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聊到了懿贵妃,以及清宫传之懿贵妃相关的内容,在此希望可以让网友有所了解,最后记得收藏本站。
清朝没有珠懿贵妃懿贵妃,只有懿贵妃懿贵妃,懿贵妃就是慈禧太后。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
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
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清史稿记载懿贵人),次年晋封懿嫔懿贵妃;
1856年生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晋封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懿贵妃;
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
是昭懿贵妃吗?
昭懿贵妃懿贵妃:张氏懿贵妃,明成祖朱棣之贵妃,河间忠武王张玉之女,英国公张辅懿贵妃的姐妹。她的父亲张玉,是明成祖为燕王时候的大将。靖难之役时,张玉在东昌之战中为营救明成祖而战死。兄弟张辅,继承父职,早年也参加靖难之役,后进攻并占领安南,改交阯,此后四次平定叛乱,封为英国公。明成祖感念张氏父子的功劳和忠诚,将她选入宫。永乐七年(1409年)二月,册封为贵妃。她的侄女张氏,也被明成祖选为皇太子朱高炽的妃妾,即张敬妃。
懿[yì],意思是“美好(多指德行,指有关女子的)”。
懿妃,古代妃嫔封号之一,其中较著名的有明世宗懿妃赵氏,明光宗懿妃傅氏,清咸丰帝懿妃即 慈禧太后。懿妃(1835年—1908年)叶赫那拉氏,既后来的慈禧太后,生于1835年,死于1908年,满洲镶蓝旗人,安徽徽宁池太子兵备道惠征之女。咸丰元年丈选秀女,叶赫那拉氏中选,二年五月九日入宫,时年十八岁,封为兰贵人。四年十一月封那拉氏为懿嫔。咸丰六年三月二十三日未时,叶赫那拉氏生穆宗同治皇帝于储秀宫,第二天便晋封为懿妃。七年正月封为懿贵妃。咸丰帝驾崩,懿贵妃二十七岁,同治帝尊她为圣母皇太后,徽号慈禧。数据来源于:
懿贵妃通常指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
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清史稿记载懿贵人),次年晋封懿嫔;1856年生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晋封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
慈禧是咸丰帝的妃嫔。
慈禧于咸丰二年二月十一日(1852年2月,十七岁),叶赫那拉氏被选秀入宫,赐号兰贵人。咸丰四年二月二日(1854年,十九岁),晋封懿嫔。
慈禧太后是帝制期间为数不多持久当政的女性。1861年11月,慈禧太后与恭亲王奕欣联合发动辛酉政变,此后三度垂帘听政,直至1908年去世,统治中国长达47年之久。
扩展资料
慈禧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
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清史稿记载懿贵人),次年晋封懿嫔;1856年生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晋封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
后联合慈安太后(即孝贞)、恭亲王奕欣发动辛酉政变,诛顾命八大臣,夺取政权,形成“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清政府暂时进入平静时期,史称同治中兴。1873年两宫太后卷帘归政。
1875年同治帝崩逝,择其侄子爱新觉罗·载湉继咸丰大统,年号光绪,两宫再度垂帘听政;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又因1884年慈禧发动“甲申易枢”罢免恭亲王,开始独掌大权。
1889年归政于光绪,退隐颐和园;1898年,戊戌变法中帝党密谋围园杀后,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囚光绪帝,斩戊戌六君子,再度训政;1900年庚子国变后,实行清末新政,对兵商学官法进行改革。
1908年,光绪帝驾崩,慈禧选择三岁的溥仪做为新帝,即日尊为太皇太后,次日17点(未正三刻)在仪鸾殿去世,葬于菩陀峪定东陵。
慈禧的一生,经历了从1840年至1900年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5次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她还是一个5岁的孩子。第二次鸦片战争,她已是咸丰皇帝的懿贵妃。
以后的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入侵,她则是清王朝的最高决策者,从慈禧的主战与求和,可以看出慈禧与帝国主义关系的变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慈禧
关于懿贵妃和清宫传之懿贵妃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