制《五杂组》和朱国帧《涌幢小品》中,是指弓、鸳、枪、刀、矛、剑、盾、斧、饿、戟、鞭、锏、挝、受、叉、爬头、绵绳、自打。前 17 种是兵器名称,第 18 种是徒手拳术。
古代作战器械
古代用于作战工程保障的器材的统称。按尺寸可分为大型、中型、小型器械;按作用可分为攻击型、防守型、机动保障型、维修保障型等;按使用范围可分为步骑战阵器械、攻守城器械、水战器械,车战器械等。
印度古兵器
珂罗摩迦
印度古籍记载的一些尖端锋利的劈刺武器。其中有:镊积底,有 4 臂长,金属制的手执武器;帕罗斯,24 安古尔(安古尔相当于 1 英寸)长的双柄铁制武器;恭特,长约 7 臂,或 6 臂,或 5 臂的 标枪 ;哈特邀,三角矛;米底帕拉,巨型标枪;首罗,尖角矛;达摩罗,前端如箭形,长 4 臂、或 4 臂半、或 5 臂的木棍;猪耳,顶端如猪耳形,锋利的木棍;逝那那,铁制武器,两端各有三角,长有 20、22、24 安古尔,中间有双柄;迎罗帕那,手中投掷物,即矛,重量分别为 7、8、9 邀尔沙(1 邀尔沙等于 16 克),可投出一石驮努沙(1 驮努沙即 l 弓的长度);特拉悉迎,尖端锋利的铁制武器。
盔甲
冷兵器时代头部和躯干各部位防护装具的统称。它的名称繁多,但基本上分为护头的盔和护身的甲两部分。甲又可分为甲身、甲裙、甲袖和配件几部分。早期,人们用兽皮柳条,有垫衬材料的布套,木头等固定在躯干上用以防护兵器的攻击。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逐步出现了皮盔甲、膝盔甲、铜(青铜)铸盔甲。整块金属锤炼而成的板甲、金属 编织 的锁子甲等等。较早的铜制盔甲出现于亚洲。公元前 2600 年左右的两河流域、殷周时代的中国、吠陀时代的印度都已出现了铜盔甲。最早大量使用铁制盔甲是中东的亚述人。在盔甲的普及过程申,还出现了颈甲、面甲、腕甲、胸甲、手套等防护特定部位的配套甲具。封建时代的亚洲一些国家和中世纪的欧洲盔甲倍受重视,制作极为完善精美,也较昂贵,还出现了金银、稀少皮革制作的盔甲。随着近代火器的广泛使用,古代盔甲茬战场上的防护作用逐渐降低,最终被以现代技术制作的防弹背心、钢盔等取代。
猜你喜欢:
1. 冷兵器史话之“刀”
2. 冷兵器史话之“枪”
3. 冷兵器史话之“剑”
4. 冷兵器史话之“锤”
5. 冷兵器史话之“戟”
6. 冷兵器史话之“斧”
兵器是伴随着战争的发生而出现的,它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一定 历史 阶段的产物,并与人类战争的存在而相伴始终。接下来就和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马槊的相关介绍,欢迎阅读!
古代兵器马槊的相关介绍
马槊,是槊的主要形态。中国古代冷兵器,是重型的骑兵武器,是长矛的重型精品版。其他槊,还有步槊和冒称槊的杂槊等分类。基本上,说槊,即是所指马槊。
根据《中国 军事 百科 全书·古代兵器分册》主编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泰斗杨泓老先生著述,槊起源于汉朝,兴起与骑兵为主的战争朝代,即:魏晋——隋唐。这一时期骑兵是争霸 天下 的 决定 性力量,重装骑兵对决促进了装甲与武器的发展,这个环境造就了中国甲骑具装骑兵的武器与装甲的发展高峰。马槊分槊锋与槊杆两部分,槊锋刃长达50-60CM,远远长于普通的枪、矛类武器。马槊正是为了适应汉末以来越来越强大的重装骑兵、披甲战马。
马槊锋具有明显的破甲棱,上好的槊也会同宝剑一样,有八个面。普通的鱼鳞锁子甲、铁圜甲、明光铠,在破甲的槊之下,一击而破。
马槊结构特点
1、首先外形与枪矛一致,不过由考古可以看出,槊锋非常长,远非枪矛的头可以比。
2、有时会装备“留情结”防止冲锋时贯穿敌人无法拔出
3、马槊杆为通常使用柘木,是细柘杆浸泡油晾干后,用鱼泡胶黏合而成
4、横向缠绕麻绳,勒入槊杆,使横向受力
5、再涂生漆,裹以葛布,成为一个整体槊杆
上等马槊,往往使用柘木。(原产西夏的宋朝著名大杀器:神臂弓,用的是桑木,《容斋三笔》卷十六《神臂弓》:"神臂弓……其法以桑木为身……"。而柘木——又名桑柘木,是桑木之中名贵的一种,被视为槊的首选,其硬度与柔韧度均极其出色。)
神臂弩的木材,最重要的就是弯折回弹、瞬间复位的刚柔并济的能力,因此可以侧面论证柘木是冷兵器军械中最好的造槊材料之一。
马槊里边有非常多的讲究。槊杆根本不像普通枪、矛所用的是木杆,而是取上等韧木的主干,剥成粗细均匀的蔑,胶合而成。那韧木以做弓用的柘木为最,次以桑、柞、藤,最差也得用竹子。把细蔑用油反复浸泡。泡得不再变形了,不再开裂,方才完成了第一步。而这个过程耗时将近一年,一年之后,将蔑条取出,荫凉处风干数月。后用上等的胶漆胶合为一把粗,丈八长(注,汉尺),外层再缠绕麻绳。待麻绳干透,涂以生漆,裹以葛布。
葛布上生漆,干一层裹一层,直到用刀砍上去,槊杆发出金属之声,却不断不裂,如此才算合格。然后去其首尾,截短到丈六左右。前装精钢槊首,后安红铜槊纂。不断调整,合格的标准是用一根麻绳吊在槊尾二尺处,整个丈八马槊可以在半空中如秤杆般两端不落不坠。这样,武将骑在马上,才能保持槊尖向前而不费丝毫力气。 如此制造出来的槊,轻、韧、结实。 武将可直握了借马力冲锋,也可挥舞起来近战格斗。只是整支槊要耗时三年,并且 成功 率仅仅有四成,因此造价高得惊人。所以汉唐以来,马槊一直是世家出身将领的标志。
《宋史·仪衞志》:“又䂍矟,唐金吾将军执之。宋制,卤簿出则八枚前导。 ”以大宋名画的《大驾卤薄图》为例,多达5000人的豪奢仪仗队,仅以金吾将军手执八枚马槊作为前导。
古代中国,枪、矛、槊兵器的区别
矛与枪既有传承关系,又同时存在,很大程度上,叫矛还是叫枪只是一个称呼的不同,很难定义什么是枪、什么是矛。两者在很多时候虽然有使用上的区别,却无法加以明确区分。
一把两米长、木杆、铁尖的刺击兵器,你要叫枪可以,叫矛也行,所以写这个文也并非确定什么是矛什么是枪,只是详细探讨一些技术细节。
总体来讲,矛用于简单的刺击;枪具备多种功能;槊则加强了威力。
无坚不摧——矛
矛是刺击类长兵器,枪和槊的前身。原始人在狩猎时用兽骨、尖石等锐器刺杀野兽,后来加上柄用来增加攻击距离就成了矛。周代五兵,矛占其二,已经是主要作战兵器之一,而到了 三国 时期,矛成为军队的主要装备。
发展成熟的矛包括金属矛头、木制矛身和末端的激,长度方面,据《考工记-庐人》记载,步兵用标准酋矛长2丈(约4米),战车兵用的标准夷矛长2丈4尺(约4.8米)。根据目前出土实物考察,最长的是而秦代步兵矛,达到6.3米,最短的矛长约1.8米。
矛的攻击方式为刺击,刃长40—80公分,如此长的刃,能够较深的刺入或者贯穿人体,造成致命伤害。有些矛的刃只是一个长长的尖刺,有些矛则采用两边开刃,如同插在木杆上的剑,可以实现切割作用。后来依靠冶炼技术的进步,出现了多棱矛刃,大大增加了刺击的威力。
因为矛具有长度优势和攻击方式单一的缺陷,所以主要使用于步兵战阵中。长矛战阵中步兵用矛的长度一般为4—7米,位于阵型最前端的几排长矛手穿革甲、持长矛,组成密集的矛海冲击或防御敌人。长矛兵不配带其他兵器,有时在矛兵前会配备盾牌兵掩护。
投矛相对较短,约1.5—2米,用于向敌阵投掷。有些投矛为了防止敌人捡起后反掷,矛头只是简单的插入矛身,一旦刺中身体或落地就会分离,无法二次使用。
骑兵所使用的矛长度介于投矛和步兵矛之间,通常为2—3米,过长则无法操作。
矛的优点是穿透力强,所谓“刺死砍伤”,身体正面的贯穿伤通常会立即使人丧失行动能力,而在医疗技术并不发达的冷兵器时代,这种伤害通常都是致命的。由于结构简单,矛的制造与维护成本也较低,是最适合大批量装备部队的主战兵器。
矛的缺点是功能单一,可攻不可守,步兵长矛根本无法在单兵作战中使用,虽然有些两侧开刃的矛具备切割功能,但它的长度决定了矛的主要攻击方式还是刺击。
变化多端——枪
枪由矛发展而来,原始的枪就是将木棍头部削尖,古书记载:“削木伤盗曰枪”,又称“肩二”、“一丈威”。汉代的枪与矛很相似,用长木或竹为杆,装上枪头,配以缨络。枪流行于晋代,在唐代枪的风头略输于槊,到宋、明则达到颠峰。流行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矛的使用不便、功能单一。枪通常比长矛短,便于两手把持,所以也有“半把为枪”的说法。
枪包括金属枪头、毛制缨络、木制枪杆、金属枪镦,长度从1米—1.8米不等,主要用于步战、马战。也有超过5米的长枪,用于守城战中向下刺击登城之敌。枪头比矛头短很多,根据需要分为尖刺、双刃、多棱三种。
枪融合了矛与棍的攻击方式,使用灵活。后期的枪更加入了戈、钩甚至刀的功能,丰富了枪的作用。如双钩枪,单钩枪,锥枪,抓枪,环子枪,素木枪,拐枪、蛇枪,火焰枪,钩镰枪,虎牙枪,雁翎枪,十字镰枪等。
在使用上,要求枪兵接受训练的时间比矛兵长得多,通常为3—6个月,熟悉拦、拿、扎等攻击动作,枪兵随身还会配带刀等短兵器,是步兵作战的主要力量。武将通常会自行配备更加顺手的枪,如攻击面积很宽的虎枪、具备多种功能的龙牙枪等。
枪的缨络是枪头下的装饰物,用犀牛尾、牦牛尾、马尾等制作,多为红色。搏刺时可迷乱对方,演练时可壮大声势。除了装饰之外,还能吸收枪头沾染的 血液 ,防止血液流到枪杆,所以也称“血挡”。
枪的优点是攻击方式多样,发展到后期的枪充分吸收其它兵器的优点,几乎成为万能的长兵器。
缺点是相对与矛而言,枪的制造与维护成本较高。而同矛和槊相比,枪的破甲能力较差。
骑兵王者——槊
槊和枪都是由矛发展而来的刺击长兵器,目前已发现战国晚期的出土实物。从南北朝直到唐初,大规模骑兵作战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而面对骑兵大量配备的金属铠甲,矛和枪的破坏力都比较有限,于是槊有了用武之地,风行一时。
槊由金属槊头和木制槊身组成,重量较大,一般长于枪而短于矛,主要用于马战,需要孔武有力之人才能使用。在铠甲普及之后,槊主要用来弥补矛和枪在威力上的弱势,可理解为马上使用的长矛,但槊比长矛更加沉重,可以借用马力来贯穿敌人。通常槊尖为较长的多棱形状,比矛要厚重,能够承受马上高速冲击的力量。往往还会有附加的棱起或铁刺形状的配重,增加威力的同时还可以用劈、砸等方式杀伤敌人。
槊的攻击方式主要为刺,骑兵高速冲锋时的速度配合沉重的槊头,可以有效突破敌人铠甲,达到一击必杀的目的。回旋时还可以利用沉重的前端扫击对方,坚固的结构使槊轻易不会损坏。
槊的优点是攻击力强,缺点是比较沉重,回旋不便,所以通常骑兵会配带锏、鞭等短兵器在近身作战时使用,锏、鞭是外表带有横、竖棱的金属棍,近战用钝兵器,对付厚甲十分有效,初唐名将中有很多人属于槊、锏(鞭)双修。在唐、宋时期,骑兵都要练习夺槊之术,可见当时马战还是以槊为主。
结语:
矛作为军队主战兵器,从周至清始终存在,使用简单,功能单一,低成本高普及,证明了“简单的兵器才是好兵器”。
枪作为多用途兵器也始终存在,花样繁多,因地制宜,但发展过程中出现大量华而不实的变型。
槊在重骑兵大规模冲锋的年代所向无敌,称雄于一时,而在后来的骑射年代则无用武之地。虽然威力超群,但槊对士兵、马匹和战术的要求都很高,是特定条件下的一种有效兵器。
猜你喜欢:
1. 上古十大神器排名
2. 武器镋的简介
3. 剑术和剑的主要分类有哪些
4. 兵器基础知识 古代兵器介绍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古代兵器大揭秘和古代兵器大揭秘弓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