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克图 恰克图条约

金汇小助手 生活探索 2023-03-10 46 0

今天给各位分享恰克图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恰克图条约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恰克图的历史沿革

恰克图是清代中俄边境重镇。汉名买卖城,南通库伦(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乌兰巴托),北达上乌丁斯克(今俄罗斯乌兰乌德)。

1727年(清朝雍正五年)9月1日,沙俄和清政府在此签订《连斯奇条约》,俄方称《恰克图条约》。根据条约规定,两国以恰克图河为界,河北恰克图划归俄国。清朝于河南建新市镇阿勒坦布拉格,作为中俄贸易地,汉名“买卖城”。因为在蒙古语中阿勒坦布拉格又称“南恰克图”,所以一些在恰克图发生的事件也可能事实上是在阿勒坦布拉格发生的。根据条约规定,两国以恰克图为界,旧市街划归俄国,清朝於旧市街南别建恰克图新市街。条约还规定,准许俄国商人贸易,其人数不得过二百人,每三年可进北京一次。恰克图、阿勒坦布拉格的贸易日益繁盛。嘉庆、道光以来,中国从恰克图输往俄国的商品是以茶叶为大宗,其业务皆为晋商所垄断。在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中,主人公就从福建武夷山贩运茶叶到恰克图,卖给俄国商人。此外,中国还向俄国出口丝绸、棉布、水果、瓷器、大米、蜡烛、大黄、姜、麝香等,而俄国向中国出口毛皮、纺织品、成衣、生革、皮革、工具、牛等货品。

1729年清朝立市集於恰克图,并派理藩院司员驻其地,监理中俄互市。汉人称互市地为买卖城。1737年,停京师贸易,对俄贸易统归恰克图办理。1762年,置库伦办事大臣,专理俄罗斯贸易。其後,因俄国守边官员屡次违约恣行,以致失和绝市。1792年中俄订立《恰克图市约》,重新通市。在俄国境内之恰克图,今俄罗斯仍名恰克图;在中国境内之恰克图,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阿尔丹布拉克。1860年,清、俄贸易全面开放,这里逐渐衰落。

1915年6月7日,北洋政府、沙俄在这里签署中俄蒙协约,为外蒙古独立的重要一步。

这里是布里亚特共和国首都乌兰乌德到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的高速公路上的一个重要城市。

《走西口》中的“西口”是哪里?恰克图现在是哪里?

西口,狭义的西口指长城北的口外,包括山西杀虎口;陕西府谷口;河北独石口,即晋北人、陕北人以及河北人走西口的交汇点。

西口是晋商、陕商出关与内蒙外蒙贸易的地方,所以走西口的主力人群包括晋北人,陕北人,河北人。后西口泛指在长城以北的内外蒙古从事农业、商品交易的地方,包括陕西北部的神木口,河北北部的张家口以及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市)。

恰克图地理位置:西伯利亚南缘。

扩展资料

恰克图衰落:恰克图进入繁荣期后,一直到19世纪50年代初,贸易额仍保持上升势头。每年交易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占中国进出口总值的15%-20%,俄国仅次于英国,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1851年《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签订后头二年,贸易额仍很可观。从1853年开始,特别是1858年中俄《天津条约》签订后,交易额急剧下降,80年代较50年代少了3/4。恰克图互市开始走上了一条下坡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恰克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走西口

恰克图是现在什么地方

恰克图现在属于俄罗斯,位于乌兰巴托和俄罗斯交界处。在清代,恰克图原属中国,是中俄边境重镇。1730年,清政府将恰克图分为南北两市,南市为中国商民居住,称为“买卖城”;北市为俄国商民居住,称为“恰克图”。随着晋商的介入,恰克图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一跃成为商贾(ɡǔ)云集之地。1860年,随着清、俄贸易全面开放,俄商深入中国内地,恰克图逐渐衰落。

恰克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俄两国,特别是两国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为中俄两国人民的接触提供了场所和条件,促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文化交流。

恰克图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恰克图是现在的乌兰巴托到乌兰乌德。

恰克图(布里亚特语:Хяагта), 清代俄中边境重镇,原属中国。南通买卖城和库伦(今乌兰巴托),北达上乌丁斯克(今俄罗斯乌兰乌德)。

恰克图位于俄蒙边界界河的北岸,和南岸的蒙古国的阿勒坦布拉格(买卖城)隔河相望,俄罗斯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南部城市。在俄蒙边境,西距纳乌什基车站35公里,原属中国。

影响:

18至19世纪上半叶,恰克图的互市贸易曾是中俄关系发展史上的重要一页。据记载,1727年10月,中俄政府在此草签《恰克图条约》,次年正式换文。

根据条约规定,两国边境以恰克图等地为界,清政府准许俄国商人来华贸易。以茶叶等日常消费品为主要商品的恰克图互市贸易经久不衰,持续了近两个世纪。特别是19世纪中叶前,中俄贸易几乎全部集中于此。小小的荒漠之丘,一时名声大作,成了中俄贸易的“咽喉”要道。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恰克图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恰克图和恰克图条约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