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尔扈特 土尔扈特怎么读

金汇小助手 生活探索 2023-02-24 34 0

本篇文章主要给网友们分享土尔扈特的知识,其中更加会对土尔扈特怎么读进行更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记得关注本站!

东归的土尔扈特部现在是什么民族

东归的土尔扈特部现在是蒙古族。

土尔扈特部,清代卫拉特蒙古四部之一。元臣翁罕后裔。原游牧于塔尔巴哈台附近的雅尔地区,17世纪30年代,其部首领鄂尔勒克因与准噶尔部首领巴图尔浑台吉不和,遂率其所部及部分杜尔伯特部、和硕特部牧民西迁至伏尔加河下游地区,曾遣使向清朝政府进贡。

生活在塔城地区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土尔扈特人是原策伯克多尔济所领北路旧土尔扈特盟牧民的后裔。主要居住在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其余居住在额敏县、裕民县和伊宁市,大部分从事畜牧业,少部分人从事出口贸易加工工业,主要以织毯、制革为主。

土尔扈特是现在哪个民族

土尔扈特是现在的蒙古族。土尔扈特生活在我国北部和西部的森林、草原,是一个勤劳、勇敢,有着光荣历史的部落。蒙古族是分布于东亚地区的一个传统游牧民族,同时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为生计。

蒙古族交通习惯:1、牧马:蒙古人有马背民族之称。马不仅是蒙古人的交通工具,同时也是蒙古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古人熟识马性,通常采用粗放式牧马。蒙古马分几大系列,有乌珠穆沁马、上都河马、乌审马、三河马、科尔沁马等等。

2、勒车:勒勒车,古称“辘轳车”、“罗罗车”、“牛牛车”等,是北方草原上的古老交通运输工具。这种车车身小,但双轮高大,直径一般均在一米五六左右。可完全用桦木或榆木制成,不用铁件,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修理。整个车一般分下脚和上脚两部分。

3、骆驼:骆驼性情温顺,易驯服,耐饥渴,耐寒暑,善跋涉,能负重。既产乳、肉、绒毛,又可役用,一身兼有四种用途,是其它家畜所不及的。

土尔扈特是怎么回归的?

土尔扈特蒙古系厄鲁特四部之一,四部“分牧而居”,“部自为长”,游牧于天山以北、阿尔泰山以南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十七世纪初,游牧在雅尔的额什尔努拉(今前苏联塔城西北以及前苏联境内的乌尔札)的土尔扈特部,因受到准噶尔部侵扰及沙俄扩张势力的威胁,在首领和鄂尔勒克的率领下,越过哈萨克草原,来到伏尔加河流域。

土尔扈特部反抗沙俄奴役的斗争。

野草丛生的伏尔加河流域,适于游牧,和鄂尔勒克的牙帐设在伏尔加河流域支流的阿赫图巴河畔。土尔扈特西迁之后,同祖国、同厄鲁特各部依旧保持密切的联系:

一六四〇年,土尔扈特部首领到塔尔巴哈台,参加厄鲁特四部首领会议,制定《蒙古厄鲁特法典》;

清顺治三年(1646年)土尔扈特部首领同和硕特部首领,向清朝廷进表朝贡;

顺治十四年(1657年),土尔扈特部首领罗卜藏诺颜遣使清朝廷,“贡驼马二百余,复携马干,乞市归化城(今呼和浩特)”;

土尔扈特部在同准噶尔部的关系改善后,频频联姻,和鄂尔勒克的女儿嫁巴图尔浑台吉为妻;和鄂尔勒克之孙朋楚克娶巴图尔浑台吉之女;策妄阿拉布坦(马图尔浑台吉之孙)又娶阿玉奇汗(阿玉奇系朋楚克之子,自幼留在巴图尔浑台吉处抚养)之女;

土尔扈特部屡至青海、西藏“熬茶供佛”;

在平定噶尔丹的战事中,阿玉奇汗“遣宰桑以所部兵千”,协助策妄阿拉布坦守阿尔泰山之土鲁图;

康熙晚年,由于策妄阿拉布坦切断通道,阿玉奇汗从西伯利亚经库伦“达京师表贡方物”,未几,清朝廷派内阁侍读图理琛等,前往伏尔加河下游访问土尔扈特部。

土尔扈特抵达伏尔加河流域不久,沙俄政府的势力亦扩张至此。为臣服土尔扈特部,沙俄屡屡向土尔扈特发动攻击,和鄂尔勒克在反抗沙俄侵略的战役中阵亡。土尔扈特人从未屈服于沙俄的暴政,“不断袭击俄国人”。十六世纪六十年代,顿河流域爆发起义。土尔扈特人响应顿河起义,揭竿而起。十七世纪末,伏尔加河流域爆发巴什基尔人起义,土尔扈特人配合巴什基尔人作战,袭击沙俄的殖民据点奔萨斯卡亚、坦波夫斯亚等地。

沙俄在军事侵略的同时,亦利用宗教进行浸透,派遣会蒙古语的传教士,诱骗土尔扈特人改奉东正教。且利用策妄阿拉布坦的崛起,切断土尔扈特同祖国的联系,逼迫土尔扈特首领同沙俄签订一系列条约。沙俄不仅获得“优惠的商务特权”,并在同瑞典、土尔其的战争中调土尔扈特参战。为了维护独立性,土尔扈特颁布了自己的法令,对宗教、社会治安、司法、文教、抵御入侵都做出明确规定:凡遇外敌人侵不参战者,罚三岁马一匹;凡不习蒙文者,罚三岁绵羊一头。

沙俄奴役的进一步加深。

1761年,十七岁的渥巴锡继承汗位。时值叶卡德琳娜二世统治俄国时期,对土尔扈特的奴役进一步加深。沙俄在伏尔加河、乌拉尔河一带驻有重兵,“修筑工事,包围汗国”。并向土尔扈特部派长驻大使,“既是监督,也是特务”。“监视土尔扈特人和他们的动向”。一七六二年,沙俄强行改组土尔扈特的政权机构——“札尔固”。“札尔固”是由八名王公组成的议会(军事民主制残余的产物),“是汗手下的辅政大臣和助手”,沙俄宣布“札尔固”的成员要领取俄国政府的津贴,并让“札尔固”成员与汗享有同等权力,钳制渥巴锡。沙俄政府试图发动政变,废黜渥巴锡;拟以长期居住彼得堡的杜尔伯特贵族敦杜克夫(此人已加入东正教)取代渥巴锡,使土尔扈特改变信仰,成为俄国的“一个新的行政区域”。此项阴谋,因土尔扈特上上下下的强烈反对,未能得逞。

迨至第二次俄土战争时间(1768—1770年)沙俄又强迫土尔扈特人入伍,“十六岁以上者尽行出兵”,数万土尔扈特人死于俄土之战。

武装起义。

1770年(乾隆三十五年)渥巴锡从土耳其战场归来,即秘密筹划率部众重返祖国之事。1770年11月20日,渥巴锡以防犯哥萨克入侵集合军队。因沙俄当局得悉土尔扈特欲东归故土的情报,采取严密的控制措施,强令渥巴锡把儿子送至彼得堡为人质,并要在土尔扈特部征兵一万。渥巴锡只得提前行动,致使伏尔加河对岸的一万余户,因河水尚未封冻,不得渡河,被留在伏尔加河流域。

1771年1月5日,土尔扈特人举行武装起义,渥巴锡点燃木制的宫殿,无数村落浓烟滚滚,土尔扈特人杀死数以千计的俄国官员、商人,击败前往镇压的俄军,便开始踏上重返祖国的东归之路。

充满艰难险阻的东归之路。

在土尔扈特人的东归之路上,前有哥萨克骑兵的拦击,后有俄军的尾追。渥巴锡派出一部分军队开路,驱逐哥萨克骑兵,自率二万兵士殿后。这支由三万余户、十七万人组成的人流,仅用八天时间,即通过伏尔加河与乌拉尔河之间的草原,把尾追的俄军甩在后边。

在进入哥萨克草原后,土尔扈特遭到哥萨克骑兵的突袭。由于土尔扈特人赶着牲畜前进,来不及集中兵力,九千兵士阵亡。二月初,行抵奥琴峡谷,此为东进必经峡口,该峡口已被哥萨克骑兵占据。为夺取山口,渥巴锡亲自组织五队骆驼兵正面猛攻,同时派出一支枪队包抄敌后,几乎全歼把守山口的敌兵。当土尔扈特人抵达奥尔斯克要塞时,俄奥伦堡总督率五千俄军进行拦截,且调动巴什基尔人的两万军队配合作战。时值六月,酷暑难熬,半年多的跋涉使不少人疾病缠身,渥巴锡鼓励部众:“俄国是奴隶国土,中国是理想之邦,让我们奋勇前进,向东、再向东!”,土尔扈特再次摆脱俄军的追击。

当土尔扈特人抵达叶尔盖河时,努尔阿里率领的哈萨克骑兵及巴什基尔人组成的联军,再次对土尔扈特进行拦截,双方再次展开激战,土尔扈特在付出重大牺牲后,摆脱俄军的围追堵截,于该年七月越过坑格尔图拉(前苏联乌斯季卡缅诺戈尔斯克),进入清帝国境内。土尔扈特部在受沙俄奴役一个半世纪后,终于重返祖国,十七万人仅剩其半。

清朝廷对土尔扈特部的安置。

乾隆帝在得悉土尔扈特回归后,立即遣人前往伊犁,办理土尔扈特部事务,并下达令土尔扈特部首领前往热河避暑山庄朝觐的命令。渥巴锡在抵达伊犁前,“先期遣使至伊犁,具书通款”,表达“向居俄罗斯地,久愿为大皇帝臣仆”之意,因“无机可乘,乃于去冬谋弃旧牧,挈属内附”。“行程万有余里”。乾隆在得知渥巴锡遣人通款后,命参赞大臣舒赫德前往伊犁,命陕甘总督吴达善、陕西巡抚文绶等人拨库银,作为“备赏安插”费用,又令彼等准备马匹、牲畜以资使用。

乾隆三十六年九月(1771年),乾隆在热河木兰围场的伊绵峪接见渥巴锡,特用蒙古语与渥巴锡等交谈,同渥巴锡行围射猎。随后又在避暑山庄的万树园,多次赐宴,举行盛大的灯宴火戏,欢迎土尔扈特的回归。

鉴于土尔扈特在回归途中历经艰险,几乎丧失所有的牲畜,财产,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其穷困情况,实堪悯”,乾隆责令舒赫德等“分拨善地安置;”“购运牛羊粮食,以资养赡,置办衣裘庐帐,俾得御寒”,“筹其久远资生之计”。从新疆、甘肃、陕西、宁夏、内蒙等地,拨给土尔扈特的马、牛、羊二十余万头,米、麦四万多石,茶二万余封,羊裘五万多件,棉布六万多匹,棉花近六万斤,除此以外,还有大量毡庐,使得重返祖国的土尔扈特人“皆安居得所”。

黄玻璃菊瓣式渣斗乾隆帝封渥巴锡为卓哩克图汗(卓里克图是英勇无畏之意),其他王公台吉均得封号。渥巴锡所统部众系和鄂尔勒克后裔,称旧土尔扈特,编为十旗,安置在准噶尔盆地南、北、西部的牧场;另一支系和鄂尔勒克叔父卫衮察布的后裔,称新土尔扈特,编为二旗,在科布多一带游牧。旧、新土尔扈特分别由伊犁将军及科布多大臣管辖。

清、俄之间的交涉。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俄枢密院行文于清政府,要求将土尔扈特交还俄方,甚至以兵戎相威胁。清理藩院在答复中明确指出:“土尔扈特渥巴锡等,与尔别一部落,原非属人”,对于军事威胁则明确表示:“或以兵戎,或守和好,我天朝惟视尔之自取而已”,“如尔等欲背前议,则亦听之”,土尔扈特部众“断无给伊(指俄国)之理”。

土尔扈特人现在是什么民族 土尔扈特人介绍

1、土尔扈特人现在是维吾尔族。

2、土尔扈特人大部分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部分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青海省,零星居住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甘肃省、云南省、台湾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等。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土尔扈特人,他们是和鄂尔勒克所领牧民的后代,主要居住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其余居住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勒泰专区和塔城专区,还有的零星居住南疆北疆各地。

土尔扈特的读音

土尔扈特的读音:tǔ ěr hù tè。

土尔扈特部是我国西北蒙古卫拉特四部之一,原游牧于我国新疆塔城地区。17世纪30年代,为逃避卫拉特蒙古内部战争的危险,在首领杜尔伯特的带领下西迁至俄罗斯伏尔加河下游地区。游牧于沙俄的百年间,土尔扈特人的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均为我国与蒙古各部。

历史来源

土尔扈特部源出历史上的克烈惕(克列特)部,其早期历史可上溯到八九世纪的九姓鞑靼,土尔扈特部始称为翁罕,亦称王罕。

据波斯历史学家拉施特《史集》记载,翁罕所率的是克列特部落。“克列特”一词,蒙古族古老的形式是Kearlier(客列亦惕),21世纪初的发音为Kerred。

土尔扈特一词与克列特有着密切的联系,“克列特”有“包围”、“警卫”的意思,因为翁汗家族中的克列特人确曾充任过成吉思汗的护卫。而土尔扈特方言中的“护卫军”亦称土尔扈特(tongued),因此克列特便称为土尔扈特。

从古老的族源学考证,“克列特”原是土尔扈特的一个姓氏,翁罕的姓就为“克列特”,以后发展成为一个氏族。

土尔扈特是现在哪个民族 土尔扈特是现在什么民族

1、漠西蒙古的一支

2、土尔扈特部原游牧于塔尔巴哈台附近的雅尔地区,17世纪30年代,其部首领和鄂尔勒克因与准噶尔部首领巴图尔浑台吉不合,遂率其所部及部分杜尔伯特部、和硕特部牧民西迁至伏尔加河下游地区,曾遣使向清朝政府进表贡。

3、康熙五十一年(1712),康熙帝派出图理琛使团,途经西伯利亚,两年后至伏尔加河下游,访察土尔扈特部。乾隆二十一年(1756),土尔扈特汗敦罗布喇什遣使吹扎布,假道俄罗斯,历时三载,到达北京,向乾隆帝呈献贡品、方物、弓箭袋等。

4、乾隆三十六年(1771),因不堪沙俄的苛刻要求,土尔扈特汗渥巴锡率领17万族人东归(土尔扈特部东归),最后约4万3千人成功到达伊犁。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土尔扈特和土尔扈特怎么读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