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黎遇航,以及黎遇航道长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八仙宫道士抗日去了100人左右,根据1937年八仙宫道士抗日前拍的大合照来算总共100人左右。历史上有名有姓的就6位:李圆通、甘盛荣、窦来庚、黎遇航、贺炳炎。
佛教和道教是在我国最为盛行的两大宗教 ,说起佛家的话,相信大家都比较了解,佛家的主要成员便是和尚,而闻名中外的少林寺便是佛教活动的主要场所。而说起道教的话,或许大家便没有那么深刻的印象了,因为在 我们身边几乎没有道士的身影,道士在普通人的印象中,就仿佛传说中的存在一样。
只有我们在 旅游 的时候,到名山大川当中才能偶尔看到道士们的身影。如果要说起道士的话,或许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更多的是电视剧或者电影当中的角色,相信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都看过一些有关道士的电影,在这些电影当中, 道士们斩妖除魔,维护世间的太平。那么,现实生活中的道士又是怎样的呢?
在我们国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乱世道士下山,盛世和尚敛财” ,这句话从表面上来看,似乎是在夸赞道士而贬低和尚,但其实它的真正意义并非如此,我国的语言文化博大精深,这句话的真正意思其实是, 和尚和道士都是隐世的高人,在和平的年代,他们会通过化缘或者帮人做法事而积累一些钱财,而到了乱世的时候,无论是道士还是和尚,都会走出自己的道馆或者寺庙,为了维护世界的和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说起和尚的话,或许大家最为熟悉的便是《西游记》当中的唐僧。唐僧为了消除世间的苦难,让人们过上好日子,从东土大唐出发,带着三个徒弟历经81难,终于取回了真经。《西游记》虽然只是一个故事,但它却体现了 和尚们希望世间太平 , 并且为世间的太平不辞辛苦的精神。 那么作为我国的另一主要宗教,道教的成员道士们对人民又有着怎样的贡献呢?他们在乱世中又做了什么?其实,在抗战的八年时间里,有无数的道士为国抗敌,甚至英勇捐躯。
在道士当中,最为有名的当属 茅山道士 ,而在茅山道士当中,便有这样的一位抗日英雄,他的名字叫做 黎遇航 ,黎遇航本是江苏人,他出生于一个贫苦人家, 后来拜茅山上清派的道士耿云清为师,到乾元观学习了一身茅山道术。
1938年,随着抗日军队进入茅山,黎遇航也响应号召,加入了抗日队伍,并且积极地 为我军充当向导,收集情报 ,可惜的是,在1938年的时候,日军攻入了茅山乾元观,杀死了黎遇航的父亲以及师兄弟,黎遇航因此对日本侵略者更加痛恨,失去自己的亲人以后,黎遇航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了抗日战争当中。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黎遇航担任了道教协会的会长,推动了中国宗教事业的发展,并且为团结道友和宗教人士作出了杰出贡献。
山东的田信良本是龙门派的第25代传人 ,在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毅然决然地离开了自己的道馆,开始结交抗日人士,组织抗日活动。在东北战场上著名的 东北抗日义勇军第三路军 ,就是田信良一手组建的,在东北的战场上,经常能够看到田信良的身影,他游走于不同的抗日队伍之中,传递着相互之间的情报,为抗日战争做出了杰出贡献,可惜最终, 田信良却被叛徒出卖,被关押在了鬼子的司令部 ,遭受了一个多月的严刑拷打。可是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田信良也没有改变初衷,他高唱着岳飞的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壮烈牺牲。
我国 开国上将之一的贺炳炎 也是道士出身 ,贺炳炎早年曾在湖北的武当山出家,学习了一身的武术,后来15岁的时候,贺炳炎下山投身革命,身经百战,并且曾经在战斗中被炸伤右臂,导致骨头全部碎裂,只有一些皮还黏在胳膊上,而当时的情况比较危险,医疗设施严重不足, 贺炳炎为了保全性命,只有割掉了自己的手臂,他当时所承受的痛苦,比起关羽刮骨疗毒也不遑多让 ,在抗战胜利建国以后, 他成为了唯一一个可以见到毛主席不用敬礼的军人。
李圆通本是河北人,他出生在一个武术世家,从小便学习了一身精湛的武艺,后来在民国军阀混战时期,李圆通不愿意深陷其中,于是便选择上山修道。在山上修道期间,李圆通一边继续习武,一边研究医术。到了1937年卢沟桥事变的时候,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并且在我国的大地上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
李圆通道长看到了日军的暴行,于是愤然出山,加入了抵抗日军的行动。 李园通道长出山后,协助我军利用地形优势构筑防御工事,并且积极的治疗伤员,帮助我军传递情报。 不过因为抗击日军, 他居住了二十多年的道馆也被日军焚烧殆尽 ,战争结束以后,李圆通道长并没有向国家提出重修道馆的要求,而是 离开了自己生活多年的道馆云游四海。
甘盛荣 (甘道士)从小生活在南京,自小便在南京的二郎庙出家 ,因为自小便成为了道士,所以甘道士对于道家的经文无一不通,而且又认识很多的药草, 懂得推拿和针灸 。有了这些技术之后,甘道士成为了一名有名的医者,平时便经常下山,帮助当地的百姓治病。后来日军侵华以后,发生了著名的南京大屠杀。
甘道士看到日军的暴行,心中愤怒不已,可是甘道士从小只知道研究经文和医术,在武功方面却并不出众。因此甘道士决定暂时忍气吞声,他躲到了深山老林中苦练武功,并且 通过观察动物们捕食的行为,自创了属于自己的武术 ,当甘道士练成武功之后,便下山为在南京大屠杀中死难的同胞报仇。 驻守南京的日军经常莫名其妙地死亡 , 而且在这些日军死亡之后,他们的尸体上会浮现出“死”字印记。
刚开始日军以为这是上天对他们的惩罚,全都惶恐不安,直到后来汉奸告密,日军才知道这一切都是甘道士所为,因此日军对甘道士恨之入骨,发动全力进行追捕。可是自此之后,甘道士就在南京消失了踪影,日军经过多番努力,最终仍然没有找到甘道士。抗日战争胜利以后, 为了纪念甘道士,南京的人民为他立起了衣冠冢。
程定远出生于安徽,他自小体弱多病,因此从小便跟着自己的兄长学习功夫强身健体。在16岁的时候,程定远加入了武当山,成为了一名道士,并且从此开始练习内家功夫。后来,他又向武当山的一位大师学习了拳术。程定远原本已经决定在武当山终此一生,专心研习武术,可是在得知日军占领南京以后,程定远毅然决然地离开了道观,加入了抗日队伍当中。
来到抗日队伍当中之后,程定远便开始教授战士们功夫,因为他知道依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把自己的功夫传授出去,提高战士们的整体作战水平,才能为抗日战争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传授战士们功夫的同时,程定远也开设医馆,治病救人。 当日战争胜利之后,程定远并没有回到武当山,因为抗战结束之后,我国土地已经满目疮痍,而人民也多生活于困苦当中,于是抗战胜利以后,程定远在南昌开设了一家诊所,免费帮助附近的民众看病。
在抗日战争爆发期间,参加抗日战争的道士们,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李本纯道长。 李本纯道长本是龙山派的第15代掌门人 ,年少时便在武当山上刻苦修行,有着一身精湛的武艺,而且李本纯道长为人正直,道法高深,他每天带着道观的年轻弟子们研究武功,修身养性,日子过得也是相当地悠然自在。可是在战争年代,这种平静的日子注定无法长久。
1940年的时候,日军侵占了我国襄阳,虽然抗日战士们浴血奋战,但终究因为寡不敌众而被逼入绝境。这些战士们走投无路之下,被迫退到了武当山上寻求庇护。战士们退到了武当山上,日军自然不可能放过他们。对于武当山的道士们来说,这个时候或许明哲保身才是最好的选择,但是,见到中华大地受到日军的践踏,而战士们又如此地奋不顾身,李本纯道长深受感染, 于是他义无反顾地收留了这些战士 。不但如此,他还帮助这些抗日战士们买药治病,充当侦查员为战士们刺探日军的情报。后来更是带着自己门下的弟子们,加入了革命队伍当中。
李本纯道长经常带着门下的弟子们苦练武功,李道长以及门下的弟子们都有着高超的武艺,加入革命队伍之后, 他们便到各个队伍当中去传授功夫,提高战士们的整体作战水平 ,因此在之后的战争中,战士们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伤亡。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就是这样的一位爱国道士, 却在一次日军的空袭中不幸失踪了 ,空袭结束之后,抗日战士以及李本纯道长的弟子们四处寻找,可仍然没有找到李本纯道长的身影,最终他们不得不接受一个事实,或许李本纯道长已经在日军的炮弹轰炸当中尸骨无存。
以上八位道士,只是抗日战争当中道士们当中的代表人物, 事实上,投入抗战的道士不计其数 ,而且道士们不仅自己投入抗战,在与日军抗争的过程当中, 很多的道士甚至把自己的道观贡献出来,作为我军的防御基地 ,因此在抗日战争的过程中,有很多的道观被日军彻底摧毁,这些道士们也因此失去了家园。
虽然现在我们已经身处和平年代,但是对于那些在抗日战争当中做出贡献的道士们, 我们都应该心存感激,并且一直铭记他们 。在如今的和平年代,“乱世道士下山,盛世和尚敛财”的观念,也一直深埋在那些在深山中修行的道士们的心中,相信如果国家和人民需要他们,他们依然会奋不顾身地投入战斗当中。
高功,道教法师的专名。在举行宗教仪式时高座居中,在道士中是被认为道功最高,故称高功。高功之称的由来:高功是道教行仪时的执事名称,同都讲、监斋等合称为“三法师”,共同主持斋醮仪礼的进行。高功是经堂执事首领,清静身心,阐扬教法,随坛作仪。主持大小法事,上表迎驾一切朝事,经典玄律,科范威仪,虔洁规模等类,不得轻浮狂燥,对越金容当严肃恭虔,违者罚。“高功”之称,古已有之,原是指学问渊博、功力深厚的人。
基本介绍
中文名 :高功 外文名 :Gao Gong 解释 :道教法师的专名 来历 :道家者流,为人典行醮事,曰高功 职业 :宗教人员 毕业院校 :道教学院、师授徒 信仰 :道教 涉及 :坛场执事,科仪法事 主要成就 :经堂执事首领,主持大小法事 全真代表人物 :王世南、王嗣林、王至全、任法玖 全真代表地点 :龙门洞、武当山、白云观、长春观 正一代表人物 :陈莲笙、薛明德、黎遇航、汪少林 正一代表地点 :龙虎山、茅山、阁皂山、万寿宫 简介,职能,全真高功,正一高功,高功科仪, 简介 高功由来已久,乃是道教法师的专名。在举行宗教仪式时高座居中,在道士中被认为道功最高,故称。《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北城居民相约纠众在于 张道者庵内启建黄箓大醮一坛,礼请任道元为高功主持坛事。” 明陶宗仪 《辍耕录·降真香》:“道家者流,为人典行醮事,曰高功。” 余嘉锡 《论学杂着·读已见书斋随笔·高功》:“旧时以道士之主斋醮者为高功。”高功,即坛场执事。 高功是道教行仪时的执事名称,同都讲、监斋等合称为“三法师”,共同主持斋醮仪礼的进行。“高功”之称,古已有之,原是指学问渊博的人。早期道教仪礼比较简单,并无执事高功之称。南朝高道陆修静(406-477)编的《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中以“法师”之称指称高功。唐五代以后高功之称才在道教仪礼中被广泛使用,直至今日。 壬辰年兰州白云观拨职大典 根据邱长春祖师《律坛执事行为榜》云:“窃闻云水大众,原系四海同居。既入坛下,必须通知模范。功行悉备,不异先贤。自今云水相逢,烟霞集会,倘得道遇师,师边得旨,恒心觉悟,了却出世家风;竭志修持,堪作升仙活计。如若不谨,后悔何及,凡诸执事各宜勉之”。高功是经堂执事首领,清静身心,阐扬教法,随坛作仪。主持大小法事,上表迎驾一切朝事,经典玄律,科范威仪,虔洁规模等类,不得轻浮狂燥,对越金容当严肃恭虔,违者罚。谨按邱祖执事榜规所云:“以上条款,伏望人人着意,个个留心,倘有推托依靠等情,大众自有真实公举。两堂功课宜持,五品皇经莫怠,十方有志高人住者自当恭敬,不可独善其身。倘外明而内暗,或口是而心非,或阳奉而阴违,或公入而私出,十方檀越视我为贪鄙之徒,护法灵官自有分明报应。宁教诸人负我,不可我负诸人”。 职能 《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中称任职法师(即高功),“斯人也,道德内充,威仪外备,俯仰动止,莫非法式。三界所范,鬼神所瞻,开启祝愿,通真召灵,释疑解滞,导达群贤”。唐五代的《金箓大斋补职说戒仪》又称,“高功其职也,道德内充,威仪外备。天人归向,鬼神俱瞻。蹑景飞晨,承颜宣德。惠周三界,礼越众官”。高功当能步罡踏斗,沟通人神,代神宣教,拔度人鬼。在道教醮坛众执事中,高功居于首位,一般均由德高望重的高道担任。 全真高功 一、当代德高望重、教育后学全真十大高功
王世南 陕西龙门洞 (羽化) 王嗣林 陕西龙门洞 (羽化) 任法玖 陕西龙门洞 王至全 甘肃兰州白云观 (羽化) 江至霖 四川青城山 (羽化) 闵智亭 西安八仙宫 (羽化) 喇万慧 湖北武当山(羽化) 韩高超 湖北武汉长春观 (羽化) 张理宽 洛阳下清宫 (羽化) 战全生 辽宁沈阳太清宫(羽化)
二、当代为道教 界 培养 高功 人才承前启后的高功大师
任宗权 武汉大道观 邹通玄 华山玉泉院 陈法永 户县重阳宫 陈理复 兰州白云观 周和来 香港青松观 吴理充 四川青城山 彭理福 兰州白云观 胡诚海 北京白云观 雷宗南 武汉长春观 曾崇正 陕西楼观台
三、全真龙门派历年高功拨职大师 戊子坛全真龙门高功拨职秘典 戊子年冬月初十广东汕头玉龙宫十方丛林举行全真龙门高功拨职秘典诸大师 全真龙门暗派家字辈第三十九代高功任宗权大师为 拨职师 全真龙门暗派家字辈第三十九代高功马诚仁大师为 证盟师 全真龙门暗派家字辈第三十九代高功彭理福大师为 监职师 全真龙门暗派家字辈第三十九代高功邹兴玄大师为 引礼师 全真龙门暗派家字辈第三十九代高功胡诚海法师为 演职师 全真龙门暗派家字辈第三十九代高功龚理端法师为 纠职师 全真龙门暗派家字辈第三十九代高功何宗银法师为 进职师 全真龙门暗派家字辈第三十九代高功武理臻法师为 登职师 全真龙门暗派家字辈第三十九代高功郑崇德监院为 保举师 武汉大道观己丑坛全真龙门拨职大师 全真龙门暗派出字辈第三十八代高功任法玖大师为 座上经师 全真龙门暗派出字辈第三十八代高功王至全大师为 座上籍师 全真龙门暗派出字辈第三十八代高功陈法永大师为 座上度师 全真龙门暗派家字辈第三十九代高功任宗权大师为 拨职师 全真龙门暗派家字辈第三十九代高功周崇晋大师为 证盟师 全真龙门暗派家字辈第三十九代高功彭理福大师为 监职师 全真龙门暗派家字辈第三十九代高功邹兴玄大师为 引职师 全真龙门暗派家字辈第三十九代高功胡诚海法师为 演职师 全真龙门暗派家字辈第三十九代高功王理一法师为 纠职师 全真龙门暗派家字辈第三十九代高功李崇明法师为 进职师 全真龙门暗派家字辈第三十九代高功陈理复法师为 登职师 全真龙门暗派人字辈第四十代高功梁崇雄法师为 保举师 陕西华山玉泉院道观 辛卯坛全真龙门高功拨职秘典职统 辛卯年五月九日陕西华山玉泉院举行全真龙门高功拨职仪典经商议礼请 全真龙门暗派出字辈第三十八代高功任法玖大师为 座上经师 全真龙门暗派出字辈第三十八代高功罗宗阳大师为 座上籍师 全真龙门暗派家字辈第三十九代高功任宗权大师为 座上度师 全真龙门暗派家字辈第三十九代高功邹兴玄大师为 拨职师 全真龙门暗派家字辈第三十九代高功周崇晋大师为 证盟师 全真龙门暗派家字辈第三十九代高功陈理复法师为 保举师 全真龙门暗派家字辈第三十九代高功李诚军法师为 监职师 全真龙门暗派家字辈第三十九代高功李宗贤大师为 引职师 全真龙门暗派人字辈第四十代高功张诚然法师为 演职师 全真龙门暗派人字辈第四十代高功杨诚澜法师为 纠职师 全真龙门暗派人字辈第四十代高功蒋诚天法师为 进职师 全真龙门暗派人字辈第四十代高功蒋理全法师为 登职师 兰州白云观十方丛林壬辰坛全真龙门派高功拨职秘典 2012年8月3日,农历壬辰年六月十六日兰州白云观十方丛林举行全真龙门高功拨职仪典。 经商议礼请 全真龙门暗派家字辈第三十九代高功任宗权大师为 座上经师 全真龙门暗派出字辈第三十八代高功陈法永大师为 座上籍师 全真龙门暗派家字辈第三十九代高功邹兴玄大师为 座上度师 全真龙门暗派家字辈第三十九代高功陈理复法师为 拨职经师 全真龙门暗派家字辈第三十九代高功周和来法师为 拨职籍师 全真龙门暗派家字辈第三十九代高功李信军法师为 拨职度师 全真龙门暗派家字辈第三十九代高功彭理福大师为 证盟师 全真龙门暗派家字辈第三十九代高功潘崇贤法师为 监职师 全真龙门暗派人字辈第四十代高功杨诚澜法师为 引礼师 全真龙门暗派家字辈第三十九代高功范诚凤法师为 演职师 全真龙门暗派人字辈第四十代高功 李 信道法师为 纠职师 全真龙门暗派人字辈第四十代高功余诚智法师为 进职师 全真龙门暗派人字辈第四十代高功孟诚亮法师为 登职师 全真龙门暗派家字辈第三十九代高功尹信慧法师为 保举师 正一高功 一、当代德高望重、教育后学正一十大高功
陈莲笙 上海城隍庙(羽化) 薛明德 上海钦赐仰殿 张昌禹 上海青浦城隍庙(羽化) 黎遇航 茅山元符万宁宫(羽化) 何灿然 龙虎山嗣汉天师府 曾习勤 龙虎山嗣汉天师府(羽化) 汪少林 龙虎山嗣汉天师府(羽化) 周念孝 茅山元符万宁宫 邱裕松 龙虎山嗣汉天师府 方业儒 龙虎山嗣汉天师府(羽化)
二、当代为道教 界 培养 高功 人才承前启后的高功大师
吉宏忠 上海城隍庙 谢荣增 石竹山道院 张凤林 苏州玄妙观 张金涛 龙虎山嗣汉天师府 丁常云 上海钦赐仰殿 杨世华 茅山元符万宁宫 袁志鸿 北京东岳庙 洪百坚 台湾明龙宫 曾广亮 龙虎山嗣汉天师府 倪爱新 龙虎山嗣汉天师府
三、正一盟威天师道 历年高功授箓大师 辛未年江西龙虎山嗣汉天师府授箓活动 1991年10月3日至9日(农历八月廿六至九月初三)江西龙虎山嗣汉天师府举行海外正一派道士授箓活动 正一盟威天师道嗣汉天师府汪少林道长为 传度师 正一盟威天师道嗣汉天师府张金涛道长为 保举师 正一盟威天师道嗣汉天师府张继禹道长为 监度师 乙亥年江西龙虎山嗣汉天师府授箓活动 1995年12月4日至7日(农历十月十四至十六)龙虎山嗣汉天师府举行内地正一派道士授箓活动 授箓工作领导小组: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陈莲笙道长任组长,张继禹、张金涛任副组长 正一盟威天师道嗣汉天师府何灿然道长为 传度师 正一盟威天师道上海城隍庙陈莲笙道长为 监度师 三茅山上清宗派元符万宁宫周念孝道长为 保举师 正一盟威天师道嗣汉天师府张继禹道长为 护箓大师 正一盟威天师道嗣汉天师府张金涛道长为 护法大师 正一盟威天师道苏州玄妙观薛桂元道长为 护经大师 正一盟威天师道上海钦赐仰殿凌晋道长为 护坛大师 正一盟威天师道温州紫云观施书宝道长为 护戒大师 正一盟威天师道湖南东岳庙董淑和道长为 护道大师 丙戌年江西龙虎山嗣汉天师府升授箓活动 2006年12月20至22日(农历十一月初一至初三)龙虎山嗣汉天师府举行内地正一派授(升)箓活动 正一盟威天师道嗣汉天师府邱裕松道长为 传度师 正一盟威天师道嗣汉天师府张继禹道长为 监度师 正一盟威天师道嗣汉天师府张金涛道长为 保举师 参与人员: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丁常云、林舟及秘书长袁志鸿 己丑年江西龙虎山嗣汉天师府授箓活动 2009年11月30日至12月2日(农历十月十四至十六)龙虎山嗣汉天师府举行海外弟子授箓活动 正一盟威天师道嗣汉天师府邱裕松道长为 传度师 正一盟威天师道嗣汉天师府张金涛道长为 监度师 正一盟威天师道嗣汉天师府曾广亮道长为 保举师 参与人员: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林舟,台湾中华道教总会理事长张柽,马来西亚道教总会长陈文成,新加坡道教总会会长陈添来,罗马尼亚道教协会会长游大海等 庚寅年江西龙虎山嗣汉天师府授箓活动 2010年11月10日至11月13日(农历十月初五至初八)龙虎山嗣汉天师府隆重举行中国内地正一道授箓活动 正一盟威天师道嗣汉天师府邱裕松道长为 传度师 正一盟威天师道嗣汉天师府张继禹道长为 监度师 正一盟威天师道嗣汉天师府张金涛道长为 保举师 正一盟威天师道苏州玄妙观张凤林道长为 护箓大师 正一盟威天师道泉州市玄妙观林舟道长为 护法大师 正一盟威天师道沪钦赐仰殿丁常云道长为 护经大师 正一盟威天师道湖南玉皇宫周心寅道长为 护坛大师 正一盟威天师道胡伯阳道院詹达礼道长为 护戒大师 正一盟威天师道瑞安市道协应维贤道长为 护道大师 参与人员: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凤林等 壬辰年江西龙虎山嗣汉天师府授箓活动 2012年11月17日至21日(农历十月初四至初八)龙虎山嗣汉天师府隆重举行国内正一道授箓活动 授箓活动领导小组:由龙虎山道教协会会长张金涛任组长,张贵华、曾广亮任副组长 正一盟威天师道嗣汉天师府邱裕松道长为 传度师 正一盟威天师道嗣汉天师府张继禹道长为 监度师 正一盟威天师道嗣汉天师府张金涛道长为 保举师 正一盟威天师道苏州玄妙观张凤林道长为 护箓大师 正一盟威天师道泉州市玄妙观林舟道长为 护法大师 正一盟威天师道沪钦赐仰殿丁常云道长为 护经大师 正一盟威天师道湖南玉皇宫周心寅道长为 护坛大师 正一盟威天师道胡伯阳道院詹达礼道长为 护戒大师 正一盟威天师道瑞安市道协应维贤道长为 护道大师 癸巳年江西龙虎山嗣汉天师府授箓活动 2013年11月9日至13日(农历十月初七日至十一日)龙虎山嗣汉天师府举行国内正一道授箓活动 正一盟威天师道嗣汉天师府邱裕松道长为 传度师 正一盟威天师道嗣汉天师府张继禹道长为 监度师 正一盟威天师道嗣汉天师府张金涛道长为 保举师 正一盟威天师道苏州玄妙观张凤林道长为 护箓大师 正一盟威天师道泉州市玄妙观林舟道长为 护法大师 正一盟威天师道沪钦赐仰殿丁常云道长为 护经大师 正一盟威天师道湖南玉皇宫周心寅道长为 护坛大师 正一盟威天师道北京东岳庙袁志鸿道长为 护戒大师 正一盟威天师道瑞安市道协应维贤道长为 护道大师 参与人员:中道协副秘书长李兆彩等 乙未年江西龙虎山嗣汉天师府授箓活动 2015年12月19日至23日(农历乙未年初九至十三)龙虎山嗣汉天师府举行国内正一道授箓活动 正一盟威天师道嗣汉天师府张金涛道长为 传度师 正一盟威天师道嗣汉天师府丁常云道长为 监度师 正一盟威天师道嗣汉天师府曾广亮道长为 保举师 正一盟威天师道泉州市玄妙观林舟道长为 护箓大师 正一盟威天师道福建石竹山谢荣增道长为 护法大师 正一盟威天师道北京东岳庙袁志鸿道长为 护经大师 正一盟威天师道上海城隍庙吉宏忠道长为 护坛大师 正一盟威天师道厦门朝天宫郭汉文道长为 护戒大师 三茅山上清宗派元符万宁宫杨世华道长为 护道大师 高功科仪 举行一项斋醮科仪,往往要通过建坛、设定用品、诵经拜忏、踏罡步斗、掐诀念咒等来共同完成,这其中人(道士)是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因为所有的这些都是由他们(道教称醮坛执事)来完成的,这一切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斋醮科仪。 古代斋醮图片 醮坛。建醮必先设坛,称为“醮坛”,又称“法坛”。“坛”则指在乎坦的土地上,用土筑的高台,用以祭祀天神和祖先。 据《道书授神契》记载:“古者祭皆有坛,后世州郡有社稷坛。记曰:坛而不屋,古醮坛在野。今于屋下,从简也。”说明古代醮坛,原为露天,后改在殿内。 不同形式的斋醮,往往建有不同规模的坛。大型斋醮活动,通常筑有若于个坛,其中一个是主坛,叫做“都坛”,其余的坛,叫做“分坛”。如1993年9月,在北京白云观举行的“罗天大醮”。供奉一千二百诸神牌位,分设都坛、皇坛、度人坛、三官坛、报恩坛、救苦坛、济幽坛、青玄坛等,诵经拜忏,日夜供奉香灯。 全真派醮坛,称为“混元宗坛”,用“道经师宝”印。方丈传戒的戒坛,称为“玄都律坛”。正一派天师道祖庭醮坛,称为“万法宗坛”,用天师之印,为“阳平治都功”印,沿袭至今。正一派还有茅山上清派的上清宗坛,皂阁山灵宝派的灵宝宗坛,净明派祖庭西山万寿宫的净明宗坛等。全真派建醮通用“混元宗坛”。正一派中个人不能随意使用宗坛名义。也可经过师父同意,自己另开法坛行法。法坛名号往往是师徒相承。 法坛执事 在斋醮仪式中,各有一定称谓和职守的道士,统称为执事,即醮坛执事。据《金篆大斋补职说成仪》,执事主要有: 高功:位居各执事之首。担任者必须“道德内充,威仪外备,天人归向,鬼神具瞻”;在仪式中要“蹑景飞晨,承颜宣德,惠周三界,礼越众官”。 监斋:位仅次于高功。其职守,一为“总握宪章,典领科禁,纠正坛职,振肃朝纲”;二为“周密察非,从容授简,有严有翼,毋滥毋堕”。即主管科仪典法,为高功的副手。 都讲:与高功、监斋合称“三法师”。担任者必须“洞辅该通,法度明练,赞唱仪钜,领袖班联”;“玄坛步趋,升座讲说。昭符人望,默契人心”。即主管唱赞导引,亦为高功的副手。 以上三职,正一派称为“三法师”,全真派仅称“高功”,无“法师”之称。但三者在斋醮科仪中各有明确职能,相辅相成,共同发挥对科仪的主导作用。其它执事,亦各有其职: 侍经:负责陈列、布置和收藏经卷的道士,为诵经作好定音、调音和仪表的准备工作。 侍香:负责清洁香炉和香案的道士,在仪式中保持焚香不断。 侍灯:负责整理和清洁点灯用具的道士,在仪式中保持灯烛辉照不致中断。 知磬和知钟:负责击磬和击钟的道士。磬钟之声直接规定了诵唱经文和仪式进行的节奏。 此外,据《太清玉册》拳四,醮坛执事还有: 炼师:“其职也,内外贞白,心若太虚;德体好生,诚推恻隐。致坎离之妙用,合造化之元功;炼质升真,超凡人圣。” 摄科:“其职也,严格威仪,宣扬玄范,端临几度,密迩道前。音传金玉之声,问答琳琅之韵,必敬必戒,以谢以祈。” 正仪:“其职也,通贯科仪,整肃玄纲,务在老诚之士,方严中正之规。” 监坛:“其职也,激浊扬清,摄邪辅正,升坛隶事,先须严洁之功;通真达灵,必假监临之力。事须处恪,好令差迟。” 清道:“其职也,肃清云路,荡涤尘氛。” 知炉:“其职也,玄教威仪,仙班领袖。” 词忏:“其职也,吟咏洞章,歌扬玄范。” 表白:“其职也,奏陈虔格,注念精专。” 道教醮坛之上,讲究一定规矩,谓之威仪。因斋醮人神交接,怠慢不得,故立下清规,目的是“戒其惰慢,检其愆违,察其行藏,观其诚志,若有过失,随事纠举。” 《天皇至道太清玉册》载有《醮坛清规》,所列凡三十五条,可见醮坛之上,纪律严明。 用品法器 醮坛上有必要的设定和用品,主要有: 供器:香炉、烛台、花瓶、香筒等。 供养:如香、花、灯、水、果五种供奉。 法器:道教通用的法器有两类:一类为仰启神仙、朝观祖师以及为了驱恶镇邪的器物,如朝简(圭简)、如意、玉册、玉印、宝剑(法剑)、令旗、令箭、令牌(召遣神将之牌)、天蓬尺(法尺,为桃木长尺)、镇坛木等;一类为各种打击乐器,如铙、铛、镲、铃、鼓、钟、螺、磬等。 幢幡:幢之制其上有宝盖,并有执杆,以为手持。幡则无盖,多为悬挂之用。 符简:即黄表纸符。 章表:即表文。 法水:净坛用水。 手炉:即有柄之香炉,以为手执。 在醮坛科仪中,有其独特运作,形。式,主要有外在的咒诀罡步,香赞礼表等方法和内在的存想运讳、叩齿集神等修功。现择要而述之: 咒:指通于神灵的用语。古代“咒”通“祝”,一般以“急急如律令”结尾。持咒可以请神、驱邪、保命、护身等。 诀:手指按一定的方法盘结捏掐而成的形状叫做诀,其过程叫做掐诀。掐诀可以通真制邪,役将治事。不同的神明有不同的诀法,如灵官诀、斗姆诀等。 步:指踏罡步斗。相传创自夏禹,故又称“禹步”。“罡”指天罡,“斗”指北斗。高功在坛场上,假方丈之地,以为九重天,按照星辰斗宿之方位,用步踏之,即可神驰九霄,启奏上天。罡有多种,如三宝罡、二十八宿罡、交泰罡等,各有用法。 灯:指醮坛上燃点坛.场灯烛的常用仪式元,最初是独立的仪式体,后来被包含在别的仪式中。其作用是上照天庭、下彻地狱、拔度亡灵,故人逝后必“法天象地,燃灯告符”,以期达到“超出良难”。 科仪过程活动 礼拜:道教醮坛中最普遍最常见的一种仪式元。俗称“叩头”、“作揖”,无论是道士,还是信众,在道教官观内外,面对神像,都要礼拜,这是人道信教的首要和根本。初人道者,必先学礼拜,称之为“过叩头关”。其做法有四,即稽首、作礼、遵作和心礼。 诵经:道教醮坛中最常见最普遍的一种仪式元,指诵念经文。初习仪式必先学诵经。诵时有一人独诵,亦有众人合诵;有一经诵一遍,亦有一经诵多遍。其方式亦有多种,主要有心诵、形诵、神诵、心祝、密祝、微祝等。通过诵经最终达到上消天灾,保镇帝王;下禳毒害,以度兆民,生死受赖,其福难胜。 步虚:指醮坛上讽诵词章采用的曲调行腔,相传其旋律宛如众仙飘渺步行虚空,故又名“步虚声”。依据步虚音乐填写的字词,称为“步虚词”。步虚声吟唱起来乐章优美,有深刻的艺术内涵,大诗人杜甫赞曰:“此曲本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度闻。” 存想:一名“存思”,简称“存”。要求闭合双眼或微闭,存想内观某一事物或神真的形貌、活动状态等,以期达到集中思想,去除杂念,进人人神交接境界。道教认为,建醮不懂存想,无法沟通人神世界,斋醮即失去意义。存想的对象十分广泛,包括存想天象(日、月、星辰、云雾等)、景物(气、炎火)、人体(五脏、丹田)及神真(身内神、身外神)等,多为师徒秘密传授。 叩齿:即上齿与下齿相叩,以集神驱邪。一般分为鸣天鼓(左叩)、击天磬(右叩)、鸣法鼓(当门齿上四千四共八龄相叩)。左叩以击幼天门而应神羔,右叩凡制伏驱降用之,鸣法鼓以通真格上帝,凡朝奏用之(见《天皇至道太清玉册》)。 进表:指道士将表文(青词表章)上奏天庭的仪式,又称“上表”。其程式为启坛、请圣、拜表。其用法因神位高低而定,对道教最高神呈进称为“上大表”,一般神则称为“上疏”。最后将表文焚化,称为“化表”,以期送达天庭,祭告上苍,众圣光临坛场,赐福延龄,先灵受度。 炼度:即用符法度化鬼神,使得超度。炼指用真水和真火交炼亡者灵魂;度指修斋行道,拔度幽魂。其功用为“生人服之(符法),可以恢神。而鬼神得之;亦可度化”(见《上清灵宝大法·水火炼度品》)。 施食:道教科仪的一项仪式元,也叫“斛食”或“赈济”,俗称“焰口”,即设斋食以超度鬼魂。早期道教并无施食,但在南朝刘宋时已有雏形,唐朝时就有了相当的影响和规模。宋元之际,以米饭盛于斛内施食,称为“斛食”。直到解放前,有些宫观还保存著这一做法。施食时要用“祭炼”之法,即高功存想,以神度鬼,使其早升天界,脱离鬼道。 散花:醮坛仪式组成中常用的仪式元。通过想像中的神仙銮驾,把醮坛幻化为神仙居处的瑶坛,存想自身为神仙临坛弘道,故以散花作为颂赞神仙和幻化醮坛的仪式内容之一。与佛教不同的是,道教“散花”,并非实地抛散鲜花,而是诵唱,因此又有多种的散花词,多为五言、七言、词曲等。 解冤释结:所谓冤结,主要指世间种种人际怨怼,引起了阴讼牵连、人鬼连牵飞阴鬼受难、阳世受报等,认为须用科仪和符文,解冤释结,以求阴鬼升仙,阳世平安。 化坛卷帘:化坛指将坛场幻化为瑶坛仙境、神仙世界;卷帘如同人间君王临朝听政,卷帘听取高功面陈奏疏。这种仪式多以化符、唱赞、存想等完成,经韵中有“倒卷帘”。 启师谢师:即礼三师。三师指度师、籍师和经师。凡大型道场,皆设有祖师坛。开坛之初,高功恭对师坛,启奏三师,请赐保佑,谓之启师。下坛时,必要礼谢三师,以志不忘师恩,谓之谢师。 以上各种仪式元,便构成了大大小小的斋醮场面。
这里的小道士并不是真的是指最后一个,而是在一个道观里发生的一个故事。
道观不小,但是人们平时只看见一个老道出入,老道也很孤僻,不与人交谈。直到有一次,一个人带着好奇问他:为何这么大的道馆就你一个人在此啊。老道这才哽咽着说道:当年师傅带着师兄们下山抗日去了,留下了最小的我看着道馆,师傅让我等着他们回来......这一等,就是五十多年啊!
人们常说:乱世道家下山救人,和尚闭山自保;盛世道家封山修道,和尚下山敛财。
对于和尚的说法暂时不做评价,但对于道教,一个源于中国的教派,我们有理由去相信,去支持他们。并且在过去国家存亡之际,他们也正是这样站了出来!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国开始了为期八年的艰苦抗战。这八年,可谓是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八年。抗日期间涌现了无数的民族英雄,其中就有道家的身影。
一、黎遇航
黎遇航,道名顺吉,1916年生,江苏省金坛县西岗乡西城村人。由于父母早亡,年幼的黎遇航来到了茅山元符宫西斋道院拜正一派耿云清为师,清心修道。抗战战争爆发后,黎遇航带着弟子多人逃到安徽,随后辗转武汉、长沙等地。期间担任过抗日根据地的粮保,情报联络员等工作,为抗日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李圆通
李圆通,又名李圆忠,1878年生于河北满城县人。早年参军,后来由于社会动荡,厌倦了世俗,便遁入玄门。
1941年秋,日军华北方面军疯狂进攻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就在此时,易县狼牙山上的道士们在李圆通道长带领下,毅然下山进行抗日斗争。在这期间,道士们利用山上的道庙与山洞为八路军藏被服,藏粮食,掩护伤病员。
解放后,李圆通用他入道教后学习针灸医术救世治人。由于医术精湛,当地人无不交口称赞。
国之兴亡,匹夫有责。先人用鲜血为我们换来的今天,我们理应珍惜,万万不可蹉跎。
小道士:“师傅,你去抗日什么时候回来啊”
道长:“该回来的时候就会回来”
小道士:“要是回不来呢”
道长:“要是回不来...那便不回来了吧”
黎遇航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黎遇航道长、黎遇航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评论