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庄宗 唐庄宗是谁

金汇小助手 生活探索 2023-03-05 21 0

今天给大家聊到了唐庄宗,以及唐庄宗是谁相关的内容,在此希望可以让网友有所了解,最后记得收藏本站。

大家如何评价后唐皇帝李存勖呢?

李存勖的发家来自于他的父亲李克用。经过唐末黄巢农民大起义,藩镇势力有所削弱,其中势力最为强大的是宣武节度使朱全忠(即朱温,据今河南)和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据今山西)。朱温称帝之后,黄河流域主要是两个割据势力斗争的场所。一个是以开封为根据地的朱温集团,另一个是以山西太原为基地的沙陀族李克用集团,两个集团之间进行了拉锯式的激烈斗争,李克用失败身死。

李克用之子李存勖小名亚子,“及长,善骑射,胆勇过人”,就连唐昭宗见了他都不禁赞叹“此子可亚其父”,可见李亚子的名声是记载于史料的。他的仇敌朱温也说:“子当如李亚子,克用为不亡矣!至如吾儿,豚犬耳!”说明也很佩服李存勖的本事。

同光元年(923年)四月,李克用之子李存勖在魏州称帝,国号唐,史称后唐,李存勖即为唐庄宗。十月,后唐轻取开封,灭后梁,建都洛阳。但李存勖恣纵荒淫,怠于政事,宠信宦宫和伶人,又猜忌功臣,以致众叛亲离。

他任用孔谦为租庸使,“峻法以剥下,厚敛以奉上,民产虽竭,军食尚亏”。同光四年,魏州兵变,李存勖死于流矢,李克用养子李嗣源入洛阳称帝,是为后唐明宗。后唐历4 帝,凡14 年,在五代中疆域最大。

后唐是中国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政权和朝代,它取代了后梁,而其后不久又为后晋所取代。后唐的前身是唐末五代十国初期的晋国,唐大顺二年(891年)河东节度使李克用被册立为晋王,建立晋国,都太原。907年,朱温篡唐建立梁朝,晋国至此全面独立,成为北方最大的割据政权。908年,李克用去世,子李存勖即位。

923年,晋王李存勖在魏州称帝,改国号大唐,史称后唐,同年底,灭梁,迁都洛阳。936年,石敬瑭称帝,建立后晋,并以燕云十六州为代价,借助契丹兵攻入洛阳,后唐灭亡。

盛时疆域约为今河南、山东、山西三省,河北、陕西的大部及甘肃、安徽、宁夏、湖北、江苏的一部分,并短期占有四川,是五代十国时期疆域最大的国家。历四帝(三姓),前后约十四年。

历史上的唐庄宗李存勖是一个怎样的人?

有句话说得好:"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后浪风光能几时,转眼还不是一样。"李存勖就是那个"后浪",推倒了朱梁政权这个"前浪",可惜自己也跟着死在沙滩上了。

安史之乱后,潘多拉盒子被打开,藩镇割据这个魔鬼被放了出来,一直困扰中原大地200多年。从此之后,历史大潮就是各路英雄想尽办法削藩。可惜这个工程过于宏大,需要几代人前仆后继地努力。最后,那个完成收尾工作的男人成了万人敬仰的大英雄,前面的炮灰们都多多少少成了笑柄。李存勖,就是炮灰之一。

李存勖是晋王李克用的长子,小名亚子,史书记载,李存勖成年后:"状貌雄伟,得习《春秋》,豁达通大义,骁勇善战,熟知战略要术。又喜爱音乐、歌舞、俳优之戏。"当真是文武双全,多才多艺。

李存勖的父亲李克用临死时,交给他三支箭,嘱咐他要完成三件大事:一是讨伐刘仁恭(刘守光),攻克幽州;二是征讨契丹,解除北方边境的威胁;第三件大事就是要消灭世敌朱全忠(也就是后梁皇帝朱温)。他将三支箭供奉在家庙里,每临出征就派人取来,放在精制的丝套里,带着上阵,打了胜仗,又送回家庙,表示完成了任务。

李存勖24岁出道,人送外号"李亚子",但是出道的第一局就是一盘内忧外患的死局。原因就是老爹李克用和后梁朱温开战,结果在朱温占上风的时候李克用重病挂了。而且自己族内的兄弟叔伯还各种不服,比如李克用的养子李存颢、李存实等人自恃手握军权,又年长于李存勖,对李存勖袭位非常不感冒,最后还成功的蹿腾了叔父李克宁叛乱。

结果李存勖却来了一波让人眼花缭乱的操作。首先取得监军张承业、大将李存璋等人的支持,而后抢先行动,在府中埋伏甲士,擒杀李克宁、李存颢等人,然后内忧基本上就这么解决了。可以说李存勖的《春秋》没有白看。

然后李存勖的操作就更秀的更厉害了,间接弄死朱温,灭掉后梁、大败契丹、活捉刘仁恭以后,天下的局势终于逐渐明朗了。"五代领域,无盛于此者"是史书对他这几波操作给出的评价。

公元923年四月,他在魏州称帝,国号为唐,不久迁都洛阳,年号"同光",史称后唐。同年十二月灭后梁,统一北方。经过十多年的交战,李存勖基本上完成了父亲的遗命。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他对演戏的格外爱,不但以钱而对,而且封以高官,最终酿成祸患,而被伶人所害,成为终生憾事由于蒙养伶人。

梁朝灭亡后,他认为父仇已报,中原已定,不再进取,开始享乐。李存勖定都洛阳之后,就时常以作戏看戏为乐。他平时就散养了一批伶人,供其消愁解闷,如今大业已定,他更是终日沉醉于声色犬马之中了。他常常亲自粉墨登场与伶人们一同作戏,还给自己取了个艺名,叫作"李天下",每次出行,则必有伶人相随。

这些伶人可以随时出入宫廷,而且还贵干预朝政。李存勖也将他们当成自己的耳目,非常宠信这些人。伶人中为害最深的就是景进。李存勖想知道宫外之事就问景进。景进由此大进谗言,干预朝政,文武大臣对他都很畏惧。同时伶人与贪官污吏又相互勾结,不但使朝廷日益腐败,还陷害忠臣良将,鱼肉百姓,搜刮民财。

李存勖还经常率领着一批文武百官及伶人外出巡游,一路上沿途的地方官都大肆铺张,无度地供给,稍有不周到的地方,或被削职,或被斩首,由此而导致许多州县官纷纷弃职而逃。有一次到了魏州,又命伶人景进等人四处寻找美女,景进就派人强抢民女共计三千余人,装在牛车上,先行拉回宫中,大队人马行至中,李存勖将一片庄稼地当成猎场,带着左右军士人马前冲后奔,追逐猎物。

不久,郭崇韬曾荐举的河南令罗贯,因执法严谨,得罪了不少的伶人,被找个借口给处死了。后来,郭崇韬复命伐蜀,仅用七十天就大功告成。然而老李竞听信伶人们的谗言,听凭宦官在公元926年设计杀害了郭崇韬,还下诏说郭崇韬"拥兵谋反",并捕杀了郭夫人及她的三个儿子。

当时谁得罪了伶人、宦官马上就会被诬为郭氏一党,最终落得个满门抄斩。一时间,朝野上下,人人皆知李存勖贪图享乐,竟让皇太后行讼,皇后行教令,令出多门,政治一片混乱。伶人们也骄奢淫逸,作威作福。

在他沉迷于声色之中时,用人无方,纵容皇后干政,重用伶人、宦官,疏忌杀戮功臣,横征暴敛,又吝惜钱财,以致百姓困苦、藩镇怨愤、士卒离心,终于埋下大祸。

后来朝廷出现叛乱,李存勖派遣大将军李嗣源前去平叛,李嗣源被叛军拥戴,随即在汴州谋反。并在伶人郭从谦的内应下攻人宫城,李存勖被乱箭射死,将尸首同一堆乐器一并焚化,李存勖至死也没有想到,自己竟会葬身于宠信的伶人之手。

《新五代史·伶官传序》有句话我一直印象很深:"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欧阳文忠公好文笔,并且,他一个字都没有夸张。唐庄宗之盛时,"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毫无夸大。灭桀燕、灭后梁、灭前蜀、胖揍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武功之盛,小说都不敢这么写。而至兴教门之变,"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也是半字不假。

这般惨烈的对比结果,要找个难兄难弟,恐怕只有开元盛世和安史之乱的李隆基了(但李隆基既非开国之君,也到底没有把自己直接玩死,戏剧化程度上,还是没有李存勖这么明显)。

李存勖的前半生可谓风光无限,只可惜后半生却稀里糊涂。宠信伶人,伶人关键时刻造了反,甚至临终时还被自己的皇后补一刀。说可怜,其实也不可怜,一切都是他咎由自取,也许他临死前会幡然醒悟吧!但已经无济于事,他注定在历史上留下了这样的印迹。

对此,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的《伶官传序》给李存勖的盛衰成败作了一个历史的点评,告诫后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道理。

唐庄宗李存勖的故事有何历史借鉴

忧虑劳苦才可以振兴国家,图享安逸必定祸害终身。

宋代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写了后唐庄宗李存勖,继承李克用的遗志,励精图治,身先士卒,先后击败了后梁,燕和契丹,可以说所向无敌。

但是建立后唐皇朝后,他荒废朝政,任用戏子伶官当政,结果兵败如山倒,很快就身死国灭,成为天下笑柄。

欧阳修用两句话总结了庄宗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意思是:忧虑劳苦才可以振兴国家,图享安逸必定祸害终身。

2、“满招损,谦受益”

自满招致损失,谦虚得到益处。

扩展资料:

出处:

《五代史伶官传序》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史论。此文通过对五代时期的后唐盛衰过程的具体分析,推论出国家兴衰败亡不由天命而取决于“人事”,借以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力戒骄侈纵欲。

文章开门见山,提出全文主旨:盛衰之理,决定于人事。然后便从“人事”下笔,叙述庄宗由盛转衰、骤兴骤亡的过程,以史实具体论证主旨。

具体写法上,采用先扬后抑和对比论证的方法,先极赞庄宗成功时意气之盛,再叹其失败时形势之衰,兴与亡、盛与衰前后对照,强烈感人,最后再辅以《尚书》古训,更增强了文章说服力。

全文紧扣“盛衰”二字,夹叙夹议,史论结合,笔带感慨,语调顿挫多姿,感染力很强,成为历来传诵的佳作。

后唐庄宗的资料

李存勖(有时被写作“勗”,885年-926年),即后唐庄宗,五代时期后唐政权唐庄宗的建立者。唐末河东节度使、晋王李克用的长子。沙陀人,本姓朱邪氏,小名“亚子”。908年继晋国王位,之后经过多年的南征北战,北却契丹、南击朱梁,东灭桀燕(刘守光)使得晋国逐渐强大起来。923年四月在魏州(河北大名府)称帝,国号“唐”,史称后唐,是为后唐庄宗。同年十二月灭后梁,实现了对中国北方的大部统一。以勇猛闻名。存勖虽武人,但洞晓音律,能度曲。存词四首,载《尊前集》。

李存勖(音xù)(公元885年12月2日至926年5月15日),是五代十国之后唐庄宗,全称是光圣神闵孝皇帝,应州人,沙陀族,小名亚子,为李克用长子,虎父无犬子,李存勖大概就承袭了父亲的战斗细胞,“及长,善骑射,胆勇过人”,难怪唐昭宗见了唐庄宗他不禁赞叹“此子可亚其父”,李存勖的“亚子”,即“李亚子”(《旧五代史》)的绰号由此而来。除了作战勇猛,李存勖还有一项别的爱好,即《新五代史》提到的“尤喜音声歌舞俳优之戏”。李存勖不光喜欢看戏,有时还亲自登台过过瘾。一次,他与伶人敬新磨同台演出,自称扮演的角色为“李天下”,敬新磨上去就给了他两巴掌,“新磨遽前以手批其颊”。敬新磨解释道:“李天下者,一人而已,复谁呼邪!”意思是说,只有皇帝才能称李天下,你一个小小的演员竟敢大言不惭,这不是要谋反吗?可能是敬新磨太投入了,竟然忘了眼前这位就是皇帝。李存勖一听,非常高兴,看到敬新磨对自己忠心耿耿,不但没有怪罪,反而“赐与新磨甚厚”,“李天下”的诨名也由载 入史册。 李存勖908年即晋王位,923年建立后唐,926年去世。李存勖在位19年,其中在皇帝位4年。

早年经历

李存勖

李存勖自幼喜欢骑马射箭,胆力过人,为李克用所宠爱。少年时随父作战,11岁就与父亲到长安向唐廷报功,得到了唐昭宗的赏赐和夸奖。成人后状貌雄伟,稍习《春秋》,略通文义,作战勇敢,尤喜音声、歌舞、俳优之戏。当时,军阀混战、占据河东的李克用常被控制河南的朱全忠(即朱温)牵制围困,兵力不足,地盘狭小,非常悲观。李存勖劝说其父:“朱全忠恃其武力,吞灭四邻,想篡夺帝位,这是自取灭亡。唐庄宗我们千万不可灰心丧气,要积蓄力量,等待时机”。李克用听后大为高兴,重新振作起来,与朱全忠对抗。

即位晋王

开平二年(公元908年)正月,李克用病死,李存勖于同月袭晋王位。办完丧事,他就设计捕杀了试图夺位的叔父李克宁,并率军解潞州(山西上党)之围。李存勖认为潞州是河东屏障,没有潞州对河东不利,所以他立即率军从晋阳出发,直取上党,乘大雾突袭围潞州的梁军,大获全胜。李存勖的用兵使朱全忠大惊,他说:“生子当如李亚子,克用 五代十国前期及晋国(后唐)疆域示意图

为不亡矣!至如吾儿,豚犬耳!”(《资治通鉴》卷266) 潞州围解,河东威振,控制镇州的王容和控制定州的王处直见形势骤变,也动摇了附梁的信心,竟和李存勖结成联盟共同对付后梁。后梁为了保护河北,不惜一切,出兵再战,于是双方在柏乡又展开了一场血战。柏乡之役,晋军有周德威等3000骑兵和镇州、定州兵;梁军有王景仁率的禁军和魏博兵八万。梁军守柏乡、以逸待劳,在地形、兵力、装备几方面处于优势;而晋军是骑兵,机动性和进攻能力大,对梁军构成威胁。战役开始,李存勖采用周德威建议,引诱梁兵出城,聚而歼之,晋军主动后撤。梁军主将王景仁果然上当,倾巢而出。晋军抓住机会,以骑兵猛烈突击梁军,周德威攻右翼,李嗣源攻左翼,鼓噪而进。这时晋军李存璋率领的骑兵大队也赶上,梁军丢盔弃甲,死伤殆尽。这一仗,使梁军丧失了对河北的控制权,之后,朱全忠一听晋军就谈虎色变。而李存勖却进一步安定了河东局势,他息兵行赏,任用贤才,惩治贪官恶吏,宽刑减赋,河东大治。

建立后唐

李克用临死时,交给李存勖三支箭,嘱咐他要完成三件大事:一是讨伐刘仁恭(刘守光),攻克幽州(今北京一带);二是征讨契丹,解除北方边境的威胁;第三件大事就是要消灭世敌朱全忠。他将三支箭供奉在家庙里,每临出征就派人取来,放在精制的丝套里,带着上阵,打了胜仗,又送回家庙,表示完成了任务。公元911年,李存勖在高邑(河北高邑县)打败了朱全忠亲自统帅的50万大军。接着,攻破燕地,将刘仁恭活捉回太原。九年后,他又大破契丹兵,将耶律阿保机赶回北方。经过十多年的交战,李存勖基本上完成了父亲遗命,于公元923年攻灭后梁,统一北方,四月,在魏州(河北大名县西)称帝,国号为唐,不久迁都洛阳,年号“同光”,史称后唐。

后期统治

李存勖戏剧形象

李存勖在战场上出生入死,不惜生命,是员勇将;但是在政治上,却是一个昏暗无知的蠢人。称帝后,他认为父仇已报,中原已定,不再进取,开始享乐。他自幼喜欢看戏、演戏,即位后,常常面涂粉墨,穿上戏装,登台表演,不理朝政;并自取艺名为“李天下”。有一次上台演戏,他连喊两声“李天下”!一个伶人上去扇了他个耳光,周围人都吓得出了一身冷汗。李存勖问为什么打他,伶人阿谀地说:“李”(理)天下的只有皇帝一人,你叫了两声,还有一人是谁呢?李存勖听了不仅没有责罚 ,反而予以赏赐。伶人受到皇帝宠幸,可以自由出入宫中和皇帝打打闹闹,侮辱戏弄朝臣,群臣敢怒而不敢言。有的朝官和藩镇为了求他们在皇帝面前美言几句,还争着送礼巴结。李存勖还用伶人做耳目,去刺探群臣的言行,置身经百战的将士于不顾,而去封身无寸功的伶人当刺史。此外,李存勖还下令召集在各地的原唐宫太监,把他们作为心腹,担任官中各执事和诸镇的监军。将领们受到宦官的监视、侮辱,读书人也断了进身之路。同时,李存勖又派伶人、宦官抢民女入宫,有一次,竟抢了驻守魏州将士们的妻女1000多人,搞得众叛亲离,怨声四起。

身死国破

公元926年,李存勖听信宦官谗言,冤杀了大将郭崇韬。另一战功卓著的大将李嗣源也险遭杀害。是年三月,李嗣源在将士们的拥戴下,率军进入汴京,准备自立为帝。李存勖得讯忙拿出内府的金帛赏给洛阳的将士,逼他们开赴汴水。军到中牟县,听说李嗣源已进入汴京。李存勖知道大势已去急返洛阳,路上兵士逃走一半。回到洛阳后,他试图抵抗李嗣源的进攻。四月,李嗣源先锋石敬瑭带兵逼进汜水关(河南荥阳汜水镇),李存勖决定自己率军去扼守。丁亥日,军队按照他的命令在洛阳城外等候出发,李存勖正用早餐。这时,被提升为直御(亲军)指挥使的伶人郭从谦趁军队都调到城外候命之机发动兵变,带着叛乱的士兵乱杀乱砍,火烧兴教门,趁火势杀入宫内,在混乱中射死了前来带领侍卫抵抗的李存勖。李嗣源攻入洛阳,派人从灰烬中找到了李存勖的一些零星尸骨,葬于雍陵。李嗣源自己又当上了皇帝。 李存勖死后的庙号为庄宗。

编辑本段历史评价

朱温:“ 子当如李亚子,克用为不亡矣!至如吾儿,豚犬耳!”“我经营天下三十年,不意太原余孽更昌炽如此!我观其志不小,天复夺我年,我死,诸儿非彼敌,吾无葬地也!” 王彦章:“亚次斗鸡小儿耳,何足惧哉!” 欧阳修:“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洪迈:“曹操在兖州,引兵东击陶谦于徐,而陈宫潜迎吕布为兖牧,郡县皆叛,赖程昱、荀彧之力,全东阿、鄄、范三城以待操。操还,执昱手曰:微子之力,吾无所归矣。表为东平相。唐庄宗与梁人相持于河上,梁将王檀乘虚袭晋阳。城中无备,几陷者数四,赖安金全帅子弟击却之于内,石君立引昭义兵破之于外,晋阳获全。而庄宗以策非己出,金全等赏皆不行。操终有天下,庄宗虽能灭梁,旋踵覆亡,考其行事,概可睹矣。” 严遂成:“英雄立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何。 只手难抉唐社稷,连城犹拥晋山河。 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 萧瑟三垂冈下路,至今人唱百年歌。” 毛泽东:“康延孝之谋,李存勖之断,郭崇韬之助,此三人可谓识时务之俊杰。”

唐庄宗生平大事年表

唐庄宗李存勗(有时被写作「勖」,885年-926年),李克用之子。沙陀人,本姓朱邪氏,小名「亚子」,923年在魏州(河北大名府)称帝,国号唐,史称後唐。以勇猛闻名。章回小说指李存勗与其他李克用的儿子合称「十三太保」,本来是唐末的将领。後来因为不满朱温篡唐而与之对抗。李存勗的用兵勇猛,使朱温大惊,他说:「生子当如李亚子,克用为不亡矣!至如吾儿,豚犬耳!」 开平二年(908年)正月,李克用病死,李存勗继承其父李克用遗志,不但打败契丹,攻破燕地,并且消灭刘守光与刘仁恭父子的割据,并且於923年消灭後梁,统一北方,在魏州(河北大名县西)称帝,国号为唐。李存勗还收降了李茂贞建立的岐,并消灭王建所建立的前蜀。 李存勗以唐朝赐姓为李的合法继承人身份,打起中兴唐朝的旗号,并为唐朝皇帝立庙。又以诛灭唐朝逆臣之名,族灭了後梁宰相敬翔、李振等人,将帮助朱温篡唐的旧臣11人贬官。 到了晚年,就与唐玄宗一样,自认为这辈子都在拚命,应该好好休息一下,遂荒废朝政。李存勗自幼喜欢看戏、演戏,常粉墨登场,并自命艺名「李天下」。伶人大受皇帝宠幸,李存勗又派伶人、宦官抢民女入宫,强掳魏州将士们妻女千馀人,怨声四起。 後唐同光四年(926年),皇甫晖在邺都叛乱,李存勗命李嗣源前往讨伐,石敬瑭也一同出征。在魏州城下,李嗣源的部队发生兵变,与魏州的叛军合兵一处,拥立李嗣源。李嗣源占据大梁(今河南开封),进军洛阳,先锋石敬瑭带兵逼进汜水关(河南荥阳汜水镇),李存勗决定亲征。 这时担任指挥使的伶人郭从谦趁机叛变,火烧兴教门,存勗被流箭射中,王全斌将其扶至绛霄殿,渴懑求饮,宦官奉进酪浆,喝完一杯,遽尔殒命。王全斌大恸而去。一名伶人拣丢弃的乐器放在存勗屍体上,点火焚屍。史称兴教门之变。李嗣源入洛阳杀尽叛臣,葬存勗屍骨於雍陵,在大梁称帝,是为後唐明宗。

唐庄宗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唐庄宗是谁、唐庄宗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